1、高科技企业竞争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高科技企业的竞争特征和发展趋势与一般企业有显著差异,把握高科技企业竞争的特征和趋势对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69家高科技在华跨国企业的案例研究和深入访谈,分析了跨国高科技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特征与影响因素、企业技术创新及要素组合、高科技在华跨国企业组织结构及市场边界的演变等问题。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竞争特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09)01-0113-03 高科技产品及服务的生命周期短,变动性大,信息高度不透明、技术方向难以把握、技术及产品标准不易确定、多种产品或技术单元的高度整
2、合引起的品牌重叠、市场边界不固定、使用者与购买者分离等众多因素导致了高科技企业市场竞争特征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具有特殊性。因此,把握高科技企业竞争的特征和趋势对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高科技在华跨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战略实施具有较成熟的模式。因此,对高科技在华跨国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高科技在华跨国企业市场竞争特征 (一)高科技企业竞争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并有逐步从垄断竞争型市场向寡头垄断型市场转变的趋势。高科技消费品市场、高科技服务业、高科技中间产品和原材料市场都已进入品牌竞争阶段。主要表现为产品差异化小,通过品牌而非产品本身传达差异化的信息,
3、并通过品牌进行差异化定价。高科技黑箱造成顾客在购买和使用高科技产品时不易识别产品间的细微差异,因而品牌因素成为顾客购买决策的重要变量。通过对品牌产品及企业的了解,顾客可以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外观形成初步的决策判断。尽管品牌并非影响顾客购买的唯一因素,但也成为顾客决策的重要参照。随着高科技在华跨国企业在品牌、技术、产品上的优势发挥,其在华市场地位逐步提高,在适应了中国本土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中国顾客的消费习惯后,市场竞争形势逐步从垄断竞争向寡头垄断发展,寡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差距逐步拉大,寡头企业的品牌也越发强势。这一趋势导致品牌数量的减少,品牌认知的集中,寡头品牌对定价和市
4、场渠道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二)高科技企业成为决定于众多因素的复杂系统,任何单一模块或局部都难以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高科技企业与文化、社会、技术发展及管理理念等外部环境的耦合作用,使高科技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及自身的要素、结构、运作机制和功能等方面较之传统企业具有更加明显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复杂性主要产生于环境变动性、高科技产品特征、企业组织结构特征、企业成长特征、企业功能特征、企业战略选择、顾客需求等因素的非线性作用。表现为环境变革速度快,产品研发周期短、更新快,技术发展的方向难以判断;高科技终端品牌产品由众多高科技中间产品整合而成,不确定性增加,品牌重叠,品牌风险上升,高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
5、模糊,人员流动性较大,技术创新的边际效益递减等。单纯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技术差异化已经无法推动高科技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技术创新形成的差异化只有同顾客需求结合起来,最终形成品牌才能使差异化深化、持久、固化。只有形成固化和深化的差别化品牌才能保证对顾客产生足够的影响。在华跨国企业通过合资、独资建立本土化企业的方式融入当地文化、社会、经济生活,使得企业所处的文化、社会环境日趋复杂,企业文化更趋多元化,从而使企业管理的复杂性高过其母公司。 二、高科技在华跨国企业技术创新与要素组合分析 (一)具有决定性推动作用的核心技术涌现速度减缓,并且技术创新的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技术创新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技术创新的系
6、统效应和规模效益日益提高。同时,多学科、跨部门形式不同的技术创新组织形式大大拓宽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也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和风险,基于同一平台的阶段性技术创新往往因前一阶段技术创新收益尚未完全收回而不能进入同一市场,而具有市场决定意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门槛不断提高,核心技术研发周期持续增长。然而,技术创新的边际效益却呈现递减趋势。这一趋势一方面由于技术创新的难度和费用不断攀升,而带给顾客可以感知的需求满足却不显著;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高科技产品进入相对的成熟期,技术扩散和模仿导致了产品过度供给和相对同质化;再者,顾客短期内不愿承担产品的转换成本,而产品的有效寿命周期延长也使新
7、产品短期难以占据市场。由于高科技企业成长的最终推动力量已经由技术创新让位于品牌和顾客需求的满足,灵活的技术创新组织形式,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得以实现。但其组织必须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有迫切的商业化远景。 (二)高科技企业从向顾客提供产品转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技术创新从纵向延伸转向横向延伸并以整合顾客的需求为目标。高科技品牌不再专注于通过一个品牌产品或服务“模块”满足顾客现有需求,而倾向于通过一个“系统”整合顾客现有的、未能表达的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该趋势下,企业从基于某一技术轨道的顺轨式产品和服务体系转向某一技术或知识平台的衍生式增长,或某一技术关联领域的渗透式增长。前一种模式通过高投入期望获得
8、产品技术的革新和深化服务,成功地例子如因特尔的微处理器产品。然而企业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成本、高风险,单纯纵向技术创新对企业成长的贡献不再显著,且持续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投入都很大。后两种模式则是利用技术和知识平台进行衍生和渗透,使技术创新发挥系统和集群作用,可以呈现出各要素所没有的新功能。甚至可以产生协同效应、突变效应。原属不同行业的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效用可能比垂直模式要大。 (三)高科技企业从重视整合有形要素资源转向重视无形要素资源。高科技企业的战略从优先考虑资源成本转而优先考虑资源稀缺性,寻求有形资源的规模效益转向寻求无形资源的规模效益。即不再以生产制造能力作为增长的主要动力,而通过发挥品牌、
9、营销渠道及技术的规模效益来推动增长,其重要标志就是品牌资本化运营。特别是品牌化企业通过对本地化人才的吸引、迅速吸纳市场需求、加快同顾客的信息交流,逐步掌握了顾客偏好。人才作为竞争性资源,不具有共享性,因此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获取当地的技术和市场人才,通过企业内部的基础创新组织范式整合无形资源(人才、知识、市场信息、需求信息、顾客偏好等),并通过当地低成本制造实现当地销售甚至出口。获取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再是跨国高科技企业在华战略的重点。而是由建立生产基地和通过低廉劳动力转变为获取中国无形资源。显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人才和市场两方面:包括传播自有品牌,吸纳当地技术及管理人才,收集当地市场信息、需求偏好,
10、收购当地品牌、市场渠道等无形资源。隐性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和环境 上,通过整合营销转播等方式影响顾客的消费意识、引导顾客消费、生活方式等。 三、高科技在华跨国企业组织结构及市场边界的演变 (一)高科技在华跨国企业组织结构和职能的变化遵循深化本土资源的利用。高科技企业注重靠近市场和需求整合无形资源的本土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需求技术”组织模式促进这一整合,其在当地市场的组织结构演变过程为:代理商分销其品牌产品建立办事机构建立工厂建立研发中心或完整公司。层层加深和拉近企业与市场的结合,在往往能够享受一定超国民待遇的同时,逐步建立本土化的管理和技术团队,逐步挤占竞争对手的市场和渠道,
11、使其品牌成为当地顾客所接受的主流品牌,从而使其更紧密地与市场需求结合,汲取市场信息,进而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跨国企业通过研发中心的设立和品牌产品覆盖率的增加逐步在技术标准、市场标准和品牌三方面在当地市场对其竞争对手形成强大竞争压力。可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趋势,已不再如传统企业一样仅仅通过将产品销售到本国或国外市场获取利润。而是通过以知识资本(人才资本、市场资本、结构资本)的形式增加企业价值,其表现从贸易伙伴(海外代理商)(简单供求信息)办事处(市场信息)工厂(劳动力)分公司(深入的市场和顾客偏好)研发中心(技术与需求的融合,人才资源的挤占)品牌感知系统(品牌贴近顾客,品牌传播配合当地文化
12、)依次升高。其轨道是需求和技术的集聚与释放,而不是产能的释放。表现为围绕顾客需求和偏好进行大量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建立顾客心目中潜在的理想品牌而不是将特定的品牌核心价值观强行灌输给顾客。从而使品牌与顾客需求紧密结合进而推动技术创新,形成无形资产的规模效益。 (二)高科技企业的市场边界变动加剧,整合速度加快。高科技企业往往由于一种产品的成功而得到迅速成长,并且不愿放弃这一成功产品的技术路线或研发平台。但根据路径依赖理论,如果该产品或技术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或者由于顾客的不断增加进而成为一种产品或技术标准,那么该产品可能为企业带来持续增长。然而,当某产品或技术使用者很少时,由于网络外溢效应,该产
13、品或技术很难获得更多顾客的认可。熊彼特认为创新可以从内部自主发生,它的主要来源是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高技术及产品的市场边界往往容易发生变动而需要不断的重建和更新。这种变动往往是在上述两种理论的单独或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这种变动对于路径依赖的高科技企业具有风险性和机遇性。因此,高科技企业必须把可能引领技术发展方向的公司纳入视野,尽可能的加强联合与信息交流,形成网络或联结成长模式。另一方面必须高度关注市场结构的变动,使企业能够符合技术发展的标准和市场演变的趋势。 分析高科技在华跨国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类型和竞争趋势,对于我国建立高科技企业成长的路径具有重要参考作用。高科技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类型和竞争趋势影响着企业的成长决策。企业所处市场类型、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位置、行业、规模、母国、所在国等企业自身及环境特征是企业成长战略的基础影响因素。同时,产品及服务的系统化品牌决策、行业边界确定、技术创新路线判断、组织结构变化、资源要素结构变化、企业复杂性、市场结构集中化趋势等都对企业成长路径产生重大影响,把握和判断高科技企业的上述趋势才能正确制定企业的成长策略,不违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责任编辑: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