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2例,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生物羊膜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滤过泡及眼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90.48%;对照组成功率为76.1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滤过泡形成率为85.74%;对照组滤过泡形成率为6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15.31.2)
2、mmHg;对照组眼压(20.11.5)mmHg;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小梁切除术;生物羊膜移植;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常见手术方法,但对于难治性青光眼,术后易出现滤过泡的瘢痕化,导致手术失败1。本研究对难治性青光眼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2例,所选取患者中患眼均为1只;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为难治性青光眼,将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严重躯体疾病患者排除。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21例,
3、男12例,女9例;年龄5073岁,平均(60.53.4)岁;青光眼类型:抗青光眼术后患者6例,外伤性青光眼有8例;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有4例,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有3例;眼压3443mmHg,平均(38.51.9)mmHg;对照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4872岁,平均(60.13.2)岁;青光眼类型:抗青光眼术后患者5例,外伤性青光眼有10例;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有3例,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有3例;眼压3542mmHg,平均(38.22.3)mmHg;两组在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根据患者情况制作结膜瓣和巩膜瓣,将
4、硅胶棉片浸泡在0.20.4mg/ml的MMC中,并放置在结膜瓣和巩膜瓣下数分钟取出,采取平衡盐进行冲洗,将巩膜瓣下的小梁组织进行切除,将眼部对应部位的虹膜周边组织切除,对虹膜色素进行冲洗后恢复瞳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羊膜移植,选择生物羊膜大小在6mm8mm,在术前取出,并在无菌生理盐水中进行浸泡,复水30min待用;将生物羊膜上皮向上,前缘和小梁切口距离相差1mm,采用10-0尼龙线对生物羊膜和巩膜瓣进行缝合,在两侧巩膜厚唇顶端进行1针,之后应用10-0尼龙线对结膜瓣进行间断性缝合,术后给予患者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1.3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患者改善情况分为完全成功、条件成
5、功及失败三个标准。完全成功:治疗后患者的眼压在621mmHg,术后可不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条件成功:治疗后患者的眼压能够维持在621mmHg,但术后仍需要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失败:治疗后患者的眼压在21mmHg以上,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滤过泡则根据Kronfeld进行分型,型为微小囊状型,型为弥漫扁平型,型为缺如型,型为包裹型;其中型、型代表失败滤过泡。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手术成功对比观察组完全成功15例(71.43%)、条
6、件成功4例(19.05%)、失败2例(9.52%),成功率为90.48%;对照组完全成功9例(42.86%)、条件成功7例(33.33%)、失败5例(23.81%),成功率为76.1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2滤过泡形成对比观察组有12例为型,6例为型,2例为型,1例为型,滤过泡形成率为85.74%;对照组有8例为型,6例为型,5例为型,2例为型,滤过泡形成率为6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3眼压对比观察组术前眼压(38.51.9)mmHg;对照组术前眼压(38.22.3)mmHg;术后观察组眼压(15.31.2)mmHg;对照组眼压(20.11.5)m
7、mHg;术后两组眼压相比术前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难治性青光眼较为顽固,治疗难度较高,一直是眼科临床上重点研究的课题;该病难治的主要原因为滤过手术部位的区域瘢痕化,导致滤过性手术失败;临床上长应用丝裂霉素等药物治疗,延缓瘢痕化的形成,但易出现多种并发症2,影响治疗效果。羊膜在位于胎盘内部,是一种在绒毛膜表明附着的透明膜,该物质能够分泌多种因子,对眼部炎症进行抑制,并能够促进新血管生成3。将生物羊膜移植到巩膜瓣下,能够形成胶原垫,能够将巩膜床和巩膜瓣分离,减少纤维增生或粘连等情况。而通过小梁切除术则能够长时间内形成滤过泡,增加手术成功几率。结果
8、显示,观察组成功率为90.48%;对照组成功率为76.19%;P0.05;观察组滤过泡形成率为85.74%;对照组滤过泡形成率为6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相比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体现出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在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参考文献:1张俊峰,李林,李俊.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的临床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2012,20(3):254-256.2侯韶宁,付佳.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4,15(4):618-620.3哈少平,范文燕,杨巧玲.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与丝裂霉素C的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8,8:158-160.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