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简版.doc

上传人:h****i 文档编号:373108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简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简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简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简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简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23年最新整理全册 总复习专用新教科版六上科学知识点10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第一课 放大镜特点: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功能: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第二课 怎样放得更大组合凸透镜:一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大约(200万倍)。第三课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工具:使用工具能够观

2、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结构: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蝴蝶的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图像: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越(大),视野反而越(小)。第四课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构成: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结构:像一个个(小房间),房间内有(小黑点)。共同点:都有(气泡)。第五课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细胞的形态:生物标本都具有细胞结构,但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区别:不同生物体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第六课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微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

3、运动,能繁殖。第七课 微生物与健康微生物种类: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运用:可用于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食品发酵)、生物制药、增加土壤肥力等。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1.我们的地球模型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区别:不同的地球模型,表达的(研究方向)和(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不同。2.昼夜交替现象原因: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假设: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一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托勒密)的“

4、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 哥白尼)的“日心说:太阳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解释: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4.谁先迎来黎明成因: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实例: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5.影长的四季变化现象: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测量:(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现象: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实例

5、: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生活)。地球运动和地球上的一些现象有(因果)关系。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工具与技术1.紧密联系的工具与技术区别:工作时所用的器具都可以称之为(工具),比如剪刀、手机等。活动中用到的所有的方法和手段就是(技术)。关系:工具和技术是(紧密联系)的。2.斜面作用: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3.不简单的杠杆作用: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翘起一些重物。变化: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4.改变运输的

6、车轮构成: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轮)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应用:用有轮的推车运送物品比较(省力)、(灵活)。5.灵活巧妙的剪刀特点: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用处:形式多样的剪刀也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用以解决不同人的需求。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地位:(活字印刷)是重要的印刷技术之一。步骤:分为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步。意义:(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工具与技术的不断发展。7.信息的交流传播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驱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会影响到人们(接收信息)的效果。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能量

7、1. 各种形式的能量形式: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机械能: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作用:(机械能 )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形式:家庭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太阳能等。弊端: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3.电和磁关系:电可以转化为(磁)。发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4. 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实验:改变电流 (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关系:

8、电能和磁能可以(相互转换),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5.电磁铁磁性强弱: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影响因素: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线圈匝数少磁性(弱);电流大磁性(强),电流小磁性(弱)。6.神奇的小电动机性质:(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工作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7. 能量从哪里来太阳:(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电能:(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来的。特点:能量有多种形式,可以储存在一些(物质)中,也能相互(转换)。3.2斜面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

9、与工程领域,指向“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人们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使用这些工具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科学概念。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 “工具和技术”及其联系有了一些认识,这一课则是缩小视角开始聚焦到一种工具的研究。本课重点研究的是斜面作为一种工具在搬运物体过程中的作用。学生通过用塑料槽从上至下搬运石块、水的活动,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直观认知。通过对比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之间力的差异,对比数据建构起斜面可以省力的认识。在生活中寻找、了解斜面的运用,感受斜面对生产、生活的深远影响,认识到人们利用斜面解决实际生活

10、问题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分析】斜坡和斜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随处可见。比如,公路上的斜坡、地下车库的斜坡、商场的斜坡式自动扶梯、沟渠、各种刀具、钉子等。学生有认识、有了解,但还不知道这些工具和斜面有关,对于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的认知,还是十分欠缺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2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力。科学探究目标1. 能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2. 能正确操作测力计,准确测量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3. 能根据提供的指标完成工具的测试和评价。科学态度目标1. 与同

11、伴合作探究时,互相协作,关系融洽。2.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塑料槽、木板搭建斜面,并进行模拟测试活动。难点:在模拟测试过程中发现斜面的作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槽(也可以买PVC线槽自制)、石块(有大有小)、水、盛水的瓶子、水槽、测力计、装小石块用的袋子、抹布。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斜面测试记录表2份。【教学过程】一、聚焦1. 出示教科书第43页图片,学生观察。提问:这是什么?竹筒起到了什么作用?揭示概念:像这样倾斜放置的竹筒我们可以称它为“斜面”,斜面是一

12、种简单机械。追问:你还见过哪些斜面?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汇报,教师点评。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和讨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揭示概念,为探究做好铺垫。学生对斜面作用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也是最容易出现争论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本课的探究活动。二、探索活动一 搭建斜面滑道进行模拟测试1. 出示教科书第44页图片,介绍任务1和任务2的活动目的和操作方法。出示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谈话:为了评价完成任务,通常我们都会设立一些指标,如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操作的难度,等等。在将物体由高处A沿斜面滑到底处B的任务中,我们可以设定哪些指标?集体交流后,让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体验。设计意图:实验之前让

13、学生先说说自己的做法,可以帮助一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增加操作启示。评价指标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实验时目的更加明确。活动二 搭建斜面模拟搬运物体教师介绍任务。任务3: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任务4:将两个物体由低处B缓缓地直接提升到高处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师提示:保持斜面干净、顺滑,减小阻力。沿斜面拖动时,尽量用力均匀。拖动的过程中观察测力计的指针通常停留在哪里,做好记录。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实验,搜集利用斜面搬运和直接搬运物体的相关数据,获取搬运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为科学结论的得出提供证据。三、研讨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1. 在模拟测试

14、中,不同的方法是否都能完成任务?不同的方法用力情况是否相同?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记录,围绕记录进行研讨并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最终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任务活动中的用力情况并得出结论。任务1和任务2,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对比任务3和任务4,哪一种搬运方式更省力?2. 通过测试,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回忆前三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小结:斜面可以帮助我们搬运一些物品,并且具有省力的特点。设计意图:研讨环节聚焦用力的大小,通过对比让学生逐渐建立起“斜面可以省力”的科学认知。四、拓展教师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运用图片,找一找,斜面在哪里?议一议,斜面提供了什么便利?教师出示竹筒运水、沟渠运水图片,提问:同样是运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沟渠的建造需要哪些技术?小结:竹筒运水简单方便,易操作。沟渠比竹筒更加牢固、耐用,沟渠运的水也比竹筒要多,效率更高。沟渠的建造需要用到水泥,水泥的发明需要技术。水泥与沙、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才可以形成混凝土,也需要技术。沟渠的开凿、堆砌都需要工具,工具的发明同样也离不开技术。所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工具的进步。【板书设计】斜面不需要人为施加力斜面可以省力要用力,比直接提升省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