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集团公司员工关于对外宣传工作心得体会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品牌效应”的作用日益突显,企业要通过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社会信誉来赢得社会和客户的支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对外宣传推广、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措施。此外企业日常的对外宣传报道对于形象的树立也非常重要。一个企业经营发展的成绩、管理改革的经验、科技创新的成果、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经常通过各种媒体为公众所了解,对于企业扩大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些经常性的各种报道能够使企业在上级机关、客户、普通大众的心理上产业一种信任感,为企业未来发展赢得良好的舆论环境,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无形资产。因此,企业逐渐意识到对
2、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重大活动的对外宣传报道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企业对外宣传是指以树立企业对外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目的的一种推广活动。知名度就是竞争力,对于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主体而言,要生存、要发展,没有对外宣传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做好企业的对外宣传工作至关重要。我个人认为企业对外宣传,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如广告、公益活动、新闻报道等。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实现企业对外宣传的目的,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一、满足媒体需求作为社会经济的一分子,企业的活动及其与社会的各种联系,也是大众媒体日常新闻报道的重要资源。大众媒体报道的企业新闻,既是社会民众获取相关层面生活
3、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借以指导或引导经济工作的一个途径。具体到一家企业,要引起媒体经常性的新闻关注,就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对外新闻报道的环境。这种环境,涵盖面很广,既要求企业领导要有敏感的新闻宣传意识,又要求企业具体的外宣人员要有过硬的笔头功夫;既要求企业要保持与媒体的沟通渠道的畅通,又要求企业对媒体要保持有足够的新闻吸引力。企业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对外报道的环境,或是企业组织人员对社会大众媒体投稿,或是记者感兴趣进企业写稿,“进”“出”两便,形式倒是不必拘泥。只有一条要特别留意,那就是让企业成为大众媒体不可或缺的新闻报道的合作伙伴,并让大众媒体报道企业新闻时常有
4、所收获,且绝不是金钱意义上的。二、放眼社会写企业要增加大众媒体上企业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具体到某一则企业的新闻报道,不能仅仅着眼于狭隘的企业宣传之目的,还应该有所超越。通过这种超越,使一己的企业新闻具有社会的共同兴趣,与“地地道道”的企业宣传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这是新闻报道产生社会影响力所必须的。有关企业的新闻报道,要想在大众媒体上有所表现,形成这么一个合适的距离,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企业的新闻作为社会新闻来写。要放眼社会去衡量企业新近发生的一些变动或出现的情况,以社会价值判断为标准,从中筛选出具有社会价值的经验、作法,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倾向、问题等进行报道。大众媒体登载某则企业新闻,不是单单为某
5、一个企业服务的,它还要体现企业外部的公众利益和看法,是为了服务广大社会受众而刊发。故而,作为企业而言,要在恰当地选题、选材、选角度、选语言表达上费功夫。浓缩一点说,处理企业推向社会的新闻,要多从民众的角度、多从生活的角度、多用大众口语的形式上多动脑筋。企业的有关新闻,经过突出社会新闻价值的适当处理,企业直接的宣传目的虽然比较隐蔽,就像“垂帘听政”一样,从前台走向幕后,但因此更能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企业。这比直接亮出企业宣传目的,而不考虑社会大众接受不接受的直通通的企业新闻报道来,远要高明一些。实际上讲,有时候的迂回,要比直接更容易达到目的。事实上,在经济活动越来越纷繁活跃的
6、现在,企业的经济现象与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往往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从这个丰富的内涵着眼,将企业的经济现象进行社会的把握,才能够做到报道的入木三分,从而引起更大的社会关注。三、找准新闻的卖点管理中有个佩雷特原则,也叫“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已变成了如今人们所熟知的“8020原则”,即80%的价值来自20%的因子,其余的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子。这个原则,也适用于我们企业的新闻报道。伴随着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展开,每日每时都有大量的信息产生。这些信息既无可能、也没有必要受到均等的重视,应该视价值的大小不同而区别对待。选择那些要向社会发布或者要吸引社众媒体关注
7、的信息,我们要考虑“卖点”。企业的对外宣传,好的标准并不是量的“多多益善”,而应该是质的内含。结合“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企业应该从效果着眼,对准公众关注的焦点,着力把握的是有新闻报道价值中的20%的“少数”因子,尽量做到以少少许胜 多多许,力求这20产生尽可能大的社会新闻影响力。这20也应该是我们要强调的“卖点”所在。一般说来,新闻报道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事实的直接了当的报道;第二个层面,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发掘、探究;第三个层面,是对事实和探究到的东西所作的解释、分析。第一个层面的东西,属于显性新闻。就一般经验来说,大众媒体往往容易给予足够的关注。第二、第三个层面的东西,属于隐性
8、新闻,受专业视野的局限,大众媒体要展开报道,会受到一些制约。这就为企业介入新闻报道提供了施展的天地。现在,大众媒体的竞争,不完全是争抢新闻报道第一时间的速度,在于对一些事件、一些现象的背后的探究、分析及阐述上,往往更能显示出高低。从这个角度而言,加强信息的解读,让企业的新闻报道体现出见识、视角、观点、观念,也是企业新闻应着力把握的20%的“少数”因子。四、确立业界话语权现代媒体正处于转型期,人们已不满足于新闻的表面报道。在信息十分丰富的现在,如何解读信息,读者对大众媒体提出了新要求。这方面,处于专业领域的企业,解读相关信息有着大众媒体不可企及的底蕴。企业要确立行业内的民意领袖地位,对媒体施加新
9、闻报道的影响力,就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适时地使用话语权,为大众媒体探析相关的一些现象或问题。面对一些相关的社会问题,社会大众急于了解真相,最知情的莫过于局内人的企业。企业适时地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也是企业展开宣传的好时机。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也是很明显、很功利的,那就是企业能够引导社会舆论,一定程度上让社会舆论处于企业的受控状态。这个道理很简单,涉及企业自身的事,你不去发表专业的、权威的意见,不去用自己的意见影响社会媒体,别人当然有权去探究,虽然人家说的不一定是你想听的,这是人家的权利。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并不是事实的真相,也不一定有利于企业自身的社会影响。就算相关的社会问题不直接影响企业,哪怕
10、不关自己企业的事,但企业处在行业内的位置,对问题知情,也要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自己的看法。要知道,这时的社会,更需要有某个人站出来说话,要有人给予合理的解答。通过这种方式树立企业公众形象,也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某种意义上而言,大众媒体是一个出思想的机构,媒体更热衷传播的是具有社会影响的看法、观点、思路、理念。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企业也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这个话语权,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更要充分体现对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尊重与保障。不仅面对相关的社会问题,就是针对平时的一些事件或现象,企业也要争取这种话语权,为媒体提供有价值的探析和解读。五、关注新生代媒体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
11、革,一些以市场机制运作的媒体大量兴起。由于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关注社会的经济生活,这些媒体已拥有越来越强大的新闻影响力。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人员和实力的原因,这些媒体也存在着新闻来源匮乏的问题。这些媒体需要大量的经济新闻。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无疑是这些媒体关注的重点。这就为企业利用这些媒体展开宣传提供了可能。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企业的生存空间已是越来越市场化,对社会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早已不局限于某个行政区域内活动。从这一点来讲,一般受地域局限的传统媒体也是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就这方面而言,新锐的市场化媒体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企业能在这类媒体上占据一席新闻报道之地,或者能让这
12、类媒体给予新闻关注,效果自然不在话下。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指导环保工作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本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结合本人从事环保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把握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科学发展观。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当的结果,必须依靠发展才能最终环境问题。 一是根本转变发观念展。要把环境保护放在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总局中来把握,全力推进源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破坏环境就是破坏
13、生产力的观念。要克服发展就是单纯追求gdp增长的错误观念,树立绿色经济发展观。过去一个时期以来,我市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实现的,特别是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城市生活污染形势非常严峻、工艺技术落后导致的排污强度居高不下等等,这不仅制约经济持续增长,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必然会影响株洲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将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又符合生态环境的规律的机制制度,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走循环经济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
14、择。必须从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产品消费废弃物,转到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要抓好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强能源、原材料的综合利用,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和综合利用,推进企业内部能源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链。推进以工业园区为重点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通过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之间形成资源共享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合,使企业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生产原料,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集中布局对环境影响大的重化工工业项目,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合理确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形成区域循环经济生产模式。 三是建立
15、科学评价体系。过去一个时期,我们考察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单纯看gdp,这导致了发展的误区。国际研究表明,国家发展有四类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实物资本和自然资本。如果在经济增长中其他资本增加了,而自然资本减少了,总资本量可能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如果单纯用gdp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可能导致不计代价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经济的结构、质量和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等后果。必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环境建设纳入政绩考核范畴,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二、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
16、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要求。 一是要保证公众对环境信息的知情权。公开发布全市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公开政府在环保方面采取的措施,让人民群众了解当前我市严峻的环境形势和政府为此做出的努力。要认真落实株洲市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管理试行办法,依法公开企业排污行为,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进行监督。 二是要保证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环境保护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推动环保事业最强大的力量。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发动群众为环保献计献策,鼓励群众
17、对违法排污企业检举报告。要深入持久地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支持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创建活动,支持和引导环保社团和环保志愿者开展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三是要大力倡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采取措施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电子污染等问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发展环保标志产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推广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扶持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占领市场,逐步让绿色消费观走进千家万户。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环保事业跨越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环境污染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不
18、够先进的结果。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推动环保事业跨越发展。 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要抓住国家在未来3年投入4万亿资金刺激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争取国家加大对我市重点污染源治理的资金扶持力度。要将环境保护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全市经济增长逐年递增,特 别是要加大环保科技投入。要根据全市主要污染源产生的原因,统筹制定环保科技研发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清水塘循环经济试验区的优惠政策,彻底解决清水塘地区的污染问题。集中力量对化工、冶金、火电等企业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技术开展科技攻关,走依靠科技进步减少污染和发展生产。 二是要加快技术更新。株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19、,许多大企业是国家在“一五”时期投资兴建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使得我市工业生产无论是单位产品还是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水资源和一些原材料都远远高于沿海发达地区。必须抓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采取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坚决淘汰资源浪费大、工艺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能源和资源及资源综合利用、回收利用的技术,发展高新产业。 三是要改善能源结构。我市工业以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火电、建材、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特别是火力发电、有色冶炼和化工三个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市工业的89.5
20、%,烟气排放量占全市工业的77.9%,氨排放量占全市工业的92.5%。必须在这些高能耗产业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逐步拆除中小燃煤锅炉,消减燃烧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物排放量。尽早规划建设核电站,取代火力发电。制定合理的能耗源价格,鼓励企业和市民使用清洁能源。开展清洁生产审计,从生产源头消减污染物产生量,减少末端治理成本。 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环境建设长效机制 制度更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环保工作既要靠治理,更要靠制度。必须把加强环保机制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株洲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环境质量政府责任机制。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某一个职能部门是
21、不可能胜任的。要按照环境保护法关于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的规定和党中央关于“坚持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重要精神,把保护环境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负责、环保行政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政府各部门分工负责、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格局。市人民政府与县市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有治理任务的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同时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和公示制度,真正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考核政府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二是建立环境保护统一监管机制。目前,环境执法监管体制不顺、环保人员素质不高是影响环
22、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市环保局对城市四区实行垂直管理扩展到县市,实现全市环境保护“三统一”,即机构由市环保局统一管理、行政执法经费由市财政统一拨付、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统一标准,以排除环保执法的地方行政干预,加强环保行政管理部门执法能力。实行环境保护集中执法,可将水利部门的水环境执法、建设部门的饮用水源执法和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执法、交通部门的船舶污染执法、公安交警部门的机动车尾气执法权集中到环保部门,构建大环保执法机构,减少多头执法现象。建立环保行政管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人员的准入和淘汰机制,保证高素质的人员进入环境管理队伍,低素质的人员淘汰出局,逐步提高环保人员整体素质。 三是建立区域
23、城市环境同治机制。抓住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制定长株潭城市群统一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实施城市群生态建设规划,按照区域功能实行分类管理,探索一体化的规划环评机制、项目布局协商机制。建立城市群环境监控信息共享平台和环保监督中心,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完善协同监控管理体系。提高产业发展的环保准入门槛,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制定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推行绿色产品认证和消费扶持等制度。建立三市企业环保诚信档案。建立城市群一体化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系统。 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教文体局以“服务、形象、效率”为抓手,以“把心思用在事
24、业上”为准则,以“坐不住想干事、动脑筋会干事、下功夫干成事、聚人心能共事、将廉洁不出事”为要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争当“五事”干部活动。一、服务学校解难题坚持围绕“学生为本、师德为魂、提升内涵、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思路,一是继续推行联系学校制度,切实做好服务学校解难题工作。全面建立听课制度,倾听师生意见,了解把握基层学校情况,帮助解决突出问题,总结推介典型经验、成功做法,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为打造好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教师、新教师、中层干部、校长、教研员这8支队伍服务。二是认真开展下基层蹲点调研工作,做到坐不住想干事,使下基层服务学校成为常态。首先是
25、进行期初调研,了解学校开学情况、亮点特色工作以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其次是让常规蹲点服务常态化,对联系的学校,每月安排一天时间到校听课或调研,每月进行一次校园安全检查,每学期为学校办一件实事,每学期召开一次师生座谈会,每学期到学校所在乡镇(街道)征求一次意见建议,每年参加一次教代会,每年进行一次教育政策形势集中宣讲,每年提交一篇有关联系学校的发展建议书或调研报告。二、树好形象优作风把“服务、效率、形象”作为局机关、教育中心、文化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工作提前计划、主动介入、善于研究,做到动脑筋会干事,服务学校、服务百姓、服务发展,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要多讲怎
26、么办、尽量立即办、积极创新办。不断完善办事制度,不断细化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树立优质形象,不断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责任揉进生活中。三、明确重点抓执行我们在年度重点工作在分解讨论的基础上,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强化执行,狠抓落实,做到下功夫干成事。责任领导要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到月,细化到科室,细化到责任人、责任单位,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汇报。做到常规工作常态化管理,重点工作深细化抓实,难点工作领衔化破解。在狠抓落实中,不断提升我们的源动力、决策力、执行力、凝聚力、免疫力,为金东教文体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四、奋力进取勤政务按照责任目标的要求,做到做人有进取心,做事有责任感,做一件事,当一件事,成一件事。做到强化责任意识,把职业当作事业干;强化忧患意识,把困难当作机遇干;强化团结意识,把指责化为配合干;强化执行意识,把思路变成落实干;强化表率意识,把权力当作义务干。强化优势互补,合作共事,强化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做到聚人心能共事。五、从严要求讲廉洁及时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思路,成立争当“五事”干部活动领导小组,以改进干部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能效、争当“五事”干部为重点,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为目标,以自律自警自省、树立优质形象为目的,做到讲廉洁不出事。 1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