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_谢耄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2197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_谢耄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_谢耄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_谢耄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2006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谢耄宜1,2,袁鹏举3,程艺萍1,4,李祎萌5(1.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湖南 长沙410083;2.保险职业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中国湖南 长沙410114;3.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中国贵州 贵阳550025;4.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公共教学部,中国湖南 长沙410100;5.邵阳学院 法商学院,中国湖南 邵阳422000)摘要:文章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和转移模式视角,利用20062021年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考虑地理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

2、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达成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的总效应以及直接效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正。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省内转移和跨省转移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都为正值,三类转移模式都呈现出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特性。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同模式对提升本地居民相对收入水平的促进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大于省内转移、跨省转移的直接效应。文章提出消除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工业、就近就地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区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劳动生产率;就业;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249.2文

3、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462(2023)03-0180-08DOI:10.15957/ki.jjdl.2023.03.019The Impact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on Regional Income Gap:Based on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6 to 2021XIE Maoyi1,2,YUAN Pengju3,CHENG Yiping1,4,LI Yimeng5(1.Institute of Marxism,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Hu

4、nan,China;2.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Insurance Professional College,Changsha 410114,Hunan,China;3.School of Economic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550025,Guizhou,China;4.Department of Public Education,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t,Changsha 410100,Hunan,China;5.School of Law and Business,Shaoyan

5、g University,Shaoyang 422000,Hunan,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and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from 2006 to 2021,andconsidering the geographical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on regionalincome gap and its heteroge

6、neity using the spatial Durbin econometric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cale and modeof rural labor transfer.The research finds that:1)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narrowing the regionalincome gap,and the total effect and direct effect of the total scale of rural labor t

7、ransfer have passed the significance test,and the direction is positive.2)The total and direct effects of local transfer,intra-provincial transfer and trans-provincial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are positive,and the three types of transfer modes are conducive to narrowing the regionalincome gap.3)

8、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modes of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onimproving the relative income level of local residents.The local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is greater than the directeffect of intra-provincial transfer and trans-provincial transfer.It puts

9、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which are eliminatingthe institutional barriers affecting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county economy andtownship industry,and urbanization nearby.Keywords:rural labor transfer;regional income gap;residents income gap;labor productivity;emplo

10、yment;urban-ruralintegr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收稿时间:2022-09-13;修回时间:2023-02-10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项研究重大项目(2016ZDAM05);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GZYB7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J50557、2021JJ30635);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9A445、21B0733);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YBA304)作者简介:谢耄宜(1983),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E-mail:通讯作者:程艺萍(1984),女,博士研究生,

11、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管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mail:第43卷第3期2023年3月经济地理ECONOMIC GEOGRAPHYVol.43,No.3Mar.,202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1。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表现。在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2,城乡关系、地区发展步入了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3。这就表示国

12、家的政策导向是采取可行措施,破解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体制弊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通过畅通城乡、地区要素流通,实现平等交换、双向畅通,逐步缩小直至破除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区域分配差距。因此,解决地区收入差距问题便成为难以回避的关键问题,这是集地区、城乡与收入差距于一体的复杂体系,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症结所在。与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条件下,农村劳动力为了获取更高的要素收益不约而同选择从农村向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向工业转移,形成世所罕见的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独特现象。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3、认为,劳动力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城市部门之间的自由流动最终会实现二元经济转向一元经济4。与此相对应,亟待对如下问题做出回答:为获取更高要素收益或更多收入而形成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否影响地区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意蕴是什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模式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异质性效应如何?科学合理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更好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地区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而且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在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大背景下,来研究本地转移、省内转移、省外转移对缩小城乡差距效应的意义,可以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就

14、近城镇化和就近转移提供证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始终是收入失衡的重要原因,农业与非农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差异、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及农产品的收入与价格弹性值低是可能的解释。究其实质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根本上体现了农业与非农部门间的收入差距。所以,就业人口构成就成为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非农率已达76.40%,但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等因素限制,相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6.70%5。这说明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身份转换依旧存在较大难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只是成为促进农户增收和就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因此,本文基于农村劳

15、动力转移规模及转移模式视角,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有学者基于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份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五大类宏观经济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6,另外,普惠金融、工业化与城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也是影响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7-10。学者们主要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与收入差距两条主线展开。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研究,研究者主要聚焦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1-12;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库兹涅茨通过构建农业与非农部门发现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13,国内学

16、者通过构建双二元递推理论模型也得出类似结论14;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收入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15-17。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分析不够深入,缺乏对二者影响效应的系统性研究。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研究者主要聚焦如下几个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内部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18;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收入及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19;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20;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21。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存在影响,但对是否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不同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研究结论大体可以归结

17、为两类:一方面,多数学者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22,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户非农收入,进而缩小地区收入差距23。而胡小丽基于313个地级市数据,从规模经济、人力资本、条件瓶颈及资本回流效应剖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对地区收入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收敛作用24。另一方面,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25,有学者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第3期谢耄宜,袁鹏举,程艺萍,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181移、制造业转移与居民收入差距时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增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但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幅度大

18、于农村居民,因此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26。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明显27。已有研究聚焦地区间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亟待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综合分析转向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劳动力转移的不同视角予以拓展。其实,农村与城镇劳动力转移存在根本区别,忽略二者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不同,有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针对性。本文利用20062021年数据,采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劳动力转移模式进行分类,分析本地转移、省内转移和跨省转移的不同模式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异质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展开系统性分析。1 农村劳动力转移

19、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在技术水平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离开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转入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是提高收入的重要路径。从理论层面考察,当农村劳动力留在当地和在外地从事农业与非农部门工作获取的收入水平相当时,农村劳动力不再流动和转移,形成农村劳动力供求均衡。为了获取更高收益,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会发生成本,主要包括空间成本(交通费用)和机会成本。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收入与就业机会差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就成为农村劳动力转出的主要区域。考虑转移的地理空间距离,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差异而出现的主要模式有:一是本地转移,指农村劳动

20、力离开居住地在县域范围内就业;二是省内转移,指农村劳动力在县外省域范围内就业;三是跨省转移,指农村劳动力在本省以外的地域就业。本地转移、省内转移和跨省转移的空间成本逐渐加大,但机会成本逐渐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更广的地域空间配置劳动力资源可以显著增加非农就业的概率。无论是哪种劳动力转移模式,都是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异质性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也产生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农村劳动力转移本地转移省内转移跨省转移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劳动生产率效应劳动力要素资源配置效应劳动力转移外溢效应农户消费扩张引致效应工资

21、收入分享效应技术管理带动与示范效应图1农村劳动力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Fig.1 Mechanism of rural labor affectingregional income gap1.1 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机制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本地转移主要通过4种方式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一是劳动生产率效应,这一效应与空间成本无关,也适用于省内转移和跨省转移。根据二元经济理论,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实现农户工资收入的增长;二是劳动力要素的资源配置效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非农部门,有利于提高区域收入的平均值,增加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农户的收入;三是劳动力转移的外溢效

22、应。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升农户的就业技能和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达成农业收入与就业收入共增的双赢效果;四是农户消费扩张的引致效应。本地转移主要在县域范围内,这部分转移的劳动力消费并没有外流,会增强当地的消费能力,为本地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非农就业收入的提高,因此缩小经济发达地区间的收入差距。1.2 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机制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的省内转移与本地转移相比,地理空间距离有所增加,也就是空间成本有所增加,但机会成本显著减少。跨省转移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表现出如下特征。一是与空间成本无关的劳动生产率效应依旧发挥显著效用;二是劳动力要素的资源配

23、置效应和农户消费扩张的引致效应从县域范围扩张至省域范围,有利于在更广的空间和更大的范围改善资源错配的消极作用,进而提升要素的配置水平,因此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就业结构优化。与此相对应,省域范围的人口流动形成的强劲消费需求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扩张的重要拉力,能够在达成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目的的同时促推省域经济发展,实现收入水平增加与经济发展共赢;三是地理空间距离作用,导致农业与非农部门互动效应下降,劳动力转移的外溢效应相对减弱。182经济地理第43卷第3期谢耄宜,袁鹏举,程艺萍,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1831.3 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机制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农村劳

24、动力的跨省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是工资收入的分享效应。农村劳动力由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转移至工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可以获取相对较高的工资收入,这部分工资收入剔除较少必要的生活支出外又会大部分寄回户籍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因此可以通过寄回的工资收入分享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成果。二是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带动与示范效应。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管理能力、思维观念,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显著的落差,跨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就业能够有机会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当时机成熟这些劳动力选择返乡创业或就业时,会显著提升当地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劳

25、动生产率。但是,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对于促进当地要素资源配置的优化能力较弱,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难以充分获取人口红利,在一定情形下影响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扩张,极易形成“人口外流工资收入下降产业发展受限”的累积循环负向效应,成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赶超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因此,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对于地区收入差距影响兼具正反两方面效果,在不同时期表现的效应可能存在差异。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2.1 实证分析模型设定2 2.1 1.1 1 设定的基础计量分析模型设定的基础计量分析模型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部,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借鉴已有研究28-29,选择广东省作为经济发达的标杆地区

26、,以各地区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广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指标测度地区收入差距,由此实证分析模型设定为:RIGzit=0+1EVzit+n=1Nn2CVnzit+FEzi+(1)式中:z表示经济发达地区,亦即广东;i表示第i个地区;被解释变量为RIGzit,表示时期t的第i个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z之间的相对收入水平,RIGzit越低表明研究地区的收入差距越突出;解释变量为EVzit,表示时期t的第i个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z之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控制变量为CV,主要包括城镇化水平、交通设施、受教育程度、金融发展水平、政策偏向、人口抚养比,都利用地区间的相对值来表征,也就是第i个地区与经济发达地

27、区z之间的比值;n表示n个控制变量;N表示控制变量个数;0表示常数项;1、n2分别表示不同变量的系数;FEzi表示第i个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z的地区组固定效应;表示随机误差项。2 2.1 1.2 2 设定的空间效应计量分析模型设定的空间效应计量分析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受转移成本和收入预期的影响,而且还受地理空间的文化因素等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尝试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模型表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性,确保准确识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与此相对应,地区收入差距这一被解释变量也很有可能具备空间相关性。倘若忽视分析其空间效应,有可能导致估计系数非有效、有偏或不一致。因此

28、,有必要对其展开空间相关性检验验证。第一,利用探索性的空间数据分析手段测度被解释变量的空间分布特性,并采用局部的Morans I指数展开分析,以验证检验其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特征。检验发现,相对收入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与较高东部地区都呈现集聚态势,空间数据分析说明因变量分布表现出显著的极化特征。因而可以初步估计被解释变量存在空间的正向相关性。第二,对被解释与解释变量进行全局的Morans I指数分析及显著性验证检验,以测试其空间分布的整体水平。被解释变量的全局Morans I指数都在1%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全都位于 0.5,0.6 区间;各类解释变量的全局Morans I指数都在5%水平通过显著

29、性检验,全都位于 0.1,0.6 区间。这些结果表明计量分析模型的空间效应十分显著,应当采用空间面板分析模型展开实证分析。比较而言,空间杜宾分析模型(SDM)具有更好的适宜性。因此,考虑采用SDM展开实证分析,并采用LM和LR检验分析SDM是否是最优的计量分析模型。所以,设定的SDM如下:RIGzit=0+WRIGzit+1EVzit+2CVnzit+1WEVzit+2WCVnzit+FEzi+(2)式中:W指代空间距离权重矩阵;指代空间自回归系数;指代变量的空间滞后系数。2.2 变量选取2 2.2 2.1 1 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选择广东省为经济发达标杆地区,采用各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广

30、东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作为测度地区收入差距的指标,也就是相对收入水平RIGzit。考虑数据可比性,2012年前数据考虑物价指数换算为2005年价格;由于统计口径变动,20132021年数据按年增长率进行折算。2 2.2 2.2 2 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及本地转移规模、省内转移规模和跨省转移规模4个测度指标。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指的是本省农村劳动力户籍人口在本省或外省非农部门就业的总规模,用TRT指代。由于2012年后各省份农村劳动力数据缺失,采用各省农民工总量与农业人口比率来测度。各省农民工数量计算,根据20092021年的年度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中全国农民工及

31、各省份所占比重结合20062009年各省份乡村非农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率估算。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规模指的是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县域范围内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规模,按各省份本地农民工数与各省份农业人口比例测度,用LRT指代。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规模指的是在省域范围内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规模,按各省份省内农民工数与各省份农业人口比例测度,用PRT指代。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规模指的是离开户籍省份进入外省范围非农部门就业的劳动力规模,按各省份省外农民工数量与农业人口比例测度,用ART指代。2 2.2 2.3 3 控制变量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城镇化水平,用户籍城镇化率来测度,由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内含农业户籍

32、劳动力转移在城镇就业的人口,可能存在与解释变量指标重叠的情形,因此使用户籍城镇化率,利用各省份非农业人口与总人口的比率来测度,用UL指代。交通设施,采用每平方公里的铁路公里数来测度,用TL指代。受教育程度,采用各省份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平均水平来测度,用EL指代。金融发展水平,采用各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率来测度。提升金融发展水平意味金融体系得到逐渐完善,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提升其生产经营能力,进而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降低,用FL指代。政策偏向考察政府政策对“三农”的政策支持程度,采用地方财政支出的农、林、水等各项支出与GDP的比率来测度,用PB指代。人口抚养比,利用人口总量中

33、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的比率来测度,用PR指代。各控制变量都以各地区与广东比值的相对数代入回归分析方程。2.3 数据来源根据研究需要,选取的研究时段为20062021年,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各省统计年鉴与统计数据、交通运输部网站的统计数据资料,西藏、海南由于数据不全而剔除,研究没有纳入香港、澳门、台湾的数据样本。3 实证分析3.1 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与地区收入差距由表1可以发现,SDM分析模型的空间相关系数十分显著,实现数据较好的拟合。解释与控制变量及空间滞后项的系数见表1,并计算出相应的总效应、直接与间接效应。与之相对应,农村劳动力

34、转移总规模的总效应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对当地及其他地区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总体而言,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系数的和直接效应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具体而言,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的直接效应为0.118,意味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对规模提升1%时,将会缩小地区收入差距0.118%,这就说明扩大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有利于提升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收入水平,显著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图2),也契合前述作用机制分析的结论。可能的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的非农就业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及就业收入寄回效应等各种因素影响相关。农村劳动力转移总

35、规模的间接效应为-0.020,意味着提高一个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存在减低其他地区相对收入水平的态势,可能的解释是其与地区之间的劳动力供求市场竞争等影响因素有关,但在统计上不显著。解释变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的直接效应与模型回归系数不同,这是缘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并借助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到本地区域,因此形成反馈效应。具体而言,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的系数和直接效应分别为0.020和0.118,反馈效应只有-0.001,约占直接效应的5.6%;相较而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间接与直接效应之比为1.0 5.9。这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影响其他地区的能力远远超出地区之间相互联系而产

36、生对本地的反馈效应。考察控制变量的直接效应,城镇化水平、交通设施、受教育程度、金融发展水平、政策偏向5个变量可以显著提升当地居民的相对收入水平。人口抚养比对当地居民的相对收入水平产生正效应,但统计上表现不显著。政策偏向的直接效应呈显著负效应,可能的解释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及支出结构变动等因素叠加所致。另外,控制变量交通设施、受教育程度与人口抚养比的间接效应显著,表明这些控制变量不仅对本地居民相对收入水平发生作用,而且对其他184经济地理第43卷地区收入水平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总体而言,2006202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降低地区收入差距。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异质性与地区收入差距本文把农村

37、劳动力转移分为本地转移、省内转移和跨省转移三类模式,由此可以考察不同转移模式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相关SDM计量模型的回归估计值及相应的总效应、直接与间接效应见表2。模型、模型、模型分别为将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省内转移和跨省转移规模纳入计量模型的回归估计值。3个SDM的计量模型空间相关系数在1%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的总效应类似,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省内转移及跨省转移的总效应方向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而言,3类转移模式的总效应分别为0.150、0.114、0.032。这就说明不管是哪一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扩张,都会对本地及其他地区

38、产生正向的影响,总体而言都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省内转移与跨省转移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十分显著,且方向为正,分别为0.157、0.121、0.010。通过对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3种模式变量的直接效应可以发现,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的就业效应要高出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的就业效应,而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就业效应最低。这就充分表明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与省内转移是提高劳动力要素资源配置优化的主要方式,可以快速提升该区域的平均收入水平,缩小当地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及省内转移的成本费用相对不高,劳动力要素资源配置的提升效率尤为显著

39、;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及省内转移可以在省域范围内充分满足非农部门的劳动力需求,有利于破解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用工荒”矛盾,改善劳动力供给,提升非农部门的生产效率及比较优势,形成提升本地收入水平的互助机制,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及省内转移可以把劳动力转移形成的消费能力保留在省域范围内,形成消费扩张的引致需求,有利于提高经济活力,改善本地经济发展环境。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和跨省转移的间接效应是负向的,但不具备统计意义的显著表1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与地区收入差距估计值Tab.1The total scale of rural labor transferand the estimated v

40、alue of regional income gap变量TRTULTIELFLPBPRHausman检验固定效应LM检验空间滞后LM检验空间误差LR检验空间滞后LR检验空间误差R2Log-LN系数VC0.020*(0.024)0.204*(0.022)0.052*(0.015)0.165*(0.030)0.033*(0.010)-0.031*(0.006)0.008(0.006)0.466*(0.082)-8.290是6.959(0.008)15.940(0.000)51.720(0.000)41.880(0.000)0.8081 344.96435WCV-0.082*(0.045)-0.1

41、62*(0.080)-0.065*(0.019)0.172*(0.072)-0.010(0.019)-0.004(0.022)-0.039*(0.014)0.8081 344.96435效应值总效应0.099*(0.035)0.148*(0.069)0.017(0.018)0.370*(0.060)0.040*(0.018)-0.045*(0.018)-0.024*(0.009)0.8081 344.96435直接效应0.118*(0.023)0.199*(0.022)0.049*(0.015)0.182*(0.030)0.034*(0.009)-0.032*(0.006)0.005(0.00

42、6)0.8081 344.96435间接效应-0.020(0.033)-0.053(0.061)-0.032*(0.013)0.190*(0.054)0.007(0.015)-0.014(0.017)-0.028*(0.009)0.8081 344.96435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上显著,()内为P值。表2表3同。南海诸岛0500 km图例低低型(LL)高高型(HH)不显著无数据南海诸岛0500 km图例低低型(LL)高高型(HH)不显著无数据南海诸岛0500 km图例低低型(LL)高高型(HH)不显著无数据a.2006年b.2014年c.2021年注:基于自然资源部标

43、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标准地图(审图号:GS(2020)4630号)制作,底图无修改。图22006、2014及2021年地区相对收入水平的LISA集聚图Fig.2LISA cluster map of regional relative income levels in 2006,2014 and 2021第3期谢耄宜,袁鹏举,程艺萍,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185性;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具有正向显著的间接效应。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和省内转移规模快速扩张可能对其他地区收入水平提升形成负面的空间外溢效应,可能的原因是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显著、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等。与之相反,农村劳动力

44、跨省转移的规模越大、速度越快,越会迅速地提升劳动力流入地省份的相对收入水平,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有利于破除地区割裂,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改善非农部门的经营效益。3.3 稳健性检验一是在观测地区中剔除4个直辖市进行稳健性检验。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研究结论可能会因直辖市选择或标杆地区经济状况等特性的影响。因此剔除4个直辖市,并将标杆地区换成浙江省,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借鉴已有研究28-29重新进行回归估计,展开检验验证。二是构造不同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稳健性检验,利用铁路最短交通时间替代地理空间距离构造空间权重矩阵,再次进行回归估计,

45、展开检验验证。回归估计值见表3,研究结论并未产生显著的明显变化,表明研究结论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结论相对比较稳健。4 结论与政策建议4.1 结论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考察,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有利于推动地区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劳动力转移总规模的直接效应与总效应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正,可能产生的空间溢出负面效应不显著,这说明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也对其他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具有正面促进作用,总体来说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考察,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省内转移和跨省转移的总效应与直接效应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为正,这就说明3种农村劳

46、动力转移模式对本地等各个地区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均有利于促进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模式影响地区收入差距存在异质性效应: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对本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能力超出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提升能力最弱,影响效果最低;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大于省内转移对本地相对收入水平的影响,而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的作用大于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影响。这就充分表明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和省内转移是改善劳动力要素实现资源配置表2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异质性Tab.2Heterogeneity of regional income gaps affected by r

47、ural labor transfer patterns变量LRTPRTART控制变量固定效应R2Log-LN系数模型0.158*(0.028)0.474*(0.081)是是0.8201 348.34435模型0.122*(0.024)0.466*(0.081)是是0.8321 345.63435模型0.008(0.006)0.443*(0.083)是是0.7931 337.22435总效应模型0.150*(0.043)0.8201 348.34435模型0.114*(0.039)0.8321 345.63435模型0.032*(0.011)0.7931 337.22435直接效应模型0.15

48、7*(0.027)0.8201 348.34435模型0.121*(0.023)0.8321 345.63435模型0.010*(0.006)0.7931 337.22435间接效应模型-0.008(0.006)0.8201 348.34435模型-0.008(0.035)0.8321 345.63435模型0.024*(0.012)0.7931 337.22435表3稳健性检验Tab.3Robustness test剔除直辖市铁路交通时间空间权重矩阵解释变量TRTLRTPRTARTTRTLRTPRTART系数0.174*(0.023)0.236*(0.028)0.172*(0.024)0.0

49、08(0.006)0.114*(0.023)0.147*(0.027)0.115*(0.023)0.012*(0.006)总效应0.273*(0.056)0.342*(0.028)0.172*(0.074)0.282*(0.064)0.083*(0.032)0.130*(0.039)0.099*(0.035)0.022*(0.012)直接效应0.179*(0.023)0.242*(0.028)0.178*(0.024)0.009*(0.005)0.112*(0.022)0.145*(0.027)0.114*(0.023)0.013*(0.006)间接效应0.095*(0.052)0.009(0

50、.064)0.104*(0.059)0.025*(0.012)-0.029(0.028)-0.016(0.029)-0.015(0.030)0.009(0.012)186经济地理第43卷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收入差距的可行路径。4.2 政策建议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分配差距,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剖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地区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政策意蕴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促进地区收入差距缩小的效果,这就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乡村振兴、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