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范文最新推荐------------------------------------------------------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掩耳盗铃第1教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寓言二则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今天我们学习《掩耳盗铃》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二)学习《掩耳盗铃》。
1.揭示题目,初读课文,弄懂题意。
(1)揭示《掩耳盗铃》,齐读课文。
(2)题目《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呢?轻声读课文。
(3)学习生字掩和盗。
掩捂。可让学生通过演示掩耳加以理解。
盗偷。可让学生组词来巩固理解。
(4)说说题目大意。(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2.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
(2)讨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指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式。
(1)只要......就......(只要,提出条件;就,表示必然出现的结果。)
(2)如果......就......(如果,表示假设;就,表示有了前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结果。)
4.朗读指导。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指导:读第2自然段时要把盗铃人的那种自作聪明的愚蠢劲表现出来。
(3)齐读。
5.了解寓意。
讨论: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在哪里?从他身上应吸取什么教训?(做了不好的事情,又想不别人知道,这是自欺欺人,是十分愚蠢的。)
6.作业设计:抄写字词,朗读课文。
3 /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