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图1
2.近年来,中国海警船在南康暗沙海域进行周期性巡逻。南康暗沙(如图1)所在的半球是(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3.下列有关经纬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纬线都是半圆
B.地球仪上可绘无数条相互平行的纬线
C.所有经线均不等长
D.西经20°以东为西半球
4.关于经纬网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2
A.M点位于N点的西北方向
B.M点位于热带,N点位于东半球
C.M点位于中纬度,P点位于低纬度
D.当太阳直射在P点所在的纬线时,N地昼短夜长
5.小明听爷爷述说夏日的星空: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这种现象主要与________有关。(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 D.四季冷暖差异
6.小叶在北京饭店看见大堂四个城市的时钟(如图)在同一时刻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图3
A.地球自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B.地球自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C.地球公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D.地球公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图4
读地球上某节气的昼和夜示意图(图4),完成7~8题。
7.图中所反映的节气最可能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8.在图示节气,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9.两地的实地距离为2800千米,在1∶40000000的地图上,两地图上距离是( )
A.70厘米 B.11.2厘米
C.7厘米 D.112厘米
10.下面四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成都市地图 B.中国政区图
C.世界政区图 D.四川省地图
图5
11. 图5中,乙地海拔为( )
A. 500米 B.1000米
C.1500米 D.2000米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13题。
图6
12. 正在该区域进行地理野外实习的学生,准备在图示区域宿营。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 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盆地
B.②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C.①地和②地的相对高度为100米
D.若②③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3千米
读某地沿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14~15题。
图7
14.符合该地等高线图的是( )
图8
15.该地的地形是( )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盆地
二、综合题(共55分)
16.(24分)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9
(1)请写出图中四点的地理坐标:(8分)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A点位于C点的____________方向。(2分)
(3)图中A、B、C、D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6分)
(4)A、B、C、D四点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四季分明的是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8分)
17.(每空2分,共18分)读经纬网图(图甲)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二分二至图(图乙),回答问题。
甲 乙
图10
(1)图甲A点的经度是________,图中A、B、C、D四点中,位于E点西南方向的是________点。
(2)图甲中,当A地为一年中的7月时,D地为________月,A、D两地同一时期季节相反,是由地球的________转运动造成的。
(3)在图乙的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
(4)图乙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南纬23.5°的是________(填序号),此时,北京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D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5)当太阳直射点在图甲C点所在的纬线上,并且向北移动时,则地球处在图乙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_(填序号)处附近。
18.(13分)读图,回答问题。
图11
(1)写出图中的地形部位: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4分)
(2)兴趣小组在B、C两处可以看到有小河的是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兴趣小组发现在________处可以开展攀岩运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小组成员小华在活动结束后说:“我在乙处登山觉得比在甲处登山费力。”你觉得可信吗?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D 2.A 3.B 4.C 5.A 6.B 7.B 8.C 9.C
10.A 11.C 12.D 13.B 14.B 15.A
16.(1)A:140°E 80°N B:140°W 40°N
C:140°E 20°N D:140°W 20°S
(2)正北
(3)D A C
(4)C D B A
17.(1)180° C (2)7 公
(3)略。(逆时针方向)
(4)③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5)④
18.(1)山峰 山谷 山脊 陡崖
(2)B B处是山谷,容易发育河流
(3)D 等高线重叠为陡崖,适宜攀岩运动
(4)可信 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