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承德新新新增提钒工程
转炉内衬耐材施工
监
理
细
则
编制
审核
武汉威仕监理新增提钒工程项目监理部
2008年3月
工程概况:唐钢集团承德钢厂新增提钒项目是承钢钢厂提钒技改项目
的一个重要工程,其建成后年产300万吨。钒渣处理12万吨
/年,该项目工程共有150吨转炉3座,2座LF炉外精炼设备。及备用RH真空精炼炉设备,2台2流连铸机等。
编制依据:1、新增提钒工程项目监理规划。
2、中冶赛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转炉内衬施工图
3、工业炉砌筑验收及评定标准《GB50309—92》
4、工业炉砌筑施工及验收规《GB50211—2004》
5、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一、 炼钢转炉耐材施工特点与要求
1. 炼钢转炉内衬耐材工作特点:
1.1 当前炼钢转炉主要特点是氧气顶吹炼钢和顶底复合吹炼钢两大冶炼方法,由于转炉炼钢工作条件非常苛刻,普通钢出钢温度为1540—1670℃、吹炼后期最高可达1700℃。而出钢后转炉内衬温度又常降到1000℃以下。因此转炉内衬耐火材料受到高温和热震作用。在炼钢过程中,炉衬受到炉渣及溶剂的化学腐蚀作用,顶底复合吹使高温钢水不停地搅动沸腾,使炉衬受到高温状态下冲刷和磨损,频繁装料,出钢操作,使炉衬耐火材料周期性急冷急热应力作用和装废钢和铁水的冲击及机械磨损作用。所有这些内外作用都是对炉衬耐火材料在非常苛刻工作条件下的一种考验。因此在转炉内衬设计上应严格按照不同工作条件,采用不同的耐火材料,同时不同部位的耐火材料砌筑均应满足GB50211—2004工业炉砌筑施工及验收验收规范中8.1.2表中规定要求。
1.2 炼钢转炉内衬各部位耐火材料标准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还应满足国家最新耐火材料标准汇编中相应耐火材料标准要求,近年来转炉内衬耐材不断研发和更新对转炉内衬耐材使用寿命有更高的要求,转炉一代炉龄寿命已超过1万次以上,因此转炉内衬耐火材料的质量是转炉炉龄长寿的基本保证。转炉各部位耐火材料尤其是工作衬材料取样检测不可缺少一项工作。
2.转炉内衬耐火材料施工的质量要求
2.1 转炉必须在炉壳安装和试运转合格后才可开始砌筑,砌筑应在炉子正常位置(非倾斜的)下进行,砌筑前转装置应固定,其电源应切断。
2.2炉底永久层应以炉壳为导向砌筑。
2.3 炉底应从炉子中心按十字形对称砌筑,上下两层砖的纵向长缝应砌成30—60度交角,而最上层炉底砖的纵向长缝应与出钢口中心线成一交角。通过上下层中心点的垂直缝不应重合,炉底的最上层砖应竖砌,当炉底采用同心圆环砌筑时,上下层砖缝应错开。
2.4反拱底与炉身的接触面应仔细加工,保持水平并应符合设计标高。
2.5内衬应错开干砌,砖缝内应填满与砖成分相适应的干耐火粉。退台应均匀,退台宽度不宜大于40mm,每层砖应按规定留设胀缝,合门时应先合门再填砂,罐缝。不得边砌筑边灌缝。
2.6砌筑合门砖时,宜砌筑在易补炉侧,应在出钢口中心线垂直左右15度以外,合门砖应精细加工,加工后的宽度不应小于原砖宽度的2/3,上下层合门砖应错开1—2块砖,永久层和工作的填料应及时填严。
2.7砌筑带托砖板的炉身前,应检查托砖板的安装质量和水平度,大型转炉炉壳中部和上部的托砖板应按永久层的实际砖层的高度进行焊接,砌筑托砖板上节一层砖时应保持砖层表面的水平,不得向炉内倾斜。
2.8出钢口的位置应符合设计的角度,出钢口砌体与出钢口铁壳间,出钢口工作层套筒砖和永久层砖间应按设计规定填入捣打料,并应捣实。
2.9活炉底与炉身的接缝处的施工,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活炉底水平接缝处靠炉壳和工作面应用浓的镁质耐火泥浆中间应用与炉衬材质相适应的材料铺填平整均匀,并必须试装加压,经检查合格后,才可正式上炉底。
B、安装活炉底时,炉身必须放正,炉底必须放平。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压力能将炉底和炉身顶严,接缝时必须将所有的销钉敲紧,并应将销钉焊接牢固。
C、活炉底垂直接缝时,在炉底对接完后。必须将接缝内的填料仔细的捣实。
D、接缝料未硬化前,炉体不得倾动。
2.10 砌完后的内衬不得受湿,并不应存放过久。
2.11 转炉内衬耐火材料砌筑施工质量标准评定应符合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评定标准GB50309—92中有关规定。
2.12 砖炉内衬耐火材料分项工程砌筑质量合格。
二、筑炉工程监理工作控制流程
熟悉图纸、参与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审查承包单位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耐火材料生产厂家及分承包方资质审查,有条件时应与业主代表共同对耐火材料生产厂家产品出厂前进行A检工作,A检不合格不允许该批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材料进场:采购方按规定进场材料报验工作。
监理工程师根据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规定要求,对报验材料合格证书、检验报告进行核验
不合格
退场
合格
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监理根据国家标准对到场耐火材料进行外观尺寸抽检,并根据工程特点,关键使用部位,进行现场取样、复检。
不合格
退场
合格
上道工序满足筑炉专业进场施工条件,且工序交接手续齐全,复查无误,施工单位开工具备条件,监理批准开工报告
施工单位按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按设计要求和规范组织施工,监理不定期巡视旁站,全方位监控,发现施工单位不按规范及设计图纸施工,监理可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签发监理联系单,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停工令。
施工单位每完成一项分项工程或一道工序及隐蔽工程,按规定要求及时报验,监理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验收。
不合格
返工处理
合格
施工单位每完成一分部工程,须及时请总监核查,由总监组织业主、专业监理工程师、设计部门联合检查验收,工程质量有缺陷的,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三、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
1、转炉砌筑施工前的质量控制要点
1.1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所报审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方案内容的可行性、安全施工保证措施、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进行审查,并签署专业监理意见,审批开工报告。
1.2转炉砌筑前应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1.3转炉砌筑工程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使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材料标准和规范要求。
1.4转炉砌筑工程,应与炉子基础、炉体骨架结构和有关设备安装,经检查合格并签订工序交接证明书后,才可进行施工。工序交接证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炉子中心线和控制标高的测量、记录及必要的沉降观测点的测量记录。
②隐蔽工程的验收合格证。
③炉体冷却装置、管道和炉壳的试压记录及焊接严密性试验验收合格的证明。
④钢结构和炉内轨道等安装位置的主要尺寸的复测记录。
⑤可动炉子和炉子可动部位的试运转合格的证明。
⑥炉内托砖板和锚固件等的位置、尺寸及焊接质量的检查合格证明。
⑦上道工序成果的保护要求。
1.5转炉砌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及环境保护,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
1.6耐火材料及其他筑炉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有关的标准和技术要求验收,运至施工现场的材料均应由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不定型耐火材料还应具有使用说明书,有实效性的材料应注明其有效期限、材料的牌号、等级和砖号等是否符合标准、技术要求和设计要求,在施工前均应按文件进行外观检查或挑选,必要时应有实验室检验。
1.7耐火材料仓库及通往仓库和施工现场的运输道路,均应在耐火材料开始向现场运送前建成。
1.8在工地仓库内的耐火材料应按牌号、等级、砖号和砌筑顺序放置,并做出标示,运输、装卸耐火制品时,应轻拿、轻放。
1.9运输和保管耐火材料时应预防受湿,对有特殊要求的耐火材料和用于重要部位的耐火材料应存放在有盖的仓库内。
1.10不定型耐火材料,结合剂和耐火陶瓷纤维及制品,必须分别保管在能防止潮湿和污脏的仓库内,并不得混淆。
1.11砌筑耐火制品用的泥浆的耐火度和化学成分,应同所用耐火制品的耐火度和化学成分相适应,泥浆的粘接时间视耐火制品、材质和外形尺寸的大小而定,一般宜为1—1.5min。
1.12泥浆的稠度与砌体类别相适应,不同稠度的泥浆及其使用的砌体类别可按下表采用。
泥浆稠度及适用的砌体类别
名称
稠度(0.1mm)
砌体类别
耐火泥浆
320—380
280—320
260—280
Ⅰ—Ⅱ
Ⅲ
Ⅳ
2、转炉砌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2.1砌筑转炉应采用成品袋装耐火材料浆,调浆时应按规定的配合比加水和配料,称重标准,搅拌均匀,不得在调制好的泥浆内任意加水或结合剂,搅拌水应采用洁净水。
2.2同时使用不同品种、不同牌号的耐火泥浆时,不得混用搅拌机和泥浆槽等机具。
2.3掺有水泥、水玻璃或卤水的泥浆,不应在砌筑前过早调制,已初凝的泥浆不得使用。
2.4施工过程中,监理采取巡视、旁站随时检查,用于转炉各部位的耐火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规定,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如发现与设计不符,及时口头或书面通知整改。
2.5施工过程中,监理通过巡视、旁站及平行检验方法,不定期检查炉子各部位砌体泥浆饱满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要求,不符合要求时,即整改。
2.6施工过程中,监理通过巡视、旁站及平行检验方法,不定期检查炉子各部位的转缝厚度、墙面垂直度、墙面平直度、炉子中心线、标高及线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要求,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整改。
2.7监理通过巡视、旁站、对炉子各部位使用的浇注料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和按材料使用说明投料、加水、搅拌和养护进行监控。
2.8转炉施工完的各部位砌体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3、转炉砌筑工程质量目标
3.1转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应符合《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211—2004)规定要求,砌体的砖缝厚度,应在炉子每部分砌体每5m²的表面上用筑炉专业塞尺检查10点,比规定砖缝大50%以内的砖缝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1、Ⅰ类砌体为4处 Ⅰ类砌体砖缝厚度不大于1mm
2、Ⅱ类砌体为4处 Ⅱ类砌体砖缝厚度不大于2mm
3、Ⅲ类砌体为5处 Ⅲ类砌体砖缝厚度不大于3mm
4、Ⅳ类砌体为5处 Ⅳ类砌体砖缝厚度不大于3mm
3.2、一般工业炉各部位砌体砖缝的厚度
项次
部位名称
砌体砖缝厚度(mm)不大于
1
底和墙
2
2
高温和有炉渣作用的底和墙
2
3
拱和拱顶
(1)湿砌
(2)干砌
2
1.5
4
带齿挂砖
(1)湿砌
(2)干砌
3
2
5
隔热耐火砖
(1)工作层
(2)非工作层
2
3
3.3、砌筑一般工业炉的允许误差
项次
误差名称
允许误差(mm)
1
垂直度误差
(1)墙
每米高
全高
(2)基础砖数
每米高
全高
3
15
3
10
2
表面平整误差(用2米靠尺检查,靠尺与砌体之间的间隙)
(1)墙面
(2)挂砖墙面
(3)拱脚砖下的炉墙上表面
(4)底面
5
7
5
5
3
线尺寸误差
(1)矩(方)形炉膛的长度和宽度
(2)矩(方)形炉膛的对角线长度差
(3)圆形炉膛内半径误差
内半径≥2m
内半径﹤2m
(4)拱和拱顶的跨度
(5)烟道的高度和宽度
±10
15
±15
±10
±10
±15
4
膨胀缝
+2,-1
3.4、转炉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应符合(GB50309—92)《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建议评定标准》中有关规定的要求.
(1)质量检验评定的划分,必须符合(GB50309—92)评定标准中规定的要求。
(2)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格:
①保证项目每抽检处均应符合标准的规定(GB50309—92)。
②基本项目每项抽检的处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③允许误差项目抽检的点数80%及以上的实测值在本标准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其中关键的实测值必须全部在本标准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其余的实测值也应基本达到本标准允许误差的规定。
优良:
①保证项目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②基本项目每项抽检的处均应符合本标准的合格规定,其中有60%及其以上的处符合优良规定,该项即为优良,优良项数应占检验项数的60%及其以上。
③允许误差项目抽检的点数中有90%及其以上的实测值在本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其中关键项的实测值必须全部在本标准的误差范围内),其余的实测值也应基本达到本标准允许误差的规定。
(3)、分部工程的质量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格: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全部合格
优良: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有60%及其以上达到优良(必须含规定的主要分项工程)。
(4)、质量检验评定程序及组织
①分项工程质量应在班组自检的基础上由工段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定,质量检查员核定。
②分部工程质量应有相对施工队一级的及时负责人组织评定,企业技术和质量部门组织核定。
(5)工业炉砌筑工程各部分分项工程检验及评定标准
保证项目:
①耐火材料和制品的品种、牌号,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②泥浆的品牌、牌号、配合比,必须符合《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1-2004)的规定。
③耐火砌体的泥浆饱满度必须大于90%,对有气密性,有严格要求的及有熔融金属或渣侵蚀的底和墙泥浆饱满度则应大于95%。
基本项目:
①砖缝厚度:炉底表面抽查2~4处,炉墙每1.25米高抽查1次,每次抽查2~4处,对有熔融金属或渣侵蚀的炉底应逐层抽查,每层抽查2~4处。
抽查方法:在每处砌体的5平方米表面上用塞尺抽查10点,比规定砖缝厚度大50%以内的砖缝,不超过以下点数:
合格:Ⅱ类砌体4点;Ⅲ、Ⅳ类砌体5点。
优良:Ⅱ类砌体2点;Ⅲ、Ⅳ类砌体3点。
②砌体表面平整度
合格:底和墙表面,平整误差不超过5mm/2m,最上层底的标高及结构形式符合设计要求;
优良:表面平整误差不超过5mm/2m,其中60%及其以上检查不超过3mm/2m,最上层底的标高及结构形式符合设计要求。
允许偏差项目:
合格:所检查的点合格率必须在80%及其以上;
优良:所检查的点合格率必须在90%及其以上。
四、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1、监理工作的方法
1.1、测量方法:筑炉专业施工测量的特点是:炉子中心线各部位标高点一般由上道工序(土建、结构安装)提供坐标点,而上道工序提供的中心点、线、标高点一般均投在炉内结构上或混凝土墙底,筑炉专业应以测量大队的总坐标点,对上道工序提供的坐标点进行复测是否有误。此外,对上道工序给的点,也需要复核以下,看是否满足筑炉专业施工的条件。
1.2、现场巡视方法:
(1)耐材堆放现场及仓库每天不定时巡视,一般大型工业炉施工所需耐火材料要数千至上万吨,施工现场平面不够,不能一次性堆放全部材料。因此,一般大型工业炉施工的材料基本上每天消耗多少,再进多少。作为专业监理,要掌握现场耐火材料耗用动向以及来料品种是否符合施工程序,以免造成材料进出场发生混乱,造成停工现象,延误工期。其次,对使用的耐火材料随即检查,是否有不符合规范和设计标准要求的耐火材料使用到砌体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损失。
(2)每天不定时巡视耐火泥浆搅拌站。因为,一般大型工业炉施工所用得耐火泥浆有数个品种,搅拌站的面积有限,同时堆放几个品种的耐火泥,有时一个品种泥浆来的过多,占用其它品种泥浆的地方,
加上搅拌人员较粗心,难免错误。因此,巡视时发现隐患及时给予纠正,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其次,检查泥浆槽是否混装混用,发现时,责成有关人员整改。
(3)炉内施工,每天不定时巡视筑炉情况,观察作业人员砌筑耐火材料是否按操作规范施工,对砌体进行泥浆饱满度抽查,是否符合保证项目要求,对砌体几何尺寸进行抽查,是否超标准。对砌体平整度、垂直度观察与抽查是否超规范要求,抽查各部位砌体及泥浆使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3旁站监理方法
(1)关键部位施工旁站:
一般工业炉耐火材料施工都有它的特殊性、关键部位和关键程序。如:高炉的炉底、碳素捣打料、焦炉的斜烟道、炭化室、加热炉的炉墙浇筑料、炉顶的可塑料、热风炉格子砖、拱顶、转炉的炉底等均是关键部位。它的施工质量好坏对一代炉龄的使用寿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筑炉专业监理对上述部位的施工应采取旁站方法进行监控。
(2)对各种工业炉设计规定标高尺寸、更换耐火材料品种或牌号的部位以及内控尺寸变化的部位施工时,筑炉专业监理应进行旁站监控。
(3)对工业炉施工的各隐蔽部位应进行旁站监理。
2、监理工作的措施
2.1、审批工程进度计划主要监理措施
(1)承包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确定总工期目标后,承包方必须向监理机构报审施工总进度计划,筑炉专业监理工程师应针对工程特点、难度及内外保障条件,审查本专业网络进度计划的正确性、合理性及工期安排科学性。
(2)监理工程师审查工程进度主要节点安排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的总体要求。
(3)监理工程师审查工程施工顺序安排是否符合工程常规施工工艺。
(4)若审查存在问题,项目监理机构应及时提出要求,重新调整计划。
2.2审查承包单位的施工组织计划主要监理措施
(1)承包单位的工程施工总计划经监理、业主审批后,必须围绕总进度计划来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工期目标。
(2)专业监理工程师着重审查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劳力、施工机具、工程材料、技术措施。安全施工管理措施及专项安全措施方案。
(3)审查承包方施工阶段或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案。
(4)审查承包方组织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配备及落实情况。
2.3审查承包方单位的施工总平面布置主要监理措施
(1)审查筑炉耐火材料堆放场地、使用工期是否与总平面布置发生矛盾。
(2)审查本专业大型设施是否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安排的。
2.4审查甲、乙供材料、设备采购供应计划的主要监理措施
(1)督促承包单位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及时编制甲、乙供材料、设备采购供应计划,初定材料进场时间。
(2)督促承包单位提前列出甲、乙供材料、设备数量清单,拟定产品供货单位。
(3)及时组织业主、设计等有关人员,评审确定供货清单。督促承包单位及时订货采购,以保证产品按计划供应。
(4)要求承包单位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甲、乙供材料计划,并落实按时交货。
2.5审查各项施工准备主要措施
(1)三通一平工作是否完善,大临设施是否完善。
(2)审查承包单位测量定位放线,测量控制点是否已交无误。
(3)审查承包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是否进场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审查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及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4)审查承包单位工程所需主要原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工机具是否落实或已进场。
(5)审查承包单位各项施工依据是否齐全,施工图是否自审。
(6)审查承包单位施工质量检验仪器、设备、检验工具是否配备,是否在有效期内,委托试验单位是否落实。
(7)审查承包单位按计划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及时完成图纸会审。
注:本专业监理实施细则可恨据施工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2.6转炉施工期间安全管理措施
①对施工方案中有关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跟踪监控
②施工现场临时配电柜,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炉内照明应采用低压照明。
③转炉上下楼梯必须安全可靠并每天检查。
④转炉施工平台周边无护栏时必须加设临时护栏
⑤转炉炉内施工下料时,应有专人指挥并提醒炉内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⑥转炉内下料装置必须牢固可靠,并应有防止装置内砖料碰撞散落围护装置。
⑦行车起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⑧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