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研究_王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1728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研究_王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研究_王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研究_王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

2、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保山学院学报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研究王健杨艳(大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 6

3、71000)摘要 作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针对所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财富的激增和精神文化的颓废进行了深刻思考。该文从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批判意义三部分论述了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主要体现为,揭露其道德起源存在的问题、批判传统基督教道德和理性主义方法论、提出世界的本体是权力意志,并以人的意志为中心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宣扬主人道德、提倡超人哲学。尼采的思想颠覆了西方传统的主流道德观念,重新思考人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激发人们重新思考道德的价值,对探寻人类社会发展以当代启示,也给大众不断促进自我发展以人生价值指引。关键词 尼采;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批判中图分类号 B516.47文献标识

4、码 Adoi:10.3969/j.issn.1674-9340.2023.01.001文章编号 1674-9340(2023)01-0001-08收稿日期:2022-06-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班牙共产党的探索与变革研究”(项目编号:19BKS006)。第一作者简介:王健(1996),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信作者:杨艳(1977),女,湖北荆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从自由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伴随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人们在机械化大生产中丧失“自

5、由”,蓬勃的生命力被抑制。站在走向二十世纪的历史转折点上,尼采看到道德观念是影响人类精神的原因,开始思考生活和生命的价值,批判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其思想是欧洲文明面临危机的时代产物,触及人生和时代的各种问题,对西方哲学由近代向现代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也由此被称为非道德主义者。作为“世纪末的漂泊者”1,尼采有自己独特的道德批判观点,他自称“用铁锤从事哲学”,因憎恶基督教道德的颓废性而向整个道德提出质疑2,继而提出新的道德观,认为“迄今为止没有比道德问题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了”3。尼采的独特思想并非一蹴而就,他终其一生致力于思考与批判所处的时代,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正是1878年其思想出现“巨

6、变”、病情恶化后仍然持续苦思冥想的结果,正如他自己所说“血液完全冷了,而我仍然思索着许多问题”4。文章通过探析该阶段尼采的独特视角与观点,阐释其对欧洲主流道德观的批判,包括批判现代性、基督教禁欲主义、西方理性主义,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欧洲哲学在历史转折点的不同理论走向,探寻人类社会应发展之需做出理论选择的历史原因与当代启示,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一、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批判的现实背景与理论基础欧洲中世纪到十九世纪前,哲学主要用于适应和解释现存社会秩序,而处于十九世纪末转向二十世纪初的尼采,试图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现实,找出消除社会弊端,以改进人类生存和发展条件的途径。他离开传统理论哲学转向人生哲

7、学,重新定义人生意义,并寻求以人生意义为使命的哲学,由此推出权力意志,以生命力蓬勃彰显人生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主人与奴隶道德重新规定道德评价,用超人哲学指明方向,一方面批判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一方面推崇自己的人生道德观。(一)现实背景中世纪以来欧洲精神世界有两次重大转折认识人本身和审视自我。第一次是在文艺复第 42 卷第 1 期保山学院学报2023 年 2 月兴时代,从至上的神统管一切包括统治着人的观念转向认识人本身,从崇拜神发生了到关注人的转变,但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人们逐渐迷失方向。之后,生产力提高带来的物质财富填充了人们的生活,但又隐蔽于劳动力生产过程中,剥削压榨与机器大生产下人的机械重复,

8、使得人在拥有物质之外内心没有真正的幸福感,缺少快乐的精神满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固有矛盾,人们对现有价值体系失去信心,精神危机爆发,为第二次审视自我的重大转折提供了社会条件。尼采生活的时期正是欧洲以及全世界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急剧恶化,各种斗争日益激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经历大变迁的时代,该时期历史性的社会大变革在哲学上的折射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与黑格尔哲学学派的解体、古典哲学的终结。与此同时,人本主义和实证主义哲学思潮也得到很大发展,尼采哲学可以看作是当时人本主义哲学的突出代表。在这一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已经显现,尼采以自己敏锐的思想触角揭示精神危机,批判主流道

9、德,构想出了人的未来去向。(二)理论基础1、批判基础:权力意志理论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尼采从自身生活经验和学识基础出发,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文化上。在将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思想文化加以比较后,他痛切地感到现实社会一切病态和丑恶都根源于基督教,并警示人们:基督教以及流淌着基督教神学家血液的哲人和文人迷蒙了世人的心灵、泯灭了世人的“权力意志”,致使世人变成愚昧地屈从于上帝和一切偶像威势权力的懦夫、可怜虫。尽管他对于在精神上统治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基督教缺乏足够科学和历史的分析,但对于19世纪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及其统治下欧洲社会病态所作的剖析却颇有见地5。尼采的道德观从权力意志出发,把权力意志看作

10、是世界的本质、判断道德和善恶的标准。权力意志就是自我提高和自我强化,权力意志是不竭的创造性的生命意志,是往较高较远较复杂去的冲动6。他认为一切生命原本都有自我支配、发展的意志,“生命的全部特征,即生命是一切变化中始终不变的、始终有力的、始终快乐的东西”7。人的生命是一股冲力,是“必须不断超越自我超越的东西”8,是每个人不断自我创造的过程,他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与生命并存的“永不枯竭、创造不息的生命意志”9,并称之为权力意志,这也是尼采所有理论的基础。基于权力意志的生命个体,还应学会支配和发挥权力意志,因为每个人的行为靠思想支配,思想又靠意志催生,意志就是生命力的起点。所以,要支配权力意志,使其发挥

11、作用指导人们的行动。尼采认为,生活中人们不断追求向上发展是生命的要求,可以使生命力充盈、人类和社会不断得到进步。因此要追求生命的强力从而进行自我超越,这种“求强力”是权力意志的本质和生命力的表现。2、道德形态:“主人奴隶道德”理论除了强调世界的本质是权力意志,尼采还把权力意志作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标准,提出主人和奴隶的道德形态。该概念最早出现在 善恶的彼岸 一书中,后在 论道德的谱系 里得到发挥。他提出了两种基本的道德形态:一是“主人道德”,他在“主人道德”中肯定了人自身的本能,认为凡是有助于自身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就是好的价值,而相对应软弱、懦弱的则是坏的;二是“奴隶道德”,他在“奴隶道德”中否

12、定了人自身的本能,其好坏的判断标准与“主人道德”截然相反。“主人-奴隶道德”代表了两种生命形态,主要关乎生命的活力和强度。传统道德观念下人们颂扬同情、怜悯、谦卑,贬低傲慢、主动、奋发,表现出自强独立特质的人被视为罪者,这在尼采看来是拥护奴隶道德,致使人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衰退。所以,尼采反对“奴隶道德”,赞扬“主人道德”。他认为,“主人道德”是强壮、勇敢、奋斗的,包括生命本能的丰富蓬勃,尼采把它认为是善;而“奴隶道德”是懒惰、懦弱的,尼采认为是恶。他站在“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的两极化端点上,站在非道德主义立场上,重新估价迄今为止占据统治地位的欧洲传统主流道德价值。尼采认为,人如果生命力强大则

13、必会有突破自我、追求创新的特征,由此作为分类的标准提倡主人道德10,抨击传统主流道德观,批判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他把传统道德观归于奴隶道德,提出传统道德观阻碍生命本能的创造、限制人的发展、使人类退步。一方面,他反对迄今为止的道德视角及其估价体系;另一方面,其非道德主义提升生命的价值,超越道德对群体生命的保存,提倡生命-2王健,杨艳: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研究的目标在于伟大的个人及自我超越,希望个体生命力健全并不断强大。尼采对道德视角的超越本质上意味着为生命解缚11,其生命积极塑造方案即在斗争中的自我超越。3、目标导向:“超人”哲学理论继对传统道德批判后,尼采提出了自己的使命,即“颠倒视角

14、”重估一切价值。一方面要破坏,颠覆传统价值体系,打破旧的偶像和真理;另一方面树立生命新方向,即生命应当以超人为目标超越自身。超人是对历史、现有的人的超越,因为过去的价值不是从最高程度上肯定生命,只是保存了弱小,其道德估价不能代表人类的方向,反而是生命衰败的征兆。所以,尼采以超人为目标塑造伟大的个人,把过去当成是真理(最高的价值)的价值“颠倒”过来,表明它是派生的、次等的价值。“超人”是尼采哲学理想的化身,是权力意志的最高体现、主人道德的最佳代表,是人类能够且必须创造的最高标准,是“更好的”人、“具有更高的价值的人”12。“超人”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旺盛的创造力、强大的权力意志,可以不断超越自己,

15、为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采取一切努力13。现代传统主流道德观下的“善良人”缺乏生命力,其权力意志被泯灭而不思进取,这是不可取的。尼采以“超人”来改善人,重建道德价值挽救人类的止步不前,同时提出创造“超人”需要依靠环境。生活环境的险恶可以更加激发人的意志,促使人在磨炼中挑战自我并向超人进步。人是桥梁,“超人”是目的,人的价值在于经历社会和生活的苦难不断地向“超人”过渡,追求更强的生命力,苦难没有使生命变颓废,相反生命本能被激发,变得更饱满。通过自身努力战胜痛苦所获得的快乐才是人真正的、生命本体的快乐,是对生命和人的肯定。由此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构成了生命的快乐,生命力依靠痛苦催生,逐渐向“超人”过渡

16、,尼采“超人”哲学是对基督教上帝和传统理性主义的挑战,他提出口号“上帝死了”,以此批判以上帝、理性主义为主导的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二、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批判的主要内容尼采赞扬生命的蓬勃强健,其理由在于当时社会生命本能的颓废衰竭和精神文明的极度匮乏,基于对现代文明的思考,他着手寻找问题的症结,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批判由此开始。他认为,传统价值观念压制本能,科学理性主义削弱本能,这一切归咎于传统主流道德。(一)对传统道德起源与评价标准的批判源于家族宗教教育的影响和反思,尼采谴责一切逻辑和认识论的基本概念,他跳出伦理学、采用道德社会学的维度探究善恶,对道德起源进行追问继而批判宗教,思考人的信仰

17、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形成与解体。他批判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主张者和道德哲学家们,认为其所谓合理的“道德观”不能够推动人们提升自我、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认为他们虚假提出的道德不过是弱者压制强者的手段。尼采在 朝霞 中进行了“关于道德偏见的思考”,批评人们树立道德只是作为一种规范秩序,不允许被打破,所有人必须生活在这种规范下,崇尚群体性道德,反对个人性道德,拒绝一切打破习俗的思想和行为,个人受到抑制,这样的道德让人们生活在痛苦的深渊中。因为道德并不能解决现实生活具体的问题,满足人们的需要,也没有实际存在着的道德实体活动,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道德只是人们对日常行为的道德评价,仅仅是一种看法,表达一种

18、情绪,是人自己想象出来的一种偏见。他认为道德实际上是一个空泛的范畴,需要具体分析道德下辖的善、恶、好、坏、正义、惩罚、良心、责任等具体的范畴。论道德的谱系 一书中,尼采通过分析善恶、好坏两对范畴,对道德的起源进行了探讨与批判。比如道德史学家们最初对“好”的观念的界定和判断与“不自私的行为”和“有益”相联系14,尼采则认为善恶、好坏与价值、功利、善性并无干系,他反对西方传统道德体系中的善恶概念15,并认为传统道德中对于一些行为的认定纯粹是人们自己想象出来、凭感觉设定的,没有真理性可言,“在大地上找不到比善、恶更大的势力了”16。尼采认为,人的各种行为本身没有好坏、善恶之分,用以衡量行为的道德评价

19、仅是人们接受认可的看法或偏见,与人自身的想法密切联系,存在浓厚的主观感受和个人判断,致使道德出现多种评价结果。所以,他思考道德的起源,批判传统主流道德观对于善恶的界定,希望用新的判断标准代替弱者道德标准,用权力意志揭示生命本质,用“主人道德”促进社会发展。尼采对欧洲传统-3第 42 卷第 1 期保山学院学报2023 年 2 月主流道德观的批判从道德起源开始,探究了道德是什么、道德从何而来以及道德的评判标准依据有哪些等问题,认为道德不是真理,从而也就不是必然。传统主流道德观在日常生活中看似维持秩序对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是统治者利用道德对人们生命本能的束缚,是“一种神秘的毁灭本能、衰

20、弱原则、贬值原则、诽谤原则、终结的开始”17,限制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尼采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归咎于传统道德,认为它是一种偏见18,是人们受到社会影响而习以为常的观念。道德亦非绝对真理,它要接受来自社会的审视。尼采通过对道德起源的批判,用崭新的视角道出传统道德的弊端,对于善恶好坏的界定有新的认识。(二)对基督教道德禁欲主义教义的批判文艺复兴以来人们思想解放,基督教道德逐渐瓦解,大多数哲学家从本体论、认识论等分析批判基督教,尼采则另辟蹊径地指明,基督教瓦解后人们即将面临的精神危机和价值真空问题。他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依靠道德,只有道德可以唤醒人们被压迫的生命本能和精神追求,从而挽救欧洲文明的衰退

21、。呼吁真正的哲学要以人为中心研究人的价值,而人的价值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被重视,因此他将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与基督教批判联系起来。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19要求约束个人行为、否定自我,这些在尼采看来是生命力颓废的预兆。基督教将生命引向沉沦、衰朽,因为它让人们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外来的怜悯、施舍、恕罪之上,其问题在于否定人的价值,压制生命的本能。基督教道德影响下所产生的价值观念构成了欧洲文化的主要内容。尼采认为挽救西方精神危机要从道德开始,批判之前一切基于基督教道德和理性主义之上的传统道德观20,重新估算一切价值,以权力意志为新的标准,判断人的生命力是否得到强健发展,创造力能否达到发挥。尼采对基督

22、教以及与基督教禁欲主义教义密切相关的传统道德观念进行批判。他把基督教道德归于“奴隶道德”,认为基督教道德提倡的谦让、同情等,作为价值规范支配、约束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存在一定欺骗性,是用来统治教众的幌子,限制他们发自生命本能的创造,使社会难以进步。而现实是,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力去完成自我超越,这是与传统道德截然相反的观点,它重新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尼采反对基督教道德,宣扬人的生命本能展与自我个性,倡导人们趋向“超人”去拼搏创造,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朝霞 一书中,他赞美与基督教式生活所对立的智者,其无忧无虑的幸福对立于基督教的禁欲;1882年,在 快乐的哲学第三卷中第一次提出“上帝死了”;

23、1886年,快乐的哲学 第五卷再次强调“最伟大的新事件上帝死了”21。(三)对主流道德观理性主义的批判欧洲步入近代后,资本主义发展带动自然科学不断进步,在此背景下哲学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开始相互较量,其发展使得欧洲基督教信仰的地位受到撼动。科学支撑下的理性主义从宗教信仰的阴霾下挣脱出来,以其逻辑思维占领高地,把理性当作世界的本质,认为人的一切活动价值都可以用理性来解释,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理性主义在精神方面的匮乏和科学的局限性。追求经济利益、物质生活、政治地位,世俗化使生命本能逐步衰竭,人将逐步沦为生产的工具,受物质支配。尼采敏锐地发现,“我们现在应该已经看见不久必将笼罩欧洲的阴影了”22,这一“

24、阴影”就是在十九世纪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精神危机,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资本主义发展下资产阶级传统道德观念的瓦解与伴随而来的思想价值动摇,这也导致欧洲出现信仰危机和价值真空。由此,尼采批判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建议从人们的内心寻求道德以解决这一精神危机。此时,尼采正处于哲学思想产出的高峰时期,1872年在莱比锡E.弗里施出版社出版 悲剧的诞生 一书,这本哲学处女作里尼采以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两位古希腊神祇为出发点,借助其关联形象的“日神”与“酒神”概念以及希腊神话取向对世界进行艺术性解释,在总体阐释古希腊文化的背景下提出关于古希腊悲剧诞生与衰落的学说,阐发希腊人对待生命深刻性与悲剧性体验的独

25、特态度。这一体验是尼采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出发点,伴随思想的进一步成熟,他的表述风格更多趋向于认识论、怀疑论,即“人对自己到底有何了解”。所以,尼采否定理性主义与虚无主义。他认为理性主义是对所有与之相对非理性生命个体的扼杀,对人类形成自由思想、掌握对生命的支配权有着很大局限;虚无主义则是对生命价值的否定,会导致人类最终的自我蔑视。在他-4王健,杨艳: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研究看来,与科学精神相对立的是酒神精神23。科学精神旨在追求丰富的物质填充每个人生活的目标,赢得内心的满足感,蒙蔽人们求强的欲望和限制生命本能;酒神精神却可以让人们看清科学的局限性、思考人生的意义,发现自我,这才是人的生

26、命本能。三、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批判的意义与局限尼采把权力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从道德起源出发分析善恶好坏,用酒神精神对抗科学理性,提出“主人道德”反对基督教道德,通过“超人”哲学实现人的发展,寻找自我,向一切传统价值宣战,批判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这些观点对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直至当前审视尼采的观点,对其进行合理分析、科学对待仍有重要意义。(一)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批判的意义1、挑战传统道德权威,重估一切价值1873年,病情加重的尼采愈发孤独,他从艺术转向文化,思考信仰与价值取向问题。在著作 不合时宜的考察 中,尼采对历史主义展开批判,抨击黑格尔关于历史目的与真理道路的主张,赞扬叔本华形

27、而上学的悲观主义。1878年,尼采思想出现“巨变”,不再借助希腊神话、悲剧艺术和音乐表达“真理”,而是倾向一种带有思考的“怀疑”,其著作表达方式也由学术论文变为明确的艺术表达,即利用格言警句式体裁进行社会思考。快乐的科学 中,尼采暂别“生命的悲剧”,以“喜剧”节奏思考人生,提出著名“上帝死了”的命题,对现实生活中提升人类自身价值分析提出“超人”哲学概念,在结尾提及“查拉图斯特拉”的新思考。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24是尼采的巅峰之作,他借一个理想中的人传达思想,“精神三变”表明价值架构,并展开批判提出“上帝已死”,后半部分则讲述上帝死后人们应该如何成为“超人”,需要发挥“权力意志”不断自我提升,目的

28、在于告诉人们生活的意义。上述成果也标志着尼采哲学发生分水岭式的转变,即从强调价值转向解构价值。尼采认为传统价值必然会随之瓦解,基督教信仰将从动摇走向破灭。病情恶化时,其著作 人性的,太人性的 混合的想法和格言 漫游者和他的影子 都是不断思考的结果,正如他曾说的“除了持续的病痛外,这是我唯一的活动”25。他对基督教道德价值进行重估的目的在于对道德价值进行重构,建立一套新的道德价值。在他看来,“全部流传下来的存在之本质都是虚妄的”26,基督教道德本身的价值是反生命和“不道德”的,为了道德的生活必须要有新的道德价值27,“上帝死了”使得一切道德价值解释坍塌,产生“一切价值的重估”,导致“上帝即真理”

29、退化为“一切皆有误”。他把欧洲人在世纪转折面临的价值疑惑提出来,指出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真空,揭示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重点在于重估道德价值,是尼采所有理论的目的,包含破坏与建设两个方面,而且只有先进行破坏才能再建设,才能对一切受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影响的欧洲主流道德观进行批判。摧毁传统道德观的中心问题在于,价值的标准是人生命的强大,尼采认为生命意志增强即为善、柔弱则是恶,强调生命的创造性是人之所以存在的真正价值,呼吁追求个性。但自基督教产生以来,传统道德观导致个体个性丧失、缺乏特征,每个人在社会发展中易迷失自我、缺乏生命力,他呼吁人们应从自我出发,在生活的

30、困境中锻炼自己,发挥生命力的作用,追求“主人道德”使权力意志变得更强,向“超人”靠近。2、批判科学理性探求人生意义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影响现代西方思想在于其率先提出人们面临的精神危机,并开始思考在传统价值崩溃的时代背景下迷失方向的人们该何去何从。以前哲学家的批判方式是传统继承上的反思,即在哲学领域中扮演着继承者与改造者的角色,认同与肯定传统观念后提出问题的革新;而尼采的批判是否定基础上的重新审视,否定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写作形式及社会价值等,然后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这种批判方式是“重估一切价值”全盘否定后的重建。他认为,“价值的空虚和贫乏越来越明显可感”28,社会发展中经济和政治

31、几乎占据一切,物质追求控制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在寻求幸福中迷失自我,而盲目追求物质并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幸福,他是最早开始揭示科学理性具有局限性的学者之一。理性主义认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把认识单独看作真理,抛开人的存在去讨论认识的意义。在尼采看来,认识是强力意志的工具,-5第 42 卷第 1 期保山学院学报2023 年 2 月他提出非理性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不可能是纯粹的,总是与人的某种利益和需要相关,继而提出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不应盲从和迷信他人,要“成为你自己”,判断标准并非真假而是有用无用,从价值出发真理只是来自于个体的需要,所有问题应从人本身出发,寻求人的价值。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之后,

32、尼采又相继写了 善恶的彼岸 论道德的谱系 偶像的黄昏 敌基督 等著作,从中倡导的强者的道德观,代表着创造的、进取的、不停地超越的、无神论的道德理念29。3、从权力意志开始发展自我个性尼采继承叔本华的观点,又不同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他继承叔本华的意志主义,抛弃了悲观主义“把意志主义发展到顶点”,从酒神精神出发把生存意志改造为权力意志30,即生命力,认为人应释放自己的生命本能寻求不竭的生命力,这是一切存在保存生命的基本本能,而且不单单求生存,更是要发挥生命力超越自我,利用困境激发生命力战胜挫折,同时构成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具体在实现人的意义过程中,从权力意志开始,先肯定生命的价值,发现自我认识

33、自己,去激发生命本应有的创造力展示自己,再从“主人道德”向着“超人”的目标不断发展、追求更强,使得生命意志获得进一步的加强和积累31。道德意志的作用就是让权力意志不断超越自我、创造自身。尼采的道德批判使得人从“你应该”这一毁灭性强制向“我要”这一自由突破,给尝试性思考提供了理由,该思想对生命的“泛结构”做出价值重估,把权力意志理解为所有道德规定的起源32。尼采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症结,思考人生的意义,以道德观为出发点批判传统、挑战权威,为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流派提供了启示。(二)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批判的局限处于世纪转折点的尼采对传统观念进行思考与批判,对人与道德的关系进行探析使得哲学回归

34、现实。运用“查拉图斯塔拉”回归现存世界,打破传统道德观的枷锁,引起学者对生活现象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拓展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哲学的现实世界研究思潮。尼采对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影响深远,渗透于现代西方许多哲学流派之中,他的思想对于挑战传统主流道德观,建立新的价值体系提供借鉴意义,为我们思考精神问题提供思路,但是受制于时代环境、个人经历等方面,尼采的哲学思想存在局限性。对于他的思想,我们仍需要合理分析,科学对待。首先,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一部分在于对基督教的批判。他把西方传统主流道德观中的基督教道德归于“奴隶道德”进行批判有其合理因素和价值33,因为基督教道德的确存在不合时宜的一面,对

35、其批判有利于瓦解旧的道德观念,但他的否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即完全否定的倾向只看到“阴暗”的一面34,而合理对待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否定。同样,我们也应用扬弃的态度辩证分析尼采思想。其次,尼采的“主人道德”理论与超人哲学存在缺陷,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主人道德”强调个人内在的生命力,提倡超越自我拥有个性成为强者,但现实中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生命力蓬勃的人身上,只重视个体的张扬,则是脱离了社会的个人奋斗,忽视了社会大环境,忽视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没有看到人的个性是在社会中不断生成的,导致“超人”始终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缺少现实性35。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追求个人的人生价值,

36、更要立足社会的共同进步。再次,尼采宣扬“超人”目标,但“超人”形象是虚无缥缈的幻影,没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具有神秘色彩,难以科学地预见人的发展方向。他思考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指明人应该不断挑战困境突破自我,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至于如何走向远方、登向高处,途径和方法却没有明确表达,他绕开人的社会历史基础,留给我们去思考。四、结语伊格尔顿在 美学意识形态 中讲到现代化时期三个最伟大的“美学家”以及理论,其中就包括了马克思及其劳动理论、尼采及其权力意志理论36,赞扬他们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福柯在报告中亦表述:马克思、尼采再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的可能性,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效果,在西方思想中所造成的

37、创伤在于重新建立起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解释方式和提问方式37。尼采作为19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影响巨大。在世纪转折的社会问题上,尼采从哲学走向权力意志理论,进一步揭示了意识形态的自然、本能的基础,与马克思不同,尼采倾向于从-6王健,杨艳: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研究自然、生命与本能的角度思考社会、看待道德,探究现实与道德、情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或对现实的掩饰38。马克思表明道德、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产生共鸣,在人未经思考时“自然”地获得认同,但却经常掩盖真正的现实。在此基础上,尼采认为西方主流道德自觉地掩饰真正的现实。他说:“生命本身在根本上就是占有、伤害、征服异族和弱者

38、,以及镇压、严酷、用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施加影响、同化”39,从人的角度批判传统主流道德观与现代文明的虚无主义,思考时代中人的自然与本能。正如托马斯 曼所说,尼采的思考是“绝对的天才创造”,但具有“极端的非实用性质,缺乏任何教育责任,具有深刻的非政治性”“他从来就毫不操心他的学说在实际的政治现实中会产生什么影响”40。几个世纪以来每次哲学思潮的变革都源于并伴随着具体社会问题的产生,哲学则是走向现实的武器和工具。尼采面对时代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走向现实、接受现实,对传统道德观进行批判,对于19世纪末德国理性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共同的促进作用。他重视人和人生意义,批判传统基督教道德和科学理性,强调道德对

39、于人的塑造的重要性,从“权力意志”出发提倡主人道德,指向“超人哲学”,用生命本能的不断强健促使人们超越自我、追求进步从而得到发展。其思想能一定程度肯定个人的创造和鼓励个性的发挥,促进人的自我发展,该方法对当代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和颓废征兆有一定警示作用。然而,我们亦应看到尼采哲学的局限性,他在自然、生命、本能的层面上突破传统,但却在政治、经济层面上不现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人们的认识才能不断扩展至相对真理的领域,而评价的尺度则必须遵循被认可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来“改变世界”。站在这一高度,尼采的善恶之道德评价标准过于主观。所以,一方面,通过研究尼采对欧洲传统主流道德观的批判,

40、可以了解其思想,借鉴尼采思想中张扬个性、赋予人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主张,以及个人应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等思想,借鉴吸收其合理成分,为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观拓展思考方向,敦促每个社会成员思考自己人生价值,为当前人们在道德和人生价值的观念、方式选择上提供一些启示。另一方面,通过尼采哲学的不足,坚定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评价的基本观点,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在全社会范围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确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在此过程中既需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提高人

41、的精神能力和素质,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衡量社会道德,道德评价标准则应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客观、真实地认识道德存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道德的调控和导向功能。这是世纪转折中的人类社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及赋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本质的源泉。参考文献:1 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上海:东方出版社,2014:36.2 程广丽.论尼采的道德观J.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03):54.3 德弗里德里希 尼采.权力意志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57.4 陈鼓应.悲剧哲学家尼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5.5 田丁.尼采的人生哲学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

42、5:2.6 德弗里德里希 尼采.权力意志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628.7 德里斯.尼采M.王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32.8 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上海:东方出版社,2014:64.9 德弗里德里希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储琢佳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99.10 田小伟.论尼采反道德的道德观M.学理论,2012(24):20.11 朱彦明.尼采的视觉主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172.12 孙周兴.末人、超人与未来人M.哲学研究,2019(02):114.13 孙周兴.末人、超人与未来人M.哲学研究,2019

43、(02):107.14 王晓丽.尼采对传统道德观的批判与超越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5):4.15 毕久阳.尼采“权力意志”思想的伦理学意蕴及其局限M.山西青年,2019(16):99.16 德弗里德里希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储琢佳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39.-7第 42 卷第 1 期保山学院学报2023 年 2 月17 德弗里德里希 尼采.瞧这个人M.刘琦译,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124.18 王晓丽.尼采对传统道德观的批判与超越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5):5.19 毛建儒.对尼采道德观的辩证分析M.伦理学研究,2010(02):

44、92.20 陈凝.试析尼采“酒神精神”的伦理学意蕴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32-137.21 德里斯.尼采M.王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43.22 德弗里德里希 尼采.快乐的科学M.黄明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215.23 邵熙雯.摧毁与重构.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24 陈鼓应.悲剧哲学家尼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0.25 德里斯.尼采M.王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3.26 K.-H.Volkmann-Schluck,Leben und Denken.In-terpretationen

45、 zur Philosophie Nietzsches,Frankfurt/M,1968,S.113.27 何仁富.道偶像的黄昏尼采对基督教道德价值的重估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8-25.28 德弗里德里希 尼采.权力意志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732.29 邹铁军.非道德主义的道德尼采道德哲学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02):17-21.30 冯银山.尼采之视角主义道德观刍议.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31 赵云亭.奴隶道德、权力意志与身体解放:尼采身体理论的研究与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20

46、2.32 德里斯.尼采M.王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42.33 李科政.浅谈尼采对西方传统道德价值的批判M.学理论,2013(19):78.34 程广丽.论尼采的道德观M.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3):55.35 隋田媛.从超人到现实的人对道德观的探析M.现代交际,2019(11):237.36 英特里 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98.37 宋伟.后现代转向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38 刘森林.何为“现实”:马克思与尼采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2014(01):3.39 德弗里德里希 尼采.善与恶的

47、彼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259-260.40 托马斯 曼.多难而伟大的19世纪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206.Nietzsche s Critical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MainstreamMorality in EuropeWANG Jian,YANG Yan(School of Marxism,Dali University,Dali Yunnan 671000,China)Abstract:As the pioneer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Nietzsche thought deeply a

48、bout the surge ofmaterial wealth and the decadence of spiritual culture in capitalist society in his era.This paper discusses Nietzsche s criticism of European traditional mainstream moral concept from three parts:theoretical basis,main content and critical significance.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exp

49、os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moral origin,criticizing the traditional Christian morality and rationalist methodology,proposing that the noumenon of the world is the will of power,and establishing a new value system centered on the human will,promoting the master morality and advocating the sup

50、erhuman philosophy.Nietzsche s thought overturns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mainstream moral concepts,rethinks the meaning ofhuman beings and the value of life,inspires people to rethink the value of morality,provides contemporary inspiration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and also guid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