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2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材料中“券”“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表明交子是一种兑换券,在“富者”不能兑付时可作为诉讼依据,体现出其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2022高考大纲全国卷)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铺张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疗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转变C官员
2、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全都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进展的挑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把握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古代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未发生重大转变,A项不正确;消费观念的转变是由商品经济的进展造成的,B项不正确;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全都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不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汉初为抑商制定的规章随着商品经济进展而毁灭变化,D项正确。答案:D3(202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进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
3、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解析:从材料信息“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可知广东大庾岭南北物产存在差异,但无法说明岭南经济进展程度高于北方,排解A项;材料信息只能说明岭南地区有商人活动,无法说明该地区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排解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从材料信息看,广东大庾岭南北经济差异明显,这一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故选D项。答案:D4(2021高考江苏卷)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进展转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解析
4、:题干唱词反映出在扬州做官的外乡人经商致富后,不愿再返回家乡,这说明商业进展在确定程度上转变了社会风气,故B项正确。A项错在“完全”二字,C项错在“均由”二字,均犯了以点概面的错误。清政府始终未摒弃传统抑商政策,D项错误。答案:B5(2021高考重庆卷)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北宋初年政府设机构“便钱务”,准许百姓存钱,给以“便钱”,商旅可持“便钱”到各州兑换,由此可
5、知D项正确。支票是货币的凭证,不行自由流通,A项错误;中国最早的纸币是交子,B项错误;“便钱”是百姓存储货币的凭证,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C项错误。答案:D6(2021高考海南卷)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A商品经济快速进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把握逐步加强解析:对比唐初与南宋征收赋税的主体与计算单位可知南宋的货币化程度较高,而商品经济的进展程度打算了货币化的程度,故A项符合题意。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不符合史实,排解B项;重农抑商政策松弛、经济把握逐步加强在题干
6、材料中无从体现,排解C、D两项。答案:A7(2021高考四川卷)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推断,这一时段该地区()年月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1620年3001 7001850年7202 880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解析:解题时要特殊留意对表格的横向和纵向分析。由横向比较可知A项是错误的。仅由“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无法得知全国的状况,也就无法得出“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的结论,D项错误。由纵向比较可知,城乡人口都有较大增长,故B项正确,C项错误。答案:B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
7、。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解析:材料大意是:有官职在身的就住在宫廷四周,没有官职在身的(指士)和农夫就住在城门四周,工匠与商人就住在市场四周。故选C项。答案:C2南宋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上述材料表明()A宋代草市便利了民众的生活B宋代定期进行的草市比较繁华C宋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
8、理解析:“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说明白其繁华,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草市如何影响民众生活,故A项不正确;也没有说草市的地位,故C项不正确;材料也没有说到政府,故D项不正确。答案:B3据食货志记载:“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设质剂之法。一交(交子)一缗,以三年一界而换之。”文中货币的主要功能是()A交易B汇兑C增值 D储备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患铁钱重”可知铁钱沉重不便于贸易,张咏便实行贸易券契的方法,一张交子是一贯,由此可见交子的主要功能是交易,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解。答案:A4(2021济南质检)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
9、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A商品经济进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B明代商业进展影响了社会风貌C封建制度走向衰弱,人们道德水平下降D传统农业社会品德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解析:题中没有体现社会转型的信息,A项错误;题中有吃、有穿、有住但仍未满足,结合明代商业进展的背景,可以得出商业进展影响了社会风气,故B项正确;明朝商业经济进展并不代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项错误;传统农业社会品德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题中并没有反映,D项错误。答案:B5据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进展描述:康熙年间鲁西南曹县,木棉之利“几与九谷平分轻重”,乾隆间
10、,鲁北沾化县“通县所赖惟小麦、棉花二种”。材料反映了当时山东()A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了农业的进展B对外贸易发达,棉花出口增加迅猛C商品经济进展,经济作物广泛种植D棉布开头成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料解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生产技术的提高,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棉花出口的信息,B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木棉之利几与九谷平分轻重”可知商品经济进展,依据材料信息“惟小麦、棉花二种”可知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棉花的种植和销售状况,并没有反映棉布的用途,D项错误。答案:C6(2021泉州质检)明清时期,商业进展的特点之一是形成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大商帮。谢肇制五杂俎卷四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
11、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指的是()A徽商 B闽商C晋商 D鲁商解析:依据“明清时期,商业进展的特点之一是形成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大商帮”,可知考查商帮,“江南则推新安”指的是徽商,“江北”“山右”可知是山西晋商,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7(2021盐城模拟)“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进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
12、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进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来回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四周,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进展的基本状况和缘由。(2)结合材料
13、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进展?结合所学学问,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进展的新气象,分析其毁灭的缘由。(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进展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中“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信息来概括作答;其次问从材料一中“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来归结答案。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二“夹路列店肆待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的信息来概括变化;其次问结合所学学问从夜市、草市的毁灭来回答。第(3)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三“市镇渐渐兴起”“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的信息来概括答案;其次问从江南经济进展以及交通的角度思考作答。第(4)题,依据上述材料围绕商业视角从国家统一、政府政策以及农业进展视角回答。答案:(1)状况:商运活跃,富商众多,交易广泛。缘由: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开发山林川泽。(2)进展: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交通发达、店肆众多)。新变化:毁灭夜市;草市进展为地方商业中心。(3)新气象:毁灭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缘由:江南经济的进展;水陆交通便利。(4)主要因素: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进展;商业利润的刺激;政府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