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加快建立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协同推进灾害应急管理现代化_李华飞.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70137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建立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协同推进灾害应急管理现代化_李华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快建立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协同推进灾害应急管理现代化_李华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快建立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协同推进灾害应急管理现代化_李华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电 子 元 器 件 与 信 息 技 术|9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加快建立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协同推进 灾害应急管理现代化李华飞,姬道军,刘永林荆门市应急管理局,湖北荆门,448000摘要:灾害是影响我国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安全的因素,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的一些灾害事件,我国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协同推进灾害应急管理现代化。针对灾害防治管理体系,我国仍然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并且在防治的过程中人员的能力不强,业务基础薄弱。因此,针对当前灾害防治体系的问题,提出应急管理现代化的理念,有效完善责任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灾害造成损失。基于此,本文从灾害防治体系出发,探究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建立的

2、意义,从而有效推进灾害应急管理现代化。关键词:信息化;灾害防治;应急管理中图分类号:U216.41+9.2文献标志码:ADOI:10.19772/ki.2096-4455.2023.1.023 0引言在灾害防治体系中,为了有效应对灾害,实现灾害应急管理现代化,必须对各个城市的灾害数据进行收集,通过网络技术,能够有效保持数据收集的高效性和持续性。在现阶段的工作中,基层的灾害防治体系必须通过数据来建立,例如,技术人员在辖区内对环境数据以及灾害类情况进行调研。我国大部分地区所发生的灾害是不一样的,例如,四川经常发生地震灾害,因此,必须通过信息化的工作手段来解决当前灾害数据整合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的帮助

3、下,建立灾害防治体系,能够有效落实责任,整合相应的资源,在灾害发生前期就统筹力量,最大限度地避免灾害造成损失1。1建立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的意义1.1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体系近年来,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也在不断地提高应急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为了能够有效地针对我国的灾害进行防治,就需要建立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我国所建立的应急管理体系必须符合我国的发展情况,针对突发的灾害能够有效地抢救和防治,面对防汛、抗旱、森林火灾、草原防火等问题,构建一套全新的应急管理体系,结合我国的发展路径,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1.2提升国家应急能力水平为了减少大型灾害的发生,我国必须建立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一

4、方面需要在防治体系中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防治体系需要建立风险预判机制,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平台。应急管理平台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从而能够实现灾害防、抗、救一体化的工作。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自然灾害的防治工作,在不同的城市所引发的灾害事故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建立省、市、县贯通的应急指挥信息网系统,从而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的监测3。作者简介:李华飞,男,汉族,湖北荆门,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应急管理执法、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等。dianzi yuanqijian yu xinxijishu 电 子 元 器 件 与 信 息 技 术100|1

5、.3有序应对灾害事故在面对大型的灾害时必须保持应急的状态,有序地应对重大灾害事故,在信息技术手段下建立灾害防治体系,整个系统必须全年工作,在整个应急平台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城市所发生的灾害信息,时刻保持应急的状态,从灾情报备力量预制等方面来强化应急准备,随时能够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事故。整个国家必须对灾害事故进行相应的处理,随时对灾害事故进行报备。我国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应急管理部,自从组建以来,已经召开了830次应急会议,针对灾害事故启动了246次应急响应,在面对灾害时先后派出603个工作组织,有效应对和处理了一些特大的灾害事故4。1.4建强应急救援力量在信息化灾害防治管理过程中,我国组织了

6、三年行动计划对9个重点行业进行了专项整治,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能够有效地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建设,对于引发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的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并且也在相关法律中增加了危害公共安全的罪名。传统的灾害防治工作通常都是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的,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通过机器来对灾害进行处理,同时也能够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应急救援力量,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来了解当前灾害的发生情况5。2信息化灾害防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技术薄弱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才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现代化体系,但是当前在灾害防治管理的过程中基础技术较为薄弱,这种状况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

7、的改善。例如,陕西省目前的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主要是地质环境监测站,根据研究调查整个灾害防治监测机构的人员,发现大部分都不是专业人员。虽然目前灾害防治体系能够对灾害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记录,也能够完成日常工作,但是因为缺少技术支持,导致整个灾害防治体系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6。2.2尚未利用信息化手段传统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专业人员进行的,但是专业人员数量不够,在面对洪水、火灾时,只依靠专业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有相应的改善。但是当前阶段管理和防御体系并没有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传统手段所监测的数据并不完整,仅靠现有的侦测手段,侦测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侦测的数

8、据不完整就安排专业人员对灾害进行防控,是无法获得效果的。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对灾害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价,但是当前风险评价必须通过信息手段才能够实现,目前整个风险评价体系并不科学7。2.3制度体系尚不完备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度并不健全。一方面,这体现在立法上并没有对灾害制度进行相应的细化,灾害防治的立法层级不高,并且在防治体系中并没有具体要求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导致很多人对安全事故并不重视,也就会引发相应的灾害。另一方面,我国并没有对于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约束,例如,陕西省近几年来有些灾害都是和人为工程有关系的,但并没有对人为工程所引发的灾害的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导致部分工程建设没有考虑对

9、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如果对于人为工程还是采用传统的文件进行要求,则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8-9。3推进灾害应急管理和防治体系信息化的对策3.1加强基础技术建设从本质上看,灾害的应急管理体系想要有效地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就必须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应急管理体系中加强技术的建设,强调 电 子 元 器 件 与 信 息 技 术|10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对灾害风险的主动识别和主动避险。一些发达国家将应急管理的目标和战略都进行了优化,在整个防治体系中都运用了信息化的手段,同时也对灾害应急管理进行了适当的强调,因此,我国的传统灾害防治管理也必须改变,要构建以主动精细为特征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一方面,我国要加

10、强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在平台中有效地融入信息化的手段,构建常态化的技术支持服务,从而能够形成常态化的联系。另一方面,我国必须意识到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不仅在防治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也要在应急管理平台中运用相应的信息化手段,建立省市县三级共享的灾害防治管理和应急指挥平台9。3.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其中不仅包括信息化手段,还包括信息化平台,因此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对信息化手段有所了解。一方面,可以建立灾害防治标准体系框架,把防治信息化分为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开发和信息安全四个部分,其中可以对防治的过程进行相应的了解,建立灾害防治数据库

11、。对灾害的处理情况进行探索,有效完成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在各个地区都运用信息化防治。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灾害,还可以运用不同的软件系统,例如,地质灾害可以利用三维灾害地质立体图编制软件,从而直观展现当前的地质环境,山体滑坡的灾害则可以采用滑坡稳定性评价系统,从而实现滑坡的稳定性动态评价10。3.3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应急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得到政府和其他各个部门的支持,因此必须健全灾害防治制度体系,例如制定灾害防治条例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灾害隐患点调查认定和核销管理办法。这些文件能够对灾害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认定,同时也能够对灾害进行应急管理。一方面,制度能够对灾害进

12、行相应的防治,在灾害防治平台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灾害的情况进行规定,推进灾害管理机构和装备的建设,特别是要围绕灾害的隐患点加强相应的避险演练工作。明确整个灾害部门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如果是在面对人为纵火以及人为引发灾害的情况,就需要对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例如森林纵火必须对纵火人处以严重的惩罚,才能够有效杜绝这样的问题,纵火问题必须放在防治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编写防治管理制度,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和避灾意识11。3.4明确信息需求灾害一旦发生,如果不立刻进行防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大面积的伤害,因此必须利用灾害防治体系来应对整个灾害过程。灾害防治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整个

13、需求,在组织灾害应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整个体系进行组织和领导,同时也需要针对不同的灾害情况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持,协调各市的资源。除此之外,灾害的防治情况必须和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在政府的支持下,需要对灾害防治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例如需要保证人员的安全,需要保证周围城市的安全,在明确灾害防治的目标体系下,有效推动整个灾害信息化管理建设12。4结语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已经在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灾害防治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灾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居民造成生命安全的影响,国家有关部门需要有效推广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例如在三峡就建立了三峡库区地

14、质灾害防治信息化系统,对应急灾害管理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灾害防治体系,能够有效开展防治工作,并且能够有力支持灾害防治体系的运行,避免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更大的影响。(下转第105页)电 子 元 器 件 与 信 息 技 术|10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稳定性。而且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也是人工智能拥有学习能力的关键技术,可以像人脑一样进行学习,更好地满足计算机用户处理工作的需求7。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还拥有一定的安全防护功能,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网络安全的知识储备,对安全的信息进行牢固记忆,对陌生的数据信息则要认真地监控检测,防止这一类数据信息对

15、软件的正常运行造成负面影响。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像一张大网一样将计算机软件保护在其中,对软件的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工作预测,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精确识别,与其他网络安全系统保护措施共同组成软件的安全保护防线,确保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8。5结语计算机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便捷性的功能都是由计算机应用软件提供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以及优化,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优化技术的融合,为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防护、智能识别、信息处理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大对人工智能

16、技术的研究,寻找两者技术融合的关键点,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功能。参考文献1 刘晓茹.探究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设备工程,2022(13):197-199.2 张海玉.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J.软件,2022,43(05):82-84.3 黄伟.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04):46-47.4 钟琨.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2(02):28-30.5 李浩田,王峥.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24):94-95.6

17、毕江会.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析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07):195-196+198.7 吴慧林.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方法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实践J.普洱学院学报,2021,37(03):16-18.8 张晓川.人工智能在益智类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20,36(09):163-165.(上接第101页)参考文献1 李爱平.打造智慧应急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J.中国军转民,2022(09):12-13.2 郭海湘,刘晓,顾明赟,等.加快建立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协同推进龙卷风灾害应急管理现代化J.湖北应急管理,2021(08):38-39.3

18、宋元涛,王大伟,杨春立,等.以信息化加速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J.中国应急管理,2021(06):14-25.4 孙泽玮.地方政府自然灾害防治问题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5 潘琼.贵州省政府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21.6 李兄.青海省地质灾害防治体制优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9.7 付瑞平.敢于担当、奋发有为跑好新时代应急管理第一棒各地应急管理厅局学习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J.中国应急管理,2019(01):14-16.8 王宏伟.新时代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提升J.中国安全生产,2018,13(10):24-27.9 孙纯.郴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10王雁林,姚翔龙,韩莹莹,等.关于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新机制的思考C.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13-14.11李卫海.广东省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12李维胜.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高原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08):186-187+1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