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八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真题考点高效突破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真题题组】1.B由图像可知,温度低于40 时,随温度上升,溶液变蓝所需的时间缩短,但温度高于40 时状况相反,所以A项正确;由于b、c两点的温度不同,反应速率不行能相同,B项错误;当溶液变蓝时发生反应I+5I-+6H+3I2+3H2O,此时反应6HS+2I6S+2I-+6H+恰好结束,即溶液变蓝时NaHSO3恰好完全反应,v(NaHSO3)= =5.010-5 molL-1s-1,C项正确;温度高于40 ,随着温度上升,淀粉溶液与碘显色的灵敏度降低,因此有温度高于40 时,淀粉不宜作该试验的指示剂,D项正确。2.A由
2、图像可看出,50 min时,pH=2和pH=7时R均完全降解,A正确;斜率越大,降解速率越大,则pH=2时R的降解速率明显大于pH=7和pH=10时的降解速率,B错误;图像中毁灭了两个影响速率的条件:反应物起始浓度和pH,因pH不同,不能由图像推断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错误;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410-6 molL-1min-1,D错误。3.BC反应实质为:Zn+2H+Zn2+H2。A项导致溶液中c(H+)增大,v(H2)加快,A项错误;B项导致溶液中c(H+)减小,v(H2)减小,B项正确;C项因发生CH3COO-+H+CH3COOH,导致溶液中
3、c(H+)减小,v(H2)减小,C项正确;D项形成铜锌原电池,v(H2)加快,D项错误。4.BD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H2的消耗速率与HI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A错;该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指某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之差,B正确;随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在减小,逆反应速率在增大,两者之比渐渐减小,C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平衡建立的特征,D正确。5.B由图可知,4 min时化合物Bilirubin的浓度为20 molL-1,8 min时其浓度为10 molL-1,因此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5 molL-1min-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渐渐减慢,大致的
4、变化规律是反应每进行4 min,反应速率降低一半,所以当反应进行到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降到大约2.5 molL-1。6.解析:(1)依据供应的2个反应可知,当S2耗尽后,生成的I2不再被转化为I-,溶液变为蓝色,若要保证能看到蓝色需有I2剩余。所以n(S2)n(S2)21。(2)为确保只有S2浓度一个因素变化,故溶液的总体积V是定值,三次试验的总体积应当是20.0 mL,所以Vx应为2.0。(3)降温会使反应速率减慢,反应所需时间长,加入催化剂会加快反应,反应所需时间短。(4)4Li(s)+O2(g)2Li2O(s)H14LiI(s)+O2(g)2I2(s)+2Li2O(s)H2由得:
5、2Li(s)+I2(s)2LiI(s)H=I2I-发生还原反应,作正极。答案:(1)Na2S2O3231 min;30 、pH=7.0时所用时间15 min,而浓度变化同为0.010 8 mol/L,则分解速率依次增大挨次为:bac。(3)电解稀H2SO4生成O3,转化原理为:H2O中氧失电子被氧化为O3,所以生成O3的电极为阳极,则阴极为A,电极反应为2H+2e-H2。C处通入O2后阴极得电子的物质为O2,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C处不通入O2,则A极生成H2,E处生成O3和O2。设y L气体中O3、O2体积分别为m L、n L,依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有解得m=x-2y,则O
6、3体积分数为。答案:(1)I2O2(2)OH-1.0010-4b、a、c(3)A2H+2e-H2O2+4H+4e-2H2O(x-2y)/y8.解析:(1)(2)(3)考查了原电池可以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这一考点,要想与Zn、稀H2SO4形成原电池,先由Zn置换活泼性排在Zn之后的金属,使其成为原电池的正极,从而加快Zn与稀H2SO4的反应速率。(4)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有上升温度、增大浓度、加入催化剂、增大固体表面接触面积等。(5)争辩硫酸铜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前提条件要保证H2SO4溶液浓度以及与Zn的接触面积相同,由已知A中V(H2SO4溶液)=30(mL),推知V1=V2=V3
7、=V4=V5=30(mL),由F知溶液总体积为50(mL),则V7=20(mL),V8=19.5(mL),V9=17.5(mL),V10=15(mL),V6=10(mL)。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形成ZnCu原电池,反应速率大大提高,当加入确定量CuSO4 溶液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表面,减小了Zn与H2SO4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减慢。答案:(1)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2)CuSO4溶液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H2产生的速率(3)Ag2SO4(4)上升反应温度、适当增加H2SO4溶液的浓度、增加锌粒的
8、比表面积等(答两种即可)(5)301017.5灰黑暗红当加入确定量的CuSO4溶液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减小了Zn与H2SO4溶液的接触面积考点二: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真题题组】1.A温度上升,平衡正向移动,气体总质量增加,容器体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A项合理;增大CO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CO的转化率降低,所以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减小,B项不合理;增大SO2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不变,C项不合理;因MgSO4为固体,增大MgSO4的质量,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D项不合理。2.B催化剂不能转变反应的H,其只
9、与反应物始态、生成物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A项错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转变压强,平衡不移动,B项正确;上升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削减,C项错误;原电池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反应放出的热量削减,D项错误。3.CNO2球浸在冷水中颜色变浅,热水中颜色加深,说明2NO2(g)N2O4(g)H10-2.9,说明加水稀释,促进NH3H2O电离,D正确。4.AE(g)+F(s)2G(g)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54.0,因aab,K(1 000 )K(810 ),正确;设开头时E为1 mol,E的转化量为x mol则有E(g)+F(s)2
10、G(g)反应前(mol) 1 0转化量(mol)x 2x平衡后(mol)1-x 2x在915 时,100%=75%,x=0.6则E的转化率为60%,正确;E(g)+F(s)2G(g)为熵增反应,S0,正确。5.C反应前2 min,Y的物质的量变化(0.16-0.12)mol,浓度变化为0.004 mol/L,v(Y)=0.004 molL-12 min=0.002 mol/(Lmin),则v(Z)=2v(Y)=0.004 mol/(Lmin),A错误;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B错误;7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这时c(Z)=0.012 mol/L,c(X)=c(
11、Y)=0.01 mol/L,K=1.44,C正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再充入0.2 mol Z,平衡状态相同,达到平衡后X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6.CD因反应是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容器中反应正向进行,放出热量,容器中反应逆向进行,吸取热量,平衡时两个容器中反应温度不同,则、中正反应速率不相同,A错。容器中加入反应物的量比容器中多,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中放出热量比多,中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比小,因此容器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比小,B错。中反应正向进行,放出热量,中反应逆向进行,吸取热量,由于容器均为绝热容器,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知和中反应进行的程度均较小,则C、
12、D均正确。7.D因该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故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渐渐变小,A错误;平衡时分别出硫,因反应物SO2和CO浓度不变,正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上升温度平衡逆向移动,SO2转化率降低,C错误;因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D正确。8.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都表示正反应,两者始终相等,与平衡无关,A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利于正反应进行,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小,B错;依据题中方程式,反应达到平衡时削减的气体物质的量等于反应的O2物质的量,则生成SO3:0.63 mol;SO2与BaCl2不反应,0.63
13、 mol SO3可生成BaSO4:0.63 mol233 gmol-1=146.79 g,C错;依据气体压强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原有气体物质的量为0.315 mol(1-82.5%)=1.8 mol,有SO2 0.7 mol,转化SO2:0.315 mol2=0.63 mol,SO2转化率为:0.63 mol0.7 mol100%=90%,D正确。9.AA.等压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减小,第个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放出热量,温度上升,导致第个反应逆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削减。B.等压时,通入z气体,第个反应逆向移动,使温度上升。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反
14、应速率不变。D.等容时,通入z气体,平衡逆向移动,y的浓度增大。10.AHT1(T2时的反应速率快),而平衡时T2水蒸气含量低,表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p2(p1时的反应速率快),且平衡时p1条件下水蒸气含量高,表明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综合以上,选项A符合。12.D金属铅是固体,固体浓度可认为是常数,其量的转变不影响平衡,A项错误;加入Sn(NO3)2后c(Sn2+)增大,平衡左移,c(Pb2+)增大,B项错误;上升温度,c(Pb2+)增大,说明平衡向左移动,是放热反应,H0;由固体生成气体,混乱度增加,所以S0。(2)由图中数据知c0=2.2 molL-1,c6=1.9 molL
15、-1,所以v=0.05 molL-1min-1。比较15.0 和25.0 两条曲线的斜率即可。起始浓度,c(15.0 )c(25.0 ),但斜率25.0 大于15.0 ,故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答案:(1)BCK=c2(NH3)c(CO2)= (c)2(c)=(4.810-3 molL-1)31.610-8(molL-1)3增加(2)0.05 molL-1min-125.0 时反应物初始浓度较小,但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斜率)仍比15.0 时的大17.解析:(1)H2SO4常温下很稳定,不易分解,a错;反应中SO2为还原剂,HI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SO2强于HI,b错;由(+)2+
16、得:2H2O2H2+O2,反应过程中消耗水,生成H2与O2,所以c对,d错。(2)v(H2)= =0.05 molL-1min-1,则v(HI)=2v(H2)=0.1 molL-1min-1。2HI(g)H2(g)+I2(g)初始浓度(mol/L) 1 0 0浓度变化(mol/L) 0.2 0.1 0.1平衡浓度(mol/L) 0.8 0.1 0.1则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64。温度不变,若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相当于加压,但又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则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平衡浓度为原来的2倍,所以H2体积分数不变,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17、不变,因浓度增大了,反应速率也加快,达到平衡时间缩短,选b。(3)Zn与稀H2SO4反应,c(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右移;若加入NaNO3,Zn与H+、N反应将不再产生H2,而是产生NO;若加入CuSO4,Zn置换出Cu从而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加Na2SO4无影响;若加NaHSO3,电离出的HS会结合H+生成H2SO3,降低H+浓度,减慢反应速率。(4)据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1 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286 kJ,所以能量转化率为100%=80%。答案:(1)c(2)0.1 molL-1min-164b(3)向右b(4)80%考点三: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图像【真
18、题题组】1.D对仅有温度发生变化的条件下,b先达到平衡,则b代表20 下CH3COCH3的Yt曲线,a代表0 时的曲线,A错;由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可知v(0 )v(20 ),B错;由图知,上升温度转化率降低,C错;当Y=0.113时,a曲线与b曲线相交,故产物量相同, =1,D正确。2.B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A项错误;同压同z时,依据图像(1)上升温度M的体积分数降低,说明温度上升,正反应吸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Q的体积分数增加,B项正确;C项,同温同z,比较(1)(2)中z相同的曲线,压强大,M的体积分数增大,则Q的体积分数降低,故C项错误;同温同压时,分析(1
19、)或(2)中图像知,z越高,相当于增大N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Q的体积分数不愿定增大,D项错。3.解析:(1)依据盖斯定律,把反应2-反应,即得反应,所以H3=2H2-H1。(2)由图1知,在T3前,反应未达平衡状态,到达T3后才达平衡状态,而T3后随温度上升,CO2的浓度变大,所以温度上升,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向反应放热,H30。在T1T2区间,此时反应未达平衡状态,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CO2浓度降低,而在T4T5区间,反应已达平衡,由于该反应正向放热,此时随温度上升,平衡逆向移动,则CO2浓度上升。由图2的曲线可知,t1时反应在T1温度下已达平衡,若此时快速升温到T2,则平衡将逆向
20、移动,由于(NH4)2CO3溶液的碱性比NH4HCO3溶液的碱性强,所以pH增大,但无论平衡怎样移动,都不会将最初放入的(NH4)2CO3全部反应掉,所以其pH低于最初反应物全部是(NH4)2CO3时的pH。(3)提高CO2的吸取量,即要求反应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正向放热,所以可以实行降温或增加CO2浓度的方式。(4)可作为CO2的捕获剂的即是可以吸取CO2气体的物质,由于CO2是酸性气体,故可接受碱性物质吸取,B、D均可。答案:(1)2H2-H1(2)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CO2被捕获的量随温度上升而提高。T4T5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
21、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上升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捕获(3)降低温度;增加CO2浓度(或分压)(4)BD4.解析:(1)A(g)B(g)+C(g)为吸热且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故上升温度或降低压强均可提高A的转化率。(2)设A的转化率为(A)A(g)B(g)+C(g)起始(mol) 0.10 0 0转化(mol) 0.10(A) 0.10(A) 0.10(A)平衡(mol)0.10-0.10(A) 0.10(A) 0.10(A)=(A)=( -1)100%(A)=(-1)100%=94.1%,平衡浓度:c(C)=c(B)=0.1094.1%=0.094 1 molL-1c(A)=
22、0.10 molL-1-0.094 1 molL-1=0.005 9 molL-1K=1.5。(3)由=得n总=0.10 其中n(A)=0.10 mol-(0.10-0.10) mol=0.10(2-) moln(A)=0.10(2-) mol=0.051 molc(A)= =0.051 molL-1每间隔4小时,A的浓度为原来的一半,故12小时时,c(A)= =0.013 molL-1答案:(1)上升温度、降低压强(2)(-1)100%94.1%K=1.5(3)0.100.10(2-)0.051每间隔4小时,A的浓度为原来的一半0.0135.解析:(1)N水解使溶液呈酸性,依据电荷守恒得:c
23、(H+)+c(K+)+c(Na+)+c(N)=2c(S)+c(N)+c(Cl-),代入表中各离子的浓度值得c(H+)=110-4 molL-1,所以pH=4。(2)依据盖斯定律,由其次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得:C(s)+H2O(g)CO(g)+H2(g)H=+131.3 kJmol-1。SO2是酸性氧化物,能被Ca(OH)2吸取,a正确;亚硫酸酸性强于碳酸,SO2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Na2SO3或NaHSO3,同时生成CO2,b正确;SO2与CaCl2、NaHSO3不反应,c、d错误。(3)设容器的体积为1 L,各组分的平衡浓度分别是:c(N2)=(0.8-410-4) molL
24、-10.8 molL-1,c(O2)=(0.2-410-4) molL-10.2 molL-1,c(NO)=810-4 molL-1,则K=4.010-6。温度上升,上述反应正向进行,并且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单位时间内生成的NO的量增加。该反应为熵减小的反应,即S0可知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CO和NO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只能为N2和CO2,所以反应为2CO+2NO2CO2+N2。答案:(1)酸性4(2)C(s)+H2O(g)CO(g)+H2(g)H=+131.3 kJmol-1a、b(3)410-6温度上升,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右移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温度下均不自发进行2CO
25、+2NO2CO2+N26.解析:(1)由于元素M、R均位于第3周期,且质子数之和为27,且在无机材料中M的化合价为+3,R的化合价为+4,可推知M、R分别为Al、Si。铝与三氧化二铁只能在高温下反应,铝与碳酸钠固体在常温下不反应,铝与硫酸铜溶液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钝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2)由图像分析知,在温度为985 时,H2S的转化率为40%,由此可算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最终可求得K=。T越高,v越快,到达平衡所需时间越少,因此b线向a线靠近。气、液逆流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由装置图可知,反应池中FeCl3与H2S反应生成了S沉淀,
26、所以FeCl3作氧化剂,反应方程式为2FeCl3+H2S2FeCl2+S+2HCl,进入电解池的是FeCl2溶液和HCl,而产出的是Fe3+和H2,因此可知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2H+2Fe3+H2。答案:(1)b、e(2)温度上升,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或其他合理答案)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H2S+2FeCl32FeCl2+S+2HCl2Fe2+2H+2Fe3+H27.解析:(1)平衡表达式与体系中成分浓度的计量系数方次有关,与固体、纯液体无关,设容器体积为V。 TaS2(s)+2I2(g) TaI4(g) + S2(g)开头 0 0变化 x x x平衡 (-x)
27、 x x则K=1,x=I2的平衡转化率(I2)=100%=100%66.7%。 (2)未提纯的TaS2在T2端,T1端得到纯洁TaS2晶体,说明可逆反应在T2端正向移动,正反应H0,所以T2温度较高,在T1端可逆反应逆向移动,T1温度较低,T1T2,平衡移动提纯TaS2的同时,I2(g)得到恢复,在体系中循环使用。(3)用碘水滴定含H2SO3的溶液,可用淀粉指示剂,淀粉由无色变蓝色,表明H2SO3完全反应,I2+H2SO3+H2O4H+S+2I-。(4)H2SO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a=,HS水解反应为HS+H2OH2SO3+OH-,水解常数Kh=molL-1=110-12 molL-1,若向
28、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HS被氧化为H2SO4,即c(HS) 减小,c(H+)增大导致c(OH-)减小,Kh=中Kh不变,故=增大。答案:(1) 66.7%(2)v(A)v(A)。(3)依据(B)=100%计算知最小的是(B),其值为19%。(4)由图示可知,由第一次平衡到其次次平衡,A、B的浓度减小,而C的浓度从0渐渐增大,说明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了产物C,平衡正向移动。(5)由图示可知,由,A、B的浓度减小,而C的浓度增大,所以平衡是正向移动的,由于正反应放热,故是降温过程,即T2T3。(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即各物质的浓度都减半,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再次
29、平衡后,0.25 molL-1c(A)0.50 molL-1,0.75 molL-1c(B)1.5 molL-1,0c(C)v(A)v(A)(3)(B)19%(0.19)(4)向正反应方向(或右移)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5)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6)10.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030小时内生成CH4的量的关系为,故vvv。12小时内由图可以看出收集的CH4最多。(2)设起始CH4、H2O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x molL-1, CH4(g)+ H2O(g) CO(g) + 3H2(g) x x 0 0 0.10 0.10 0.10 0.30 x-0.10 x-0.1
30、0 0.10 0.30K=27解得x=0.11,转化率=100%91%(或0.91)。(3)由盖斯定律得:CO2(g)+3H2O(g)CO(g)+3H2(g)+2O2(g)H=+1 008 kJmol-1答案:(1)vvv(2)91%(或0.91)(3)CO2(g)+3H2O(g)CO(g)+3H2(g)+2O2(g) H=+1 008 kJmol-1三年模拟力气提升1.A铁与稀硝酸反应过程有热量放出,而溶液浓度和钢片表面积都会减小,但反应速率照旧加快,说明温度上升加快了反应速率,A正确。2.A 2A(g)+B(g)2C(g)起始浓度:2 molL-1 1 molL-10变化浓度:0.6 mo
31、lL-10.3 molL-10.6 molL-12s时浓度:1.4 molL-10.7 molL-10.6 molL-1v(A)=0.3 molL-1s-1,A项正确;依据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系数比则v(B)=0.15 molL-1s-1,B项错误;(A)=100%=30%,C项错误;考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D项错误。3.解析:(1)分析图像知:v(Z)= =0.079 molL-1s-1,c(X)= =0.395 molL-1,Y的转化率(Y)=100%=79%。(2)由各物质转化的量:X为0.79 mol,Y为0.79 mol,Z为1.58 mol可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
32、学计量数之比为112,则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3)由图像可知,外界条件同等程度地增大了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增大X的浓度、上升体系温度均不会同等程度地转变正、逆反应速率,A、B错误。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或增大压强,均可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C正确。D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转变正、逆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1)0.079 molL-1s-10.395 molL-179.0%(2)X(g)+Y(g)2Z(g)(3)CD4.BA项中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C项H2在O2中的燃烧是放热反应,D项铝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故只有B项中的
33、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在常温下自发进行。5.B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且平衡左移,NO转化率降低,A错;由平衡移动原理知,增大压强平衡右移,NO转化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加催化剂反应速率也加快,B选项正确;上升温度平衡右移,但是同时充入N2平衡左移,无法确定最终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准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平衡右移,NO的转化率增大,但是反应的速率减小。6.解析:(1)依据可知,K=1.00,中Q=K,所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在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设c(H2)=a molL-1,则=1.00,解得a=0.40。(2)C(s)+H2O(g)CO(g)+H2(g
34、)起始量(mol) 1.0转化量(mol) x x x平衡量(mol) 1.0-x x x所以有1.0-x+x+x=1.251.0解得x=0.25所以转化率是100%=25%碳是固体,所以增加碳的质量,平衡不移动,水蒸气的转化率不变。(3)增加CO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吸热的可逆反应,所以降低压强或降低温度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1)v正v逆0.401.00(2)25%不变(3)向右向左向左7.B由于正反应是吸热的、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依据图像可知,随着温度的上升,纵坐标表示的量是渐渐增大的,由于上升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不正确。当温度相同时,
35、压强越大,平衡越有利于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依据图像可知,B正确,C、D都是错误的,答案选B。8.CA项,依据先拐先平者大的原则,应当500 的先拐,所以错误;B项,上升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所以错误;C项,随着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正确;D项,温度上升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500 应当在100 线之下,所以错误。9.解析:()(1)依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系数,写出方程式C(s)+H2O(g)CO(g)+H2 (g)。(2)由于C是固体,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着时间而变化,A正确; v正(H2O)=v逆(H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对;由于C是固体,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气体的质量随着时间而变化,而体积不变,因此密度随时间而变化,而总质量始终不发生变化,所以C可作为推断平衡的标志,而D不能。消耗n mol H2的同时消耗n mol CO均为逆反应速率,不能推断该反应确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1)v(H2)=(0.35-0.20) mol/5 L(t2-t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