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综合自然地理学绪论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698961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13.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自然地理学绪论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绪论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绪论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绪论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综合自然地理学绪论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讲:刘庆主讲:刘庆教材:蒙吉军编著教材:蒙吉军编著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第(第2 2版)版)第1页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学科地位和特点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及趋势第四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任务及实践意义第一章 绪论第2页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一)自然地理环境概述-地理科学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地理环境地球表层-何谓地理环境?一个多元结构复杂系统,是由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合、相互联络所组成整体。第3页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示意图第4页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由

2、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组成的、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实体系统(自然地理系统)。社会经济环境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所形成的地理环境,主要指经过人类开发利用和改造所形成的生产力地域体,包括城市、矿山、农田、牧场、林场、道路等。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活动所创造的地理环境,包括国家及其社会的人口、民族、民俗、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和组合关系,还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一)自然地理环境概述(一)自然地理环境概述地理环境基本结构地理环境基本结构第5页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环境是指那些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干扰、基本上保持自然面貌的地域,如极地

3、、大荒漠、自然保护区等。人为环境是指那些受到人类影响、自然面貌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的次生自然环境,如草场、林场、田地等。(一)(一)自然地理环境概述自然地理环境概述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类型类型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自然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其各类型演化发展均受自然规律制约)第6页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二)自然地理环境研究范(二)自然地理环境研究范围围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完整而连续系统,其研究范围包含了大气圈对流层、地壳沉积岩石圈层、水圈和生物圈。第7页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三)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转化也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2.同时存在物质的

4、气、液、固三相和三相界面。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形成物,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各种地貌等。4.各圈层相互渗透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5.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6.发展具有方向性和周期性。7.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场所。第8页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学科地位和特点第一学科层次综合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第二学科层次综合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第三学科层次部门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等部门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等部门人文地理学地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地理科学分科层次第9页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学科地位和特点地

5、理科学分科层次区域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第10页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学科地位和特点整体性整体性地球表层不同等级秩序的自然地理单元(自然综合体)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地球表层不同等级秩序的自然地理单元(自然综合体)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综合性综合性是把自然地理单元的形态与本质、结构与功能、稳定与变化、时间与空间等结合起来,把自然综合体各组分之间、部是把自然地理单元的形态与本质、结构与功能、稳定与变化、时间与空间等结合起来,把自然综合体各组分之间、部分与整体

6、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系统地考察,找出其共同性与规律性。分与整体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系统地考察,找出其共同性与规律性。两个要素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多个要素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地球表面全部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相关性相关性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与关键性的方法。因为自然综合体的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出现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中介环节。如因果关系和决定关系。尺度性尺度性地地球表面自然球表面自然现现象空象空间间分布不均一的特点,决定了分布不均一的特点,决定了综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具有尺度性的特点。区域研究是合

7、自然地理学研究具有尺度性的特点。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研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的核心”。大尺度区域研究着重探讨全球或全大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和内部结构特征。中尺度区域研究是分析国家或大地区范围内区域总体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小尺度区域研究是揭示局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动态性动态性自然地理环境不断变化的特征,决定了综合自然地理学须以动态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环境不断变化的特征,决定了综合自然地理学须以动态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多样性多样性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现代自然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野外地球表面的复

8、杂性决定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现代自然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考察,室内实验、模,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自然地理学学科特点第11页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古代中外地理著作已有综合思想中国公元前5世纪的禹贡,就曾把当时中国的领域划分为九州;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出于赋税的目的,管子地员篇又进一步对全国的土地作了系统的划分和评价;汉代汉书中的“地理志”、水经注以及其他地理著作,都对区域性地理资料进行编辑;11世纪,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沈括(10121074)在梦溪笔谈是一部有关自然地理现象综合观察与探索的科学著作;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国外古巴比伦

9、、埃及、希腊和罗马等文明古国也积累了大量的具有综合自然地理学意义的文献和资料。地理学之父古希腊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3192)在其著述的地理学中,最早使用“地理”一词记述了地球形状、大小和当时所知的海陆分布,开创了以数理地理为中心内容的、对整个地球进行研究的方向,被后世称“宇宙派”。荷兰地理学家 瓦伦纽斯(16221650),发表了叙述和解释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一般规律的名著地理学通论,从“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出发,把当时积累下来的有关气候、海洋、地形等知识作为一个统一的物质体系来论述。公元前18世纪中期第12页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古典地理课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代表-18世纪

10、中期,俄罗斯科学家蒙诺索夫(17111765)在其论地层一书中提出“自然是统一、普遍改变”观点。-德国洪堡和李特尔是19世纪最突出地理学家,他们他们是古典地理学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代地理学开拓者和奠基人。洪堡出版了共30卷新大陆热带地域旅行记。这是第一部相关新大陆自然、经济和政治百科全书,也是拉丁美洲北部最早区域地理著作。宇宙(共5卷)表达了洪堡一生科学发觉和学术成就,其中指出“自然是一个大整体,这个整体活动是由它内力来推进”,强调自然统一和紧密联络,把地球看成一个不可分割有机整体,其各个部分在空间排列中都是相关联。李特尔代表性学术巨著是地学通论,全名是地球科学它同自然和人类历史科学研究与教学坚

11、实基础,几乎概括了Carl Ritter全部地理思想。第13页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近代自然地理学快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此阶段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体系形成时期。1871年第一次国际地理学大会召开,标志着地理学走向当代科学发展阶段。学技术飞速发展和新学科不停出现,加速了科学分化进程,自然地理学也逐步分化为一系列独立部门自然地理学。但分化愈深人,综合愈主要。-景观学派最初提出景观概念等同于自然地理综合体,没有分级含义,而自然综合体是含有不一样等级尺度。另外,景观学派强调自然地理学最根本任务在于综合研究各类地域地理规律性,认为景观学才是名副其实自然地理学,忽略了整个地球层普

12、通地理规律性研究。-普通自然地理学派强调研究地表整体结构及其演变普通地理规律,而不太重视地域间地理规律研究。第14页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当代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20世纪40年代兴起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简称SCI论),及70年代兴起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简称DSC论),为研究自然地理综合体提供了新思绪和方法。最含有代表性是地理系统学说兴起。1963年,俄罗斯地理学家索恰瓦在1978年出版地理系统学说导论中指出,“地理系统”为“从地理壳到单元结构所划分全部自然地理单元等级序列”。英国学者贝耐特和乔莱在合著环境系统(1981)中,把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作为专题研究。

13、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全球环境问题产生,催生了以研究全球环境改变为对象全球改变科学。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简称WCRP)、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简称IGBP)、全球环境改变中人文原因计划(简称IHDP)和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土地利用覆被改变”(简称LUCC),是由自然地理学家倡议和领导,其目标是更清楚地认识地方、区域和全球尺度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改变情况和过程,认识这些过程中自然和人文驱动力,揭示LUCC生态环境效应,寻求实现区域可连续发展。1997年,美国出版重新发觉地理学,指出了地理学视角:“用许多方法进行空间表述”、“经常进行环境动态研究”、“着重于现实中现象和过程间

14、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性”年,英国地理学家格雷戈里在改变中自然地理学性质指出,受数量化和系统论影响,也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增加需求,自然地理学越来越重视环境过程、景观演变、年代学、人类活动主要性和学科应用。第15页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更高层次的综合与集成自然、经济、社会的因素基础,物理、化学、生物的过程集成,不同尺度的区域综合等。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科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创新思想及源头创新的沃土。自然地理学与相邻学科,如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生物学以及社会科学等之间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成为明显的趋势。“3S”成为重要技术手段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15、)大大提高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传统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是为农业服务,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为社会服务的应用研究领域越来越多样化。如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退化土地的整治与恢复、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自然灾害与生态风险防范,人自然关系的协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第16页第四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任务及实践意义分析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彼此之间物质和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规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上多种自然地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分析研究自析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结构,从整体上阐明其发展变化规律,注重格局

16、与过程的综合研究(包括结构、功能、动态、驱动力、过程、机制),探求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途径,预测其演化趋势。分析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地理规律,进行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研究,建设完善的区划理论体系,揭示土地结构与生态功能和环境效应的演变过程与机琍,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综合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综合研究和评价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区域生态综合评价,开展地域结构对应变换分析,推动建设地理学的研究。分析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变化和发展趋势,寻求合理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途径。第17页第四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任务及实践意义以自然结构为基础,开展区

17、域开发研究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方向。区域科学科学研究-研究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区划和土类型研究,说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综合特征以及开发、利用方向;-对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研究区域人为环境形成机制、改变和发展趋势,寻求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路径。环境问题研究-用系统论观点研究遭到破坏和恶化自然环境改变趋势,以及怎样有效地改进和调控,使之恢复到结构最优、功效最强状态,并能稳定保持。土地利用研究-如在用地选址时,工程人员可能仅仅考虑地基承载力和供排水问题。但综合自然地理学需要进行全方面、综合考查,不但考虑各个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还要考虑各个自然地理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等,因而使其选择含有更大优越性。地理预测研究-基于对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功效、稳定性和演变规律认识,展开预测研究。第18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