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望岳课件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698720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岳课件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望岳课件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望岳课件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望岳课件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望岳课件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望 岳杜甫第1页目录一、原文二、作品赏析三、创作背景四、作者了解五、课后了解第2页一、原文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第3页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注释一、原文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尊称。夫:读“f”。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怎样:怎么样。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域。青未了:指

2、郁郁苍苍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停。第4页一、原文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注释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阴指山北面,阳指山南面。这里指泰山南北。割:分。夸大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一样。第5页一、原文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注释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合。决眦(z):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因为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第6页一、原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注释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小:形容词意动使用方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第7页二、作品赏析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巍峨泰山,到底怎样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峰顶。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第8页二、作品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终是俯望。诗人描写了

4、泰山雄伟磅礴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朝气。首句“岱宗夫怎样?”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怎样”,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普通化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国

5、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在写其它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尤其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译文第9页二、作品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是上句“青未了”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一面为“阳”,山后背日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因为山高,天色一昏一晓被割于山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

6、字,则写出了高大泰山一个主宰力量,这力量不是别,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阳光割断,形成不一样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创作格调,也在此得到显现。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译文第10页二、作品赏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热爱

7、和对祖国山河赞美之情。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译文第11页二、作品赏析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想法,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假如把“会当”解作“应该”,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小和高大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人们所不可缺乏。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原因。正因为泰山高尚伟大不但是自然也是人文,所以登上极顶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含

8、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第12页二、作品赏析全诗以诗题中“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这首诗寄托即使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第13页三、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诗人开始过一个不羁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第14页四、作者了解唐代诗人杜甫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

9、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即使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依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即使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豪气干云。杜甫思想关键是儒家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宏伟理想。杜甫即使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以后声名远播

10、,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第15页四、作者了解人 物 信 息第16页四、作者了解家 世 背 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所以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第17页

11、四、作者了解人 物 生 平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多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情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漫游生活,回到长安第18页四、作者了解人 物 生 平天宝十

12、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暴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清剿安史叛军献策,考虑怎样减轻人民负担。当讨伐叛军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兵马途经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诗,表示了爱国热情。第19页四、作者了解人 物

13、生 平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因为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好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以后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一条小船上逝世。时年五十九岁。第20页四、作者了解主 要

14、成 就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诗被称为“诗史”。他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格调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格调,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诗反应当初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诗统计了唐代由盛转衰历史巨变,表示了高尚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是唐代最出色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第21页五、课后了解主 要 作 品谴怀昔游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春日江村五首春水生二绝绝句六首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兖州城楼登楼月夜潼关吏新安吏垂老别旅夜书怀水槛遣心二首第22页谢谢观看杜甫第23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