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690346 上传时间:2024-07-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样本 参考文献一: 1施燕,韩春红.学前儿童行为观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索尔索,麦克林.实验心理学M.张学民,周义斌,郑亚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3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55. 4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351-352. 5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Dl.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6林敏宜.图画书的欣赏与运用M.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 7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03. 8松居

2、直著,季颖译.我的图画书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9周宗奎著.儿童社会化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170. 10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0.11陈伦超.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亲情教育的行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12赵娱.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一一以济南市部分幼儿园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13胡瞎.单亲家庭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一一基于能量驿站单亲母子家庭个案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14苏中红.利用动画片对幼儿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3、15赵爱玲.混龄教育对3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8. 16张彤.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17程资.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18赵惠美.亲子共学美语图画书运用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2003. 19王英.对中班幼儿绘本阅读的研究与指导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4). 20张晓贤,桑标.儿童内疾情绪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8,35(2):314-320. 21刘海,杨洁.服务学习: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新路径以美国的“午餐一读书伙伴”活动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

4、,(10). 22张兰萍,周晖.幼儿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与亲社会行为及决策判断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1). 23郑小瑜,林少曼,蒋嫣嫣.开发社区隐性课程资源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8,(6). 24余宏波,刘桂珍.移情、道德推理、观点釆择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 25赵章留,寇歲.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 26李丹,程赞.学前儿童在家在园亲社会行为的比较观察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24-27. 27吴育红.游戏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中的价

5、值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05,22(2). 28胡金生,杨丽珠.教室中幼儿自发的助人行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47-48. 29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20-27. 参考文献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6、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是主要的科技信息源,是记

7、录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为了统一这些文件的撰写、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便于处理、储存、检索、利用、交流、传播.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摘录如下: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2.论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3.论文格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

8、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4.1论文格式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4.2论文格式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应特别注意区分拉丁文、希腊文、俄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字符的正体、斜体、黑体及大小写、上下角,以免混同。参考文献格式4.5参考文献的格式:论文参考文献的

9、写法应按下列次序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由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品种繁多,择其主要示例如下:Guinier A,施士元译,1959. X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即著录书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的名不缩写),出版年,句点,书名,句点,出版地点,出版者,特定页码。李薰,1964.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7:442即著录论文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写全姓名),出版年,句点,论文题目,句点,期刊名缩写,卷(期):页(每卷编连续页码的期刊不写期)。多著者的参考文献标注,在著录文献的著者时,如著者为三人以内,全部著录,如为四人以上,只著录至第三著者,加et al.,著者最后的两人

10、之间,不加&、和等类似的连接词。(摘自 环境化学,原文: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 一、总则()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察是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的紧急行动方案。(二)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突然发生的、成灾过程即致灾速度较快的地质灾害。包括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三)地质灾害灾、险情按照人员伤亡多少,经济损失大小,受威胁的人数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受威胁人

11、数在10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的。按照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划分标准,依次为I级(特大)、II级(重大)、I

12、II级(较重)、IV级(一般)。(四)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临灾状态时,而采取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临灾状态:是指岩(土)体在短时间内不断发生位移、变形明显加剧,短期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急状态。地质灾害应急分为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临灾应急: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临灾状态后,即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称为临灾应急。灾害应急:地质灾害发生后,即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称为灾害应急。(五)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原则: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综合协调、有

13、备无患、快速高效。二、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市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按照市人民政府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在市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和市政府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一)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组成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由市政府领导、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二)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的主要职责1、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指挥现场抢险救援队伍;2、迅速有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开展地质灾害的调查、预测、分析、评估工作,判断灾害的等级和影响范围及其再次发

14、生灾害的可能性;3、制定并组织实施防止或减轻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扩大的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的具体措施;4、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5、负责迅速组织、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三)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机构的组织和分工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办公室)、灾险情评估组、现场抢险组、现场治安组、医疗救治组、灾后重建组、物资保障组。其组成与职责分工:1、综合协调组(办公室)(1)由市国土局、民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气象局,安监局、公安局、卫生局,滑坡泥石流预警一级站、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灾害发生地所在乡镇政府负责人组成。市政府副秘书长任组

15、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政府负责人任副组长。(2)主要职责:在指挥部决定启用本预案后,通知协调其他各组、各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具体实施;及时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立即送观场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上管部门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新闻报道、涉外事务、接受援助等工作;承办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2、灾险情评估组(1)由市国土局、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市

16、国土资源局负责人任组长、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2)主要职责: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络,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的,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产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意见;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3、现场抢险组(1)由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武警中队、灾害发生地所在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任组长,

17、武警中队负责人任副组长。(2)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中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4、医疗救治组(1)由市卫生局、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有关技术专家组成。市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2)主要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疗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市地质灾害抢险救

18、灾指挥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5、现场治安组(1)由市公安局、武警支队、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市公安局负责人任组长、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公安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2)主要职责:迅速组建现场治安队伍;维护现场秩序和区域交通秩序;组织现场保护,疏散受灾区域内无关人员;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6、物资保障组(1)由市民政局、交通局、财政局、中小企业局、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乡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2)主要职责: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存放

19、、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灾民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7、灾后重建组(1)由市建设局、民政局、规划局、发改委、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市建设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建设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2)主要职责:负责及时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帮助灾区修缮、重建因灾倒塌和损坏的居民住房;修复因灾损毁的交通、水利、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帮助灾区修复或重建校舍、医院等;帮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提出治理恢复与重建方案。(四)地质灾害发生后,其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等应全力参加、配合施救组工作,提供必要的图纸、资料等,协助做

20、好地质灾害发生地周围群众的防护工作。(五)本市相关单位以及担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任务的单位与个人,必须服从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三、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一)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1、抢险救援的人员主要由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的武警中队、基层民兵和青壮年劳动力组成,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当地人民政府要建立抢险救灾应急小分队;灾害规模较大时,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组织市武警支队及预备役民兵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必要时请求当地驻军支援。2,抢险救援人员由现场抢险组统指挥调度,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分工,尽职尽责,把灾害的损

21、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物资保障组的成员单位平时要做好救灾物资的储备。财政部门要把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款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民政部门储备一定数量的帐篷、棉絮和维持灾民生活段时间所需的粮食和饮用水等救济物资;交通部门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和工程机械,保障运输线路的畅通;中小企业、商务部门负责其他生活必需品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四、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一)地质灾害等级判断根据地质灾害区划与调查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有关材料,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市、县(区)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汛前调查工作,判断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预测地质灾害的等级和影响范围。地质灾害发生时,

22、依据已掌握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状况,迅速确定实际发生灾害的等级。(二)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准备1、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具有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该地质灾害威胁人口和财产情况,分析地质灾害发生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范围、地质灾害的影响区域。同时,必须对地质灾害发生后产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及次生灾害的类型、威胁对象、影响范围等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测分析。2、地质灾害发生后,灾险情评估组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和原来已掌握的资料,评估灾害的稳定性。评估的内容包括灾害点目前的稳定性、再次发生灾害的可能性、产生次生灾害和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程度、灾民安置点的选择、抢险救灾现场和抢险救灾物资运输

23、线路的安全性等。五、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一)地质灾害的调查程序1、本应急预案启动后,市国土资源局应立即组织灾险情评估组专家赶赴现场,开展现场调查,迅速查明灾害的规模、成灾的范围等情况,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灾害点的稳定性,指导抢险救灾工作。2、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凋查,查明灾害发生的位置、行政区划、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发生的主要原因、发展趋势,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和今后防治工作建议,及时提交调查报告。(二)地质灾害的报告程序1、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

24、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当地县(区)人民政府,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规定,中型地质灾害24小时内、大型地质灾害12小时内、特大型地质灾害6小时内报市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并按有关规定越级上报省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2、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综合协调组根据已获得的信息,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速报报告,向市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汇报,阐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地质灾害的类型、灾害体的规模、成因和发展趋势,及已采取的对策和措施、防治工作建议以及灾民生活安置情况、灾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等。3、综合协调组要及时汇总当日各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向现场指挥负责人报告

25、,并按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规定,在每日下午17:00向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4、抢险救灾工作结束后,综合协调组负责将地质灾害损失和抢险救灾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市政府和省、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三)地质灾害的处理程序1、按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基层人民政府、群众自治组织、有关责任单位应当在上报灾情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宣布进入临灾状态。当地人民政府应成立临灾应急抢险指挥部,采取临灾应急措施,按照既定的财产转移和人民撤离路线,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并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加强预报监测,有序组织抢险防灾各项工作。2、地质

26、灾害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立即启动并组织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根据预案的规定,组织人员开展抢险救灾工作。3、对出现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专家调查,确定引发灾害的主要条件并提出的处理意见,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接到特大型或大型地质灾害隐患临灾报告,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迅速组织应急调查,专家组赶赴现场,协助和指导现场临灾应急指挥部开展抢险防灾工作。必要时建议应急指挥部提前启动灾害应急预案。4、地质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时,应解除临灾应急状态,确定撤销或者继续保留有关事项,提出下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移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禁上隐瞒、谎报或者

27、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六、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一)灾害监测、预报各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建设,水利、交通、气象、预警等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要及时发出预警,划定危险区,下发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并制定隐患点的突发性应急预案、设置警示标志予以公告。要加大汛期巡查力度,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部门要在汛期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工作,并联合发布预报。预报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

28、报。(二)预警信号的发布1、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布置,明确预警信号的形式和发布方式,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换。2、预警信号应具有震撼力,并用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工具发布,可采用广播、警报器、喊话器、敲锣打鼓等方式报警,必须有两种方式可以利用。预警信号的形式和发布方式必须告知所有受灾害威胁的群众,对有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的隐患点,同时要告知可能受次生灾害威胁的群众。3、预警信号必须由专人发布,一般为灾害点的监测人成群测群防组织的负责人,预警信号发布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为群众服务的意愿。(三)通讯保障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人、联

29、系人要建立通讯联系制度,主汛期24小时都要保证通讯工具的畅通,在危险区、危险点应保证有线或无线通讯设施有一种完好。2、抢险救灾期间,各级政府的负责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现场抢险人员必须保持移动通讯工具的畅通。3、抢险救灾现场为移动通讯盲区或移动通讯设备被损毁时,电信部门要架设临时设备,保证通讯的畅通。七、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一)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路线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的成果,在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预案中确定人员财产的撤离和转移路线,撤离和转移路线的选择必须遵循安全和迅速的原则;原转移路线遭到破坏时,要根据专家的意见重新确定路线。对重要地质

30、灾害隐患点,要保证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下发到群众手中,并可组织防灾救灾演习。(二)应急、卫生防疫措施1、由市卫生局牵头组成医疗救治组,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组织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疗救治,技术力量不足时向请求上级医疗机构帮助。2、开展灾民临时安置场地的消毒工作,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公共水源地的卫生,及时对灾害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三)其他应急措施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需要,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可以紧急调集人员、调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以及其他应急措施。八、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

31、案启动程序与要求(一)市国土资源局接到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或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负责人请示同意启动本预案,并通知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二)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立即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政府应立即启动本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基层人民政府、群众自治组织、有关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自救,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控制危害和损失扩大,并随时报告灾情情况。(三)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小组负责人、有关组成人员和有关专家,到指定地点就位,履行职责。(四)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各小组负责人,、有关组成人员、技术专家和抢险救援的人员接到通知后,应装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携带有关仪器、设备,迅速赶赴现场,参加抢险救灾。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措施方案陈老师 19 / 1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