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单元预习提纲复习课程.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685049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单元预习提纲复习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单元预习提纲复习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用字母表示数》学案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窗1 P2-3页 学习目标 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公式。 含有字母的式子简写。 学习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学法指导 学 习 内 容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复习基本数量关系 一、 学习准备 1、列式计算 一本书6元,3本书多少钱,5本呢? 汽车每小行6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6小时呢 熟读3页红点1结论及3页底补充资料 二、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P2-3页内容 将2年、3年4年、5年造地多少用地多少列举出来,观察有什么共同点,然后再想一想n年造地多少怎样表示。 三、 自学探究 1、要知道2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需要知道 。算式是: 2、3年造地多少?算式是: ,4年造地多少?算式是: , 5年造地多少?算式是: ,n年造地多少?算式是: 。 通过上面的列子,你认为计算造地面积的公式应该是: 。 3、通常我们常用字母 表示时间,那么上面的公式可写成: ,还可以简写成 。(温馨提示:①有困难再看看书。②25×t不可以写t25。) 4、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算式是: (温馨提示:不是问的t年后增加了多少哟,你要看清 四、 尝试练习 来点有难度的考考你 ~@^_^@~ t=8时,黄河三角注洲的面各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写出来 五、质疑提问 限 时 作 业 1、填空: (1)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X吨。一天上午运了6车,下午运了5车。上、运土( )吨,下午运土( )吨,这一天共运土( )吨,上午比下午多运土( )吨。 (2)商场上午卖出电视机10台,下午又卖了7台,每台电视机A元。全天共卖电视机一共收入( )元,上午比下午卖电视机少收入( )元。 2、说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6人,到站后下车a人。“36-a ”什么? (2)四年级种树120棵,五年级同学比四年级同学多种X棵,“120+X”表示什么? (3)学校买来X个小足球,每个24元,“24×X”表示什么? (4)甲乙两地相距8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X小时。“86÷X”表示什么? 3、 以我们班有a个男生,b个女生,且a>b。小组合作,看看哪组找到的含有字母的算式多,并说明算式的意义。 4、商店里一本演草5角钱,请你帮售货员编一个公式来算买多少本要收多少钱。你认为这个公式里哪个数量可以用字母表示?为什么 知 错 就 改 《用字母表示数》学案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窗2 P8-9 学习目标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学习重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学法指导 学 习 内 容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复习基本数量关系 五、 学习准备 1、填空 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面积= 。 熟读8、9页的所有信息 六、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P8-9内容 思考如何求漂流路程,然后求出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 七、 自学探究 1、要知道漂流的路程分别为多少千米?就要知道漂流路程= 。根据你写的公式完成P8的表格。 2、数学上通常用s表示路程, 表示速度, 表示时间,则s= 。 如果求速度,如何用字母表示,算式: 。 那求时间呢,算式: 。 3、通常我们常用字母 表示面积, 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写成: ,周长公式写成 。(温馨提示:面积和周长都是用大写字母表示) 4、a·a可以写成 ,读作: ,表示: 。 八、 尝试练习 来点有难度的考考你 ~@^_^@~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用a和b表示,面积S= ,周长C= 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写出来 五、质疑提问 限 时 作 业 1、填空: (1)果园里有山楂树m棵,苹果树的棵树是山楂树的5倍。苹果树有 棵。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a的2倍: 比a多3的数: a和b的和: 2、用表示路程,表示速度,表示时间,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2)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 (3)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3、如果用a表示工作效率,t表示工作时间,c表示工作总量。计算工作总量的公式是 。 3、 已知长方形长方形的长a,宽是b,求面积的公式是 。如果a=4米,b=2米,面积是 平方米。 4、小明买了4本书,每本x元,付出50元,应找回 元。 知 错 就 改 《用字母表示数》学案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窗3 P13-14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初步学会概括加法的结合律、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学习重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法指导 学 习 内 容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复习基本数量关系 九、 学习准备 1、计算 42+58= 27+73= 93+7= 16+84= 熟读13、14页红点1有关信息 十、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P13-14页内容 用两种方法将黄河流域面积求出来,观察算式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十一、 自学探究 1、根据图,我们知道黄河流域上游的面积是( )万平方千米,中游的面积是( )万平方千米,下游的面积是( )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的总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算式是:( )。 我的想法:①可以先算( ),算式是( )。再算( ),算式是( ),结果是( )。 ②也可以先算( ),算式是( )。再算( ),算式是( ),结果是( )。 2、计算 (347+121)+79 347+(121+79) 通过上面两个题,你发现了什么? (39+34)+2 ○39+(34+2) (347+121)+79○347+(121+79)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这个规律叫做( ),用字母表示为( )。 3、在○填〈、〉或= 34+2○2+34 356+140○140+356 39+34○34+39 110+90○90+110 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规律叫做( ),用字母表示为( )。 十二、 尝试练习 来点有难度的考考你 ~@^_^@~ a+○=25+○ a+73+27=○+(73+27) 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写出来 五、质疑提问 限 时 作 业 1、你能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律吗? 加法交换律:( ) 加法结合律:( ) 2、连线 24+6=6+24 a+68+32=a+(68+32) 加法交换律 a+b=b+a 782+324+218=(782+218)+324 加法结合律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38+○=b+○ 26+53=○+26 x+36=36+○ x+82+18=○+(82+18) 175+(25+6)=(175+○)+○ 知 错 就 改 《用字母表示数》学案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窗3 P13-14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重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法指导 学 习 内 容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复习基本数量关系 十三、 学习准备 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熟读14页红点处信息 十四、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P14页内容 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十五、 自学探究 1、计算282+63+37,思考可以有几种算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上述算法中哪种最简单,并说说为什么? 3、练习:(用简便方法) 76+18+22 270+460+730 4、填一填:在○填〈、〉或=。 50-20-10○50-(20+10) 60-24-16○60-(24+16) 500-100-300○500-(100+300) 通过做上述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吗? 十六、 尝试练习 来点有难度的考考你 ~@^_^@~ 432-123-77 900-405 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写出来 五、质疑提问 限 时 作 业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题目 234+700+300 68+219+32 35+27+45 175-57-43 872-481-219 721-303 知 错 就 改 第二单元《乘法运算律》学案 学习内容 第二单元窗1 19-20页 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交换律 学习重难点 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交换律 学法指导 学 习 内 容 学习准备 读熟课本 十七、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19-20页内容 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19页中2003年济南长途汽车总丫大巴与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表,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算式是: 2、中巴车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 ① 你的方法是: ②书上和你不一样的方法是: 以上两种方法都正确吗?: ,哪种方法更好: 。(温馨提示:有困难再看看书。) 3、算式78×25×4你认为怎样算好?2×50×23呢?(写在下面) 4、结合上面两例,你认为三个数连乘可以怎么算: 。 这个规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c)呢还是(a×b)×c=a×(b×c)?为什么? 。 这个规律叫: 律。 5、乘法还有什么定律? ,用字母表示是: 。你以前用过这个规律吗?说说看。 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写出来 五、质疑提问 限 时 作 业 1、填空: 25×67×4=25×□×67 (□×29)×8=(125×□)×29 a×□=□×67 □×(46×□)=38×(□×57) 2、下面每个式子分别用了什么定律? ①a×b=b×a ②36×100=100×36 ③ a+b=b+a ④38×125×8=38×(125×8) ⑤50×2×25×4=(50×2)×(25×4) ⑥ 478+263+122=(478+122)+263 ⑦ 25×27×4=25×4×27 ⑧ 125×50×8×2=(125×8)×(50×2) 以上各式用了乘法结合律的有: ,用了乘法交换律的有: 。 3、计算: 125×8= 50×2= 25×4= 40×25= 5×20= 47×25×4 125×37×8 25×17×2×4 知 错 就 改 《乘法运算律》学案 学习内容 第二单元窗2 24-25页 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学习重难点 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学法指导 学 习 内 容 学习准备 读熟课本 十八、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24-25页内容。 预习要求 1、认真看24页图,兰色客车的速度是: ,红色客车的速度是: ,两辆车相对开出后 小时相遇。书上提出的问题是: 。 方法①是: 方法②是: 以上两种方法都正确吗?: ,哪种方法更好: 。(温馨提示:有困难再看看书。) 通过本例你认为算式(110+90)×2和算式110×2+90×2什么关系? 2、计算后比较大小,在○内填上<、>或=。 (125+12)×8 ○ 125×8+12×8 (12+32)×25 ○ 12×25+32×25 (67+33)×56 ○ 67×56+33×56 通过计算你发现: 。 以上每组算式中左侧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右边的呢? 当你看到题目:67×56+33×56你现在准备想怎样计算?(125+12)×8呢?(写在下面) 4、这个规律好不好?那这个规律怎样用字母表示呢?: 。 这个规律叫: 律。 5、试算:135×6+65×6(思考:这里有几个不同的数?谁乘了另外两个数?) 再试算:25×104 (想:25乘几简便呢?)选择下面正确的方法完成这道题。 25×104 =25×100+4 25×104 =25×(100+4) 再来一个,看这道题要怎样做?12×105 问题口袋 五、质疑提问 限 时 作 业 1、连连看: (25+6)×4 48×32+52×32 16×(236+78) (31+69)×28 32×(48+52) 25×4+6×4 2、填空: ①(31+69)×28=□×28+□×28 ② 546×12+546×8=(□+□)×□ ③ 25×□+75×□=(□+□)×23 ④(125+50)×8=□×□+□×□ 3、计算: 48×32+52×32 16×(236+78) 4、思考: 47×101怎么算好?87×99呢? 第三单元《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学案 学习内容 第三单元窗1 32-34页 学习目标 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学习重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学法指导 学 习 内 容 学习准备 读熟课本 十九、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32-34页内容 预习要求 1、结合课本四幅图,铲斗臂形成了()角、()角、()角、()角。 2、通过预习,我还认识了 两个新角:( )、( ) 3、举例身边的角: 4、试着在练习本上画角 5、通常用符号( )表示角。∠1读作:( )。 6、比较较的大小,可以用( )来量。角的度量单位是(0,用( )表示。 7、试着量角 ①( )和( )重合,②( )和( )重合,③( ) 8、用量角器量直角( )°、平角( )° 、周角( )° 9、试着在练习本上画40°的角。 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写出来 五、质疑提问 限 时 作 业 1、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直角: 平角: 锐角: 钝角: 周角: 2、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 时间:( ) 时间:( ) 角的度数( ) 角的度数( ) 知 错 就 改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学案 学习内容 第三单元窗2 39-42页 学习目标 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会做三角形的高。 学习重难点 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会做三角形的高。 学法指导 学 习 内 容 学习准备 读熟课本 二十、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39-42页内容 预习要求 1、用木条做一个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 2、拉一拉你做的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有什么发现?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发现:三角形具有( )。 3、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摆三角形:任选三根小棒,长度分别为( )厘米、( )厘米、( )厘米。用它们摆三角形,看能不能摆成。 5、课本40页第二个红点处的问题 量出三角形的内角,标在课本上,你有什么发现? 分别求出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内角和为( )。 量出这些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6、比较较的大小,可以用( )来量。角的度量单位是(0,用( )表示。 7、思考如何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写出来 五、质疑提问 限 时 作 业 1、每组中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2㎝、2㎝、2㎝ ( ) 1㎝、3㎝、5㎝ ( ) 1㎝、2㎝、3㎝ ( ) 2㎝、4㎝、5㎝ ( ) 2、选多长的合适? (1)要用木条做一个三角形的木框,已经选了两根长分别是16厘米、10厘米的木条,第三根选( )厘米长的合适。 ① 5 ② 6 ③ 7 (2)要做个三角形的木框,已经选了两根长分别是15厘米、8厘米的木条,再选( )厘米长的合适。 ① 6 ② 7 ③ 8 3、用一根15厘米唱的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 )厘米的等边三角形。 知 错 就 改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信息窗1 1、看一看:默读教材第48-51页内容。 2、读一读:朗读教材第48-51页内容。 3、想一想: (1)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试着读、写各种蛋的有关数据。 4、做一做: (1)准备两张方格纸片(面积相等)。 (2)在两张纸片上分别表示出0.1和0.01。 5、说一说:把如何表示的0.1和0.01说给家长听。 信息窗2 1、看一看:默读教材第55-57页内容。 2、读一读:朗读教材第55-57页内容。 3、想一想: (1)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你能解决“绿毛龟蛋与金钱龟蛋相比,哪个重”这个问题吗? (4)你能比较出小鳄龟蛋与平胸龟蛋的重量吗? 4、做一做: (1)准备两张方格纸片(面积相等)。 (2)在两张纸片上分别表示出0.4和0.40。 (3)尝试做自主练习第一题。 5、说一说:把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说给家长听。 信息窗3 1、看一看:默读教材第61-62页内容。 2、读一读:朗读教材第61-62页内容。 3、想一想: (1)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求锦鸡蛋、杜鹃蛋、蜂鸟蛋各有多重,如何列式。 4、做一做: (1)用计算器计算出锦鸡蛋、杜鹃蛋、蜂鸟蛋的重量。 信息窗4 1、看一看:默读教材第66页内容。 2、读一读:朗读教材第66页内容。 3、想一想: (1)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要求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有几种方法? 4、做一做: (1)任选一种方法解决例题。 (2)尝试练习小电脑问题。 信息窗5 1、看一看:默读教材第71-72页内容。 2、读一读:朗读教材第71-72页内容。 3、想一想: (1)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哪一位? (2)保留整数,要看哪一位? (3)如何把1754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如何把28795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4、做一做:尝试练习第1、2题。 5、说一说:给家长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信息窗1 1、看一看:默读教材第77-78页内容。 2、读一读:朗读教材第77-78页内容。 3、想一想: (1)从不同的方向看冰箱、冰柜,各是什么形状? (2)把从同方向看到的形状画出来。 4、做一做: (1)尝试做自主练习。 信息窗2 1、看一看:默读教材第80-81页内容。 2、读一读:朗读教材第80-81页内容。 3、想一想: (1)从不同的方向看箱子,各是什么形状? (2)把从同方向看到的形状画出来。 (3)思考第3个红点处的问题可以有几种摆法,试着摆一摆。 4、做一做: (1)尝试做自主练习。 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 信息窗1 1、看一看:默读教材第86-87页内容。 2、读一读:朗读教材第86-87页内容。 3、想一想: (1)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决“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这个问题吗? (4)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做一做: (1)仿照例题计算17.05+2.83。 (2)尝试练习1.3-1.25。 5、说一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信息窗2 1、看一看:默读教材第92-93页内容。 2、读一读:朗读教材第92-93页内容。 3、想一想: (1)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这个问题吗? (4)你能列算式解决“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多少”这个问题吗? 4、做一做: (1)任选课本上一种方法计算蓓蓓出生时的体长。 (2)任选课本上一种方法计算第2个红点问题。 (3)尝试练习7.65+3.72+6.35+6.28。 第七单元《统计》 信息窗1 1、看一看:默读教材第98页内容。 2、读一读:朗读教材第98页内容。 3、想一想: (1)求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实质就是求什么? 4、做一做: (1)用计算器分别计算红队和蓝队的平均身高。 (2)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计算红、蓝两队的平均身高。 信息窗2 1、看一看:默读教材第102-103页内容。 2、读一读:朗读教材第102-103页内容。 3、想一想: (1)求哪个队的弹跳力好实质就是求什么? (2)分别统计红、蓝两队的纵跳高度。 (3)你能看懂分段统计图各部分的含义吗? 4、说一说:分析分段统计图,看看哪个队的弹跳力好。 2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