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科技职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浅谈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施工企业姓 名:陈思然专 业:安全技术与管理班 级:2011级安全1班指导教师:岳星完成日期 2012年 月 日摘 要本论文主要阐述了安全文化的定义、本质以及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探索、分析了建设企业安全文化需把握的几个要点。其中包括各工区作业人员,项目部管理人员以及高层领导的安全文化意识形态,确保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对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强度机械应运而生。更多的机械加入到桥梁、公路、隧道等施工中。在快速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新的安全隐患也随之产生。如何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是现在最当务之急的事。新
2、的管理模式和新的管理体制在建立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安全隐患的挑战。而安全文化建设,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突显出其在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上的严谨性和人性化。依据相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隐患得到有效解决。那么什么是安全文化?如何建设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由此产生的疑问会在下文的论述中加以说明。关键字:安全文化 探索 管理目录绪论41安全文化的历史、概念及历史61.1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61.2安全文化的概念及本质102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132.1各工区施工队的安全文化建设132.2企业项目部的安全文化建设152.3各部门各子公司
3、、集团高层的安全文化建设173安全文化对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作用203.1安全文化对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的作用203.2安全文化对建筑施工企业上层决策的作用233.3安全文化与企业的长远发展244安全文化建设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意义26结 论28致 谢29参考文献:30绪论人世间,生命是第一可宝贵的。但是,人们往往在感叹生命的短暂与可贵的同时,却在生产活动中熏屡屡做出不少忽视安全、盲目违规操作的行为,也就有了一桩桩、一件件不和谐事件、事故的发生。要真正做到安全的理念和安全行为,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只有那些具备高水平安全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实现。安全文化是伴随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安全文化是人类生产活
4、动与生存过程中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方式、安全行为准则以及安全规范、安全环境的总和。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从公司曾经发生过的血的教训中,我们不难发现:事故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操作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忽视对作业环境的检查、盲目违章操作造成的。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从伤亡事故产生的机理来看,安全事故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正常关系失控而产生的后果,即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到底也主要是人为因素造
5、成的(自然因素除外)。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重点在于规范人的安全思想和行为,使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深深扎根在每位员工的心中,让安全操作成为自觉行动。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抓住了安全生产中的主要矛盾。“安全”与“事故”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控制了事故的发生,就可以得到一个“安全”的环境,就是最大的节约。预防事故和意外灾害的发生是技术问题,是管理问题,是认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问题。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的金钥匙。我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目的也是为了规范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切实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保证
6、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近几年来,公司几任领导班子都非常注重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曾先后提出过“安全无小事、安全无空闲、安全无定时”的“三无原则”、对待安全工作的“四种心态”以及抓好安全工作的“五大意义”等安全管理理念,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这些安全理念对我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使我公司顺利完成了安全年的考核目标。今年月,集团公司詹新望副总裁在集团安全例会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方针直接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这个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但是,企业的安全文
7、化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资源和过程才能实现。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从原有思想认识得到转变和提高,进而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绝非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付出漫长而艰巨的努力,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做到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使员工自觉做到时时、事事、处处蹦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因此,我们深信:付出终将有回报!同样,安全生产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不断灌输安全文化理念,启发、引导、强化各级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思想认识和防范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使之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才能最终达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
8、他人伤害”的安全状态。通过质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入运行,不断创建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以良好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与环境,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是预防事故的治本之举。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宣教,不断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拓展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范围,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使人人学会消灾避难、应急救护的方法,使每个员工都成为“安全人”。这样,我们的企业将成为安定、安全、幸福的家园,企业的各项发展目标以及做大、做强的愿望才会顺利实现!1安全文化的历史、概念及历史1.1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在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上
9、提出了核安全文化,1986年美国NASA机构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航天的管理中。1988年在其“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落实,并渗逶到核电厂以及相关的核电保障领域。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正式出版,它标志着核安全文化的开始。1993年我国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的高度来认识”。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航空航天安全文化等企业安全文化,拓宽到全民安全文化,由此发展到了由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组成的全民安全文化的新时代。由于安全文化的重要性,INSAG-4中介绍的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概念已广为人知,也
10、由于安全文化原则的实际应用和特征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总结或广泛的传播,因此为了使组织能正确地认识现有安全文化的现状和渴望达到的状况来指导安全文化的发展,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1998年出版了第11号安全报告丛书。在这份报告中,根据人对核安全的行为和态度的不同认识和接受水平,把安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只以规则和条例为基础的安全;第二阶段-良好的安全绩效成为组织的一个目标;第三阶段-安全绩效总是持续改进的。安全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总体特征安全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总体特征阶段对核安全事项上的行为和态度的认识水平每个阶段安全文化的典型表现特征第一阶段意识淡薄,安全视为外部要求,是
11、技术问题,不愿意考虑不对问题加以预料,各部门交流协作很差,只遵守规则,讲安全被看作令人讨厌的事情第二阶段初步意识,很少实施行动当局重视安全绩效,行为问题被忽视,开始考虑安全绩效停滞不前的原因,愿意寻求其他组织的建议第三阶段明确的意识付诸行动组织采用不断改进的方法,强调交流培训管理方式以及提高效率和有效性。每个人都能作出贡献,认识到行为问题对安全的影响 七十年代末,人们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是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80年代初,威廉大内的Z理论、特雷斯迪
12、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和阿索斯和沃特曼的寻求优势三部专著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八十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如企业文化的概念、要素、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关系等。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文化研究出现了四个走向:一是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二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三是关于企业文化测量的研究;四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的研究。至今,有关企业文化的专著约有六十多部,论文分布在十几种管理学和心理学期刊中,企业文化的研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已经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九十年代,随着企业文化的普及,企业组织越来越
13、意识到规范的组织文化对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来塑造企业形象。因此,组织文化研究在八十年代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由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和量化研究方面迅猛发展。九十年代,西方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的探讨发展到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如:企业文化与组织气氛、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Kim S. Cameron and Sarah J. Freeman用现场调查的方法以334家研究机构为样本,研究了文化整合、文化力量和文化类型与组
14、织效益之间的关系。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母斯核斯克特教授总结了他们在1987-1991年期间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列举了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三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并用一些著名公司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预言,在近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Daniel R.Denison和Gretchen M. Spreitzer介绍了竞争价值框架,描述在此框架下所定义的四种主要的文化指向,目的在于探讨竞争价值模型对于研究组织文化的用途。克
15、罗拉多大学工商研究生院的Raymond F. Zammut和华盛顿.美国医学院学会的Jack Y Krakowe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混合研究的范例;密西根大学工商管 理学院的Robert E. Quinn和Gretchen M.Spreitzer表明了不同文化类型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 1997年,Pierre DuBois&Associates Inc.出版了一套组织文化测量和优化量表(Organizational Culture Measurement and Optimization Model),其中包括用于组织分析的模型和用于组织文化研究的步骤。其模型包括七个方面:(1)社会经
16、济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竞争等);(2)管理哲学(包括使命、价值观、原则等);(3)对工作情景的组织(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决策过程等)(4)对工作情景的知觉(包括对工作的知觉和对管理的知觉);(5)组织行为(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动机和归属感等);(6)企业经营业绩(质和量两方面);(7)个人和组织变量(包括年龄、职位、个人价值观等)。 Roger Harrison & Herb Stokes确定了大部分组织共同具有的四种文化,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企业进行相应的变化,这种诊断可用于团队建设、组织发展、提高产量等。 Kim S. Cameraon & Robert E. Quinn为
17、诊断组织文化和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为理解企业文化提供了理论框架,同时也为改变组织文化和个人行为方式提供了系统的策略和方法。国外企业文化研究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2
18、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从美国引入中国,20多年来受到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长期关注和重视,一批优秀企业和知名企业相继建立起了有自己特色的、较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在我国,许多学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也有很大差异,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企业文化是个复合概念,由“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组成“外显”指的是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活动等;“内隐”是总目标的倡导,要求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或指这些内容融汇而成的风貌或企业精神。(2)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
19、的精神风貌。(3)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反映的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价值观、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性概念,更多的是体现它的“社会性”,不仅包括传统观念和积淀,也包括现代概念的冲击影响。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相比,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显得十分薄弱,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但是大多数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主要是企业内部自己探讨,企业文化实践缺少真正的科学理
20、论的指导,缺少个性,同时也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文化的推动力。应该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研究,加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促进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根据对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了解和对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1)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2)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3)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
21、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企业文化进行追踪研究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我国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探索的发展而产生并且迅猛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发展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对管理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和人的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与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其实践意义在于对企业发展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提供具有可操作化和定量化的理论框架。1.2安全文化的概念及本质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 hscasni)对 insag的定义进行了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
22、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 “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 20世纪 80年代的美国,其英文为“ safety cultrue” ,翻译成“安全修养”或“安全素养”似乎更确切。 实际上,我们不是为了安全文化而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文化发展的目的应该是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安全文化只有与人们的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因此认为安全文化的本质,或者说是大力倡导推行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狭义安全文化的
23、概念就反映了这个本质。 要对安全文化下定义,首先需要引用文化的概念。目前对于文化的定义有100余种。显然,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领域,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对文化的理解和定义是不同的。在安全生产领域,一般从广义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涵义,这里文化不仅仅是通常的“学历”、“文艺”、“文学”、“知识”的代名词,从广义的概念来认识,“文化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精神、物质的总和”。由于对文化的不同理解,就会产生对安全文化的不同定义。目前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多种,这在安全文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是正常的现象。归纳一些专家的论述,一般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类。 “狭义说”的定义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例如人的素质
24、、企业文化范畴等。如1991年国际安全核安全咨询组在“75一INSAG一4”评审报告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而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西南交通大学曹琦教授在分析了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素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指安全文化的里层结构,安全行为准则是指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并指出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和企业现代管理的特点。上述两种定义都具有强调人文素质的特点。其次还有定义认为
25、: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以企业安全生产为研究领域,以事故预防为主要目标。或者认为:安全文化就是运用安全宣传、安全教育、安全文艺、安全文学等文化手段开展的安全活动。这两种定义主要强调了安全文化应用领域和安全文化的手段方面。 “广义说”把“安全”和“文化”两个概念都作广义解,安全不仅包括生产安全,还扩展到生活、娱乐等领域,文化的概念不仅包含了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等人文方面,还包括物态文化、环境文化等硬件方面。广义的定义有如下几种。 (1)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组织认为,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定义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在定义中没有强
26、调能力和精通等必要成分,提出了修正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 (2)美国学者道格拉斯韦格曼等人在2002年5月向美国联邦管理局提交的一份对安全文化研究的总结报告中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是:安全文化是由一个组织的各层次、各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所长期保持的,对职工安全和公众安全的价值及优先性的认识。它涉及到每个人对安全承担的责任,保持、加强和交流对安全关注的行动,主动从失误的教训中努力学习、调整和修正
27、个人和组织的行为,并且从坚持这些有价值的行为模式中获得奖励等方面的程度。韦格曼论述中提供了我们对安全文化表征的认识,即安全文化的通用性表征至少有五个方面:组织的承诺、管理的参与程度、员工授权、奖惩系统和报告系统。 (3)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徐德蜀研究员的定义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天灾*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
28、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4)一般认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这种定义建立在大安全观和大文化观的概念基础上,在安全观方面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全民安全文化、家庭安全文化等,在文化观方面既包括精神、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包括行为、环境、物态等实践和物质的内容。 上述定义有如下共同点。(1)文化是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既包括主观内涵,也包括客观存在。(2)安全文化强调人的安全素质,要提高人的安全素质需要综合的系统工程(3)安全文化是以具体的形式、制度和实体表现出来的,并具有层次性;(4)安全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是社
29、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文化的范畴;(5)安全文化最重要的领域是企业的安全文化,发展和建设安全文化,道德要建设好企业安全文化。 上述定义的不同点在于:(1)内涵不同,广泛的定义既包括了安全物质层又包括了安全精神层,狭义的定义主要强调精神层面;(2)外延不同,广义的定义既涵盖企业,还涵盖公共社会、家庭、大众等领域。2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2.1各工区施工队的安全文化建设 由各工区施工队队长、现场负责人、现场技术员及现场安全员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遵守施工现场安全规程,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作业与操作规程。做到一个方向,两个注意事项。确定安全第一,注意作业人员是否按规章制度办事和作业人
30、员是否按规章操作生产。在确定产值的前提下,做好以人为本,合理安排工作总量,使作业人员在完成相应产值的同时,身心也能得到松弛。据统计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已经达到3000多万,占建筑行业从业人数的80%,农民工已成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建筑业吸收的农民工最多,据调查只有4.3%的民工进行过不到两周的企业知识与技术培训。民工主要管理方式是企业和民工队的包工头签订单项工程承包合同,以包工不包料的形式明确双方责、权、利,安全全部由自己负责。缺少必须进行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从近几年发生的安全死亡事故分析来看,有相当数量的伤者是从农村到城市工地工作不足一年的农民工。农民工缺乏基下,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
31、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另外,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甚至一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建筑工地的色彩是诱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筑工地的环境色彩在建筑物未装饰装修之前是以混凝土的青灰色和建筑材料的土黄、土红色等沉闷的色彩为主色调的,容易让人产生紧张的情绪。建筑工地的高空作业,交叉、流动性作业多,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重复单调,长年在此环境中作业,容易使人产生郁闷、烦躁的情绪。当作业者受到生活或工作上意外的刺激时,其视觉和心理再受到建筑工地浮躁色彩及杂乱环境的影响,便更激化了其焦虑、忧郁和不安的情绪,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其
32、中以隧道为例,国际隧道工程保险集团对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的调查结果表明,地下工程发生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质勘察不足占12%,设计失误占41%,施工失误占21%,缺乏信息沟通占8%,不可抗力占18%。众所周知,隧道工程具有地质复杂多变,作业空间狭小,不可预见性因素多,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相互交织等特点,因此施工风险极高,工伤事故屡见不鲜。一般来说,隧道施工事故主要有塌方、冒顶片帮、体打击、透水、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爆炸、淹溺、中毒和窒息等。开挖过程的事故一般占隧道总事故率的50%,事故类别主要有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机械伤害、爆炸、中毒窒息等。主要原因:(1)当隧道穿过断层、岩溶
33、、破碎带及其他不良地质段时,由于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不力,认识不足,施工方案选择不合理、(临时)支护不及时或支护偏弱等,在开挖后潜在应力释放,承压快,围岩易失稳而发生塌方、透水、突泥等突发性灾害事故且难于治理;(2)当隧道穿过附近含瓦斯地段的岩层时,常因检测不力,通风不良造成瓦斯积聚,当遇电火或明火,极易引燃瓦斯发生爆炸、火灾及有害气体导致的中毒窒息等重大事故;(3)采用钻爆法和掘进机法开挖或搭设钢架进行支护时,使用凿岩及掘进机等未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易产生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事故。装岩运输过程中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引起的事故)一般占隧道施工总事故的25%。因隧道洞内工作面狭窄,空气污浊,能
34、见度不高,装岩过程中车辆的调度和衔接不当等都可能造成事故。一般地,隧道装岩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施工人员被自卸汽车、电机车或其他运输车辆碰撞;另一类是施工人员与岩块或其他障碍物相撞而使人受伤。在一些长、大、宽的公用设施隧道、地下通道和地铁隧道中常采用大型高效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隧道内铺设的施工电缆和高压风水管路也较多,因此触电、机械伤害、高压风水管路接头脱落击伤施工人员等事故也时常发生。工区施工队的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补充。工区施工队的安全工作就是要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的不合适方法等问题。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这主要是
35、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原因一方面是科技水平发展不够,现场技术人员和安全人员技术上的落后,另一方面是经济上不合算。正由于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控制人的行为就是采用安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强制手段约束被管理者的个性行为,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工区施工队安全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上,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制度、规程等,约束工区施工队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员工安全生产的行为规范,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应运而生,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
36、足。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惩罚、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工区施工队作业人员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作业人员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要我遵章守纪”转变为“我要遵章守纪”。工区施工队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确保其与工程项目部在施工进度上的公开透明,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进度统一。2.2企业项目部的安全文化建设行业管理部门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37、,加大事故赔偿金额,使事故与经济损失紧紧联系在一起。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既有操作层,也有管理层和领导层,形成安全网络体系。其中还包括专职安全人员的信息资料、安全协议书、安全网络计划、安全生产教育计划、施工人员花名册、所有特殊作业人员上岗证、安全措施计划体系等。建立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由行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将全国所有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可以供全社会点击了解,从舆论上监督施工企业。国家的和谐离不开法律,安全生产同样离不开具体的规章制度,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并逐步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
38、,落实到人,达到“千斤重担人人挑,各个头上有指标”的效果,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各项工作都能够落到实处。如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制度、旁站制度、班前教育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安全措施费用管理制度、施工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消防保卫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制度、安全责任奖罚制度等等。建筑施工单位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项目部签订责任承包协议(在协议中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进行控制)的方式,实现对工程的有效控制。项目部在公司各项制度、责任承包协议等指导下自主安排施工生产
39、活动。公司依据项目产值完成情况,按照一定比例将计提的管理费用下拨至项目部专用账户,作为工程项目管理费,并对该笔费用进行过程控制与监督。项目部根据施工需求,自主设置职能机构及岗位,配置相关人员,人员工资由项目部从下拨的管理费中提取。项目部在遵守公司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在以下方面享有自主权:1、对管辖内的工程,在满足上级整体要求和合同前提下,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和指挥权;2、对本项目部人员有建议调整使用和奖罚权;3、依照公司物资采购办法,有权自行采购办公用品及其他低值易耗品等;4、负责本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成本控制、质量、安全管理等。同时项目部要营造一个安全生产的氛围,加大宣传安全生产的力度,重视对各种层
40、次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考核。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使项目部全体员工有安全生产的意识,同时要创造一个良好施工环境和休息环境,在施工现场每时每刻都有提醒人们安全生产,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保证职工的休息时间,搞好生活区,大家有一个好的休息环境,让人们睡好休息好更好地搞施工。项目部的施工生产做到人的行为规范,机的状态良好,施工环境的和谐,就能减少甚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项目部的施工任务大部分是靠合作队伍来完成,我们必须把合作队伍的安全生产管理列入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我们的安全管理范畴。合作队伍的成分农民工较多,人员流动
41、大,组织纪律较散,团队意识安全生产的意识较差,针对其特点与项目部的实际相结合,按先简单后复杂,先启动再完善,统一规划统一布置,分步实施。保证安全文化延伸管理落实到实处,收到成效。首先要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灌输安全文化,实现安全文化,提升他们对健康、安全,环保的认识,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熟悉自己职业相关的安全知识。形成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自觉遵章守纪,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提高他们的安全技术操作技能。他们有不少的人技能操作不熟练或没有操作过,甚至没有见过的,在实际施工中往往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无形中将会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所
42、以要进行安全技术操作的培训。特别对从事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如电工、焊工、机械使用工、起重工等要进行上岗证检查,无证不能让其从事该项工作,以保证工程施工安全顺利进行。还要注意的是加强培养、增加合作队伍人员的安全责任心,要防止人为的安全责任事故,要靠规章制度和技术措施,并且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引入奖惩制度,加强对使用队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管理和监督,把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实到合作队伍的每一个班组,每一位人员身上,使大家能认识到本工种本岗位的安全责任,自觉地按照制度的规定进行生产活动,切实承担起自己的安全生产责任。2.3各部门各子公司、集团高层的安全文化建设有统计表明,一个施工项目中,不同的领导者能够左
43、右工期20%60%。一个有足够决策力和安全概念的领导者,可使工程项目提前数月。所以安全领导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安全工作的成败。领导的不重视是最大的危险源。部分管理层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地位,对于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事故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与处罚不到位;为了在施工中抢速度,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对操作员工进行安全教育,造成员工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下,自我防护能力极差;一些企业安全技术措施专用资金不足,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些连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安
44、全保证设施也不愿购买。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忙于日常事务,只在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为了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安全。目前的招投标形式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方面。由于目前各地方建设项目为节省资金,多采用工程低价中标形式。加之建筑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卖方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迫使施工单位互相攀比,竞相压价,恶性循环。从目前开标的结果看,市政工程一般都低于标底的40%左右,建筑工程大都在20%25%之间。现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虽然安全措施费在招标时规定为一个固定数或者固定百分率单列,不允许竞争,但多数费用太少,加之中标价过低,施工企业要想维持正常经营,往往挤占安全费用。因此加强对
45、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直接领导,并充分发挥施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使该领导班子能够负责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施工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 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并要做好宣传动员、督促检查、总结评价等各项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施工企业全体成员中开展理想与道德的教育,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境界。同时,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施工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使安全文化产生更广泛的效应,以深入人心。施工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把安全文化看作是特别独行的事务,而要在施工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的制定、生产过程的
46、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在施工企业中,也许看不见、听不到的“安全文化”词语会在各项工作中处处、事事体现,这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要紧扣施工企业的生产目标与管理体制,配合施工企业改革的步伐,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法设计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有效的宣传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从宏观出发。自微观人手,及时地研究社会与施工企业的状况,搜集安全文化的信息,不断地调整、完善安全文化的内容:同时注意评价实施安全文化的绩效,防止走过场、搞形式。 1) 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如何让安全第一的思想牢牢扎根在每位员工的心中,让遵章守纪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教育仅对员工
47、进行“三级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日常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要因性,因人施行。2) 安全制度约束体系:指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管理制度。 3) 安全机构保障体系:指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掌握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的安全管理人员。 4) 安全考核激励体系:为了拉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绩效,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当地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很必要的。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全员奋斗,全方位通力合作;坚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因为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的主体,建筑施工企
48、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不付出长久的努力就难以取得预想的成果;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为根本宗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应与行业和本单位实际相结合,不能建设脱离建筑施工企业实际的“空中楼阁”式的安全文化;应与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目标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能与建筑施工企业文化格格不入。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适合本企业的文件化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形象策划系统,规范企业安全文化。进行企业策划,引进企业识别系统(cis)建立有显著个性和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支持系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0)及质量管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