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32_T3714-2020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67518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32_T3714-2020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清正版)DB32_T3714-2020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清正版)DB32_T3714-2020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清正版)DB32_T3714-2020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清正版)DB32_T3714-2020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B 05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32/T 3714-2020 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2020-01-06 发布 2020-01-30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T 3714-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中的附录 A、附录 C、附录 D 为资料性,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起草单

2、位: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扬州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子华、杜予州、龚伟荣、胡婕、常亚文、张景飞、陈景芸、谢洪芳、姜春义。DB32/T 3714-2020 1 三叶斑潜蝇测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叶斑潜蝇的调查内容与方法、预测预报方法、发生程度分级等。本标准适用江苏地区蔬菜上三叶斑潜蝇的调查和预测预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3392.32009 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第3部分:小菜蛾 GB/T 28076

3、2011 三叶斑潜蝇检疫鉴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系统调查 systemic investigation 为掌握病虫发生消长动态,采用定点、定时、定内容的方法进行的连续调查。引用GB/T 23392.32009 3.2 大田普查 field investigation 为了解病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引用GB/T 23392.32009 3.3 百叶虫量 number of leafminer flies per 100 leaves 调查豇豆、番茄等作物叶片上三叶斑潜蝇的卵、幼虫、蛹、成虫的数量,折算成百叶虫量。3.4 百叶虫道数 nu

4、mber of feeding tunnels per 100 leaves 调查豇豆、番茄等作物叶片上的虫道数量,折算成百叶虫道数。4 调查内容与方法 DB32/T 3714-2020 2 4.1 调查作物 规模种植的豇豆、番茄等蔬菜作物。4.2 系统调查 4.2.1 成虫发生量调查 4.2.1.1 调查时间 大田见虫开始至当茬蔬菜收获结束(保护地蔬菜为整个生长期)调查,每 7 d 查一次,三叶斑潜蝇主害代(8 月中下旬至 10 月上旬)3d 调查一次。4.2.1.2 调查方法 选择不同作物田块定点调查,在作物垄间挂上涂有粘蝇胶的黄板(规格 30 cm 20cm),高度在植株中上部,每亩 0

5、15 块,调查黄板所粘成虫数(三叶斑潜蝇形态特征见附录 A,三叶斑潜蝇鉴定参照GB/T 280762011)。计算每块黄板平均成虫数,结果记入附录 B 表 B.1。每次检查后及时去除黄板上所粘成虫。黄板一般 15 d 更换,虫量大时缩短更换时间。4.2.2 蛹量调查 4.2.2.1 调查时间 8 月中下旬至 10 月上旬选择成株期的豇豆、番茄等作物,每 5 d 查一次。4.2.2.2 调查方法 在作物田块地垄间放置塑料盘(20 cm 30 cm 5 cm),每亩10盘,每盘距离4 m,调查盘内蛹量并及时清除,结果记入附录B表B.2。三叶斑潜蝇蛹分级标准见附录C。4.3 大田普查 4.3.1 田

6、间虫量调查 4.3.1.1 调查时间 4 月初开始至当茬蔬菜收获结束,每 10 d 普查一次。4.3.1.2 调查方法 在豇豆、番茄等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随机选择5块田,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调查5株,每株随机从上、中、下部各选取2张叶片,调查危害株数、危害叶数及危害程度,计算株害率、叶害率、百叶虫量、百叶虫道数和被害指数,结果记入附录B表B.3。4.3.2 叶片危害程度 表 1 叶片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指 标 危害程度 0 级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叶片被害面积占叶片表面积比例(%)无虫害 010 1020 2030 3040 40 4.3.3 被害指数 DB32/T 37

7、14-2020 3 5 预测预报 5.1 发生期预报 利用系统调查观察三叶斑潜蝇成虫、蛹发生高峰期,采用历期法推算成虫产卵高峰期、卵孵初盛期、卵孵高峰期、下代低龄幼虫高峰期以及下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三叶斑潜蝇蛹、卵历期见附录D。5.2 发生程度预报 根据田间虫情调查、危害程度、蔬菜品种布局及栽培生长情况,结合气象资料,参考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发生程度预测。6 发生程度分级 以害虫发生高峰期的叶害率和被害指数作为参数,将发生程度分为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划分指标见表2。表 2 三叶斑潜蝇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参数 发生程度 轻发

8、生(1 级)偏轻发生(2 级)中等发生(3 级)偏重发生(4 级)大发生(5 级)叶害率%5 5 10 10 20 20 40 40 被害指数 10 10 25 25 35 35 50 50 DB32/T 3714-2020 4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三叶斑潜蝇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习性 A.1 分类地位 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属双翅目(Diptera),潜蝇科(Agromyzidae),斑潜蝇属(Liriomyza),属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A.2 形态特征 卵:椭圆形,米白色,半透明。大小为 0.20.3mm 0.10.15mm。幼虫:

9、蛆形,初孵半透明,随着虫体长大渐变为黄色至橙黄色。老熟幼虫体长 23mm 左右,后气门突末端 3 分叉,其中两个分叉较长,各具一气孔开口。蛹:围蛹,椭圆形,大小为 1.12.1mm 0.150.17mm,腹面扁平,有突出的前、后气门,后气门有 3 个指状突。随着化蛹时间的推移,其颜色由浅橙黄色逐渐变为褐色或暗褐色。成虫:体长雌虫 2.3mm;雄虫 1.6mm。头顶和额区黄色,眼眶全部黄色,额宽为眼宽的 2/3 倍。头鬃褐色,头顶内、外鬃着生处黄色,具 2 根等长的上眶鬃及 2 根较短小的下眶鬃,眼眶毛稀疏且向后倾。触角3 节,均黄色。中胸背板黑色,无光泽,中背鬃 3+1 根,第 3、4 根稍短

10、小,小中毛不规则排成 4 列,向后减少至2列。小盾片黄色,具缘鬃4根。中胸侧板下缘黑色腹侧片大部分黑色仅上缘黄色。前翅翅长1.11.5mm,前缘脉加粗达中脉 M1+2 脉的末端,亚前缘脉末端成一皱褶并止于前缘脉折断处,中室小,M3+4 脉后段为中室长度的 34 倍。平衡棒黄色,各足基节和股节黄色,胫节及跗节呈黑色。腹部可见 7 节,各节背板黑褐色,第 2 节背前缘及中央常呈黄色,34 背板中央亦常为黄色,形成背板中央不连续的黄色中带纹。腹节腹板黄色,各节中央略呈褐色。雌虫产卵鞘锥形,黑色;雄虫第 7 腹节短钝,黑色;外生殖器端阳体中间部位缢缩,明显收窄。a b DB32/T 3714-2020

11、 5 c d 图 A.2.1 三叶斑潜蝇各虫态特征(a:卵;b:幼虫;c:蛹;d:成虫)。图 A.2.2 三叶斑潜蝇头部内外顶鬃着生部位 图 A.2.3 三叶斑潜蝇翅特征 A.3 生物学特性 三叶斑潜蝇主要分布在苏南、苏中地区,全年可发生 12 代左右,夏季完成 1 代需 15 天左右;冬季完成 1 代需 60 天左右。在扬州地区全年有 3 个发生危害高峰,其中 8 月上中旬的种群数量最大,危害DB32/T 3714-2020 6 最为重。无锡地区在 5 月中下旬、7 月中下旬和 9 月中下旬或 10 月上旬各有一个发生危害高峰。三叶斑潜蝇在露地作物上不能安全越冬,但蛹可以在日光温室(大棚)内

12、的寄主上或土表越冬。A.4 危害习性 三叶斑潜蝇能危害豇豆、番茄、菊花、旱芹、菜豆、黄瓜、甘蓝、青菜等作物。雌虫用产卵管刺破叶片表皮,取食渗出的汁液,并将卵产入其中。卵孵化后,幼虫潜食叶肉,形成蛇形潜道,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物,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造成作物减产。危害观赏植物使叶片形成各种各样的虫道,大大降低其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同时,害虫造成植物叶片机械伤口使细菌和真菌易于侵入。DB32/T 3714-2020 7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三叶斑潜蝇调查记录表 表 B.1 三叶斑潜蝇黄板调查记录表式样 调查日期 作物 品种 生育期 成虫数(头)备注 表 B.2 三叶斑潜蝇蛹盘调查记录表式样

13、 调查日期 作物 生育期 各级蛹数及比例 备注 1 级 2 级 3 级 数量 比例%数量 比例%数量 比例%表 B.3 三叶斑潜蝇大田普查记录表式样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寄主 植物 生育期 株被害 叶被害 危害程度 百叶虫量(头)百叶虫道数(条)虫情指数 总 株数 危害株数 株害率(%)总叶数 危害叶数 叶害率(%)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DB32/T 3714-2020 8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三叶斑潜蝇蛹分级标准 级别 特 征 1 级 体淡橙黄色,复眼未显 2 级 体橙黄色,复眼明显红色,翅芽褐黄色 3 级 体褐黄色,复眼红褐色,翅芽显褐色 DB32/T 3714-2020 9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三叶斑潜蝇蛹、卵历期 温度()蛹级与历期(天)卵历期(天)1 级 2 级 3 级 合计 20 8.5 4.2 2.4 15.1 5.2 26 5.1 2.1 1.2 8.4 2.6 29 2.9 1.8 0.8 5.5 2.0 注:表中数据由扬州大学室内饲养获取。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