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麓版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余柏青(本论文未公开发表,若贵编辑感兴趣,请与作者本人联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在改革纲要思想的指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岳麓书社、大象出版社根据新课标编写了四种特色独具,各有千秋的历史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是目前我国编写中小学教科书时间最长、经验最丰富的出版社。在
2、长期编纂历史教材的过程中,人教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建社以来,先后为全国的中小学生编写和出版了十套教材,包括最新出版的课程标准初中和高中实验历史教材。岳麓出版社以整理古籍而著名,上世纪90年代出版湘教初中版历史教材开始在中学教材领域崭露头角,现成立出版集团强势推出高中新课标教材,可谓是后起之秀。由于本人没有拜读人民版和大象版的教材,不敢对它们的教材妄下断语,因此本文主要从教材结构体系、编写体例、教材内容、教材特色、教材呈现的形式等五个方面,探讨岳麓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据此对使用新课标教材的中学教师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以求教于专家。 一首先,从教材编写体例来看,两种教材版本都注意吸收
3、史学最新研究成果,但相比较而言,岳麓版教材贯彻得更为彻底。历史教材的结构体系历来受到史家的重视。梁启超提倡“史学革命”,要求打破帝王将相家谱式的历史;范文澜、胡绳等则开创按唯物史观来编写历史的新时代;而在当代,“人类历史的发展,总体上从低级到高级,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横向从分散到整体的趋势。现代化称为近代发展的主线。从全球文明进程的视角重构现当代史的学科体系,已愈来愈为学术界所认同。”(曹大为: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建设的对策和思考)我们可以仔细研读高中新课程历史标准(实验),朱汉国、王斯德等专家在主持制定该标准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安排历史知识模块。朱汉国教
4、授为总主编的人民版就是以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线索来组织素材。以曹大为、赵世瑜为总主编的岳麓版教材彻底地坚持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作为统领全套教材的主纲,而且它对三本必修教材分别以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来统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有点耐人寻味,它一面在尽量淡化以意识形态来作为教材的编写线索,同时又由于惯性思维和传统势力,自觉和不自觉地在字体行间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人教版第一章内容在指导思想上前后表现就不一致。在单元导读内容上,编写者刻意在回避意识形态的问题,但是在第一节讲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时,与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历史纵横】栏目就指出:中国和西方的分封制,在时间和社会性
5、质上各有不同。教师参考用书提到,中国的分封制是出现于奴隶社会时期,而查理大帝实行分封是在中世纪时期。在第2课课时导读内容中,旗帜鲜明地指出:“秦始皇毕竟统一六国,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封建”两个字的出现,对于传统知识体系培养出来的历史教师,自然有遇到故知的感觉,多年积淀在脑袋里的观念如“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朝则是封建专主义的建立时期”等,就会出现在教案中,而且教师会在上课时不厌其烦地用所有的意识形态的知识去解释“封建”两字。若果真如此,教师就回到“穿新鞋走老路”的状态,这与新课程新理念的初衷有所违背。其次,从教材结构体系上来看,两种版本存在较
6、大的区别,但相比较而言,岳麓版教材更为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专题史的体例,严格按照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顺序进行编写的,岳麓版历史教材则采用中外历史合编体例,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它在遵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课改精神,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地诠释,对其内容进行了大胆地调整,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古今贯通、中外混编原则编写。如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为例,就充分体现这种特色。该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安排教材结构,将第6个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提到前面,作为第二单元的内容;将第7个专题“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作为第三单元的内容,而把第
7、二个专题“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作为第四单元。同时,将第二个专题中关于抗日战争的子体拿出来,归入第四个单元,目的是把晚清的内容与民国以后的内容各自归并到一起。又把第八个专题“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的建立”与第2、3个专题有关中国现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子题,归入第五单元。然后,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第六单元,第5个专题“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和第9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合并放到第七单元。(历史培训手册p6)到底哪种编写结构体系更科学?我们认为严格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点来编写教材,对中学历史教师在把握知识点方面提供了不少便利,
8、但它的基本前提必须是新课程标准是全面的、科学的,而且是成熟的。问题在于课程标准存在明显的漏洞,具体表现在:“中国史与世界史两张皮,缺乏必要的整合;未注重区域性历史与全球性历史之间的关系,学习内容不够现代化;模块过于零碎,缺乏必要的认知层次和意义关联;没有做到把中国史放到全球史中去认识,反而削弱了中国史的学习地位;每一模块贯穿何种线索、思路或宗旨不够清晰,专题缺乏整体性、建构性和时代性;各模块皆以内容立意,传统的知识教育色彩浓厚,模块中的部分内容水平忽低忽高,缺少必要的均衡性和专业性的要求。”(赵亚夫:高中历史课程设计有待改进,历史教学2006年第5期,p45)岳麓版教材的编写者正是基于新课标不
9、成熟,在保证要点到位的前提下,对其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了系统的时序,便于老师和同学掌握历史线索,还将近代中国的那些事件史作为在西方冲击下学习西方制度,建立西方式共和政体的合理铺垫,把党史和现代史的那些事件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实践,并作为下一单元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构的合理铺垫,事件史和制度史就理顺了。”(历史培训手册p6)可以说,岳麓版教材的编写者对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吃得很透,钻得很深,拿捏得很到位。一方面在教材编写体例方面已经领先于其他版本的教材,并且为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打好了一个很好的框架;另一方面岳麓版的率先用更合理的方式对新课程标准的要点进行演绎,反过来又促进新
10、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使“一纲多本”的新课程教材编写思想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岳麓版的教材也不是完美无缺,还要进一步精雕细琢。如第四单元的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似乎调到第五单元更为合适;“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归为一课的内容,“新民主义革命历程”单独成一课。这样安排的理由有三:一是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标志,把这两个内容分离是不科学的;二是传统教材是把“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列为一课的,中学教师对这种安排会更容易接受:三是把第四单元的一颗调到第五单元,既符合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又使单元之间的内容更加趋于平衡。第三,从教材的编写内容来看,两种版本各有
11、千秋。我们继续以两种版本教材必修(1)为例。传统的中学教材为了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选择的史实基本围绕君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而展开。两种版本教材第一单元目录对比如下:教材版本岳麓版教材人教版教材单元名称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内容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由目录的名称可以看出,岳麓版和人教版基本还是传统的思路,但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两种版本有较大的差异。人教版的基本观点与传统教
12、材几乎一样,只不过是把过去散落到各个朝代的内容集中于一个专题,有点像高三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如“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课内容便显得更为明显,它通过“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两条线索把自汉到元的制度串连起来,由此得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的结论很勉强,甚至有点“覇蛮”的味道。 岳麓版处理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相对于要科学。第1课编写者在写“西周制度的初建”就颇显功力。为了避免直接江西周有突兀的感觉,编写者一般都从夏商两朝讲起;但岳麓版教材讲夏朝时,主要突出夏代“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特点,特别是在讲商代时,突出其“内服与外服”的政治制度,为讲清楚周朝的分封
13、制作了最好的铺垫。第2课从春秋战国到秦,讲中央集权的确立,使师生对该制度的形成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第3课从汉到元,主要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4课明清主要讲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为明晰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特点,编写者匠心独运,打破按朝代及时间先后顺序讲历史的惯例,如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时,基本上体现由于地方权力过大,导致地方动乱,中央政府相继采取集权的方法,汉武帝时,是这样;唐朝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时期也是这样;直到北宋才比较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接着,又用一课的内容专门讲皇权与相权的关系。这样安排既说明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同时“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得到比较充分的阐述,较好地
14、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在“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单元内容的编写上,人教版要强于岳麓版教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标题设置来看,人教版明朗而清晰,而岳麓版陌生而模糊。岳麓版教材“第8课渐进的制度创新”;人教版与之相对应是第七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作为中学教师,如果他们只看目录,对教材不进行深入研究的话,他们更愿意选择人教版教材。理由主要是人教版教材注意了与初中历史教材的衔接,充分考虑到了教师和学生对新教材的接受程度。如“君主立宪制”概念,历史教师对它非常熟悉,因为人教版的传统教材一直是使用这种提法;高中学生对它也有所了解,因为在九年制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第11
15、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自由阅读卡中,对君主立宪制有较为详细的解释。(2006年3月第二版p71)。岳麓版教材尽管讲的也是这个内容,但标题确有些标新立异。(2)从单元内容来看,岳麓版教材的内容显得冗长、拖沓,扣课标有些松,人教版教材则精炼到位。历史课程标准内容要点为“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岳麓版教材用了“第10课走向共和的历程”和“第11课民族国家统一之路”等两课的内容去阐述这些要点,编写者用了较长的篇幅去说明实现共和制的艰难过程,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只用较少的篇幅叙述;在阐述“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6、”这个要点时,岳麓版编写者如法炮制,花大量的精力讲宪法出台的背景,而把“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仅仅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的一个内容讲述。特别地,为了体现课标中的“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要点,编写者颇费心思,要求学生对“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进行综合探究。它既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同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有点难。很显然,编写者在课标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人教版教材在第七单元“3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一课的内容中,没有过多地涉及背景知识,而是直奔主题讲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然后用【学思之窗】的形式去“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
17、同”;再用一个阅读与思考题,要求学生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教材这样处理,可谓是寓繁而就简,准确而到位,简约而清晰。综上所述,人教版在“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单元内容的编写上要优于岳麓版,岳麓版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内容的编写上要优于人教版。第四,从教材特色来看,两种版本教材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两种版本教材都较好地贯彻新课程新理念的思想,编写的都是有利于学生“学”的教材,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比较而言,岳麓版教材重视史料教学,突出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正文分大、小字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大字凸现主干知识,小字部分内容补充、拓展、深化教材正文内容的信息容量和思维含量;提供了较多的图片,设计了富有
18、启发意义的课堂提问。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课后探究学习。人教版教材注重过程与方法,努力改变过去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倾向,对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给以更多的关注。在教科书中,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体会和掌握历史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如教材就设计有“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尝试自编教材”、“撰写历史小论文”、“与历史人物对话”、“举办历史展览”“讨论会”等类型多样的探究活动课。 岳麓版教材由于采用了中外混编的编写体例,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对教与学的要求都比较高。人教版教材在课文中间特别插有【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栏目及附录部
19、分“历史读物和网站推荐”、“重要概念中英文对照表”等,这样的编写风格对城区的学生可能较为适用,但对于广大西部及农村学生而言,推行这种教材面临的困难不小。 二 为什么在一种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会出现两种风格迥异的高中版本教材,主要原因有: 原因之一是编写者的组成人员不同。以曹大为、赵世瑜为总主编的岳麓版编写者队伍都是学院派教授,除南京大学有一两个教授参加编写工作以外,其余均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他们在历史研究的一线,对历史动态了如指掌,因此能较好的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曹大为等在其主编的中国大通史明确指出,“不套用斯大林的五种社会形态单线演进模式作为裁断中国历史分期的标准,并且避免笼统使用涵义
20、不清的封建制度的概念。(关于新编中国大通史的基点理论思考,见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三期)人教版的作者队伍主要由教材编写专家和大学教授两部分组成,基本以人教社的为主,因此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达到一致的观点并不容易。在2006年全国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讨论会上,当教研员问到这个问题时,一位人教版教材的主要编写者就解释说,“每个编写者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都想在教材中体现自己的观点,因此就出现教材观点前后有不一致的地方”。当然,是否人教版怕犯意识形态的“禁忌”而用心良苦,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认为如果国家要在历史教材中体现其意志,就要在课程标准出台时作出严格规定;既然标准能通过国家的审定,那么我们再
21、在这些问题上绕圈圈,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就是教材编写者的责任了。 原因之二是编写者的知识背景不同。岳麓版的编写者曹大为和赵世瑜在学术上都是以研究古代史见长,因此岳麓版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编写着较为出色。而人教版的编写人员受传统势力的影响,在编写中国古代史内容时总是无法摆脱意识形态对教材编写的影响。原因之三是编写者的在编写教材方面的经验不同。人教版的教材编写人员大都参加了新课标初中教材的编写,因此他们在编写高中教材时,能较好地保持高中与初中教材的衔接;而岳麓版教材的编写者大都参加了只是在局部地区推广的历史与社会初中教材的编教材,编写者只专注于研究新课程标准,而对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初中人教版教材研究不够
22、,造成高中新课标教材与初中教材有些地方出现不相衔接的现象。原因之四是编写者的对教师和学生的熟悉程度不同。人教版编教材的时间长,他们熟知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诉求,人教版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宗旨是淡化高中课程“学术化和专业化”色彩,具体做法有三个:第一,对具有其他学科色彩的内容尽量加以“历史化”,注意避免纯粹政治学、法学、文学、艺术、科学的专业化和学术化特征,尽量以具体的历史事实和时代背景带出相关内容。第二,注意参照初中课标和教科书,为高中生“补课”,增补有关历史内容的沿革和背景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第三,尽量减少抽象的概念,并注意语言的通俗化,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而岳麓版教材编写者为了创新
23、,运用了大量中学教师不熟悉的历史专有名词,如“封邦建国”等。“封邦建国”实质上就是“分封制”,编写者为什么不用熟悉的专有名词而用教师、学生等生僻的名词作教材中的小标题,我百思不得其解。唯一能说服自己的理由是他们想独辟蹊径进行创新。 三面对新课标高中教材,中学历史教师既不要有恐惧心理“谈书色变”,也不能抱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消极心理而被动等待。我们认为:中学历史教师一要坚定信心。高中新教材与现行教材之间有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也与初中新教材基本衔接。高中新教材内容是教师所熟悉的知识,凭借教师的历史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胜任新教材的教学任务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上过高三历史课的教师可能更加得心应手,因
24、为有很多的知识点相当于高考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新课标教材的内容来看,与现行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多少根本区别。如历史 1 中的许多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两极格局的形成”等,历史教师都是耳熟能详,驾轻就熟。另外,很多历史内容、基本线索、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学生在初中新课标教材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因此也非常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 中学历史教师二要变更观念。中国的传统就是易守旧,不易创新,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破这“藩篱”,在观念方面必须勇于创新。如我们讲秦朝专制主义
25、中央集权的建立时,必须淡化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如果我们不能把教材编写的基本线索定位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上”,而时时刻刻按照原来的思维,用意识形态来指导新课标教材的教学的话,那种“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会非常别扭。同时新课标教材已经删掉的内容教师千万不要再进行补充。因为历史学科是概括性的,任何教材、任何史学家都不可能还原所有的历史,因此教师要钻研新课程标准,凡是标准没有涉及的内容,教师不要把这些内容添加在教学过程之中。中学历史教师三要改变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面对中学新教材,教师要全面贯彻教学新理念。如岳麓版教材提供了足够的史料,教师就要充分的进行史料教学。当前国际上历史教学主要也是提倡对
26、原始史料的分析,岳麓版教材的思路在这方面做到了与国际历史教学接轨。再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历史教学界盛行的图示教学法。在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重新构建既符合新教材教学,又能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图示教学法。总之,照搬过去的经验肯定会束缚我们的手脚;完全的被动等待使我们历史教师又沦为平庸之辈;只有那些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的历史教师,才能真正地“挺立潮头担重任”,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教改的急先锋。附:岳麓版教材与历史课程标准对比具体如下表:岳麓版教材历史新课程标准备注单元课内容学习要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联盟到封邦建国1.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
27、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为保持历史朝代的连续性,教材开篇增加了“商周制度的初建”。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从春秋战国至秦,讲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讲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1.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讲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6.1了解希腊
28、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重点讲爱琴文明和城邦制度,因为它是古希腊政治制度的背景。但是有关希腊地理环境的问题没有突出(一时觉得牵强,二是理论问题较为复杂,学生不易弄清楚。)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6.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三目中分别介绍这种民主制的来源、特点和评价。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和法律6.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课程标准中只要求讲罗马法,但这样安排学生不容易理解罗马法产生的背景,教材增加共和国到帝国的历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
29、课渐进的制度创新7.1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创新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7.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7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第12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7.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很好体现。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起奋起第13课鸦片战争2.1列举1840年
30、鸦片战争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强调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冲击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3.1了解太平天国的主要事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2.1列举鸦片战争以来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第16课辛亥革命3.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强调共和制取代帝制以及思想文化启蒙。第17课五四爱国运动3.3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18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
31、整体变化的艰难历程建议采取灵活选择的做法。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8.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意义。8.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8.4简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8.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3.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3.3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3.4“
3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的学习要点没有体现。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4.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4.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4.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第24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4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
33、代世界第25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9.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第26课世界多极化的趋势9.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对历史发展的影响。9.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5.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5.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的成就。5.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5.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为辅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的努力。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