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突降暴雨排水管网节点处积水量计算研究.pdf

上传人:caop****ing 文档编号:36631 上传时间:2021-05-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突降暴雨排水管网节点处积水量计算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突降暴雨排水管网节点处积水量计算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突降暴雨排水管网节点处积水量计算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2 年 2 月第 2 期 城 市道桥 与防 洪 防洪排水 5 7 城市突降暴雨排水管网节点处积水量计算研究 赵子成 , 禹华谦 ( 西南 交通 大学 土木 工程学 院 , 四川 成都6 1 0 0 3 1 ) 摘要 : 从理论上分析推导 了城市突降暴雨在 已建雨水管网系统节点处的积水量计算公式 , 并以算例说明了计算公式的 应 用 。 关键词 : 突降暴雨; 既有雨排系统; 积水 ; 积水量 中图分 类号 : T U 9 9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o o 9 7 7 1 6 ( 2 0 1 2) 0 2 0 0 5 7 0 2 0 前言 由于城市化的不断影响

2、,在降雨过程尤其是 突降暴雨过程中, 原本可以被植物吸收、 洼地存贮 或者直接渗人地下 的雨水 ,因被硬化地面阻 隔并 聚集成地面径流, 流人城市的雨水管道、 雨水管渠 等 ,使城市既有雨排系统的排水能力超过了设计 使用时的排水能力, 造成城市局部地面的积水、 冒 水等 , 出现城市内涝、 交通瘫痪 , 严重影响了人们 的正 常工作 和生活 。如 2 0 1 1年 1 0月 4日 2 0 : 0 0 至 5日 1 6 : 0 0 , 海南海 口、 文 昌等地 突降大暴雨 , 其 中海 口市 区及城西镇雨量超 过 2 0 0 mm,有 1 4条 道路积水严重 , 平 均积水深度 达 6 0 c

3、m, 个 别小 区 甚至积水深度达到了 1 2 m。又如 2 0 1 1年 7月 2 9 日上午成都遭遇强降雨, 成华区双福二路上 , 因 夜积水造成该 十字路 口达 2 0 0 m 的区域被淹 , 积 水最深处达 3 0 c m。 图 1 为成都市水碾河南街路 口 一 场暴雨后的积水状况。 图 1 成都市水碾河南街暴雨后积水状况 因此 , 推导简单可行 的积水量计算公式 , 开展 城市既有雨排系统运行健康诊断研究 ,对畅通城 收稿 日期 : 2 0 1 1 - 1 0 3 1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城市雨 排系统运行健康诊断研究( S WU 1 1 C X 9

4、) 作者简介 : 赵子成( 1 9 8 6 一 ) , 男 , 四川巴中人 , 硕士研究生在 读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城市给排水理论与应用。 市雨排系统 , 康 复病态排水节点及管路 , 以及进行 科学的地面规划设计 , 解决城市暴雨积水问题 , 将 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 排水管网节点暴雨积水量的产生 设 Q 。 、 Q 分别为排水管网事故节点 ( 如图 2 所示 ) 上下游管段 的流量 , q为汇人节点 的暴雨 流量 , 则突降暴雨情况下事故节点 的截存流量 : Q M = Q + q Q z ( 1 ) M A B C D 图 2 事故节点处计算图示 根据暴雨流量 g的不同

5、, 节点截存流量 将 有如下 3种情况 : f 0 当 9 O时 ,说 明下 游管道 排泄 能力大 于来 流 , 系统运行健康不会 出现积水 ; 当 Q M = 0时 , 说 明 下游管道排泄能力正好等于来流 ,节点处于临界 状态 ; 而 当 Q M 0时 , 说 明下游 管道排泄能力小 于 来流 , 则排水管网节点将 出现积水现象 , 其积水 流 量 等于截存流量 , 即 Q j = Q + q Q 2 ( 2 ) 2 排水节点暴雨积水量公式推导 2 1 计算原理 突降暴雨排水管道 的过流能力 p可由连续 性方 程 : Q = A ( 3 ) 和谢才公式 : V =C j RJ 4 计算1

6、。式中A为过流断面面积, 对于直径 d 为的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5 8 防洪排水 城 市道桥 与防洪 2 0 1 2 年 2 月第 2 期 圆管满流 , A= w d V 4 ; 尺为水 力半径 , R= d 4 ; , 为水 力坡度 ; C为谢才系数 , 可用曼宁公式 : G : ( 5 ) 凡 计算 , 其 中 为管道粗糙系数 。 2 2 既有排水管道过流能力计算 由于长期使用 的管道泥沙淤积 , 管壁结垢 , 从 而造成粗糙 系数 n增大 , 管径 d减小 , 管 网的实际 通水能力下降。 设建成运行 年后的管道泥沙淤积厚度为 h , 并均匀

7、沉积在管底, 如图3 所示。 考虑突降暴雨高 峰时段 , 管道为满流 , 其过水断面面积为 : A : 一 a rc sin ( 学 ) 车+ ( 一 ) 图 3 既有管道过流能力计算图示 湿周为 一 a r c s in ( d 互 匾 ) 】 2 J 一( d - h h 则管道实际过流能力为 ( 6 ) 节点相关的计算汇水面积, h m z ; 为积水区综合径 流系数。若计算时段降雨强度 ) 近似为常数 则 式( 9 ) 可简化为 : q = tf F ( 1 0 ) 2 4 既有排水管 网节点暴雨积水量计算 将式 ( 8 ) 、 式 ( 9 ) 或式 ( 1 o ) 代 人式 ( 1

8、) , 可得 突 降暴雨时排水管网节点 处的截存流量 2 二 ( ) 蛐 ( ) t “ 2+ F A t ( 一 ( ) 盯( ) ( ) 或 Q = ( 41- - ) 竹 ( ) ( 舻一 ( ) 粥竹( ) ( : ) 8 , 式 中 , n ( 几 ) 、 R ( R : ) 、 , l ( ) 分别 为 节点 M上 游 ( 下 游 ) 管道的粗糙系数 、 水力半径和水力坡度。 当时 Q O , 由式( 2 ) , 得突降暴雨时排水管网 节点 M 的积水流量 2二 ! = ( )粥 订 ( n3 - ) (4 R ) , A蚤 t ( t )一 ( ) 粥竹( ) ( : ) ( 1

9、 1 ) 或 Q j= ( ) 订 ( 3 T ) (4 R 12+ ( ) 粥 1 T ( ) ( 4 R , ( 1 2 ) 斗 ( 7 ) 3 计算实例 Q : ( ) ( ) ( ) ( 8 ) 式 中, R为水力半径 , R = A x 。对于既有雨水管道 , 式( 8 ) 中的n和 I, 可根据实测资料率定。 2 3 排水管网节点汇水流量计算 由于城市雨排系统汇水面积较小 ,可不考虑 降雨随空间变化。 设 厂 ( t ) 为突降暴雨时随时间 t 变 化的降雨强度 , 单位为( L s ) h m 或 m m m i n , 则计 算时段 t 2 - t 内排水管网节点平均汇水流量按

10、推理 公式I2 】计算, 可得: t 2 -t A 9 = 。 啪 拄 F t 厂( ( 9 ) 式中, 为计算划分的时间步长 ; F 为与排水管网 2 0 1 1 年 7月2 9日x 市上午 9 : 0 0开始降雨 , 试验 区 1 0 : 0 0开始出现积水 , l 0 : 0 0 1 0 : 1 0时降雨强 度大, 且均匀 , 现以这 1 0 rai n为例进行计算。 已知试 验区节点上游管段管径 d = 3 0 0 m m,管 内泥沙淤积 厚度 h 。 = 1 0 m m, 下游管道 d 2 = 4 0 0 m m, 管底泥沙厚 度 h z = 1 5 m m, 管长均为 4 0 m。

11、现场测得试验区平均 降雨强度 5 0 ra m ra i n ,排水管网节点处积水面积 F = 0 0 1 4 h m ,1 0 ra i n内的积水量 1 2 7 5 m。 ,计算管 道上下游检查井水位标高差均为 0 2 m。节点处上 下游均为钢筋混凝土管道, 粗糙系数均为 0 0 1 6 , 根 据试验区地面情况, 综合径流系数取为 0 7 。 根据上述实测资料 , 由式( 1 0 ) 计算得排水管 网节点汇水流量 ( 下转 第 8 0页) IL _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管理施工 城 市道桥 与防洪 2 0 1 2 年 2 月第 2 期 碗口式满

12、堂支架拉结连接成整体。 4 总结 图 4 “ 手 提式托 架” 木枋 、 面板 安装效 果 城市高架桥施工一般地处交通繁忙环境之 下, 受周边复杂环境的限制, 在支架设计及箱梁模 板体系设计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车辆、 人 行、 作业环境空间的受限因素 ; 同时, 还应实现工 程质量、 成本、 工期以及安全的要求。在市政桥梁 ( 上接 第 5 8页) 施工中,采用多种支架体系组合施工具有一定的 优势, 充分发挥不同支架体系的优势。 而箱梁模板 体系, 除应确保施工质量外 , 还应便于特殊环境下 的安装 、 转运、 拆卸便利 , 低成本、 高效率的运作。 本文所介绍的碗扣式满堂支架与少支点

13、支架体 系组合体系架体和箱梁外模“ 手提式托架” 为市政 桥梁施工工艺开拓了思路 ,希望能够为市政桥梁 施工工艺提供一点借鉴。 q = f F = O 7( 0 0 5 6 0 )X 0 0 1 41 0 0 0 0 = 0 0 8 1 6 7( m 3 s ) 节点上下游管段水力坡度 , l = = 0 2 4 0 = 0 0 0 5 节点上下游管段实际过流能力计算结果见表 1 。 Q l = 0 0 5 4 4 3 + 0 0 8 1 6 7 0 1 1 6 7 7 = 0 0 1 9 3 3 ( m 3 s ) 而实测积水流量为 1 2 7 5( 1 0 6 0 ) = 0 0 2 1

14、2 5 ( m 3 s ) 。 由于地面各种因素及计算时段前降雨在地面积存 等影响, 最终计算积水流量比试测值略小, 相对误 差约为 9 0 。 表1 节点 上 下 游 管段 实 际 过流 能 力 计 算结 果4 结语 本文根据水力学原理从理论上推导了已建管 网在突降大暴雨情况下,集水节点处的积水量计 算公式 , 并以实例进行了计算验证, 结果表明与实 际符合 良好。有关既有雨水管网相对于设计状态 的排水效率等研究 , 拟另文发表。 将 上 述 计 算 结 果 代 入 式 ( 2 ) 或 者 式 ( 2 ) , 得 排 兰 水管网节点积水流量 出 版 社 ,2 00 0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设备安装设计/排水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