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文化记忆的梧州骑楼城金龙巷历史街区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656224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文化记忆的梧州骑楼城金龙巷历史街区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文化记忆的梧州骑楼城金龙巷历史街区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文化记忆的梧州骑楼城金龙巷历史街区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7 卷 第 1 期Vol.37-No.1百色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2024 年 2 月Feb.2024基于文化记忆的梧州骑楼城金龙巷历史街区研究陈建1,高元志2(1.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2.天津南开小学,天津300110)摘要:金龙巷是广西梧州市新晋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为当代梧州河东老城区的居民生活圈。金龙巷现存的晚清民居群、“女儿墙”、天井等,透露出当年苍梧王城的遗风和当代城市的特色;百年老街、老字号商铺、传统美食以及粤语方言等,是街区文化记忆的活化石,独具岭南地域风格;周边的学堂、教堂与梧州地委博物馆构成了街区的记忆空间,留存着近百

2、年来梧州城市发展的印记与人们的城市生活记忆,是近代梧州发展的缩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龙巷的人流量逐渐减少,从而导致居民共有文化记忆消退和身份认同的危机。金龙巷文化记忆的传承应该通过重拾文本、承继意象和重构仪式场所来实现。关键词:梧州骑楼城;金龙巷;历史街区;文化记忆;文化符号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33(2024)01-0016-10金龙巷位于广西梧州骑楼城建设路附近,其空间布局及相关建筑保留着晚清民居的特征,体现了岭南“西关大屋”的文化个性,是富有岭南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苍梧王城古遗址的所在地。附近有旧西式教堂和妈祖庙及带有“女儿墙”、天井设

3、计的晚清民居等历史建筑,还有以金龙巷为背景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金龙巷作为文化古迹,见证了梧州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文章尝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金龙巷街区的变化:首先,探讨金龙巷街区从个体记忆到集体记忆再到文化记忆的形成过程;其次,从建筑、文化和精神 3 个方面提炼金龙巷的城市文化符号,并根据现存的文化场所,分析金龙巷街区的历史文化以及在文化发展中的记忆缺失问题,从而感悟金龙巷历史发展的沧桑,观察触手可及的街区文化空间记忆现象。一、历史演变:金龙巷文化记忆的形成金龙巷街区建于宋、成于明、繁荣于晚清至民国。厚重的历史积淀了金龙巷独特的街区收稿日期:2023-11-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岭南骑楼文化与城市空间记忆研究”(19XSH001)阶段性研究成果;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梧州骑楼文化与城市空间记忆研究”(17FMZ031)阶段性研究成果;“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陈建(1971),男,广西苍梧人,梧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化、外国文学、东盟留学生教育等。高元志(1999),男,天津人,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助理,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小学见习教师,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化。16陈建,高元志/基于文化记忆的梧州骑楼城金龙巷历史街区研究文化生态,有传说、事件和节庆民俗,还有特殊的建筑和富有特色的文字

5、和图像,等等。这些文化遗产,是金龙巷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2 年金龙巷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成为梧州城市文化记忆的载体。(一)集体记忆的呈现:金龙巷的形成与发展记忆本是一种无形的个人情感,当人触碰到特定的载体时会不自觉地引发往事回忆,载体经过岁月的洗礼,慢慢成为一种独特的记忆。记忆的建构需要经历一个历史过程,当众多的个人文化认同汇聚在一起才可能形成集体性的认同感和身份建构。金龙巷居民的集体性文化认同是伴随着梧州城市的发展与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梧州古称“漓水关”,是沟通长江与西江两大流域的重要水上交通咽喉。梧州城(苍梧王城)始

6、建于汉高祖元年(前 206 年),为赵佗族弟赵光(苍梧王)兴建,西汉元封五年(前 106 年),交州刺史部迁至此地,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四倍于南海郡;后随犯人贬谪,战乱躲避,大量汉人南迁,唐朝时期成为军事和商贸重镇。至宋,因城墙修建技术的进步,弃土改砖筑墙,随着城北金龙巷军队驻地,少数商业逐步聚集。此时,人们对金龙巷的集体认同为军事要地、商品戎市。明朝后期,战事频繁,粤地民众和大量流民融入,洪武十二年(1379 年),梧州城墙倍增,金龙巷从城市边界升至城市中心。苍梧县志 记载:“池深二丈,润如之。濠内外皆树木栅。四年,作东南北德政门瓮城,建五门钟鼓楼”。可见城市之变化和梧州的城市

7、体量倍增。1465 年,梧州总督、总兵府、总府三府开建,成化六年(1470 年),三府建成,府治设于金龙巷之内,富商也逐步聚居,内外人口交往日渐频繁,街区景象渐显繁荣。相同的环境、气候、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使金龙巷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风气和民俗习惯,开始促成部分群体性社会认知和街区归属感。(二)文化记忆的形成:金龙巷的繁荣与衰落德国学者扬阿斯曼曾指出:“文化记忆的形成需要借助各类文化符号来实现,如物质类的建筑、博物馆、街道和遗址等各类文化符号,非物质类的文字、图像和舞蹈等象征性的编码及表演符号。”由此可知,历史街区需在人口、建筑和文化三者之间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才能衍生出一种既能体现群体形象,又

8、使群体成员对该形象产生认同的记忆。近代的金龙巷就抓住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经济腾飞和文化繁荣,为全体居民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发展记忆。1897 年,梧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贸易量剧增,银行、商业代办出现,虽社会不稳定,但商业空前发达。民国初年,梧州城市人口超十万有余,各式学堂兴起,人民思想活跃,涌现大量名人志士。此阶段,金龙巷坐拥居民户籍三百有余,街区建筑豪华富丽,街区商业生态鲜明突出,金龙巷及其周边遍布各类文化场所。在金龙巷文化熏陶之下,居民们对金龙巷产生了群体的身份认同,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归属感。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岭南交通方式开始变革,尤其是黎湛铁路的开通,导致西江航运地位下降,内河航运

9、相对滞后。梧州在铁路运输时代的落后,导致城市经济日渐衰落,昔日曾因水运贸易而繁荣的骑楼城金龙巷出现了商业萧条现象,大量商人和居民不断外迁,巷内设施逐渐老化,街道尽显老旧。幸运的是,金龙巷主建筑尚存,街区文化生态、非遗传承等保留良好,成为了金龙巷居民和梧州市民难忘的城市文 梁诗雪.记忆、认同与叛逃:北京大柳树鬼市“居民”的文化实践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9:50.孙将来.梧州城市空间形态及其演变研究(汉民国)D.南宁:广西大学,2019:25.吴九龄.梧州府志M.史呜皋,等,纂.同治十二年刊(台湾成文复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25.谢君惠.梧州府志M.王尚贤,马神徵,纂.南宁:

10、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75.王永桂,叶姗,江红.记忆场所视角下居民地方文化认同的建构:基于黄山市“保徽、建徽、改徽”的个案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6.17百色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化记忆。二、街区空间:金龙巷街区承载的城市文化记忆阿莱达阿斯曼的论著 回忆空间 是文化记忆的主要理论来源。他认为城市空间主要包括物质空间、非物质空间和介于两者之间的记忆空间(精神)3 个层面。物质空间是指“作为实体的各类建筑,包括衙门、寺庙、街道、商铺和宅院等”;非物质空间(人文空间)“既可能是历史的、民俗的,也可能是商业的、贸易的”;记忆空间(精神)“既可能是宏大的历

11、史叙事,也可能是个人化的生活记忆”,是人们对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展开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重构。就金龙巷历史文化街区而言,现存的街区建筑、街道文化、学堂、教堂和梧州地委博物馆等,分属街区的物质空间、非物质空间和记忆空间 3 个层面,分别承载着金龙巷历史街区不同的文化记忆。(一)街区建筑:金龙巷传统文化记忆的物质载体建筑是城市文化记忆的物质载体,是城市叙事的第一重空间(即物质空间),其鲜明的独特性主要集中表现在建筑结构和建筑形态两个方面。目前,金龙巷现存的各类实体建筑物众多,有晚清民居群、“女儿墙”、天井、街道、商铺和宅院,等等,并且每样建筑结构独特,形态各异,内涵丰富。从建筑结构和建筑形态来看,金龙

12、巷晚清民居建筑群有“一井两廊三间”结构的民居建筑设计与组团空间形态的总体规划个性,给人穿越回历史的感觉。梧州市万秀区的清代民居群,多集中于金龙巷。民居多以坚硬牢固的青石砖逐层叠起,多为二至三层楼,配以灰白色外墙,墙壁花纹清晰可见。在清代,金龙巷居民多为富商,建筑较为讲究,规模较大,多为“一井两廊三间”的结构,中堂和两个卧室相邻,与天井相对,方便收集雨水,增加采光和空气流动性,同时避免阳光直接进入,青灰色的围墙对应灰白色的屋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采用圆檩,人字形,受江西、湖南建筑样式影响;有些民居用马头墙与街区道路相隔,避免火灾蔓延,这种建筑设计吸取了梧州历史上多次火灾的惨痛教训。为了防火,金龙

13、巷居民以石材、砖瓦为建筑的主要材料,仅民居大门选用纯木。大门分三层,内层为厚实木门,中层为趟栊,外层角门为装饰屏风,门上雕刻着吉祥富贵等传统图案。因受梧州地形和儒教礼制的影响,金龙巷民居建筑还呈现完整的空间形态规划。金龙巷北连梧州白云山、东朝北山、西面为桂江,原为若干块不相连的城市用地,块与块之间被山地分割,但在龙形街道的连接下,几个原本分散的块状建筑群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另外,金龙巷街区内部复杂,各幢建筑设计理念却基本一致。各幢民居建筑单元均以堂屋为中心,对其他房屋进行对称设计,组织房屋排列秩序。统一白墙灰顶瓦的装饰风格,临街民居统一设计“女儿墙”等,体现了严谨的规划性。从文化符号隐喻意义来

14、说,金龙巷民居建筑及其表现出来的环境形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岭南文化和梧州近代城市发展史的浓缩。其中,以堂屋为中心的民居设计,体现的是“尊卑有序”“居中为尊”的建筑理念;以天井为中心的民居设计,表达了大宗族、聚族而居、阖家团圆之意,同时表明住民遵循传统、恪守礼制、渴望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天井设计还体现出儒家文化中沟通天地之意,依照天井结构所修建的蓄水池,寓意“四水归堂”“聚四方财富”“肥水不流外人田”。“女儿墙”是清代礼教文化影响下的特殊城市建筑 扬阿斯曼.“文化记忆”理论的形成和建构N.金寿福,译.光明日报,2016-03-26(11).18陈建,高元志/基于文化记忆的梧

15、州骑楼城金龙巷历史街区研究形态,它留存着旧时代城市女性反封建、反礼教的集体记忆。清朝时期,金龙巷未嫁女子不能随意出门,只能通过那一道矮墙去观望外面的世界。传说有一位贫苦男孩桂生与富家千金翠玉隔着“女儿墙”相识、相知相爱,最后翠玉“破墙”与桂生喜结良缘。从此,“女儿墙”建筑美名远播:一是故事女主人公富家千金翠玉打破了无形的封建礼教之墙和有形的“女儿墙”最终收获了个人自由和幸福;二是贫苦男孩桂生打破了“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门第之墙。这一段姻缘故事在当时的梧州城中广为流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来,当地居民在房屋建造过程中,都会特意修建一道“女儿墙”,并在其中嵌花,镂空,使内外得视。这个故事显示了近代

16、城市女性的自我觉醒,体现了她们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要求打破精神枷锁的迫切愿望。“女儿墙”是清代建筑在封建礼教文化影响下的特殊建筑形态。从艺术审美上看,“女儿墙”建筑还为金龙巷的整体布局增添了线条感和整体观感,镂空的图案、嵌花与金龙巷的整体风格融为一体。(二)街道文化:金龙巷文化记忆的非物质载体街道是城市内在文化的体现,“是民间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和居民文化最为丰富的地方。中国古城特别是自宋以来,大多以街为本,街以城团聚。”街道作为城市文化记忆的非物质载体,属于城市叙事的第二重空间(即人文空间),主要体现在文化“动态”上。金龙巷街道内的百年老街、老字号商铺、传统美食、怀旧天井和“西关大屋”,

17、等等,体现了近代梧州的商业繁荣;街区内的传统音乐、舞蹈、戏曲、体育、游艺与手工和民俗活动等,再现了当时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是金龙巷内在文化的全面体现。1.“西关大屋”情结与金龙巷的居住文化梧州金龙巷居住区带有非常浓厚的广州“西关”人文特征。“西关”在粤东人的心里是历史老城区的理想代名词,因拥有“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之称的广州荔枝湾而出名。在广东,“西关”二字代表了广州百姓丰富的个人情感与怀旧情怀,是每一个粤商的怀旧记忆。金龙巷所在的城市地理位置与广州荔枝湾极其相似,周边拥有丰富的河道,水乡聚落明显,“桂江春泛”“鸳江春泛”美景不逊荔枝湾。随着越来越多的粤商西迁并汇聚梧州金龙巷,富

18、有梧州特色的“西关文化”随之形成。骑楼、白墙灰顶、岭南“西关大屋”、晚清建筑和骑楼商业街韵等,这些街区的文化符号明显保留了“广州西关”富人居住区的文化烙印。但是,梧州与广州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社会活动也存在差异。随着城市的发展,金龙巷的传统居住社区也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居住文化。例如,在商贸文化影响下,金龙巷建筑民居呈现独立的社区梳状肌理,商业化的转变更加明显。街道狭窄细小且略显杂乱,但缩短了邻里间的距离,老人关系亲近、居民关系互信,生活氛围和谐。狭窄且高耸的楼间略显压迫感,但是路间的石板青苔、成片的大树、行走的路人使人倍感亲切,环境舒适宜人。富有梧州特色的金龙巷“西关文化”是金龙巷街区人居观

19、念的集中体现。2.街区符号与街道文化生态街区符号是街道文化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街道文化生态由系列的街区符号来体现。著名的城市学家凯文林奇用“节点”“路经”“地区”和“边界”这些概念来标注街道空间内的界限和方向观念。他认为,街道的标志物具有单一对比识别性,其外部特征暗含城市意象。金龙巷街区的地标“节点”众多,如金龙巷牌坊、小舞台、金龙街、寿星巷、“西关大屋”和梧州地委旧址等,它们由一条石板路构成古街巷蜿蜒串联,“路径”方向清晰;从空中观看,金龙巷街 杨宏烈.岭南骑楼建筑的文化复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43-144.19百色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区内的街巷胡同犹如长龙

20、蜿蜒,“龙”形轮廓分明,文化意象清晰。另外,金龙巷附近的街道名称也兼具单一对比识别性特征,它们多以吉庆祥和的词语命名,犹如一本地方札记。例如,“大中”路,“大中”在 易经 中有中正、尊贵、丰收之意。这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体现,更是当地人对语言的审美。文化传承的理念和街巷文化的记忆,是一种能动的文化符号,它涵盖了人们对当地生活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总结,表达了金龙巷居民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此外,金龙巷街区还有着其他的街区文化符号系统,包括视觉信息符号、触感信息符号和听觉信息符号等。例如,金龙巷街巷的建筑颜色、样式花纹、天井结构的硬山顶建筑和过道的青石砖,都是特殊的视觉信息符号,给人独特的文化感受。当游客

21、用手抚摸那些有着裂痕和粗糙的金龙巷古建筑时,可以感受到上面细致的花纹,身心会受到触动,如街边的排水道,带给人微湿的空气,这就是金龙巷同当代游客的一种历史对话。还有从胡同街道吹进来的风声、留守老人叫卖的白话声、街头巷尾的吆喝声,附近教堂的诵经声等,这些都是金龙巷的声音符号,每种声音带出的都是不同的情感记忆。通过记忆的加工组合,金龙巷的历史风景原貌即刻形成于人们的脑海中。这种记忆不仅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而集体记忆构成了高层次的街区记忆生态图景。3.金龙巷小街的特色美食与民俗文化在金龙巷居民街区周围,留存众多梧州特色的“中华老字号”美食小店和让人回味无穷的街边小吃。美食品种琳琅满目,有早茶虾饺、葱

22、油鱼,中午油煎粽、艇仔粥,消夜炒粉、田螺、纸包鸡,等等,这些小吃不仅是金龙巷居民日常生活的食物,还成为居民集体的饮食文化符号。金龙巷还有一些独特的街区味道,例如,百年的路边茶馆、街边的钵仔糕和甜味菜等,这些味道在人们心中留下一种别样的情感,俨然成为金龙巷街区的一种群体饮食文化,是金龙巷人特有的群体记忆和梧州市民的文化记忆。除了现实的味道,金龙巷街道的美食小吃也富有文化意义。每种小吃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或丰富内涵。例如,纸包鸡的美食与民国时期粤军将领陈济棠用“铁鸟”飞送纸包鸡故事相关。龟苓膏作为“梧州三宝”之一,它的得名故事相当生动。传说在鸦片战争失败后,梧州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大量

23、涌入,自然经济瓦解,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在梧州金龙巷附近街头巷尾叫卖的商贩的扁担中,龟苓膏再次成为百姓唾手可得的食品。这一传统小吃,只要两个铜板,“不多不少,正好双钱”,“双钱”成为龟苓膏的文化符号。2010 年,龟苓膏正式成为“中华老字号”,工业化生产和互联式营销使其声名远播。上述这些小店、小吃,体现了金龙巷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日常生活记忆。除饮食文化之外,金龙巷的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有赛龙舟、生菜会和唱粤剧等,这些民俗具有浓厚的日常生活气息,是居民长期沉淀下来的生活习惯,集中体现了当地文化的实用性和兼容性。这些民俗活动既传承了街区文化,也体现了居民的集体意识,

24、是金龙巷群体记忆的一部分。(三)记忆场所:金龙巷文化记忆的精神载体记忆空间是城市叙事的第三重空间,是人们对物质空间和人文空间展开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重构,“既可能是宏大的历史叙事,也可能是个人化的生活记忆”。金龙巷街区及其周边的教堂、学堂和博物馆是金龙巷特殊的精神符号,表现为街区的红色文化和居民的行为文化,是整个街区文化中的精髓。葛永海.中国城市叙事的古典传统及其现代变革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10.20陈建,高元志/基于文化记忆的梧州骑楼城金龙巷历史街区研究1.金龙巷精神:街道名称的独特内涵符号文化是由意识和文化观念经过人们的加工而形成的产物,它通过符号特征要素来体现。每种文化符号具

25、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与模型特征,具有相关的历史性与叙事性。历史街区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文化符号积淀成特有的街区情感与文化涵养,并还原生活。从符号文化的视角来看,金龙巷街区的街道名称自成体系,独具文化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金龙巷核心居住区称为“安仁巷”,蕴含安心于仁道之意。论语里仁 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后汉书张衡传 指出:“吾子性德体道,笃信安仁。”宋代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 提到:“惟安仁乐道,无所陈请,此为高也。”有多种美好的含义,这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文化期望。再如“中山路”,则取自于孙中山先生之名,这里曾是国民政府在广西的发展重镇,也是李济深家乡,在当时对反帝起着重要的作用,表明市民思想开放,与时

26、俱进。“建设路”“和平路”则代表现代人们对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特殊情感。虽然金龙巷周围的道路名称各不相同,但是仍代表了不同时期居民的期望与情感,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是对梧州历史演变的记述,体现梧州市民重要的城市文化记忆。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兹在其场所精神一书中指出:“环境的特性”,亦即场所的本质,一般而言,场所都会具有一种特性或气氛,即“场所精神”。金龙巷的街道名称实则是对近代梧州“生气蓬勃”的城市精神的一种书写。通过对这些街道命名,塑造出符合“自然变化”的文化符号,营造出金龙巷特有的场所“气候”,最终构建成金龙巷特定的精神场所。这些街区文化符号,不但增强了居民个人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7、也增强了市民的文化体验。2.商业会馆与西式学堂:金龙巷人的创新思想符号街区建筑的布局也是街区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代表着当时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近代时期,金龙巷周边遍布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业会馆,其中最著名的是粤商会馆。后来还有西式学堂、女子学堂、西式教堂和西式戏院等新建筑,但这些新式建筑仅能布局在金龙巷的外围空间。从精神文化符号的视角来看,各地商业会馆的涌现,说明近代时期梧州经济交往频繁、商业繁荣。金龙巷作为富人街区,营商环境优良,但富商在当时没有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这反映了晚清时期梧州的人文社会环境情况,“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国策和“士农工商”的地位次序。金龙巷所处的地位与其本身的实

28、力无法匹配,巷子的建筑布局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金龙巷周围出现的现代学堂,是当地居民在新历史背景下,不断解放思想,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我进步与社会理想,盼望提升社会地位的一种精神诉求。3.梧州地委博物馆:金龙巷居民的红色记忆建筑是城市叙事的最底层的语言,每座建筑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时代背景或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位于金龙巷大门旁的梧州地委博物馆记录了金龙巷居民的一段红色记忆:1925 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运动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亲临梧州指导党建工作,对建立中共广西地方组织作了指示。是年 10 月,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广西第一个中共地方党组织中共梧州支部干事会(代号为“伍竹枝”)在梧州成立。

29、1925 年 12 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建立中共梧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梧州地委”),办公所在地位于金龙巷大门旁边的一幢建筑大楼内(即现梧州地委博物馆)。中共梧州地委成立后,决定以梧州为中心,迅速发展广西全省的党组织和国民革命运动。当时梧州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妇女纷纷加入党组织,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31.苍梧县志编纂委员会.苍梧县志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445.21百色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其中包括曾就读于金龙巷附近苍梧县立第一女子中学的李素秋、罗文坤等革命先烈。1925 年11 月,李素秋当选

30、梧州学生联合执行委员会的执行委员,她积极带领同学们参加反帝爱国游行,直至最后英勇就义。1940 年,广西省工委副书记苏蔓(苍梧多贤乡人)、妇女部部长罗文坤(苏蔓妻子)、中共南方工委交通员张海萍等人受组织委派从粤北到广西开展革命工作,途经家乡梧州时,曾以此地为据点秘密开展党组织建设和抗日救亡宣传等工作,1942 年 7 月,因叛徒告密,三人在桂林被捕,为了组织的安全,他们选择集体自尽。后来,还有林培斌等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到梧州金龙巷周边秘密开展农民运动。这些先烈的故事,开创了广西红色革命历史的新篇章,在金龙巷上一代居民中广泛流传。随着广西梧州地委博物馆的成立,一代人的红色记忆被保存了下来,年轻一代

31、居民可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形式,在大量的革命史料与图片中,追溯到金龙巷及其周边曾经发生过的那一段段红色历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因此,金龙巷老前辈居民是拾起及生成红色记忆的主要行为主体,而梧州地委博物馆的红色记忆则成为金龙巷历史文化记忆的传承媒介。三、记忆缺失:金龙巷街区文化记忆现实评价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曾提出了集体记忆的 3 种形式:个人回忆、组织回忆以及集体想象。他推断,一个记忆不仅可以巩固一个团体,而且一个群体也可以巩固一个记忆。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也提到,群体记忆是一个具有不同符号和象征的社会,通过共同的象征,每个人的记忆和身份得以共存。金龙巷街区作为老一代人心中共同的集体记忆,是由个

32、人到集体共塑的,从而完成了集体的身份认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龙巷昔日的繁华盛景已逝,人流量的缺失意味着集体的衰落、共有记忆的缺失、想象的缺失和结构的瓦解。记忆与团体本是相存的,如今集体却无法再对记忆进行巩固。金龙巷原有的物质形态与结构中蕴含的与事件、时间相关的历史场所被逐步清除,也使街区历史记忆被逐步遗忘,从而直接导致了金龙巷人群的记忆和身份危机。(一)历史街区空间变化梧州旧城区规模较大,拥有金龙巷、大东路、五坊路至大中路、维新里、桂北路至四坊路等历史文化街区。金龙巷与“建设路”“大中路”“中山路”和“南环路”相毗邻,位于“大中路”和“建设路”之间,周围均为同一时期的居民区与商业区,建筑风格

33、一致,颜色为白墙灰顶。为了保持历史街区的特殊风格,新建成的国泰广场、周围民居建筑以及茶产品市场也与原来骑楼建筑风格保持一致。但是随着现代商业的引入与发展,历史街区的整体风格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风格。现代商业化导致原存贮着历史文化信息的空间,变成了现代广告空间,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空间中的文化记忆;现代大型商场与原来街区的老旧设施无法配套,导致经常出现交通拥堵、汽车乱停乱放等问题。上述商业活动打破了金龙巷的原有风貌,民国时期独有的会馆建筑和富商居住区风格逐渐消失,浓重的历史感难以呈现,胡同内的微型绿色景观只有自然形成的青苔。纵向延伸空间的模糊性被打破,横向的道路扩展与金龙巷的建筑设计相悖,点

34、状式居民空间需要搭配的便民配套设施比较缺失。老人与儿童共同需要的空间被模糊化,连接商业区与居民的私密空间缺少单元模块设计。总之,历史街区整体风格随 苍梧县志编纂委员会.苍梧县志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758-76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华著名烈士 第 3 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345.阿莱达阿斯曼.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M.潘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71.22陈建,高元志/基于文化记忆的梧州骑楼城金龙巷历史街区研究着社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而难见历史旧貌,街区公共意象系统淡化,造成了金龙巷文化氛围的缺失,历史文化记忆变得模糊,甚至出现断

35、层。(二)传统特色商业活动减少金龙巷的商业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巷内的传统建筑虽风格独特、设计极富个性,但地层均设铺面,多为小商小贩从事传统商业活动的场所。随着城市现代商业的兴起,街巷周围的大型现代商场不断涌现,新型商业大量进入历史街区。新商业的建立并没有对金龙巷内的传统商业起到推动作用,相反,新商业的改造对金龙巷内原有的特色传统商业造成了经营性中断,一些传统小吃、饮食业等受到一定冲击,一些小商小贩在竞争中被淘汰。一些传统商业行为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传统商业空间不断被现代新商业空间挤压。因此,金龙巷传统商业文化影响力在不断地下降,传统商业信息宣传不断减少,连一些老字号品牌商店的经营规模

36、也在逐年变小,甚至消失,所以承载历史记忆的商业文化信息已逐年递减,街区的原有文化氛围逐渐淡化,街区居民的群体性历史文化记忆已呈现断层现象。(三)记忆主体结构变化随着金龙巷历史年限的递增,街区、社区的变化,青壮年不断往新城置业购房、外迁侨居,金龙巷也逐步出现“空心化”现象,留下的多为年事已高的老人,他们对金龙巷虽有深刻的记忆与丰富的情感,但由于青壮年的减少,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方式与途径变得越来越少。近代著名学者吴良镛在其专著 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 中提到:“城市的发展如同人体之成长,在细胞的更新中存优除腐,实现自我更新”。金龙巷原有居民的搬迁,即作为文化记忆传承者的流失,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

37、的文化记忆。同时,居民间的共处空间减少,也让金龙巷的历史文化信息无法传递,从而导致金龙巷的历史故事、城墙痕迹、苍梧王城旧事和晚清至民国辉煌的商业记忆等被封存于历史书籍中。由于金龙巷街区的历史信息流失,每间遗留建筑的资料大量欠缺,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饮食文化受到新型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历史街区信息记忆的缺失进一步加速。四、记忆传承:优化金龙巷整体格局与重构场所精神随着梧州城市中心的西移及城市化的加速,金龙巷文化记忆也在逐步消失。优化金龙巷目前的公共空间,还原街区的历史风貌,传承街区文化记忆显得尤为紧迫。扬阿斯曼在 集体记忆与文化身份 中谈到文化记忆需通过一系列可以反复使用的文本、意象和仪式系统来

38、维持,这些系统信息必须是某个特定时代、社会所持有的,建构与维持各种文化层面上的符号和象征(文本、意象、仪式)是延续集体形象的关键。因此,金龙巷文化记忆的传承也需通过优化街区文化文本、传承街区意象和重构节日与社交等仪式场所来实现。(一)存优除腐:优化街区文化文本金龙巷的形象由它的文化符号系统来表现。文化符号系统由文化文本信息、文化产业信息和新的文本媒介组成。金龙巷街区内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街道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天井、阳台和古树等保留了大量历史文本信息,应该得到保护与优化。例如,街名、牌坊、各个巷子的名字、晚清文化民居、西关大屋、梧州地委、金龙街、寿星 吴良镛.中国建筑

39、与城市文化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9:168.陶东风.文化研究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3):15-20.23百色学院学报 2024 年第 1 期巷、石板路、青砖黛瓦老房子和“龙”胡同等文本信息应该重新梳理,翻新标注,剔除街区内部及周边的现代商业广告,减少金龙巷外围的现代商业功能,把商业空间文本信息换成存贮历史文本信息的空间,完成文化景观符号的优化塑造。此外,金龙巷街区也是一个成片的居民区,居民的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社区文化独特,其生活空间内也保存大量的文化文本信息,如独特的粤语环境、浓厚的粤式饮食味道、富有特色的金龙巷小吃,龟苓膏、艇仔粥、百年老店和商铺等等都蕴含丰富的文

40、化信息。保护金龙巷街区不仅要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通过优化街区文化产业来传承和保存城市的文化记忆,如增加符合晚清风格的梧州特色文创产业,扶持河东书画院、城北美术馆、万寿宫菜市和老城记忆等文化企业的发展,保存街区文化的多样性。再有,植入新的文本媒介来传播金龙巷的文化信息,制作金龙巷文化宣传片,活化金龙巷传统舞龙、舞狮节庆艺术表演,以科技文化景观衬托历史文化主题,传播街区独有的文化记忆。(二)取舍提炼:承继街区的意象街区意象也是城市记忆的一种文化载体。哈布瓦赫指出,个人通过参与交往而形成个体记忆,这种记忆离不开个人与周围环境、社会及与他人的联系。当人

41、们看到金龙巷街区牌坊、街道或品尝到某种老字号饮食时就会想到骑楼城,想到百年商埠,金龙巷的文化记忆就可以很好地传承。金龙巷历史街区的改造,应继承历史街区原有的意象,使街区的空间结构、建筑形态和功能等与街区的自然景观相吻合。例如,在万秀区“建设路”与“大中路”之间,塑造浓缩版梧州历史文化景观,能使人文与自然交相呼应;增加居民建筑群附近的历史内涵说明,导入 5G 数字化旅游解说,可以完成特色街道的虚拟文化意象体系建设。规划疏导交通体系,人车分流;增加符合晚清风格的梧州特色文化民居,营造历史氛围,使人们体验历史民居环境。运用纵向空间,在不破坏整体社区景貌的情况下,完善交通设施,联通外层商业区,在类似相

42、同景点附近设立缓冲区,让景点充满新鲜感;连通白云山景区补充自然景象,增强景区间的互补互助作用,完备金龙巷街区的现实文化意象体系。同时,对梧州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研究,重拾金龙巷的饮食文化和历史记忆,提升社区居民的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通过文化建设,自下而上开展文化活动,唤醒居民潜在的街区文化意识,调动公众力量弥补现在文化上的断层与残缺。使用诸如“金龙社文化”“女儿墙文化”和“西关大屋文化”为相关景观命名,使其成为梧州城市文化中的亮丽名片。(三)重构场所精神:完善仪式和实践美国学者保罗康那顿认为,通过在固定的场所操演庆典性的仪式,可以激发和维持集体的文化记忆,他在论著 社会如何记忆 中提到:“我们有

43、可能在纪念仪式中找到社会记忆,举办仪式需要场所空间来维持”。金龙巷是一个拥有较多历史文化旧址的地方,街区内仅存的一个小舞台虽然也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活跃文化氛围、传承文化记忆,但很难承载街区厚重的历史文化精神。金龙巷曾经是明宪宗命韩雍创建的两广总督府原址,这里曾设过总督府、总兵府和总镇府,史称“三总府”。幸运的是,2017 年 12 月 29 日,梧州市“三总府”文化旅游博览区建设奠基仪式在金龙巷北部的百花冲举行,重建两广总督府的府衙建筑群,2022 年底,府衙建筑群建成,和金龙巷相互辉映,成为传承金龙巷街区文化记忆的新场所。金龙巷也曾是广西苍梧地方法院所在地。1927 年,广西苍梧地方法院

44、就在金龙巷建成,1950 年,梧州市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6.保罗康那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8.24陈建,高元志/基于文化记忆的梧州骑楼城金龙巷历史街区研究人民法院也在此成立,原法院街被改为法院里。在金龙巷牌坊旁的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是广西最早的中共领导机关。1978 年,地委旧址按原貌修复,并在旁边建起了革命事迹陈列馆,被列为“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文化场所,举办一些仪式活动或节日活动,宣传革命英雄人物,讲好金龙巷历史故事及相关红色故事,重

45、构场所中的精神灵魂。同时,为传统的仪式活动留下空间,适当建造互动景观,逐步完善街区的仪式活动和实践系统。五、结语金龙巷的历史至今已有 300 多年,现有住户三百有余,巷窄路深,清代特色民宅建筑群屹立如初。金龙巷古民居建筑是梧州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与自然完美融合,与居民和谐共生,是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延续。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金龙巷不仅仅是梧州市的一片历史街区,它集合了梧州城市的核心文化,是城市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特色民宅”,是梧州近代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金龙巷街区曾是梧州骑楼城中最辉煌的一角,是这个地域的重要回忆录,它所存留的文化记忆和文化风情代表了梧州的城市性格,它的每次演变都说明了一定的社会历史,特别是岭南城市的转型和变化的历史。今天,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老旧街区人流量的锐减,金龙巷居民也出现了一些共有记忆和想象的缺失,但它尚存的文化记忆,为我们提供了城市空间再生产的可能性。在新一轮金龙巷街区的改造中,注重对文本、意象和仪式场所的设计,将有利于梧州城市文化记忆的传承和城市“灵魂”的建构。【责任编辑:黄雪婷】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