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_T 2613-2014清洁能源(压缩天然气)汽车 应急救援服务规范—(高清现行).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64899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_T 2613-2014清洁能源(压缩天然气)汽车 应急救援服务规范—(高清现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2_T 2613-2014清洁能源(压缩天然气)汽车 应急救援服务规范—(高清现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2_T 2613-2014清洁能源(压缩天然气)汽车 应急救援服务规范—(高清现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2_T 2613-2014清洁能源(压缩天然气)汽车 应急救援服务规范—(高清现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2_T 2613-2014清洁能源(压缩天然气)汽车 应急救援服务规范—(高清现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75.160.30 E24 备案号:41331-2014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32/T 2613-2014 清洁能源(压缩天然气)汽车 应急救援服务规范 Emergency rescue service specification of clean energy(CNG)vehicles 2014-01-10 发布 2014-02-10 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2/T 2613-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的。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

2、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上海大众联合汽车改装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华、刘道明、康勇、马昕宇、陈玲、杨晶明、徐军辉、端震。本标准自2014年1月10日首次发布。DB32/T 2613-2014 1 清洁能源(压缩天然气)汽车应急救援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清洁能源(压缩天然气)汽车的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应急救援组织、各种事故的应急措施和预警与预防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清洁能源(压缩天然气)汽车应急救援。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3、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4160-2009 车用压缩天然气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 GB/T 50680-2012 城镇燃气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50680-2012、GB 24160-2009、AQ/T 9002-200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方便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3.1 压缩天然气 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经加压,使压力介于10MPa25MPa的气态天然气。GB/T 50680-2012,定义2.1.4 3.2

4、缠绕气瓶 hoop-wrapped cylinder 金属内胆筒体部分的外侧环向缠绕浸渍树脂的连续纤维,经固化而制成的钢瓶。GB 24160-2009,术语和定义3.1.3 3.3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AQ/T 9002-2006,术语和定义2.1 3.4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DB32/T 2613-2014 2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AQ/T 9002-2006,术语定义2.2 3.5 应急救援 emergency

5、 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AQ/T 9002-2006,术语和定义2.3 4 基本原则 4.1 应急响应 4.1.1 发生事故的单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应按照现场事故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单位救援不能控制现场的情况下应寻求社会救援。4.1.2 接到事故信息报告的部门或个人,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单位应急救援小组总指挥。4.1.3 发生固定场所火灾事故后,应立即赶赴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减少危害,防止蔓延。4.2 驾驶员应急处置 4.2.1 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有效贯彻单位应急救援措施。4.2.2 遇到紧急情况

6、,驾驶员应保持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避险工作。4.2.3 高速行驶时不应急打方向,遇到紧急情况,应先减速,再打方向避让。4.2.4 危急关头,在保证安全地情况下可以不受行驶线路、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交通信号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5 应急救援组织 5.1 应急救援组织构成 使用压缩天然气汽车的单位应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应急救援小组由总指挥、应急救援办公室、现场指挥部等机构组成。现场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医疗救护组等,其中总指挥应由单位的主要责任人担任。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架见图1。DB32/T 26

7、13-2014 3 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5.2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5.2.1 总指挥 应急救援小组应由企业法人或委托法人担任总指挥。其主要职责为:a)组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b)负责人员和资源的配备,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动和指挥;c)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现场指挥员;d)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e)批准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终止;f)负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g)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h)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i)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5.2.2 应急救援办公室 应急救援办公室为应急救援小组的常设机构,应有专人负责和24小时值守,配有专用电话。其主要职责为:a)负责应急救援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8、;b)监督和检查各应急救援小组的资源配备和装备状态;c)做好事故报告记录;d)在事故状态下接受现场总指挥的指令;e)做好应急准备,并提供应急救援用物质来源明细表和联系人、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联系方式。5.2.3 现场指挥员 应急救援小组 应急救援办公室 总指挥 现场指挥部 抢险救灾组 通讯联络组 医疗救护组 DB32/T 2613-2014 4 应急救援现场的指挥人员应能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指令,其主要职责为:a)全面负责事故现场工作;b)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救灾和救援的行动;c)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d)向事故现场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发出救援

9、请求;e)保护事故现场。5.2.4 抢险救灾组 抢险救灾组应由专业安全技术人员、消防、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等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a)提供应急救援用车辆、消防器材;b)负责查明事故的性质、影响范围;c)负责现场救火任务,在第一现场的驾驶员应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做出反应;d)根据事故情况,制定灭火抢险技术方案;e)实施经现场总指挥批准的抢险技术方案,以排除险情;f)实施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救援。5.2.5 医疗救护组 医疗救护组应由企业医疗卫生的专业人员组成。若企业自身没有从事医疗卫生的专业人员,可联合附近医院组成医疗救护组。其主要职责为:a)制定冻伤、烧伤、高压气体冲击的现场医疗救治方案;b)负

10、责现场冻伤、烧伤、高压气体冲击等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5.2.6 通信联络组 通信联络组应由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a)建立有效的通信网络,危险区域内提供防爆型通信器材,禁止使用手机等非防爆型通信器材;b)保障救援通信联络和对外通信联络的畅通。6 应急措施 6.1 发生泄漏时的应急措施 当使用清洁能源(压缩天然气)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压缩天然气气瓶及管路系统可能会发生泄漏。遇到此种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a)将车迅速安全停下,车辆熄火,驾驶员要迅速疏散车上乘客至安全地带。b)迅速切断气瓶截止阀,出租车司机应迅速打开出租车后备箱盖使泄漏的天然气迅速逸散。c)司机应向单位应急救援办公室汇报现

11、场情况后,由应急救援小组总指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现场援助。d)禁止一切明火,以防泄漏的天然气遇明火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6.2 发生燃烧时的应急措施 车辆发生碰撞、倾翻、坠落可能导致车辆燃烧,此时可采取以下措施:a)车辆在碰撞、倾翻、坠落后,车内人员应尽可能地快速离开车辆,车门无法打开时,可从挡风玻璃、车窗处脱离。DB32/T 2613-2014 5 b)当火焰逼近无法躲避时,应用身体猛压火焰,使火焰熄灭。c)当车上装有易爆物品时,应及时远离危险区,爆炸前,应利用地形地貌,迅速就地卧倒,以免遭受二次伤害。d)隧道中发生火灾时,应迅速驶出隧道,远离车辆、人群,再设法灭火,以免引起人员伤亡和交通中

12、断。e)车辆发生燃烧时,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火势不大的情况下,利用车上的灭火器材,以最快的速度在火灾初起阶段将火扑灭。然后应立即向单位应急救援办公室汇报现场事故情况。1)若灭火成功,应向单位应急救援办公室汇报相关情况。2)若灭火不成功,应迅速通知火警“119”,维持现场秩序,在安全线外等待消防人员和消防车辆到达。f)当遇到车辆发生燃烧时,如果认为自己无能力灭火,应立即通知火警“119”寻求社会救援,并向单位应急救援办公室汇报。g)若有伤者,应急小组马上组织抢救,采取急救处置措施,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尽快送医院抢救。6.3 发生爆炸时的应急措施 6.3.1 驾驶员应迅速停车,引导车上人员

13、撤离现场,并立即联系三方人员:a)联系火警“119”,等待消防人员和消防车辆到达;b)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将伤者尽快送往医院抢救,切勿随意移动伤者,以免造成伤者二次受伤;c)向单位应急救援办公室汇报现场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等)。6.3.2 应在路口做好接应工作,引导消防人员、救援小组顺利前往现场进行救援。6.3.3 应维持好现场秩序,疏导围观群众。6.3.4 应做好营救伤员的准备。7 预警与预防 7.1 车用气瓶的安全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7.2 使用压缩天然气汽车的单位应对驾驶员等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7.3 使用压缩天然气汽车的单位应加强安全运行管理,熟悉压

14、缩天然气的特性,压缩天然气的特性参见附录 A。7.4 使用压缩天然气汽车的单位应制定安全责任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开展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改进相关制度。DB32/T 2613-2014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压缩天然气特性 A.1 成分 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简称CNG)指压缩到不大于25MPa的气态天然气,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其主要成分为甲烷,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水份等。A.2 理化特性 天然气的燃烧有三种形态燃烧、爆炸、爆燃。1 Nm3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气的热值。天然气的燃烧热值分为高热

15、值和低热值,甲烷的高热值为40.98MJ/Nm3,低热值为36.96 MJ/Nm3。天然气的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内易发生爆炸现象,天然气爆炸下限为5%,爆炸上限为15%。A.3 危险特性 压缩天然气为第2.1类易燃气体,引燃能量小,着火温度约为650,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空气中占5%15%遇明火即可燃烧爆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a)甲烷的最大燃烧速度为 0.38m/s,燃烧速度快。b)火焰温度高,辐射热高,对人体伤害大。c)爆炸速度快,冲击波威力大,破坏性强。d)天然气气体密度为 0.75-0.8kg/Nm3 左右,为空气的 0.58-0.62 倍,比空气轻,容易逸散。e)爆炸下限低,最小着火能量小。f)盛装压缩天然气的气瓶受热后可能发生爆炸,爆炸破裂的碎片具有较大危险。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石油/天然气工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