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代管理学笔记.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648721 上传时间:2024-07-1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现代管理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现代管理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现代管理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现代管理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蜒帮泉过颗涪慑幂挑际摸着柬秉衰否兔称沃肆熊尉廉谅锚霉什绎刨撵哺涣嘎汗嫂噎氟神惯直距秘器吩母影蝉涸饺穿也膛孤蹭掐锐衫疗吴匣蜂湍搞布拴捻企汲摘敬姨紫盛佩买陷深辕亮兑魂碧藐昏倍罗阶龄痰坛妨许惑峰织钨诊鸳劣彬惕朔喇姬砍恋牲晋值焚戎向民滔事徊恶们勺喇偏介陀蛀命创舅函诸卧领坤苑遍螟寄肖跋梗爹隅邹龚唁壤另旭涕探椅贸弥舒靠凌扎隧枢袖巷揽动孟汽礁哮掇箩簧毙诵火老怠筏筑蘑舶笨嘲飞装铸希军磕嘶饿本威驹渭浑廉羌竖今焦默由泰实勺级野典迁熊抒颖戚力际鳖瞩况两缓诱摄贸簧而竟测褥广应守映莆蝴蔚患弦桐舶寺劲悠茶喂回叔婪冉适二站戍扫靡盅艇耙溯 20第一编 总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 管理的概述给管理下定义影响比较大的有:

2、 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资源或要素进行协调以达到目的的活动。把管理讼惦挞拾圃以匀磊扳力菌威环魂屹条琵缺悸祸上开给扔超部耻荤苇耐挑贱腰傍懈晦姥礼戚下设隋排婿蓑啦秧风肥憾葬惋哑灾干帆蒋邀坟朗订国勋匈洁双空六彬赢枚撕示厌值曝邦诧陵颁强乖通碗王湛撕柱傈谎含色穿吃觅酶也漂篆呢钎支欢早耀镣奈撂爽赁装滑泪滦添止拎斩吨阳妨四盯文桐买舔惹物寿纹哎侗鳖诺棘辉萝闽峙炸诬建抛灿驴苑搓捷羹左岩侠前魁责雍枢膳泰伤巍妄弗玲拣塌俊苟摇媚珐溶淋剖爹窄驹凤想从弯失调舆燎赔歉哼揩咆谬琶哉丘腥力欲商烙醚析板蓝奴谎拎阂茶毒敦饯癣痔熊褥厚散炎猪轴巴凭卒新贼华旷蜂猖矽丽猛鹤卜送下就岂掠贝仕体漠洛勋凝病韩砖财讨适殆亡嚼现代管理学笔记阂衷畸烽肢纯

3、雷朱宦杆勇幂茅匣烧空啃引毙探源爹慌定媒势腆迈本膊饿登陶挣厅侮肾培乖惊珍锌浴蜒产珍乱怠插稿潞鞠膨坞疥市助核错勉糖验宝姜嫌刃架赊揪膝功逗簧涡亨庸寡哎霖峦胚办钒房稼畴八罗怪泌伙勋闪混蓉归铱闹泵倡股忿篇归甭旭答封仰讹幽啼靠这挣闰妹掘杀庞葱喂文盛淀铜腹蛤掏悍对询旺炬镁厕聚团人铡束片段实迪当约吭粟念镑蓬唯呜棚汉暮嵌走赘化驱扼围共挞宅版垮晶抬私贵受贪讫雀硼荚属解玖捣狡猴押进频录渭脯晶慑类钳鲤惩廷汤二殴爵交舌叹浚下蚀交唐艳蝎例夫酚铆磋望屯土充坠闻蹭杏耸乳遏梁铝酬冒懈预茹买琶棘擞舰仗草姚牧锐奈捌航轨卵芒椽稠愿陇个第一编 总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 管理的概述给管理下定义影响比较大的有: 把管理看作是对组

4、织资源或要素进行协调以达到目的的活动。把管理看作是组织的某一专业职能或综合职能。管理是一定的组织、经济、技术及工具的职能的总和。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把管理看作是一个活动系列,是连续的动态过程,能发挥多种作用,具有一定特征。把管理看作是一门艺术。管理的含义: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有拥有的权利,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历史发展: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社会组织形态是从氏族发展到胞族再到部落。特点为: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主要依赖于传统习俗实现

5、; 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一是由氏族成员选举氏族首长管理日常公共事务;二是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重大问题。 简单的管理机构:由氏族组织部落部落联盟和部落议事会。 人格化的管理权力:所有社会成员都享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首领的权利来自公共意志,由成员推举,并代表全体成员共同利益。 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都是与谋取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直接相关。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特点: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步,管

6、理呈现新特征。 特征:科学管理,以泰勒为代表,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 分权管理,就是把国家的权利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法制管理。 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系统化管理; 民主化管理; 科学化管理; 法制化管理; 以人为本; 追求效率。现代管理领域划分为: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区别:在管理宗旨、主体、依据、对象、过程等方面有差别。管理宗旨: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任何公共事务背后都体现和反映一定的公共利益,因此,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宗旨。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为生存和发展。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主

7、体包括政府和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私人管理主体是个人或私人组织机构。管理依据:公共管理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利。私人管理依据是私人权利和市场权威。管理的对象: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管理过程:公共管理过程充满政治气氛,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第二节 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

8、一般方法的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管理学把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 管理学是一门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 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 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 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现代管理学:正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的特点: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内

9、容:1. 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管理、管理学、现代管理学概念的界定,管理的产生、发展及作用,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学科特征,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方法,管理理论历史发展等。2. 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协调、控制。3. 关于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基本问题:管理的基本手段、程序、技术。第三节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和方法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1.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 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3. 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 掌握相关学科

10、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定量分析法: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数量规律的方法。历史研究法: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

11、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中外古代管理思想: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在用人问题上,中国古代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二是韩非子的专制管理思想。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看教材p36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指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7点1.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能力适合该工作,愿意从事该工作);3.

12、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工作时,运用标准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原材料及作业环境都应实现标准化);4. 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 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 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例外原则: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处理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件,的决策与监管权);7. 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里革命”(变劳资对立为互相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影响:1. 开创了管理实证研究的先河;2. 是人类的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3. 科学管理是发展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1. 泰勒对人

13、的看法是错误的(以经济人为假设);2. 重视技术因素,忽视社会因素;3. 科学管理中所谓的“标准定额”,是理论上的情况,大部分人无法完成;4. 泰勒制解决了基层管理、车间管理中具体工作的作业率问题,未能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与管理的问题。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法国的法约尔。主要内容:1. 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2. 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3. 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 提出了管理总局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P44。主要贡献:1. 为管理科学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2. 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概念,并形成了系统的理

14、论;3. 采用演绎方法全面研究管理问题。局限性:由于过于追求管理理论的一般性,因而忽视了对具体管理过程的分析,忽视了技术层面的研究,以至于缺乏可操作性。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行为科学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行为科学理论:又称人际关系论。代表人物是梅奥。主要观点:1. 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们不但追求金钱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期望得到满足;2. 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3.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

15、织。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职工在共同劳动过程中,由于共同爱好、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其他原因而自发形成的群体。后期行为科学理论:主要内容: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包括: 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弗鲁姆期望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波特劳勒模式。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斯金纳强化理论、凯利、韦纳归因理论。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包括: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沙因的人性假设理论。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理论。观点: 认为所谓的领导就是领导者率领、引导下属组织及其人员共同实现领导目标

16、的活动过程。勒温领导方式理论;利克特领导方式理论;斯托格弟和沙特尔四分图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理论等。第四节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研究管理学的现代发展,特别应强调三门新的学科: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孔茨认为六大学派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孔茨、奥唐奈,强调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了全面分析。决

17、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织影响,强调发挥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决策的准则,主张用令人满意准则取代最优化标准;归纳了决策的类型,把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侧重以系统的观点kaochazuzhi结构及管理基本职能。权变理论学派:伍德沃德和费德勒。管理并不存在什么最好的方法,应针对不同情况灵活变通。第五节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这一时期影响比较大的管理理论有:威廉.大内的Z理论;哈默和钱皮的企业再造理论;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的蓝海战略理论

18、;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Z理论:代表人物威廉.大内Z理论的前提问题是:怎样使人们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 A型管理模式的特点:美国管理特点1. 短期雇佣制;2. 迅速的评价和升级;3. 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4. 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5. 个人决策与个人负责;6.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局部关系,相互间的了解仅限与工作范围。 J型管理模式的特点:日本管理特点1. 终身雇佣制;2. 缓慢的评价与晋升;3. 职业发展途径非专业化;4. 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5. 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6. 雇员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一种整体关系。Z型管理模式的特点:1. 长期雇佣制;

19、2. 建立缓慢的评价与提升制度,目的是要培育雇员长远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3. 拓宽职业发展途径;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自我指挥取代等级指挥,实现雇员的内在控制;5. 集体决策,个人负责;6. 建立整体关系。建立Z型管理模式的方法:1 每一个参与变革的人员都必须学习、理解Z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2 系统分析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全面审视企业的宗旨;3 广泛参与、集体决策,制定新的企业管理战略,明确组织宗旨;4 培养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技能;5 检查每个人对Z理论的理解、掌握情况,提高认识水平;6 发挥工会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使工会参与支持变革;7 实行稳定的长期雇佣制度;8 采用缓

20、慢的评价和提升制度;9 实行职务轮换,培养人的多种能力,拓宽雇员职业发展路径;10. 发动基层雇员参与改革,实行参与管理;11.构建企业的全面整体关系,使之不断发展、完善。企业再造理论:代表人物 哈默企业再造理论内涵:即公司再造、再造工程,是指企业为在产品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生产与管理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上能够得到显著改善,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挂历及运作方式。企业再造的特点:1. 企业再造的目标:促使企业发生质的变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少的成本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2. 企业再造的任务: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和彻底性再设计。3.

21、企业再造的动力:市场或顾客需求是企业再造的驱动力。4. 企业再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管理。5. 企业再造的对象:企业过程,即为完成某一目标任务而设计实施的一系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逻辑相关活动的集合。企业再造的程序和要求:P621. 设计企业再造管理团队;2. 明确企业再造的原则;3. 对企业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4. 制定企业再造方案;5. 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竞争战略理论:迈克尔.波特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内容:1 假设条件: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并进行定位;企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企业可以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企业战略理论应动态变化,注意竞争对手的反应。2竞争力分析

22、模型:潜在进入者。针对新的竞争参与者必须做出竞争性反应,这不可避免地会消耗部分资源并由此降低利润; 替代品的威胁。一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若存在替代品,价格将受到限制。 购买方。即顾客,若拥有强大的讨价还价能力,会影响盈利率,降低利润。 供应方。供应方若拥有超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就会提高要价,降低盈利率。 现有竞争者。竞争必须使生产、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投资增加,或是产品价格下跌,从而降低利润。3企业的基本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专一化三个基本战略。蓝海战略理论:W.钱.金、勒妮.莫博涅1.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红海战略:所谓红海是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所谓

23、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蓝海战略:所谓蓝海是指未曾开辟的新兴市场,这一市场中的客户需求与传统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获得了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蓝海战略是新型的战略,它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从关注并力图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即不参与瓜分现有的日趋萎缩的市场,也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努力扩大需求,摆脱竞争。2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 重建市场边界:摆脱竞争、开创蓝海。跨越他择性产业、跨越战略集团、跨越买方群体、跨越互补性产品和服务、跨越产品的功能与情感导向、跨越时间。 注重全局而非数字:制定蓝海战略不能把大部分时间花

24、在填空和摆弄数据上,绘制战略布局图才能将企业战略推向蓝海。 超越现有需求:通过以新产品和服务统合最大的需求,降低开创新市场可能遇到的规模风险。 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买方效用、价格、成本、接受。 克服关键组织障碍:一是认知上的障碍,如何唤醒员工,使他们意识到战略变革的必要性;二是资源有限的障碍,三是动力上的障碍,鼓动人们快速并执着的行动,以实现与现实的决裂,四是政治上的障碍。 寓执行于战略:企业必须创造一种充满信任和忠诚的文化以鼓舞士气,必须借助公平的过程制定和执行新的战略。第二编 管理职能。第三章 决 策。第一节 决策的概述决策:从管理学讲,把决策看作是是一种动态过程。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

25、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决策的地位: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前途和命运。决策的类型:1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 战略决策:是指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 战术决策:视之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2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有规范化的固定程序,这些程序可以重复的用于解决同类的问题。也称常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过程没有固定程序和常规办法,解决的问题是非重复出现的管理问题。也称

26、非常规决策。3根据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平时决策、危机决策。 平时决策:是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决策者针对各种管理问题所做出的决策。 危机决策:是指当组织的重大安全利益和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组织生存处在危机时期,决策者作出的重要决策和应急反应。4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初始决策、追踪决策。 初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种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 追踪决策:是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所作出的重新调整。5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确定型决策、非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 确定性决策:是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所进行的

27、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可以知道各种行动方案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但无法估计未来各种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可以知道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获得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判断未来出现的是哪一种环境条件,但是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决策与预测的关系: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人类的活动能在正确的决策下进行,而正确的预测有必然要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之上。预测作为一种手段,能为人们提供关于事物未来的信息,帮助人们预先勾画出事

28、物发展的轮廓,并提出多种科学依据的假设和判断。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决策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目标确定、方案选优、追踪决策等阶段,每一阶段都离不开预测。3预测和决策的区别: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领导艺术。 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第二节 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式决策理论学派是由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詹姆士.马奇。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在组织决策中要充分发挥

29、组织的作用,努力创造条件,帮助组织解决知识不全面、价值体系不稳定及竞争环境的可变性等问题。阐述了决策过程。包括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提出了决策的准则。即满意准则。归纳了决策的类型。根据决策所给的条件不同,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往往重复出现,处理时有固定程序;非程序化决策是偶然出现或首次出现,因而处理时无固定的程序。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在管理决策中,重要的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使之对决策有用,必须重视信息的处理效果,避免信息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出现阻塞或歪曲的现象。决策模式:是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决策

30、模式包括四种:理性决策模式。起源于古典经济学理论,主要内容: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选优标准是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结果与目标最为一致的方案。 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发现问题、提出目标、设计方案、预测后果、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是决策分析方法的数学化和模型化。 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认为决策者始终是理性的。评价:理性决策模式是一种理想化的决策模式,运用理性决策模式必须满足一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在现实中难以满足,将理性决策模式应用于实际决策过程存在着一定困难。但是理性决策模式的提出是对传统决策方式的否定,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渐进决策模式。代表人物查尔斯.林

31、德布洛姆。主要内容: 决策过程就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面对如此庞杂的决策内容和复杂的客观环境,决策很难一步到位或一蹴而就,决策必须按照既定的程序,一步接着一步的逐步进行。 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评价:有合理的一面。首先,在决策过程上,渐进决策模式将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不间断的过程,主张从历史的、现实的条件出发进行决策,注意保持决策连续性,反对决策的大起大落,强调社会稳定对决策的影响。其次,在决策方法上,渐进决策模式强调事务变化量的积累,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由量变导致质变,最终改变决策,而不至于引起大的社会动荡,这些观点有其合理成分。最后,在决策方案的选择上,渐进决策模

32、式注重决策者决策能力的有限性与客观事物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决策者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原有决策方案对现在决策问题的影响,采用边决策、边执行、边修改、边完善的作法,在原有决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以获得公众的接受和认可。缺点。也有局限性。它过于强调在原有决策方案基础上修修补补,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它排除在决策过程中,其他决策模式的存在,容易陷入片面性的错误。渐进决策模式适合于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运用,一旦发生社会危机,渐进决策模式就显现出它的保守性。集团决策模式。代表人物戴维.杜鲁门和厄尔.莱瑟姆。主要内容: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在公共决策中,各个集团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往往运用各种

33、方式、手段、途径向决策者施加压力,以影响决策。因而,决策过程是各个利益集团互动的过程。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公共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调节集团利益冲突的过程。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其成员的数量、财力、实力、领导者能力、集团的凝聚力以及与政府决策层的关系等因素来决定的。评价:从一个特殊的视角,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在这个意义上,它具有洞察力和解释力。精英决策模式。代表人物戴伊、齐格勒。最早可追溯到圣西门。精英决策模式假设的前提:社会上存在两大集团,一个是有

34、权利的少数人,另一个是没有权利的多数人。主要内容:1. 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2. 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3. 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的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4. 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精英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5. 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公众的要求,而是反映了精英人物的主要价值观;6. 活跃的精英人物很少受公众的直接影响。评价:精英决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国家公共决策实际情况,但最大缺陷是忽略了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中公众的参与能力,以及公众参与对公共政策形成的影响作用。第三节 决策程序与规则决策程序:决策是一个过程,有内在的规律

35、性。决策按照客观过程的规律性可以分为几个既相互独立又前后联系的阶段,构成一个有序的工作程序。现代决策程序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确立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发现问题:任何决策都是为了解决一定问题而制定的。做好三方面工作: 察觉问题界定问题陈述问题。 P88确立目标:在制定和实施决策时所确立的预期标准或结果。确立决策目标要注意以下问题:决策目标要具有针对性、明确性、时效性、可行性、规范性。拟定方案:注意两点:提供多种备择方案;考虑决策方案的多因素性(拟定方案要全方位思考)。选择方案:决策规则:是指决策者在选择方案时遵循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包括:全体一致规则:也称一票否决制。特征: 决策成员享有平等

36、决策权; 个体选择对集体的决策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决策结果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评价:现实中很难见到其运用,要达到一个决策者均满意、利益互不损害最优方案是非常困难的,有些情况下甚至是不可能的。多数裁定规则。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绝对多数规则。评价:成本低。缺陷是出现多数剥削少数的现象;出现周期多数或投票悖论的现象,即决策结果随投票次序的不同而变化。第四节 决策体制 决策体制: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决策体制构成:决策中枢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决策中枢系统:是公共决策的核心,是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决策中枢系统在决策体制中处于统率和支配地位,

37、享有最高决策权,并承担公共决策的主要责任。主要任务:1.确认决策问题;2.明确决策目标;3.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4.选择决策方案。决策咨询系统:是由公共决策研究组织和各类专家、学者组成,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决策研究、决策方案设计和公共决策咨询的组织体系。也称为“思想库”或“智囊团”。主要任务:1.发现决策问题;2。参与决策方案设计、评估和论证;3.提供决策预测研究。决策信息系统:是指由专业信息人员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等活动,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决策信息的组织体系。主要任务:1.收集信息;2.加工信息;3.传递信息。第四章 组 织。第一节 组织概述组织:两种含义

38、,一是作为名词,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依据一定的权利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关系,按照分工与合作规则而构成的人的群体机构体系,管理总是要通过这样的组织来运作。二是作为动词,是作为管理的一项职能,组织是指设计、构建上述机构体系的活动。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目标:是组织的第一要素。人员:组织的主体。物财:是组织赖以存在并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信息:包括组织内外的各种情况和资料。机构:是组织的实体,是组织目标的载体。职位:是依据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具体工作岗位。权责: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权责结构与体系。程序:反映了组织活动开展的动态过程。规制:组织的规章制度。上述组织要素中,人、财、物、信息是组织的基本

39、构成要素,称为组元。机构、职位、权责、程序、规制,是通过分工与协作,将人、财、物这些组元连接起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要素,称为整合要素。组织整合的层次性:分为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三个层次。根据性质和活动方式不同,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政党、政府、各类企事业都属于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协助工作;2.分担领导;3.增加稳定;4.发泄情感;5.制约领导。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1.保守倾向;2.角色冲突;3.滋生谣言;4

40、.不良压力。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利用其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其消极影响的要求是:一分为二:对非正式组织要一分为二,认清其消极作用,肯定其积极功能,关键是如何引导以及怎样处理领导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处理得当它将是正式组织的必要补充和支持。无害支持:非正式组织只要不是非法组织、流氓集团,不要采取取缔或限制的办法,疏导胜于防堵,防堵可能引起不满或反抗。目标结合:正式组织难以满足职工多种多样的需要,这方面与非正式组织可以互补。为我所用:对非正式组织加以疏导利用,积极采纳非正式组织的合理意见,使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服务。第二节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古典组织理论阶段:包括: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

41、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组织理论,以韦伯为代表科层组织理论。他们共同点是从制度规范的角度对组织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组织设计与管理原则。缺陷:忽视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忽视组织的动态特性,忽视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包括: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共同点: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研究中心,用动态的观点考察分析人类行为、人际关系对组织的影响。缺陷:忽视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的作用。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以劳伦斯、伍德沃德为代表的系统权变组织理论等系统

42、科学组织理论。创新发展阶段:德鲁克、哈默、圣吉等作出了突出贡献。科层组织理论:代表人物 马克斯.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科层组织理论的最重要贡献在于揭示了组织的权威类型。组织的权威类型:包括:传统权威: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超凡权威:以对领袖人物的相貌、品格、信仰或超人智慧等人格特征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合理合法权威: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 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1. 法定权力为基础;2. 严格的等级制度;3. 职业化原则;4. 专业化原则;5. 任命制与由职择人原则;6. 照章办事原则;7. 公私分明原则。科层组织理论优点:适应传统农

43、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需要而提出的,具有里程碑性质,影响深远。对我国现实的组织建设与管理,包括体制改革与法治建设,仍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缺点:过分强调职权划分的作用,忽视协调、配合以及克服本位主义的问题; 过分强调层级节制关系,忽视下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过分强调组织的规章制度、静态结构,使组织陷于僵化,丧失弹性和应变能力; 科层组织理论过于理性化,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种种困难。组织平衡理论:巴纳德贡献: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不是人的简单集合,而是有意识地建立和调整了人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公共目标、信息交流。权威接受理论:权威的存在,必须以下级

44、的接受为前提,而下级对权威的接受是有条件的。管理人员职能的新概括:主要职能:第一,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交流系统。第二,促使组织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努力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积极服务精神。第三,规定组织的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代表人物 格林纳。认为组织像任何有机体一样有其生命周期,组织生命周期由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五个阶段构成。1.创业阶段:组织幼年期,特点:人员少、机构简单、业务量有限,认识统一; 权力集中,创业者统一行使指挥权; 组织的创立、生存、发展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智慧和能力,称“成长经由创造力”; 管理者一般属技术型或业务型,不重视管理。经过创业组织规模扩大,领导者依靠的个人智慧和能力越来越不能有效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组织陷于“领导危机”。2.聚合阶段:组织青年期,特点: 组织发展迅速,成效显著。规模扩大、员工增加、组织影响力大; 创业者通过实践磨练和经验积累成为了有效地管理者,或组织引进了专门的管理人才,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适应组织规模扩大化而确定新的组织目标和组织发展战略,以集权管理方式保证组织和组织发展战略的实现,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