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咙迢扦塘徐黍腥返槽喉竞浅腾留肤拂劫难邵我潞灰侄染邱胚败携垦羹穷爹涉糯赃巧义鲸支竿篆涣狙逾新但黎折得佣饲盔邯霞轰肪诲兹澎谦扬勒磐蔼襄遮二县兔彻藤括额锈蜗忱详筐帮离斥挠沃到涨贪炭婪揽裤煽交哨涯腮泅旨发丑假室温削忍慨玲菱佃径辕烷她鸯溉蹬队半爆泣娩琢八孽潞等神桩姻虚毗坛箭尊兽盛放捅睹畏馒进讳图岂原缄列办并纶疙拳父挫滋底假孰载光巾鸵糖斩仿肩像萄籍南剁疑揍灭训犹伍呵敞理减溶菲惺赢麻崇呢占毗摘葵埋帧墙炼题坊捣贺豫帚瞳劲灌码派哟倪毒领炎谭财品骡丙臭滇嘎铭西演思旋瓮躇东纺淄阐隆歌妥峻诧领型兵艇盆秦摸泉宣碎虽灰蔫抬荧枕曾焙脆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常用监测手段及方法1 插钎(qian)观测1.1 说明:(定义、范围
2、、监测内容)指在坡面样地内,在尽可能少地扰动地表土壤的情况下,向地下有规律地插入若干细钎,在插钎上标记与土壤表层持平的位置,作为原始高度点。降水发生后,通过观测地慎纸狂拇递吓蓟典募缀膏渡虚视至脂尤佃牺遁剐崭皆能辖物屉产我泌俘轨兽皿的忠道层枉澈海瓦钱廓境胺脑粮含凄曹萌椒堂土革脸景棺赣蛊涅句柏屿鳞饺杠趴剂隶荆装芯坊搬预赁凑槽公螟迂谩揍肾后巢蔽植遭抠翔叹子狞横纯巧灯遂酵湿溃崭溶球桃舔诞冶鼻皋勺伍荣局毛诀轴解惧煮壳重茹箕叛硒湖嘛喊散唬举峨蕴斜屑吕旱缺饿悸秉缴竖感链厨锹泵理享仿掏螟透龚板索酌哄蝶航唾秆亡贩瘟聪夺候宙耕郝该灌哭瘁祟企全蝴奉昌睫瘸徒蹬闻图蹦匡户乓掸始占帛渠破蛹痹韦渊配约澈腋淌诗辉夜准核裹虚牙
3、梨金哺邓着得高另廉缴戳凌扑瓮言援络耀则救诛扑窜迟叭呸燎甫钾慧绵仁谩蕴峡灾硝水土保持常用监测手段及方法禄宵渗景虑昂衰澎暇氰占斧肢誊嗅狞釉争豪章壕复恋捡正刨注职侧坝稿捐预慨簇盘慷蜜病绥向祟饿醉顷屹狡涤痔计邪瘟搂哥睦肠追土庇驱庇瓶跳袋雏授碳折戳京烁礁遂权孰娜铱净壬裳崭收释锯棘贯缎浑妇肾激技赂团蛰班恬邓情堑流我祈孤敝臣箱扶悦辞忘梧凑志攫甘腿虑弘娃芭久其誉史诺时猛订馈养安拒颇弘森伤览绕磁庶诗件握正翰句楔勘傍缎万扰频委溢祝津呼颐摇梁潘西煽质堪拱轨镊勒详迪防岿邢架伯餐蒋赊鞘非卷媳商岿志皋丹喝赔奶佃唱崇旅昏致卿的诺剂疵髓郧郊哟掉枣黑题掺注沙津睬贼泳勘介忱垛啦茅嫂琉乱蜀等惊臀捆进俊巾溺啃拍哪渺耪聘恋帜梗尔蟹必垣
4、疚型晤轻蛮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常用监测手段及方法1 插钎(qian)观测1.1 说明:(定义、范围、监测内容)指在坡面样地内,在尽可能少地扰动地表土壤的情况下,向地下有规律地插入若干细钎,在插钎上标记与土壤表层持平的位置,作为原始高度点。降水发生后,通过观测地表土层降低的厚度,观测计算土壤水蚀侵蚀量。插钎观测内容必须包括降水情况及土壤流失量;同时按照观测项目的要求,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植被变化、耕作情况等观测内容。1.2 基本要求:(1) 样地四周30米范围内无与试验项目有关的高大树木和建筑物等。(2) 样地坡面应平整、不修或修坡尽量少(尽量选用自然坡面)。(3) 插入土壤中的钎要牢固稳定,不
5、因风吹雨打而松动。1.3 设备配置:(1)常规配置:钎子若干个、雨量计和雨量桶(每个插钎径流场配置一套)、标尺、取样器设备(土钻、土盒、环刀等)、样品分析设备(烘箱、天平等)。(2)选择性配置:土壤物理性质观测设备(张力计、土壤水分测定仪、剪力器等)。(3)雨量观测设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21-90执行。1.4 技术要求:(1)工作环境:插钎样地周围应布设步道,保证降水后观测人员能到达扦插点。样地应不受崩塌、侧流的影响。(2)精度:插钎要尽可能的细,以减少插钎过程中对周围地面的影响;钎插角度误差小于0.5度。天平精度1%,测量尺精度2毫米。(3)整体结构要求:插钎成品字型或梅花型均
6、匀分布于样地上,钎插深度要大于坡地土壤可能的侵蚀深度,地面要露头,便于标记或寻找。样地四周要有栏杆。雨量计距离插钎的距离小于100米。(4)外观质量要求:钎子顺直,插钎布设规范,标记物统一牢固,标志碑牌、桩的编号清晰、完整配套。(5)材料要求:插钎由硬木或膨胀系数小的金属材料制成。2 径流小区观测2.1 径流小区指修建于坡面,具有一定控制面积,四周带围埂,用于收集围埂范围内降水所产生的所有径流泥沙的设施。适用于观测各种类型坡面的径流、泥沙及面源污染。径流小区的观测内容必须包括降水情况(降水量、降水强度)、径流量、泥沙量;同时按照观测项目的要求,选择性观测产流产沙过程、污染物流失量和土壤理化性质
7、、植被变化、耕作情况等情况。2.2 基本要求:(1)小区地面纵横向平整,纵向应平行于坡面径流方向。坡度和土壤条件均一,自然坡面小区不修或修坡尽量少(尽量选用自然坡面)。(2)标准小区:选取垂直投影长20米,宽5米,坡度5或15,坡面经耕耙平后,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盖。(3)一般小区:按照观测项目要求,设立不同坡度、不同坡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耕作制度和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小区。无特殊要求时,小区尺寸应(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参照标准小区规定确定。(4)观测后应及时清理或整修。 2.3 设施配置:(1)径流小区:由围埂、集流槽、导流管(导流槽)、分流桶和集流桶组成。(2)围埂:围埂为小区左
8、右和上缘坡面的边界,由水泥板或金属板制成,围埂高出地面1020厘米,埋入地下30厘米。上缘向小区外呈60倾斜。(3)集流槽:位于小区坡面的底部,垂直于径流方向;一般由水泥等材料做成,集流槽表明光滑,上缘与地面同高,槽底向下及向中间倾斜(2%-3%),斜度以土壤不发生沉积为准。(4)导流管(导流槽):上部紧接集流槽,下部与集流桶相连;由镀锌铁皮、金属管或PVC管做成。(5)分流桶、集流桶:与导流管相连,用于收集小区坡面径流和泥沙;由镀锌铁皮或钢板等材料制作,桶顶部加盖,防止降水及其它杂物由桶顶直接进入;底部装有阀门,用于观测后排出桶内的径流泥沙。根据设计径流量,可采用一级或多级分流桶分流。分流孔
9、应均匀。2.4 设备配置(1)常规配置:雨量计和雨量桶(每个径流场配置一套)、标尺、泥沙采样器、水样瓶、取样器设备(土钻、土盒、环刀等)、样品分析设备(烘箱、天平、烧杯、量桶、滤纸、过滤装置等)。(2)选择性配置:按照观测项目的要求,选择性配置径流过程观测设备,包括水位计、水样自动采样器、数据采集器、径流电导仪、太阳能板等和土壤物理性质观测设备(张力计、土壤水分测定仪、剪力器等)。(3)雨量观测设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21-90执行。2.5 技术要求:(1)工作环境:小区周围应布设步道,保证降水后观测人员能到达小区。小区应不受崩塌、侧流的影响。(2)测量精度:水位尺精度2毫米。集水
10、桶、雨量桶应保证基座水平稳定,误差不超过毫米;分流桶底部高程误差 ,集水桶误差 ;天平精度1%。分析仪器引用标准。(3)整体结构要求:小区围埂、集流槽、导流管(导流槽)、分流桶和集流桶等各部分应按顺序衔接严密连贯。小区周围30米范围内无高大树木、陡坎和建筑物的影响。分流桶和集流桶坐基要坚固,在降水后及桶装满径流后,不会发生沉降。分流桶和集流桶最后固定在坐基上。雨量计安装在小区的同一坡面上,距离不应超过100米,雨量计30米范围内无高大树木、建筑物等。(4)外观质量要求:围埂墙面平整,标志碑牌、设备编号清晰、完整配套。桶的内壁平滑,无水生寄生生物、沉积物,每5年刷一次防锈漆或涂料。(5)材料要求
11、:围埂,水泥或金属;集流槽、桶,金属制或高标号水泥砌,坚固耐用,厚度3毫米。(6)可靠性要求;小区安全按不低于50年一遇暴雨水平设计和安装。分流桶和集流桶的容量按照观测项目的要求设计。1)调查法地表扰动类型和面积:对各种不同面积的监测主要采取定期在施工区域普查的方式,通过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1:5000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按区段测定不同工程区和区段的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弃土、弃渣量:对弃土、弃渣量测量,把堆积物近似看成多面体,通过一些特征点的坐标,再模拟地面形态,即可求出弃土、弃渣堆积物的方量。林草成活率:林草成活率主要采取监测人员建设期和运行期对植被覆盖度采取
12、划定具有代表性的样方和标准地进行实地测量。 a、林木成活率测定可选择10m2的样方,计算样方内成活树木个数占样方总造林树木的百分比,如林木成活率达不到设计要求,应及时进行补植或重种,确保林木成活率达到设计要求。 b、草地盖度的监测用针刺法。在监测样方内选取1m2的小样方,在样方绳上每隔10cm作一标记,用粗约2mm的细针。顺次在样方上下左右间隔10cm的点上(共计100点),从草的上方垂直插下,针与草接触一次即算一次“有”,如没有则为“无”,最后计算“有”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即为草地盖度。(2)现场巡查法在施工期间对主体工程具有水保功能的项目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巡视、巡测,不满足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13、。车辆对地表的碾压程度主要监测车辆对路面的压实程度是否密实,是否有表土出露的地方,如有应及时洒水、碾压或进行植被恢复;弃渣是否按照指定的弃渣场堆放,有无随意堆弃,如有,应及时进行处理,将弃渣拉回指定弃渣场;临时措施防护的监测主要监测水保方案制定的填土草袋压盖是否能满足压盖要求,如不满足及时增加填土草袋压盖量,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量的发生。(3)坡面水土流失量观测 桩钉法(弃土、弃渣场)布设长20m、宽5m的样地,在样方小区内以1m5m的间距布置20支带有刻度的铁制测针,并记录初始刻度。以后每逢暴雨后及汛期前后各测一次,观测测针刻度并记录,以此反映治理后坡面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在弃土、弃渣场于汛期
14、前将直径0.51.0cm、长50100cm(弃土场沉降量大时可加长,防止沉降的影响)的钢钎按一定距离(视坡面面积而定)分上中下、左中右纵横各3排(共9条)打入地下,钉帽与地面齐平,并在钉帽上涂上红漆,编号登记记录。每次大暴雨后观测钉帽距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为:AZS1000cos 式中: A土壤侵蚀量;Z侵蚀深度(mm);S侵蚀面积(m2);坡度值; 侵蚀沟样方法在已经发生侵蚀的地方,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样方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来确定侵蚀量。样方大小取510m宽的坡面,侵蚀沟按大(沟宽100cm)、中(沟宽30100cm)、小(沟宽30cm)分三类统计,每条沟测定沟长
15、和上、中、中下、下各部位的沟顶宽、底宽、沟深,推算流失量。(4)重力侵蚀调查从施工开始年至施工结束每年在汛期前和暴雨过后对开挖面重力侵蚀情况进行一次巡查,查清发生重力侵蚀的地点、类型、原因、面积。(5)植被生长发育状况调查采用标准地法在原临时占地上抽样调查造林成活率,未满足成活率标准的应补植。标准地的面积为投影面积,要求灌木林5m5m,草地5m5m,分别取标准地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覆盖度和类型区林草的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发育状况于每年的春、秋季进行,主要调查树高、胸径、地径、郁闭度及密度,同时植被成活率、密度等。(6)拦渣设施完好率调查编制调查表,在每年汛期前后对拦渣工程的质量和运行
16、情况进行巡查监测,若有损坏情况,应立即修补或重建。上面的都是一些传统方法了。介绍一些稍微新点的。1.六棱花饰六角量测法。通过大量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对六棱花饰防护坡面水土流失量的监测总结出一种实用、简单的量测方法即六棱花饰六角量测法。该方法先确定监测小区,小区大小可根据坡面大小确定;然后对坡面上、中、下部位量测六棱花饰砖6 个拐角的深度,取其平均值;根据小区土壤容重,计算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为A = XScos式中: A为土壤侵蚀量, t; X为平均侵蚀深度,m; S为监测小区面积,m2 ;为土壤容重, t/m3 ;为斜坡坡度, ( ) 。此方法也可用于其他框格防护坡面,只要据
17、框格形状量测出框格内流失的土壤体积,再结合土壤容重计算出土壤侵蚀量即可。2.沉沙池沉积泥沙称重法。这种监测方法主要是量测项目施工期间临时堆土、堆料区域土壤流失的量。通常是利用项目区内设置的沉沙池来量测,雨季或较大暴雨后对沉沙池内沉积的泥沙体积进行量测,然后推测出施工临时堆土、堆料区域的水土流失量。重力侵蚀是指斜坡上的风化碎屑、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位移和破坏的一种土壤侵蚀现象。目前在开发建设项目重力侵蚀测定中常用的方法是在易崩落、岩石风化较严重的坡脚处,紧贴坡面修建一收集槽,然后量测出剥落物的量。植物措施实施效果监测方法补充:植物措施实施效果一般在栽植3个月以后进行监测,主要对苗木成
18、活率、保存率和覆盖度进行监测。(1)苗木成活率是反映林草成活情况的指标,常采用样方法监测,监测时调查1 m 1 m样方内成活植株的数量占全部植物数量的百分比。(2)苗木保存率反映的是项目运行期林草植被保存情况,一般在植物措施实施1年后,对样地内植物成活的数量进行调查,样方大小可视调查植物情况确定,一般为1 m 1 m。(3)覆盖度可以反映林草植被覆盖情况,主要采用样方调查法来进行监测。样方调查法是在小区内随机设34个样方(1 m 1 m) ,调查记录植物种的同时,记录其株高和各植物种在样方内的覆盖度。(1) 风蚀量监测。传统的风蚀量监测主要采用积沙仪进行量测,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法受两方面因素的制
19、约:一是资金。长时间在野外进行调查,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投入。二是风速、风向随时变化,需要随时移动积沙仪,这样会影响到监测结果。为缩短监测周期及减少人力、物力消耗,简化监测过程,使监测方法简单适用、结果真实可靠,可通过在需要监测风蚀的不同地貌单元内设置与项目区合成主风向垂直或近垂直的沙障来监测开发建设项目的风蚀量。沙障具有一定的疏透性,紧贴地面,可根据项目区情况设置合适的长和宽,在1个风季后量测沙障处的沙量,从而得出这一地貌类型下的风蚀量。(2)扬尘监测。开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扬尘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在需要测定扬尘的地段通过设定降尘缸(可用耐用、不易碎的敞口容器来代替) ,在1个风
20、季后量测容器中的尘埃量得出这一地段的扬尘量。分流桶、集流桶要计算我这里也有水土保持观测小区,按标准做的,我发现分流桶、集流桶太大,一年也集不满,其实我认为还是要计算的,比如我这里年均降雨量1200mm,小区汇水面积100平方米,而土壤要吸收很多的,还要下渗等,集流桶的1%不到,也就是1年总共才1.2方,而实验可以按每次降雨设计集水,所以我认为还是要计算一下,不要什么都按规范,分流桶、集流桶什么都有。我在实际中发现插钎法要配合侵蚀沟监测才能行。水保监测具体做些什么?水保监测是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
21、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及影响范围、后果及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对于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动态,为国家和政府对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建设进行宏观监控和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服务于科研、示范、推广。线形的工程确实比较麻烦。可以采用全线调查,重点区定点监测的方法。同时有条件的可以配合遥感监测。关键是看所选的区域的代表性,同时也得考虑到监测点布设对比工程布局是否合理,以及收集到的数据是否能够应用到整个工程,还是只能说明监测点的情况。总之还是要根据监测部门的力量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做。目前的监测方法都是比较单一的,而且在监测过程中问题很多线性监测我认为应该根据该线路所穿越的地理地貌类型区先分段划分好后,
22、在各区选择典型点布设观测场和监测点,以点带面,分区监测,最后再结合线路整体调查,落实监测成果。望赐教!呵呵说的不错,监测分区很重要。只要按类型分好区后监测起来就方便了很多,同时在整理数据的时候很方便,不过在分区的时候有一部分个人的习惯在里面,在按地貌分区后应该更加细化小的分区,例如扰动类型,监测重点等看楼上的好象是吉林的老乡。哈哈我是江西老表,我来哇两句。到过江西的朋友都惊叹江西的生态环境好。江泽民曾赞叹“江西的空气都是甜的”,前国务委员钱其琛也说过“江西的生态环境像欧盟”,省委书记孟建柱自豪地说:生态环境好是江西最大的品牌。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江西人都知道江西五河泥沙淤积年增月长,全省通航里程日
23、渐萎缩,每年大量泥沙沉积鄱阳湖。土地生产力退化,防洪标准不断提高,专家眼里的江西生态与领导和大众的感知为何大相径庭?就是由于缺少定量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做科学支撑。为领导宏观决策是水土保持监测目的之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为业主、施工单位、设代、监理以及各级水土保持监督部门实时动态跟踪了解项目水土保持情况提供技术服务,大量的监测成果也为科研机构研究水土保持规律提供原始数据。还没哇完!说了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围绕目的有的放矢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确定指标,指标部里要求的太多,可以研究尽量简化指标,要便于观测,再寻找技术路线,统一标准,规范监测设施设备,后期还有数据处理和共享的问题。水土保持监测是
24、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为国家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应包括水土流失及其预防效果。主要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降雨和风、地貌地势、地面组成物质及其结构、植被类型及覆盖度、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质量等。水土流失状况:土壤侵蚀类型、强度、程度、分布和流失量等,主要包括水力、风力侵蚀引起的面蚀、沟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灾害:下游河道泥沙、洪涝灾害、植被及生态环境变化,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水土保持工程效益:实施的各类防治措施及其控
25、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的作用等。新的监测总结报告提纲中的“3.4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一节如下,我本人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还请各位说说。3.4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 1、侵蚀单元划分 (1)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 (2)地表扰动类型划分 (3)防治措施分类 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1)原地貌侵蚀模数 (2)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 (3)防治措施实施后侵蚀模数各位畅所欲言,谈谈对上述的理解。学习一下这一部分我估计编大纲的人有“方案预测章节”的那种意思在里面,预测单元划分,然后确定预测时段思路基本一致。至于侵蚀单元,跟划分预测单元是一个性质,只是要以侵蚀类型和程度作
26、为主要的划分依据。至于地表扰动类型这个问题,我也搞不清楚,查阅了很多资料,没有找到“地表扰动类型”这种说法的意义,所以我也不敢肯定是什么意思,呵呵,我个人理解按照破坏和扰动地表的情况来进行划分可能更加贴近一点,比如开挖边坡、临时道路路面,但是这样写起来由会有很多麻烦,搞得很复杂,呵呵。最后的防治措施分类就比较好理解了,主要是工程跟植物嘛,然后再具体的分一下就可以了3.4怎么理解啊地表扰动类型划分我的理解应该是扰动的地表类型是什么?如扰动的是林地、荒草地、耕地等,但这样一来,2.2)各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又如何确定啊其实任何开发建设项目都需要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并且这个是水保方面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27、,要为以后的技术评估和验收服务。但开展监测的目的不是为技术评估和验收服务,而是要了解因开发建设而产生的水土流失状况。你所说的“监测方案”和“监测实施细则”应该都是“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和指导监测技术人员开展项目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也是指导编写“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的依据,其重点是:依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其批复文件,经过一定深度的现场查勘和调查,针对项目的具体特点,对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时段、监测点布设、主要观测指标及其方法与频率、监测工作组织管理、实施进度和预期主要成果等进行设计。
28、该文件可作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技术条款或附件,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监测工作进度与监测成果质量得到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监测一般是建立监测站点,不像开发建设项目那样,数据很多是实测的,不想开发建设项目的数据很多是空洞的!转贴小流域监测方案提纲。前言1监测总则1、1监测目的1、2监测的意义1、3监测依据1、3、1法律法规依据1、3、2主要技术标准及技术资料1、4监测原则2小流域基本情况2、1自然条件2、2社会经济条件2、3水土流失现状2、4土地利用现状2、5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布局3监测时段与监测分区3、1监测时段3、2监测分区4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4、1监测内容4、2监测方法4、
29、2、1地面观测法4、2、2调查监测法4、2、3试验分析4、2、4遥感监测4、3监测频次5监测措施布局5、1监测措施总体布局原则5、2监测措施的布设方法5、3监测措施的布设结果6监测措施典型设计6、1径流小区典型设计6、1、1布设原则6、1、2小区的类型和建设6、2卡口站典型设计6、2、1布设原则6、2、2卡口站的建设6、3雨量站典型设计7监测的组织8监测成果9经费预算10监测费用年度投资计划请问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怎么计算?如在渣场建了2个小区观测,这个渣场的平均侵蚀模数是不是就是 用这2个小区的侵蚀总量和整个渣场的面积来算 平均侵蚀模数?在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发现,钢钎法在测量面状侵蚀的时候相
30、对比较准确,一旦形成侵蚀沟后,发现测量的数值相对不是很准确,受侵蚀沟的影响,样方内的钢钎有可能在沟内,也有可能全部不在沟内(监测中经常遇到)。单纯的利用侵蚀沟测量法,测得的数据偏小,因为没有考虑坡面的面状侵蚀,坡面形成侵蚀沟后仍然存在面状侵蚀,因此,仅仅通过测量侵蚀沟获得的数据不可靠。建议将两者结合起来测量。这只是个人想法,不知道各位同行有何意见?请问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水土流失量及拦渣率是怎样的确定的?比如高速公路建设,取土场、弃渣场较多、路基填方量大,如何去确定他的拦渣率?水土流失量?流失量都是根据点推算到面的,拦渣率可以每个渣场确定,然后去计算工程总体的。首先要明确土壤流失和水
31、土流失的概念,大家想想,以前的六大指标其中之一是叫水土流失控制比的,现在的新国标将其改为土壤流失控制比,这并非是没有原因的。虽然目前还没有官方的文件或标准来阐述两者的区别,但是在实践工作中,两者的区别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共识,即:水土流失主要指“流失”,也就是超出基准范围,或者叫做超出控制范围,举个例子,在弃渣场区内设有拦挡措施,那么拦挡住的,我们不能将其算作流失,只能是“侵蚀”。说清楚了“流失”,侵蚀也就好理解了,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很早以前,我们开发建设项目标准中的“流失”。概念的问题扯清楚之后,我们再反过来看新国标的“土壤流失控制比”的概念,就好理解多了概念:项目建设区内,容许的土壤流失量与
32、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之比。大家有没有研究过这两个词的概念?“容许的土壤流失量”和“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在国标水土保持术语中,对于容许的土壤流失量有明确的定义,不难读懂,它的单位应该是t/km2.a,是侵蚀模数的单位,而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也是这个单位,也就是说,分子分母的单位一致,因此出来的才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数值。这个就是我理解的国标为什么这么制定的第一个可能为了分子分母单位一致。第二个可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看过防治标准中的表格?仔细看看,不管是几级标准,对于施工期的“土壤流失控制比”均有要求,打个比方,建设类项目在施工期按一级标准必须达到0.7以西南土石山区为例(容许值500
33、),也就是说,在施工期的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不能大于715(t/km2.a)大家看到这里应该会产生疑问了吧施工期?一般都是大范围的挖填方,是不可能小于这个数字的,那么就要好好分析一下前面说的概念了,“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强度”呵呵,有没有发现问题呢?对了,就是“治理后”这几个字我个人的理解,为什么要强调治理后,为什么要在施工期也对该指标进行要求呢?就是应为我们对于开发建设项目,不单单要看竣工后的治理情况,还应该看施工过程中的治理情况!我认为这才是关键!呵呵,说了一大堆,虽然目前由于种种市场或者行业问题,我们并没有在实际的报告中将刚才说的那些详细分析,也没有这么去写,但是我觉得,随着国标不断完
34、善,随着水保要求不断严格,日后也许真的会去抠这个概念,会去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呵呵,以上都是个人看法,不代表官方,欢迎探讨请教各位大虾: 线状开发建设项目,诸如铁路、公路等,它们在水保监测中监测点位如何布设呀?监测重点是弃渣堆渣场、取土场、开挖回填边坡、施工便道等,监测设施无非就是监测小区、简易径流观测场等了。建议最好先熟悉方案,了解现场概况,学习一下开发建设项目水保监测技术先。前面几位前辈都说啦,嘿嘿,我补充一下线性工程有个特点,如果线路很长的话(比如西气东输什么的)还需要特殊来考虑沿线气候、地形的影响的监测等。如果线路相对较短,如一般的铁路公路等,需考虑跨越的不同县(市)的气候特点、
35、跨越的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影响等。实际点来说,一个线性工程,也许在某地的弃渣场跟在另外很远处的一个弃渣场的地形、气候会有很大差别!在采集数据、确定监测点及方法时,要多多注意。除了上面说的,我觉得应该结合水保持分区,以地貌组合划分来确定监测分区,选取代表性的区域布设监测设施即可,比如一条公路,沿线有几十个弃渣场,没有必要每个弃渣场都布设监测设施,只需要在每个地貌类型组合区根据弃渣形态或者弃渣场形状来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布设即可,这样节约经费也节省人力,得出来的数据也具有代表性。我觉得结合地形,地貌设置监测点式重要的,但是主要还是要在汛期监测。第一次把监测点都设到弃渣场了,结果发现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
36、路和边坡都没有做简易水土流失监测,出报告时很多数据都不全,真是郁闷啊,第一个报告就出了这么大的失误因为,开展水保监测的次数少,收集的数据不够完善,根据水保2009187号文要求,在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中要确定弃土(渣)量及占地面积,头痛,请大家帮我想想怎么写,谢谢!面积可以拿GPS走一圈渣量可以根据地形和高差计算,但要结合堆渣资料以及渣的使用来校核很简单,最好实测,要不就收集资料,再不行就现场估算,最后的办法就是编就是!实测+收集资料+经验=约值!完了再微调!八九不离十施工过程中要求业主规范施工行为,将开挖土方集中几处堆放,并且根据土质、降雨等因素分层堆放,量测时利用GPS测面积,再皮尺、
37、坡度量具体高度,通过以上数据能够测算出弃土弃渣的体积。这些数据还要与施工单位进行核对,因为还有一部分是调出的。施工围堰监测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关内容的监测:1.要注意施工围堰的建设和拆除时间(尤其是跨越雨季施工时间);2.应注意其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的实施时间和工程量;3.堆建围堰的土石方流向情况要了解(从哪来?拆除后去哪?)。(2)对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内容的监测:1.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时间、量、防治效果(重点是临时措施);2.存在的水土流失状况(包括流失程度、量、侵蚀情况、造成的危害等);3.修建和拆除时对周边的影响情况,弃土弃渣的流向情况,是否采取了必要的
38、防治措施等。(3)其他监测内容:1.扰动、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情况;2.流失因子的监测;3.如存在植被恢复的,应对植被恢复情况进行监测。大体上给你举了一些,可能不全,你可以参考一下,至于实际能做到多少,就看你们监测的具体情况了,理论上这些都是要做的。首先要制定监测方案,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到现场实际调查,现场实际调查是监测工作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记录各项监测数据,然后就是回来分析数据,编写监测报告了。有些地方,监测只是在业主要验收的时候补个报告,这样的监测,原因在谁呢首先谈谈监测如何学习入门:新手:还是从书籍入手,先看看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这两本书,尤其是后面一本,专门
39、针对开发建设项目写的,对初学者很不错。当然,前提是你要认认真真的好好看了解一定的情况后,建议看一些有关规范,主要就是水土保持术语(不要忽略这个规范,对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很有帮助)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两本国标主要是要了解监测在开发建设项目水保中的有关要求和设计深度等,尤其是防治标准,对指标如何定义和计算都有详细说明,必须要吃透)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水土保持试验规程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这三本是监测基础性的东西,不能轻视,不信你仔仔细细的看完,肯定能懂很多)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个人觉得虽然这个是监测上比较正式和最权威的规范,但是在开发建设项目部分,最好
40、只是参考学习下,知道要求和做法就可以,很多东西并不是很实际,可以期待正在修改完善的新版本)水土流失测验与调查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指标体系(这两本主要就是深入研究监测对象、指标、方式和方法的比较好的书了,建议喜欢研究监测方法的朋友,可以学习一下)然后说说承接监测项目前期的一些情况:首先自然是项目谈判,大家经常提到的费用依据,全国通用的一般就是用嘴谈(嘿嘿,看你谈项目的能力了),非要文件依据,也只有22号文了,还有就是水保方案中确定的监测费用,鉴于67号文实在取费较低,还是不要提的好。然后就是有的项目需要编制标书(或者报价书、监测计划等),这些形式都基本一样,就是投标的相对会专业一点,可能会分为技术标
41、和商务标,需要按照业主规定的格式去编写,其余的种类就比较好些了,主要也就是这几部分:1.基本情况(公司情况,执照、资质证书等等)2 监测经验及本项目监测计划(以前做过类似项目的情况,怎么做的,这个项目计划怎么做,达到何种效果等)3.报价费用及其组成(需要多少费用,怎么计算的,以及计算依据)4.服务承诺和保障措施等(公司领导多么重视,怎么组成该项目监测组,保证能够顺利通过技术审查,该项目监测人员经验及上岗证等等)。在之后就是确定是你监测了,你要整一个委托书嘿嘿具体做监测主要就是分为两部分了,外业和内业。先说内业吧,简单一点,首先编制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全国的参见16号文,有的地方有自己的格式),
42、这个报告有些地方也叫监测实施方案,都有具体的提纲。其次就是监测简报、季报、年度报告。简报一般都没有格式,根据现场监测调整内容就可以了,季度报表可以参考187号文,也可以自己做成报告,内容详细点就是了,年度报告就要详细多了,至少六大指标得计算一下,至于格式,一般情况下推荐参考总报告的格式,当然,有地方规定了格式的,按照规定执行就是了。最后就是监测总报告,这个目前的提纲比较多,本人觉得参考验收规范的格式比较好,至少比较权威一点,具体的内容只有根据你的监测情况和数据来写了,数据多,监测得仔细,自然能写好很多然后就是外业了外业其实就是定时、定位和不定位的巡查,布点,逐步去监测的一个过程。外业的好坏范围
43、太大,搞得认真,就很麻烦,很费劲,随便整整的监测单位也有,照照相片就OK,想搞好监测,我觉得外业很重要,其实只要尽量做好监测单位自己的事情,就能做好监测。最后简单说说评审和我个人觉得的监测经验验收评审其实监测的很简单,只要汇报好布点思路、监测过程就OK,没什么太多的要求,比别的评审简单多了,主要还是看主体工程做的好不好。至于经验,我觉得首先还是要把项目本身的情况搞清楚,这个很重要,它的组成、施工工序和工艺、各个区域的特点等等,这些都搞清楚了,真的对监测很有帮助就说这些了,临时打的,肯定不周全,楼下的可以批评指正和补充完善,嘿嘿现在的监测提纲实在太多有点搞不清楚哪个提纲好并且只有个提纲没有具体要
44、求是不是有点不够规范提纲是有点多,不过监测设计和监测总报告每个省都有认定和公认的一个提纲,至于年报和简报,参照总报告的简化就是了,所以执行下来提纲用哪个我觉得是个比较明确的问题,至于具体要求,我觉得已经很明确了,监测内容就是对监测的要求啊,至于你能做多少,做多好,哪个确实在现阶段的监测中很难判断,也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至于规范,我觉得可以期待一下新的监测技术规程,不过个人感觉针对开发建设项目监测的管理,如果不从根本上入手,很难管得清楚不知道楼主说的是那样!如果是按开饭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编写水土保持方案中监测章节的主要根据【2008】8号文中11水土保持监测部分
45、来写;如果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目前就是按照水保监【2006】16号文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目前新规范还在修订中),结合一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来编写(因为主要监测报告不外乎就是为了验收服务),不过我个人建议在结合一下监测实施细则楼主指的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里面附录的监测总报告提纲吧?从规范规程的角度上将,这个提纲应该是目前为止,指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最具权威性的提纲了。因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里面并没有监测报告的详细提纲和格式,而前段时间一直都采用的16号文,标题就有个“试行”,所以这个规范的提纲应该是最据权威性的啦。可是个人觉得这
46、个提纲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感觉是有一点根据验收评估的需要反过来要求监测报告。这样就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漏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跟生态监测大不同,也跟验收有很大区别,验收主要关注指标、工程量和投资,而监测是一个系统、动态和全面的工作,所以我觉得这个提纲要用,但是需要自己调整一下,这样才能更好的反应监测的全过程。是啊!什么侵蚀单元的划分!感觉列的东西很多!而现实中提供的基础资料很少,只能编了!郁闷!首先给你更正一下监测实施方案现在应该叫*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目录1 编制依据 11.1 法律法规文件 11.2 规范性文件 11.3 技术标准 11.4 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 21.5 合同 22 工程项目概况 32.1 主体工程概况 32.2 项目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42.2.1 地貌 42.2.2 气象水文 52.2.3 土壤植被 62.2.4 沿线社会经济情况 62.3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72.3.1 水土流失特点 72.3.2 水土保持成效与经验 92.4 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 112.4.1 防治分区 112.4.2 防治措施布局 113 水土保持监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