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 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及其他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2. 周围环境无污染源。4、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打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应设缓冲区,进入不同工作区域要更衣换鞋。5、严格区分污染物、清洁物、无菌物,各类物品分区存放。6、各类物品的盛具和运具按污染、清洁、无菌严格区分使用,每日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定位存放。7、下收、下送的车辆应污洁分开,每次使用后用消毒液擦拭消毒。8、消毒液在每天使用前测试浓度,合格后方可使用。存放时间与配制浓度根据产品说明书。9、回收物品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原则,特殊感染物品先消毒再清洗。1
2、0、各类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必须一用一洗。11、消毒员持证上岗,严格按灭菌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必须空锅作B-D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按规范作好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及灭菌登记工作,监测合格方可发放物品。12灭菌物品必须有明显的灭菌标识、物品名称、有效期、打包人签名、锅次、锅号,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根据不同的包装材料、灭菌方法、储存条件确定不同的物品有效期。13、污染区地面及台面每天工作结束后用消毒液湿拖、擦拭;清洁区每天工作前后清水擦拭,地面清水湿拖;无菌物品存放区每天清水擦拭货架、台面、传递窗等。拖把和抹布分区使用和放置。14每月做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培养,操作台面、
3、工作人员手、消毒液菌落计数,消毒灭菌物品细菌培养。15无菌物品存放区应保持清洁干燥,保持温度在20-25,湿度在50%-70%。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必须更衣、换鞋,戴好口罩、帽子。16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洁净的橱柜内或存放架上,物品存放必须离地20cm,离墙5cm,离天花板50cm。一次性灭菌物品拆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17对一次使用的灭菌医疗用品,消毒液,洗涤剂,试剂,设备及原材料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供应室。供应室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在护理部领导下,在科室护士长直接安排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全院各科无菌治疗包、输注器材、敷料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供应。2. 负责各科
4、医疗、教学、科研用物的消毒灭菌工作。3. 根据各科需要配制各种物品,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基数,保证临床需要和减少无效储备。4. 供应的各类物品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5. 建立各科物品帐目及请领、发放、报损制度,定期清点。6. 定期征求临床各科对供应室工作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临床需要。7. 建立停水、停电、停汽及灭菌器出现故障时的应急处理预案,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流程。8.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工作流程。9定期组织和实施科室员工继续教育、业务学习、岗位考核。供应室安全制度 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2、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做好相应的自身防护。
5、3、 保证各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维修。4、 做好消毒液及环氧乙烷气体等危险物品的妥善放置和保管工作。5、 消毒员在压力蒸汽灭菌期间应坚守岗位,随时观察灭菌过程中各类灭菌参数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类报警和紧急事件。6、 做好各类物品的入库检查,严格把好质量关。7、 做好日常的灭菌监测及登记工作,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无菌物品。8、 下班前必须关闭所有水源、气源、电源等。9、 工作区域不得吸烟,易燃易爆物品应远离火源、热源。去污区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污染区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隔离衣、雨鞋,必要时戴眼罩。2、 物品分类
6、应在分类台上进行。3、 各类回收物品的数量及规格应仔细核对,当面交接清楚,以防物品遗失。4、 医疗垃圾应放置于套黄袋子的加盖垃圾桶内;特殊感染物品的消毒应有专用的消毒容器,先消毒再清洗。其他物品先清洗再消毒。5、 各类物品的清洗消毒流程及设备的操作必须按相应的操作规程执行。6、 器械初步清洗后用碱性酶浸泡5-10分钟。难洗器械机器清洗前应配合手工处理程序。7、 消毒液应按时更换,每天监测浓度,合格后方可使用。8、 下收下送车辆必须每次使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存放。9、 污染区台面、地面每日二次消毒液拖抹,并可根据污染程度随时拖抹,水池及机器表面每天工作结束后擦拭干净,保持整洁。检查包装区工作制度生
7、效日期: 修订日期:1. 工作人员衣着整洁,仪表规范,符合区域要求。2. 包装前必须检查物品的清洁度及其他各项性能。3. 包装锋利器械时应加保护套保护锐利面;有关节的器械卡口打开;有开关的密闭器械应打开开关。包装注射器及套针类物品时,应将针栓和针管及针芯和外套管分开放置。盘、盆、罐、碗类包装时,应尽量单个包装,有盖容器应将盖打开;若需多个包装在一起时,所有器皿的开口应朝一个方向;摞放时,器皿间应用吸湿毛巾或纱布隔开。以利蒸汽穿透。4. 根据待灭菌物品的性质,选择正确的包装材料和灭菌方法。敷料包装与器械包装应分室进行。5. 正确包装待灭菌物品,灭菌包的体积和重量均不能超过技术规范要求,预真空和脉
8、动真空压力蒸汽的灭菌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下排气灭菌的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cm30cm25cm,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公斤,敷料包不超过5公斤。6. 物品捆扎不适过紧,包内各类物品齐全,内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注明物品名称、有效期、打包人签名、锅次、锅号,标识明显。7. 装载时再次核对包的大小、重量、标识,尽量将同类物品同批次灭菌。8. 包装区域保持整洁。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2. 灭菌器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化学监测和物理监测,并记录相关参数。3. 每个灭菌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9、,内放化学指示卡。4. 灭菌器每周应进行生物检测。有植入物灭菌时,该锅必须进行生物检测,合格后方可放行。新灭菌器使用前或大修后及灭菌方法改变时,均须经过工艺确认,合格后才能使用,以确保灭菌的安全性。5.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必须停止使用该灭菌器,积极查找原因,并追回已发放的物品。连续三次生物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才能使用。6. 监测所用化学或生物菌片,需经卫生部认可,并在有效期内使用。7. 监测记录归档并保存三年。职业防护制度 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教育,防止各类意外发生。2. 进入去污区换鞋、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眼罩,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戴双层手套;脱手套
10、后应立即洗手。3. 清点、分类污染物品,用钳子夹取锐利器械,避免刺伤。一旦发生锐器刺伤,应按锐器伤处理原则处理。4. 被绿脓、破伤风、炭疽杆菌等污染的物品应按特殊感染物品处理流程进行处理。5. 皮肤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体液、酶,应立即彻底清洗。6. 妥善储存化学性消毒剂,配制时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止消毒液溅到皮肤、眼内或吸入呼吸道,一旦溅入及时用清水冲洗。7. 压力蒸汽灭菌前检查仪表、管道的正常和通畅;运行过程坚守岗位;操作时戴防护手套,灭菌结束打开柜门时,防止热气流冲击。8. 使用低温灭菌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化学介质中毒、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发生。查对制度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
11、:1. 下病区回收物品时,及时清点、检查其数量及性能,如有问题当面指出。2. 回供应室后再次清点、检查其数量及性能,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应科室联系。3. 包装物品时,检查物品清洁度、性能、完好率,经核对物品包内所需数量后方可包装。4. 及时核对科室自备包的各类标识,标识不清者,退回或重新书写。5. 每日核查无菌储存物品,按灭菌先后秩序排列。6. 发放无菌物品,查对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变色及外在包装完整性。7. 定期查对各类物品的基数,及时补充,保证供应。下送、下收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按临床科室所需用量有计划装载各种物品。2. 装载时,下送工作人员与无菌室发放人员当面清点物品
12、数量,并检查物品的外在质量。3. 严防交叉污染,下送、下收的车辆、人员分开;如为同一辆车收发,则应上、下层完全分开,上层放置无菌物品,下层放置回收物品。4. 下收下送时与各临床护士及时核对物品的名称、数量、包装质量及回收物品的数量和初步处理情况。如有问题,当面交待,当场确认。送货护士和接收护士在送货单上双签名。5. 回收后与清洗间工作人员交接清点各类回收物品,如有疑问,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6. 拆卸物品时轻拿轻放,分类放置。7. 下收、下送车辆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洁消毒。8. 及时实行下收、下送,以免影响工作和延误使用。 低温灭菌工作制度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待包装物品必
13、须清洁干燥。每个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有灭菌指示标识。2、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3、灭菌间忌热、忌明火。灭菌运行时(特别是环氧乙烷灭菌过程中),必须打开灭菌间排风系统,灭菌过程中不能中途打开锅门,以免有毒气体泄漏。4、灭菌结束后,做好灭菌监测和登记工作,保留打印记录纸、标准包内指示卡及生物指示剂标签粘贴保存。5、环氧乙烷灭菌必须每锅做生物监测,结果阴性方可发放灭菌物品。6、做好设备年检,档案保存备查。物品管理制度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护士长全面负责各种物资的管理并建立帐目,定期领取、保管、清点、核对及报损。2、 供应室给各科备用的物品应建立帐目,根据需要随时增减,定期下临床清点核对,发现
14、丢失及时追查。3、 计划领取物品时量出为入,避免过期。4、 因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物品的,应根据医院赔偿制度处理。5、 借出物品应留借条,及时追回。清洁卫生制度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由护士长负责督促检查全科的卫生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 三区拖把、抹布、水桶等卫生用品分开使用、清洗、晾干。3. 污染区地面、台面每天用消毒液拖抹二次,水池每次工作结束后清洁擦干。4. 无菌区、清洁区、生活区的地面、台面每天用清水拖抹二次。5. 下收下送车辆每次使用后消毒清洗,擦干备用。6. 墙面、玻璃窗每月清洁一次。无菌物品存放区管理制度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无菌物品存放区用于存放无菌物
15、品及拆除外包装后的一次性物品。2、 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洗手、更衣、戴口罩帽子、换鞋。3、 每天擦抹货架、台面、传递窗一次。4、 每日观察室温和湿度,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置。5、 每月做空气菌落、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一次,如不合格,查找原因,整改后重做。6、 领取无菌物品必须用封闭式的推车,或清洁塑料袋存放,不能将无菌物品暴露在外。7、 发放时核对无菌物品的名称、标识和包装质量。 8、 如有空气净化设备,则需每日检查回风口有无物品遮挡,以免影响层流效果。并按设备维护标准进行日常维护及保养。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由医院统一采购,科室不得自行购
16、入。2、 供应室每月按实际需用的数量向设备科领取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领取时登记并核对品名、规格、数量、批号、失效期、发货人和收货人签名,检查外包装和消毒标识,合格后方可入库。标识朝外放置。3、 一次性医疗用品存放离地面大于20cm,离墙壁大于5cm,距顶面大于50cm。保持清洁、干燥、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按使用日期前后排列整齐。4、 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仓库拆除大包装后可放入无菌物品存放区。5、 各科室实行按需发放,并建立登记簿,内容、科室、日期、物品名称、数量及规格、发货人、收货人签名。6、 每天一次做好物品发放间的清洁卫生工作,包括货架,地面等。 差错事故报告登记制度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17、、 科室应建立差错事故报告登记制度。2、 凡是在工作中发生的差错事故,均应及时上报科室主管,按章处理,不得隐瞒。 压力蒸汽灭菌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1. 消毒员持证上岗。2. 灭菌前先检查灭菌器如有问题,及时检修。(1)门框、橡胶垫圈、锁扣是否完好,有无漏气。(2)排气口有无阻塞。(3)安全阀、蒸汽调节阀、压力表、温度计、排气口温度计是否灵敏。(4)蒸汽压力是否符合要求3、预真空灭菌器每日使用前或维修后经B-D测试合格方可使用。4、标准测试包体积23 cm23 cm15cm(下排气灭菌器标准测试包体积为30 cm30 cm25cm), 由全棉布打包,所用布类一用一洗。5、严格掌握灭菌
18、包裹的体积,不得超过30 cm30 cm50cm(下排气灭菌器包裹的体积,不得超过30 cm30 cm25cm),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公斤,敷料包不超过5公斤。每锅装载量10-90%之间(下排气灭菌器每锅装载量10-80%)。6、使用层架或篮框式装载,不得堆放,同类物品尽量同批次灭菌,不同类物品同批次灭菌时,分区域放置,避免器械包直接接触布类包。7、盆、盘、碗等器皿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包装时应将盖打开;若必须多个包装在一起时,所有器皿的开口应朝向一致,凹面向下,摞放时,器皿间应用吸湿毛巾或纱布隔开;能拆卸的必须拆卸,有筛空的容器,应将盖打开,开口向下或侧放。8、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随时观察灭菌器运行情况,注意安全操作,防止意外事故。9、做好各项监测和记录,相关资料保存3年。10、做好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日常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