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2008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命题规律总结及趋势预测
以下内容属东奥原创,属东奥知识产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大家的配合!!
自1991年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以来,至今已举行了十七届。该课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财务管理(一到十章),第二部分是成本管理(十一到十四章)。通过历年考试可以看出,财务成本管理的考试具有考核全面、计算量大、试题灵活、结合实际等特点。由于财务管理计算和综合题比重较大,需要记忆和运用很多公式,而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由于绝大多数是以文科为背景的,所以考生普遍反映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财务成本管理属于五科中难度较大,通过率较低的一门,近几年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全国合格率 分别为:2007年的合格率为20.55%,2006年的合格率为14.5%,2005年的合格率为13.92%,2004年的合格率为12.61%,2003年合格率为10.36%,2002年合格率为9.34%,2001年的合格率为9.27%。
财务成本管理从考试来说并不是很难,只要你能搞清原理,把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相信你是能够顺利通过这门考试的。具体来说,首先应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然后抓住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强化复习准备;最后要有针对性地多作一些练习,以掌握答题思路和技巧,同时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一、全书基本框架内容
熟悉教材是应考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建立知识网络,从总体上把握《财务成本管理》的知识结构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财务成本管理》由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内容构成。全书共十五章,可分为五大部分,总揽如下:
第一部分:财务管理 总论(第1章) (理论基础)
的基础
财务报表分析(第2章) 基本
财务估价(第4章) 工具
财务决策 贯穿于第三部分的内容中
第二部分:财务管理的关 财务预测与计划 (第3章) 财务管理
键工作环节 财务控制 (第15章) 的职能
投资管理(第5、6章)
第三部分: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基本内容 筹资管理(第7、9章)
股利分配管理(第8章)
企业价值分析(第10章)
财务管理专题 期权估价(第11章)
实际成本计算(第12章)
第四部分:成本管理 本量利分析(第13章)
标准成本计算与控制(第14章)
作业成本(第16章)
第五部分:战略管理(第17章)
第一部分:财务管理的基础
本部分是指第一章。第一章属于财务管理全书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为理解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和学习以后各章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财务管理的关键工作环节
本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十五章。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工具,第二章要求掌握各种分析指标的含义、计算公式和分析评价方法,并能联系企业实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变动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第四章是财务估价,是针对一项资产价值的估计,财务估价的基本方法是折现现金流量法,该方法涉及三个基本的财务观念:时间价值、现金流量和风险价值,时间价值主要是讨论现值的计算方法问题;现金流量问题主要是讨论债券估价和股票估价问题;风险价值主要讨论风险和报酬问题,这三个问题统一于折现现金流量模型;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其中决策贯穿在第三部分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中(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流动资金管理中的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决策、存货控制决策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决策、收益分配政策的决策等)。因此本部分内容分两章介绍了后两个职能,即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其中第三章财务预测与计划,主要介绍了财务预测和财务预算。财务预测是融资计划的前提,主要介绍了销售百分比法,增长率和资金需求主要介绍了可持续增长率;财务预算主要阐述现金预算的编制方法和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第15章业绩评价主要介绍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评价和考核。
第三部分:财务管理
本部分包括七章,包括四方面内容,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
1、投资管理:企业有了资金,关键要有效地投放,因此要加强投资管理,广义投资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如项目投资、流动资金投资),以及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证券投资)。项目投资的关键首先要正确确定投资带来的现金流量,其次要会计算各种投资决策指标,最后要会熟练运用各种指标进行评价;流动资金管理首先要掌握现金持有动机与成本,以及合理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其次要掌握应收帐款的功能与成本,掌握信用政策的构成与决策方法,第三要掌握存货的功能与成本以及存货决策方法。
2、 筹资管理:这部分内容包括(1)要合理选择筹资方式,所以要明确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2)要会比较各种筹资成本的代价(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以及综合资金成本和边际资金成本的计算;(3)要分析不同筹资方式的筹资风险,计算各种风险衡量指标,如各种杠杆系数;(4)要综合筹资代价和风险,制定企业最佳的资金结构(融资的每股收益分析法;比较资金成本法)。
3、 股利分配:公司经营如取得收益要制订一个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因此要掌握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掌握四种股利分配政策的优缺点及运用。
4、财务管理专题:包括第十章企业价值评估和第十一章的期权估价,其中企业价值评估介绍了折现流量法、经济利润法和相对价值法下如何估算企业价值;期权估价介绍了期权基本概念、期权价值评估方法和实务期权。这部分内容属于最近几年新增内容,属于考试应重点关注内容。
第四部分:成本管理
包括实际成本计算制度(第十二章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第十三章)、标准成本计算制度(第十四章成本控制)和作业成本管理(第十六章)。其中:实际成本计算制度主要介绍了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和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本量利分析主要介绍如何运用损益方程式预计利润和分析实现目标利润的条件、运用盈亏临界分析计算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敏感分析的方法以及变动成本计算法;标准成本计算制度主要介绍了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账务处理以及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主要介绍了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的方法,这部分是今年新增内容,属于成本管理部分的重点。
第五部分:战略管理
教材最后一章,主要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以及财务战略,这章属于今年新增内容,考试应重点注意。
二、近几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考生有必要有效地借鉴以前年度试题,因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知识的重点和易考点,且其知识考核具有连续性,有效地借鉴以前年度试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对历年试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时,要注意了解教材中的知识考查点和例题是怎样转化为考题的,从而掌握出题规律,对2008年的试题做出预测;此外要注意了解财务管理考试的特点,以便于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考点和难点,制定好复习计划,主动有效地准备财务成本管理的考试。
(一) 题目类型及分数
近五年考试题量分布分析表如下:
年 度
客 观 题
主 观 题
合计
单选
多选
判断
合计
计算
综合
合计
2000
年
题量
分数
13题
13分
7题
14分
7题
7分
27题
34分
4题
24分
3题
42分
7题
66分
34题
100
2001
年
题量
分数
15题
15分
5题
10分
15题
15分
35题
40分
4题
24分
3题
36分
7题
60分
42题
100
2002年
题量
分数
15题
15分
5题
10分
15题
15分
35题
40分
4题
32分
2题
28分
6题
60分
41题
100
2003年
题量
分数
10题
10分
10题
20分
10题
15分
30题
45分
5题
30分
2题
25分
7题
55分
37题
100
2004年
题量
分数
10题
10分
10题
15分
10题
15分
30题
40分
5题
30分
2题
30分
7题
60分
37题
100
2005年
题量
分数
10题
10分
10题
20分
10题
10分
30题
40分
5题
30分
2题
30分
7题
60分
37题
100
2006年
题量
分数
10题
10分
10题
20分
10题
10分
30题
40分
4题
28分
2题
32分
6题
60分
37题
100
2006年
题量
分数
10题
10分
8题
16分
10题
10分
28题
36分
5题
30分
2题
34分
7题
64分
37题
100
(二) 命题规律总结
从以上分析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考核
历年试题的命题范围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基本覆盖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考生要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试题,不仅要求考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对教材内容达到相当熟悉的程度。这么多题目分布在15章的教材中,可以说指定教材中的每一章都有考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按大纲规定范围全面复习准备,放弃盲目猜题、押题的侥幸心理。
第二、计算题、综合题比重加大
财务管理试题的计算量较大,而且预计这种趋势会保持下去。部分考生由于只看书复习,动手解题练习少,运用公式不熟练或计算能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考生在牢固、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善于归纳,分题型加强练习,尤其是对计算题和综合题,要做到有所准备,能快捷地作出判断和处理,这是能否通过这门考试的关键。
计算题主要考查考生实务操作能力,计算题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熟记公式和例题,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都要弄懂弄会,真正理解并能熟练灵活运用。为了提高解题速度,平时一定要多做练习。一方面可以多见识一些不同类型的试题,另一方面,可锻炼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技巧。综合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全面综合和熟练运用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是题材量大,实务操作性强,通常涉及几章的内容,往往带有案例分析的性质。综合题由于涉及的内容多,一般要分成若干个步骤,所以,必须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中给出的资料、数据和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找出解题的思路。综合题一般分成几问,这往往是一种提示,所以,一定要按照题目所问的顺序答题。这类试题一般不是只考某一个问题,往往要把几个知识考查点联系起来考查,所以,思路要开阔,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归纳和分析,要注意答题的系统性。
客观题比重占到全部分值的40%左右已成定局,它是全面考核的具体体现,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及分析判断能力。客观题的得分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基本点。如果客观题失分太多,即使主观题答得较好也很难过关。因此建议考生一定要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仔细看清楚题意和所有备选答案,解题时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1)直接挑选法。这类试题一般属于法规、制度和规定性的“应知应会”内容,或者计算性的试题。考生只要掌握教材中知识的考查点,就能直接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通过计算,选择正确的答案。(2)排除法,即将备选答案中不正确或不符题意的选项删除,从剩余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3)猜测法,遇有确实不会的题目可选用猜测法,因单选和多选题,选错并不扣分,其选择结果与不选是一样的。但对于判断题,因其评分标准为判断正确的得分,不选不得分也不扣分,判断错误则倒扣分,则不宜采用猜测法。
第三、理论结合实际、重点突出
财务成本管理科目以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为核心,以公司为背景系统阐述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观念和决策方法。试题重点突出,着重于测试考生作为一名执业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的重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本学科核心内容;
(2)与注册会计师业务联系紧密的内容;
(3)新增内容。
对这些内容,应给予更多关注,考生应有针对地加强练习。
章目
年份
比重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计算题
综合题
总题量
总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一
财务成本管理
总论
2001
0
0
2002
3
4
1
1
1
2
1
1
2003
2
3
1
1
1
2
2004
2
3
1
1.5
1
1.5
2005
1
2
1
2
2006
3
4
1
2
2
2
2007
1
1
1
1
二
财务报表分析
2001
3
8
1
1
1
1
1
6
2002
3
16
1
1
1
1
1
14
2003
3
4.5
1
1
1
2
1
1.5
2004
2
16.5
1
1.5
1
15
2005
4
4
2
2
2
2
2006
2
2
2
2
2007
3
8
2
2
1
6
三
财务预测与计划
2001
2
13
1
1
1
12
2002
2
11
1
1
5/7
10
2003
3
7.5
1
1
1
1.5
1
5
2004
2
7.5
1
1.5
1
6
2005
2
3
1
1
1
2
2006
3
10
1
1
1
2
1
7
2007
2
3
1
1
1
2
四
财务估价
2001
5
5
3
3
2
2
2002
5
13
2
2
1
2
1
1
1
8
2003
5
14.5
1
1
1
2
1
1.5
2
10
2004
4
5
2
2
1
1.5
1
1.5
2005
4
5
1
1
1
2
2
2
2006
4
5
2
2
1
2
1
1
2007
2
7
1
1
1
6
五
投资管理
2001
1
12
1
12
2002
2
9
1
1
1
8
2003
2
14.5
1
1.5
1
13
2004
3
17.5
1
1
1
1.5
1
15
2005
4
24
1
2
1
1
1
6
1
15
2006
3
18
1
1
1
1
1
16
2007
0
0
六
流动资金管理
2001
4
10
1
1
1
2
1
1
1
6
2002
2
9
1
1
1
8
2003
3
7.5
1
1
1
1.5
1
5
2004
3
3.5
2
2
1
1.5
2005
3
9
1
1
1
2
1
6
2006
5
10
1
1
1
2
1
1
1
6
2007
4
5
2
2
1
2
1
1
七
筹资管理
2001
3
4
1
1
1
2
1
1
2002
2
2
1
1
1
1
2003
3
5
1
2
2
3
2004
3
4.5
2
3
1
1.5
2005
3
4
1
1
1
2
1
1
2006
1
1
1
1
2007
4
6
1
1
2
4
1
1
八
股利分配
2001
3
8
1
1
1
1
1
6
2002
2
3
1
2
1
1
2003
2
3.5
1
2
1
1.5
2004
2
2.5
2005
0
0
2006
2
3
1
1
1
2
2007
1
2
1
2
九
资本成本和结构
2001
3
8
1
1
1
1
1
6
2002
3.3
7
1
1
2
2
2/7
4
2003
2
13
1
1
1
12
2004
4
5.5
1
1
1
1.5
2
3
2005
2
3
1
1
1
2
2006
2
18
1
1
1
17
2007
1
6
1
6
十
企业价值评估
2004
6
22.5
2
3
1
1.5
3
18
2005
4
10
1
1
1
2
1
1
1
6
2006
4
11
1
1
1
2
1
1
1
7
2007
2
23
1
6
1
17
十一
期权估价
2007
3
19
2
2
1
17
十二
产品成本计算
2001
5
5
2
2
3
3
2002
4
11
2
2
1
1
1
8
2003
2
6.5
1
1.5
1
5
2004
1
1
1
1
2005
1
15
1
15
2006
3
11
2
4
1
7
2007
5
6
3
3
1
2
1
1
十三
成本-利润-数量分析
2001
1
1
1
1
2002
1
1
1
1
2003
1
1
1
1
2004
1
1.5
1
1.5
2005
1
6
1
6
2006
1
2
1
2
2007
3
8
1
1
1
1
1
6
十四
成本控制
2001
5
17
1
1
1
2
2
2
1
12
2002
5
6
1
1
1
2
3
3
2003
2
2.5
2004
3
8.5
1
1
1
1.5
1
6
2005
3
4
1
1
1
2
1
1
2006
2
2
2
2
2007
0
0
十五
业绩评价
2001
3
4
1
1
1
2
1
1
2002
2
2
1
1
1
1
2003
1
2
1
2
2004
1
1
1
1
2005
4
10
1
1
1
2
1
1
1
6
2006
2
3
1
2
1
1
2007
4
5
2
2
1
2
1
1
十六
作业成本管理
十七
战略管理
注:十六章与十七章为本年新增章节。
通过上述分值题量分析表,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 第一章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从历年命题情况来看,题型只以选择、判断等客观题型出现,在考试卷上分数很少,最少的年份只有1分,多的年份也不超过5分。但是,它是财务管理内容的总纲,对于理解各章之间的联系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学习这一章时,重点是掌握财务管理知识的联系,尤其是以后各章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第二章至第九章,作为财务管理工作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的表述,是历年考试分数较多的章节。题型可以是客观题、计算题或综合题。第二章计算和综合题主要在财务报表分析上;第三章主要是财务预测的销售百分比分析法、可持续增长率的确定与运用、现金预算的编制;第四章主要是债券和股票估价;第五章主要是项目投资决策;第六章集中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决策和存货决策上;第七章集中在融资租赁决策上;第八章集中在四种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和评价上;第九章集中在资金成本的计算、杠杆系数的计算、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上。考生对此部分内容也应予以重视,结合例题和相关习题掌握。
4、 第十章、第十一章属于财务管理专题部分,第十章是2004年教材新增加的部分,第11章是2007年新增内容。从历年命题情况来看,凡是较新增加的内容通常是重点考核的内容,客观题、计算题或综合题都有可能考到,命题点主要应集中在企业价值确定的方法运用上。
5、 第十二章到第十六章,属于成本管理部分,作为财务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应占试卷的20%左右,其中今年新扩充的作业成本管理应重点注意。
6、 第十七章战略管理属于今年新增内容,应重点注意
根据分值分析表和近几年试题,我们可以将《财务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划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和一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非常重要)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章、十一章、十六、十七
第二层次(比较重要)包括:第四章、第七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十四章
第三层次(一般):第一章、第八章、第十五章
各层次分值表
层次
年份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001年
56
39
5
2002年
66
27
7
2003年
60
35
5
2004年
78
16.5
5.5
2005年
54
36
8
2006
69
21
10
2007
64
27
9
平均
64%
29%
7%
三、2008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命题趋势预测
(一)、2008年考试教材的变化
第一章:本章与2007年的教材相比主要是修改了财务管理目标中“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有关解释,以及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因素的有关内容。
第二章:本章从内容看与2007年相比,没有实质变化,本章从内容看没有变化,只是改变了个别指标称谓,即将“净利息”改为“税后利息”,将经营利润改为“税后经营利润”。
第三章:从内容看与2006年相比,没有实质变化,主要是将可持续增长率的有关结论的前提做了补充完善。
第四章:本章与2007年的教材内容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第五章:本章与2007年的教材内容相比没有变化。
第六章:本章与2007年的教材内容相比没有变化。
第七章:本章从内容看与2007年相比,没有实质变化,只是修改了个别错误。
第八章:本章从内容看与2007年相比,没有实质变化,只是把股票分割对每股市价影响的前提作了补充。
第九章:本章从内容看与2007年相比,没有实质变化,只是把财务杠杆系数与每股收益间的关系补充了前提。
第十章:本章从内容看与2007年相比,没有实质变化,只是修改了个别错误。
第十一章:本章从内容看与2007年相比,没有实质变化,只是修改了个别错误。
第十二章:本章与2007年的教材内容相比没有变化。
第十三章:本章与2007年的教材内容相比,没有实质变化,只是修改了章节结构,将原来六节合并为三节。
第十四章:本章与2007年的教材内容相比主要是第五节删除,放入第十六章部分内容。
第十五章:本章与2007年的教材内容相比没有变化。
第十六章:本章为2008年新增章节。
第十七章:本章为2008年新增章节。
(二)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
为证明考生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考生需能够:
(1)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和环境,正确理解和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获取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3)进行财务预测与计划,编制企业预算;
(4)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与投资的风险价值原理,正确运用证券估价的基本方法;
(5)理解投资决策的原理,正确计算和使用投资评价的各项指标;
(6)掌握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决策分析方法;
(7)掌握各种长期筹资工具的特征和使用方法,了解营运资金政策的类型;
(8)掌握股利分配原理和股利分配政策的类型;
(9)掌权资本成本的估计方法,理解资本结构管理的原理;
(10)运用多种方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11)掌握期权估价原理和主要的实物期权估价方法;
(12)正确计算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13)掌握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数量-利润分析的方法,了解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4)运用标准成本法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
(15)掌握对各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评价的方法;
(16)掌握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7)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的战略选择。
(三)命题趋势预测
1、题型、题量预测
题型、题量将保持稳定,题型仍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及综合题五种。题量将在40题左右。客观题占40%左右,主观题占60%左右,其中,计算题应在5题左右,综合题在2题左右。
客观性试题是指单选、多选和判断,其答案需要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因此,要准备好2B铅笔、塑胶橡皮;计算和综合为主观试题需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答题卷上,且大多需借助计算器。因此考生在参加财务管理考试时,除带好2B铅笔、塑胶橡皮、钢笔或圆珠笔等外,一定要准备好计算器,最好在考前复习时就准备好,熟悉计算器的功能,不要进考场前临时借用。
2、 试题难度预测
财务管理考试历年试题难度比较平稳,预计总体不会有较大变化。
3、重点、考点预测
财务成本管理的关键工作环节和基本内容以及2008年教材增加和变动的内容将是考试的重点。2008年考核的重点对于财务管理的内容仍在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财务分析、财务预测、企业价值评估、期权估价、财务战略等内容;对于成本管理部分的内容应放在产品成本计算、作业成本计算和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上,即前面所述的第一、第二层次上,同时对今年教材新增的内容要重点需注意的。
总之,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的内容较多,计算量大,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只要你能全面理解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加强应试训练,相信你一定会顺利通过考试的。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
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
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
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
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
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精品 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