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路径分析 崔楠 宫珊珊摘 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要深刻把握立德树人基本内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现实困境,通过建立健全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协同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效衔接立德树人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育人DOI:10.15938/ki.iper.2021.0
2、1.014: G642 :A :1672-9749(2021)01-0079-05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了重要论述,系统论述了教育要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明确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思政课教师肩负着重大使命。因此,厘清高校思政课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联系、厘清高校思政课建设不适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制定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路径至关重要。一、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1.立德树人“立德”可追溯
3、到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1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首先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功立业,再次是著书立说,此为人生三不朽,“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树人”可追溯到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简言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礼记大学谈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立德”一直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精神之一。可见,“立德”是人生追求的核心目标,“树人”则更具有长久性、艰难性以及深远性。“立德”是“树人”的重中之重,“树人”是“立德”的价值旨归。2.立德树人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
4、提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又进一步指出要深化落实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正确认识立德树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时代人才,要不断提高当今大学生思想水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文化涵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思政课中的“立德”主要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公民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等。具体指坚定政治方向、提升道德修养、培育法治精神、培养爱国情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公民的责任与担当等。思政课中的“树人”指树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5、社会主义接班人和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体指培育有坚定理想信念、有爱国精神、有担当意识和过硬本领的社会主义有用之才。二、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新时代,立德树人是教育思想中国化的最新体现,是高校办学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立德”与“树人”是一个整体,要正确把握“立德”与“树人”之间的关系。思政课教学核心是立德树人,抓住了思政课教育本质,明确了思政课教育使命。高校思政課与立德树人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真正有效实现立德树人。1.课程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2017年中共中央
6、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3“三全育人”有利于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有利于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教育部随后又出台相关政策强调将课程育人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之首,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所有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统一,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促进高校“三全育人”体系更好实现,同时也为立德树人添砖加瓦,更上一层楼
7、。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这一重要论述高度肯定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至关重要的地位,明确了思政课的定位,抓住了思政课的本质,明晰了思政课的使命。首先,思政课不仅是传播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更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课程。思政课是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渠道,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主要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关键课程
8、。其次,立德树人是思政课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思政课不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并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现阶段,立德树人是思政课教学的中心环节。立德树人思想为思政课教学明确目标,为思政课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指南。要围绕立德树人进行教学安排、考核评价、社会实践各环节,全面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涵德化人的有效性。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现实困境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已经被旗帜鲜明地提出,思政课作为这一任务落实的重要依托,在实际中发挥作用不够。普遍存在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统筹
9、谋划不完善、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薄弱等突出问题。1.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统筹谋划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根本任务,关键是加强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部等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总的来说,各高校都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加以建设。但必须承认,部分高校思政课建设缺少统筹规划和设计安排,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未能突出立德树人主题,仅
10、限于完成上级任务,将其视同一般的课程加以建设。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对思政课建设所需的物质保障、人员保障、网络教学硬件保障等方面存在短板,未形成协同配合机制;另一方面,在思政课培养方案、集体备课、教学效果考核和教师职称评聘等方面缺少鲜明的立德树人导向。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薄弱思政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第一人”,然而部分教师更重视理论知识教学,立德树人意识薄弱,德育能力不足。第一,一些高校师德建设力度不够,对于思政课教师的立德树人考核力度和配套奖惩制度不完善,未能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考核教师的首要标准。第二,思政课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一些教师重视思政课
11、的理论性多于育人功能,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缺少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第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部分思政课教师政治信仰不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淡泊,功利主义浓厚,很难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人才。第四,有些思政课教师未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出现一些道德失范、行为失范的现象。第五,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现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是照本宣科,按照教材将理论内容灌输给学生,没有将理论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很难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各环节中。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聚焦立德树人主题不够突显思政课与专业课不同之处在于,
12、作为主渠道,思政课着力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增强学生法治观念与道德情操,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然而目前思政课教学内容与立德树人结合度低,学生们德育获得感低。第一,对教材的使用上,存在具体化不够问题。高校思政课使用国家统一教材,教材的理论性、政治性、思想性、稳定性、通适性较强,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本地本校及本专业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增强教材的感染力、亲和力。第二,在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和集中备课中,主要还是以讲授理论为主,没有将立德树人元素融会贯通到所有思政课教学的知识点中。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往往是大班集中授课,师
13、生之间互动较难,教师不能根据每一个学生具体实际情况来及时关注学生价值观和心理活动变化,对学生的教育缺乏有的放矢。第四,思政课考核内容多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缺少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立德树人相结合的考核内容。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实践性不强“立德”的目的是为了“树人”,最终树的什么人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因此如何有效上好思政课意义重大,直接關系到人才培养问题。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绝不仅仅限于产生短期效果,不仅仅得到“满堂彩”,而是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选择。而现实中,在一些思政课上,学生也许获得一些知识,但立德树人观念没有彻底入脑入心,没有使学生终
14、身受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不够,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这些现象都体现出思政课立德树人理念多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路径分析1.加强统筹谋划,建立健全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协同机制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这为新时代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高校应着眼于这一根本原则,勾勒出目标,全面落实相关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鉴于思政课在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高校党委应该提高政治站位,
15、加强党委对思政课的全面领导,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构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协同机制。首先,将党的教育理论全面贯彻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大学生努力成为拥有政治灵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积极推动思政课立德树人建设,带头走进思政课课堂讲课。其次,学校各部门在出台人才培养文件、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充分重视思政课的立德树人这一指标,各部门通力合作,实现全校合力。最后,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思政课是立德树人核心课程,专业课也同样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立德树人理念使思政课和专业课深度融合,思政课要有专业特色,专业课也要
16、打造课程思政。归根结底都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育人要求。2.加强师德建设,打造一批素质业务双高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6因此,为更好落实思政课的立德树人,教师应积极发挥教书育人作用,严格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立德。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充分理解立德树人真正内涵,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真正将立德树人理念内化于心,才能更好实施德育工作。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传播教授理论知识,还要做
17、到以德服人,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要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真正感召学生,赢得学生信任。思政课教师只有真正做到立德,才能更好做学生的引路人,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其次,要将德育贯彻到教学过程始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科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自己衷心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7思政课教师要在传播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锤炼学生良好的品格,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3.加强理论研究,思政课教学内容中有效贯彻“3+2+1”模式高校思政课是为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
18、生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如何充实思政课中立德树人内容,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思政课教学应贯彻“3+2+1”模式,“3”指的是“三德”即大德、公德和私德,“2”指的是每一门思政课和每一堂思政课,“1”指的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立德树人。思政课要根本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就要将“三德”有效地融入到每一门思政课中,全面贯彻到每一堂思政课中,充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价值目标。有效实施“3+2+1”模式,对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立德树人功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将“三德”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第一,大德方面,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9、、美丽”作为个人价值追求。培养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以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心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匹夫之责。第二,公德方面,要引导学生心怀“天下为公”,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个人价值准则。具体培养学生拥有公共情怀、公共精神,使其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助人为乐等。在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中,有很多勇于奔往一线的医疗工作人员、警察、军人等,也有许多学生和志愿者加入社区防控服务中。思政
20、课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将疫情防控中正反面案例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公德、遵守公德、践行公德,担负起文明之国的社会责任。第三,私德方面,要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与修养,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价值内涵。个人品德包括方方面面,严私德就要严格约束个体行为,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以和处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真正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思政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读原著、品原著,如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通过学生们之间的读书互动分享,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使学生成为一个爱岗敬业,能为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奋斗终生的有用之才。4.加强实践探索,全面提升思政课立
21、德树人实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辩证关系。因此,在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以立德树人观念为核心,在思政课课堂主阵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有效性。(1)上好开学第一堂思政课 高校思政课由于理论知识较多、较枯燥,学生容易厌学,从而导致不重视思政课,更不能完成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第一堂课在思政课中非常重要,也对思政课立德树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应充分重视第一堂课,成功上好开学第一堂课,使学生建立对思政课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
22、更能使立德树人思想入脑入心。第一,思政课教师应该树立一个良好教师形象,充分展现出个人魅力,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第一印象。第二,思政课教师在把握教学规律基础上,利用网络等技术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使学生对思政课能够一见钟情。第三,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在第一堂课中理论知识涉及不用过多,但要把立德树人思想贯穿到课堂始终。如思政课教师应当以“分享感动,共战疫情”为主题,结合本门思政课内容精心设计第一堂课教学安排。把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勇敢逆行者”、典型事迹作为教学案例引入思政课教学中,使高校大学生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祖国,坚定家国情怀,培养中国精神,凝
23、聚中国力量。(2)利用网络思政课优势,丰富立德树人内容 随着科学技術不断发展,思政课也要顺应时代变化,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强化思政课网络教育,利用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网络资源丰富等特点,不断丰富思政课中立德树人内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学生们无法回到校园,网络思政课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防止由于短暂的教育缺失导致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产生缺憾。其次,通过调整授课内容也可以对学生在战“疫”中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实现教学思政与生活思政的完美结合。例如,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高校通过网络平台,利用慕课等资源,向学生传播时事要闻、宣传榜样故事,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3)探索实
24、践教学模式,实现立德树人实效性 马克思说过,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思政课理论本身较为枯燥,提高思政课中立德树人实效性,高校思政课也要积极探索实践式教学模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思政课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比如,在思政课中开展讲座,弘扬红色文化,邀请老红军走进校园为学生演讲;也可以利用所在省份的革命景点、纪念馆,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游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思政课的立德树人实效性。高校间也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不断吸收彼此间思政课的成功经验与方法,真正构建思政课共同体,实现1+12
25、的作用。(4)学习经典案例,实现立德树人榜样力量 习近平指出:“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校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8立德树人不能停在口头,我们要用鲜活的案例来教育青少年,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当代大学生。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将历史上的经典案例和时代楷模人物事迹结合教学知识点,对学生们进行生动地讲解,让学生们在榜样事迹的洗礼中变得精神更饱满、人格更完善,实现立德树人榜样力量。(5)创新立德树人为导向的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 思政课的考核评价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承担着反馈、激励作用,同时也作为一种导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和精髓。因此随着思政课的改革发展,为了更
26、好地体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职能,思政课考核评价内容方式也应该更多元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大幅提高。第一,考核内容增加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测评、法律素养等篇幅,考察学生对“德”的判断标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大德”情怀。第二,课程学习评定要将日常道德品行表现、实践教学与期末考试分数相结合,日常品行和实践教学注重诚信意识、奉献精神、集体观念、价值观等考核。对于在实践中有突出表现或者违纪行为的学生,可以在思政课成绩中作相应奖惩体现。参考文献1 冯刚,史宏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及其价值意蕴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5):41-49.2 张波.立德树人何以实现N.光明日报,20
27、19-07-31(1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4 盖逸馨,邢林艳.校友资源协同高校“三全育人”发展研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2):121-125.5 黄蓉生.新中国 70 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1):110-116.6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7 任苏民.新时代有效教学研究的理论构建兼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借鉴与发展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1):55-65.8 習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31(2).责任编辑:张学玲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