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一 神奇的极光【教学目标】1、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学习本文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辅助说明的技巧和语言运用上的特色。2、学习本文比喻说明的方法和其他几种说明方法。3、了解极光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1、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辅助说明的技巧。2、本文比喻说明的方法和其他几种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辅助说明的技巧。【教学过程】一、背景知识(一)极光释词极光(aurora),指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作连续性变化。极光是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流(可达10千电子伏)使高层大气分子
2、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故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在大约离磁极25-30的范围内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在地磁纬度60-45之间的区域称为弱极光区,地磁纬度低于45的区域称为微极光区。极光的下边界的高度离地面不到100公里,极大发光处的高度为110公里左右,正常的最高边界为300公里左右,在极端情况下可达1000公里以上。根据近些年来关于极光分布情况的研究,极光区的形状不是以地磁极为中心的圆环形,而是更像卵形。极光的光谱线范围约为3100-6700埃。其中最重要的谱线是5577埃的原子氧绿线,称极光绿线。极光的出现同磁暴、地冕、太阳风和宇宙线有关
3、,因而也同太阳活动有关。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观测极光,此后有丰富的极光记录。(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年版)(二)极光的第一次命名长期以来,人们谈到“极光”一词的由来,往往归功于法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加桑迪,因为英国天文学家、数学家哈雷在1716年的一期哲学学报上提到加桑迪在1621年观看描述了一次大的极光,并给极光起了名字。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西斯库近年来对“极光”一词的起源作了新的研究,证明这个词最早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的。伽利略和他的学生在1619年出版的一本书中记述了1616年的一次天文观 测:“夜空中,北半边天全照亮了,甚至亮到这
4、样的程度,其亮度达到了晨曦最亮的地步,几乎可与太阳比拟。从而使我们可以肯定这是北方的晨曦。”这里,伽利略称极光为“晨曦”,拉丁文即aurora。(参见曹冲极光的故事,海洋出版社1989年版)(三)中国古代有关极光的名称解释1、天冲。“状如人,苍衣赤首不动。”这种顶部为红色的特征可能属于较少见的日光型极光,因而其中下部为苍黑色。2、蒙星。“一曰刀星。夜,有赤气如牙旗,或长或短,四面西东最多或遍生薄云,四方生赤气,长三尺,乍见乍没,寻皆消失。”这里生动地描写了极光解体时的情景。这时极光达到其活动高潮期,形体割裂,满天出现光影,后成扩散极光,显示出脉动特征,直至散尽。3、天裂、天开、天开眼。指的是极
5、光冕。极光射线会聚于磁天顶,天顶处无光,如有一个深洞、裂缝。4、狱汉星。又名咸汉星。“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青。”远处的极光,看来如同贴近地面,能运动,且会变色,属极光无疑。5、旬始。“出北斗旁,状如雄鸡,其怒青黑色,像伏鳖。”一看便知这是半风扇型的极光冕,也就是只有完整冕的一半。6、格泽。“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兑。”这是一种火焰型脉动极光,由于极光粒子投射速度不同,进入大气层的深度和先后不一样,因而给人以火焰往上窜的幻觉。7、蚩尤旗。“类彗而后曲,像旗。”这是典型的极光带,有时出现多重带,有的部分联成一气。8、枉矢。“状类大流星,蛇行而苍黑,望之如
6、有毛羽然。”这是射线型极光的真实反映。9、长庚。“广如一匹布著天”,“有星如匹练亘空,化为云而没在楚分”。显然,这是平静的均匀极光弧或极光带。10、归邪。“如星非星,如云非云。”极光一种常见的形式,如云雾一般。11、赤气、白气、苍黑云等。这种颜色,又是天空的气体,通常为极光。12、“星陨如雨”,“大星如月,众小星随之”,“众星并流”,“星流如织”。在地方志中,有的记载为“星陨如虹”,“星陨如雪”,海南岛人则称星陨“如洪涛”。这些极光往往以多重弧、多重带的形式出现,还可能伴有射线结构。(参见曹冲极光的故事,海洋出版社1989年版)二、文章结构本文节选自曹冲极光的故事,三部分各有重点,又相互关联,
7、既生动又科学地向人们介绍了极光的有关知识。第一部分,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作者按时间顺序,由最“古老”的神话开始,分别向人们介绍了中国河图稽命征、山海经和古罗马神话中三个关于极光的传说。首先,作者用极其浪漫的笔调、夸张神奇的描写为我们叙述了附宝受孕的故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诞生的传说,也表明了我国是最早对极光进行观察、记载的国家。正因为极光这一奇观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引起了远古人类对它的崇敬和向往,所以人们才将它和伟大人物的诞生联系在一起。接下来作者又引用了山海经中的记载。在此书中,极光被描述成“触龙”,它“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成为钟山的守护神。这也是极光研究史上对极光形态的最早的具体描
8、述。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极光的文字还有许多,但遗憾的是由于对极光成因的不理解,因此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科学的提法,只是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分别加以称谓,如“天狗”“刀 星”“蚩尤旗”“天开眼”“星陨如雨”和“格泽”“旬始”“长庚”“枉矢”等等。那么,极光这一术语是怎么来的呢?作者又为我们介绍了第三个神话古希腊神话中的有关传说,说明极光的命名是从拉丁文“伊欧斯”,即“黎明女神”那里借用过来的。由于要交代极光术语的来源,因此,作者在这一部分中还简略交代有关极光的基本常识,使读者首先对极光有个大致的了解。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比喻、引用、解释等说明方法。第二部分,从“光”的角度对极光作外观上的介绍,分别介绍了极
9、光的形成、形状、亮度、色彩等知识。第1段介绍了极光形成、出现的主要区域,并且还介绍了极光卵、极光区、极盖区等有关知识。第2段具体介绍了极光的五种形态特征。说明极光的形状虽千姿百态,但人们按形态特征将其分成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幔、极光芒五种。第3段介绍极光的亮度与色彩。在介绍时,作者重点突出了它的变化。“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万花筒”等描述和形容,使读者对极光五光十色、瞬息万变的特点认识得更清楚。第4段是本部分的归纳。这种归纳不只是内容上的归纳,而是极富抒情特色的一段议论;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五彩缤纷的极光图形的赞叹,也引起了读者对极光的神往。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解释、
10、举例、分类、数字等说明方法。第三部分,写极光的来龙去脉,即极光的成因。第1段,作者介绍了三种古老的说法,并指出“火光”“辉光”“冰雪释放出的光”的看法都是不科学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步形成了关于极光的物理性描述。第2段是全文重点,作者科学地解释了极光的成因以及形成的三个条件,揭开了极光神奇的面纱。第3段对极光的发光原理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用电视机显像管、电视机屏幕作比喻,既贴切又通俗易懂。第4段,对极光的本质特点作进一步说明,指出极光不仅是个光学现象,而且与无线电、声学有关,还对一些实用技术及气候、生物圈等产生影响。同时也告诉读者极光的作用和影响,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破解。这一部分主要
11、运用了列举、解释、比喻等说明方法。三、写作特色(一)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的基本特征。1、表达方式多样化。说明文以说明为主,但也常常可穿插叙述、描写、议论甚至抒情的成分,这些表达方式综合使用的广度和深度,常常成为区别平实性说明文与文艺性说明文的主要尺度。例如文章开头,作者就为我们叙述了一个故事,这甚至是一个“六要素”齐全的完整的故事。在叙述中,作者还大量运用了描写,如对黑夜的描写:“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把远山、近树、河流和土丘,以及所有的一切全都掩盖起 来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安详而又神秘。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还有对极光形貌的描写:“突然,在
12、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一切都成为活生生的了。”这些叙述和描写,增强了被说明的事物的具体性和生动性,引起了读者的兴趣。第二部分第段既是议论,也是间接抒情,使得读者对极光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印象更加深刻。2、语言形象生动,辞藻华丽丰富。文艺性说明文的另一特征还表现在语言的形象性和情意性上,本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有时她还被描绘成这样一个女神,手持大水罐,伸展双翅,向世上施舍朝露,如同我国佛教故事中的观音菩萨,普洒甘露到人间。”“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万花筒啦。”
13、 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夫也很强,好多词汇体现出较高的文艺性,富于艺术感染力。如“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以及“眼眉下的一湾秋水”“黑魆魆”“从海中腾空而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穹窿中、漆黑寂静的寒夜里和荒无人烟的极区”等等,这些文字用得十分生动传神。3、选用中外神话传说进行辅助说明。(二)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文章运用了比喻、解释、引用、举例、分类、数字、列举等说明方法。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运用通俗、形象、贴切的比喻说明,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如以“刚刚能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一直亮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来比喻极光亮度变化之大,将“极光的运动变化”比喻为“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将地球磁层比作“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将极区大气比作荧光屏,将极光比作“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都非常恰当,加深了人们对极光的认识。四、课文小结本文是一篇解释极光现象,介绍极光知识的科普小品。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通过通俗形象的比喻和准确概括的说明,向人们介绍了极光的成因、出现的地域以及它的形态、亮度、色彩和有关传说,使人们对极光这种自然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