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论文题目: 财务管理假设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 王 逸 秋 所在学院: 会 计 学 院 专 业: 会 计 学 1 班 学 号: 2 1 3 1 2 0 2 0 1 0 1 1 指导教师: 冯建,罗宏 2014 年 6 月财务管理假设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先对假设的性质进行了阐述和综述,然后对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历程和发展进行了梳理。接着综述了以往学者对财务管理假设研究的思路及内容。最后本文对财务管理假设目
2、前研究进行了思考和评价。【关键词】 财务管理 假设 财务学科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先前的理论研究中,对于财务管理假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而财务管理的假设研究的投入不如会计假设或经济假设。本文将梳理学者先前对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对文献进行综述,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借鉴。一、 假设的性质假设,为学科的理论和实务奠定了基础或提供了出发点。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又会反过来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财务假设理论是整个假设理论的组成部分,探明假设的基本性质和整体性质,也就可以弄清财务管理假设的性质(李沪江,1994)。李沪江在文中认为假设的基本性质为:1,重要性;2,公理性,假设是不证自明的,但也应该是符合事实的;3
3、,适时性,假设会跟随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不合适的假设需要摒弃。而假设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有如下性质:1,同一性,假设之间是协调的;2,贡献性;3,排中性,假设之间不能矛盾;4,独立性,假设不能由其他假设推导出。后有学者提出假设的性质需加上简洁性,不过笔者认为简洁性是内涵于李沪江提出的几种性质的。之后的研究中,学者多以此为基础。而财务管理假设就是财务管理学科中的假设,假设同样需要满足一下的性质。而对于财务管理假设的定义,财务管理假设是指财务管理人员对那些未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和财务现象所做出的一种符合逻辑、情理的估计和推断(王世新,2013)。笔者认为此定义,是对上述假设的一般性质的在财务
4、管理假设中细化。其明确了,假设是对未确切的现象的估计和推断。二、 财务管理假设的发展财务管理假设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大概为:1989-1994,1995-2000,2003-2009(朱文莉、郑少锋,2007)。分别为:初创期、发展期、停滞期(创新期)。不过其他学者(吉丽丽,2009),阶段的时间划分有些许不同,不过大体一致,重要的是她将最后一个阶段定义为创新期。不过笔者认为第三阶段虽然文章的数量增长迅速,但就质量而言,并没有提出任何创新的观点,主要还是整理前面两个阶段的观点。在1989年王广明和刘贵生开创国内财务管理假设研究的历史时,财务管理假设被称为财务假设。在2000年以前,国内学者一般
5、沿用“财务假设”这一名称;而2000之后学者多用“财务管理假设”来表达同一事物(杨旭、熊若岚,2010)。原因在于,学者认为“财务是关于钱财的事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范畴,它本身不存在假设问题”(王化成,1999)。不过对于具体是该采用“财务管理假设”,或者“财务管理基本假设”,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财务管理假设”应该分为广义和狭义(郭收库,2006)。他认为广义的假设还应该包括财务管理基本假定、财务管理假定和其中衍生出来的财务管理原则。不过笔者认为,这些提法不过是做文字游戏。应该区分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惯例、财管管理原则与财务管理理念,而不应将之混为一谈(王世新,2013)。如果根据最开始的
6、假设的性质以及含义来说,财务管理假设就只是郭收库提出的狭义的财务管理假设。三、 提出财务管理假设的思路在财务管理的初创期,学者多以财务管理假设的罗列为主,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以及系统。不过后期的学者试图将财务管理假设系统化。大多数学者试图从特征、属性以及构建原则上去定位财务管理假设(杨旭、熊若岚,2010)。他们将提出假设的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类:1,特征导向;2,性质导向;3,原则导向:解释性原则、预见性原则和简单性原则;4,条件导向;5,概念导向,王棣华(1997)认为财务假设的每一条都是来自于财务的概念;6,其他。上述学者在做综述时混淆了因果、并列了成因。首先,财务管理假设不可能是由假设
7、本身的特征、性质推出,假设本身的特征以及性质是用来指导在提出假设时应该考虑的问题,阐述了什么样的假设结构或者体系是正确的,而且此处特征以及性质完全是一个意思,没有必要分为两类。其次,其中提出的原则、条件,与之前的特征和性质,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实质内涵确实相同,故也无需单独提出。而细看王棣华(1997)在文中提出的以财务的概念提出财务管理假设。其中第一条,财务是以一定的经济利益实体为主体,通过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而形成的各方面的价值关系。作者从第一条中提取出了“财务主体假设”。看似合理,而实则谬误。财务管理的实践中,需要对研究对象做出界定,即财务主体。而理论中需要的财务主体是能够完全自主决策的
8、,这在现实中往往有可能达不到(大致上是可能的),所以必须假设财务主体能够自主决策,这样理论的推理才能继续下去。而不是上述作者认为的因为财务概念就要有相应的假设。回到定义中,必须要是不能够完全证明的,但是又非常符合事实的推断才叫假设。因此,笔者不同意上述对于财务管理假设体系的研究思路。笔者认为,正确的研究思路应该来自于实践。在财务管理研究的实践中,需要假设,通过假设建立一套理论,理论能够被事实证明是正确或者不正确,这才是科学。财务管理假设不应该来自于凭空想象。四、 财务管理假设的内容以及体系在较早的文献中,财务管理假设包括:财务主体假设、资金市场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财务风险假设和管理行为假设(李
9、沪江,1994)。王棣华(2003)将之分为:独立理性主体假设、资金增值假设、货币时间价值假设、财务风险与收益相关假设、财务关系假设、利益分配假设、环境文化决定假设、财务可管理假设、财务理性人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其他学者也有提出包括:资金增值假设、代理成本假设、所得税影响决策假设、现金流量至上假设、财务信息可靠假设,等等。财务管理的体系构建和逻辑框架,最开始由张家伦(1995)提出。他将财务假设分为一级假设和二级假设,一级假设包括,财务依据假设、财务主体假设和财务可控性假设。其中,财务依据假设包括二级假设:财务资料可选择性假设、财务关系多重性假设。财务主体假设包含:法人理财主体假设、财务理性人
10、假设。之后李双(2006)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他的财务管理假设体系。如下所示。笔者将简要叙述其中主要的假设:(一) 财务主体假设理财主体是指财务管理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通常是指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物质利益的经济实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是漫无边际的,而应限制在每一个经济上和经营上具有独立性的组织之内。理财主体假设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间范围,将一个主体的理财活动同另外一个主体的理财活动相区分。在现代的公司制企业中, 客观上要求将公司的财务活动与股东的财务活动划分清楚。如果将成千上万的股东和企业混在一起,就无法判断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使用理财主体假设,将公司与股东、债权人、企业职工等主
11、体分开,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财务主体具有独立性,目的性。为了保证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它不仅要求与外部其他主体相分离,同时也要求与企业的所有者分离。财务主体的存在是财务关系及财务管理活动存在的基本前提。所以财务主体假设对于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二) 有效市场假设这项假设的含义是存在一个健全、完善的有效资金市场。完善的资金市场是企业财务活动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筹资、投资、用资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三者只有达到统一,均衡状态,资金循环才能顺利进行,资金才能发挥最佳效用。有效市场假设是指财务管理所依据的资金市场是健全和有效的。只有在有效市场上,财务管理才能正常进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才能
12、建立。最初提出有效市场假设的是美国财务管理学者法马(Fa ma)。法马在1965年和1970年各发表一篇文章,将有效市场划分为三类:一是弱式有效市场。即当前的证券价格完全地反映了已蕴含在证券历史价格中的全部信息。其含义是,任何投资者仅仅根据历史的信息进行交易,均不会获得额外盈利。二是次强式有效市场。即证券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的可用信息。这样,根据一切公开的信息如公司的年度报告、投资咨询报告、董事会公告等,都不能获得额外的盈利。三是强式有效市场。即证券价格完全地反映一切公开的和非公开的信息。投资者即使掌握内幕信息也无法获得额外盈利。实证研究表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均已达到次强式有效市场。我
13、国有些学者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已达到弱式有效,但尚未实现次强式有效。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也不是在所有的时间和所有的情况下都是有效的,个别情况会出现例外,所以称为假设。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必定形成。有效市场的假设不仅对企业筹资和投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对财务理论拓宽了领域。(三) 财务风险假设财务风险假设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者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利益损失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通常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存贷风险、外汇风险、政策风险等。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在财务管理中必须注重风险与收益
14、的平衡,要求企业不能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科学预测风险。(四) 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的涵义是:除非存在明显的“反证”,否则,都将假设一个主体的经营活动是连续下去的。而所谓的“反证”,就是那些表明企业经营活动将会中止的证据,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限即将到期、企业资不抵债已被宣告破产、国家法律明文规定要求停业清算等。由于所有的非现金资产都存在不确定性,只有关于主体现行市价的信息才具有可信度,“持续经营”假设可以定义为“只要主体资产的现行市价大于负债,则就认为主体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债权人的利益可以得到保证,同时又给予主体所有者足够的机会让主体增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现行市
15、价是公允价值,即在自愿交易的双方之间进行现行交易,在交易中所达成的资产购买、销售或负债清偿的金额,也就是说,这项交易不是被迫的或清算的销售,交易的金额是公平的,双方一致同意的。(五) 资金增值假设资金增值假设是指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的合理营运,企业资金的价值可以不断增加。这一假设实际上指明了财务管理存在的现实意义。因为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项管理活动,如果在资金运筹过程中不能实现资金的增值,财务管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资金增值假设的派生假设是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此项假设是指风险越高,获得的报酬也越高。资金的运筹方式不同,获得的报酬就不一样。例如,国库券基本是无风险投资,而股票是
16、风险很大的投资,为什么还有人将巨额资金投向股市呢?这是因为他们假设股票投资取得的报酬要远远高于购买国库券得到的报酬。同样,有人将资金投向食品行业,他们也同样是根据风险与报酬同增这一假设来进行决策的。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实际上暗含着另外一项假设,即风险可计量。因为如果风险无法计量,财务管理人员不知道哪项投资风险大、哪项投资风险小,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也就无从谈起。(六) 理性理财假设理性理财假设是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理性的理财人员,他们的理财行为是理性的,他们会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分为两类:理性的和盲目的。但不管是理性的还是盲目的理财人员,他们都认为自己
17、是理性的,都认为自己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否则他们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尽管我们承认存在一部分盲目的理财人员,但从财务管理研究来看,只能假设所有的理财行为都是理性的,因为盲目的理财行为是没有规律的,而没有规律的东西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七) 管理行为假设财务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类行为。为了达到并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它是与财务主体假设相配合的一项假设。既然作为财务主体的企业是一个有自身利益的独立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包括筹资、投资、营运及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权力,以及运用这些权力,达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管理职能,如预算、组织、
18、调节和控制职能。管理行为假定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活动之中。是确定财务管理任务和体制的前提也是确定各种财务管理原则和技术方法的依据。(八) 所得税影响财务决策假设。所得税对财务决策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所得税影响资本预算决策。进行资本预算决策时,必须考虑所得税对现金流入以及对资金成本的影响。2、所得税影响资本结构决策。由于企业因负债而支付的利息可以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这就使负债资金成本率较权益资金成本率低。3、所得税影响股利政策决策。由于支付股利需支付所得税,故所得税对股利政策决策亦有影响。(九) 代理成本假设。所谓代理成本是指在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时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激励、监督等所付出的成
19、本。根据理性人假设,经营者更关心个人的晋升、收入增加、地位提高等问题,这使经理人员的目标和股东的目标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而就出现了代理成本问题。该假设在财务管理中运用于以下几方面:1、财务分析。通过有效财务分析发现经营者业绩的好坏,从而对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2、资本结构决策和股利政策决策。已经有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代理成本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十) 增量现金流入流出假设。所谓增量现金流入或流出,是指当企业新增一个投资项目后从整个企业角度考察所带来的增加现金流入或流出。新增一个投资项目后,该投资项目的产品有时会与其他投资项目的产品相互竞争,造成其他项目的销售收入下降,从而造成从整个企业角
20、度考察时新投资项目带来的增量现金流入低于孤立地单个考察投资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同样,从整个企业角度考察的投资项目的增量现金支出有可能小于孤立地单个考察投资项目时所带来的现金流出。这是因为,企业可发挥各投资项目间的协同作用,使新投资项目的增量现金支出低于孤立的单个项目的现金支出。五、 财务管理假设的思考以及评价从1989年首次我国学者首次提出财务管理假设到现在20多年,提出的财务管理假设越来越多,造成了很难通过一张图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表明所有提出的财务管理假设。为了明确这一现象,笔者将考察近年来提出的财务管理假设的来源。其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侯铁锋、孙祥月,2007):一是直接从财务会计假设
21、中借鉴而来的,有财务主体假设、理财主体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二是从古典经济学中借鉴而来的,理性财务行为假设、理性理财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三是不确定性假设、财务预期假设、财务信息可靠性假设、资金增值假设、财务风险假设、财务风险收益相关假设等。笔者认为要考虑财务管理假设应该适当的考虑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和经济学的关系。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不同,财务会计师研究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而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一个以历史成本为主,采用全责发生制;一个以现金流量为主,采取收付实现制。直接从会计中借鉴来的一些假设仿佛并不适合用在财务管理中。而对于持续经营假设,财务管理需要计量破产风险,说明财务管理并不以企
22、业持续经营为前提。而币值稳定假设也不需要体现在财务管理中,因为财务管理本身在考虑贴现等问题时就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等问题。学者从会计中引入各种假设,是属于脱离实践的,每个假设是需要仔细考虑的。对于第二类,从古典经济学中继承的,理性主体等假设。很多是合理的,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是需要的。不过应该如何考虑财务管理和经济学的联系,并没有学者考虑之间的联系。财务管理继承于会计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理性人等假设是经济学的基础假设,是否有必要将这些假设又都归入财务管理的框里里面还值得商榷。可以说一些假设都是源自于经济学。第三类中的一些假设并不符合前述的定义:假设是对不能证明的现实的合理估计和推断。而第三类中的
23、一些假设如:不确定性假设、风险收益假设等均与事实相符,而且是可证明的,根本不需要提出假设。笔者通过对文献中的考察,发现各种假设是不能脱离实践而单独出现的,这是很多文章的通病,摒弃了实践单独讨论假设和假设体系,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财务假设本身是一和客观存在,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认识、去认真表达出来,这对于完善财务理论,更好地理解一些财务概念会有一定的帮助。但绝不是决定性的,它不会像没有阳光、没有空气人就无法生存那样重要(王棣华,1997)。六、 参考文献【1】 王棣华.财务假设初探J.财会通讯,1997 .1【2】 李沪松.财务假设理论初探J.当代经济科学,1994.6【3】 陆建桥.试论财务假设
24、J.四川会计,1995.2【4】 段伟宇.中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5】 王世新.财务管理假设的内容及各种观点的评价J.财会研究,2007.4【6】 隋凤红.财务管理假设及财务管理原则J.科技资讯,2011.12【7】 郭收库.财务管理假设及财务管理原则推演J.财会月刊,2006.2【8】 崔建新,张现芹,冯海侠.财务管理假设理论研究综述及启示J.会计师,2012.7【9】 王棣华.财务管理假设相关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2003.2【10】 祝元源.财务管理假设研究评述J.财经纵览,2008.9【11】 王宁健,宋坤蓉.财务管理假设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
25、09.6【12】 杨旭,熊若岚.财务管理假设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10.12【13】 李双.财务管理假设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2006.6【14】 侯铁峰,孙祥月.财务管理的基本假设J.商业经济,2007.3【15】 宋华.财务管理假设理论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06.12【16】 刘俚燕,陈玉芳.财务管理假设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7【17】 曾廷敏.财务管理理论假设研究J.财会通讯,2010.5【18】 宋华.财务假设理论文献综述J.中国工会才会,2006.5【19】 宋华,汤正雄.财务假设理论新探J.财会通讯,2007.2【20】 王新,徐恒.财务假设研究成果评述与探讨J
26、. 财会通讯,2006.4【21】 李春.财务假设在财务基础理论中价值研究J.学术研究,2008.7【22】 李军.对财务管理基本假设及其派生假设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5【23】 李东莲.对财务管理假设理论的探讨J.财税金融,2008.8【24】 郭凌云.浅论财务管理假设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5【25】 陈守忠.对企业财务管理假设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6.9吉丽丽.我国财务管理假设研究成果综述J.财会纵横,2009.10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
27、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
28、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
29、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26】-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