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565323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6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篇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 政 治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重要有: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3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4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其它尚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可以深刻而全面地拟定政治的涵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重要的和主线的问题,事实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三、政

2、治的定义拟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拟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政治应当定义为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一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其二,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利益规定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所有本质内容。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涉及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第二节 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 政治起源于人类原

3、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在这四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氏族组织内的权力带着道德强制性,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暴力强制性。原始社会中的这种政治,被称为氏族民主制。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政治统治是这些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特性,同时社会公共权力也有协调和管理的另一面。 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但社会利益差别仍然存在。社会政治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及实现为重要特性,但社会公共权力仍然有统治的

4、性质。 到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灭,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不复存在,人类再回到无政治社会。二、政治的社会地位政治的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中体现出来的。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集中反映。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保护着特定的阶级和政治力量,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是法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宗教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极其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宗教在维护剥削阶级统治方

5、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与政治逐渐分离。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已不再支配社会政治生活。4政治与道德。两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政治对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第二章 政治学第一节 政治学的涵义和内容构成一、政治学的涵义由于人们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见解不同,因而对于政治学的定义各不相同。政治学的定义是与政治的定义联系在一起的。政治本质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学这一定义表白: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

6、律作为自己的目的和任务;政治学是一门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政治学的内容构成1、按政治学的本质属性划分,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两大类。2、按政治学的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3、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宏观政治学和微观治学。4、按照政治学研究学对象的状况来划分,以划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在我国政治学的研究与教学中,把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政治学基本理论。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等五大类。其中政治学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治学原理就

7、其内容来看,具有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等特性。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抱负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在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学说是蒙昧主义、禁锢主义的政治学说。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马基雅维利和博丹最早创建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17、18世纪,为了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欧洲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

8、说,形成西方政治学繁荣时期,出现了大批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期,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证主义政治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保守,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步转向庸俗。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规定的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创建,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现代时期。现代西方政治学大体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政治理论方向,基本上是17、18世纪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延续与发展,但是其作用为地位己不如以前;另一个方向是行为主义政治学。60年代起,它逐渐向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嬗

9、变。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的诞生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又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创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前人政治学的合理内容,同时他们进行了艰苦的科学研究活动。共产党宣言的向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完全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商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

10、好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重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儒家政治学说在其长期发展中,逐渐达于精致和成熟。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5.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79年后,政治学在中国得

11、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它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就是唯物辩论法,它是政治学研究的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因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主线方法。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角度,涉及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和利益的四个角度。由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不能学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的调查研究涉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基本程序。二、西方政治学重要研究方法1传统的政治学研究

12、方法。它涉及哲学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等。2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重要有社会学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等。上述研究方法都不能不带有唯心主义的胎记。现代西方政治学还运用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形成了政治系统分析方法、政治 问题沟通分析方法等新方法。第二篇 政 治 关 系第一章 利益与政治第一节 利益的涵义一、利益的形成和本质“利益”是中西方思想史上的古老话题,人们对利益问题作了许多论述,但都没有能科学揭示利益的形成和本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

13、要。利益的构成因素涉及:第一,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的需要;第二,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第三,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二、利益的内在矛盾1利益的自我实现规定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这是利益内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2利益形成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3利益的目的性与手段性之间的矛盾。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第二节 利益关系一、利益关系的涵义利益关系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利益关系涉及利益主体之间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利益联系。在纵向上,它涉及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以及个人

14、利益、群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联系。在横向上,它涉及个人与个人之间、同一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乃至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关系就是这样一个纵横交错的社会联系网络。二、共同利益共同利益一方面是同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在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利益表现为集体利益、集团利益阶层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及社会利益等。三、利益矛盾1横向利益矛盾。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其发生依赖于两个基本条件。就其矛盾的限度而言,它具有对抗性与非对抗性两种存在形态,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两种形态可以互相转化。2纵向利益矛盾

15、。发生不同层次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其发生也同样具有两个方面条件。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途径在于重新合理分割特殊利益和共同 利益。在不同社会中,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方式是不同样的。第三节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们和作用一、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3利益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特性。二、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利益成为人们政治活动的主旋律。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主线动力。第二章 政 治 权 力第

16、一节 政治权力的涵义一、政治权力的本质在中西文化中,“权力”都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人们对权力下了诸多定义。其共同之处是把权力当作一个人对于别人的控制和影响力,都没有可以揭示权力和政治权力的本质。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在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存在与发展,促使不同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实际力量之间形成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其中相对强大的一方拥有的力量即政治权力。政治权力事实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际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1客观构成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有生产资料、物质财富、

17、暴力等。暴力成为政治权力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此外,它还涉及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文化传统、形势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2主观构成要素。其重要因素有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组织等。其中能力素质是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此外,它还涉及已有的权力、实际政绩因素等。三、政治权力的特性政治权力的主线性质取决于特定社会关系的性质,就全社会范围来讲,政治权力的主线性质和特定的社会形态联系在一起。政治权力的一般特性涉及:(1)制约性;(2)能动性;(3)动态发展性;(4)工具性。第二节 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一、政治权力的类型1按照政治权力主体和性质划分,可以划分为原始社会

18、的政治权力、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2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划分,可以划分为社会公共权力、政党权力和政治社团权力。3.政治权力主体的层次划分,可以划分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4按照政治权力的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二、政治权力关系1不同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重要是互相否认互相对立关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之间也也许存在妥协或协调关系。2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权力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别。3主线利益一致的政党权力与政治社团权力之间关系

19、。在不同社会背景下,这一关系的表现形态和内容是不同样的。4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互相协调的关系。一般不存在对抗的关系,在特定情况下,两者关系也也许走向对抗。5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呈现三权分立和互相制衡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三权本质上的一致,以及立法权对于行政权、司法权的统率关系。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作用一、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政治权力作用品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政治权力作用的效益与政治权力作用成本成正比关系;政治权力作用影响巨大而深远。政治权力的运用必须理性和慎重。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有暴力方式、压力方式、命令方式、规范方式、说服方式

20、、奖酬方式、处罚方式等。二、政治权力的作用从政治关系来看,一方面,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规定的凭籍;另一方面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一方面,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另一方面,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再次,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从社会生活来看,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影响力;政治权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向。第三章 政 治 权 利第一节 政治权利的涵义一、政治权利的定义西方学者对权利的定义繁多,重要有

21、:1、天赋权利说;2、权利自由说;3、权利利益说;4、权利力量说;5、权利平等说。这些定义都没有能揭示权利的社会本质及其社会基础。所谓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拟定的社会成员获取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这种资格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它本质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派关系。因此,所谓政治权利,但是是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派的政治资格。二、政治权利的特性政治权力的主线性质决定着政治权利的主线性质,因而政治权利相应地具有奴隶社会政治权利、封建社会政治权利、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和社会主义政治权利之分。除了上述主线性质之外,政治权利还体现了其他特性:(1)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具有规范性。(

22、2)政治权利意味着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3)政治权利是不断发展的。政治权利只有与所有权等经济权利结合,才具有实际意义。(4)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实现政治利益的手段。第二节 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一、政治权利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人人都具有的政治资格,氏族成员之间的政治资格是平等到的,其政治资格是由道德习俗拟定的,其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是完全溶合的。奴隶社会政治权利专属奴隶主阶级所有,它具有宗法等级制特色,政治权利与私有财产联系到一起,其政治权利同政治义务相分离。封建社会中拥有财产的多寡直接决定着政治权利,君主享有最大的政治特权,政治权利与官僚等级和僧侣紧密相关,

23、血统也成为政治权利的重要依据,农民享有某些政治权利。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利,在形式上体现为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但形式上的平等掩盖着社会实际的不平等,表面上的合法性掩盖着资本剥削的不合法性。社会主义的政治权利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扬弃,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的人民真正的政治平等,也是实现人民政治利益和社会平等的重要途径。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涉及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讯自由、集会自由等。(2)平等权。重要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参政权。大体涉及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1)自由权。涉及人身自由,言论、

24、出版、集会、结社、通信自由等。(2)平等权。不仅体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体现为社会公民的社会平等,它是真实的平等。(3)民主权。涉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民主管理权等。三、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1有助于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2有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3有助于政治权力主体成员政治积极性的发挥。4有助于社会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第三篇 政 治 行 为第一章 政 治 斗 争第一节 政治斗争的涵义一、政治斗争的定义及其特性当代西方政治学对政治斗争的研究,是以政治冲实的理论模式出现的,其定义众说纷纭。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心理对立说、价值对立说、资源

25、争夺说、环境互动说等。政治斗争是政治冲实的一种形式。它是各种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的利益规定,为实现特定的权利而围绕着公共权力所产生的对抗性互动行为。政治斗争行为的重要特性是:利益争夺;权力角逐:矛盾对抗;意识自觉;事关全局。二、政治斗争的类型对政治斗争的类型可以从不同方位划分,重要有政治斗争主体的角度、政治斗争手段的角度、政治斗争合法性的角度、政治斗争时间的角度、政治斗争状态的角度等。而分析政治斗争类型、应重要从政治斗争的本质上去分类,可划分为:1奴隶制社会的政治斗争。2封建制社会的政治斗争。3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斗争。4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斗争。第二节 政治斗争的方式、战略和策略一、政治斗争的方

26、式1群体内政治斗争与群体外政治斗争。群体外政治斗争比较明显,它发生于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如阶级斗争、政党间的政治斗争、民族斗争等。群体外斗争和群体内斗争是相对而言的,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群体内政治斗争的形式:一是群体内核心部分与边沿部分之间的斗争。二是子群体间的斗争;三是群体内价值与策略的斗争。2、暴力政治斗争和非暴力政治斗争。暴力斗争是指伤害个人和社会的暴烈性政治压迫与政治反抗行为,其重要表现形式有暴动、武装斗争和战争。非暴力政治斗争是不诉诸于武力和暴力的和平政治对抗,重要表现形式有议会斗争、政治示威、政治不合作与政治不服从等。二、政治斗争的战略和策略政治战略是指政党或国家等政治主体规定的

27、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政治目的,方针和任务。它研究的是政治斗争的规律,重要涉及到的是结盟的对象、孤立对象、打击对象,以及所要达成的目的等问题。政治策略是政治主体为了完毕战略任务,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拟定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等,它是为了实现战略任务而采用的具体办法。战略与策略之间有区别,又是一致的,互相联系。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它服从于战略并为达成战略目的服务。战略任务又必须通过策略来一步步实现。第三节 政治斗争的作用一、政治斗争对于政治主体的作用1政治斗争行为直接影响到政治主体自身结构的变化。2政治斗争的胜负决定政治主体利益的实现与否3政治斗争对于政治主体自觉意识的增强起着重要作用。4政治斗争对于整

28、个政治主体结构体系的变化也起着重要作用。二、政治斗争对于社会和历史的作用1政治斗争影响社会结构变化,它不断改变社会利益分派结构。2政治斗争直接作用于社会变迁的进程。3从政治斗争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来看,政治变迁过程中的革命也好,改良也好,或是改革,无不包含着政治斗争的作用,所不同的只是方式与限度不同。第二章 政 治 统 治第一节 政治统治的涵义一、若干政治统治理论分析古往今来的中外政治学说各对政治统治进行了不同的分析,重要观点有神权统治论、父权统治论、契约统治论、精英统治论等。二战后出现了现代精英统治论。上述理论都与特定历史相联系,都是为特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他们都涉及到了政治统治的某些方面,但

29、都没有揭示政治统治的真正本质。二、政治统治的本质政治统治是利益冲突和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支配政治斗争和控制社会冲突的需要而产生的,因而也是与国家权力同生并存的一种政治行为。就其本质而言,政治统治实乃政治斗争中最强大的政治势力对于社会的支配与控制行为。所谓“国体”问题,事实上就是政治统治的本质问题。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人类政治生活中最高层次的政治行为。第二节 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特性一、政治统治的基础政治统治基础事实上就是政治统治行为主体的权威基础。暴力是国家政权具有权威性的物质基础;第二个基础是国家在行使社会职能时所拥有的权威;第三个基础来自国家权力得到社会成员服从的也许性,这是政治统

30、治的社会心理基础。二、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就其本质而言,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认可,对于政治统治合法性的认可。政治统治合法性是保持政治秩序的核心与关键,统治者总要千方百计树立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共同接受的理念,也就出现了政治统治合法化的问题。使国家权力转化为权威的过程,就是政治统治合法化的过程。三、政治统治的特性1阶级性。这是政治统治的最主线的特性。2最高性。政治统治是国家权力所特有的最高层次政治行为。3强制性。国家政权力对于社会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4有序性。统治秩序涉及整个社会秩序。第三节 政治统治的类型和方式一、政治统治的类型西方政治学根据政治统治中权威的基础和服从的动机,

31、将政治统治划分为传统型权威的统治、魅力型权威的统治和法理型权威的统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按照阶级关系及由此体现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统治,把政治统治划分为少数人对于多数人的政治统治和多数人对于少数人的政治统治。前者是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统治,后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统治。二、政治统治的实行方式1暴力弹压。现代政治统治在常规情况下不直接使用暴力。2对被统治者进行限制与排斥。3对被统治者的怀柔运用。4国家政权对经济与社会事务进行干预。5国家政权通过思想文化控制,保护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6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采用相应手段,以保持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条件。在政治统治方式中,统治、专政与弹压是三个不同

32、层次的概念,既不能忽略其中一个方面,也不能简朴地在三个概念之间划等号。第三章 政 治 管 理第一节 政治管理的涵义一、政治管理的定义对于政治管理的重要见解有:政治管理就是政治活动的所有;政治管理就是社会管理;政治管理就是行政管理等。这些观点都没有全面把握政治管理的内涵。所谓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的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 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种方式。二、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国家的政治行为,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它们统一于国家的职能之中。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差异:第一,行为主体不同,政治统治主体重要是由统治阶级组成

33、的国家政权,政治管理主体除国家政权外,还涉及其它政治实体。第二,行为客体不同。政治统治客体可以是少数人,也可以是多数人,而政治管理在一切社会都表现为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管理。第三,原则和规定不同。政治统治强调秩序与稳定,而政治管理强调的是秩序与效率。第二节 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一、传统政治管理传统政治管理是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政治管理,其经济基础是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其管理主体一般只局限于政府机关。其所运用的权力具有任意性和连带性,君权与宗法权力相结合,导致“家天下”局面。传统政治管理在管理功能上具有强烈的排他作用,在管理方法上表现为简朴性与落后性,在总体运营机制上表现出明显的人治特性。二、现代政

34、治管理现代政治管理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治管理,它与传统政治管理相区别,但两者之间又互相渗透。现代政治管理以工业社会的市场经济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具有与传统政治管理不同的特性。现代政治管理的主体除了政府以外,还涉及政党和其他一些准政府性的社会政治组织,其运用的权力具有规范性与相对独立性,在管理功能上具有开放性,管理方法上表现了科学性和先进性,在总体运营机制上表现为法治。第三节 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一、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1政治领导。它通过政策、决议、法案、法规来贯彻执行。2政治决策。所有政治管理行为的基础。3政治组织。是其他政治管理活动程序化的保障。4政治协调。是社会利益分化与利益整合的共同

35、规定。5政治沟通。它被誉为政治管理的中枢神经。6政治监督。它是政治管理的免疫系统。二、政治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管理的作用范围相称广泛,它对于社会政治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政治管理对于巩固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起着重大作用。第二,政治管理可以保障政治稳定。第三,政治管理可以保证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营和发展。第四章 政 治 参 与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涵义一、 政治参与的定义和特性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法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营方式、运营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政治参与的基本特性:(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2)政治参与的本质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3)政治参

36、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涉及非法的行为:(4)政治参与的目的与对象不只囿于政府决策,而是涉及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二、政治参与的类型1政治参与的历时类型。重要分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两种。2政治参与的共时类型。重要分为自动参与、动员参与和悲观参与三种。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一、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1政治投票。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2政治选举。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有效的手段。3政治结社。涉及参与政党活动和参与社团活动两大类。4政治表达。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5政治接触。公民解决个别政

37、治问题或谋求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触有关官员并影响之。6政治冷漠。悲观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二、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一国的政治参与水平与经济发展限度息息相关。2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与政治影响力强弱相关3政治心理。政治参与行为离不开它的心理因素驱动力。4政治机制。直接发挥作用的有选举制度、政党、监督等制度。5社会机会。它由经济的、制度的等条件和每个人先天条件相结合而导致它涉及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第三节 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一、政治参与的作用政治参与在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上具有重要作用:(1)政治参与是公民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资格,

38、通过政治权力最终实现自己利益的重要环节;(2)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3)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管理的民主化;(4)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文化的发展;(5)政治参与影响着政治的稳定。政治参与对社会作用:(1)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2)政治参与影响经济发展;(3)政治参与影响到社会流动;(4)政治参与作为政治民主的内容,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二、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政治参与发展的历史趋势,从资本主义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到社会主义的政治参与,最后发展到无阶级社会的政治参与,那时已无所谓政治参与,而是全社会的自我管理。从政治主体的发展变化看。其基本方向是,由少数人

39、参与到多数人参与,再到全体人参与。就政治参与模式而言,其发展方向是从悲观参与到动员参与,再到自动参与。就政治参与的行为方式而言,其发展方向是从方式的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多层化的发展。第四篇 政 治 体 系 第一章 国 家第一节 国家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分析1社会共同体说。这一说法仅仅涉及到国家表面社会特性。2国家契约说。这种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3国家统治说。这种说法仅仅指出了国家统治特性,并没有可以揭示国家 的本质。4国家要素说。仅描述了国家外观表征,并没有揭示其本质。此外尚有国家神权说、国家有机体说等定义,它们都不能揭示国家的本质。二、国家的本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40、国家的特殊性重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三、国家的历史类型按照国家的本质分类,有以下基本类型:1奴隶制国家。一般是在血亲宗法基础上,按照分封制原则建立起来。2封建制国家。在封建地主所有制基础上,以封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经济剥 削和人身奴役为原则建立起来。3.资本主义国家。资阶级政治权力的组织化、制度化。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形态

41、。还存在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的具体形态。4社会主义国家。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打坏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第二节 国家的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它构成了一个国家主线的政治制度,重要体现为国家用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形成形式。政体与国体密不可分,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定的国体规定一定的政体与之相配合,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政体是相对变化的。认定政体类型的划分标准重要有两个:一个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人数的多少,二是最高国家权力执掌者的产生方式和任职期限。从这两个标准出发,古往今来的国家

42、政体可以划分为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两大类。君主政体又可以分为专制君主政体和立宪君主政体。专制君主政体有等级君主政体和贵族君主政体两个变种,立宪君主政体又可分为二元君主政体和议会君主政体。民主共和政体又可分为议会共和政体、总统共和政体和委员会制政体。无产阶级国家一般采用真正的民主共和政体,其具有典型意义的有巴黎公社、苏维埃政权和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重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重要分为单一制国家和复合制国家。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等通过某种协

43、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按照其联合限度不同,复合制国家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第三节 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的含义和设立原则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毕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它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实体体现。在社会发展史上,国家机构设立原则重要有三类: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集权原则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机构设立的通常原则,分权 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设立的原则,议行合一原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 组织原则。二、重要国家机构1国家元首。2立法机关。3.行政机关。4.司法机关。第二章 政 党第一节 政党的涵义一、政党的本质和基本特性西方诸

44、多政治学家给政党下过不同的定义,但都没有完整地揭示政党的含义及其本质。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以下的基本特性:第一,政党是阶级的组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二,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第三,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大纲。第四,政党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二、政党的类型划分政党类型,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而要从本质上区分不同类型政党,则必须以政党的阶级利益基础作为基本标准。根据阶级利益标准。可以把政党划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的鲜明特点。三、政党的作用1凝聚阶

45、级的利益规定和政治意识。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第二节 政党制度一、政党制度的涵义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利益结构、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二、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两党制。又称为“两党对峙制”。重要指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2多党制。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

46、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当今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3一党制。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的制度。实行这种一党制的一是法世斯国家,另一种是当代民族主义国家。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是唯一合法存在的政党并执掌国家权力。这种制度的典型代表是1989年以前的苏联。2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以与其他政党的合作作为实行领导的重要方式的制度。其典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它正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第三章 政 治 社 团第一节 政治社团的涵义一、政治社团的定义政治社团同利益集团、压力集团、院外集团等组织的涵义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说。政治社团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肥市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杜会团队。二、政治社团的特性1政治社团的利益和目的较为单一、具体。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参与、影响政府政策的制订、修订和实行过程。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第二节 政治社团的类型一、政治社团的技术分类1按照政治社会所维护和寻求的利益划分。可以把政治社团划分为维护、寻求特殊利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