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氧乙烷灭菌验证报告文件编号*文件版本A/0生效日期2012年12月12日文件分发明细副本: 总经理 管理代表 副总经理 生产技术部 生产部 质量部 供销部 总经办正文: 文控中心 盖受控章 制订审核批准制订日期2012年12月30日审核日期2012年12月30日批准日期2012年12月30日修改记录版号修改状态修改内容制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生效/日期目录1.目的2.范围3.引用文件和标准4.确认小组设备和材料6.操作流程及参数灭菌产品的装载及监测传感器的分布8.安装确认9.运行确认10.物理性能确认11.生物性能确认结果12.产品安全性能确认13.过程的异常和方案修改14.产品二次灭菌1
2、5.结论16.附件目录1 验证目的11我公司根据ISO11135进行灭菌验证,我公司成立验证小组,主要成员见验证小组成员表。1。2通过验证确认来证明确定过程是有效的,可再现的,保证最终产品的无菌概率小于或等于SAL10-6。1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公司生产的*,及以其有相同组成材料和制造过程的相关产品的EO灭菌。2 参照标准1.1 ISO 11135-1:2007,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Ethylene oxidePart 1: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
3、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2.1 ISO 10993-7,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7: Ethylene oxide sterilization residuals2.2 ISO 11737-1:2006, Sterilization of medical devices-Microbiological methods-Part 1: Determination of a population of microorganisms on produ
4、cts.2.3 ISO 11138-1:2006,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Biological indicator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2.4 ISO 11138-2:2006,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Biological indicators -Part 2: Biological indicators for ethylene oxide sterilization processes.2.5 2005版中国药典附录XVI XIH ,
5、灭菌法 无菌检查法。 3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表1. 小组成员姓名所在部门职务本验证工作中职责行政部经理验证方案的编写、指导以及协助验证设计部经理验证方案的协助设计生产部厂长监督系统正常供水生产部主任系统安装维护及跟踪系统正常运行质量部检验员无菌检验、残留量检测管理层总经理验证方案的审批管理层管代验证实施和检验所有操作人员均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详见操作人员培训记录。1. 设备和材料解析室有效容积: 4480 mm1350 mm1700 mm温度: 室温湿度: 60%-90%解析室与清新空气循环速度:5300m3/h在空气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各有一个风扇(送风量5300m3/h,风扇转速1450r/m
6、in)。灭菌器EO灭菌器名称:供应商: 材料: 不锈钢容积:安装时期:2012年 11月温度传感器制造商:型号:灵敏度:湿度传感器制造商:型号:灵敏度:环氧乙烷 (EO) 混合成份: 供应商:批号:2012/11/16气体的检测报告详细见供应商出货单生物指示剂 (BI)微生物名称:供应商:规格:D值:批号:过期日期:产品证明见附件3: BI资质报告培养基 (营养琼脂); (玫瑰红琼脂); (硫乙醇流体培养基); (营养肉汤); (改良马丁培养基)。EO 残留测试测试中心:测试设备:参考标准:ISO10993-7(GB/T14233)2. 操作流程及参数图 1.灭菌流程及灭菌参数要求2.1. 加
7、热:将灭菌系统总电源接通,设定温度的上下限值,将加热开关推向“开”的位置,系统启动加热/循环,对灭菌柜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后,系统自动停止加热,保持温度衡定。2.2. 保温:产品被推入后,关好灭菌柜门,设定保温时间,对灭菌产品进行加热。2.3. 抽真空:当保温时间结束后,启动真空泵,设定压力值,将真空阀推向“开”的位置,系统对灭菌柜进行抽真空,当达到设定值后,系统自动停止。2.4. 加湿:抽真空后结束后,如果湿度30 %,需对产品进行加湿,当湿度达到40 %60 %时停止加湿。2.5. 保压:在预定的负压值下保持30 min,使产品包装内的空气排出,同时记录产品中所有温度、湿度传感器的值
8、。2.6. 加药:向灭菌柜内注入预定量的灭菌剂,如2 kg,同时记录气化器的温度、灭菌剂的温度,加药前压力、加药后压力、加药时间,并用这些数据用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灭菌柜内灭菌剂的浓度,同直接称量法比较所得的值应一致(证明灭菌剂全部被加入)。计算公式如下:E.O浓度=(K*P)/(R*T) K:E.O稀释常数:44000 P:引入E .O后压力上升值 R:气体常数(纯气:0.08205)T:引入E.O后,箱体内绝对温度(273t)2.7. 灭菌:按预定时间设定好灭菌时间,记录灭菌开始时灭菌柜内压力、灭菌结束时灭菌柜内压力、 灭菌开始15 min时产品中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值、整个灭菌过和产品中温度传
9、感器的值。2.8. 气洗:灭菌结束时,排出灭菌剂,设定抽真空到-202 Kpa,保持3 min,打开排空阀,空气进入,按这样的循环两次,同时记录灭菌柜内压力的变化值。2.9. 产品推出:气洗结束后,将放空阀推向“开”的位置,空气进入灭菌柜,打开灭菌柜门,将灭菌“合格”的产品送入解析室。2.10. 解析:记录解析室内温度范围,新鲜空气换流流量,并根据以往经验在不同时间点对产品进行E0残留量测试,找出产品EO、ECH残留合格的最短解析时间。3. 灭菌产品的装载及监测传感器的分布7.1产品的装载根据产品的包装设计特点及灭菌箱容积要求确定灭菌产品装载量为:90个销售包装/灭菌箱; 共90灭菌箱/灭菌批
10、,总使用空间为:4480 mm1350 mm1700 mmDoor(a) 正面模式图(b) 顶视模式图 有效装载 (正面图) 图 2. 在灭菌器中灭菌箱的装载和产品在灭菌箱中的放置每个手术衣外面套一个透析袋,然后25个独立袋装一个纸箱,包装封口参数及包装材料见 手术衣包装确认报告 (TB/TS/02V-02-01).7.2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分布依据标准 ISO 11135进行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的时候,需要用 10个湿度传感器和2个湿度传感器来监测灭菌柜(1.024m3)中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传感器放置图见 图 3。 传感器 (1, 2, 3, 4, 6, 7, 8, 9,) 被贴于灭菌器室壁相应位
11、置(磁性吸附),传感器5, 10, 11 和 12 被细线挂于灭菌柜内图3中相应的位置。在做性能确认,装载样品的情况下,所有传感器均用同产品一样的包装材料装好,参照运行确认放置的位置,放于灭菌产品之间,这些点包括已确认过的最冷点。图 3. 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放置图表2.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对应表位置编号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123456789101112传感器编号 T029T026T028T032T027T031T035T033T030T034M62254M337084. 安装确认设备购买于2012年11月,2012年11月安装调试完毕,安装确认依照标准ISO 11135-1的要求按灭菌确认方案,进
12、行确认, 确认内容包括:1) 确认设备相关技术资料;2) 计量器具校准;3) 设备安装环境确认;4) 管道的安装确认;5) 电器控制系统安装确认。安装确认结果确认报告 5. 运行确认1) 灭菌器灭菌室箱壁及空间温度均匀性试验:根据ISO 11135-1标准要求,选用 10个贴触式温度传感器直接贴触柜壁和悬挂于柜室空间(具体分布如图3),启动加热/循环系统,在到达灭菌工艺所需温度(50)时,所有传感器记录的温度均在503的范围内,其中5位置处的温度传感品器所记录的温度为最低点,此位置位于灭菌器的柜门。2) 真空速率试验:在空载的情况下,将灭菌柜温度升到503 ,保持温度衡定,将灭菌柜门关好,封闭
13、柜门,启动真空泵,将真空阀开关推向“开”的状态,真空度达到-50 kPa时,记录时间(t2),同时关闭真空阀,保持60 min,结果真空至-50 Kpa所用时间(t2) 30 min。3) 正压泄漏试验:在空载的情况下、将灭菌柜温度升到503 ,保持温度衡定,将灭菌柜门关好,封闭柜门,打开气泵,向柜内加压至50 Kpa,保持60 min,结果一小时泄漏小于0.1 Kpa。4) 负压泄漏试验:在空载、温度恒定的条件下(503 ),封闭柜门,启动真空泵,将真空阀开关推向“开”的状态,抽真空至-50Kpa,保压60 min,结果一小时泄漏小于0.1 Kpa。5) 在空载条件下,保持灭菌室温度恒定(5
14、03 ),将蒸汽发生器的电源开关打开,当蒸汽发生器压力达到50 Kpa时,打开加湿开关,向柜内加蒸汽,40min内,温度升到75%,蒸汽发生器有效。总之, 运行确认结果表明设备能达到灭菌过程所要求的性能参数范围。详细见性能确认。6. 物理性能确认确认3个半周期和2个全周期的物理性能,所有物理性能确认参数数据见EO 灭菌记录,3个半周期和2个全周期的物理性能参数数据总结分别见表3和表4。在3个半周期物理性能确认时,灭菌参数采用极端条件 (温度37和灭菌介质EO=1.9 Kg),2个全周期也利用极端条件(温度43和灭菌介质EO=2.1 Kg)。在所有灭菌周期内,灭菌装载样品量和传感器的放置同本文7
15、部分中描述一样,温度传感器放置位置包括运行确认中认为最冷的点,所有灭菌周期内的温度和湿度记录见灭菌产品温度均匀性记录 和灭菌产品湿度均匀性记录 ,结果显示设备性能稳定,满足灭菌需求。表3. 半周期物理性能确认结果过程确认项目半周期参数记录半周期1灭菌时间半周期2灭菌时间半周期3灭菌时间2012-12-52012-12-62012-12-7加热起始温度()252023最终温度()373737所用时间(min)303540产品推入保温所用时间(min)292930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大值()35.836.636.8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低值()3535.834.910个温度传感器平均值()35.23
16、6.235.1抽真空起始压力(kPa)-0.100.2最终压力(kPa)-49.9-48.8-49.4所用时间 (min)343湿度最大值62.860.351.7湿度是小值59.754.747.7湿度平均值615848.6加湿注入蒸汽前灭菌室内压力(kPa)-注入蒸汽时间 (min)-注入蒸汽后灭菌室内压力 (kPa)-保压时间 (min)293030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大值() 47.246.947.2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小值()46.848.449.310个温度传感器平均值()47.048.048.52个湿度传感器最大值 (%RH)63.162.354.72个湿度传感器最小值 (%RH)5
17、9.655.749.72个湿度传感器平均值 (%RH)61.558.852.6加药EO注入前灭菌室内压力 (kPa)-49.7-48.7-49.3EO注入重量(kg)1.91.91.9EO注入后灭菌室内压力 (kPa)62.161.760.9EO注入所用时间(min)464EO注入时汽化器温度最小值()31.431.631.5EO 注入时EO的温度最小值()28.527.628.1灭菌气体作用时间(min)240240240作用开始时灭菌室内压力(kPa)58.761.661作用结束时灭菌室内压力(kPa)58.661.561.1作用15min后灭菌器的湿度 (%RH)72.349.352.3
18、作用过和中产品最大温度值 ()373739.8作用过程中产品最大温差值 ()35.336.038.7作用过程中产品之间的温差 ()1.70.41.1作用15min时EO浓度(mg/L)570570570气洗换气前的压力 (kPa)58.561.261.1换气后的压力(kPa)-19.3-20-19.6换气间隔时间 (min)111换气次数( times) 222表4. 全周期物理性确认结果过程确认项目全周期灭菌参数记录全周期1灭菌时间全周期2灭菌时间2012-12-72012-12-7加热起始温度()2124最终温度()4343所用时间(min)5346产品推入保温所用时间(min)29301
19、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大值()48.750.4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低值()47.950.710个温度传感器平均值()48.250.6抽真空起始压力(kPa)0.10.1最终压力(kPa)-48-49.8所用时间 (min)46湿度最大值3939.4湿度是小值37.738.9湿度平均值3839.1加湿注入蒸汽前灭菌室内压力(kPa)-注入蒸汽时间 (min)-注入蒸汽后灭菌室内压力 (kPa)-保压时间 (min)3029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大值() 49.151.5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小值()47.850.810个温度传感器平均值()48.751.22个湿度传感器最大值 (%RH)41.248.4
20、2个湿度传感器最小值 (%RH)38.741.92个湿度传感器平均值 (%RH)39.139.6加药EO注入前灭菌室内压力 (kPa)-48.1-46.8EO注入重量(kg)2.12.1EO注入后灭菌室内压力 (kPa)6565.8EO注入所用时间(min)66EO注入时汽化器温度最小值()32.131.5EO 注入时EO的温度最小值()28.327.4灭菌气体作用时间(min)480480作用开始时灭菌室内压力(kPa)65.768.1作用结束时灭菌室内压力(kPa)64.568作用15min后灭菌器的湿度 (%RH)65.768.1作用过和中产品最大温度值 ()41.342作用过程中产品最
21、大温差值 ()38.638.9作用过程中产品之间的温差 ()2.52.1作用15min时EO浓度(mg/L)630630气洗换气前的压力 (kPa)64.568换气后的压力(kPa)-19.1-18.8换气间隔时间 (min)12换气次数( times) 22产品送入解析室解析解析时间(h)77解析室温度范围()20-3920-39换气流量( min/once)连续连续7. 生物性能确认生物性能确认包括以下内容:l 培养基灵敏度:对所用培养基进行无菌检查和灵敏度检查;l 灭菌产品的生物负载:检测确认灭菌前产品的生物负载小于100 CFU/件;l 初始微生物挑战:在空载情况下灭菌10min的,测
22、试BI的抵抗性;l 短周期:寻找一个没有微生物存活下来的最短灭菌时间,能达到SAL10-6;l 半周期:确认半周期的重复性;l 全周期:确认两个全周期后产品的性能和包装的性能。根据半周期法及ISO 11135-1中生物性能确认要求,如“图4.半周期法”。该方法能保证灭菌过程杀灭具有特定抵抗性的微生物芽孢,其方法在所有其它参数保持不变(所有关键参数都应设置为下限,以保证这种最差条件均能满足要求),找到没有微生物存活的灭菌效果时需要的最短灭菌时间。在检测生物指示剂(BI)显示没有微生物生长的情况下,还要再重复两次灭菌过程,而且检测均无微生物生长,确立的这一个灭菌时间,再用2倍于这一个灭菌时再进2次
23、灭菌循环运行(所有关键参数都设置为上限、以保证最恶劣条件均不损害产品及包装的性能),灭菌循环如图7所示,并加载性能测试和EO、ECH测定的产品样品。图 4 半周期法11.1 培养基灵敏度测试过程依照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方法(中国药典2012),对本批次的培养基进行确认,灵敏度检查前已经对培养基进行无菌性检查,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小于5代,生命活力旺盛。所测试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培养基(NA)、孟加拉玫瑰红琼脂培养基(RBA)、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NB)。a) NA: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被检的营养琼脂培养基(NA),经30 35 培养18 h24 h后,刮取菌落于
24、0.9 %无菌氯化钠溶液内制成均匀菌液,在再逐管稀释成浓度100 CFU/ml的菌悬液,取1 ml菌悬液于无菌的的平皿中,接种3个平皿,分别浇注温度不高于50的灭菌后(NA),凝固后翻转平皿置于所需温度培养,并用未加菌液的(NA)平皿作空白对照,30 35 培养24 h48 h, 观察结果。b) RBA: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被检的孟加拉玫瑰红琼脂培养基(RBA),经23 28 培养24 h28 h后,刮取菌落于0.9 %无菌氯化钠溶液内制成均匀菌液,再逐管稀释成浓度100 CFU/ml的菌悬液,取1 ml菌悬液于无菌的的平皿中,接种3个平皿,分别浇注温度不高于40 C的灭菌后的(RBA),并用未
25、加菌液的(RBA)平皿作空白对照,23 28 培养24 h48 h, 观察结果。c) 凝固后翻转平皿置于所需温度培养。d) NB:将已知含菌量为2106 CFU/片的枯草芽孢杆菌菌片,用无菌的玻璃珠加10 ml的0.9 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其混匀成菌悬液后,再逐管稀释成浓度100 CFU/ml的菌悬液,取1ml菌悬液接种于20 ml的营养肉汤(NB)培养管,接种3管,并用未接种的20 ml的NB做空白对照管,30 35 培养37 d,观察结果。e)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将生孢梭菌接种于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经30 35 培养1824 h后,无菌操作取出菌液用0.9 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其混匀成菌悬液
26、后,再逐管稀释成浓度100 CFU/ml的菌悬液,取10只无菌试管, 每只试管加入12 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将其中9只试管分成3组,每组3只,分别在每组中各加入1 ml细菌数100 CFU/ml的生孢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悬液,所有试管均置于30 35 培养培养37 d,并用未接种细菌的试管做空白对照,观察结果。 结果:经过培养后,所有接种细菌数100 CFU/ml菌液的培养基均长菌,灵敏度达到要求,所有记录见培养基灵敏度测试报告。11.2 灭菌前产品生物负载测试灭菌前产品的生物负载测试过程依照-初始污染菌检测方法、初始污染菌的确定和ISO 11737-1 灭菌医疗器械-生物
27、测试方法-第 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数量的确认。从每一批产品中抽取一件产品,按照下列已经确认方法,对灭菌前的手术衣进行生物负载评估。以确定手术衣产品的生物负载水平。步骤: - 从已包装好的产品中,每一批抽取一件产品,投入100ml,0.1%蛋白胨水溶液中,蜗旋振荡30s。- 制成1:10,1:100等稀释级供试液中。- 取供试液2ml于两个无菌的平皿中,每个1ml,分别注入温度不高于40C的营养琼脂培养基(NA)和孟加拉玫瑰红琼脂培养基(RBA),凝固后翻转平皿置于所需温度培养。- 根据菌落数估算出该类产品的生物负载水平,详细见产品的生物负载测试报告注:对手术衣生物负载做厌氧菌检测,结果未能检出
28、厌氧菌,确定手术衣负载中不存在厌氧菌,同时从产品结构分析也证明手术衣不存在厌氧菌生存的环境。11.3 初始微生物性能挑战BI在空的灭菌柜中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循环后,灭菌剂作用10min,取出BI投入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经30-35 培养 3-7 天,结果显示灭菌10min后,所有BI均有菌生长11.4 短周期按本文7的描述装载灭菌产品,依照本文6部分的过程进行短周期循环,EO的作用时间分别为30min, 60min, 120min, 240 min。 所有重要参数均设定为下限(温度=37,灭菌介质EO=1.9 Kg),灭菌循环结束后,分别将样品和BI进行无菌测试。短周期灭菌器运行条件: 温度: 47
29、 (设定值的下限)灭菌介质EO注入量: 10Kg (设定值的下限)EO 作用时间:30min, 60min, 120min, 240 min。BI 分布:在短周期,半周期和全周期灭菌循环中,所有BI均密封于透析袋中,置于手术衣中间,以最终灭菌包装包装好“产品”, 其中最大的手术衣,内部面积最大,热量最难传导进入手术衣中心,所用材料最多,体积最大,气体最难进入内部,这样的产品代表了所有手术衣中最难灭菌的情况,将BI放于这样的产品中心,作为过程挑战装置(PCD)。将PCD均匀的放置于灭菌柜中,这些位置包括灭菌柜中最难灭菌的位置, 如靠门的地方,此处在整个灭菌柜中温度是最低的位置,灭菌柜的上层,此处
30、是灭菌剂浓度最低的位置,保证这些最差情况下达到SAL10-6 无菌水平。20个BI在灭菌器中的位置见图 4., 这些位置包括温度最低,EO最难到达的位置。图 4. 灭菌柜内BI分布示意图产品的装载:取三批合格产品,每批520个,包装好后用于灭菌装载产品,这三批装载产品经过一次灭菌后,送入解析室去除EO,重复用来做下一次灭菌过程的装载产品,装载方式见本文7部分。生物负载测试样品、性能确认测试样品、内毒素测试样品和EO、ECH 残留测试样品均为合格产品,见表5. 6个样品用来做生物负载测试,20个样品经短周期1灭菌后做产品无菌测试,20个样品经第一次全周期灭菌后从中抽出3个样品(黄色)作性能测试,
31、3个样品(绿色)用来做内毒素测试,左边14个样品 (蓝色) 和其它 6 个新加入的样品经全周期2灭菌后,其中9个样品(蓝色)已经经受2次全周期灭菌循环,用来确认经两次灭菌后产品的性能是否受到破坏,证明二次灭菌的可行性,左边11个样品经二次全周期灭菌后用,作EO残留测试样品。表5. 测试样品生物负载测试样品(6件)短周期1后样品的无菌测试(20件)全周期1样品(20件)性能测试样品(3件)内毒素测试样品(3件)全周期2样品(20件)二次灭菌性能测试样品(9件)EO/ECH残留测试样品(11件) 201208720120882012089201209020120912012092201209320
32、120942012095201209620120972012098201209920121002012102201210320121042012105201210620121072012108201210920122002012201201220220122032012267201220420122052012206201220720122082012209201221020122112012212201221320122142012215201221620122172012218201221920122202012221201222220122232012224201222520122262
33、0122272012228201222920122302012231201223220122332012234201223520122362012237201223820122392012240201224120122422012243201224420122452012246201224720122482012248201224920122502012251201225220122532012254201225520122562012257201225820122592012260201226120122622012263201226420122652012266结论:经30min短周期运行
34、后, BI部分被杀灭,产品上的生物负载全部被杀灭,证明生物负载的抗性不大于BI,BI是可接受的。短周期循环灭菌后,BI培养结果显示,灭菌剂(EO)作用60min-120min,均没有达到SAL10-6无菌水平,只有当灭菌时间为240min时,刚好能灭活BI上所有微生物,所以灭活BI的最短时间为240min,240min既为半周期时间。寻找最短灭菌时间的短周期循环过程中,BI测试结果见表6,详细报告见无菌测试报告(短周期运行后BI的无菌测试结果、短周期运行产品无菌测试结果)表 6. BI无菌测试结果周期灭菌时间EO 作用时间/min灭菌水箱温度/EO注入重量/Kg气洗次数培养时间/天培养温度/B
35、I 结果初始生物性能挑战2012、12、510371.93730-3520+/20短周期 12012、12、630371.93730-3513+/20*短周期 22012、12、660371.93730-359+/20短周期32012、12、6120371.93730-355+/20半周期 12012、12、7240371.93730-350+/20半周期 22012、12、7240371.93730-350+/20半周期32012、12、7240371.93730-350+/20全周期12012、12、7480432.13730-350+/20全周期22012、12、7480432.1373
36、0-350+/20* 注 :产品的生物负载在经过第一个短周期灭菌后,经被杀灭,所以后面的灭菌循环周期均不需再对样品进行无菌测试。11.5 半周期根据半周期法及ISO 11135-1中生物性能确认要求,找到没有微生物存活的灭菌效果时需要的最短灭菌时间,在检测BI显示没有微生物生长的情况下,还要再重复两次灭菌过程,而且检测均无微生物生长,确立的这一个灭菌时间既是半周期时间。结果重复2次240min灭菌循环,BI测试无菌生物,无菌效果达到SAL10-6,灭菌过程中测试样品见表5,BI测试结果见表6详细报告见无菌测试报告(短周期运行后BI的无菌测试结果、短周期运行产品无菌测试结果)11.6 全周期因为
37、半周期灭菌时间为240min,所以全周期灭菌时间应为480min,全周期灭菌循环参数取设定值上限, 以确认灭菌产品性能,灭菌过程样品见表5,BI测试结果显示完全被杀灭,无菌效果达到SAL10-6,BI测试结果见表6。在同样的条件下确认经二次灭菌循环,结果显示产品的包装和产品能经受二次灭菌。二次全周期灭菌循环BI测试报告见无菌测试(全周期BI无菌测试) 。8. 产品安全性能确认8.1. EO残留测试 分别抽取解析1天、2天、3天的产品,送往韦士泰检测中心按ISO11607-7标准用比色法测试试产品上EO残留量, 结果显示,解析三天后,产品上的EO残留量符合标准要求,详细报告见 EO残留测试报告
38、8.2. 产品性能确认全部产品经全周期灭菌后,产品的性能均符合要求. 详细见附件成品检验报告。8.3. 包装完整性产品经全周期灭菌后,包装材料及封口强度没有受到影响,包装上的标签字迹清晰 成品检验报告9. 过程的异常和方案修改无10. 结论经有计划的对灭菌过程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并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所有的结果证明由州电达灭菌设备厂生产和安装的HDX-1CE灭菌器,以设备技术规格一致,所建立EO灭菌手术衣的参数和灭菌过程符合 ISO 11135-1标准要求,产品的无菌水平达到 SAL10-6的无菌水平,EO灭菌全周期为480min,产品的性能和包装符合要求11. 批准
39、经过验证,参数符合工艺要求,准予进行生产! 批准人: 日 期:2012、12、1112. 附件目录: 具体记录见附件 环氧乙烷灭菌验证人员资格确认表 KEEO 001验证目的:确认参加验证的人员具备正确从事验证活动的资格验证要求:1.至少有两名经培训合格的验证人员。 2.参与验证的人员与培训记录相符合。验证依据:ISO11135-1验证(操作)人员姓名: 人员专业: 设备管理 操作 微生物试验 计量管理验证内容: 1. 环氧乙烷灭菌基本常识 合格 不合格 2. 计量器具校验 合格 不合格 3. 灭菌参数设定 合格 不合格 4. 设备操作 合格 不合格 5. 设备维护 合格 不合格 6. 物理性
40、能鉴定 合格 不合格 7. 微生物性能鉴定 合格 不合格 8. 设备安装 合格 不合格 验证方法:检查培训记录相关文档:1. 培训记录2. 操作上岗证 不合格描述:验证结论: 合格 不合格 验证人: 日期:2012.12.6审核结论: 合格 不合格 审核人: 日期:2012.12.6生物指示物使用性验证确认表 KEEO 002验证目的:确认生物指示物灭菌过程的适用性验证要求:1.采购符合法规要求; 2.产品符合产品标准要求。验证依据:ISO11138 验证(操作)人员姓名: 产品名称: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 型号规格: 生产批号: 生产企业:验证内容: 资料(记录)确认1、 生产许可证 合格 不合格2、 卫生许可证 合格 不合格3、 产品标准 合格 不合格4、出厂检验报告 合格 不合格验证方法:核实相关资料相关文档:生物指示物灭菌适用性验证文件资料明细表序号文件资料名称编(证)号有效期备注1生产许可证2卫生许可证3产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