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正式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556171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正式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正式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正式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正式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正式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课标要求本专题主要学习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意义。具体有:(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专题概述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

2、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我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当时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一光辉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四、七十年代末到现在。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其中着重介绍了三个时期:第一,介绍新中

3、国成立初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和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值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新中国审时度势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一边倒”、“另起炉灶”的基本方针。在这些方针的指导之下,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如在处理同亚洲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后来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等)。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有25个,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介绍20世纪60年代末至

4、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突破。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外交也有了重大突破,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第三,介绍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中国外交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的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的多边外交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5、要注意到有些知识,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我国参与 亚太经合组织 ”等在初中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了解,不必细讲。而要组织学生自行探究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外交关系和社会问题,以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6、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由学生多方面收集有关新中国外交历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源库等等)并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 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思考现实问题,使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学习历史与认识现实相结合,提高历史思维

7、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小论文,图表,ppt演示文稿等)呈现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建国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二、教材要点“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1)世界民族解放运

8、动高涨(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新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4、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1)“另起炉灶”就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而是与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就使得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2)“一边倒”就是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既说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不至于被孤立,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新

9、生的政权。(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自主。5、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就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十个国家建交。(2)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率团出访苏联,双方就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会谈。(3)1950年1月,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该条约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10、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2)会议召开:中、

11、英、美、法及有关国家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举行外长会议。(3)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5)意义: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2、万隆会议:(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会议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3)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求同存

12、异”方针的理解:目的: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含义:所谓“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作用: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5)意义: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

13、针政策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FLASH万里长城永不倒,学生感受旧中国的屈辱,谈谈对旧中国外交的认识,进而设问:若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该建立怎样的外交?由此导入新课。教学“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展示文字、图片、影视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理解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涵及制定原因,掌握“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和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在此基础上讨论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含义。1、背景: 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4、4、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意义:成就:A、同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17个国家建交。B、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自主。史料链接:材料1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材料2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

15、收。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读史感悟新中国与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变化的?从中可得出哪些历史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展示相关影视剪辑(如有条件可观看影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录)、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外交风采,进而结合有关资料分析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给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积极主动谋求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新的友好国际关系。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3、

16、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史料链接: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

17、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第3集读史感悟: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什么?根据材料一、二列出其内容。“这些原则”首先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这些原则”在处理国际事物中有何意义?走向国际舞台展示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万隆等国际会议的概况及中国在会议上做出的努力和发挥的作用。(特别是要理解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意义)1、日内瓦会议:(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2)会议召开:1954年4月中、英、美、法等国家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外长会议。(3)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

18、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5)意义: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2、万隆会议:(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会议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3)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5)意义: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

19、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史料链接:阅读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掩护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读史感悟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

20、么样的方针?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这一方针的?这个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小结 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中国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就与一大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二战后世界形势的根本特点是 ( ) A、殖民地获得独立,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资本主义世界严重削弱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全面对抗 D、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

21、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 )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4、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 )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祖国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与美国的敌对情绪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后来措辞有所修改的是 (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22、“平等互惠”A、 B、 C、 D、6、最能体现“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是 ( ) A、不同美国建交 B、同印度、瑞士等国建交 C、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D、参加亚非会议7、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 )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8、万隆会议上,中国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出的方针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C、“平等互惠” D、联合反对殖民主义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 )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

23、问题的解决10、建国以后的外交政策和理论中,由周恩来首先对外阐述的是 ( )新中国的建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的方针 三个世界理论A、 B、 C、 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交关系文件集第3集请回答:材料二中所说的“这

24、些原则”是指什么?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这些原则”是由谁首先提出来的?“这些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三、问答题: 12、新中国的外交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CBCC 610 CABCD二、非选择题: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产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 周恩来。 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三、问答题:12、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

25、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世界体系。亚非拉许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相继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就:建国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出席万隆亚非会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二、外交关系的突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

26、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3、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4、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文字、图表、影视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借助形象思维感悟历史。2、引导学生多方面收集材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源库等等),锻炼学生收集历史资料和进一步提高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以及中美、中日建交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归纳、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能力。3、结合台湾问题分析中美关系的变化,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中

27、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2)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3)理解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政策。二、教材要点重返联合国1、原因:20世纪70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壮大,以及对中国的大力支持。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随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和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经过:1971年10月

28、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它从法律意义上说明世界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代表。有利于中国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意味着美国长期以来对华敌视政策的破产。也使美国不得不正视同中国的关系。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事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美关系解冻1、中美关系解冻原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

29、力量,它同时宣告了美国“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美国一方面急于改变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地位,迫切需要找一个不依附于苏联的大国,而中国正好符合其要求。另外,美急于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也需要中国在此问题上的支持。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如珍宝岛事件,苏联陈兵中苏、中蒙边境,给中国带来威胁。中国迫切想借美国的力量来缓解苏联方面的压力,中国的外交政策由此而发生了改变,另外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也有求于美国,这样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的需要,中美关系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了。2、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与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

30、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3、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

31、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争取中日建交,为日本取得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同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及田中角荣首相的积极推动。2、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日本对过去战争给中国带来的重大损失表示反省,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随后,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并陆续签订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3、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是有

32、重要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难点: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阅读地图册P2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事业成就”,回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从地图中找出70年代的外交成就,引入新课。教学重返联合国1、背景: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席位一直被台湾所占。2、原因:从三方面分析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美国和中国。3、经过:要求学生注意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26届联大及提案国、票数等基本常识。理解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实质即“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此方案涉及中

33、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问题)中美关系解冻可以先让学生展示他们收集到的有关中美关系的图片或资料。史料链接: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1、原因:引导学生从中国和美国两方面考虑,尤其指出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2、经过:指导学生制表,多媒体演示。时 间事 件意 义1971.4美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1.7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1972.2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为建交提供法

34、律基础1979.1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然后教师补充分析。注意以下几点:讲“乒乓外交”时,注意结合P81“知识链接”,并补充一些相关图片。注意区别: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美正式建交,以及中美联合公报与中美建交公报的关系。史料链接:中美双方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载指出:美国承认了我们历来所坚持的立场,在台湾问题上妨碍中美建交的障碍是去除了。3、意义:提高了两国

35、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史料链接: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将进行一次我深深希望成为谋求和平的旅行不仅谋求我们这一代的和平,而且谋求我们在其中共同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的将来世世代代的和平。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

36、何其他国家的。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的讲话(1971年7月15日)读史感悟(1)你认为尼克松当时的讲话对中美关系将产生什么影响?试分析其原因。(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3)你怎样看待中美关系的发展?(三)中日邦交正常化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2、标志:1972,田中角荣访华后中日正式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史料链接:(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

37、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根据上述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3、意义(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简单回顾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中日关系及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掌握中日建交的史实,由此理解中日建立外交关系的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

38、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是有重要的意义。4、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日本与中国关系的过去与现在?(结合近现代史有关史实)小结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70年代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外交事业出现了新发展,三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包括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西方社会封锁新中国长达二十多年的铁幕终于被打破。这将有利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四、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是得到了哪种国际力量的支持 ( ) A、苏联 B、美国 C、

39、第三世界 D、苏联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中日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A、 B、 C、 D、3、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条件 ( ) A、进入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B、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4、现在中国运动员正加紧进行训练,以迎接奥运会的到来。在这些运动队中,曾经对中美关系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 ) A、体操队 B、篮球队 C、羽毛球队 D、乒乓球队5、尼克松总统改善中美关系的根

40、本目的是 ( ) A、放弃同中国的对抗 B、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C、争取中国对美国在联合国中的支持 D、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6、美国首次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是在 ( ) A、1971年联合国第26届联大 B、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C、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D、1982年中美上海公报7、尼克松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 ( )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4年8、以下有关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迈向正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 B、与苏美争霸的发展态度有关 C、是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 D、消除了两国关系的障

41、碍9、1972年,访问中国并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的日本首相是 ( ) A、桥本龙太郎 B、田中角荣 C、中曾根康弘 D、森喜朗10、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 ) A、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B、认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是极为困难的 C、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D、应该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第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没有提出异议。1972年2月中

42、美联合公报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材料三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 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运输和进行。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请回答: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

43、一个公报的内容上有何重要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届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三、问答:12、中国是怎样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有什么历史意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BDDD 610 BCDBD二、非选择题11、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霸权发展到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意义: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间的敌对关系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一个有力的约束。是一致的。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