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连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555920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0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大连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大连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大连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大连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经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232023 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市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政府全会精神编制,重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的、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是大连经济社会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的的总体规划,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大纲,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

2、据,也是编制实行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区市县规划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第一章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大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 5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对的领导下,大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灾害的不利影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节第一节 “十一五”取得的重大成就“十一五”取得的重大成就 过去的 5 年,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基本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产业聚集区

3、初具规模,城市空间布局实现新拓展,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提高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佳的 5 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 年。胜利完毕了“十一五”规划拟定的重要目的和任务。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6.1%,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5000 亿元,约占东北三省的 14%,比“十五”期末提高 1.4 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1 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年累计完毕1.4 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4.7 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27%;社会消费品零售

4、总额年均增长 17.5%;城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全域城市化布局逐步展开,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以“两港”为核心、“两路”为支撑的通达域内域外的立体交通网络和航运中心框架。初步形成以“一岛三湾”为核心的现代化港口集群,与周边港口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大连机场实现“军转民”,为民航连续发展赢得空间;以哈大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为主客运通道,哈大铁路为主货运通道的客货分离的新型铁路布局已现雏型;“四网一环”的公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港口货品吞吐量年均增长 12.9%,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 14.4%,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 14.6%。货品周转量 5938 亿

5、吨公里,是“十五”期末的 3.1 倍。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能力大幅提高,地铁、快轨等域内重点交通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全面启动,金融业重要发展指标翻番。会展、商贸等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开局良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以“两区一带”和“一岛十区”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建设,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石化、船舶、现代装备和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半导体照明、高档数控机床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物流、金融、旅游、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我市成为首批国家高技

6、术服务业基地城市之一。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产业素质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增长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 2023 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奉献率提高 15 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涉农区市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1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提高 3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6.4 个百分点。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动。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 2023 年的 58.1%提高到 2023 年的 64%。瓦房店市、庄河市、普兰店市在2023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选中分列第18、第50和第58位,分别比 2

7、023 年上升 50 位、24 位和 17 位。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通过大规模污染公司搬迁改造、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电厂脱硫等工程建设,提前完毕了“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新建、扩建 23 座城市污水解决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解决率和中水回用率分别提高至 90.4%和 40%。开工建设了城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率达成98%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5年累计下降超过20%,全市林木绿化率达 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3 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成 98%以上。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突出,长海县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全市 22 个

8、乡镇获得“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成功实行。甘井子区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上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成为省综合改革实验区。国有大中型公司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毕。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大连商品交易所成功实现向综合性期货市场转型。旅顺口区、长海县获准全面开放,沿海经济带重点开发区域建设全面启动,大连进入全域开发开放新阶段。保税港区正式封关运作。长春、哈尔滨等内陆干港建设全面推动。在东北地区率先全面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成功举办首届“夏季达沃斯”和第三届新领军者年会。5 年累计实际运用外资规模达 265 亿美元,是“十

9、五”时期的 2.5 倍。5 年累计自营出口超过 1000 亿美元,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全市实行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面实行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主体,以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家庭、社区、福利机构、政府联动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最低工资标准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初步形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网络,文化公共设施覆盖城乡。广电、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市民文化生活内容进一步丰富,统筹解决人口问

10、题工作格局基本形成。2023 年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成 164.3 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达成 217 万人;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成 13.5 年;5 年累计新增就业达成 80.1 万人,城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7%以内。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5.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2.2%,城乡收入差距比由 2023 年的 2.03 倍减为 1.73 倍。城市、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比 2023 年减少了 2.7 和 4.8 个百分点。每千人拥有医生2.71 人,比“十五”期末增长 0.23 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 5.16 张,比“十五”期末增

11、长 0.7 张。全市人均盼望寿命达 81.23 岁,比 2023 年提高 3.7 岁。表 1 “十一五”规划完毕情况 指 标 名 称 单 位“十一五”完毕“十一五”规划 完毕情况 指标属性 2023 年 年均%2023 年 年均%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158.1 16.1 4000 13 左右 完毕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80000 63000 12 左右 完毕 预期性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500.8 27 13 左右 完毕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5084.3 35.6 16 左右 完毕 预期性 外贸自营出口总额 亿美元 260.5 16 15 左右 完毕 预期性

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639.8 17.5 13 左右 完毕 预期性 服务业增长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 47 未完毕 预期性 港口货品年吞吐量 亿吨 3.14 12.6 2.5 8 完毕 预期性 集装箱年吞吐量 万标箱 526.2 14.4 800 24 未完毕 预期性 空港旅客年吞吐量 万人次 1070 14.6 1000 13 完毕 预期性 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 2.5 完毕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值年均增长率%34.8 30 完毕 预期性 专利申请量 件 17442 25.6 20 完毕 预期性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55 55 完毕 预期性 普通高等

13、教育毛入学率%52 50 完毕 预期性 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年 13.5 13.5 完毕 预期性 15-64 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10.5 10.5 完毕 预期性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35 35 完毕 约束性 基本农田保护率%84 80 完毕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增长率%-4 -4 左右 完毕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增长率%-10 -4 左右 完毕 约束性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 99 完毕 约束性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9 99 完毕 约束性 指 标 名 称 单位“十一五”完毕“十一五”规划 完毕情况 指标属性 2023 年 年均%2023 年 年均%中水回

14、用率(市区)%40 40 完毕 约束性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运用率%80 75 完毕 约束性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率(市区)%98 98 完毕 约束性 农村乡镇生活垃圾解决率%30 30 完毕 约束性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解决率(市区)%90.4 90 完毕 约束性 农村乡镇生活污水解决率%30 30 完毕 约束性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 45 完毕 约束性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3 13 完毕 约束性 林木绿化率%45 45 完毕 预期性 年人口出生率 7 6.81 完毕 约束性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1.72 1 完毕 预期性 城乡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 平方米 21 21 完毕 预期性 城

15、市集中供热率%85 85 完毕 预期性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0 80 完毕 约束性 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1293 12.2 22023 13 未完毕 预期性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 12317 15.8 11000 13 完毕 预期性 城乡登记失业率%2.7 4 完毕 预期性 城乡新增就业人员 万人 80.1 68 完毕 预期性 *说明:由政府主导实行的 16 项约束性指标所有完毕规划目的,由市场主导实现的 25 项预期性指标除了个别指标外,均完毕了规划目的。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经济增长仍然以资源、能源及投资等要素投入

16、拉动为主,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仍然较高,消费对经济发展奉献相对局限性,创新能力不强。二是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加快发展,产业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新兴战略性主导产业体系尚未有效形成,支撑作用有待提高。三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尚有差距。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增长不快,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就业压力加大,房价上涨过快,总体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四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面临新的挑战,生态屏障的空间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减弱。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7、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应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剧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昂首,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主线改变,经济发展的动力仍十分强劲,处在工业化、城乡化进程加速阶段,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我国

18、传统增长模式面临调整,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没有主线改变,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对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规定。从大连看,“十二五”时期面临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一是国家进一步实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为新时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十一五”时期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使制约经济发展的诸多资源要素问题得到一定限度缓解,为新一轮快速发展提供了也许。三是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动,特别是新市区的开发建设,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和强大引擎。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周边城市间发展竞争剧烈,给区域核心城市建

19、设带来严峻挑战;二是传统产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面临较大压力;三是在加快推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公共服务水平和完善基础设施等诸多问题,城乡统筹任务艰巨;四是以消耗资源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较大压力;五是按照国际化城市规定,城市管理水平、社会管理协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面临新的考验,居民素养和城市软实力亟待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具体表现为以下特性:一是推动全域城市化和提高城市功能的加速期。随着全域城市化和“三个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城市功能将有突破性提高,人口和产业将加快聚集,城乡

20、一体化进程将明显加快。二是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要坚定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重要依赖投资、出口以及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向重要以消费需求、创新驱动和服务经济为主的可连续发展模式转变。三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突破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小康社会建设的主线规定,大幅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四是城市转型和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期。大连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城市发展进入快速转型时期。城乡居民多元化、多层次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不同

21、利益群体诉求日益增多。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和经济总量快速提高对生态环境改善提出了新规定。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在加快经济总量提高、推动支柱产业做精做强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涉及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将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城乡居民。同时,必须保持足够的投资拉动,大力推动内需增长,维持出口的稳定,以增量调结构,强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城市全面转型。第二章第二章 总体规定与目的总体规定与目的 第一节第一节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十二五”是大连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动的时期,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22、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双重机遇,以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全域城市化为载体,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社会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综合实力全面提高和城市转型,初步建成区域核心城市和生活富裕的生态宜居城市,向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迈进。第二节第二节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坚持共享发展。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23、,坚持发展为了市民、发展依靠市民,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富民与强市的有机统一。坚持转型发展。把城市转型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加快经济转型;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加快社会转型;以激发发展活力为重点,加快体制转型;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实现发展与转型的有机统一。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动力,加快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哺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坚持绿色发展。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和谐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增强发展的可连续性。加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24、生态环境的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统筹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主线方法,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市精神与物质文明相融合,民主与法制相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第三节第三节 发展目的发展目的 总体目的:到 2023 年,科学发展新跨越取得重大成果。实现居民收入、财政收入、投资总额和经济总量“四个倍增”。基本实现城市功能国际化、产业结构高端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现代化、人民生活富裕化。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高,服务和辐射东北腹地功能

25、进一步增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基本完备,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东北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基本确立,基本建成现代产业聚集区、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裕的宜居区,初步建成区域核心城市。具体目的:社会民生明显进步。大幅提高预算内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5 年新增城乡实名制就业 100 万人;实现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 95%以上,大幅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标准;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成 99%;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成 14.7 年;城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成 90%;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经济实力

26、大幅提高。地区生产总值进入万亿城市行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8%左右;外贸自营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6%左右。经济结构连续优化,服务业增长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达成 56%以上;城乡化率达成 75%以上;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2.8%。城市功能显著增强。港口货品吞吐量达成 5 亿吨左右,集装箱吞吐量达成 1000万标准箱左右;空港旅客吞吐量达成 1600 万人次以上;货品周转量占东北地区比重达成 55%左右;物流业增长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成 12%左右;金融业增长值占地区生产总

27、值比重达成 7%左右;全域现代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三个中心”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3500 平方公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成 2.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运用系数达成 0.6;城市、中心城乡垃圾和生活污水解决基本实现全覆盖;市区中水回用率达成 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成 13 平方米;全市林木绿化率达成 50%,森林蓄积量达成 1280 万立方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单位工业增长值水耗大幅下降,重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表 2 “十二五”规划重要目的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3 年“十二五”规划 指标属性

28、 实际 2023 年 年均%1 社会民生 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1293 42600 13 预期性 2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 12317 24700 13 预期性 3 新增城乡实名制就业人数 万人 80.1 100 4.5 预期性 4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 99【3】约束性 5 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年 13.5 14.7【1.2】预期性 6 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 99【1】约束性 7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 95 约束性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9 99 约束性 9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 99 约束性 10 城乡登记失业率%2.7

29、10000 13 预期性 13 三次产业比重%6.7:51.3:42 5:47:48 预期性 1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500.8 1000 15 预期性 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5084.3 15 预期性 16 外贸自营出口总额 亿美元 260.5 550 16 预期性 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639.8 3730 18 预期性 18 城乡化率%65 75【10】预期19 服务业就业比重%51 56【5】预期性 20 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 2.8【0.3】预期21 城市功能 港口货品年吞吐量 亿吨 3.14 5 10 预期性 22 集装箱年吞吐量

30、万标准526.2 1000 14.7 预期性 23 空港旅客年吞吐量 万人次 1070 1600 8.4 预期性 24 货品周转量占东北地区比重%48 55 2.7 预期性 25 物流业增长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 12 预期性 26 金融业增长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 7【2】预期性 27 资 源 环 境 耕地保有量 平方公3500 3500 约束性 28 单位工业增长值用水量 吨/万18 14-4 约束性 29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运用系数 0.5 0.6 4 约束性 30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0.05 2.5 约束性 3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减少%【20】*约束性 32 单位

31、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约束性 33 重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全口径)%【11.2】约束性 二氧化硫%【6.5】约束性 氨氮(全口径)%【13】约束性 氮氧化物%【9.5】约束性 34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解决率(市区)%90.4 95【4.6】约束性 3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率(市区)%98 99 约束性 36 中心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解决率%30 90【60】约束性 37 中水回用率(市区)%40 45【5】约束性 38 森林 林木绿化率%45 50【5】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1100 1280 3 约束性 39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3 13 约束性 注:【】内数为

32、五年累计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两项指标按省政府下达的分解目的执行。第三章第三章 大力发展社会和民生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会和民生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和谐大连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幅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服务产品,顺应广大市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大“富民工程”实行力度,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人口发展等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提高公共福利水平,增强城乡居民的幸福感。第一节第一节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 深化收入分派制度改革。调整优化分派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派中的比

33、重,使居民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水平相适应。完善公司工资指导线、公司人工成本预警预测和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完善公务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派制度改革。规范劳务工工资分派制度,实现同工同酬。加大再分派调节力度,规范收入分派秩序,扩大中档收入人口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全面推行公司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范围,形成公司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分派共决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着力提高普通职工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最低收入者及其

34、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完善公司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引导、鼓励并发明条件增长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和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增长县域内城乡非农就业机会。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完善促进农民增收机制,提高土地经营规模效益,促进农村服务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允许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渠道。努力提高劳动就业水平。实行促进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中小公司发展的产业政策,鼓励公司吸纳更多的劳

35、动力就业。完善小额贷款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支持青年创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在促进就业方面作用,加强失业预警和失业调控,不断健全以创业带动就业机制。第二节第二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适度超前的保障机制。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公司、事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差距。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加大财政投入,大幅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保筹资水平,扩大大病统筹范围,提高大病统筹

36、标准。创新新型农村合作统筹基金管理。扩大失业保险范围,逐步实现失业保险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工伤防止联动机制。继续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建设,逐步提高生育保险保障能力。逐步建立覆盖涉及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就业人员各项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以专项救助政策为辅助,以慈善救助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救助对象全覆盖。完善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证低保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增长。健全分类救助政策,继续加大对重残、重病、孤老、孤残、孤儿以及子女上学等低保对象的救助力度。完善专项救

37、助政策,加强低保与就业扶贫政策的有机衔接,切实发挥综合解困政策效应。充足发挥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的作用,保证所有遭遇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基本生活无法维持的居民能及时得到有效救助。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管理体制。加大公共支出支持力度,加强法律援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完善养老产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 50 张。建立健全覆盖农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五保供养体系。全面贯彻孤残儿童福利保障经费,不断提高孤残儿童养育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不断拓展慈善

38、救助和慈善公益活动领域,加强对慈善事业的监督管理。专栏专栏 1 1 社会事业项目 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障项目:大连市技师学院迁建项目二期工程、公共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中心项目、社会保障卡建设项目、城乡职工医保市级统筹项目。社会福利项目:社会福利项目:建设 175 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市“三无”精神病养护院、市老年活动中心、市社会福利院养老分院、各级残疾人托养中心。社区建设项目:社区建设项目:新建一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乡镇服务中心。社会救助项目:社会救助项目: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设施和法律援助体系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市殡仪馆、城乡公益性殡葬设施、县

39、级殡仪馆改造项目,实行“金社工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在保持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强保障性住房财政性经费的连续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通过新建改建、政府购置等多种渠道筹集房源,同时在新增商品住宅建设用地中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性住房,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局限性的问题。大力发展廉租房建设,实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房保障全覆盖。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充足发挥政府财政补贴、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切实解决中档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加大对特殊群体住房支持力度,满足新就业职工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需求。第三节第三节 优先发展

40、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促进公平、提高内涵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前教育资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做强、做精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高水平普及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公共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入公办幼儿园的幼儿比例达成 50%以上。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接受普惠型学前教育给予资助,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型服务。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注重幼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园质量。建立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机制,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乡和郊区延伸,

41、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工程,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农村普通高中进城办学,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省级示范高中比例达成 40%以上。适度发展国际化高端精英教育。做强做精职业教育。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加强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重点建设普湾新区国家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一批与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相结合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中档职业学校。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加强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在连设立分院或分支培训机构,优先发展我市产业升级和高精尖产业急需的学科和专业。鼓励在连高

42、校引进高水平人才,优化学科设立,参与国际合作,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和国际一流学科。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继续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家庭、社区、公司、机关等为载体,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专栏专栏 2 2 教育事业项目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新建大连市艺术幼儿园,新建一批市区幼儿园,建设 100 所城乡公办幼儿园、50 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实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加固改造校舍面积 50 万平方米。建设 30 所城乡社区配套中小学校、25 所农村乡镇中心学校。高中教育:高中教育:新建 10 所标准化优质普通高

43、中,改造建设 8 所一般高中,达成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撤并 5 所分布在偏远农村地区的一般高中。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建设普湾新区国家职业教育基地、金州新区人才实训基地、创建 20 所高水平的职业院校。第四节第四节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大幅提高医疗水平。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全域城乡医疗机构,引进和建设一批国内外技术水平高的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满足城乡居民医疗设施需求。力争实现千人医生数和千人病床数分别提高 10%。构建有助于医疗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机制,加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全科医生的全方位培养,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水平的专家,大幅提高全市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

44、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建设东北地区一流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专栏专栏 3 3 医疗卫生建设项目 新建新妇产医院、新儿童医院、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市疾病控制中心、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学楼、中国医科大学长兴岛分院、庄河市中心医院、市友谊医院花园口分院、金州新区妇产医院、金州新区综合医院、市口腔医院分院、市职业病防治院、市民健康教育中心、卫生监督所等项目。改扩建市儿童医院、市二院门诊综合楼、市五院外科综合楼、市皮肤病医院麻风病门诊部与住院部、老年病医院住院综合楼、市友谊医院门诊楼、市血液中心楼、市急救中心楼、市心理医学中心楼、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 12 个区市县卫生监督所,28 所中心乡镇卫

45、生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规定,增长财政投入,逐步建立公益性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以公立医院和非营利医疗机构为主体,适度发展合资、民营医院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投资、公平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标准。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基层倾斜。推动市、县级医疗机构资源整合,建立对口分工协作机制,探索组建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完善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农村乡镇卫生院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区域性医疗中心、专科

46、医院、疾病防止控制与卫生监督、镇及社区(村)卫生和其他卫生机构相结合的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15 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加强疾病防止控制工作。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疾病防止控制能力、医疗救助能力、卫生执法监督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健康城市。第五节第五节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合理整合文化资源,建立具有知名品牌的出版、传媒、演艺等大型文化集团。鼓励

47、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哺育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精神,打造“现代文化名城”。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新建一批全域布局的现代化文化场馆,建设以大型图书馆、科技馆、城市规划馆、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四馆四中心”为重点,以文化广场、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休闲俱乐部、影视剧院等设施为补充的布局合理、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设施。积极发展图书、档案、文物等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健全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服务体系,提高群众文化设施水平。努力提高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文化

48、事业水平。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影视作品和优秀剧目。积极发掘和保护文物资源,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加强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整修和运用,开展凤鸣街、胜利桥北街、旅顺太阳沟区域、庄河老街和城山古城等历史文化街区的抢救维修工程和保护性开发,恢复金州、复州城、城子坦和青堆子等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图 1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围绕体育强市的建设目的,推动体育事业高水平发展。着力推动足球等传统优势项目快速发展,再塑“足球城”的地位,大力哺育新的优势项目,注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动群众体育向纵深发展。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完善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

49、配套服务。以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项目比赛为契机,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毕大连体育中心、金石国际运动中心、普湾新区体育中心、海岛体育休闲中心等四大中心建设,县市区实行“四个一”工程,使全市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达成 0.5 平方米以上。第六节第六节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人口总量调控,着力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深化“健康家庭促进计划”,提供优质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建立和完善以家庭为中心的人口健康促进模式和家庭福利政策,建设人口与家庭发展公共服务中心,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家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婚育指导,推动优生促进工程,构建出生

50、缺陷防止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人口出生素质。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保健水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统筹城乡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的生命健康权和生存发展权。促进少数民族村、镇(乡)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外来人口安顿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市居民,建立与全域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人口引入机制,有序引导外来人口安居兴业。第七节第七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高服务型政府建设水平,在服务中实行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建设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