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章概述- 4 -第一节简要概述矿井的生产建设过程、生产能力变化过程、生产能力变化情况- 4 -第二节本次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5 -第三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6 -第四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6 -第五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7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 7 -第一节地理位置- 7 -第二节井田面积- 8 -第三节井田煤层地质情况- 9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10 -第五节开采技术条件- 10 -第六节矿井储量及可采煤层数量及厚度- 16 -第七节开拓方式、开采方法- 18 -第八节法定单位测定的该矿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指数等安
2、全基础数据- 19 -第九节煤类、煤质及用途- 20 -第三章矿井目前生产状况- 20 -第一节矿井建设及批复情况- 20 -第二节矿井设计单位- 23 -第三节立项、批准单位- 23 -第四节建设期及投产期- 23 -第五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4 -第六节技术改造或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 24 -第七节主要系统变更情况- 26 -第八节生产布局情况- 27 -第九节资源回收率情况- 28 -第四章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情况- 32 -第一节资源储量核查情况- 32 -第二节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36 -第三节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37 -第四节井下排水系统能力核定
3、- 40 -第五节供电系统能力核定- 40 -第六节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 55 -第七节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 74 -第八节通风系统能力核定情况- 77 -第九节地面生产系统基本现状- 118 -第十节压风、灭尘、通讯等系统核查情况- 121 -第十一节矿井安全程度核查情况- 125 -第五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126 -第一节各主要系统环节能力核定结论及评价意见- 126 -一、最终核定能力意见- 126 -二、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128 -第二节问题与建议- 128 -第六章选煤厂生产能力核定- 129 -附件- 137 -(一)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表;- 137 -(二)煤矿重大技术改
4、造或改扩建批复或核准文件;- 137 -(三)其他相关文件;- 137 -(四)煤矿与核定单位签订的委托核定书;- 137 -其它资料- 137 -(一)附图:- 137 -(二)附件:- 138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简要概述矿井的生产建设过程、生产能力变化过程、生产能力变化情况火烧铺煤矿始建于1966年,分平硐、斜井联合开拓,原设计由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煤矿设计研究院于1965年提交初步设计,共开发羊场坡、火烧铺、滥泥箐三个自然勘探井田,设计能力12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117年。其中:平硐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开采+1820m水平以上及羊场坡井田的全部资源;斜井设计生产能力75万吨/年
5、,开采火烧铺井田南部+1820水平以下+1660m水平及滥泥箐井田的全部资源。平硐于1971年建成投产,斜井1973年建成投产,移交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与之配套的火铺洗煤厂设计能力亦为90万吨/年。由于火烧铺矿井在建井过程中受历史原因的影响,人为地将斜井第一水平设计标高+1600m提高到+1660m水平,同时削掉北三采区,大大降低了矿井移交标准,对矿井服务年限、采区接替、斜井尽快达到设计能力等,均有很大的影响。后经补套的、设计能力30万吨/年的斜井北三采区、由第六十四建井工程处于1984年建成,移交生产后,矿井设计能力达到120万吨/年。 矿井产量于1982年达到设计能力。矿井于1984年
6、由重庆煤矿设计院提交改扩建初步设计,设计新增120万吨/年,1991年正式开工建设,1999建成斜井+1400水平21采区,设计能力80万吨/年。另外对生产的平硐+1820m水平、斜井+1660m水平,通过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增产40万吨/年,至此,矿井设计能力达240万吨/年。经2005年核定生产能力280万吨/年,2005年矿井实际生产原煤202.8万吨。火烧铺矿选煤厂于1970年5月动工兴建,土建工程由六十八工程处负责,机电安装由九十二工程处负责,1972年8月15日竣工投产。选煤厂在建厂施工时,因有滑坡,把原设计能力150万吨/年改为90万吨/年。因为矿井原煤产量逐年提高,1992年曾
7、达到1848989吨,因而选煤厂设计能力90万吨与矿井不对口,不能满足全部入选的需要。1984年6月25日至7月20日进行第一次改造生产能力由90万吨/年提高到120万吨/年,2001年11月开始又对选煤厂进行技术改造至12月20日一期主体工程安装结束,两期技改工程共投资1282.8万元,选煤系统生产能力由过去的90万吨提高到180万吨/年。2006年新建预排矸系统,使矿井选煤厂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年。第二节 本次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号)和省煤炭管理局、省安全生产管理局、省煤矿安全监察局
8、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开展全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紧急通知(黔煤办2006123号)的要求。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为切实加强矿井生产能力的管理,随着生产能力管理新体系的建立,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8月16日下发了关于开展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公司计字20066号)。火烧铺矿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安排了关于开展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相关事宜。各专业组积极行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努力拼搏、勤奋工作,确保了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紧张有序进行。于2006年9月15日形成了初稿,并于2006年9月16日组织相关资质人员进行校正,经修改后于2006年9月18日形成报告。第三节 核
9、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本次核定工作完全依据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819号)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参与编制的均是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根据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组织,按照2006年6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的最新标准进行核定。第四节 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由于火烧铺煤矿是矿厂合一的单位,则核定的主要系统及其结果如下:一、 主井运输系统,核定能力为:535万吨/年;二、 副井提升系统,核定能力为:290万吨/年;三、 井下排水系统,核定能力为:700万吨/年;四、 供电系统,核定
10、能力为:330万吨/年;五、 井下运输系统,核定能力为:350万吨/年;六、 采掘工作面生产系统,核定能力为:280万吨/年;七、 通风系统,核定能力为:305万吨/年;八、 地面生产系统,核定能力为:310万吨/年;九、 压风、灭尘、通讯等系统经核查能满足要求;十、 矿井安全程度通过核查评估,安全程度为B级;十一、 洗煤厂洗选系统,核定能力为:200万吨/年。第五节 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根据矿井十一个方面的核定、核查情况,在主要的生产系统中,采掘工作面生产系统的核定能力280万吨/年最低,故矿井的核定生产能力为280万吨/年。第二章 矿井基本概况第一节 地理位置火烧铺矿井行政区划属贵州
11、省六盘水市盘县西部火铺镇境内,贵昆铁路盘西支线和公路320国道均从矿井中部经过。公路320国道东至贵阳382K m,西到昆明266K m。贵昆铁路盘西支线距矿中心区2.0K m设有火铺车站及专用线进入工业广场。另外,已建成通车的水柏铁路与盘西支线柏果站接轨和已建成通车的南昆铁路亦有支线与盘西支线的红果编组站相连。矿井交通十分便利。火烧铺矿井田位于盘县煤田盘关向斜西翼南段,地理坐标:东经:10424041042714,北纬:253619254543。图1第二节 井田面积火烧铺矿原设计开发羊场坡、火烧铺、滥泥箐三个自然勘探井田,据中煤总公司能源计字(1991)896号文关于盘江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批
12、复火烧铺矿共开发四个精查勘探井田,即羊场坡、火烧铺、滥泥箐、纸厂勘探井田。南起羊场坡井田羊1地质剖面线与梓木嘎井田相邻,北至上纸厂村附近的纸12地质剖面线与松山井田接壤。井田略呈南北走向。其走向长18.7K m,倾斜宽1.1-2.0K m,面积26.7K m 2左右。本次能力核定的井田范围、储量及服务年限均含纸厂井田。第三节 井田煤层地质情况一、 区域地质构造情况盘县煤田地处杨子准地台(),上杨子台褶皱带(),黔西南迭陷褶断束()的西部。煤田内的构造大致分为北西和北东向两组。盘关向斜是其中的北东向构造之一。火铺井田位于盘关向斜西翼南段。二、 井田地质构造情况火铺井田为一大致东倾的简单单斜构造。
13、地层产状:倾向北东50东、倾角中部25左右,井田两端均在30-40左右,纸厂井田局部倒转。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井田内大中型断层11条,10-20米断层15条,大于煤层厚度的小断层十分发育。井田构造的复杂程度为a。三、 煤层地质情况井田内具有工业价值的含煤地层为晚二迭系龙潭煤组。为过渡相沉积,总厚154m-268m,平均厚度230m左右。全井田煤系地层由浅灰-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煤层和菱铁矿组成,煤层以中厚煤层和薄煤层为主。地质条件分类:-adefg。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无明显含水层和较大水体,一般均属弱含水层和良好的隔水层,小河溪发育。区域内可溶性岩层有二叠
14、系下统栖霞矛口组;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中统关岭组中上段。可溶性岩层含裂隙溶洞水,富水性强,是区内重要的含水层。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属非可溶性岩层。其充水空间不发育,含水性和透水性较弱,是上述含水层之间的相对隔水层。地下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主要是分布较高的非可溶性地层区的沟溪水,进入可溶性岩层后补给地下水,而地下水又以泉或暗河出口排出,补给地表水,地表水以地下水有明显的互补关系。大气降雨和老塘积水是矿井水的主要来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涌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一般雨季是旱季的1.7倍。全井田小窑遍布,由于火烧铺矿不能进入小窑进行详细实测,而大部分小
15、窑的开采又无图纸资料,故对小窑的开采深度及开采范围等情况难以掌握。而下山开采的小窑多有积水,积水的位置和水量无法查清,虽然火烧铺矿目前已转入深部开采,但小窑积水对矿井后续采区(如26采区)的安全生产仍构成较大威胁。第五节 开采技术条件一、 矿井生产采掘工艺技术及装备状况火烧铺矿现有三个生产采区,即南二采区、21采区和23采区,生产布局是一区一面,共有三个工作面回采,全部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装备厚煤层综采设备(采煤机型号:MXG-300/700DA,液压支架型号:ZP3600/17.5/37,采面输送机SGZ764/500型,转载机型号:SZZ764/160)、中厚煤层综采设备(采煤机型号:
16、MXG350,液压支架型号:ZZ280015/27,采面输送机型号:SGZ630/220,转载机型号:SZZ764/160)和薄煤层综采(采煤机型号:MG2100/456WL,液压支架型号:ZY3600/11/23,采面输送机SGZ730/400型,转载机SZZ764/160)设备各一套。另还有采煤机型号:MXG-350;支架型号:ZF2800-15/24,工作面输送机:SGZ-630/220型;转载机型号:SZZ-764/60L的综放设备一套。厚、中、薄合理搭配,能满足矿井均衡生产。火烧铺矿生产掘进装备四台综掘机,一台型号为EBJ-120(S),一台型号为EBZ200H,两台型号为EP-12
17、0。另设4个爆破掘进队,共设8个掘进队进行生产准备。火烧铺矿现有26采区在建,26采区有四个开拓工作面。二、 通风技术状况火烧铺矿通风方式为多井口分区抽出式通风。现有三个生产采区(21采区、23采区、南二采区)和一个开拓采区(26采区),各采区均有独立的进风巷道和回风道;采面为“U”型通风方式,上行通风。全矿共有11台主扇:其中南二采区为两台BDK618-8-28型主扇,功率为2*355KW, 21采区为两台G4-73-1128D型主扇,功率为630KW, 26采区为两台4-72-11-20B型主扇,功率为130KW,一台BDK618-8-28型主扇,功率为2355KW。三、 供电技术状况火烧
18、铺矿现有李子树35KV变电所和广场35KV变电所向矿区供电,李子树35KV变电所主变容量216000KVA,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源由沙坡变电所、火铺矸石电厂双回路供电,另有李子树35KV变电所至广场35KV变电所的环线供电。李子树35KV变电所主要担负井下生产用电、地面机房、家属照明、外转供电。广场35KV变电所,原主变容量5600KVA,现己对广场35KV变电所主变扩容,主变容量为210000KVA,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源取自火铺矸石电厂和干沟桥开关站,主要负荷有洗煤厂生产用电、家属照明。矿井目前主要由火铺新矸石电厂供电。四、 煤层稳定性及顶底板状况按煤层可采性指数和煤层变异系数分:稳定
19、煤层和比较稳定煤层占总储量的61.7%。其中1#、3#、12#、24#等四层为稳定煤层,全井田可采。7#、20#、22#等三层为较稳定煤层,属大部可采。其余煤层为不稳定煤层,属局部可采层,占总储量的38.3%。煤层稳定性为d。全井田煤层顶底板均为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薄层菱铁矿等组成。上煤组顶底板状况良好,中煤组的顶底板多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薄层菱铁矿等,顶底板松软破碎,开采过程中顶板管理难度较大。五、 矿山压力状况火烧铺矿现开采煤层埋藏深度在500m700m之间,矿山压力显现明显。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主要为构造应力、采动应力和集中应力。火烧铺矿的开拓巷道多布置在煤系底
20、部的玄武岩中,压力显现不明显,但准备、回采巷道进入煤系地层后,受压力影响较大,巷道的维修周期急剧缩短,一般石门的维修周期在69个月,巷道返修率较高。回采工作面的回风巷受采动应力和集中应力的影响尤甚,巷道维护困难,对回采的辅助运输、通风均造成一定影响。六、 巷道支护技术状况火烧铺矿积极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技术,目前形成了以锚喷、锚网支护技术为主,架棚支护为辅,锚注联合支护为补的多种支护形式并存各施其能的格局,新掘巷道取消了砌碹支护技术。开拓巷道以喷浆支护、锚网梯索喷浆支护为主;准备巷道以锚网梯索喷浆、架棚支护为主,在石门的19#煤至12#煤地段,由于围岩本身松软破碎,承压能力弱,巷道压力显现极为明显
21、,且又受到采动应力、构造应力、石门上山保护煤柱集中应力的多重影响,单纯的支护形式极易被破坏,巷道的维修周期很短(4-6个月)。现火烧铺矿在石门的上述地段采用架棚锚注、锚网梯索锚注等联合支护技术,使巷道的维修周期增加到2年以上;在回采巷道上,火烧铺矿采用单平巷布置,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采取留小煤柱护巷技术,煤柱一般留3米,巷道断面一般设计在13m2以上,巷道的支护形式在上煤组主要采用锚网梯锚索支护,中煤组风巷的锚网梯锚索支护技术应用极为谨慎,多数仍以架棚支护为主,但所有风巷的支护效果均不太好,巷道的变形量很大,多数地段需要进行套修,以满足回采的辅助运输、通风的需要。回采工作面的运巷,设计断面在15
22、m2左右,多数是采用锚网梯锚索支护,支护状况良好,压力显现不明显。七、 运输技术状况+1660m水平有南二采区生产,在1660南北大巷靠CDXT112T蓄电池机车配合3T固定矿车运输,经1660内、外车场煤仓进入1400主井皮带。+1400m水平由3台DX1200型皮带将1400煤仓煤炭运至选煤厂,1400南大巷由两台SPJ800型皮带担负23采区主运输,所有主运输系统能力能满足生产要求。八、 提升、载人技术状况副井采用2EM2500/1200A型绞车双钩串车提升。在老主井和采区的专用行人上山采用架空乘人装置载人,平巷载人采用平巷人车。九、 防排水技术状况火烧铺矿井下现有主排水泵房2个、生活用
23、水泵房1个,分别是+1660m水平中央泵房、+1400m水平中央泵房、水源泵房。+1660 m水平中央泵房安装有MD580 605型水泵4台,管路2趟450,电机功率560KW,电压6KV,其中2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1660 m水平正常涌水量163m3/h,最大涌水量550m3/h,泵房的正常排水能力为1160m3/h,水泵的最大排水能力2320m3/h,水仓容积2200m3,管路的排水能力为1259m3/h,满足矿井排水需要,主要排往地面净化站。+1400 m水平中央泵房安装有D450-608型水泵2台,电机功率900KW,电压6KV;D280-438型水泵2台,电机功率450KW
24、,电压6KV,325排水管路两趟。其中2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1400 m水平正常涌水量124m3/h,泵房的正常排水量730m3/h,水泵的最大排水能力1460m3/h,水仓容积2830m3,管路的排水能力1196m3/h,满足矿井排水需要,主要排往地面净化站。水源泵房为矿区生活用水泵房,安装有200D438型水泵3台,245排水管路两趟,电机功率440KW,电压6KV。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引水道和地下河沟通,用10米混凝土挡墙隔离,在挡墙上安装有引水管和阀门控制,故不能对矿井产生威胁,主要排往地面大桥水池。在防治水上严格执行“先探后掘、有疑必排”的原则。十、 抽采技术
25、火烧铺矿现有瓦斯抽放泵11台(其中南翼6台:2台为2BEC420型泵,1台为SK-120型泵,1台为SK-85型泵,2台为2BE3420型泵; 为南二和21采区、23采区抽采服务;北翼2台,1台为SK-120,1台为SK-85泵,为北二下延采区抽采服务,现已停止使用;南风井瓦斯抽放泵站有台抽放泵:2BE3670型泵,为21采区抽采服务;北三临时抽放泵站有1台抽方泵:2BEC420型泵,为26采区抽采服务),其中南翼瓦斯泵站瓦斯主管路有6趟,管径为14寸;南风井瓦斯泵站瓦斯主管路有2趟,管径为24寸;北三临时瓦斯泵站瓦斯主管路有2趟,管径为14寸。各采区均形成了高低负压抽采格局。火烧铺矿现目前的
26、矿井抽采率一般35%左右,采面的抽采率一般在30%-60%之间,单钻孔的预抽瓦斯浓度一般在30%-80%之间,总管浓度不高,一般在10%-20%。火烧铺矿的工作面超前抽采时间一般在2-3个月。 主要采用的抽采方式为:本煤层钻孔抽采、采空区留管抽采、集中治理瓦斯专用巷抽采、密闭埋管抽采、临近层穿层钻孔抽采。现火烧铺矿专用于施工瓦斯抽放钻孔的钻机共有12台运行(其中ZYG150型4台;ZYG150B型5台;ZSM250型3台),平均每天的钻孔量在1500米左右,钻机的单台单班施工钻孔数量在100米左右,钻孔所能达到的最大孔深为138米。十一、 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状况火烧铺矿煤层层间距平均最大为21
27、.68m,最大的煤层间距为49.58米,最小的煤层间距为3.64米,属于近距离煤层群,完全具备开采保护层的条件,火烧铺矿实际上也一直进行开采保护层的工作,采用至上而下逐层开采的“大剥皮”式的开采顺序。并对保护层开采的保护参数进行了整理并上图,在图上标明了保护范围和煤柱区的留设等,开采保护层一般的解放时间都在2年以上,有的多达十几年。从火烧铺矿的几个突出煤层的实际开采情况来看,开采保护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进行采煤作业时从未发生过瓦斯超限的现象,对突出煤层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十二、 监测监控技术状况火烧铺矿监测系统目前采用的是重庆煤科院KJ90,经过两次升级后现使用版本为KJ20
28、00。目前该系统分别对四个采区的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总回风速、总回瓦斯、各采区石门风速、风门开关及主要机电设备的开停、馈电开关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监控,对瓦斯泵的开停、抽放管的瓦斯浓度、负压、温度、压差、及主扇的负压和开停状态进行监控,对各采区的绞车房、调度室等重要岗位进行监控。第六节 矿井储量及可采煤层数量及厚度一、 矿井可采储量截止2007年末,地质储量(A+B+C+D) 32274.4万吨 工业储量 (A+B+C) 31624.7万吨 高级储量 (A+B) 23978.5万吨 可采储量 18867.9万吨 二、 可采煤层数量及厚度井田内含煤地层为晚二迭龙潭煤组。含煤地层总厚230-250
29、 m,含煤20-44层,可采和局部可采11-15层,可采总厚11.32-33.33 m,平均21.67 m。分上中下三个煤组:上煤组1#、3#、#、7#、10#、等五个煤层;中煤组:12#、14#、17#、19#、20#、21#、22#、23#等八层;下煤组:24#、26#、27#、29#四层。煤系地层多为近距离煤层群,一般10-20 m。所有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除20#煤层为单一结构外,其余煤层均为复杂结构。含夹矸14层不等,夹矸厚度一般小于0.1米,夹矸多为高岭石质泥岩。1、1#煤层:全井田可采,一般厚度1.241.70m,平均1.62m。2、3#煤层:全井田可采,一般厚度1.772.30m
30、,平均2.28m。3、5#煤层:除羊场坡井田局部不可采外,其余地段可采,一般厚度1.471.51m,平均1.39m。4、7#煤层:除羊场坡井田不可采外,其余地段全部可采,一般厚度1.932.30m,平均2.20m。5、10#煤层:不稳定,属局部可采煤层,一般厚度1.302.10m,平均厚度1.27m,在10m范围内可由0.30突变至3.00m。6、12#煤层:全井田可采,一般厚度1.794.50m,平均3.50m。7、14#煤层:不稳定,属局部可采煤层,厚度0.3.50m,平均1.77m。8、17#煤层:不稳定,属大部可采煤层,厚度010.0m,平均2.30m。9、19#煤层:极不稳定,属局部
31、可采煤层,厚度01.30m,平均0.84m。10、20#煤层:除羊场坡井南部不可采外,其余全井田可采。厚度01.20m,平均1.14m。11、21#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厚度01.70m,平均1.56m。12、22#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厚度01.20m,平均1.11m。13、23#煤层:极不稳定,局部可采,厚度01.20m,平均1.03m。14、24#煤层:稳定,全井田可采,厚度1.201.80m,平均1.37m。15、26#煤:除羊场坡井田外,其余可采,厚度1.502.03m,平均1.80m。16、27#煤层:极不稳定,属大部可采,厚度01.10m,平均0.97m。17、29#煤层:极
32、不稳定,局部可采,厚度00.93m,平均0.89m。第七节 开拓方式、开采方法火烧铺矿设计为平硐、斜井分井开拓多水平布置。现主井2个(其中老主井主要担负人员运输),副井1个,风井5个,老主井及副井净断面为12.4m2,新主井净断面为14.3m2。水平大巷布置在煤系底部的玄武岩中(部分在23#、24#层之间),大巷服务于所有可采煤层。平硐开拓+1820m水平,现平硐系统已封停,无采掘活动。火烧铺矿的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火烧铺井田斜井一水平+1660m和二水平+1400m两个水平。现+1400m水平的21、23两采区正在生产,+1660m水平的南二采区正在回采。采区上山为集中上山布置,一般布置在煤系
33、底板的玄武岩和煤系底部顶板完好的煤层中,布置3条上山,即专用回风上山、轨道上山、架空人车上山。一般分四个区段进行回采,区段斜长150-170米,从采区上山布置区段石门至煤系顶部的1#煤层,从上而下,逐层逐区段的大剥皮式回采。采区正常投入生产后,均为一个回采工作面生产,一个回采工作面备用,每一采区安排2-4个掘进队,进行回采准备。同时生产的采区一般为2-3个。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顶板。采煤工作面煤炭运输方式,采面及超前均为桥式转载机运输,下运为胶带输送机运输。掘进工作面的运输方式靠迎头为刮板运输机运输,其后接胶带输送机进入主运输系统,主运输系统现以胶带输送机为主,局部采用
34、刮板运输机运输。第八节 法定单位测定的该矿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指数等安全基础数据火烧铺矿的地质勘探期间,在钻孔和小煤窑中,分别采取了1#、3#、5#、7#、12#、14#、17#、21#、22#、24#、24-1#、26#、27#等十三个煤层的瓦斯煤样,吨煤沼气含量最大为16.37 m 3。沼气带距地表最小深度54.37 m,矿井瓦斯涌出总的规律是随开采深度的加大而增加,现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5.78 m 3/min 。矿井建井期间,斜井+1660 m水平南一采区轨道上山下车场于1972年12月13日在巷道套修过程中,17#煤发生一次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180t,空洞
35、长10 m,煤粉抛出距离29 m,涌出瓦斯5.8万m 3,并造成伤亡事故。近几年生产小煤窑在开采12#、17#煤层中,曾发生过瓦斯爆炸伤人事故。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生产过程中,曾对1#、3#、5#、7#、10#、12#、14#、17#等八个煤层中取样送重庆煤科院进行煤尘爆炸指数鉴定,其结果是:煤尘均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在26.97-32.87%之间,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为不易自燃。第九节 煤类、煤质及用途井田内煤种齐全,气、肥、焦、1/3焦、瘦、贫、无烟煤均有分布。主要以肥煤、焦煤为主;占总储量的80%左右。其次是气煤、贫煤、瘦煤。无烟少量,仅占储量的5%左右。从总的看,全井田属中灰、
36、低硫、特低磷煤。从井下开采上来的原煤先进入洗煤厂进行洗选加工,生产出精煤和混煤两种主要的商品煤,供给钢铁厂、炼焦厂、电厂等单位,用作炼焦、动力燃料。第三章 矿井目前生产状况第一节 矿井建设及批复情况1956年6月,原煤炭工业部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采样大队,在队长彭诚辅的带领下,对盘县煤田、火烧铺井田的煤田地质、煤质等情况进行了踏勘调查和取样,为后来上钻机勘探奠定了基础。1959年3月,贵州省煤矿管理局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五九队进驻火烧铺井田进行勘探。1960年1月,重庆煤矿设计院黄勇等到火烧铺井田进行了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并与铁道部第二设计院、贵州省水电厅水电设计院等十多个单位配合,提出了盘县煤田
37、区域规划意见说明书。1962年,一五九勘探队撤销前对羊场坡、火烧铺、滥泥箐井田进行了详查补充勘探,对纸厂井田进行了普终勘探,又于1964年对火烧铺、滥泥箐、羊场坡井田进行了精查勘探。1965年5月原煤炭部“六盘水煤炭开发规划组盘县矿区规划小组”对火烧铺井田进行了规划和初步设计。同年12月,一五九勘探队提出了火烧铺井田地质勘探最终精查报告,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以66批字03号文批准为可供建井设计依据的精查报告。1967年6月,一五九队提交羊场坡井田精查报告,六盘水地区生产领导小组以六盘水临生煤70105号文,批准为基本满足设计与建设需要精查报告。同年12月提交滥泥箐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六盘水地区生产
38、领导小组以临生煤70142文批准为可满足中小矿井开发需要精查报告。1970年8月,一一二队提交纸厂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广西燃化局以煤基字7335地审第5号批准基本满足设计和初期生产要求的精查报告。1960年1月,重庆煤矿设计院黄勇等来到火烧铺地区,根据贵州煤矿管理局地勘公司对火烧铺井田的勘探报告,踏看了火烧铺井田,并在铁道部第二设计院、贵州省水电厅水电设计院等十几个单位的配合下提出了盘县煤田区域规划意见说明书。1965年5月,煤炭部“六盘水煤炭规划组盘县矿区规划小组”绘制了盘县矿区规划示意图,对火烧铺井田进行了规划设计,并作了初步设想。1966年2月,水城煤矿设计院根据地勘部门提交的火烧铺、羊场
39、坡、滥泥箐等井田的勘探报告,完成了火烧铺矿井的初步设计,设计矿井为年产150万吨的大型矿井,并提交了火烧铺矿井设计说明书。按照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的要求,于1969年5月重新进行了设计,提交了火烧铺矿井补充修改设计,将火烧铺矿井的设计年产量修改为120万吨。1966年4月,中共盘县矿区指挥部委员会召开整编工作会议,拟定了整编方案,决定以煤炭工业部76工程处为先行试点单位。同年5月,从铁道兵抽调571名干部来到盘县矿区,参加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41支队,随即成立了41支队临时党委。负责火烧铺矿井下、地面建设的施工队伍被编为41支队404大队,同年8月1日在盘县瓦厂举行建军授旗典礼,昆明
40、军区、煤炭部有关领导出席了大会。在火烧铺施工的41支队404大队,其前身即是从北京矿务局调来的76建井工程队,于1966年1月初进驻火烧铺地区,共400多人,下辖矿建、机电、土建三个施工队,负责火烧铺矿井上、下工程的施工, 1966年6月,加上从福建转业调来战士、铁道兵骨干以及12月份入伍的四川新兵,工改兵后达1865人,部队下设四个营(区、队),一、二、三区队负责井巷工程,四区队负责地面土建施工,另还有一个机电中队和汽车连。其中一区队负责主平硐和斜井井筒的开拓,二区队负责平一、平二及南一采区的井巷施工,三区队负责北二采区的井巷施工。根据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的部署,为使火烧铺矿井早日投产,197
41、0年41支队又调来406、407等大队来协助火烧铺矿井建设,在火烧铺矿井上、下开展了施工大会战,从1966年至1973年年底止,矿井设计概算元,实际完成投资.05元,完成掘进、回采、准备、开拓巷道计38000多米,完成了平硐、斜井主体工程,随后403、406、407大队分别先行撤离火烧铺矿,404部队于1972年年末开始撤离火烧铺矿,北上辽宁,到1974年末全部撤完。矿井地面配套工程的土建施工,主要由404、406部队承建,主要工程有:机修厂、矿车修理车间、二十二片区灯房大楼、中心锅炉房,矿行政办公楼、供应科库房、6千变电所、压风机房、绞车房、扇风机房等,到1972年底止,共完成建筑面积138
42、00多M2。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由404、406、407三个大队共同完成,其中404、406部队主要负责井下机电设备的安装,407部队主要负责地面机电设备安装,另外,403部队参与了铁路专用线路基及涵洞的施工。第二节 矿井设计单位火烧铺矿原设计由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煤矿设计院承担,于1965年提交初步设计。矿井改扩建由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承担,于1984年提交补充设计。第三节 立项、批准单位由于矿井建设以“争时间、抢速度”,“多建、快建”为目标,在经过地质勘探,并且在地质情况基本清楚的前提下,矿区建设采用“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会战方式进行。矿井建设项目的立项、批准均是通过会议、论证等形式确定,无法
43、确认具体的立项、批准单位。矿井改扩建项目立项单位为贵州煤炭工业公司,批准单位为原煤炭部。第四节 建设期及投产期矿井建设始于1966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41部队承建。平硐+1820m水平和斜井+1660m水平分别于1971年和1973年相继建成投产,移交生产能力90万吨/年。后经补套的、设计能力30万吨/年的斜井北三采区,由六十四建井工程处于1984年建成。移交生产后,矿井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年,矿井于1982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矿井改扩建于1984年提交补充设计,1991年动工建设,1999年建成斜井+1400m水平南一(21)采区,设计能力80万能吨/年。另外,对斜井+1660m水平进
44、行改造和增加装备水平,增产40万吨/年。通过改扩建新增生产能力120万吨/年,矿井生产能力达240万吨/年。第五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原设计能力12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117年。分平硐、斜井联合开拓。其中平硐设计能力45万吨/年,开采火烧铺井田南翼+1820m 水平以上和羊场坡井田的全部资源。斜井设计能力75万吨/年,开采火烧铺井田南翼+1820m水平以下和北翼以及滥泥箐井田的全部资源。通过改扩建新增生产能力120万吨/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达240万吨/年。第六节 技术改造或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根据1982年西南煤炭开发可行性研究准备会议和同年10月西南煤炭开发可
45、行性研究工作落实会议确定,西南能源开发第一步规划项目为老企业的改扩建工程,由于火烧铺矿井资源条件较好,生产管理水平较高,为当时盘江矿务局唯一达产的矿井,选作首批改扩建矿井,并布置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1983年6月提交了“火烧铺矿井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1983年7月贵州煤炭工业公司组织了初审,1984年1月在昆明召开的云贵两省五个重点矿区可行性研究论证会上对此进行了论证。1984年7月意大利贷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汇报会议认为:盘江矿区条件较好,加上攀钢二期工程对焦煤的需要必须要上,加大矿区开发以充分发挥老矿区的优势,担负着保西南、支援两广、适当出口换取先进技术的任务。火
46、烧铺矿井不管从资源条件或建设条件都较矿区内其他矿井为优。煤炭部生产司对火烧铺矿井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进一步的审查,确定矿井改扩建后设计能力240万吨/年,净增能力120万吨/年,并扩建相应能力的洗煤厂,要求矿井和洗煤厂同步设计和建设。改扩建设计以矿井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历次审批及论证为基础,根据盘江矿务局的委托和贵州煤炭工业公司黔煤发(84)设字第542号文关于火铺煤矿改扩建设计原则进行编制。为统筹管理火烧铺矿井改扩建工作,盘江矿务局于1990年12月6日成立火烧铺矿改扩建工程筹备处,将办公地点设在火烧铺矿,负责联系设计单位、施工组织及管理等工作。1991年7月7日,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
47、贵州公司对矿井改扩建施工组织设计作了部分修改,批复同意组织施工。当月23日,改扩建主斜井工程破土动工,由本局建井大队承建,火烧铺矿参与了部分改扩建工程的施工。与此同时,有关改扩建工程修改设计及征地等工作也在进行中。该工程受到省、市党政的高度重视,盘县特区于当年12月21日成立“火烧铺矿第二水平改扩建工程征地办公室”,由政府副区长、土管局及火烧铺镇有关部门29人组成,在火烧铺镇办公,为火烧铺矿改扩建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六盘水市市长管彦鹤,盘县特区区长易胜金多次在火烧铺矿(镇)召开有关改扩建征地、拆迁协调会议,省、市、特区、镇四级党政部门大力支持火烧铺矿改扩建工程。局领导宋福林、杨开达等先后多次到火烧铺矿召开现场办公会。就改扩建工程更改部分设计、设备选型等与设计单位和矿研究、协商。为适应“生产、基建、多经”三大主体的建设,1994年8月2日,局决定将火烧铺矿改扩建施工队伍划归建井大队统一管理,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