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中的高职院校及其发展 郭建立摘要:宁波高职院校参与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成效和问题并存。高职院校要以地方经济需求为切入点,深化“三位合一”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互助”的社会服务机制,形成“校、企、政”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继续教育要以参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创新高职院校参与服务型教育建设的新思路。关键词:服务型;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发展思路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5-022-03宁波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巨大压力。宁波市政府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
2、系,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意见,做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要求建成比较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运转顺畅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健全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实施工业“两创”倍增计划和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强化宁波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人才支撑。一、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内涵宁波市提出的“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服务型教育体系”,是政府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服务型教育体系是一个以服务经济社会为核心、
3、在服务中发展教育的新型体系,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服务型教育体系突出了教育的服务作用,即教育要更加主动、更加直接、更加有效地为经济社会服务,使服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核心功能。这一新型的教育体系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注入了新的内涵,要求高校在提升教育的人才支撑能力、知识贡献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服务能力,主动体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顺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和地方产业发展以及企业的需求,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运转顺畅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和教育培训服务体系。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全力参与服务型教育体系建
4、设,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服务,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学习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在办学方向上要紧密结合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的要求,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从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出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办学定位,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把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平台和载体,实现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二、高职院校参与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的现状1.高职院校在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在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人才
5、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化的人才培养路径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突破。第一,服务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初步形成。服务型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以一种积极、主动、务实的态度,面对经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形成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教育为特征,全方位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办学理念。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过程中,高职院校主动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走向农村,逐步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有用教育为特征的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高职院校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被动适应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第二,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高职院校不仅在办学模式上实现了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同时在办学层次上逐步实现从学历
6、教育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转变。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逐步完善了服务型教育体系下的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第三,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基本确立。逐步建立并健全政府为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通过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项目化合作办学等方式,全面铺开了校企互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将企业的研究中心搬入学校,帮助企业开发、设计、研制产品,解决技术难题。近年来,宁波市政府制定了校企合作的促进条例和法規,全市已有五百余家企业与地方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教育与经济社
7、会联动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企业开始直接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共建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组建联合科研团队等方面深入合作。第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随着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宁波市启动了10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16个服务型重点专业建设,参与建设的专业近五十个,合作企业百余家,基本涵盖了全市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得到强化。2.制约高职院校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的瓶颈问题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背景下,宁波市高职院校的发展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在服务型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机制、办学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市教育与经济社会联
8、动发展机制还不够完善,应用型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一,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新农村建设也加快了步伐,但目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应用型人才不论在数量、专业结构上,还是在综合素质上,都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高职院校的科研方向与地方行业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总体水平偏低,研究方向分散,没有与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第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未能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有效对接。高职院校由于历史、师资等原因,专
9、业建设特色不明显,或者有特色但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不够,不能很好地为宁波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第四,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体系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由于宁波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职工培训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紧迫。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社会培训体系目前尚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三、高职院校参与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化1.以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为切入点,深化“三位合一”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的发展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跟踪市
10、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着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第一,根据宁波市发展先进制造业“5+5”重点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6+4”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目标要求以及当前社会文化建设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充分剖析各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和社会需求。第二,全面推行“双证书”教育,实施学历教育内容与职业(执业)资格培训内容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注重纯理
11、论教学逐步转向注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三,采取订单式、工学交替、课程嵌入式、工作室、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2+1”模式向纵深推进。第四,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落实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将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教材。总之,努力实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课程教学、岗前综合训练、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和就业
12、指导一体化,做到校企合作教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三位合一”。2.以企业技术攻关为高校科研主导方向,建立“校企互助”的社会服务机制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拓宽发展途径的重要形式。教师应成为企业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为进一步做好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的工作。高职院校要与地方政府深入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实现地方经济产业链与高职院校专业链的互动。校企可以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共建研究中心和师资队伍,共组科研团队,共享设备资源,使学校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科研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还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企业共同开展职工学历教育、职工培训、技能考核等,为行业、企业
13、服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高职院校通过与行业、企业深层次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等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型教育重点建设专业为载体,形成“校、企、政”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加强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针对性,为宁波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型教育重点建设专业两个平台,做好职业教育和社会服务两篇文章。通过校校和校企之间共建相关专业、共享师资、课程与实验设施,校企之间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展“订单式”培养等一系列举措,利用已
14、取得的横向、纵向课题研究成果,为地方经济服务。逐步形成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4.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做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产品的快速换代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知识的更新会越来越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社会对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强烈。高职院校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教育保障。5.以国家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速高职院校
15、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的安排,宁波市成为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试验区的设立,是把高职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给予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權,高职院校要牢牢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结合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实现内涵建设的快速提升。第一,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求突破。深化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与行业、企业共建校中企和企中校,加快构建高职院校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全面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第二,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求创新。根据宁波市产业发展的方向,对原有的建设项目
16、开展绩效评估,理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行业发展的直接对应关系,各高职院校之间错位发展,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以及与地方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内涵。第三,在提升教育服务发展空间上求拓展。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宁波产业布局变动调整专业结构,培养一批数量充足、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形成经科教联动、政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探索沿海开发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同步机理,更好地服务宁波经济转型发展。第四,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求实效。借助国家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高职院校应在国字开头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质量工程建设方面有质的突破,在能够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上取得更大提升。参考文献:1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EB/OL2胡赤弟.双重压力下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2).3关于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意见EB/OL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5房红.高等教育职能国际维度嵌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