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_T 970-2013_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53656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8.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_T 970-2013_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DB11_T 970-2013_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DB11_T 970-2013_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DB11_T 970-2013_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DB11_T 970-2013_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编 号:DB11/T 9702013 备案号:J12341201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 设计规程 Regulation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 With Precast Shear Wall 2013-03-18 发布 2013-07-01 实施 北 京 市 规 划 委 员 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设计规程 Regulation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 With Precast Shear Wall DB11/T 9702013 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

2、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3 年 07 月 01 日 2013 北京 DB11/T 9702013 DB11/T 9702013 DB11/T 9702013 前 言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 2012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220 号)的要求,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相关试验数据,并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规

3、程。本规程共分 10 章,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建筑模数协调、平面设计、预制墙体设计、楼面设计、内装修与设备管线设计等。本规程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标准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各单位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 62 号,邮编:100045,电话:88042063)。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68017520。邮箱:。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4、 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北京市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樊则森、赵丰东、李禄荣、陈 彤、杜佩韦、王 炜、宛 春、郭 宁、杜 娟、王 颖、陈 静、马 涛、DB11/T 9702013 郭惠琴、蒋勤俭、秦 珩、高 岩、刘 昕、张晨肖、杨 帆、李 文、李新伟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以姓氏拼音为序)李晓明、刘东卫、苗桂彤、钱稼如、王富青、王建明、张 建、周燕珉 DB11/T 9702013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2 3 基本规定.3 4 建筑模数协调.5 5 平面设计.8 6 预制墙体设计.9 6.1 预制外墙设计.9 6.2 外墙防水设计.

5、9 6.3 外墙饰面设计.12 6.4 预制内墙设计.12 6.5 门窗设计.12 7 楼面设计.14 8 建筑节能设计.15 9 内装修设计.16 10 建筑设备及管线设计.17 10.1 一般规定.17 10.2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及管线设计.17 10.3 给排水系统及管线设计.18 10.4 电气和管线设计.19 引用标准名录.20 本规程用词说明.21 附:条文说明.23 DB11/T 9702013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2 3 Basic requirements.3 4 Coordination of building m

6、odulus.5 5 Layout Design.8 6 Design of precast wall.9 6.1 Design of precast exterior wall.9 6.2 Design of exterior wall with waterproof.9 6.3 Design of exterior decorative panel.12 6.4 Design of precast interior wall.12 6.5 Installation of doors and windows.12 7 Design of slab.14 8 Design of buildin

7、g energy conservation.15 9 Design of full decoration.16 10 Design of building utilits and layout of piping.17 10.1 General requirements.17 10.2 Design of heating,ventilation,airconditioning(HAVC)and layout of piping.17 10.3 Design of water supply,drainage system and layout of piping.18 10.4 Electric

8、al design and layout of piping.19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0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regulation.21 Addition:Explantation of provisions.23 DB11/T 9702013 1 1 总 则 1.0.1 为推进北京市住宅产业化工作,规范我市住宅产业化项目的管理,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实现节能减排,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方式建设的新建住宅。1.0.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设计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

9、行有关标准的规定。DB11/T 9702013 2 2 术 语 2.0.1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 Residential building with precast shear wall 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住宅。2.0.2 模数协调 Modular coordination 应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方法实现尺寸协调。2.0.3 优先尺寸 Preferred size 从模数数列中事先排选出的模数或扩大模数尺寸。2.0.4 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member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2.0.5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 Preca

10、st concrete sandwich wall panel 内外两层混凝土板采用拉结件可靠连接,中间夹有保温材料的外墙板。简称夹心保温外墙板。2.0.6 叠合楼板 Overlapped floors 楼层的楼板由上下两层叠加而成,下层采用预制板形式,上层采用现浇混凝土形式。2.0.7 外墙饰面反打工艺 Exterior wall facing reverse technology 在工厂预制过程中,将面砖、石材等饰面材料通过浇筑混凝土与墙板连接成一体的制作工艺。2.0.8 粗糙面 Rough surface 采用特殊的工具或工艺形成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实现预制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的

11、可靠结合。2.0.9 住宅部品 Housing component 是由基本建筑材料、产品、零配件等集合而成,建筑中满足该部位特定功能要求的基本单元,作为系统集成和技术配套整体的部件,可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DB11/T 9702013 3 3 基 本 规 定 3.0.1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应在承重外墙、内墙、楼板等主要受力构件全部或部分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宜在楼梯、阳台、空调板等部位配套采用预制构件。3.0.2 应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设计方法,做到基本单元、连接构造、构件、配件及设备管线的标准化与系列化。3.0.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 在前期规划

12、与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充分配合,结合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条件和工程经济性,安排好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实施的技术路线、实施部位及规模。2 在总平面设计中应考虑预制构件及设备的运输通道、堆放以及起重设备所需空间。3 应考虑好施工组织流程,保证各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提高效率,缩短施工周期。3.0.4 选用的各类预制构配件的规格与类型、室内装修系统与设备管线系统等,应符合建造标准和建筑功能的需求,并适应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灵活可变性。3.0.5 应遵守模数协调的原则,实现建筑产品、部件的尺寸及安装位置的模数协调。3.0.6 建筑体型、平面布置及构造应符合抗震设计的原则和要求。3.0.7 预制构件(梁、墙、板

13、)的划分,应遵循受力合理、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3.0.8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完整成套,预制构件的加工图纸应全面准确反映预制构件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预埋设备管线种类与定位尺寸,满足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及机械化安装的需要。3.0.9 宜实现室内装修、管道设备与主体结构的分离,以延长建筑DB11/T 9702013 4 的使用寿命。3.0.10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消防技术规范要求。DB11/T 9702013 5 4 建筑模数协调 4.0.1 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模数及模数协调标准的规定,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方法实现建

14、筑模数协调。4.0.2 应采用以基准面定位的主体结构,其平面布局宜采用模数网格来表示,模数网格应为基本模数的倍数。4.0.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采用的优先尺寸宜符合表 4.0.3 的规定。表 4.0.3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适用的优先尺寸系列 类 型 建 筑 尺 寸 预制楼板尺寸 部位 开间 进深 层高 宽度 厚度 基本模数 3M 3M 1M 1M 0.2M 扩大模数 2M 2M/1M0.5M 0.1M 0.1M 类型 预制墙板尺寸 内隔墙尺寸 部位 厚度 长度 高度 厚度 长度 高度 基本模数 1M 1M 1M 1M 1M 1M 扩大模数 0.1M 0.1M 0.1M 0.1M 0.1M 0.1M

15、 注:1.楼板厚度的优选尺寸序列为 80mm、100mm、120mm、140mm、150mm、160mm、180mm。2.内隔墙厚度优选尺寸序列为 60mm、80mm、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高度与楼板的模数序列相关。3.本表中 M 是模数协调的最小单位,1M=100mm(以下同)。4.0.4 厨房、卫生间采用的优先尺寸宜符合表 4.0.4-1 和表 4.0.4-2的规定。4.0.5 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的开间及进深的尺寸应符合水平扩大模数 3M 的整数倍数。必要时可采用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DB11/T 9702013 6 表 4.0.4-1 厨房

16、内部空间平面净尺寸(mm)和净面积(m2)系列 开间方向 净尺寸 进深方向 净尺寸 1500 1700 1800 2200 2500 2800 3100 2700 4.05 4.59 4.86 5.94 6.75 7.56 8.37 3000 4.50 5.10 5.40 6.60 7.50 8.40 9.30 3300 4.95 5.61 5.94 7.26 8.25 9.24 10.23 3600 5.40 6.12 6.48 7.92 9.00 10.08 11.16 4100 6.97 7.38 9.02 10.25 11.48 12.71 表 4.0.4-2 卫生间内部空间平面净尺寸

17、(mm)和净面积(m2)系列 开间方向 净尺寸 进深方向 净尺寸 900 1200 1300 1500 1800 1300 1.17 1.56 1.69 1500 1.35 1.80 1.95 2.25 1800 1.62 2.16 2.34 2.70 3.24 2100 1.89 2.52 2.73 3.15 3.78 2200 1.98 2.64 2.86 3.30 3.96 2400 2.16 2.88 3.12 3.60 4.32 2700 2.43 3.24 3.51 4.05 4.86 2 楼梯梯段宽度应采用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3 楼层高度应采用下列参数:2700、2800、290

18、0、3000mm。4 公共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 175mm,并不应小于 150mm 各级踏步的高度均应相同。5 楼梯踏步的宽度宜采用 260、270、280、290、300mm。6 楼梯平台的净高不应小于 2000mm,楼梯梯段的净高不应小于DB11/T 9702013 7 2200mm,楼梯梯段最低、最高踏步的前缘线与顶部凸出物的内边缘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300mm。4.0.6 门窗洞口采用的优先尺寸宜符合表 4.0.6 规定。表 4.0.6 门窗洞口的优先尺寸 最小洞宽 最小洞高最大洞宽最大洞高基本模数扩大模数 门洞口 7M 15M 24M 23(22)M 3M 1M 窗洞口 6M 6

19、M 24M 23(22)M 3M 1M 注:住宅层高 2900mm 时,门窗洞口的最大洞高优选 23M;住宅层高 2800mm 时,门窗洞口的最大洞高优选 22M。DB11/T 9702013 8 5 平 面 设 计 5.0.1 平面设计应重视其规则性对结构安全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考虑承重墙体上下对应贯通,避免形体过大的凹凸变化。5.0.2 门窗洞口宜规整有序,不宜开设转角窗。5.0.3 宜选用大空间的平面布局方式,合理布置承重墙及管井位置,满足住宅空间的灵活性、可变性。公共空间及户内各功能空间分区明确、布局合理。5.0.4 应考虑设备管线与结构体系的关系,竖向管线等宜集

20、中设置,水平布线的排布及走位应降低各工种之间的交叉及干扰。5.0.5 应考虑卫生间、厨房的设备和家具产品及其管线布置的合理性,宜采用标准化的整体卫浴及整体厨房。5.0.6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面积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 及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 的要求,当外墙为预制夹心外墙板时,应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住宅楼建筑面积。DB11/T 9702013 9 6 预制墙体设计 6.1 预制外墙设计 6.1.1 预制外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制作工艺、运输及施工安装的可行性,满足施工安装的三维可调性要求,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实现构件的不断复制和工业化生产。6.1.2

21、预制外墙要做好构件拆分设计,满足功能、结构、经济性和立面形式等要求,便于建筑立面的表现和结构合理性,便于运输、施工和安装。6.1.3 预制外墙的各种接缝部位、门窗洞口等构配件组装部位的构造设计及材料的选用应满足建筑的各类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装饰性能的要求。6.1.4 预制外墙板与部品及预制构配件的连接(如门、窗、管线支架等)应牢固可靠。6.2 外墙防水设计 6.2.1 预制外墙接缝(包括屋面女儿墙、阳台、勒脚等处的竖缝、水平缝、十字缝以及窗口处)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自然条件等,确定防水设防要求,进行防水设计。垂直缝宜选用结构防水与材料防水结合的两道防水构造,水平缝宜选用构造防水与材料防水

22、结合的两道防水构造(图 6.2.1-1;图 6.2.1-2;图 6.2.1-3)。6.2.2 预制外墙接缝采用材料防水时,应采用防水性能可靠的嵌缝材料。预制外墙接缝的防水材料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外墙接缝宽度设计应满足在热胀冷缩及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其尺寸变形不会导致密封胶的破裂或剥离破坏的要求。在设计时应考虑接缝的位移,确定接缝宽度,使其满足密封胶最大容许变形率的要求。DB11/T 9702013 10 图 6.2.1-1 水平缝两道防水构造 图 6.2.1-2 垂直缝两道防水构造 DB11/T 9702013 11 图 6.2.1-3 垂直缝两道防水构造 2 外墙接缝宽度应

23、控制在 10mm35mm 范围内;接缝胶深度控制在 8mm15mm 范围内。3 外墙接缝所用的密封材料应选用耐候性密封胶,耐候性密封胶与混凝土的相容性、低温柔性、最大伸缩变形量、剪切变形性、防霉性及耐水性等均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4 外墙接缝防水工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以保证外墙的防排水质量。6.2.3 预制外墙接缝采用构造防水时,水平缝宜采用企口缝或高低缝。当竖缝后有现浇节点时并能实现结构防水时,竖缝可以采用直缝。6.2.4 预制外墙接缝采用结构防水时,应在预制构件与现浇节点的连接界面设置“粗糙面”(图 6.2-3),保证预制构件和现浇节点接缝处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6.2.5 当屋面采用预制

24、女儿墙板时,应采用与下部墙板结构相同的分块方式和节点做法,女儿墙板内侧在要求的泛水高度处宜设凹槽或挑檐等防水材料的收头构造。6.2.6 挑出外墙的阳台、雨篷等预制构件的周边应在板底设置滴DB11/T 9702013 12 水线。6.3 外墙饰面设计 6.3.1 预制外墙板的饰面宜采用装饰混凝土、涂料、面砖、石材等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考虑外立面分格、饰面颜色与材料质感等细部设计要求,并体现装配式建筑立面造型的特点。6.3.2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预制构配件之间的接缝应对位精确。6.3.3 预制外墙的面砖或石材饰面宜在构件厂采用反打或其他工厂预制工艺完成,不宜采用后贴面砖、后挂石材的工艺和方法。6

25、.3.4 预制外墙使用装饰混凝土饰面时,设计人员应在构件生产前先确认构件样品的表面颜色、质感、图案等要求。6.4 预制内墙设计 6.4.1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分户墙宜作为预制承重内墙,在分户墙上宜设置备用门洞。6.4.2 预制承重内墙应结合住宅功能要求和精装修做好点位、管线等的预留预埋接口。6.4.3 住宅部品与预制内墙的连接(如热水器、脱排油烟机附墙管道、管线支架、卫生设备等)应牢固可靠。6.4.4 预制非承重内墙宜采用自重轻的材料,内墙的侧面、顶端及底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满足抗震及日常使用安全性要求,同时应满足不同使用功能房间的防火、隔声等要求。用作厨房及卫生间等潮湿房间的内墙应满足防水要

26、求。6.4.5 预制非承重内墙的接缝处理宜根据板材端部形式和工程实际需要采用适宜的连接方法,并采取构造措施防止装饰面层开裂剥落。6.5 门 窗 设 计 6.5.1 门窗洞口应在工厂预制定型,其尺寸偏差宜控制在2mm 以内,外门窗应按此误差缩尺加工并做到精确安装。DB11/T 9702013 13 6.5.2 北京市预制外墙板的门窗框不宜采用预装法,外门窗应与洞口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并通过密封胶密封,门窗与混凝土构件的接缝不应渗水。6.5.3 采用后装法安装门窗框时,预制外墙板上应预埋连接件及连接构造。DB11/T 9702013 14 7 楼 面 设 计 7.0.1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楼板宜采用叠

27、合楼板。7.0.2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楼板与楼板、楼板与墙体之间的接缝宜采取混凝土后浇带等保证结构整体性的措施。7.0.3 叠合楼板的建筑设备管线布线宜结合楼板的现浇层或建筑垫层统一考虑。7.0.4 需要降板的房间(包括卫生间、厨房等)的位置及降板范围,应结合结构的板跨、设备管线等因素进行设计,并为房间的可变性留有余地。7.0.5 住宅底层厨房的地面遇有室外燃气管接入时,应采用实铺地面。DB11/T 9702013 15 8 建筑节能设计 8.0.1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外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应从外墙、屋顶、门窗、楼板、分户墙、窗墙面积比以及外墙外饰面材料

28、的色彩等方面进行节能设计。8.0.2 预制外墙的保温材料及其厚度应按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1 当采暖居住建筑采用预制夹心外墙板时,其保温层宜连续,保温层厚度应满足北京地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要求。2 宜采用轻质高效的保温材料,安装时保温材料重量含水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穿过保温层的连接件,应采取与结构耐久性相当的防腐蚀措施,如采用铁件连接时,宜优先选用不锈钢材料并应考虑连接铁件对保温性能的影响。3 预制外墙板有产生结露倾向的部位,应采取提高保温材料性能或在板内设置排除湿气的孔槽。8.0.3 穿透保温材料的连接件,宜采用非金属材料。当采用钢筋(丝

29、)桁架来连接内外两层混凝土板时,应考虑连接钢筋所产生的热桥对复合外墙板传热系数的影响。8.0.4 预制外墙与梁、板、柱相连时,其连接处宜采取措施,保持墙体保温的连续性。8.0.5 带有门窗的预制外墙,其门窗洞口与门窗框间的密闭性不应低于门窗的密闭性。8.0.6 应根据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的建筑结构构造,计算其平均传热系数,使其满足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外墙限值。DB11/T 9702013 16 9 内装修设计 9.0.1 宜通过装配式结构与装修设计的产业化集成,建立起装配式剪力墙产业化住宅体系。实现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功能、安全、美观和经济性的统一。9.0.2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室内装修的主要标准构配

30、件宜以工厂化加工为主,部分非标准或特殊的构配件可由现场安装时统一处理。9.0.3 室内装修所需的构配件、饰面材料及建筑部品,应结合房间使用功能要求,满足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9.0.4 建筑装修材料、设备在需要与预制构件连接时宜采用预留预埋的安装方式,当采用膨胀螺栓、自攻螺丝、钉接、粘接等固定法后期安装时,应在预制构件允许范围内,严禁剔凿预制构件及其现浇节点,影响结构安全。9.0.5 宜对装修的住宅部品部件进行模数协调和规模化生产,通过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实现内装部品、厨卫部品、设备部品和智能化部品等的产业化集成。DB11/T 9702013 17 10 建筑设备及管线设计

31、10.1 一 般 规 定 10.1.1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机电管线应进行综合设计,公共部分和户内部分的管线连接宜采用架空连接的方式,如须暗埋,则宜结合结构楼板及建筑垫层进行设计,集中敷设在现浇区域内。10.1.2 预制结构构件中宜预埋管线,或预留沟、槽、孔、洞的位置,预留预埋应遵守结构设计模数网格,严禁在围护结构安装后凿剔沟、槽、孔、洞。10.1.3 装配式住宅建筑卫生间宜采用同层排水方式;给水、采暖水平管线宜暗敷于本层地面下的垫层中;空调水平管线宜布置在本层顶板吊顶下;电气水平管线宜暗敷于结构楼板叠合层中。也可布置在本层顶板吊顶下。10.1.4 户内配电盘与智能家居布线箱位置宜分开设置,并进

32、行室内管线综合设计。10.2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及管线设计 10.2.1 室内供暖系统宜优先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也可采用散热器供暖系统。10.2.2 有外窗的卫生间,当采用整体卫浴或采用同层排水架空地板时,宜采用散热器供暖。10.2.3 供暖系统的主立管及分户控制阀门等部件应设置在公共部位管道井内;户内供暖管线宜设置为独立环路。10.2.4 分、集水器宜设置在便于维修管理的位置。10.2.5 散热器的挂件或可连接挂件的预埋件应预埋在实体结构上。10.2.6 穿越预制墙体的管道应预留套管;穿越预制楼板的管道应预留洞;穿越预制梁的管道应预留钢套管。DB11/T 9702013 18 10.

33、2.7 立管穿各层楼板的上下对应留洞位置应管中定位,并应满足公差不大于 3mm。10.2.8 整体卫浴、整体厨房内的设备及管道应在部品安装完成后进行水压试验,并预留和明示与外部管道的接口位置。10.2.9 隐蔽在墙体内的管道,其安装应牢固可靠,管道安装部位的非承重结构应采取方便更换、维修的措施。10.3 给排水系统及管线设计 10.3.1 共用给水、排水立管应设在独立的管道井内。公共功能的控制阀门、检查口和检修部件应设在公共部位。雨水立管、消防管道应布置在公共部品内。10.3.2 套内排水管道宜优先采用同层敷设。同层排水的卫生间应有可靠的防渗漏水措施。10.3.3 给水系统的给水立管与部品水平

34、管道的接口宜设置内螺纹活接连接。10.3.4 穿越预制墙体的管道应预留套管;穿越预制楼板的管道应预留洞;穿越预制梁的管道应预留钢套管。10.3.5 整体卫浴、整体厨房的同层排水管道和给水管道,均应在设计预留的安装空间内敷设。同时预留和明示与外部管道接口的位置。10.3.6 固定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支吊架安装应牢固可靠,并具有耐久性,支吊架应安装在实体结构上,支架间距应符合相关工艺标准的要求,同一部品内的管道支架应设置在同一高度上。10.3.7 任何设备、管道及器具都不得作为其它管线和器具的支吊架。10.3.8 成排管道或设备应在预制构件上预埋用于支吊架安装的埋件。10.3.9 太阳能热水系统集

35、热器、储水罐等的安装应考虑与建筑一体化,做好预留预埋。DB11/T 9702013 19 10.4 电气和管线设计 10.4.1 分户墙两侧暗装电气设备不应连通设置。10.4.2 凡在预制墙体上设置的电气开关、插座、弱电插座及其必要的接线盒、连接管等均应由结构专业进行预留预埋。10.4.3 在预制内墙板、外墙板的门窗过梁钢筋锚固区内不应埋设电气接线盒。10.4.4 沿叠合楼板现浇层暗敷的照明管路,应在预制楼板灯位处预埋深型接线盒。10.4.5 沿结构叠合楼板、预制墙体预埋的电气灯头盒、接线盒及其管路与现浇相应电气管路连接时,墙面预埋盒下(上)宜预留接线空间,便于施工接管操作。10.4.6 暗敷

36、的电气管路宜选用有利于交叉敷设的难燃可挠管材。DB11/T 9702013 20 引用标准名录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4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 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6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100 7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 286 8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 9 住宅卫生间功能及尺寸系列GB/T 11977 10 住宅卫生间模数协调标准JGJ/T 263 11 住宅厨房模数协调标准JGJ/T 262 12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

37、J101 13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T 5824 14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 DB11/T 9702013 21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序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区别对待。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

38、或规定)”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筑 设计规程 DB11/T 9702013 条 文 说 明 2013 北京 DB11/T 9702013 目 次 1 总则.27 2 术语.28 3 基本规定.29 4 建筑模数协调.32 5 平面设计.33 6 预制墙体设计.35 6.1 预制外墙设计.35 6.2 外墙防水设计.36 6.3 外墙饰面设计.36 6.4 预制内墙设计.37 6.5 门窗设计.37 7 楼面设计.39 8 建筑节能设计.40 9 内装修设计.42 10 建筑设备及管线设计.43 10.1 一般规定.43 10.2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及管线设计.43 10.

39、3 给排水系统及管线设计.44 10.4 电气和管线设计.44 DB11/T 9702013 27 1 总 则 1.0.1 住宅产业化要求实现提升居住功能和舒适度;促进住宅科技进步;实现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做到节能、节地、节材;提高住宅建设质量。而装配式建筑具备上述特点和优势,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是装配式住宅的一种类型,2007 年以来,在本市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较为成熟,并已建成了一定规模的示范工程。具有工业化水平高、便于冬季施工、减少人工、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减少材料浪费、减少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等优点,从而提高建筑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

40、排和保护环境。1.0.3 此类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设计涉及到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防火、防水、热工、节能、隔声、采光、照明等各个方面,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DB11/T 9702013 28 2 术 语 2.0.5 夹心保温外墙板也就是国外称之为三明治的墙板构件。可以是承重墙板,也可以是非承重墙板。DB11/T 9702013 29 3 基 本 规 定 3.0.1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的特点是应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外墙、预制内墙、预制楼梯、叠合楼板、阳台板、空调板等预制构配件和功能性部品,通过工厂预制、机械化装配并考虑装修需求预留接口。根据日本、香港等地的调研和过往经验,这

41、种住宅的设计中,合理应用 PC 构件尤为重要。首先,完全预制没有必要,适当的现场浇筑和施工是需要的,也是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必要手段。其次,过小规模的预制装配不能发挥工业化住宅的特点,反而增加了施工现场预制吊装与现浇作业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索预制构件使用的合理规模,节省工期、提高效率、提升品质,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3.0.2 住宅工业化的前提是标准化,装配式住宅从工厂生产到现场建造的过程,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构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才能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系列化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为适应住宅的不同需求和条件,采取更换一些不同部件的办法衍生出新的产品。系列化的目的是以最少的品种

42、来适应最广泛的用途,扩大生产量,降低成本。3.0.3 装配式住宅是一个系统工程,相比传统的建造方式而言,预制构件的约束条件更多更复杂,比如生产条件、运输条件、模板的重复利用、构配件之间的连接和关联,以及为精装预留条件等方面,均要求在构件生产前得到明确的设计,否则会造成预制构件不能安装,连接节点达不到设计要求、无法运输、成本过高以及后期剔凿等问题。因此本条要求相关专业及合作团队需要提早介入,密切配合。装配式住宅的特点是现场湿作业少,大部分构件在工厂里按计划预制,并按时运到现场,经过短时间存放进行吊装。施工组织计划和各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相比传统的施工建造方式尤为重要。好DB11/T 9702013

43、 30 的计划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充分体现装配式住宅的产业化特征。3.0.4 建筑功能是住宅建筑的基本要求,建造标准是与当前社会建筑工程水平相适应的基本质量要求。装配式住宅首先也应该满足建造标准和建筑功能的基本需求。满足安全、实用、经济、舒适的要求。3.0.5 住宅的工业化,离不开标准化,标准化离不开模数化,而模数化的核心内容离不开模数协调,其中包括建筑物与部品之间的模数协调,以及部品与部品之间的模数协调。3.0.6 当前住宅工程建设领域有一个不合理的现象,就是过度地强调“户型至上”,不顾工程的实施性、经济性及结构合理性。比如将用于低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和南方夏热冬暖地区的“薄、漏、透

44、”住宅平面,不加研究地照搬到高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和北方寒冷地区。在装配式住宅中,应该避免这些不考虑工程合理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做法。3.0.7 借鉴日本住宅工业化的经验:“住宅的工业化是将住宅分解为构件和部品,用工业化的手段进行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的住宅建筑方式”。因此,要实现工业化生产,按照标准化与多样化统一的基本原则,实现少规格、多组合,将建筑分解为构件和部品,便于组织构件和部品的工厂化生产和运输、安装、施工。3.0.8 施工图设计文件与常规住宅施工图不同之处在于: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需要预制构件的加工图纸,图纸应全面准确反映预制构件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预埋设备管线种类与定位

45、尺寸。3.0.9 为解决建筑寿命短、二次装修浪费等问题,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参照CSI 住宅建设技术导则(试行),装修与结构体分离,实现装修与结构不同使用年限。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 50 年,提倡按照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进行主体结构设计;管线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 30 年;目前一般内装修的总体使用年限为 1020 年,个DB11/T 9702013 31 别装修部件使用年限为 5 年以下。倡导装修与结构分离,装修工程的维修、改造和更新不影响主体结构,以实现百年建筑。而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同一单元也存在使用功能改变,带来装修改变的问题。装修与结构分离设置,有利于功能区间重新划分和装修改造

46、。DB11/T 9702013 32 4 建筑模数协调 4.0.1 建筑模数协调应用模数数列调整住宅建筑及部件或组合件(如设备、家具、装饰制品)的尺寸关系,减少、优化部件或组合件的尺寸、种类。明确各部件或组合件的位置,使设计、制造、销售及安装等各个环节的配合简单、明确,达到高效率和经济性。4.0.2 住宅结构模数网格由结构参数决定,模数网格分为基本模数网格、扩大模数网格和分模数网格。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和要求选定相应的模数网格。4.0.3 优先选用部件中通用性强的尺寸关系,并指定其中几种尺寸系列作为优先尺寸。其他部件的尺寸,要与已选定部件的优先尺寸关联配合。优先尺寸要适用于部件或组合件基准面之

47、间的尺寸。4.0.4 厨房、卫生间均是具有多道工序的空间,此部分空间应满足下道工序安装各类部件或组合件的模数空间要求。除此外还应满足住宅厨房模数协调标准,住宅卫生间模数协调标准的要求。4.0.5 本条文参照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考虑住宅建筑楼梯的常用尺寸范围,在系列化的设计中,宜选择标准的住宅层高,实现楼梯标准化。4.0.6 本条文参照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考虑住宅建筑的常用尺寸范围。DB11/T 9702013 33 5 平 面 设 计 5.0.1 北京地处 8 度抗震设防区域,平面设计应考虑抗震要求。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简单、规则,避免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不均匀”。故本条在此予以强调。

48、在装配式住宅中,平面中过多的凹凸变化还会增加预制构件的生产与安装的难度,不利于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率。因此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在节能方面,北京地处寒冷地区,平面凹凸过多,体型系数过大,不利于节能。5.0.3 住宅建筑一般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国外已经出现了百年住宅,因此为使用提供适当的灵活性,满足居住需求的变化尤为重要。已有的经验是采用大空间的平面,合理布置承重墙及管井位置。在装配式住宅中采用这种平面布局方式不但有利于结构布置,而且可减少预制楼板的类型。但设计时也应适当考虑实际的构件运输及吊装能力,以免构件尺寸过大导致运输困难。5.0.4 在实际的装配式住宅工程中,设备管线布置与结构的关系

49、非常重要。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要对公共管井进行管线综合设计,还要做好户内、户外的管线综合,避免因管井位置、管线布线、点位设置等的不合理,造成管线浪费与施工困难。5.0.5 厨房、卫生间的面积在整套住宅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但其功能和性能要求非常高。为了提升居住品质,在厨卫整体化、商品化的大趋势之下,早在 2006 年我国就陆续推出了住宅整体卫浴间及住宅整体厨房两项标准。标准中对厨卫标准化、厨卫与设备之间的模数协调、管线接口综合设计定尺定位、施工的安装精度误差、厨卫设备的安全环保做出了详细的要求,然而由于缺乏相关标准的指导,设计过程中厨房、卫生间的平面尺寸常无章可循,平面类型多种多样,随意性较大,生产

50、企业无法实现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且由于建筑平面与设备之间标准尺寸不统一,也导致了厨房产品规格尺寸多、不便统一的问题,因此在设计中应遵循统一的标准DB11/T 9702013 34 及模数化设计原则。5.0.6 依据住宅设计规范中 4.0.4 条“应按全楼各层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求出住宅楼建筑面积,当外墙设外保温层时,应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依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 3.0.22 条“建筑物外墙外侧有保温隔热层的,应按保温隔热层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装配式住宅当采用预制夹心外墙板时,如果将保温外部的 50 厚混凝土保护层计入建筑面积,会提高外墙所占面积,因此用本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