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分析摘要 :通过分析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本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发展现状的进行对比,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提出了未来系统发展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管理技术,信息支持系统1、引言9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从事的是风险套利活动,银行管
2、理实质上就是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高低和经营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全面有效地对风险进行管理,能否通过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积极主动地承担风险、管理风险,并以良好的风险定价策略获得利润。随着先进信息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作为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本设施和最重要的竞争工具。风险管理系统是从银行经营的“三性”: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出发,根据外部环境、内部因素等的变动趋势,综合运用表内外业务工具,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对银行资产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银行在自身的风险偏好下的利益最大化。系统包括应用结构、数据结构和
3、技术结构三个部分,其中应用结构对应于系统的基本模块和基本功能;数据结构对应于模型方法的选择、参数类型的选择、数据的来源与存储以及相关接口;技术结构对应于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环境、涵盖硬件平台、操作系统、通讯基础设施、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等。2、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现状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现状分析1.1 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现状通过分析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并结合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使用的还是以定性分析为主,
4、定量分析为辅的粗糙的风险管理技术。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是围绕着传统的风险管理理论展开,对各类风险的控制与管理采用分类单独控制的策略,风险管理技术集中于流动性和信用风险两方面 。 1.1.1流动性管理为了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使之在总量上均衡、结构上优化,从而实现资产的“三性”原则,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2月制定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和关于资本成分及资产风险权数的暂行规定,规定了9大类15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体系。自此,我国商业银行经历了由资产的流动性管理、负债的流动性管理到资产负债综合比例管理的过程,最终采取了资产负债综合比例管理。各商业银行均通过相关财务指标体系
5、对银行流动性进行战略管理,分别建立了缺口分析报告制度,指导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调整,并制定了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流动性管理指标预警值和流动性应急预案工作机制。现阶段,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在数据来源上只能依靠财务、统计报表和各业务部门的报表,数据加工处理上完全由人工进行分析管理,致使流动性管理的信息来源不足、时效性差,难以满足流动性管理的要求,无法充分发挥流动性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各分支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其决策主要凭借个人的经验,并无任何成熟的技术方法。1.1.2信用风险管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对于信贷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首先是采用基于客户的
6、信用分析理论,通过对企业自身的管理素质、财务比率、财务报表等的要素分析,解决贷与不贷的问题;然后,采用银行贷款风险度理论,通过对风险度大小的计算决定贷款的发放方案以及贷款额度。在总体结构方面,我国银行大都拥有初步的二维评级体系,即既对债务人评级,又对金融工具评级,但是两类级别的划分都没有和违约概率PD及违约损失率LGD挂钩。同时,由于我国大多数银行开展内部评级时间不长,相关数据积累明显不足,评级方法主要采用加权评分法,使得一般的信贷管理系统未能达到损失量化和预测功能。在客户评级方面,主要是照搬国外的打分卡,采用打分加权,信贷人员再做调整的形式,可以认为是一种初级的有限制的专家判断的方法。评级考
7、虑的风险因素与国外银行基本一致。首先以借款人目前现金流量和其它现金来源对债务的保障程度为基础做出对债务人的初步评级,然后充分考虑非财务因素的影响,包括债务人的行业风险因素、经营风险因素、管理风险因素等,对借款人未来偿付能力做出判断,从而得出债务人的最终评级。在对债项评级时,我国银行的债项评级颇为一致,都是以人行贷款风险分类核心指导原则为基础的。但是,这些因素与国内的客户特征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较好的概括客户的基本状况。在损失量化方面,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实行可以认为是针对预期损失的一种分类,但由于起步较晚,以及数据积累历史和统计口径的原因,对贷款的细分工作没有很好的开展。各银行之间的分类方法
8、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客观尺度和技术方法,而仅仅是完成五级分类这样一个工作,因此并没有实际发挥五级分类的意义和作用。并且,目前基本上没有银行能精确估计出符合新资本协议要求的各个级别的违约概率。在评级使用方面,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仅将评级结果用于授信管理等少数领域,使内部评级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部评级系统在贷款定价及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等方面的应用。1.2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大和银行事件、巴林银行事件、96年墨西哥金融危机、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事件等等,使得金融界开始进一步深入考虑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
9、西方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从过去的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从指标化形式向模型化形式的转化,或二者的结合;从对单个资产(或贷款)的分析转化为从组合角度进行的分析;从盯住账面价值的方法转向盯住市场的方法;对描述风险的变量从离散形式向连续形式的转化;既考虑单个借款人、单个贷款人的微观特征,也考虑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从单一的风险度量模式向多样化的、定制的风险度量模式的转化,比如在新巴塞尔协议中对每种风险类型都给出了可供选择的多种度量方法;从传统的资本市场理论转向现代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期权定价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比如经济计量学方法、保险精算方法、最优化理论、仿真技术等
10、等;并运用了现代计算机大容量处理信息和网络化技术。国外商业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进行综合管理。管理的策略是在对各类风险的特别管理的基础上,更强调对这些风险的组合管理,充分考虑风险的组合多样化的效果。在保证流动性、安全性以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在管理方法上强调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将各类风险的管理纳入统一的管理框架与标准之下,以实现同类或不同类风险的组合管理。1.3 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差异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商业银行改革以后,国内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管理制度、机构设置以及决策程序上的差异已经逐渐缩小,但是在现行的风
11、险管理技术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外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采用的是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已经经历了从定性分析发展到运用VaR技术等定量模型方法评估风险,从信用风险的评估到市场风险的评估发展到全面风险的风险管理,从单一风险的评估发展到对多种风险同时评估的过程,在风险管理技术上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而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由于银行业务仅限于单一投资项目、贷款等,衍生工具、表外资产的发展还尚待起步,相应的风险评估尚属空白,更没有一个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动态量化的风险管理模型,因此现行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是以传统的静态比率分析和单一项目分析等定性方法为主,以模型为基础的定
12、量分析为辅的管理方法。由于利率和汇率的非市场化、政府信用支撑等原因,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在目前表现得还不充分,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两方面,还未形成银行资本绩效评估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尽管国内各个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争相引进和试用国外的成熟、先进的技术和模型(如:建设银行引入的穆迪评级内核、交通银行的世行支助项目中的信贷流程改造、深圳发展银行的大集中管理系统等),但由于银行自身基础条件(包括硬件、软件和银行人员等各方面)和外界经济环境的限制,使得这些技术距离在银行实际业务中的广泛推行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距。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2.1 国内商业银行
13、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始于70年代,在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后,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全国金融数据通信网络基本框架已经建成;一个多功能、开放的商业银行信息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主要有以下特征:2.1.1基础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具规模二十年来,各行对银行基本业务信息系统进行大力建设,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后台业务处理系统方面,主要实现信贷业务、财务会计业务和资金划拨清算业务信息化。同时,还有一些银行业务或者没有信息系统支持;或者仅有只能在分行局部使用的系统;或者现有系统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亟待改进。但银行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基本采取以部门业务分工为边界,具有明显的部门割据特征
14、,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造成信息重复采集、数据接口不一致,阻碍信息共享和顺畅运行,从而导致了很难实现管理信息资源的平滑共享,影响银行业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推行。2.1.2管理决策信息化已起步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方面,主要实现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决策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一些银行建立了与各类风险挂钩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如:建设银行的信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福建兴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等。而对市场风险、资产负债管理、资产分配、业绩评价和监管报告等风险管理功能支持不足。从风险管理流程来看,对风险的识别、测量、评估和控制主要依靠传统加权方法,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和风险管理技术(如VaR, Cred
15、it Metrics等),数据挖掘技术和金融工程方法,致使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对于银行内海量数据的处理一直停留在统计、汇总、制作静态报表等直观层面,缺乏对银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相关分析,挖掘深层次信息的能力。对于建设具有一定智能化分析处理能力的银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我国银行仍处于起步阶段。2.1.3数据仓库和新一代综合大系统的建设至2002年底,国内各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数据集中工作,在全行数据集中统一的前提下正在建设支持管理决策过程、面向主题、集成、稳定、不同时间数据集合的数据仓库。同时,各商业银行正在建设以客户为中心、集中账务、统一审批、统一核算的新一代综合大系统,以实现银行的垂直管理、提高经
16、营效率、加强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但是,面对银行海量数据,其利用仍停留在粗加工、基础的报表、基础的财务统计上,并没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金融工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充分的开发使用,致使大量数据仅仅只是存储和闲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新一代综合系统的统一审批、统一核算的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在一些项目上的时效性以及基层行的灵活性。2.2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西方商业银行业大规模的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60年代后台电子化、70年代前台电子化和80年代网络开发等几个阶段以后,进入90年代以来,银行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银行业对
17、信息系统的再造体现了网络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技术上也大量使用IT集成技术,实现了直接与顾客接触的服务渠道的集成化、业务处理的集成化和数据分析处理的集成化,从而实现了对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集成化以及相应的全面风险管理的推行。同时,大规模数据存储技术-数据仓库-的出现,改变了以前数据库存储技术的单调性,使数据存储技术具备了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及时的、稳定的及可组装的特性。2.3 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差异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虽然我国计算机引入银行业已将近半个世纪,它使银行业经营效率不断提高。但高效率并不等于高收益,长期以来处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电子化方面仅仅将提高工作效
18、率作为其发展的唯一目的,对经营效益未给与足够的重视。对于实际应用的银行风险管理而言,许多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或者是手工操作的电子化模拟阶段,如电子报表系统;风险管理的内容大多还只是简单的比例管理;所采用的大多是静态数据(财务数据)和账面价值分析法,分析的重点主要针对信用风险,特别是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国内的计算中心,还只是前台交易数据处理中心,功能上还不能为智能化提供平台和工具。即使是新一代系统,仍然普遍对信息分析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重视不够,无法实现客户分析、差异化服务以及对分析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没有提供统一的集成服务系统平台;也没有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账户管理功能,无法实现综合理财功能。许
19、多针对银行信贷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研究的讨论,将人工智能、经济预测与决策和多种信用分析模型引入信贷管理决策中,使信贷决策管理更加科学化,对防范、控制与化解信贷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也仅仅是已有方法的计算机化或新的预测方法的应用。同时,庞大的组织结构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在提高数据流动方面的效果。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和信息系统的部门割据,阻碍了信息共享和顺畅运转,形成了“信息孤岛”,使得信息技术虽然应用但始终没有释放其潜能。而同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代银行信息应用系统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础设施和最重要的竞争工具。为顺应银行业务和信息技术日益融合的趋势,西方各
20、大银行投入巨资,将过去分散、功能较弱、以业务处理为主的信息系统改造提升为以网络为基础,集经营管理、业务处理和客户服务为一体,具有综合、统一、集成、开放、网络化、可扩展、可恢复和智能化等六大特点的新一代信息应用系统。在业务处理层面,国外银行信息应用系统也不再只具有交易处理功能,而是通过运用IT技术和网络技术,为风险管理的垂直集成和水平集成提供强大的支持。如国外银行的智能化数据中心,同时也是客户关系管理分析中心、金融产品的研发中心、电子类业务发展中心,其作用相当于金融生产车间。总之,从应用范围来讲,与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相适应,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已应用于银行各项日常业务的风险管理。从模型基
21、础来讲,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再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比例计算,而是基于大量的风险定量分析模型或方法。从技术上讲,国外商业银行已能充分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发展,正在开发能使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风险管理系统。3、风险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特征风险管理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银行资产和负债总体的全面、动态和前瞻性的综合平衡管理,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核心基本设施和最重要的竞争工具,是通过对综合业务系统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量化和控制,完成在业务系统中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并通过对风险的汇总和监管以及银行业绩评估,实现在资产组
22、合管理和全面风险控制和评估的基础上的银行内部资金定价和资本、资产分配,在保证流动性、安全性以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根据上述讨论,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面构架风险管理系统如下: 系统应具有如下特征:1) 综合的总体规划和完备的基础保障银行风险管理系统开发策略必须与银行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战略相一致。因此,必须在银行的总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计划和全行范围的总体系统规划,以避免系统的部门割据现象和管理功能的片面性。必须制定和实施与管理系统相关的全行信息标准和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以保证银行信息资源的平滑共享和科学规范银行信息工作的目标、任务、程序、内容、考核
23、等管理内容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银行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由于系统需要较多的外部信息与数据支持,既包括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的静态数据,也包括交易动态数据,同时还包括市场信息等其他外部数据。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如:信用风险系统、财务信息系统、资金系统、国际业务系统等及其相应的数据接口,同时还要提供与市场数据的自动收集接口以及手工录入的数据补充收集支持。2) 集成的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的集成主要包括客户服务通道集成、业务处理系统集成和数据分析处理集成。集成化技术运用首先体现在直接与顾客接触的服务渠道的集成上。集成的服务渠道包括了柜台业务系统、电话银行业务
24、系统,以及ATM、POS等服务系统。集成业务处理系统就是把会计、信贷、资金、金融交易等所有的业务处理系统,利用IT集成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对服务系统起到核心支持作用的业务信息处理系统。在全行数据集中统一的前提下建立起支持管理决策过程、面向主题、集成、稳定、不同时间数据集合的数据仓库,使数据存储技术具备了面向主题的、及时的、稳定的及可组装的特性。以数据仓库技术为代表的数据分析处理集成化技术,为银行业务的各种分析指标模型、市场营销及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不同层次的决策、管理人员提供面向决策的动态实时分析结果。3) 完善的风险管理模块风险管理系统是以数据、模型、工具和方法相结合的、集多种技
25、术于一体的动态量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对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进行综合管理。管理的策略是在对各类风险的特别管理的基础上,更强调对这些风险的组合管理,充分考虑风险的组合多样化的效果。因此,银行在既要充分考虑目前管理的现状,又要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方银行成熟技术并结合目前自身状况,选择各模块合适的模型和方法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以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准确衡量、动态监控、合理优化和集中管理等功能。系统应提供全面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块(包括综合业务管理模块、风险管理模块、内部资产定价模块、风险汇总与监管模块、资本与资产分配模块、业绩评估模块等),以支持银行对全行风险的事
26、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为协调银行长期和短期利益,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实施全面的、具体的风险量化、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等措施提供决策支持。4) 坚强的人才后盾随着银行间信息技术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大量基础性硬、软件平台的通用性不断加强,各银行业务系统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差异不断缩小;而真正的差距在于各银行对获得的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这种信息的分析、应用不是单纯依靠通用的技术手段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各商业银行培养与银行自身情况、发展战略定位紧密配合的一支信息分析专家队伍,建立并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分析平台。因此,必须将商业银行传统信息技术部门重组为包括金融业务、金融工程、计算机工程技术专家
27、在内的信息技术发展部门,以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4、结束语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银行市场之一,尽管由于利率和汇率的非市场化、政府信用支撑、分业经营等原因,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目前表现得还不充分,但由于社会信用环境、政府干预、内部管理问题等,造成了明显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低下、资金流失严重。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抓住我国加入WTO后市场准入之前这段时间,通过对国外银行界成熟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模型,从法律、机制、管理制度、经营模式上全面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大市场中的综合竞
28、争力。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 做好读书登记簿 (1) 每个学生结合
29、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 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 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
30、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 出读书小报: 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
31、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 做好读书登记簿 (1) 每个学生结合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 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 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 出读书小报: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