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_T 1997-2022智慧小区评价标准.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51140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93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_T 1997-2022智慧小区评价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DB11_T 1997-2022智慧小区评价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DB11_T 1997-2022智慧小区评价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DB11_T 1997-2022智慧小区评价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DB11_T 1997-2022智慧小区评价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UG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编 号:号:DB 11/T19972022 智慧小区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mart community 20220808 发布发布 20221001 实施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DB 联合发布联合发布 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 智慧小区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mart community 编编 号:号:DB11/T1997-2022 主编部门:北京市智能建筑协会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

2、责任公司 北京新航城智慧生态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2-10-01 2022-10 北京 前前 言言 根据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质监发201820 号)文件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评价;5.数据系统评价;6.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评价。本标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管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负责组织实施

3、,由北京市智能建筑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市智能建筑协会(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小屯路 89 号航天石化大厦 9 层;邮编:100070;电话:010-88357719;电子邮箱:)。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智能建筑协会 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新航城智慧生态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长信泰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软件有限公司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李家阳、朱华伟、丛培胜、张宏飞、张士军、郭昶龙 耿建华、羊兴华、洪劲飞、曹茂春、杨文梅、罗淑湘 于晓东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雷宁秋、袁 萍、张少军、任红雷、孟 涛

4、、李 纲 徐建高 目目 次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 本 规 定.3 3.1 一般规定.3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3 4 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评价.5 4.1 一般规定.5 4.2 信息化系统评价.5 4.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评价.6 4.4 安全防范系统评价.8 4.5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评价.9 4.6 消防远程监控系统.10 4.7 机房工程评价.10 5 智慧小区数据系统评价.12 5.1 一般规定.12 5.2 控 制 项.13 5.3 评 分 项.13 6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评价.15 6.1 一般规定.15 6.2 控 制 项.16 6.3 评 分

5、项.16 本标准用词说明.17 条文说明.18 Content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2 3 Basic requirement.3 3.1 General provision.3 3.2 Evaluation and rating.3 4 Evalua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 in smart community.5 4.1 General requirement.5 4.2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5 4.3 Evaluation of building equipment man

6、agement system.6 4.4 Evaluation of safety precaution system.8 4.5 Evaluation of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9 4.6 Evaluation of fire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10 4.7 Engineering evaluation of computer room.10 5 Evaluation of smart community data system.12 5.1 General provision.12 5.2 Control item.13

7、5.3 Scoring items.13 6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 of smart community.15 6.1 General provision.15 6.2 Control item.15 6.3 Scoring items.1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17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8 1 1 总总 则则 1.0.1 为推动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进一步提升北京市住宅小区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为住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

8、物业服务,规范和指导北京市智慧小区建设,统一智慧小区评价方法,特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智慧小区评价。1.0.3 本标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0.4 北京市智慧小区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术 语语 2.0.1 智慧小区 smart community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智能化系统、数据系统及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成果而全面实现智慧化物业管理与服务的住宅小区。2.0.2 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 intelligent system of smar

9、t community 为满足智慧小区管理需求而建立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智慧化小区建设最基础的设备保障系统。该系统由信息化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和机房工程等二级系统构成。2.0.3 智慧小区数据系统 smart community data system 为满足智慧小区管理需求而建立的数据系统,是智慧小区建设最基础的数据保障系统。智慧小区数据系统包括安全防范系统基础要素数据、安全防范系统设备设施数据、安全防范系统运行数据、BIM 数据、GIS 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环境数据、设备设施运行数据、垃圾分类数据等。2.0.4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10、intelligent community integrated management service platform 为实现智慧小区范围内各系统信息汇聚、资源共享、优化管理和业务协同等综合功能而设立的应用软件平台,它支撑各系统正常运行、各服务资源的接入,为小区住户提供智慧化服务,满足智慧小区各类业务应用。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由智慧小区物业服务平台、智慧小区物业设备运维管理平台、智慧小区安防管理平台、智慧小区应急管理平台、智慧小区电商服务平台和业主 APP 等二级平台构成。3 3 基基 本本 规规 定定 3.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1.1 智慧小区评价应以小区为评价对象。3.1.2 智

11、慧小区评价内容应包括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智慧小区数据系统、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评价的内容。3.1.3 智慧小区的控制项是智慧小区必须达到的技术要求,任何一条不合格即认定该项目不具备智慧小区的基本条件。3.1.4 智慧小区的评分项是智慧小区建设的评价指标,采用分值方式对智慧小区技术指标进行评价。3.2 评价与等级划分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智慧小区评价指标项分为控制项、评分项。3.2.2 智慧小区控制项评价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所有控制项达标后方可参与评分项的评分,控制项不达标不能参与评分项评分。评分项评价结果应为得分值,满足条件的评分项为满分;不满足条件的评分项分值为零分,其他评分项按

12、规定减分。3.2.3 智慧小区评价指标总分值 P 为评分项得分总和,其中,评分项总分满分为 100 分。智慧小区评价指标得分值应按下式计算:P=w1Q1+w2Q2+w3Q3 (3.2.3)式中 Q1-为各类一级指标下,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Q2-为各类一级指标下,智慧小区数据系统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Q3-为各类一级指标下,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w1、w2、w3为各类一级指标权重,按表 3.2.3 取值:4 表 3.2.3 智慧小区评价指标权重表 一级指标 权重 wn(%)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 w1 40%智慧小区数据系统 w2 20%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13、 w3 40%3.2.4 智慧小区星级应由小区评价总分值 P 确定,P 不应低于 60 分。智慧小区评价总分值与星级的评定应符合表 3.2.4 的规定:表 3.2.4 智慧小区评价总分值与星级对照表 评价总分值 智慧小区星级 60 分-70 分(不含 70 分)一星级 70 分-80 分(不含 80 分)二星级 80 分及以上 三星级 5 4 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评价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评价 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1.1 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评价包含对小区信息化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和机房工程的评价。4.1.2 智能化系统评价指标总分值 Q1

14、为评分项的总和,其中,评分项满分为 100 分。智能化系统评价指标得分值应按下式计算:Q1=w11Q11+w12Q12+w13Q13+w14Q14+w15Q15+w16Q16 (4.1.2)式中 Q11-为信息化系统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Q12-为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Q13-为安全防范系统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Q14-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Q15-为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Q16-为机房工程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w11、w12、w13、w14、w15、w16为各类二级指标权重,按表 4.1.2 取值:表 4.1.2 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评价指标权重表 二级指

15、标 权重 wn(%)信息化系统 w11 2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w12 20%安全防范系统 w13 2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w14 10%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w15 10%机房工程 w16 10%4.2 信息化系统评价信息化系统评价 6 控控 制制 项项 4.2.1 各子系统设备应具有开放的接口,并应提供开放的 SDK。4.2.2 各子系统应配备接入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软硬件接口。4.2.3 信息接入系统应满足 3 家及以上运营商平等接入。4.2.4 信息网络系统应提供有线、无线网络接入通道,光纤入户。4.2.5 无线对讲系统应支持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功能。评评 分分 项项 4.2.6

16、智慧小区局域网留有至少与 3 家及以上运营商接入接口,得 8 分。4.2.7 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基于 TCP/IP 协议,支持 IPv6 协议、IPv4 协议,得 7 分。4.2.8 信息网络系统满足提供无线网络接入通道,得 8 分。4.2.9 综合布线系统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得 5 分。4.2.10 有线电视系统设备适配本市的有线电视前端机房设备,并具有设备网管功能、信号检测及安全防范措施,得 5 分。4.2.11 小区内手机移动信号全覆盖,得 8 分。4.2.12 信息发布系统发布内容包括小区信息、便民信息、政务信息等公众信息,得 8 分。4.2.13 信息发布系统包括信息检索、信息查

17、询、信息推送等功能,得 5 分。4.2.14 信息发布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辑、信息播控、信息显示和信息导览等功能,并具有多种输入接口方式,得 8 分。4.2.15 公共广播系统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应急广播,得 7 分。4.2.16 公共广播系统设有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接口,得 10 分。4.2.17 无线对讲系统具备 2 个及以上的呼叫信道,同时满足实现组呼、私密呼叫、紧急呼叫、全部呼叫功能,得 5 分。4.2.18 无线对讲系统支持数据采集功能,得 5 分。4.2.19 无线对讲系统通过数据网关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进行联动,得 6 分。4.2.20 无线对讲系统具备定位功能,得 5

18、 分。4.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评价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评价 控控 制制 项项 7 4.3.1 各系统设备应具有开放的接口,并应提供开放的 SDK。4.3.2 各系统应配备接入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软硬件接口。4.3.3 电梯监控系统监测应记录小区电梯的运行、故障报警、运行方向、所处楼层等运行参数。4.3.4 给排水监控系统应实现小区给排水系统水泵的启停控制,并应对其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进行监测。4.3.5 变配电监控系统应监测小区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异常数据预警、故障报警,并应依据变配电监控系统实现智能化运维。4.3.6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应对小区电量、水量、燃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

19、等分类和分项计量。评评 分分 项项 4.3.7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采用三层系统架构,即感知执行层、物联网平台层、智慧应用层,得 4 分。4.3.8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控制层设备采用 TCP/IP 的通讯协议接口,得 4 分。4.3.9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现场传感器采用总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方式,得 5 分。4.3.10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使用独立的服务器,其运算速度、存储容量、硬件接口满足管理及历史数据记录的能力要求,得 5 分。4.3.11 电梯监控系统根据小区电梯配置建立电梯节能运行模型,得 7 分。4.3.12 电梯监控系统所有数据实现本地存储和远程数据调用功能,得 7 分。4.3.13 室外照明具

20、备时间程序及照度控制功能,并监测照明回路状态和故障报警信息,得7 分。4.3.14 给排水监控系统具备主、备用泵自动切换功能,得 7 分。4.3.15 给排水监控系统集水井、水箱等设施具有超高液位报警功能,得 7 分。4.3.16 变配电监控系统监测主要供电回路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及电能计量等参数,得 3 分。4.3.17 变配电监控系统监测变压器温度和超温报警信息,得 5 分。4.3.18 变配电监控系统监测备用与应急电源的状态信息,得 5 分。4.3.19 变配电监控系统监测住户供电系统的电流、电压、功率数据,得 4 分。4.3.20 燃气监测系统监测住户燃气的瞬时流量、累计流量、

21、温度、压力,得 5 分。8 4.3.21 燃气监测系统监测流量计的电池状态、设备状态,并根据瞬时流量计算得出日用气量,越限报警(当日上限流量可设),得 5 分。4.3.22 燃气监测系统监测住户累计购气量、剩余气量、总购气次数,监测阀门状态、阀门电池状态,当剩余气量为 0 时,禁止开阀并报警,得 5 分。4.3.23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具有设置日期、时间等初始设备参数和抄收间隔、抄收周期等抄表参数的功能,且具有远程设置功能,得 4 分。4.3.24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各设备具有完善的操作安全权限功能、防破坏与误操作锁定功能,具有自校时间、自诊断、发布冻结命令等功能,得 5 分。4.3.25 建筑能

22、效监管系统集中供暖的小区,满足对住户供暖进行分户计量并具有开关控制功能,得 6 分。4.4 安全防范系统评价安全防范系统评价 控控 制制 项项 4.4.1 各系统应配置接入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软硬件接口,并应提供开放的 SDK。实现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对安全防范系统数据的整合。4.4.2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实现与物业设备管理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及其他紧急疏散系统联动功能。4.4.3 紧急求助报警系统应支持与物业设备管理系统联动,应通过联网向物业管理中心发送报警、求救信息。4.4.4 入侵报警系统应支持与物业设备管理系统联动,应通过联网向物业管理中心发送报警信息。4.4.

23、5 紧急求助报警系统应包含住户防盗报警功能、火灾与煤气泄露报警功能、紧急求助报警功能等,并应具有防破坏自保功能。4.4.6 停车管理系统应具有车牌和车型的自动识别功能。4.4.7 停车管理系统应具备计费自动结算管理功能。4.4.8 公共区域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不应出现监控盲区。4.4.9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清晰显示过往人员、机动车辆及非机动车的行为特征。4.4.10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电梯轿厢内摄像机应能清晰显示电梯轿厢内全景。4.4.11 安全防范系统所使用的设备应为经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或认证合格的产品。9 评评 分分 项项 4.4.12 出入口控制系统自动记录发生时间、出入通道号、操作人员

24、等信息,并联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抓拍图片,得 9 分。4.4.13 出入口控制系统记录人员出入时间、地点、顺序等数据信息,具有显示、记录、查询、打印、防篡改、防销毁等功能,得 10 分。4.4.14 入侵报警子系统实时显示报警区域和时间,自动记录与存储报警信息,得 10 分。4.4.15 停车管理系统支持语音提示功能,出入车辆信息中文电子显示,收费显示、自动计费和在线缴费管理,出入道闸的自动控制,得 9 分。4.4.16 停车管理系统实时推送、上传所有进出车辆的出入部位、出入时间、牌照/车型等数据到智慧小区安防管理平台及其相关终端,支持数据本地存储,得 10 分。4.4.17 授权移动终端能在权

25、限范围内查看监控视频,得 9 分。4.4.18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满足视频图像延迟时间不大于 2s,传输时延不得高于 400ms,丢包率不得高于 1/1000,得 9 分。4.4.19 视频安防监控的范围和内容覆盖消防车道、疏散楼梯、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控制室情况及电动自行车入楼情况,监控信号实时上传至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得14 分。4.4.20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支持与物业管理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公共安防应急系统联动,得 10 分。4.4.2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采用智能化视频分析处理技术,实现一种或多种实时智能分析功能及应用,得 10 分。4.5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

26、系统评价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评价 控控 制制 项项 4.5.1 系统设备应具有开放的接口,并应提供开放的 SDK。4.5.2 各系统应配备接入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软硬件接口。4.5.3 报警数据均应汇集到消防报警控制主机,联动指令均应由消防报警控制主机监视和控制。10 评评 分分 项项 4.5.4 系统设置区域报警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按总线与多线相结合的形式设计及建设,得 50 分。4.5.5 实现与安全防范系统联动,得 50 分。4.6 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控控 制制 项项 4.6.1 系统设备应具有开放的接口,并应提供开放的 SDK。4.6.2 各系统应配备接入智

27、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软硬件接口。评评 分分 项项 4.6.3 设置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监测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故障、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系统水压、高位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水位、消防供水管道阀门启闭状态、防火门开关状态、防排烟防火阀开关状态等信息,得 50 分。4.6.4 实现与安全防范系统联动,得 50 分。4.7 机房工程评价机房工程评价 控控 制制 项项 4.7.1 对于视频监控、消防安全等有等级保护要求的重点数据信息,应设置 C 级及以上级别数据机房。4.7.2 智慧小区智能化总控室应具有或预留与上一级的报警通信接口。4.7.3 信息接入机房应满足外部公用或专用的语音、数据、

28、图像、电视、视频、控制等信息接入小区的管理和维护要求,应满足对接和融入智慧社区、智慧城市要求。11 4.7.4 智慧小区设置统一的智能化总控室,智能化总控室应满足小区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适应物业管理和运维的要求。4.7.5 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在小区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并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评评 分分 项项 4.7.7 机房面积满足设备机柜(架)的布局要求,并满足预留发展空间,得 6 分。4.7.8 机房内各系统设备布置符合“强弱电分排布置、系统设备各自集中、同类型机架集中”的原则,得 6 分。4.7.9 机房设施采用智能可视化技术,分布式多网点部署,主动推送动环及基础设施监测数据至智慧物业

29、设备监控平台,得 6 分。4.7.10 信息接入机房满足小区所有建筑对信息接入管理和维护要求,得 9 分。4.7.11 信息接入机房设置在小区建筑物底层或地下一层,得 6 分。4.7.12 智能化设备间独立设置,且在满足信息传输要求情况下,设置于工作区域相对中部的位置,设备间上下位置垂直对齐,得 7 分。4.7.13 智能化设备间内无与设备无关的管线穿过,得 7 分。4.7.14 智能化总控室与消防控制室合用时,各系统设备占有独立的工作区,且相互间不产生干扰,得 8 分。4.7.15 消防控制室的门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得 7 分。4.7.16 消防控制室的送、回风管在其穿墙

30、处设置防火阀,得 7 分。4.7.17 消防控制室内无与其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通过,得 8 分。4.7.18 安防监控中心设在小区建筑物的首层,得 7 分。4.7.19 安防监控中心具有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得 8 分。4.7.20 安防监控中心配置可靠的有线或无线通讯工具,并留有与接警中心联网的接口,得8 分。12 5 智慧小区数据系统评价智慧小区数据系统评价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1 智慧小区数据系统评价宜包括安全防范系统基础要素数据、安全防范系统设备设施数据、安全防范系统运行数据、BIM 数据、GIS 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环境数据、设备设施运行数据、垃圾分类数据等系统的评价。5

31、.1.2 数据系统评价指标总分值 Q2为评分项的总和,其中,评分项满分为 100 分。数据系统评价指标得分值应按下式计算:Q2=w21Q21+w22Q22+w23Q23+w24Q24+w25Q25+w26Q26+w27Q27+w28Q28 (5.1.2)式中 Q21-为安全防范系统基础要素数据的实际得分值;Q22-为安全防范系统设备设施数据的实际得分值;Q23-为安全防范系统运行数据的实际得分值;Q24-为 BIM 数据的实际得分值;Q25-为 GIS 数据的实际得分值;Q26-为能源消耗数据的实际得分值;Q27-为环境数据的实际得分值;Q28-为设备设施运行数据的实际得分值;w21、w22、

32、w23、w24、w25、w26、w27、w28为各类二级指标权重,按表 5.1.2 取值:表 5.1.2 智慧小区数据系统评价指标权重表 二级指标 权重 wn(%)安全防范系统基础要素数据 w21 30%安全防范系统设备设施数据 w22 20%安全防范系统运行数据 w23 25%BIM 数据 w24 5%GIS 数据 w25 5%能源消耗数据 w26 5%环境数据 w27 5%13 设备设施运行数据 w28 5%5.2 控控 制制 项项 5.2.1 应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建设智慧小区数据系统。5.2.2 应建立小区数据资源库,向授权数据用户提供检索、查询和发布等服务。5.2.3 安全防范系统基础

33、要素数据中人囗数据、房屋数据、图像及视频数据应上传政务云。5.2.4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和措施应实现智慧小区数据在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使用过程的保密与安全。5.2.5 录入静态数据时应通过 SSL VPN 进行数据安全加密。5.3 评评 分分 项项 5.3.1 安全防范系统基础要素数据包括地址基础数据、人口基础数据、房屋基础数据、单位基础数据和车辆基础数据等模块得 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 20 分。5.3.2 安全防范系统设备设施数据包括设备设施的静态和动态数据等模块得 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 50 分。5.3.3 安全防范系统运行数据包括图像数据、人像抓拍数据、视频监控数据

34、和车辆识别数据等模块得 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 25 分。5.3.4 BIM 数据包括小区建筑物建筑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强弱电输电配电信息数据、暖通数据和给排水数据等模块得 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 20 分。5.3.5 GIS 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数据、基础设施数据、环境数据和建筑物数据等模块得 100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 25 分。5.3.6 能源消耗数据包括电量数据、水量数据、燃气量数据、集中供热耗热量数据和集中供冷耗冷量数据等模块得 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 20 分。5.3.7 环境数据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PM2.5 排放量数据、二氧化硫排放量数据、一氧

35、化碳排放量数据和噪声数据等模块得 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 20 分。14 5.3.8 设备设施运行数据包括温度数据、湿度数据、流量数据、压力数据、压差数据、液位数据、电量数据、电压数据、电流数据和功率数据等模块得 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10 分。15 6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评价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评价 6.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6.1.1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评价应包括智慧小区物业服务平台、智慧小区物业设备运维管理平台、智慧小区安防管理平台、智慧小区应急管理平台、智慧小区电商服务平台和业主移动互联网程序评价。6.1.2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评价指标总分值 Q3

36、为评分项的总和,其中,评分项满分为 100 分。智能化系统评价指标得分值应按下式计算:Q3=w31Q31+w32Q32+w33Q33+w34Q34+w35Q35+w36Q36 (6.1.2)式中 Q31-为智慧小区物业服务平台的实际得分值;Q32-为智慧小区物业设备运维管理平台的实际得分值;Q33-为智慧小区安防管理平台的实际得分值;Q34-为智慧小区应急管理平台的实际得分值;Q35-为智慧小区电商服务平台的实际得分值;Q36-为业主移动互联网程序的实际得分值;w31、w32、w33、w34、w35、w36为各类二级指标权重,按表 6.1.2 取值:表 6.1.2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评价

37、指标权重表 二级指标 权重 wn(%)智慧小区物业服务平台 w31 30%智慧小区物业设备运维管理 w32 20%智慧小区安防管理平台 w33 20%智慧小区应急管理平台 w34 5%智慧小区电商服务平台 w35 5%业主移动互联网程序 w36 20%16 6.2 控控 制制 项项 6.2.1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具有集成标准化的通用接口、协议,应具备业务服务接入接口。6.2.2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支持升级,应与智慧城市各级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6.2.3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采用中文图形界面和多媒体技术。6.2.4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支持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访间。

38、6.2.5 智慧小区安防管理平台应部署在小区本地。6.3 评评 分分 项项 6.3.1 物业服务平台具备物业报修、意见反馈、公示公告、物业费管理、业主管理、房屋信息采集、门禁管理、访客管理、车位管理和采暖费管理模块得 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 10 分。6.3.2 物业设备运维平台具备消防管理、安防管理,设备管理、节能管理、组织管理、巡检管理、工单管理、盘点管理、知识库管理和消息管理模块得 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10 分。6.3.3 智慧小区安防管理服务平台具备视频监控、小区报警、电梯监管、门禁监控、车辆管理、消防管理、访客统计和进出统计模块得 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 1

39、2.5 分,6.3.4 智慧小区应急管理服务平台具备停电应急处理、供水系统应急处理、防灾应急处理、电梯应急处理、消防应急处理、治安应急处理、燃气泄漏应急处理和防疫应急处理模块得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减 12.5 分。6.3.5 电商管理服务平台具备商品发布、商品管理、订单管理、个人钱包模块得 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 25 分。6.3.6 业主移动互联网程序具备物业服务、便民服务、物联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出行、小区商城、政务服务和个人钱包模块得 100 分,每减少一个模块扣减 12.5 分。17 本标准用词说明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40、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18 智慧小区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mart community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19 目目 次次 1 总 则.1 3 基 本 规 定.2 3.1 一般规定.2

41、3.2 评价与等级划分.2 4 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评价.3 4.1 一般规定.3 5 智慧小区数据系统评价.4 5.1 一般规定.4 6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评价.5 6.1 一般规定.5 1 1 总总 则则 1.0.1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智能化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应用,建筑智慧化,尤其是住宅小区智慧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智慧小区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慧政、慧企、惠民的特征,同时智慧小区还能增强居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感知度、体验度,增加社会民生认同度。积极推进智慧小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生态小区建设;有利于

42、促进和扩大公务、物管信息共享范围,降低管理成本,增值运行效能,推动政企协同管理,促进小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利于减轻小区综合治安管理工作压力,优化小区自治环境,提升小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拓展小区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小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北京市小区建设中智慧化的应用案例也越来越多。智慧小区是各种技术高度集成的产物,如何判断和合理评价小区的智慧化水平,是有效引导和规范智慧小区建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为科学引导和合理评价北京市住宅小区的智慧化水平,制定智慧小区评价标准,形成智慧小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量化的科学

43、评测体系,引导智慧小区规划、建设和运行,评价智慧小区建设的效果,发挥指引方向和量化评估作用。本标准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主要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智慧小区建设技术规程研究制定。2 3 基基 本本 规规 定定 3.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1.4 基本规定是智慧小区项目的总体基本要求,每个章节的一般规定是每类指标的原则性要求,不纳入具体评价工作中。3.2 评价与等级划分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智慧小区评价指标中的控制项内容是智慧小区建设过程中最基本的建设内容,是必须达标的条件,任何一个系统中的控制项如有一项内容不满足要求,就不能评价为智慧小区。评分项是在控制项满足要求后,对各分项建设

44、内容进行评分的,评分项设立的目的是对智慧小区星级评定设立标准。3.2.3 本标准考虑到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智慧小区数据系统和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三类指标的重要性、实施技术难度、建设成本不一致,综合给出三类指标的权重,体现以满足小区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权重分布。本部分基于案例数据分析,统计出各部分权重数据。计算总得分值时引入权重 w1、w2、w3。在 P=w1Q1、w2Q2、w3Q3中 Q1、Q2、Q3满分均为 100 分,w1、w2、w3参照表 3.2.1 取值。以 w1Q1的取值方式为例,Q1即为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一级指标中各二级指标实际所获分值的总和,w1为 30%。3.2.4 本条规定

45、依据评分项总分值来确定智慧小区的星级类别。3 4 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评价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评价 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1.1 依据北京市地方标准智慧小区建设技术规程,智慧小区智能化系统包含小区信息化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和机房工程等内容,本章按上述内容分别进行评价。4.1.2 在智慧小区建设实际过程中,智能化系统所包含的各子系统对智慧小区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不尽相同,所以在该系统评价时,其评价指标权重也不尽相同,权重由大小依次为安全防范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和机房工程。4 5

46、 智慧小区数据系统评价智慧小区数据系统评价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1 依据北京市地方标准智慧小区建设技术规程,智慧小区数据系统包括安全防范系统基础要素数据、安全防范系统设备设施数据、安全防范系统运行数据、BIM 数据、GIS 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环境数据和设备设施运行数据等内容,本章按上述内容分别进行评价。5.1.2 在智慧小区建设实际过程中,数据系统系统所包含的各类数据系统对智慧小区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不尽相同,所以在该系统评价时,其评价指标权重也不尽相同,权重由大小依次为安全防范系统基础要素数据、安全防范系统设备设施数据、安全防范系统运行数据、BIM 数据、GIS 数据、能源消耗数

47、据、环境数据和设备设施运行数据。5 6 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评价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评价 6.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6.1.1 依据北京市地方标准智慧小区建设技术规程,智慧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包含智慧小区物业服务平台、智慧小区物业设备运维管理平台、智慧小区安防管理平台、智慧小区电商服务平台和业主移动互联网程序等内容,本章按上述内容分别进行评价。6.1.2 在智慧小区建设实际过程中,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所包含的二级平台对智慧小区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不尽相同,所以在该平台评价时,其评价指标权重也不尽相同,权重由大小依次为智慧小区物业服务平台、业主移动互联网程序、智慧小区物业设备运维管理平台、智慧小区安防管理平台和智慧小区电商服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