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清正版)DB43_T 2299-2022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质量验收规范7.9(六校修改).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49294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DF 页数:61 大小:4.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清正版)DB43_T 2299-2022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质量验收规范7.9(六校修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清正版)DB43_T 2299-2022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质量验收规范7.9(六校修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清正版)DB43_T 2299-2022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质量验收规范7.9(六校修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清正版)DB43_T 2299-2022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质量验收规范7.9(六校修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清正版)DB43_T 2299-2022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质量验收规范7.9(六校修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3湖南省地方标准ICSCCS 73.020D 10发 布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03发布-022022-05实施-02DB43/T 22992022 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acceptance of mine ecological protection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工程类别划分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3 5.1 工程类别划分 3 5.2 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3 5.3 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 5.4 工

2、程质量“不合格”的处理 4 6 工程质量验收程序 4 6.1 隐蔽工程 4 6.2 分项工程 4 6.3 分部工程 4 6.4 单位工程 4 6.5 单项工程 4 7 土石方及边坡防护 5 7.1 土石方 5 7.2 边坡防护 6 8 排水与灌溉 10 8.1 排水 10 8.2 灌溉 12 9 引水工程 15 9.1 抽水泵站 15 9.2 低压配电设施 15 9.3 输水管道 15 9.4 供水水厂建设 15 9.5 蓄水池 15 10 湿地修复 16 10.1 山塘修复 16 10.2 采坑修复水域 18 10.3 塌陷区修复水域 19 10.4 水田漏失修复 19 10.5 河道疏浚

3、20 11 矿区土地复垦 20 11.1 土地复垦 20 11.2 附属路桥 23 12 矿业遗迹保护 28 12.1 矿业遗迹保护栏 28 12.2 矿业遗迹加固维修 28 12.3 矿洞封堵 28 12.4 标识牌 29 13 生态修复监测 29 13.1 施工安全监测 29 13.2 生态修复监测 30 14 自然修复及辅助再生 30 14.1 自然修复 30 14.2 人工撒播辅助再生 31 附录 A(资料性)单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32 附录 B(规范性)单位工程主要质量控制资料目录 34 附录 C(规范性)施工现场质量检查记录 37 附录 D(规范性)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38 附录 E(规范性)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9 附录 F(规范性)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0 附录 G(规范性)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外观质量检查记录 41 附录 H(规范性)单项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目录 46 附录 I(规范性)单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0 附录 J(规范性)单项工程基本情况 51 附录 K(规范性)单项工程质量验收意见 52 参考文献 5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自然

5、资源事务中心、湖南省地质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长沙陆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文晓慧、张永忠、赵帅军、梅金华、江涛、夏乐、陈文涛、黄凤寸、金小燕、李孝弟、隆标、李厚登、李江辉、杨柳、李剑、兰建梅、何卫平、李海兵、杨若君、熊建安、袁珍、朱战军、刘果、曹进、黄靖、周可、梁孟豪、龙馨洁。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质量验收的总体要求、工程类别划分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单项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土石方及边坡防护、排水与灌溉、引水工程、湿地修复、矿区土地复垦、矿业遗迹保护、生态修复监测、自然修复及辅助再生等单位工程的验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历史遗留矿山

6、、废弃矿山等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质量管理和验收。生产矿山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SL 17 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 SL 260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 310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TD/T 1036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DB43/T 1358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7、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检验 对被检验项目的特征和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3.2 隐蔽工程 施工完毕后将被其后续工程所遮盖或掩埋而无法或难以对它进行检查的工序或分项工程。3.3 单项工程 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能够独立组织施工,竣工后可独立发挥整体效益的工程。3.4 单位工程 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工程。3.5 分部工程 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按照专业性质、工程部位、使用功能划分的工程。3.6 分项工程 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按照不同的施工方法、材料、工序及施工范围划分的工程。3.7 矿山生态修复 依靠自

8、然力量或者工程措施,对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矿山生态问题进行修复、恢复或改善矿山生态系统,建立新的动态平衡的过程。3.8 矿山地质灾害 矿业活动引发或加剧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废)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陷等。3.9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矿业活动改变了原有的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自然景观破坏的现象。3.10 水资源水生态破坏 矿业活动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或由于矿业活动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生态服务功能减退等现象。3.11 土地资源占损 因矿业活动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或毁损。3.12 矿山土地复垦 采取工程措施对因采矿活动

9、而占损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3.13 矿业遗迹 矿业开发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踪迹和与采矿活动相关的实物。4 总体要求 4.1 工程质量验收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验收“不合格”的工程,经整改后重新验收;4.2 各阶段完工工程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上一阶段验收资料是下一阶段验收的依据;4.3 工程整体验收后,应将各阶段验收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标注,统一编号归档;4.4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各阶段质量验收应符合 DB43/T 1358 的有关规定;4.5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 工程类别划分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5.

10、1 工程类别划分 5.1.1 根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任务、现场施工管理和质量验收需要,应在施工准备阶段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类别划分。5.1.2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类别划分为自然修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工程三大类。5.1.3 生态重建工程类别按工程级别划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工程类别划分表见附录 A。5.2 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5.2.1 合格标准 5.2.1.1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以下要求:a)分项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附件应符合相应规范质量标准的要求;b)分项工程施工中质量检查、见证取样检测和隐蔽工程部分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真实;c)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综

11、合工序的现场质量检查记录合格情况;d)实测项目验收抽查检验应全部合格;e)外观质量应符合基本要求。5.2.1.2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以下要求:a)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均应合格;b)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c)有关安全及主要功能的抽样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规定;d)外观质量应符合基本要求。5.2.1.3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以下要求:a)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全部合格;b)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c)所含分部工程中有关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检验资料应完整;d)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查结果应符合本文件或相关验收规范的规定;e)外观质量应符合基本要求。5

12、.2.1.4 单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以下要求:a)项目所含单位工程的质量均应合格;b)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c)所含单位工程外观质量应符合基本要求;d)监测成果及数据分析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要求。5.3 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3.1 单位工程主要质量控制资料见附录 B。5.3.2 施工现场质量检查记录应按本文件附录 C 的规定填写。5.3.3 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分别按本文件附录 D、附录 E、附录 F 的规定填写。5.3.4 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外观质量检查记录应按本文件附录 G 的规定填写。5.3.5 单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按本文件附录 H 的规定填写。5.3.8

13、参建各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实施单位)的单项工程质量验收资料见附录 I。5.3.6 单项工程基本情况应按本文件附录 J 的规定填写。5.3.7 单项工程质量验收意见应按本文件附录 K 的规定填写。5.4 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处理 5.4.1 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不满足 5.2.1.15.2.1.3 节要求的验收为不合格。5.4.2 经返修或返工的分项工程,应重新进行验收。5.4.3 经返修或返工仍不能满足安全或使用要求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不准许验收。5.4.4 施工单位应在工程质量缺陷期内,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承包合同约定的要求,对工程质量缺陷负责整改。6

14、工程质量验收程序 6.1 隐蔽工程 6.1.1 施工单位应在每道工序完成后及时进行自检,并做好隐蔽工程现场记录(包括文字记录、索描图、可视化影像等),自检不合格的,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6.1.2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外观质量应由现场代表及相关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确认。6.2 分项工程 6.2.1 分项工程按设计文件要求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机构提交分项工程质量报验申请表和相关资料。6.2.2 监理机构收到分项工程质量报验申请表和相关资料后,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实施单位现场代表、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涉及安全的重要隐蔽工程和

15、分项工程,实施、勘查、设计、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共同参加验收,并确认质量等级。6.2.3 参加验收人员均应在质量验收意见栏内签字,相关验收单位应盖章。6.3 分部工程 6.3.1 分部工程按设计文件要求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分部工程报验申请和相关资料。6.3.2 项目监理机构收到分部工程验收申请和相关资料后,应由监理工程师会同实施单位项目现场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确认质量等级。6.3.3 参加验收人员均应在质量验收意见栏内签字,相关验收单位应盖章。6.4 单位工程 6.4.1 单位工程按设计文件要求完工后

16、,施工单位应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单位工程报验申请表和相关资料。6.4.2 项目监理机构收到单位工程报验申请表和相关资料后,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实施单位现场项目负责人及勘查、设计、施工等单位负责人进行验收,并确认质量等级。6.4.3 参加验收人员均应在质量验收意见栏内签字,相关验收单位应盖章。6.5 单项工程 6.5.1 项目工程按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在自检合格基础上,向实施单位提交项目工程验收申请报告。6.5.2 实施单位收到施工单位项目工程验收申请报告后,由实施单位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勘查、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专业专家

17、进行项目工程验收。6.5.3 项目工程验收应对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技术档案、质量问题整改等方面进行验收。6.5.4 项目工程验收应形成工程验收意见。6.5.5 参加验收人员均应在质量验收意见栏内签字,相关验收单位应盖章。7 土石方及边坡防护 7.1 土石方 7.1.1 边坡修整 7.1.1.1 边坡修整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边坡整体稳定,无因整坡破坏而降低原有边坡稳定性;b)设置施工临时排水系统,避免边坡冲刷、梯级平台积水等;c)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截排水设施,无严重水土流失;d)在设定取土区内合理取土,无乱采滥挖,完工后应按要求对取土场和弃土场进行修复。7.1.1.2 边坡修整实测

18、项目见表 1。表 1 边坡修整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分级放坡坡高(mm)+100,-500 仪器测量:每级边坡检测抽查 13 点 2 边坡坡度()不陡于设计值 仪器测量:每座、每级边坡测量 1 次 3 边坡平台宽度(mm)+500,0 尺量:每级边坡检测抽查 13 点 4 平整度(mm)50 2 m 直尺:每 1000 m2检测 2 点 7.1.1.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边坡平顺美观,无明显冲刷痕迹;b)场地无残余弃土及其他建筑垃圾堆放。7.1.2 客土回填 7.1.2.1 客土回填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客土土质符合设计要求,砾石含量不大于

19、 30,最大砾径不大于 3cm;b)客土土源无污染,并应提供合格的土质检测报告;c)在设定取土区内合理取土,无乱采滥挖,完工后应按要求对取土场进行修复;d)客土回填按照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进行。7.1.2.2 客土回填实测项目见表 2。表 2 客土回填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厚度(mm)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每 1000 m2检测抽查 13 点 表 2 客土回填实测项目(续)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2 平整度(mm)20 2 m 直尺:每 1000 m2检测 13 点 3 面积(m2)不小于设计值 仪器测量:100实测 4 坡度()

20、不陡于设计值 仪器测量:每 1000 m2测量 1 次 7.1.2.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回填土分布均匀,无杂物;b)场地无坑洼积水。7.2 边坡防护 7.2.1 毛石粗排护坡 7.2.1.1 毛石粗排护坡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石料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b)护坡坡脚基础及坡脚处理符合设计要求;c)边坡填土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d)砌块错缝砌筑、咬扣紧密,嵌缝饱满密实;e)砌石不松动、无叠砌和浮塞。7.2.1.2 毛石粗排护坡实测项目见表 3。表 3 毛石粗排护坡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护坡砌体厚度(mm)500 50 尺量:每 100 m2检

21、测 3 点 500 100 2 坡度()不陡于设计值 仪器测量:每座、每级边坡测量 1 次 3 缝宽(mm)30 尺量:每 100 m2检测 3 点 4 坡面平整度(mm)20 2 m 直尺:每 100 m2检测 3 点 7.2.1.3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面平顺、缝宽均匀的要求。7.2.2 预制块护坡 7.2.2.1 预制块护坡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所用材料的质量、规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b)坡面整理符合设计要求;c)坡体无塌方及空洞现象;d)预制块没有掉角断裂现象;e)坡面铺装无反翘、空鼓现象。7.2.2.2 预制块护坡实测项目见表 4。表 4 预制块护坡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

22、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砂浆强度(MPa)设计要求 检测:每批次送检12组 2 预制块强度(MPa)设计要求 检测:每批次送检12组 表 4 预制块护坡实测项目(续)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3 坡面平整度(mm)10 2 m直尺:每100 m2检测3点 4 预制块尺寸(mm)边长 1 尺量:每批次抽检10 5 厚度 2 6 预制块铺筑(mm)缝宽 2 尺量:每100 m2检查3处 7.2.2.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砌体表面平顺,边缘顺直;b)勾缝平顺,缝宽均匀,无脱落现象。7.2.3 格宾网格护坡(挡墙)7.2.3.1 格宾网格护坡(挡墙)应符合

23、以下基本要求:a)所用材料的质量、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b)填充石料石质坚硬、新鲜、洁净,砾径大于网眼尺寸;c)填料紧密,孔径法检测符合设计要求;d)宾格网连接牢固程度符合设计要求;e)石笼的铺设符合设计要求;f)挡墙的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7.2.3.2 格宾网格护坡(挡墙)实测项目见表 5。表 5 格宾网格护坡(挡墙)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格宾护垫厚度和宽度(mm)0.5设计值 尺量:每 100 m2检查 3 点 2 格宾规格 边长(mm)10 尺量:每批次抽查 10 3 斜长(mm)4 平整度(mm)20 2 m 直尺:每 100 m2检

24、测 3 点 5 护坡坡度()不陡于设计值 仪器测量:每座、每级边坡测量 3 点 6 盖网松紧度 不大于5 cm 手提法检查:逐笼检查 7 挡墙基底高程(mm)50 仪器测量:每 10 m 检查 1 点 8 挡墙墙顶高程(mm)50 仪器测量:每 10 m 检查 1 点 7.2.3.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网丝表面镀锌均匀,无锈蚀锈斑、断丝等现象;b)格网表面平直、无破损;c)石笼摆放美观,整齐。7.2.4 生态护坡 7.2.4.1 边坡喷播植灌草 7.2.4.1.1 边坡喷播植灌草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边坡整理符合设计要求;b)喷植混合浆料配比符合设计要求;c)养护期内按要求覆盖、施

25、水、施肥养护。7.2.4.1.2 边坡喷播植灌草实测项目见表 6。表 6 边坡喷播植灌草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出苗率()不低于设计要求 尺量:10 m10 m 抽样测定 2 覆盖率()85 尺量:10 m10 m 抽样测定 7.2.4.1.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出苗均匀,无死苗及斑秃现象;b)无明显的病虫害。7.2.4.2 边坡客土喷播植灌草 7.2.4.2.1 边坡客土喷播植灌草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边坡整理满足设计要求;b)喷播材料符合设计要求;c)养护期内按要求覆盖、施水、施肥养护。7.2.4.2.2 边坡客土喷播植灌草实测项目见表

26、7。表 7 边坡客土喷播植灌草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出苗率()不低于设计要求 尺量:10 m10 m抽样测定 2 覆盖率()85 尺量:10 m10 m抽样测定 3 客土厚度(mm)不低于设计要求 尺量:每个坡面测 5 处 7.2.4.2.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出苗均匀,无死苗及斑秃现象;b)无明显的病虫害;c)客土喷射均匀,无明显堆积及流挂现象。7.2.4.3 边坡挂网喷播植灌草 7.2.4.3.1 边坡挂网喷播植灌草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边坡整理符合设计要求;b)挂网、喷播材料符合设计要求;c)挂网按设计要求铺设固定;d)养护期内按设计

27、要求覆盖、施水、施肥养护。7.2.4.3.2 边坡挂网喷播植灌草实测项目见表 8。表 8 边坡挂网喷播植灌草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挂网铺设平整度(mm)20 2 m 直尺:每个坡面测 4 处5 尺 表 8 边坡挂网喷播植灌草实测项目(续)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2 挂网喷播客土混合物厚度(mm)80 尺量:每个坡面测 5 处 3 三维植被网泥土厚度(mm)120 尺量:每个坡面测 5 处 4 出苗率()不低于设计要求 尺量:10 m10 m 抽样测定 5 覆盖率()85 尺量:10 m10 m 抽样测定 7.2.4.3.3 外

28、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出苗均匀,无死苗及斑秃现象;b)无明显的病虫害;c)客土喷射均匀,无明显堆积及流挂现象。7.2.4.4 边坡植生毯(垫、袋、槽)7.2.4.4.1 边坡植生毯(垫、袋、槽)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边坡整理符合设计要求;b)植生网、植生袋、植生毯(垫)材质需提供合格检测报告;c)种植土有机成分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d)植生袋内草籽品种数量符合设计要求;e)植生袋垒砌紧密符合设计要求,排水管、固定桩按设计要求安装。7.2.4.4.2 边坡植生毯(垫、袋、槽)实测项目见表 9。表 9 坡体植生绿化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植生网、植生毯(

29、垫)网搭接(mm)设计要求或 100 尺量:每个搭接缝抽查 13 点 2 平整度(mm)20 2 m 直尺:每个坡面测 4 处5 尺 3 植生袋 垒砌高差(mm)10 尺量:每个坡面测 5 处 4 植生槽(钵)断面宽深(m)设计要求 尺量:每 100 m 抽查 1 点 5 覆土厚度(mm)设计要求或300 尺量:每 200 m 检查 3 组,且不少于 3 点 6 砾石含量()设计要求或20 目测:100检查 7 种植密度(簇/m2)设计要求 尺量:每 200 m 检查 3 组,且不少于 3 组 8 出苗率()不低于设计要求 尺量:10 m10 m 抽样测定 9 覆盖率()85 尺量:10 m1

30、0 m 抽样测定 7.2.4.4.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出苗均匀,无死苗及斑秃现象;b)无明显的病虫害;c)植生袋无开裂坍塌倾倒现象。7.2.5 其他边坡(工程)防护 应符合 DB43/T 1358 的规定,涉水边坡除应符合 DB43/T 1358 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 SL 260 的规定。8 排水与灌溉 8.1 排水 8.1.1 土沟 8.1.1.1 土沟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土沟边坡坚实、稳定;b)沟底平顺密实。8.1.1.2 土沟实测项目见表 10。表 10 土沟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沟底高程(mm)20 仪器测量:每 50 m

31、检查 1 点 2 断面尺寸(mm)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每 100 m 检查 1 处断面 3 侧坡坡度()不陡于设计值 坡度尺量:每 200 m 测 2 处 4 边棱直顺度(mm)20 尺量:20 m 拉线,每 200 m 测 2 处 8.1.1.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沟底无明显凹凸不平或阻水现象;b)沟底无松散土和其他杂物,排水畅通。8.1.2 生态排水沟 8.1.2.1 生态排水沟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b)沟两侧边坡稳定,植被符合设计要求;c)植生毯、植生袋固定符合设计要求;d)铺砌层采用石质坚硬的较大粒料填筑,渗透效果符合设计要求;e)沟底滤水

32、层应层次分明。8.1.2.2 生态排水沟实测项目见表 11。表 11 生态排水沟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沟底高程(mm)2 仪器测量:每 20 m 检查 1 处 2 侧坡坡度()不陡于设计值 坡度尺量:每 200 m 测 2 处 3 草 皮 基础土质 设计要求 送检:取样 12 组,且不少于 1 组 4 铺贴缝隙(mm)10-20 尺量:每 20 m2抽查 2 处 5 成活率()85 量测:每 100m 抽查 23 处(按 20 m2测算)6 植 生 毯 覆土厚度(mm)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每 100 m 抽查 2 处 7 成活率()85 量测:每 10

33、0 m 抽查 23 处(按 20 m2测算)表 11 生态排水沟实测项目(续)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8 植 生 袋 厚度(mm)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每 100 m 抽查 2 处 9 成活率()85 量测:每 100 m 抽查 23 处(按 20 m2测算)8.1.2.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沟底无明显凹凸不平或阻水现象;b)沟底平顺,无明显杂物淤积;c)进、出水口应排水通畅;d)美观、自然、协调。8.1.3 淋滤水处理沉淀池 8.1.3.1 淋滤水处理沉淀池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b)内壁防腐

34、专业检测符合设计要求;c)基础深度及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d)混凝土浇筑密实,无蜂窝现象;e)池背回填土分层填筑,符合设计要求;f)通水试验运行正常,无上下管排水不畅现象;g)拦污栅及阀门安装符合设计要求。8.1.3.2 淋滤水处理沉淀池实测项目见表 12。表 12 淋滤水处理沉淀池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混凝土强度(MPa)设计要求 送检:每批次 12 组(基础、池壁和盖板分别留置)2 池底高程(mm)50 仪器测量:不少于 3 处 3 池体内空 尺寸(mm)长、宽 20 尺量:不少于 3 处 4 深 30 尺量:不少于 3 处 5 池壁厚度(mm)

35、5 尺量:不少于 3 处 6 平整度(mm)2 2 m 直尺:每面不少于 1 处 7 池底坡度 不大于设计 仪器测量:每座 12 点 8 盖板 混凝土厚度(mm)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座检查 35 处 9 板面平整度(mm)5 2 m 直尺:不少于 1 处 10 侧向弯曲、翘曲 L/750 钢尺拉线对角量测:不少于 2 处 11 进出水管(排污管)安设位置(mm)20 尺量:100检测 12 管径(mm)2 尺量:不少于 1 处 13 管壁厚(mm)2 尺量:不少于 1 处 8.1.3.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混凝土表面无裂纹,无渗漏水现象,整体光洁美观;b)池壁平顺,池底光滑、池内清洁

36、、无杂物;c)各附属设施外观完整无损毁。8.1.4 其他排水工程 应符合 DB43/T 1358 的规定。8.2 灌溉 8.2.1 小型拦河土坝和混凝土(砌石)坝(闸)8.2.1.1 小型拦河土坝和混凝土(砌石)坝(闸)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b)基础深度及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c)坝体密实无渗漏;d)砌石分层错缝砌筑,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无空洞;e)伸缩缝(沉降缝)、泄流口、反滤层的设置位置、质量、数量符合设计要求;f)混凝土、砂浆养护期符合规范的规定;g)坝闸设置符合设计要求。8.2.1.2 小型拦河土坝和混

37、凝土(砌石)坝(闸)实测项目分别见表 13 和表 14。表 13 小型拦河土坝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轴线偏位(mm)土20 仪器测量:每座检测2处 2 顶面高程(mm)土20 仪器测量:每座检测2处 3 平面尺寸(mm)长 土 20 尺量:每座检测 1 处 4 宽 土 20 尺量:每座检测 2 处 5 高 土 20 尺量:每座检测 2 处 6 压实度()90 以上 环刀法:每层不少于 2 处 7 铺砌厚度(mm)土 10 尺量:每座检测 2 处 8 表面平整度(mm)10 2 m 直尺:每座检测 2 处 表 14 混凝土(砌石)坝(闸)实测项目 项次

38、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混凝土坝 混凝土强度(MPa)设计要求 送检:每批次 12 组(基础和坝体分别留置)2 砌石坝 砂浆强度 设计要求 送检:每批次 12 组 3 轴线偏位(mm)土 20 仪器测量:每座检测 2 处 4 顶面高程(mm)土 20 仪器测量:每座检测 2 处 5 平面尺寸(mm)长 土 20 尺量:每座检测 1 处 6 宽 土 20 尺量:每座检测 2 处 7 高 土 20 尺量:每座检测 2 处 表 14 混凝土(砌石)坝(闸)实测项目(续)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8 抹面厚度(mm)土 5 尺量:每 200 m 测 2

39、处断面 9 表面平整度(mm)10 2 m 直尺:每座检测 2 处 8.2.1.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表面平整,线角直顺;b)浇筑的混凝土无深层及贯穿裂缝;c)两侧连接部位无缺口,衔接顺畅;d)混凝土表面无蜂窝、麻面,整体光洁美观;e)伸缩缝(沉降缝)缝宽均匀;f)泄流口设置均匀,无淤塞现象。8.2.2 浆砌沟渠 8.2.2.1 浆砌沟渠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沟渠两侧边坡稳定;b)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c)砌体砂浆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d)砌块应错缝砌筑、相互咬紧,浆砌时砌块应坐浆挤紧,嵌缝后砂浆饱满,无空洞或空鼓现象;e)砌体抹面应平整、压

40、光、直顺;f)两侧沟渠肩培土密实,渠底坡降符合设计要求。8.2.2.2 浆砌沟渠实测项目见表 15。表 15 浆砌沟渠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砂浆强度(MPa)不低于设计标准 送检:每批次 12 组 2 轴线偏位(mm)50 仪器或设备测量:每 200 m 测 2 处 3 渠底高程(mm)30 仪器测量:每 200 m 测 5 点 4 渠道底宽(mm)+50 尺量:每 200 m 测 2 处 5 渠道上口宽(mm)+60 尺量:每 200 m 测 2 处 6 墙面直顺度(mm)或坡度()不陡于设计值或 30 20 m 拉线、坡度尺:每 200 m 测 2

41、 处 7 断面尺寸(mm)土 30 尺量:每 200 m 测 2 处断面 8 铺砌结构厚度(mm)土 10 尺量:每 200 m 测 2 处 9 基础垫层宽、厚(mm)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 m 测 2 处 8.2.2.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砌体内侧、沟底平顺,砌体边缘直顺,表面平整,无裂缝;b)勾缝平顺,缝宽均匀,无脱落现象;c)砌体边墙线条顺直、转弯段圆顺;d)渠底无杂物。8.2.3 现浇混凝土沟渠 8.2.3.1 现浇混凝土沟渠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模板选用符合设计要求或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钢模板,不跑模、不变形、不漏浆;b)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

42、要求;c)水泥、粗细骨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d)沟渠底坡降符合设计要求;8.2.3.2 现浇混凝土沟渠实测项目见表 16。表 16 现浇混凝土沟渠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混凝土强度(MPa)设计要求 送检:每批次 12 组 2 渠底高程(mm)10 仪器测量:每 200 m 测 5 点 3 中心线偏位(mm)20 仪器测量:每 200 m 检测 5 点 4 渠道底宽(mm)+30 尺量:每 200 m 测 2 处 5 渠道上口宽(mm)+40 尺量:每 200 m 测 2 处 6 伸缩缝结构形式及填料 设计要求 目测:100检测 7 伸缩缝宽度(m

43、m)20 尺量:每 200 m 测 2 处 8 排水孔安装 设计要求 尺量:每 200 m 测 2 处 9 衬砌结构厚度(mm)5 尺量:每 200 m 测 2 处 10 表面平整度(mm)1020 20 m 直尺:每 200 m 测 2 点 8.2.3.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混凝土表面密实、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石子外漏和深层裂缝;b)墙面边角整齐、直顺、无裂缝、无外露和浮浆、脱皮、印痕、积水等现象;c)沟渠上的构筑物衔接顺畅;d)沟渠内侧及沟底应平顺,无反坡、凹兜,排水顺畅;e)渠底无杂物淤积。8.2.4 涵管(洞)应符合 DB43/T 1358 的相关规定。8.2.5 盖板

44、涵工程 8.2.5.1 盖板涵工程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b)预制盖板符合设计要求,盖板安装符合设计要求;c)沉降缝、防水层及台背填土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d)涵、台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e)通道净空符合设计要求。8.2.5.2 盖板涵实测项目见表 17。表 17 盖板涵工程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混凝土强度(MPa)设计要求 送检:每批次 12 组(基础和坝体分别留置)2 砂浆强度 设计要求 送检:每批次 12 组 3 涵底高程(mm)土 20 仪器测量:每座检测 2 处 4 轴线偏

45、差(mm)明涵 5 仪器测量:每座检测 2 处 暗涵 5 5 盖板厚(mm)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座检查 35 处 6 壁厚(mm)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座检查 35 处 7 净空(mm)20 尺量:每座检查 35 处 8.2.5.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涵身直顺,涵底铺砌密实平整;b)混凝土表面无蜂窝、麻面,整体光洁美观;c)进、出水口与上下游沟槽连接平顺,水流畅通;d)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平直,无翘曲现象;e)涵洞处与路面衔接平顺,无跳车现象;f)伸缩缝(沉降缝)缝宽均匀。8.2.6 其他灌溉附属工程 应符合 SL 310 的相关规定。9 引水工程 9.1 抽水泵站 应符合 SL 31

46、0 的相关规定。9.2 低压配电设施 应符合 GB 50168 的相关规定。9.3 输水管道 应符合 SL 310 的相关规定。9.4 供水水厂建设 应符合 SL 310 的相关规定。9.5 蓄水池 9.5.1 蓄水池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b)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c)基础深度及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d)止水带按设计要求设置,无漏水;e)池背回填土分层填筑,符合设计要求;f)拦污栅及阀门安装符合设计要求。9.5.2 蓄水池实测项目见表 18。表 18 蓄水池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混凝土强度(MP

47、a)设计要求 送检:每批次 12 组(基础、池壁和盖板分别留置)2 池底高程(mm)50 仪器测量:不少于 3 处 3 池体内空 尺寸(mm)长、宽 20 尺量:不少于 3 处 4 半径 20 尺量:不少于 1 处 5 深 30 尺量:不少于 1 处 6 池壁厚度(mm)5 尺量:不少于 3 处 7 垂直度()1 靠尺或吊垂线:不少于 4 处 8 平整度(mm)2 2 m 直尺:每面不少于 1 处 9 盖板 混凝土厚度(mm)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座检查 35 处 10 板面平整度(mm)5 2 m 直尺:不少于 1 处 11 侧向弯曲、翘曲 L/750 钢尺拉线对角量测:不少于 2 处 12

48、附属构筑物 检修爬梯预埋件(mm)20 尺量:100检测 13 进出水管(排污管)安设位置(mm)20 尺量:100检测 14 管径(mm)2 尺量:不少于 1 处 15 管壁厚(mm)2 尺量:不少于 1 处 16 渗水量(mm/24 h)不大于 2 24h 灌水试验 9.2.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池壁抹面均匀,无麻面、裂纹现象;b)混凝土表面无蜂窝、麻面,整体光洁美观;c)各附属设施构件齐备,外观完整无损毁。10 湿地修复 10.1 山塘修复 10.1.1 塘坝 10.1.1.1 塘坝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b)土

49、质坝体土料含水率符合设计要求;c)按设计要求的松铺厚度分层碾压密实;d)坝基基础防渗符合设计要求。10.1.1.2 塘坝实测项目见表 19。表 19 塘坝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及频次 1 顶面高程(mm)30 仪器测量:不少于 3 处 2 轴线偏位(mm)30 仪器测量:每座检测 2 处 3 坝顶宽(mm)30 尺量:每座检测 3 个断面 4 坝长(mm)50 尺量:100实测 5 压实度()不小于设计值或 90 环刀法:每层不少于 2 处 6 坡度()迎水坡 不陡于设计 仪器测量:每座检测 2 处 7 背坡 不陡于设计 仪器测量:每座检测 2 处 8 护坡 厚度

50、(mm)10 尺量:每座检测 3 处 9 表面平整度(mm)20 2 m 直尺:每座检测 3 处 10.1.1.3 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坝体顺直,坡面无凹凸现象;b)坝体底部与塘底衔接顺畅;c)坝顶平坦,与两侧道路顺接。10.1.2 山塘防渗 10.1.2.1 山塘防渗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所有材质符合设计或相关规范标准要求;b)三合土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施工;c)防渗粘土按设计要求选取,无杂物;d)基底清理彻底,无软弱夹层;e)土工合成材料无老化,外观无破损、污染;f)土工合成材料紧贴下承层,按设计和施工要求铺设、张拉、固定;g)土工合成材料的接缝搭接、粘结强度和长度满足设计要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