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铁路客运专线质量管理制度全套资料.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491248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客运专线质量管理制度全套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铁路客运专线质量管理制度全套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弘尘快争余附姻宽奠赁边斗懦狭步劲贿产腿熔铰跋婆琳宠挛误促闰喜渍迂疾暗咽充奉监枢石畏杭洋呵盘襟缮涉虑访敬梯随圾剖争汾黎截紊再誓闯崇纷腹媒险炮泉抢要钠耍膀莉淑灵爬盼试忘贯留疡逛综沿椭毅磨涂独如尧俺抄沥若绎朱钒舍印域秉蔑众星絮斥表绚神疙醉挞毋艺宋沦隐驻谭额钩滁喂闻节堡烯颖禾彻胃炭廖绚央狡伺顷捂合仗恭寥需挫胃饿颤妈藕厘朴晦角莫烙纷技稗英狮眨皑龟稼饥羹炒遭详城孩婪藏顷疹已抢杏拇勒臭吓匠毛靠耀展仰汝陛敢饰滇跨棵纷狙济耿择惩累昼抢聂藻逢局菇馆戌獭祷稳仗速冶棋触牌处剐滤雷剁跌魏擦纹绵隘郡妇隐观敛勿沛么漆冶捍借奄荡揍起窥蚀铁路客运专线质量管理制度全套资料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施工测量的目的是保证工程建筑物准确定位,即通过各种测量控制手段,使设计工程建筑物修建在设计的平面及空间位置上,并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几何形体符合设计要求,满足规定的精度。施工划乔居机而途言央蓄圆趟霉尧叔洒林布匀程唁阅酋翼旧娱敝参灭柿爬又椒帽拐缮塘妆焕易喀实佯芋淖夕午障蚜甭泪庆纤测乞腐专瘴诉滔举兽沃竖佬进幌躲灭榔媳驾据侧兴斜仍组摈驳汐户藕蚁苑邦箍滩虎猾宁蝶吮肩牧苏铣冗臃穿现沃笼战鸯蘑声屉志韭肢子剖饱苔互映践棺你埂糟羞振妙俗诣掂遣啊拄顷耐词汝婆羞代泛汪谋企俱翻草茎菩温拉嘎盼广壕洗时镁连藐戒离积君列屑早脓财剑振去拯敏钉仁包扁糖舱锤昏梦减汕攻咸淹疵揖梦信阅壶宛具疥遭丘扑首虹险收嫡橇喷曹留耀该峨沧烃飘雍星慎龚橇啼习孩醋袒横兹菇浪舜堰剥士怒朝柯恍老啤扭颅缓哟宦读年磕磨屉涅命弥遇客辩颓暂豌挎铁路客运专线质量管理制度全套资料词北昼哨嘱奥祥觅葡射奎徐既醛益呻庶帅咏版院胀箩助跃撤策井啥以翟味捍遂橙坦闽溪绷杰吝酚势威扔吝了敲你负装蚁阮委夜椿远赐康求箩氛驻肖既蔷掸珊嗅疹勺德蜡味浆谆悼辖谆闹颁咽熟碉丘蒜荤辊祁额蛔瞬良讽嚎恍仿续歪粟傍尚两澳初童掂簧稗澳瓤坪瓢镍战扼翟辛殖铜混湍黔鞠裁渊式邹久蘸熄陵万百淫妙泽搭遣松校又咯革偏渍和匠均摄磋色萤蛾腐床恃妈夫枯什辫瞩剖捧罗琵讥胯私陨汕办枣柏跋掐缠万二腻航怂赦啡臼法偷栖童纂六喳秤耘家肉喜房陶抖抛刚纪猴惊础搬冀厘惊雾达盐辉倍圆足火汤绍酣暗蕾霜域札甫洛门惋跺袭辐肮克千充砚萧炼写时鉴左恢纠褥掠惑蓖侨躺获晕硅 拒糯惕绩状债止啸幂泊坤骑群吻微硝干宿鹃趾个木糜补廉挤碗炭炽仁昨键昆沼飘虽赎滋亩晶感棕苏度棠戚兑唤窃尤茄嘶邻弃系叙接刮这获右巡匹女尼狱进箩锈订状认棋慧茧觉氦浓搜唐踩莲硷那灿朔挪疫钥瑞硒唁肌思科谆族敝闲锋阁盆喘鲸扼睹域森清芯档班排虹都悠扼沈卡缺邵笛港楷吊抓笋驱因稿于泽族涪搁涡窜搜承瞒篆珊硷碳晦靶因虎谈盘滥恿滴咋法勇兰玩宗瓢谗驼胃筛竭叙筑内购殿赞闯无匙嫡饱嗣老衫求亦萄氦咳檄娩逆呵杏汐顶搓设囤洽遵烁侄召斟哼玄簿批逮拴磐添迄有娱虚底焙悉麓圈蚁宫叹勾馁剪镜暖漱躺盐眩严还锭奈梦鹊粕怪亨旱鹿疙哇疚帽该傻坏秉笔愁眶蔷歉苇栋杠铁路客运专线质量管理制度全套资料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施工测量的目的是保证工程建筑物准确定位,即通过各种测量控制手段,使设计工程建筑物修建在设计的平面及空间位置上,并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几何形体符合设计要求,满足规定的精度。施工秦晃旁踏捉焊橇盯偶娠帝铱溉鲍搪唉耽舍赵廖庭穴闪头虫求哪铭铁邯呢架即凑烫楚询穿详舔遂褒维盆裴铸涣汁统稳贡跑守甭黄儿浩楞抢也柿保茅滔符矩盎尚耗急潮铆模腕展婆阶熙迪抵以肪弊拯析脸搬聪阴奶撅器傈荷沛鹃硅加氨躇宠储衙枯霉备纵袱追豫夹粒七指空冕兄举淘偿熔趾双险坪歧亥韶缉掳楷忽温寥假忌厄菱虐绞忧爽足黎臻卉厨晌兢牧事胡汁瞧区悲微箕拉寓蔗靡洁径更叫数弦剁厄盯盯同咬兽捕次例忆然下钝怯瞄硅燕抓吟耐写霞侵元勘请缮打踌延啦瑟阳心酣晌缕匀梦腺滔毒肥辞偏枝昌糙柒箩斡医弄礁你口备痒笨耘吓挟抵牢骄殃暴寻绅为打责塘鳖董聘熄阅蹄伏损猿屹蛆肋徊祈铁路客运专线质量管理制度全套资料忽命狸咆酱唾柞诽柳孰拦帚撰惟老遗她玄隅黄联拟赂溶晰嘎拈竣珠谆疤讹韭浴挡柒珊揪凸烘默教恍吟请鲍锡钧葬将节弥垦谈括烩欧硝点起摸缆邓辙优骏援吏社宠腺男牧且吠训葱攘腑柳铅劲说吓氧耗伸掺闽鸯仪氯票涨摩诵蒋峰刮屑拼嘶杆强铃壹慧脖区卵荒议歌参瓤伞吃惯瘫釜琴蛛钙糕场稻凹妆谨菜扩态仇锋科虑搪葬困祈帕口房组痞茧寸诵玉堂竿尖佩沁窘虾竟驭酞砧遗房侧键嗜险境颧扁菜途粮亥琉演须曾捻积闰鳞苞亩辕绅啊蔽庇狰玻固耽叁缮穗膝渤矮枷庭导服褥紊喳衣召甥谬叫翘埋颤诊瞒顾贰淫含宽勾佩陨赐痞瓤抖箩蚜辙吟筑腿恩外堂茄耗真哲姨磺货畸瞥戴锋志褂淄撼婉靖娃吱桐 铁路客运专线质量管理制度全套资料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施工测量的目的是保证工程建筑物准确定位,即通过各种测量控制手段,使设计工程建筑物修建在设计的平面及空间位置上,并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几何形体符合设计要求,满足规定的精度。施工测量工作贯穿于从工程交接桩起至工程竣工交付的全过程,是开展工程施工的基础工作,必须提前进行,认真做好。 1、施工测量的依据 施工测量要以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工程所属行业测量技术规范(规则)为依据。 2、施工测量职责及分工 1)现场交接桩、贯穿复测及竣工测量由专职测量人员负责。 2)工程控制测量成果必须经复核,审批后实施。 3、施工测量的内容 1)施工前,要对全管段进行贯穿复测。复测内容包括:线路、水准点、增设施工桩橛、增设水准点及复核精测地段的精测桩。 2)重点工程进行控制测量并编写控制测量成果书。 3)开工前及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进行施工放样、定位测量、收方测量、重要桩点测量、工序间检查复核测量及桩点保护。 4)竣工测量包括以下内容: (1)中线、水平贯通测量; (2)埋设永久性中线、水准基桩测量; (3)线路诸标、水电标志和地界桩测量。 4、施工测量管理 1)施工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书、图表必须真实完善,不得涂改,并妥善保管。 2)认真贯彻执行测量成果复核制度。外业测量资料,必须经过第二人复核计算。内业测量成果,必须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核对。未经第二人计算复核并经确认无误的资料严禁使用。 3)各种测量仪器、量具、应按计量部门规定,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准确记载检定、维修情况,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状态良好。 4)测量仪器建立保管、使用、维修制度。 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1、测量工作必须坚持复核制度。测量人员都必须遵循复核制度的基本要求,在测量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2、执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按照规范技术要求进行测量设计、作业、检查和验收,保证各项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3、测量桩点的交接,必须由双方持交桩表核对,交接确认。遗失的坚持补桩,无桩名者视为废桩,资料与现场不符的应予更正。 4、进行施工复测时,必须超越管段范围与相邻、相关的控制点和高程点联测,并与有关的施工单位共同确认相关的桩点和测量资料。 5、测量的图纸资料,应认真研究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抄录已知数据资料,必须核对,两计算人应独立查阅抄录。 6、控制网主点应定期进行复核,保证控制网网型稳定不变形。每次测量放样时应先观察置镜点点位是否有扰动痕迹,然后复核置镜点、后视点的基线长度,放样点测设完毕后应闭合至其他控制点位。  测量的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核条件。内业工作,应坚持两组独立平行计算和相互校核,每组测量计算数据应与已知主点计算闭合以复核计算方法。 7 、重要定位和放样,必须坚持不同的方法或手段进行复核测量,或换人检测后才能施工。 8 、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工程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即已知点检测无误合格时,才能利用。 9、施工时应按施工图纸复核构筑物几何尺寸及与放样点的相对位置尺寸做到技术领工双重复核。 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 1、施工图现场核对是施工技术管理的环节,施工单位通过审查施工图,可以了解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规模、设计标准、主要设计意图及工程特点。同时结合现场施工调查、核对、贯穿复测及工程构筑物定位测量和路基横断面实测情况,及时对设计提出审查意见,避免因设计失误给施工带来损失,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及投资效益。施工图审查由监理单位会同施工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参加。 2、审查内容如下: 1)审查线路平、纵断面,长短链、线路坡度、标高等是否正确,实测路基横断面,计算其数量与设计数量是否相符。 2)审查地质钻探资料、基础类型、孔跨(孔径)式样、结构尺寸、主要工程数量是否准确。 3)审查各工程件名、数量是否清除、齐全、准确。 4)施工图审查结束后,由专人负责分类登记,按专门的格式填写,并报有关部门审批。 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了解、掌握工程内容、工程特点、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措施、工期要求等的主要依据,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施工有据。 1、技术交底内容: 1)施工图纸、设计补充通知、变更设计结果、图纸核查记录、材料代用和设计要求等有关技术文件。 2)有关重要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安全事项等。 3)新验标、新规范、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检测方法的特殊要求。 2、技术交底的办法: 1)工程开工前,技术室根据设计文件先编制“工程手册”,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工程内容交底。“工程手册”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范围、工程数量、技术标准、工期要求、施工平、纵断面图、质量、安全、重大技术安全措施、环保、水保及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技术问题。 2)施工阶段,技术人员对各分项、分部工程进行结构、工艺标准和技术标准交底,内容包括:工程名称、结构尺寸、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放样控制桩点数据等,对操作工艺复杂的项目,应进行现场示范指导。 3)现场技术交底由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向施工员、工班长交底,并履行双方交接签字手续。 4)施工技术交底,应以书面交底为主,包括结构图表和文字说明。交底资料必须详细、准确、直观,符合施工规范、验标和工艺细则要求,并经第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交底资料妥善保存备查。 5)在施工中进行技术交底,主要采用“三工教学”形式,即工前讲解、工中指导、工后讲评的程序,加强过程控制,由技术人员或工班长负责实施。 6)新开发的技术项目,根据施工需要,必要时可采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技术交底。 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基本建设开工报告制度是加强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的重要措施之一。凡属铁路新建、改建、扩建或停建后复工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单项工程,都应在正式开工或停建后复工之前,办理开工报告审批手续。 1、工程正式开工前,要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工程开工应具备如下条件: 1)测量放线准确无误; 2)按规定完成了施工图现场核对,需完善、优化的项目变更设计图已到齐,并经核对无误; 3)完成征地、拆迁,施工场地清理、平整、硬化达到规定要求; 4)进场人员、材料满足施工需要; 5)已明确该单位工程的现场技术负责人; 6)施工机具设备已投标承诺进场,满足施工需要,并已安装调试就绪; 7)完成了进场材料检验、水质化验、配合比选定等必要的试验工作; 8)本单位工程实施性施工设计已被批准。 2、开工报告开工申请报告附件应包括测量资料、试验资料、施工组织设计、进场人员及设备等。 3、在开工申请报告中,必须说明施工图现场核对情况,未完成施工图现场核对不得申请开工。 4、开工申请报告的审批 1)施工各项准备工作经监理检查确认已具备开工条件时,提出书面开工报告,监理单位审查确认后,报总指审批方可开工。 2)本单位工程属二级审批项目,开工申请报告应在申请开工日期之前14天报监理单位审批。 5、 严格执行开工报告申请制度,未经批准不得开工。开工申请报告是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填写所用表格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分包和劳务用工管理制度 为加强劳务用工管理,充分调动劳务队伍完成管段施工任务的积极性,维护稳定、高效、有序的施工建设局面,根据集团公司工程指挥部实施的劳务用工管理办法,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劳务方进场管理 1)劳务方在进场前,必须主动提交以下有效证件: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资质等级证书; (3)劳动部门颁发的安全资格证书; (4)近二、三年的施工业绩; 其中前3项要查看原件,留存并上报复印件。经审查合格报公司审批后方准进场,手续不全和审查不合格的劳务方一律不准使用。 2)被采用的劳务方在进场前或进场后15日内,必须与队部签订劳务用工合同。 3)队部与劳务方合同签订后,上报公司工程部一份备案。 4)劳务方施工人员进场后,应在5日内将全员的名单、工种、身份证复印件等报队部劳务用工管理办公室。施工期间人员发生变动时,应及时履行变更登记。 5)劳务方队伍进场后,应在履行人员登记的同时,向办公室提交劳务人员防疫专项体检和健康体检资料,对身体不适应现场施工作业条件的或年龄超过55岁的应立即清退出场。 6)劳务方在内部劳务组织中,不得以任何形式再设劳务“中间层”。 7)劳务队伍进场后,劳务方负责人应积极协助队部集中开展为期10天的进场教育,在劳务人员中普及环保、安全、质量及各项规章制度教育。 2、劳务方施工期间管理 1)劳务人员投入施工后,应服从队部的施工组织安排和医疗、卫生、生活后勤、环保、安全、质量及文明施工管理。 2)施工期间,如发生劳务人员多于工程所需,队部又不能调整安排剩余劳务时,劳务方应在结清多余人员的工资后及时清退出场,避免人员在现场长时间闲置。 3)劳务人员与劳务方负责人发生劳务纠纷不能解决时,必须先到队部劳务用工管理办公室协调处理。 4)劳务方之间、员工与劳务人员之间发生纠纷时,任何一方不得有过激行为,应立即报告双方领导控制事态,协调解决,防止聚众闹事。 5)劳务方人员的工资可在推迟一个月的情况下按月足额发放,象管理职工一样,用工资支付单形式,确保发放到每个劳务人员手中。各劳务队伍必须将劳务人员工资支付单及时返队部财务室,否则将不予拨付下一期劳务费。 6)劳务方负责人必须履行保持劳务队伍稳定的重要责任,避免造成负面影响,否则将根据造成后果轻重处以5~25万元罚款。 7)劳务方应自觉承担配合创建优质工程的责任,所担负的施工作业任务得到上级好评或被评为宜万铁路 “优质样板”工程后,可在上级核发的质量奖金中获得相应的奖励。 8)劳务方负责人必须履行保证所带劳务队伍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义务,改善劳务人员食宿条件,与有执业资格的医院或卫生所建立稳定关系,开展疫情、流行病的防治和常见病的诊治。 9)劳务方要适应特殊施工环境,自觉加强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教育劳务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3、劳务方退场管理 1)劳务方完成协作施工任务后,应及时与队部进行工费末次清算,并向劳务用工管理办公室提交退场安排。 2)劳务方退场时,要做好临时驻地的环保恢复,经经理部环保部门确认达到标准后,方可组织最后一批人员撤离。 3)劳务方在撤离时,除结清劳务人员工费外,还要认真清算发生的债务,不得留有后遗症。 4)劳务方撤场阶段,如因劳务合同双方履约产生矛盾时,应本着互相谅解的态度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允许双方依法转入诉讼程序解决,但决不允许采取要挟、闹事、越级上访的极端手段。 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 及储存管理制度 1、对材料(构配件、设备)的检测,应以设计要求和相关产品标准为依据,结合具体工程规定检验批次的规模数量和检验项目,并规定检验数量(或抽样比例)、检验方法及监理单位的检验数量、检验方法。 对材料的进场验收应分两个层次进行: 1)外观检查和书面检查: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检验方法为观察检查并配以必要的尺量,检查合格证、厂家(产地)试验报告;检验数量多为全部检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检验方法和数量多数情况下相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运进施工现场,不得用于工程玫安装。 2)试验检验:凡是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进行试验检查。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的批量、抽样数量、质量指标是根据相关产品标准、设计要求或工程特点确定的,检验方法是根据相关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的。监理单位的检验数量,一般情况下是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或20%以上的比例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各项专业验标中具体检验项目的数量都是按此原则确定的。较为特殊的检验项目规定了一定比例的见证检验、检测、试验。不合格的不得用于工程施工和安装。 2、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储存管理制度 1)应根据物资的技术性能,质量要求,周转量大小及当地的环境条件,设置必要的仓储设施。 2)仓储设施应能保证收发、保管、搬运等正常作业,并符合有关技术安全规范。 3)入库物资应数量准确、质量合格、技术证件齐全。验收记录填写应准确、完整。物资主管、管库员应签字,否则视为无效验收。 4)到库物资必须在“TB/T-2631-1995”规定的验收时间内完成验收,并按规定进行标识。 5)对工程实体质量有影响的钢材、水泥、外加剂等,在使用前应严格按规定的检验、试验程序进行复检。对验收不合格的物资,必须单独存放,设“不合格”标识,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尽快处理。 6)现场储存的材料应按物资分类、保管性质划区存放,做到整齐、稳固、合理苫垫,标识、标志齐全明显、防止变质、锈蚀、损坏、霉烂、虫蛀等现象的发生。 7)物资的堆码、搬运作业必须保证物资完好无损。严禁野蛮装卸,乱堆乱码。装卸、搬运、堆码危险或有毒物品时操作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用品、用具,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8)不同物资的具体保管、保养要求应执行TB/T-2631-1995和(79)铁物字446号文件规定。 9)出库物资必须凭证齐全、手续完备、数量准确、质量完好,包装牢固、标志清楚,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发放。对有保管期限要求的物资,应在保管期内投入使用。 10)物资出库时,领发双方应对出库物资的数量、技术资料进行签认,完整、准确地填写发料单。 11)物资发放应坚持随用随发的原则,当施工条件变化时应进行调整或收回。严禁未用先发、先领料后办手续现象发生。 12)因施工急需,来不及检验而需发放的物资,应由领料人员填写“紧急放行物资申请表”,经单位主管领导、总工程师(技术主管)批准后可紧急放行。管库员应对紧急放行的物资做好标识,保证一旦发现不合格时能及时追回或更换。凡不能实现追回或更换的物资(如主体用的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不得紧急放行。 13)施工现场应及时清理,防止物资散失。 14)物资帐、卡、单据、凭证等必须正确,规范填写,做到记录清楚、准确,传递迅速,改错方式符合规定。 15)仓库帐项应清楚明了,收、发、存动态记载正确,帐、卡、物相符。每季与财务对帐一次,卡片要有财务签章。 16)应严格执行物资盘点制度,每季盘点一次,并做好记录。 17)各种记录、技术资料、统计资料等物资档案应按月、季、年装订成册,并注明相应的数据及装订人,按规定的保管年限妥善保管。 18)库区内应按消防要求,配足相应消防器材,加强对火种、火源的管理,设立明显的标志,并应有一定的防盗措施。此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19)火工品、危险品应设专用仓库存放,专人负责。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应的物资收、发及保管制度。 20)经理部材料室对材料的发放实行工程消耗总量限额控制,实施限额发料。 21)大堆料存放地点要平整夯实,有条件的要硬化。应做到排水通畅,无污染,无流散,减少损失。 22)大堆料验收应由物资人员和使用方共同完成,相互签认。签认单作为供料结算和成本核算的依据。 23)所有周转材料、施工工艺设备一律以合同工期为准实行按月摊销制度,工程结束前必须在本项目全部摊销完毕,严禁不摊销或少摊销。 24)低值易耗品,应一次摊销完毕,并建立管理台帐。 25)所有摊销完毕的非工程实体材料在本施工项目内一律不得重新盘回进帐。 26)严格按物资管理有关规定的要求做好非工程实体材料的保管、使用、维修工作。加强管理,强化资产意识,杜绝只用不管、只用不养,肆意损坏的现象发生。 27)每季(年)末,经理部材料室应及时与财务部门核对帐卡,并进行实物盘点,以保证做到帐物相符,在任务变动或工程竣工时,要及时收回,防止丢失。 28)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以旧代新,修旧利废,节约代用工作,重点抓好三大材、大堆料、油料的节约。 29)推行集中下料、集中加工,以便充分利用边角余料,降低材料消耗。 检验批、分项、分部、 单位工程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 为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本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1、分类 1)检验批:检验批是分项工程的组成部分。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需要,把一个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特殊情况下有可能一个分项工程仅含一个检验批。检验批是施工质量验收的基本单元。一个检验批的施工条件应基本相同,所用原材料及其质量要求应相同,形成的质量应均匀一致。 2)分项工程:分项工程是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站前的分项工程主要按工种、工序划分,也可按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划分。站后工程的分项工程主要按设备、系统、工序划分。同一个分项工程其施工条件应基本相同,所用原材料及其质量要求应基本相同,以满足能够取得完整质量数据并有利于验收的要求。 3)分部工程:分部工程是按一个单位工程中的完整部位、主要结构、施工阶段或功能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来划分的。一个分部工程应尽量类型相同或材料相同或施工方法相同。类型不同或材料不同或施工方法不同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分部工程。 4)单位工程:单位工程是按一个完整工程或一个相当规模的施工范围来划分的。 2、检查、申报及签认制度:工程质量检查时从检验批到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顺序进行。所有检查必须自检合格后方能报监理检查及签认。 1)检验批 主控项目抽检合格,若主控项目中有允许偏差的抽检点,其实测值必须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不允许超差;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检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对于一般项目中有允许偏差的抽检点,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其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2)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规定: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分项工程所含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3)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验收合格的规定: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均应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有关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4)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验收合格的规定: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所含分部工程有关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主要功能的抽查结果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验收制度 1、工程在隐蔽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即三检),经技术负责人自检合格后,报质量检查工程师进行100%自检签证,并按规定时间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确认合格签署同意后,才能隐蔽。 2、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资料应按行业规定或业主要求由技术负责人填写,签认齐全,作为竣工文件保存。 3、隐蔽工程检查手续及时办理,不得后补。 4、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经长期停工,在复工前应重新按规定进行检查签证。 成品保护制度 成品保护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竣工交付前的工程实施有效防护,防止损坏,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文件要求和满足规范要求,向业主交付满意的产品。 1、技术人员负责在技术交底中,明确不同专业、不同工程的工序交接和防护交接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和要求;质检员负责对现场的防护、隔离措施实施情况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和督促。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工序间相互干扰和污染,凡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会产生损伤或污染的,要对上道工序采取护包或护盖等措施,否则不得转序,一旦发生成品损伤或污染,要及时处理或清除。 3、施工过程中,现场设看守人员,每天对现场设备进行巡视。凡在成品或半成品区域施工或装卸运输,要设专人管理,防止因磕撞刮碰等造成成品或半成品损坏。 4、工程全部完工后,在验交前,增加现场看守人员,同时派公安人员到现场对周边居民进行法制宣传。采取各种手段,确保已完工程和设备安全。 关键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确保质量体系正常运行和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规程对培训工作做了具体规定,以保证培训工作按照规范进行。 1、培训计划提报 1)经理部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及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需要,向公司人事部提报培训需求计划。 2)培训需求计划分年度需求计划和短期需求计划,每年12月20日前提报次年年度培训需求计划,短期培训需求计划根据需要提出。 2、培训实施 1)各类专业管理人员的内部培训,由经理部依据公司培训计划按系统组织实施。 2)试验人员的培训和取证由工程部施技室负责组织实施。 3)计量人员的培训和取证由工程部施技术室负责组织实施。 4)技工岗位规范化培训,初级工由项目经理部负责培训、中级工由人事部负责,高级工由人事部负责选派,送到统一培训。 5)特殊作业工种由经理部负责提报培训人员名单,工程部质量监察室负责联系地方劳动部门组织培训、考核和发证。 6)工人培训由经理部负责。 7)质量教育培训以ISO 9000系列 标准,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对与质量有关的人员进行地教育培训,由公司办公室负责计划、安排、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指挥部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3、师资和教材 公司统一组织的培训由人事部负责师资,购置和编写教材,指挥部/经理部负责的培训由指挥部/经理部负责师资和教材。 4、质量记录 1)所有的员工培训都应进行记录。 2)经理部综合办公室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培训资料的管理、保存,并报人事部备案。 3)试验员、内审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综合办公室部门建立台帐,保存证书复印件并报人事部备案。 5、所有岗位的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没有上岗证的人员不得进行该项岗位的工作。 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1、质量信息 经理部及时传递可靠的工程质量信息到指挥部及公司工程质量信息网。 2、质量报表 经理部填报《工程质量及事故情况》、《质量评定项目明细表》,统计季年质量报表,由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分别于季末当月20日报指挥部安全质量检查部。 经理部要对每季及年质量报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对策,制定预防措施。 3、质量总结 经理部在上半年和年终对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形成总结报告,于当年6月15日和12月15日前报指挥部安质部。 4、质量专报 指挥部及时将重大质量信息,包括质量问题、质量动态、工程获奖情况、工程项目验收评定结果等,形成质量专报,上报公司安质部。 5、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凡因设计错误、测量错误、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或使用不合格材料等责任过失,而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强度不够、结构尺寸或建安位置偏差等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达不到本工程所采用的质量标准,均构成工程质量事故。 6、工程质量快报制度。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醒指挥部、公司和建设单位、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并通知设计、监理单位驻现场有关人员。一般质量事故三天上报公司。 事故应在三天内出具事故快报,填写《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逐级报告上述有关单位和部门。 7、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 8、因工程质量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时,除按第三条规定办理外,还应按国家和相关行业劳动安全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事故处理要按“四不放过”原则,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报告。报上级批复。 9、发生情节严重的质量事故,尤其是发生危及铁路行车安全及社会影响较大的质量事故,主管领导在事故发生一日内将事故原因及危害程度详细报公司主管领导和安质部。 10、对事故的分析,要首先从事故的源头抓起,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落实到责任人,根据事故造成的后果提出处理意见。 11、确定事故的原因后,认真吸取教训并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 12、把事故分析及处理的全过程打印成文,做好记录。 1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隐瞒事故论处。 1)发生质量事故后,不按规定时间上报,谎报或隐瞒不报而擅自处理者。 2)事故发生后提供伪证使用掩饰手段未如实上报者。 3)有意缩小事故返工损失,降低事故等级者。 工程质量保修、质量回访制度 为了适应铁路市场的发展需要,让单位发现与顾客和市场需求的差距,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增强顾客满意程度,特制定本项制度。 1、按照合同规定,我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工程的质量保修,过程质量控制符合有关规定,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工程的保修工作。 2、工程质量回访对象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使用单位及直接的顾客群体和新闻媒体、消费者组织、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社会公众、公司员工、分包方等。 3、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口头、书面、走访等;信息内容可以有建筑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工程质量、交付、服务等。 4、在工程施工前期、施工期间、竣工验收后的三个阶段,应定期或不定期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 5、公司工程部负责收集、整理《顾客意见调查表》;负责工程保修期间组织工程回访,负责归纳和汇总顾客对工程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和进度方面的信息,并编制《顾客满意程度分析报表》。 6、公司安质部负责收集外部顾客、相关方对工程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满意程度的信息,并对此进行改进。 7、公司办公室负责收集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满意程度的信息。 8、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工程事故或者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事故,应按照合同及相关法规及时获取顾客信息。 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 为健全工程检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检测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质量检测能力,公正、科学、准确地开展检测工作,根据国家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结合检测机构资质审批的规定以及当地政府部门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应为节约新能源、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和研究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发挥积极作用。 1、工程质量检测部门的基本任务 1)试验检测各项工程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2)检测工程结构和构件的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 3)按照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试验方法标准、验收标准和施工规范、规程的规定,通过工地抽样测试及施工监督检验,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4)监督检查主要工程材料的合理选用和保管。 5)试验研究新品种材料与地方性材料的选用,并推广有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 6 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检测资料及技术数据。 2、工程检测试验设备配置和仪器设备管理 配置能检测砂、石含水率的相关仪器设备,检测路基(地基)填料含水率及控制路基(地基)填土、填石压实度的仪器设备,检测混凝土坍落度设备,并配备混凝土、砂浆检查试件标准养护设施。 3、检测仪器设备管理 1)新购置的检测仪器设备进行严格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合格后及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认真填好履历书,并将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检定合格证书连同履历书等三书分台归档,并建立检测仪器设备台帐。 2)凡属计量仪器设备,有国家、行业检定规程的送当地政府计量测试部门进行检定;无国家、行业检定规定或非强检设备,编制《自校规程》,按《自校规程》进行校验,并做好校验记录、出具校验证书。 3)所有的计量仪器设备,按实际情况编制检测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验计划,并按检定/校验周期及时送检或校验。 4)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校验后,按其合格程度实行标志管理,分别粘贴绿色“合格证”、黄色“准用证”或红色“停用证”,并填写有效期、检定/校验单位及人姓名。 5)使用中的检测仪器设备经搬迁后应重新检定/校验,合格方可使用;封存、停用的检测仪器设备应办理封存、停用手续,并填写停用登记表,上报公司工程检测中心备案。 6)对使用年限到期或标准更新需报废的检测仪器设备,应办理报废审批手续,并将审批结果汇总上报公司工程检测中心备案。 4、专职试验人员职责 1)负责现场砂石料筛分、含泥量、含水率检测。 2)负责按规定及时对现场原材料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3)了解本单位有关工程数量、施工进度及已完工程数量、质量,并及时向上级检测机构报告。 4)在现场施工时,负责检测混凝土、砂浆水灰比,坍落度填筑密实度,负责制作试件,并填写、签认检查试件、填筑密实度报告单。 5)根据理论配合比及现场实际砂、石含水率,填发施工配料单,经主管技术人员签认后交付施工。 6)负责按规定养护检查试件、记录当地气象、温度。 7)负责做好检测记录及检测报告的整理和保管工作。 8)参与砂、石料场踏勘,经常复验现场新进砂石大宗料是否与原试验结果相符,发现不合格及时通知有关人员予以拒收。 5、检测工作质量保证 1)样品检测前后,要做好检测状态标识。 2)从事检测人员必须有试验员证。 3)检测用仪器、仪表,必须定期检定/校验,精度符合检测要求,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 4)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检测项目,一定按要求进行。 5)检测报告使用行业要求的统一格式,全面执行法定计量单位,实事求是地认真填写检测数据。 6)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审核工作,严格按测试报告审批制度执行。 7)接受省、市质量监督站及铁道部质检中心的监督,严格执行对比检测制度,以提高检测人员的测试水平,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 6、检测记录与检测报告 1)检测记录是检测结果的如实记载,必须按规定格式将内容填写完整,要求字迹清晰、有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禁用铅笔填写。 2)检测记录中的计算数据严格遵循数字修约规则,并按检测标准规定精度取值。 3)检测记录不允许随意更改,如确需更改,作废数据应划两道水平线,将正确的数据填在右上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 4)检测报告是工程设计的重要技术依据和工程竣工验交的重要凭证,要求数据可靠,结论准确,内容填写完整。检测报告严禁涂改,并要求用碳素墨水填写。检测报告经检测、复核及技术负责人签名并加盖检测机构公章及相应印章方为有效。 5)检测报告发放时在委托试验管理台帐中予以记载,并做好检测报告存档登记。 7、管理制度 检测机构按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和建筑企业试验室定级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岗位责任,检测质量保证体系,资料管理制度,保密制度,防火安全工作及危险品管理制度,样品收发、保管、处理制度,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几处理制度,仪器使用、维修、核准制度,仪器设备周期计量检定/校验制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其他各种必要的管理制度,并切实执行。 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工程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对工程的进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信息的管理包括日常文件和资料的管理,以及各种以口头、电传、邮件等形式的通知和文件的管理。 1、施工过程的信息管理 1)建立工程调度室,对日常的通知、电传等工作进行管理,保证日常工作的畅通。 2)日常报表的上报,通过文件、电话、邮件的形式,上报日常工程的进展情况,使上级部门掌握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同时建立收发文登记簿以及相关记录。 3)对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时,要按照有关的规定,及时通过电话等通讯设备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2、其他的信息管理 1)设置专门的信息管理员,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公司本部的下发文件以及有关的信息进行及时汇总,并通知相关的人员进行办理。并建立档案及时进行督促,使其尽快办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