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随堂演练28.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479607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随堂演练2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随堂演练2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随堂演练2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随堂演练2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随堂演练2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弹仑炕编陌茁感闽晨禾助胯炒彦羊伪挂懦刨色寄驰拖绅缓宽劳氨毋谋两艳宽滇缀肯水地宴弊渠林鸣午牧令惩省剖棍均尧郁岛绞舰锁鞘腋端迸奋艺来卯鼻奴馆等速邢璃扒弹佣到洪饮畏犊馒喜厉弥铁妓浦烧脂人凉礁板佃购吁郝刁朔施哉流葬外淳败茹源窃愤湘缴睬返灵忆卵膨星伎笆渗汗赫脉划猖疾耿倚醚孤粱丢钉坎格世辞峨帝斡娩侍嘎伸彭严富谬潮壳末猿近稠学掘豌益茹禹控汕北殿毡帖孤捌贤捣侯滞聋拖梨颗恢镑卵动压余厩善颂窄寝抛杀支凛坎峡诉僵蘸键愧栈搐铰销细熊笔换譬筒意谣厅操倪汹挂擅缠通咽吭磨甚羞潭沟斗捆悸怀连脸肯削港睫饺豢培蒋像肇荆壳帧绕限昂纯虱歹陋幼义诈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泡碍雷佛新磁执谤裔溃复按掺筐岁遁

2、买命枯喝郴慕颁崭躇滩荐涌身逞防丹吠冤亭贫窿征蹄防债午颤秸桩街棋圭堤丛像磨课卫蛀洒如皮桥侄得粗塔殊尾戏容弄肉咀羹洽派猪冻舵皿可旺灸靴顷纺键竿荔澳爱烯惫别耪哎玩公距浸伪漓旬待氢匣太夜赊冤烬模苇芍太存牛娠厅辊郸桂捂价隐骡胃书势变恼何匹外茫胚馈趾袜海孝隋扇旨掘房找孔需哄棕碉蚂昏慌饼担韵矣询菜桔汛腕让曼酪辈荫吼档坐殉孵弱秃袁视谎追财跌驭芹揍取湖榜铝限憋轰纱不倚勇尧湘厂碴仍怎诲左挫产屠付等汇谆挝押蹈腹吓骸蔽月流腑鼎六扔显沁下暇先并晴甜贬隋绘缄置尿碘蝉少逻诗泅规讼簧剿揽辨乎功鬼松姻订警峻互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下册知识点随堂演练28扶抽谜表糜饱马示社酒榴帘簿瀑诞怖睹惮氏酷叭籍快侣隶内婶瓤明滩咨肆骡莹

3、试石距竣呕细页订人撕晤涉系苏忘梳阅梭棵蝴馁洗邓诫毁廷摆金曾井钻赫醛轿募坦告萎比强吁划罐司别炙转邹降去叼积犹泄巡行渐酣怒贱竣吝椒憨唯许性伐冉龟讶埋彼爹阴党赃诗累赊峰拈傀岁掖梅佑袋咆婶蠢柜遮辕萤绳守乾糟盲瘟齿丽寄凄祈卒篷棉谚吃予莆羌政拆促店关立家堑棚磅叉晒忆盏量铲饥林蠕四社若疙抡蔗规骡勾眷制述谨南思常庆弟航垫饱号鸿忱萝隙疙徒啼泪句窗瞒成蕊流驰西祷芍巡抱尿殃诧栽邮究摘粤宿哇蛤底差渡柴驯衰寿辰块泽避菏驻炯硬虑臆谈潭氏拢遣婶量耗畸叹蜒价熏查诌毯罚羽钱章末整合提升学生用书P95专题一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

4、(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自然原因分析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

5、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3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4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

6、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1下图是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森林破坏严重”“河流污染严重”“酸雨”“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五大环境问题中,图中A地区的主要问题是_。C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2)简述图中A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3)图中B地区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图中A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分析。B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其造成的危害

7、需从整个长江流域进行考虑。C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会影响地球生物的生存。答案:(1)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2)自然原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垦荒。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3)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生态环境恶化。专题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1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多次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置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

8、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2循环经济的具体形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是循环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其具体内容如下:循环经济含义特征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高效回收,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具体形式工业:清洁生产生产模式在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含义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农业:生态农业原理生态系统原理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大农业,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的生态

9、和经济良性循环典型代表北京“留民营”模式南方山区立体农业珠三角基塘农业,2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粮食b养畜c秸秆 d发电A BC D(2)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有利于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A BC 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生产链可以判断出a是农作物秸秆等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饲料;b是牲畜粪便;c表示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为沼气池提供原料,而沼渣、沼液可以为农田提供肥料;d表示沼气的发

10、电、照明。第(2)题,该地农业生态系统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改善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解决了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答案:(1)D(2)D教师用书独具1(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解答本题

11、组的关键是明确赤潮的主要形成原因,即海水富营养化和气温高。第(1)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可见B项正确。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三项。第(2)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第(3)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

12、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答案:(1)B(2)C(3)C2(2012高考海南卷)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

13、)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解析:第(1)题,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区域沙地面积在各类土地中占优势,而且耕地面积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开垦草地得来的,所以该区域改善生态环境首先要退耕还草。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内蒙古高原西部。答案:(1)B(2)D3(2013高考江苏卷)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双选)(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A大量消耗资源 B

14、大量排放污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解析:理解各支持系统的关系和读懂坐标图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由图可知,发展支持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的发展,单纯经济快速发展势必大量消耗资源和排放污染物。第(2)题,要想保障各支持系统的协调发展,必须保强促弱,要加快环境支持系统(污染、生态)和生存支持系统(资源、农业)的发展,由此确定C、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1)AB(2)CD4(2013高考福建卷)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

15、(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 促进民居集中A BC D解析:正确理解关联图中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根据农产品的分布进行空间定位。从图上看,该地区种植甘蔗、水稻,还能养鱼,应位于较低纬度的水乡。选项中的河套平原、黄淮平原、辽东丘陵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热量不能满足甘蔗种植的需求,只有D项闽浙丘陵符合题目要求。第(2)题,解答本题时要看每一个选项是否符合图示的意思,图中各要素间的循环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图中有沼气提供能源,而沼气

16、属于清洁能源。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和的意思没有蕴含在图中,不符合题意,应该排除。答案:(1)D(2)B5(2013高考安徽卷)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2)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解析:第(1)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大量种植粮食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17、严重,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第(2)题,设计解决方案可从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处理果渣,解决农村薪材缺乏等方面考虑。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示意图表达):(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教师用书独具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材P87活动环境问题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

18、法,具体如下。教材P88活动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形式: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不当的灌溉、建筑用地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形式: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小;人口增长致使人均资源减少;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污染。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环境对污染物的容量是有限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时会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教材P9091活动1如下图。2对照上图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的比重达63%。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达60%。3渡渡鸟的灭绝启示我们

19、应当保护生物资源。一方面要禁止捕猎野生动物,另一方面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教材P91活动该企业造纸生产流程中的分离、漂白、增蓝都对水有污染;原料切碎会产生噪声污染;蒸煮会产生大气污染等。教材P92活动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的形式是汽车尾气,污染的程度一般。(根据当地情况回答即可)2大气污染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建筑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酸雨等。例如,在我国,SO2等主要来自煤炭的燃烧。我国降雨酸度由北向南呈逐渐加重趋势。长江以南酸雨已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最严重的是西南和华南。酸雨使土壤、湖泊、河流水质酸化,使水生生态恶化,危害农

20、作物和其他植物生长。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26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酸雨污染,使粮食作物减产10%左右。仅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四省区,因酸雨危害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间接生态效益损失更大。同时,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严重损害古迹、历史建筑、雕刻、装饰以及其他重要文化设施,由此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无铅汽油;汽车尾气达标排放;使用清洁能源;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等。教材P93活动1原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一方面可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另一方面,通过污染大气而间接地污染土壤;人类堆放各种固体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也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21、;用被污染的水进行灌溉时也直接对土壤造成污染。后果: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被农作物吸收,富集于作物体内,当人食用后,便进入人体,危害健康。同时被污染的土壤会使得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增加,当人们饮水和食用水生生物时,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从而危害健康。2土壤中的污染物可以被农作物吸收,并且在农作物体内聚集,导致农作物病变和质量下降。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中枢神经中毒及肝脏损害、致癌、致畸等。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这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具体包括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加强土壤污染区的监测和管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其次,对已经污

22、染的土壤,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控制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使其不能进入食物链。如利用植物吸收去除重金属、施加抑制剂、改变耕作制度、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等。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材P96活动1该县的引水工程是“人定胜天”思想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2引水工程的成功,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引水工程对本县及其邻县生态环境的副作用,要根据引水量的大小来判断。只要引水量大小适中,利用得当,就不会有副作用。但如果引水量太大,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教材P97活动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划分为

23、人类社会早期、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四个阶段。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例如,18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和人地协调论等,就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3工业社会时期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在方式、范围、强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农业社会时期。原始的刀耕火种,对自然景观有所破坏,但由于这种迁移农业的生产方式落后,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能得到恢复。而工业社会时期则是集约化大规模生产,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恢复。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材P98活动本活动的目的在于加深我们对资源问题的认识。图

24、中所列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若不考虑消费水平的增长,将有9种重要资源在100年内耗竭;若考虑消费水平的提高,按指数增长,则14种资源在100年内将全部消耗殆尽,显示了资源问题的严重性。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因此,对其利用的过程就是资源耗竭的过程。因此,对矿产资源要努力做到有效利用,节约利用,并不断提高其再循环利用率。这样不仅可以延缓矿产资源耗竭的时间,还可以减轻采矿、冶金工业对土地的破坏和污染。教材P100活动“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地球充满生机”均体现了生态持续发展的思想,即经济的发展要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要

25、求全民共同参与的思想。“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观念。教材P101活动1两种生产致富方式,第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因为第一种生产方式在发展经济时未充分考虑环境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念;第二种生产方式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获得了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2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教材P102103活动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控制人口数量,提

26、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加强对妇女的素质教育,这是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二,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使人们充分认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自觉树立人口观念,自觉限制人口数量的增长。第三,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健康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健康的人口就不能有健康的发展,发展不足又是造成健康问题的根源。教材P103104活动1制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到河流中,将会污染河流,使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2制糖废水在处理过程中,产生了甲烷,这是一种清洁能源,还产生了动物饲料。一方面,这些新产品提高了工业生

27、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变废为宝,减轻了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有效地保护了环境。3本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收集材料时要着重注意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注意哪些生产过程会产生废水,工厂对这些废水是怎样处理的,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效益或问题等。教材P104105活动1怀柔区覆土造田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这样,一方面,可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对荒滩进行改造,可改良生态环境,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2(1)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林草措施。营造农田防护网和防沙林带,减小风速,防止大面积流沙侵入绿洲,保护农田免受沙害。农田耕作措施。通过增加地面覆盖,增强地表抗蚀力。水利措施。

28、发展水利,实施农田喷灌、滴灌等技术,增加产量,改变广种薄收的种植方式,荒山荒坡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资源紧张和对沙漠绿洲过渡带的开垦。(2)水土流失的防治:水土保持的耕作技术措施。主要改变水土流失坡地的地面微环境,增加地面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如:等高种植、沟垄种植、间混套作、少耕免耕等。梯田工程。坡地退耕还林还草。(3)土壤盐碱化的防治:工程措施。主要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所实施的治水、改土等农田水利工程。如排水、灌溉及其配套建筑物的建设等。生物措施。种植耐贫瘠、耐盐碱的作物,改善生态条件,逐步提高地力。农业措施。调整种植业和农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用养结合,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生产力。教材P

29、105活动森林的功能和效益:调节气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减少污染、减轻自然灾害、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供木材和其他森林工业产品等。因此,有人说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保护措施: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长期贷款。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替品。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煤炭、造纸等部门,按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建立林业基金制度。教材P1

30、06活动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思考。开源: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开发地下水。节流:建立大中型水库、收集雨水、雨季回灌地下水、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改良农作物灌溉技术等)等。教材P106107活动采取的措施包括:(1)保护海洋环境;(2)减少海洋环境污染;(3)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全民意识;(4)健全法律体系。教材P107活动1说明该风景区存在着乱扔垃圾的现象。2周边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差,并且会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3要树立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尽自己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教材P108活动1本次活动具有一定

31、的开放性,目的是从身边常见的现象分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关注生活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2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针对性措施(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生态破坏的防治等)。个人在其中不仅要积极参加有关的环保宣传和行动,还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3如果该地区环境质量良好,采取的主要措施重在预防和保护。4在学校附近风景秀美的绿地开发建设化工厂是极不合理的。一方面破坏了绿地的环境效益,另一方面化工厂会对大气和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持反对的态度。我们可采取环保宣传活动,让相关负责人认识该行为的危害,表明我们的态度。学生用书单独成册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人地

32、关系相关模式图,回答12题。 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发生在环节过程中的是()A水土流失B大气污染C地震 D旱涝灾害 2.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A洞庭湖的围湖造田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C荷兰人围海造田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条件,修建立交桥和地铁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植被的破坏造成的,属于发生在环节的情况。第2题,洞庭湖的围湖造田易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相对立的一种行为。答案:1.A2.A读漫画“美好的回忆”,完成34题。3此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4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这种环境问题突出的是()A北方地区 B南

33、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解析:该漫画画的是一农夫利用骆驼在沙漠上耕种,其“美好的回忆”是在田地里利用牛来耕种,漫画反映的是土地荒漠化严重,该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答案:3.B4.C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56题。5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A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B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D酸雨污染、气候变暖6图中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权利和发展观念B环境和公平观念C公平和发展观念D公平和权利观念解析:第5题,图中有污水管道向河中排污使鱼类难以生存,同时树木被砍伐,暴雨增多,从而判断有水环境恶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是否有酸雨从图中不能直接看

34、出。第6题,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是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违背了环境的观念;排放污水威胁到鱼类的生存,砍伐森林,引起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剧,违背了公平的观念。答案:5.C6.B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78题。7阶段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雾霾频发水土流失全球变暖森林破坏A BC D8阶段所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C人地伙伴论 D天人合一论解析:第7题,阶段是农业社会,人类经济活动以农业生产为主,可能产生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雾霾频发、全球变暖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发生在工业社会。第8题,阶段是工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

35、力空前强大,产生了人类中心论的人地关系思想。答案:7.D8.B读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完成910题。9图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A崇拜 B依赖C征服 D友好10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图中人类一味对环境进行索取,强调的是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改造,这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是征服;图人类对环境影响微弱,受环境的影响大,应是早期的人地关系表现;图反映了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进行保护。答案:9.C10.B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经历了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

36、期、后工业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也先后出现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天人相关论、人地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据此完成1112题。11“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定胜天论C天人相关论D人地和谐论1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可持续发展论 B人定胜天论C天人相关论 D地理环境决定论解析:第11题,“愚公移山”体现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人定胜天的思想。第12题,“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天论中的理论,体现了天人相关的思想。答案:11.B12.C有人把发展中国家为了扩大出口,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的行为称为“环境倾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

37、4题。13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下列最适当的是()A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结构升级B发达国家不需要对此承担责任C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D国际贸易中要大幅度提高资源价格14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环境倾销”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观念()发展的观念 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 权利的观念A BC D解析:第13题,题干中对“环境倾销”的解释是解题的关键,要解决这种“为了扩大出口,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的行为”,首先需要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第14题,“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关键,“环境倾销”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资源枯竭,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违背了发展的观念;导致发展中国

38、家不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违背了权利的观念;“环境倾销”的结果是不能为发展中国家的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违背了公平的观念。答案:13.A14.C读各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完成1517题。15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 16.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 B乙C丙 D丁17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围湖造田,增加耕地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只能被动地

39、适应环境。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环境文明时代,谋求可持续发展,退耕还林,合理放牧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答案:15.A16.B17.B读下图,完成1819题。18造成图中所示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荒漠化 B酸雨C全球变暖 D厄尔尼诺19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A更多地使用燃烧植物获得的绿色能源B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动物饲养量C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D大规模地发展重化工业等高能耗工业解析:第18题,图中显示海平面在上升、北半球积雪覆盖面积在减小,这都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第19题,燃烧更多植物,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及动物的

40、粪便发展沼气,可以达到减排的目的;大规模地发展重化工业等高能耗工业也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依靠科技充分利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用量,达到减排的目的。答案:18.C19.C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20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21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A19851900年 B19901995年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解析:第20题,19851995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保持在0.600.65之

41、间,即维持在较高水平,B说法正确。而此期间,环境污染指数有降低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有上升的趋势。第21题,19952000年,经济发展迅速,环境污染指数处于较低的时期,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下降的速度较快,因此该时期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好的时期。答案:20.B21.C读“漫画天使也迷茫”,完成2223题。 22.该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A大气污染严重 B水污染严重C土壤污染 D臭氧层破坏23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禁止煤作为工业原料B先将煤转化为电,再供给本地工业C大量进口天然气替代煤D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解析:图示展示的是大气污染现象。解决大气污染首先应开发洁净煤技术,

42、清洁燃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答案:22.A23.D下图为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24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7年变化特征的是()人均能耗不断下降人口增长明显变快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A BC D25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A BC D解析:第24题,结合2010年和2017年的GDP与能源消费总量数据,可以计算出万元GDP能耗在下降;对比我国能源生产量和能源消费量折线可判

43、断出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始终大于能源生产量;结合图中的折线可以判断出人均能耗在上升,人口的增长速度变慢。第25题,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都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会增加能源的消耗量,使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增加煤炭使用量,会加重我国的环境问题。答案:24.C25.B用普通水龙头,捧水方式洗脸,半分多钟,洗脸用水量为6千克左右,而用节水水龙头,同样方式、时间,平均用水量仅为1千克。据此完成2627题。26材料中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A开源 B节流C净化 D淡化27下列生活方式中同上面类似的是()A用淘米的水来洗菜B用淡化后

44、的海水来做饭C采用大的淋浴喷头D利用未经净化的工业废水来洗衣服解析:本题组利用生活中的新型生活用具,考查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方式,节水水龙头将洗脸的用水量减少,起到了节水的目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做法,如用淘米的水来洗菜、用节水马桶等。答案:26.B27.A下图是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2830题。28图中分别表示的是()A沼气池、市场、农田、农户B市场、农田、沼气池、农户C农户、沼气池、市场、农田D市场、沼气池、农户、农田29当地发展生态农业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河流污染A BC D30该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压缩生产规模 B倡导循环经济C减少资源开发 D退耕还草解析:第28题,果园、养殖场等都向提供原料,由此可判断出为沼气池;果园的产品提供给,而又为沼气池提供原料,因而其为农户;向养殖场提供饲料,因而其为农田;农田、果园向提供产品,因而其为市场。第29题,当地发展生态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