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 潭 大 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题 目: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专 业: 行政管理学 考 籍 号: 021111100157 考生姓名: 苏海东 指导老师: 李科利 通信地址: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田心大道18号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东院) 邮政编码: 412001 联系电话: 15292237756 完成时间: 2012 年 08 月目 录 摘 要1 关键字1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2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22、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取得的显著成就3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存在的不足44、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5二、当代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5 1、政府即为改革主体又为改
2、革客体5 2、复杂的利益关系难以协调5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6 4、政府职能转阻力重重6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71、探求解决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处理对策72、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83、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94、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95、 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及政府职责体系106、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117、深化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建议11【参考文献】13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摘 要】为分析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现状,研究行政改革的难点,找出促进我国行政改革发展的对策,撰写本论文。本论
3、文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概论、中国行政史、公共政策、行政组织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知识。纵观当代中国行政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行政改革的任务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提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主要动力。横向比较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各项措施,从现状、难点和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的政府管理,无论从组织架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等,与计划体制下相比,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充分肯定政府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政府依然强势不改,继续扮演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角色,忽视或者淡化
4、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甚至继续把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投资于竞争性领域,继续强化政府的行政审批色彩,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市场作用和行政权之间的扭曲,引发政府行为的紊乱,助长权力行使的非理性,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使政府的公信力大大下降。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际,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与矛盾,认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点,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做法,强调为我所用,不能照抄照搬。探索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沿理论成果,总结各地改革的基本经验,预测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对于推进当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体制障碍和瓶颈问题,具有重要的理
5、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完善相关保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设置行政机构,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起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标准和执法责任制等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克服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难点,推动我国行政改革的发展。【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难点;对策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70年代末起 ,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的行政改革全面展开 ,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权力过分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进
6、行改革。同时 ,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结合 ;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关键 ;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同步推进。中国的行政改革始终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国情出发 ,“摸着石头过河”,勇于探索 ,开拓进取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过去的年里,政府改革曾几度启动,但结果皆不尽人意。行政改革涉及到行政体制内部、外部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行政改革遇到来自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及外部因素方面的阻力,当代中国行政改革还存在很多困难。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
7、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1)中国行政改革的理念。在改革的初期,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精简机构和人员成为当务之急。而随着我国几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人员的“精简”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现有部门、机构之间权力关系的理顺,“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这体现出一种理念上的变化,从注重机构、人员
8、数量的比较表层的改革转向注重提高现有人员工作效率,协调部门之间权力等深层次的内容。 (2)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共十七大提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反映出政府高层越来越将行政体制改革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3)中国行政改革的重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4)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深化国有资
9、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二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和改革委)。三是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四是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5)中国行政改革的特点。一是着重优化组织结构,整合组织功能。本次改革明确界定和规范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分工,着重调整归并业务相近的机构,联系密切的机构和因分工过细导致职责交叉、关系不顺的机构。如将原来分散在几个部门中的对国有企业的指导和领导干部管理职能、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等
10、整合起来,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二是优化政府人员结构。调整和改善机关人员结构,着力充实和加强市场监管部门和基层一线的执法力量。三是强调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和调整。这次改革进一步将政府职能定位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从机构改革的方案来看,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调整体现在以下方面:加强宏观管理与监督;健全社会管理与监督;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加强服务职能。2、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取得的显著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观察行政体制改革的多年努力,我国政府职能
11、转变已迈出重要步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所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行政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日益提高,行政监督、行政问责显著增强。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国务院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应急预案和31个省、区、市的总体预案,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已经形成,政府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今后十年,将是我国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历史时期。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将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
12、重要战略部署。要保证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存在的不足应该看到,我国过去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2011年前的行政改革,从我个人的观点出点,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值得反思的:九次大规模的行政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陷入了改革目标的“低效率重复”。也就是说,过去我国的行政改革,几乎每次都有裁减人员,转变职能,政企分开等目标,但多数都不很成功,若干年下来我们才发现,尽管我们改革的初衷都很美好,费事费力,但成效并不显著,我国的改革陷入改革目标的低效率重复。1987年以后
13、的行政改革没有和事业改革整体推进,而是孤军深入,以至于后来,在一些地方把行政体制改革、裁减行政人员,甚至变成了“行政编”和“事业编”的数字游戏。我认为,政府管理的行政层面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来解决。但是行政体制改革只能解决行政层面的一部分浅层次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能和政治层面发生了内在联系。光有行政层面的改革,没有政治层面的深入,行政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几乎一个也解决不了。行政改革涉及到整个的政治体制改革,有较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国政治体制分为上端和下端,过去主要在政治体制下端进行改革,五次主要是集中在政府治理这个层面上,而政治体制上端改革则相对滞后。以去年的宏观调控为例。经济过
14、热,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推动起来的,而地方政府之所以有能力推动经济过热,就与政治层面的问题有关。比如目前对政府官员的选拔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那种看重经济指标、做表面文章、注重政绩工程等不良倾向。许多干部片面地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有政绩,就能提升。正是在这种思想下,一些地方政府盲目上马了许多新项目。可见,如果改变对官员的选拔体制、考核机制,就可能对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4、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中国行政改革还处在阶段性推进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初步的和过渡性的。在20年行政改革中,中国政府和中国行政学界积累了一些体会和经验。一是行政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中国
15、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二是行政改革要服从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三是行政改革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国情的原则,既要态度坚决,目标明确,又要步子稳妥,依靠群众,分步实施。四是行政改革要上下联动,配套推进。二、当代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 1、政府即为改革主体又为改革客体。过去年里,政府改革曾几度启动,但结果皆不尽人意。当前我们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凸显,所以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能低估。体制改革要想顺利推进,必须选准突破口,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府革自己的命。长期作为改革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
16、者的政府部门,在改革的深化过程中,本身成了改革对象。自己改自己,甚至是大幅度地放弃自身拥有的权力和利益,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新形势下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成了改革的对象,对政府自身的要求高了。长期以来,政府处于主导的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角色发生了变化,本身成了改革的对象,需要大幅度地减少和放弃自身拥有的权力和利益,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这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改革越深入,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就越高,政府的形象和绩效不是由政府部门自己决定的,而是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如果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不依法行政,或者滥用权力
17、,人民群众就会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监督和制约。2、复杂的利益关系难以协调。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主导改革的能力也受到了严重挑战。一般说来,改革的动力来源于改革的受益者,但在当前情况下,改革攻坚的阻力恰恰却来自改革的受益者。改革开放产生了一些新的利益集团,其中的部分人,现在正处于“最佳状态”。他们既反对倒退回计划经济体制,也不赞成继续推进改革,极力维持现存利益格局。这些新的利益集团和原有的利益集团交叉并存,形成相当复杂的利益关系,并对我国的改革攻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政府管理由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的方式向主要以经济的法律手段进行间接管理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改革是利益关系的重新分配。行政管理体制改
18、革触及政府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每一个政府部门都有其行使权力的固定空间,如果要对这种空间进行调整,自然会触及其现有利益。但现在有些政府部门为了获取部门利益,不惜越位在市场中与民争利。另一方面,本该为纳税人提供的公共服务,因为无利可图竟然缺位。政府部门的错位导致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不该做的事情做了很多。政府行为发生紊乱的一个直接原因,与政府机构的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有关。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整个的政治体制改革,有较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国政治体制分为上端和下端,过去年来我们主要在政治体制下端进行改革,五次主要是集中在政府治理
19、这个层面上,而政治体制上端改革则相对滞后。以去年的宏观调控为例。这次的经济过热,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推动起来的,而地方政府之所以有能力推动经济过热,就与政治层面的问题有关。比如我们目前对政府官员的选拔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那种看重经济指标、做表面文章、注重政绩工程等不良倾向。许多干部片面地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有政绩,就能提升。正是在这种思想下,一些地方政府盲目上马了许多新项目。可见,如果改变对官员的选拔体制、考核机制,就可能对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切身利益的关注度越来越强,这与政府能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功能形成矛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牵涉面
20、宽、触及利益层次深,有很高的难度。尽管如此,这项改革由于已处于整个体制改革的中心地位,冲刺难点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必须站在正确的基点上,运用科学方式坚决稳妥地推进。4、政府职能转阻力重重。相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由“经济干预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这是一场非常有深度的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回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方面,宏观调控的权力在中央,必须从全局出发,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方面,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发挥地方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要做到这样,必须明确中央与地方
21、的职责权限,正确处理和解决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的合理性问题、制度性问题及规范性问题等。而解决这些问题,既涉及党政关系,政企、政资、政事、政府和市场中介组织关系,也涉及机构设置和减少行政层级等问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难题。三、当代中国行政改革难点的处理对策1、探求解决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处理对策提出问题的目的就在于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我们认为,当前中国行政管理学要走出困境,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邓小平行政管理理论为指导,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为此,一方面,我们
22、必须借鉴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经验与成果,不能盲目排外;另一方面,必须从国情出发,进行创造性地吸收与转化,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理论。这需要行政管理学界的辛勤耕耘与艰苦努力。(2)加强行政哲学的研究,为行政管理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理论支撑。在当前,应注重对行政本质、行政主体、行政客体、行政决策、行政控制、行政方法、行政动力、行政规律、行政价值等问题的研究。(3)理论研究要贴向现实。只有贴向现实,理论的构筑才有根基,才有生命力。因此,行政管理学研究者要打破枷锁,解放自己,走出学府,走进政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学奠定坚实的实证基础。为此,必
23、须打通学府与政府的沟通渠道,采取各种有效途径,为了解政府管理实际创造各种有利条件。(4)要改变研究方法,提倡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系统分析、统计分析和历史分析等方法。使行政管理学真正走出象牙之塔,成为一门既具有丰富的实际内容,又有科学的理性分析,既给人以启迪,又引人思考,与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对中国行政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的学问。(5)采取“内联外引”的策略,促进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科学学科的不断增多,是科学知识体系进化的基本表征。行政管理学是一个同外界声息相同的开放系统,其进化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必须采取“内联外引”的策略,进一步促进中国行政管理学的持续发展。所谓“内联”是指加强
24、舆论引导与组织合作,不断积累力量,最大限度地壮大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队伍;所谓“外引”是指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中更广泛地引入和移植其他科学门类、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为边缘学科的萌生创设必要的条件。(6)加强行政管理学的比较研究,增加我们的知识存量。如上所述,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仍处于薄弱环节,应当加大对比较研究的研究力度2、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为目标,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切入点。 服务型政府,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
25、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是: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实现和保障社会公正,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政府财政资源主要向公共产品服务领域投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切入点,其基本依据如下: 一是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目标模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要着眼于完善这一目标模式。 二是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益探索,理论界和各级政府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达成共识。 三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化解社会矛盾
26、与维护社会稳定的总抓手。 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能够很好地解决政府管理中为谁服务、谁来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等关键问题,因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五是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切入点,可以统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公平公正、覆盖广泛、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3、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
27、济运行的干预。(1)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减少政府直接管理和介入微观经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大力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制度,着力解决行政权力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等问题。(2)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严重危害市场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市场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加注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公共服务倾斜,加快建设
28、服务型政府。(3)更加注重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理顺行政关系。继续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更具综合性、权威性的行政机构,逐步建成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大部门制”行政机构体系;稳妥推进行政层级改革,继续探索实行省直管县,逐步减少行政层级;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妥善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职能与责任,科学合理界定省以下地方政府不同层级职能与权责关系,努力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创造性。4、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府职能结构,在政府和部门间合理配置政府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坚持全面、统一、精
29、干、效能的原则,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基本解决政府部门分工过细、职责交叉的问题。(1)更加注重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尤其是行政法制体系,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要严格依法行政,完善执法程序,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等现象;要强化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做到用法律管权、依法律办事、靠制度管人。(2)更加注重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围绕社会广泛关注
30、、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扩大主动公开信息量,完善依申请公开受理机制;大力推进行政决策公开,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稳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公开,按照行政权力取得有据、配置科学、运行公开、行使依法、监督到位的要求,公开行政职权依据,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保证公开内容真实可信、过程有据可查、结果公平公正。5、 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及政府职责体系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明确界定部门职能分工;针对权责脱节、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在配置部门职能的同时必须明确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建立对各部门履行职能情况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一方面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推行行政问责制。在科学界定
31、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责任范围,使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权责规范、明确,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完善政治、行政、法律、道德与结果责任追究机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形成权责一致、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科学高效的行政运行体制。(1)健全政策决策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合理界定决策权限,规范决策行为,通过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听证制度等,不断提高决策水平。(2)优化行政权力运行。加快建立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改革
32、公务消费制度,建立行政成本考评机制,加大监察督察力度,减少行政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3)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加快完善各种监督制度,完善包括人大、政协、司法、舆论、群众等方面监督以及政府内部监督的监督体系,将权力运行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4)加强行政问责。继续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建设和统计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促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6、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以就业、社会保障、
33、生态环境、社会治安、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指标考核干部政绩。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考评。 (1)更加注重公务员自身建设,建设廉洁政府。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优化人才选拔机制,加强公务员培训,全面提高行政水平;大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突出整治行政机关懒散问题和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风气。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执行力;坚持反腐倡廉,坚决查处利用行政权力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案件。深化财政管理体制、行政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改革,严格风险管控。(2)加强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研究。增强
3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与连续性。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战略地位,科学确定行政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中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明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与工作重点,以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7、深化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建议行政改革已处于整个体制改革的中心地位,冲刺难点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依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必须站在正确的基点上,运用科学方式坚决稳妥地推进。 (1)我国各方面的改革都处在关键时期。建立改革协调机制和机构非常必要。从去年的宏观调控看,政府各部门的某些行为,不仅具有部门局限性,而且还具有较强的自身利益特点。无论投资体制改革、
35、财税体制改革,还是社会体制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触及部门利益、中央与地方利益。因此,着力推进改革,需要高层次的综合协调。 (2)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往政府改革的困难,就在于政府当事人对改革既无动力,又无压力。其实,改革政府并非仅有机构改革一途。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说穿了,是因为“权能生利”。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审批权,可以想见,把“改革审批”作为突破口,对政府釜底抽薪,审批制改革一旦成功,机构改革便可顺水推舟。所幸的是,把审批制过渡到备案制,如今已成中央的大政方针。中国加入世贸,国际社会也要求我国取消审批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乃大势所趋。 (3)坚持把政府自身改革、事
36、业单位改革与加强执政党建设和改革紧密结合,整体推进。以往我国在政府自身改革方面存在低效率现象,究其原因,大概还不能简单地责怪政府本身,因为在政府公共治理的后面还有着复杂的体制制约因素。如果在政府自身改革的时候,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有效配合的话,行政体制改革孤军深入是很难取得显著成效的。推进中国政府自身改革,从总策略选择和路径来说,应当遵循一种整体推进的策略。有整体的制度设计,整体推进,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执政党的改革,主要是解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问题。那么,对政府来说就应该重点解决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
37、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行政改革也不例外,始终是在邓小平行政理论和改革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行政改革确立了总体框架、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其要点有: 首先,行政体制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行政改革要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其次,行政体制改革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着眼于健全民主法制; 再次,行政体制改革要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建立精简高效的政府机构; 最后,行政体制改革要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廉政建设。行政改革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代中国来说,要想获得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平衡发展,就必须
38、进行全面的行政改革,要在依据我国国情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改革道路!【参考文献】1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2和谐社会与政府创新,俞可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3玉娥.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4黄强. 领导科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刘豪兴.社会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倪星.行政组织理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王少军、张根兴.开国肃贪第一战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9.1-28唐达天.二把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60-629李栋.通过司法限制
39、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姚尚建.责任政党政府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242-25211 新华网. 中央纪委:2009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4.4亿元 .J/OL 11郑荣华.中国共产党纪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胡锦武.江西吉安林业系统4名林业局长落马EB/OL 2007/09/1113中国新闻社. 湖南桑植林业局长成丧星 六任局长中五任腐败. J/OL 14 陈晓舒.南粤三贪”陈绍基、郑少东和王华元一审开始EB/OL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82442 2010/7/151
40、4困境与抉择:中国行政学的发展1998年第9期 15刘怡昌主编:中国行政科学发展,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年版16张成福.发展问题与重建载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1期 17颜佳华.行政哲学论,载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18张成福.发展问题与重建载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2期 19王续琨.行政科学的发展态势与体系结构1997年第5期20中国新闻社.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难点和切入点. C/ML【鸣谢】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我之所以选择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与对策作为研究方向,是因为行政改革涉及到整个的政治体制改革,有较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国政治体制分为上端和下端,过去主要在政治体
41、制下端进行改革,五次主要是集中在政府治理这个层面上,而政治体制上端改革则相对滞后。由于理论水平有限,试图借此“抛砖引玉”,希望能为我国行政改革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本论文是在我个人的自学探索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构思、写作到定稿,我得到了教育机构提供的信息要求指导和帮助。论文的最终出炉,最应该感谢的是湖南省湘潭大学的李科利老师,她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同时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十分关键的指导意见。论文才得以进一步完善。在此特向默默奉献在教学第一线的李科利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岁月如
42、歌,光阴似箭,两年的自学考试已接近尾声。在这里,我还要感谢一直以来关心和帮助我的老师、同事,感谢关心和帮助我的老师、同学,感谢大力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并吸收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
43、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
44、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
45、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