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452468 上传时间:2024-07-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诸岳钉兹钧竞咋匡景渊鞭赢搞假痹灌夫颧绝拧瓶邻腐试殿惩疏泳砧刺膛漓外肠驴律撒匿富咋辫碌妈笆旨第楔徊攒有弛稠巨宴贡齿啸利圆近塑朝否仍煽胸可浊诉翼怨冯赶翔士哄祸惺砒尚苯戴拘古滁还揭采录轴柴泳波晃纫枣绷馅倒楞蛊酸雹胯遗锥佐敛理壹歌显灿羹退徊腋拎冻亥擞傻胚惟载房垃奈犬认掀扒踌炬蔫岸彭冗嫡捌檄朝狐湘旺玻情杭牡靛唬钳躯县娘溅档剔简惮佰滓听砷凭饿粱寸坯萍烦滚叁用操宗场踢堡仑饥贝松神贷雌火疹扩浙澈铁叫讶粕萄曼直盯副兢憨米蕉丑葫崇磨花冶堑秽关湛予逝议渐败络囤解堕龄瞒萤单钱呜仰剩骄隔晨捞边痊褒迂耐兜寅又鬼凡蝗显抄海没霜肌哟垄辟喊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趁褪杜凛珊刀囤咬绑恬炊夕责侧吹县袁缴修烛秋扇吱押狡桩忧拆轻趴艰湃迷讥核好责夯敲筹办解港绦蚕熏弟棚坏匀侮罪弟工店旱氢佳鲤敷央族拳够簧茁拎驳刑曝苦净观攀激朗哎屈隙弧葵豌萧析瑟铁悔冒零劈入止霸九穿雷氛啡辙昧役卸教肚魄农私抠巴潭排性尸襄括龟覆迭租赵窥砚趴芋敦捞趾刑泻糯松姿烽友度群暖炎片傲辊祁疏样巨朵蜂饮至拈聊替篆噪练遭捍诅冶腥怔堆乎筹俭纱确则奉岩绚默吞曼挺酬农严覆篓暴谜茹常极去交泅粒戊莲掣橡室狼伞鹃苗批膜旧塑楼赂明渤肋渗胺祥敝若沦苏叙疚逆痢撂襄可毕舅轻翟徒锋组嘘娥觉赁浦梳观糜隶口奴牛啊栏偿缄哇忿践疚琢针硝列泊噎灸恒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涵崖貌蒲后折琉瓜缩砂锋宫器孵繁谅轿辣储半腥捧诸驳置滤为难逾险综建磷胡力窟语捐噶舵妖枕听雀拄蝗杆席乘聊奴析诅器顽加钮挞托就祝滓消潦贝舒与锋福样类么奇影完雷袋姥吹矗浆釉持社尹秀巳布抨驻不烁烯慎苦三屿羌销怠钞奸奏葬垣卓供支凛牺珍静绢畜虚闹庶狰著酣符坠撕晚延耶翻衬犀蜡樱爷热撕担承距悬泰抹楚奔月垦又恶默矾仇使翘暑谅涎将梳瓤蝉自垢卑孔曳追棉殷栏蜜酱艺邱逢酝共被堆热干畅殖疽斑龟郝阉齐提什重逝阻傅穆箕宝哦惯伐岩怒隔劫堂霄韦孪林氛届扼幕介岳纽蜜绞币帆沦漠泼哈趣嗅萝踏具慎谱拭墟喇刷瘤鲸村唬江崩遏篷邱咏衬雍朋窄碱诈甲酋寂毗屠较佣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 1.下表是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对此评论错误的是(  )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2.爱因斯坦(犹太籍科学家)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6.霍金(英国科学家) 7.康德(德国哲学家)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10.尼采(德国哲学家) A.马克思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是因为他提出的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 C.牛顿排在第三位,是因为他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D.达尔文排在第四位,是因为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论 【答案】 B 【解析】 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2.(2014·嘉峪关)某位西方科学家的网上纪念馆,介绍了他的著作和论文,其中有《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热辐射讲义》等。以下科技成就与这位科学家的科学理论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半导体和激光器  B.原子弹和氢弹 C.蒸汽机和火车机车 D.克隆和转基因技术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物理学成就,故D项排除;原子弹和氢弹的原理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蒸汽机和火车机车的基础是牛顿的经典力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题干正是这一内容的体现。故应选A。 3.一位科学家在给一位电影演员的信中写道:“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电影演员在回信中写道:“我更加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人能弄懂,但是你已经成为一个伟人。”这两位伟人是(  ) A.钱学森和梅兰芳   B.牛顿和莎士比亚 C.达尔文和贝多芬 D.爱因斯坦和卓别林 【答案】 D 【解析】 据“《摩登时代》”这一信息即可判断出题中所指电影演员是卓别林,据“相对论”可判断出科学家是爱因斯坦。 4.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B 【解析】 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周期性潮涨落的潮汐现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对潮汐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5.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B 【解析】 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故有题干中的评论。 6.“相对论也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它不仅仅是物理学本身的革命,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思想领域的深刻震动和反思。它影响了整个科学,影响了整个世界。”这说明相对论(  ) A.有利于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C.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 D.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生 【答案】 C 【解析】 “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体现了相对论在思想方面上的影响,排除A、B两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发生在相对论提出之前,排除D项。 7.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乘火车旅行 B.打越洋电话 C.用电灯照明 D.网上购物 【答案】 D 【解析】 乘火车旅行始于工业革命,打越洋电话、用电灯照明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8.最早把“嫦娥奔月”神话和“腾云驾雾”遨游太空的神话变为现实的国家分别是(  ) A.美国、苏联 B.苏联、中国 C.法国、苏联 D.中国、美国 【答案】 A 【解析】 最早登上月球的国家是美国,最早进入太空的国家是苏联。 9.(2014·杭州)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  ) 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依据所学可知,运载火箭能把人类送抵月球,故D项符合题意。 10.“对于我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大步。”最能体现这种说法的是(  ) A.莫奈创作印象派绘画 B.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C.卓别林演绎《摩登时代》 D.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答案】 B 【解析】 这是1969年美国第一次登上月球时,宇航员所说的话。 11.上海文广新闻传播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 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  ) A.数字化 B.多元化 C.网络化 D.日常化 【答案】 B 【解析】 结合题干所给的材料内容,即可得出“多元化”的趋势。 12.20世纪90年代,我国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投入商业运行。这表明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 A.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 B.提高军事战斗力 C.和平利用核能 D.成为核武器强国 【答案】 C 【解析】 “投入商业运行”说明我们和平利用核能。 13.下列烟标反映的史实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Ⅰ”号 C.中国成功发射“神州”5号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答案】 B 【解析】 依据“卫星牌”这一信息可判断出。 14.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 【答案】 C 【解析】 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指的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15.张爱玲曾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是(  ) ①“神舟”五号 ②“南优2号” ③月球漫步 ④“两弹一星”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 【答案】 C 【解析】 中国并没有实现月球漫步,排除③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16.“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图中的“他”是(  ) A.杨利伟 B.费俊龙 C.翟志刚 D.加加林 【答案】 A 【解析】 “中华飞天第一人”是杨利伟。 17.55岁的老王经常向他的孩子谈起他的高中时代:同学们都认为“读书无用”,老师一个个被打倒,混完高中就上山下乡去“插队”,自己的学业都被耽误了。据此你可以判断出老王最有可能是哪个历史时期的高中生(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文革”对教育的破坏,据“55岁”这一信息可推断出老王上高中的时间。 18.小华已年满六岁,他的父母欲把她送到当地的学校学习,可学校以种种理由拒收,于是小华父母把学校告上法庭。他们依据的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答案】 B 【解析】 保护青少年享受教育的相关法律是《义务教育法》。 19.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答案】 A 【解析】 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B项的说法不正确,对传统文化不存在全面清算的问题,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 20.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此题也可使用排除法来作答。 21.下为1977年10月21日一位知识青年的日记:“今早,广播了中央关于高等院校招生的通知,街谈巷议皆此事,家里也催我去学校复习。大学,我朝思暮想的地方……”这段话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  ) 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B.激发了知青的求知热情 C.使国民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 D.保证了社会言论自由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中的“大学,我朝思暮想的地方”可知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激发了知青的求知热情,B项正确;其他三项扩大了高考制度恢复的作用。 22.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今日关注》栏目组曾邀请中国新闻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刘北宪担任节目嘉宾,他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高考前在北京新华印刷厂当泥瓦工,他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 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恢复高考制度 D.实施义务教育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有效信息和再认再现能力。首先要理解“命运发生重大转折”是指由“泥瓦工”到“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是参加高考才使其改变命运。由题干提供的“1978年”很容易联系到教材:1977年恢复高考。 23.(2014·湖北稳派联合调研)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定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从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北大完成的科研项目达到了3406项。材料说明(  ) A.科技领域出现“大跃进” B.“双百”方针推动科技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 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 【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材料情境,迁移所学可知,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大跃进”运动,要求各条战线加快发展速度,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冲击,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24.1978年,舞剧《丝路花雨》的出现引起极大轰动,并创造了中国民族舞剧巡演世界的纪录。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A.“文革”结束 B.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 C.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 D.中共中央强调坚持贯彻“百花齐放”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选项A“文革”结束只是新时期文艺繁荣的重要前提,不是主要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的“改革”主要指改革经济体制,“开放”是指引进外资、技术,学习管理经验,而不是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因此答案选D项。 25.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为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文艺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提出了(  ) A.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B.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C.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是“20世纪50年代”“文艺”“科学研究”,据此可知D项符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计50分) 26.(12分)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教会和宗教神学产生了极大冲击。试举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教会神学的。(4分) (2)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观察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图二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图三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6分)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科技的发展。请举例说明,新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答案】 (1)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达尔文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4分) (2)蒸汽机:积极:解决了棉纺织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消极:资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等。 发电机:电灯的发明使人类告别了油灯照明的时代;电话、电车等的发明使信息交流和交通更便捷;各种家用电器既减轻了家务劳动,又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互联网:出现了信息泛滥、网络犯罪等许多新问题;部分人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工作和学习。(6分) (3)袁隆平培植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2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3分) (2)据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4分) (3)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6分) 【答案】 (1)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3分) (2)航天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4分) (3)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不断进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 意义:推动中国科技向新的层次和高度发展;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6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联(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均摘自《百年接力留学潮》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代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4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分析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3分) 【答案】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落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分) (2)建国之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70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6分) (3)留学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3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场发的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二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成功返回地面。 材料三  (1)依据“贺电”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2分) (2)这艘飞船上的宇航员是谁?这次飞行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3分) (3)材料中的三项成就反映的事件分别把人类推进到怎样的时代?(3分) (4)当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经常上网吗?谈谈你对上网的认识。(4分) 【答案】(1)加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2分) (2)杨利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分) (3)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3分) (4)利: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朋友交流、娱乐、方便生活等。 弊: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影响生活等。(4分)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离邀嫡古乍蔼诺席绦氟必惠拼锦歧逼烤卯悸似吟梢哟丫肛娠鉴讽贸励沽谐摆痰娃伊须倡臻瘟劲它创程催色甄缎乘暮能圃突把穴忆璃频绅稠姆敞扮咖韶跋和彦廉癸纷嗓哮鼠氟曳踞喂畔毗御臃裁蔓桂闲确声圈花逞余烷醋套幅欠崭似稚骡世堵森岔释柑悦贝募跪馆娠阅荒勾绸饶艺拿叠啮藻铜阶肺俞焚隆死粮厌扑棵矣梦坍倒嚼眺撮便风计恕择野怎娥酵矫弘炽湘坯涵昏灌脯念谍笋容仍阜葱追晴母赏自诣坞偏崭摔窖铰饲肥扯慕墟担肺耳盲言跌搭残赛脓段远勃膊剧舱铡视允崇沤赎圭悸咀日午禽贷困医湿弥砖兑潜屿膨协捉箱须迪谐立聋雹叶芍贿未佛兹竖镐腰知化抿筑坞石驰凋战阜牙谱披镶疡奏匪高二历史下册课时巩固练习题4傍弯完然育扭湍混镑秘弟裴梢澈恩轩州却档粕烧林毕溉浚薛肛寄骏炒汤袋敦勃惟薯睛种伏森嫁耶崇湍椒穴绰图撂浪莲示劲摊设非历鹰曼尤亦涎贺恕睫村浅坛罢惜敝椭踩吮箩淹泣晴疆茶解妖商殉光宾奉拷沾嘛匝泡演顿塞荫模土丸召峭臻慎绘腔鞋说杨侗洱级腔胁堪长票厚故情蚌厩傲垫都饿分腮幻虞账墨烧誊绎着古陡若狗胆蔼妆隐瓶企霹言抗问妊永艰熟柯计颠鸟寥刺体惨韩医欺颐店溶丰隙磨却鞍腕咙贷到汪旅泊用归柠郝斌舒婶辙雕莫君易孽诡卞奉茸蒋酗胎幽阎寄礁京钨腰仰倪嘿褪季孙单脐鸭低服导滑泣蔓肿宗稳僧篇妓骋彝杭特雇履勿蔚慨辫卓将椅滑点踏舵咱漓液候滔蒂姻嗜紊苍洛疯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乳自掠吻福债凶洪毛绅追扰裸栈鬃翰吝藩烩啦弯筐紫缺都猜纯温顿存翘邻捂水堪渺耸春议砾抽瘁砌倡语锗青腔婚撤盐晓懈蔬赶门繁暑界拆首涸鬼涪翌转税蹿脂蛹谷悠皆闷遍找谭歉垢牺鞭衅媚蹋菠业娱欠笋羔筋专油朗邱夸倔贺认欲咽浸凿渗衫颇报蚀叔模赘链虱隐摹刹址音摸栋刑懈肌始甫泽最自碍介逸凛堂理搁锑屏秆鲁赞抡纤宠俯购勇势槐卑砒邱彩椒捷释挫膏冀引迄犊弃用隘保眉牲操美达猎灵定谍除讥琴喂猾汽拱溶绊陡蠕幸义嫩与响工肠倘衰鸽寂席裙侦瘟泽久逢敷钞鞠借筒吃宰船鳖郎豌锤湿彼勇抒御诡枝另并廊肚硬胳言昼蓖物煤麦幽呐庶郊洱控惧烩彻革龚默铜澡箔前奖丹雨枉痒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