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B10075-2000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高清无水印).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44966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57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B10075-2000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高清无水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TB10075-2000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高清无水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TB10075-2000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高清无水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TB10075-2000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高清无水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TB10075-2000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高清无水印).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TB 1 0 0 7 5 J 8 2-2 0 0 0-2 001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 接触网设计规范C o d e f o r d e s i g n o f o v e r h e a d c o n t a c t s y s t e m i n t u n n e l o f r a i l w a y e l e c t r i c t r a c t i o n f e e d i n g2 0 0 0-1 2-2 1 发布2 0 0 1-0 4-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 接触网设计规范C o

2、 d e f o r d e s i p o f o v e r h e a d c o n t a c t o f r a i lw a y e l e c t r i c t r a c t i o ns y s te m她t u n n e l介e d 加9T B 1 0 07 5-2 0 0 0 J 8 2-2 0 0 1主 编 单 位:中 铁电 气 化 工 程 局批准 部门:中 华人民 共和国 铁道部施 行 日 期:珊1 年 4 宜1 日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 北京关于发布(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等 巧个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通知铁建设函 2 0 0 0)4 4 5 号 铁路站

3、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T B 1 0 0 6 6-2 0 0 0),铁路站场客 货运设备 设计规范)(T B 1 0 0 6 7-2 0 0 0),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训 规范(T B 1 0 0 6 8-2 0 0 0),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 B1 0 1 1 9-2 0 0 0),铁路货车车辆设备设计规范(T B 1 0 0 3 1-2 0 0 0),铁路驼 峰信号设计 规范(T B 1 0 0 6 9-2 0 0 0),(铁路驼峰信号 施工规范 (I B 1 0 2 2 1-2 0 0 0),铁路区间道口 信号设计规范 (化 1 0 0 7(卜 一2 0 0 0),(铁路信号 站内联

4、锁 设计规范 (T B 1 0 0 7 1-2 0 0 0),铁路通信电源设 计规范(T B 1 0 0 7 2-2 0 0 0),(铁路光 缆P D I-I 通 信工程施工规范 (T B 1 0 2 1 5-2 0 0 0),铁路通信用户接人网设计规范(T B1 0 0 7 3-2 0 0 0),铁路车站客运信息设计规范(T B 1 0 0 7 4-2 0 0 0),铁路电 力牵引 供电 隧道内 接触网设 计规 范(T B 1 0 0 7 5-2 0 0 0),铁路枢 纽电力 牵引 供电设 计规褂(T B 1 0 0 7 6-2 0 0 0)等1 5 个铁 路工程建设 标准,经审查 现批准发

5、布,自2 0 0 1 年4 月1 日 起施 行。届时,原 铁 路货 车车辆段 设计规范(T W 3 0-9 0),(铁路货物列车 检修所设计规 则(T$1 3 1-9 0),铁路货车站修所设计规则(T$J 3 2-9 0),铁 路光缆数字通 信工程施工规 定(T B 1 2 1 5-9 2)同 时废止。对工程延续项目 勘测设计中 新老规范的衔接问题,按 关于实施新 发布 设计规范 有关问 题的通知(建技 1 9 9 9)8 8 号)办理。以上 标准由部 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和铁路工 程技术标准所 组织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00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目 J台 本规范是根据铁

6、道部铁建函 1 9 9 8)4 3号文 关于下达1 9 9 8 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等六项编制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编制的。本规范共分七章和一个附录,主要内 容包括:总则;接触网设 计条件;接触悬挂;防雷、绝缘、接地;平面布置;结构计算;埋人衬 砌及防 松、防腐蚀要求等。本规范 规定了 我国电气化 铁路隧 道内 接触网设计的主 要技术要求,是对 铁路电 力牵引 供电设计规范(T B 1 0 0 0 9-9 8)的深化和补充。本规范系 首次编制,在执 行过程中,希 望各单位结合工 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 见和 有关资 料寄交中铁电 气化工程局(北京市万寿路

7、南口 金家 村1 号,邮 政编 码 1 0 0 0 3 6),并抄送铁路工 程技术标准所(北京市朝阳门 外大 街2 2 7 号,邮政编码1 0 0 0 2 0),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由 铁道部建设管 理司 负责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中铁电气化工程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颜燕、王作祥、邢尊军、高鸣。目次1 总则 .12 接 触网 设 计条 件 .2 2.1 气象条件 ,2 2.2 隧 道净 空 与 限 界 ,2 2.3 受电弓外形尺寸及动态包络线 。33 接 触悬挂 、4 3.1 悬挂类型 ,4 3.2接 触导 线高 度 .44 防 雷、绝 缘、接 地 .5 4.1 防雷 5 4.2 绝缘 ,

8、5 4.3 接地】.65 平面布置 7 5.1 锚段 7 5.2 平面布置及拉出值 ,7 5.3 隧道洞门墙下锚 ,86 结构计算 。97 埋人衬砌及防松、防腐蚀要求 ,1 0 7.1 埋人衬砌 、1 0 7.2 防松、防腐蚀要求,、1 0附录A 化学粘结锚栓设计技术参数 1 1本 规 范 用 词 说明 .1 4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巧1总则1.0.1 为统一铁路电力牵引供电系统隧道内 接触网设计的技术标准,使设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经济合理和方便维修,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铁路网中标准轨距铁路,牵引网采用单相工频(5 0 H z)交流

9、制,接触网 额定电 压为2 5 k V,设计行车 速度不大于1 4 0 k m/h 的电力牵引供电工程隧道内接触网设计。1.0.3 工 程设计中选用的设备应能满足隧道内电力牵引的要求,并应积极推广采用技术可靠、工艺成熟、经济合理的新设备、新材料。1.0.4 隧 道内 接触网 设计应根据隧道净空高 度,隧道内 气象条件、污秽程度等合理确定,并应满足所通过的机车车辆和装载货物建筑限界的要求。1.0.5 隧 道内 接触网 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接触网设计条件2.1 气 象 条 件2.1.1 隧 道内 接触网 设计的 气温取值应按下列原则确定:隧道内

10、接触网设计气温应依据隧道长度及该锚段在隧道内 的长度确定。当2/3 锚段长度及以上位于长度大于2 0 0 0 m的隧道内 时,设 计 气 温 可 按比 隧 道 外 接 触 网 设 计 气 温 最 低 值 高5,最高值低1 0 取值;其余情况可与隧道外接触网设计气温取为一致。2.1.2 隧道内 接触网的最高计算温度宜为所取最高设计气温的1.5倍。2.1.3 隧道内 腕臂、吊弦、定位器正常位置时的温度宜按最高计算温度和最低设计气温的平均值计 算。2.1.4 隧道内接触悬挂及附加导线悬挂不宜考虑垂直线路方向的风荷载和冰荷载。2.2 随道净空与限界2.2.1 当 隧道净空符合国家现行的 标准轨距铁路建

11、筑限界(G B 1 4 6.2)中“隧限 一2 A 及“隧限 一2 B 限界时,接触悬挂及附加导线悬挂须按满足G B 1 4 6.2中“建限一1”限界及带电体与接地体、带电体与最大级超限装载 货物的安全 距离设 计。2.2.2 当隧道净空不符合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 B1 4 6.2)中“隧限一2 A 及“隧限一2 B 时,接触悬挂及附加导线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 度按满足二 级、困 难时满 足一级超限货物列车的建筑限界及带电体与接地体、带电体与超限装载货物间的安全距离设计。2 2.2.3 当遇有 特殊的 低净空隧道及跨线建筑物在经铁道部批准的情况下,可按满足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 B

12、1 4 6.2)中“建限一2 及满足带电体与接地体、带电体与机车车辆间的安全距离设计。2.3 受电弓外形尺寸及动态包络线2.3.1 受电弓 外形尺寸应符合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 E1 4 6.2)中的规 定。2.3.2 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 B 1 4 6.2)中 受电弓最大工 作区域的规定。2.3.3 当 受电弓 外形尺寸和受电弓动态包络线不符合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 B 1 4 6.2)中规定时,应由 生产厂家提供实际尺寸.并必须符合隧道净空对其尺寸和绝缘间隙的要求。3 接 触 悬 挂3.1 悬 挂 类 型3.1.1 隧道内接触悬挂类型 应优先采用全补偿

13、链形悬挂,并宜与区间悬挂方式相一致;当隧道净空高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简单悬挂。采用简单悬挂时,列车运行速度不宜超过8 0k i n/h o3.1.2 隧道内接触悬挂宜采用承力索位于接触线正上方的直链形悬挂。3.2 接触导线商度3.2.1 当隧道净空符合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 B 1 4 6.2)中“隧限-2 A,及“隧限一2 B ,并带电通过 5 3 0 0 m m最大级超限货物时,接触线距轨面的最低高度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 7 0 0 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 5 6 5 0 mm.3.2.2 当隧道净空不符合 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 B1 4 6.2)中“隧限一2 A 及“隧限 一2

14、 B 时,接触线距轨面的 最低高度不应小于2 5 k V带电 体与所通过的 机车车辆和 货物列车间3 5 0 mm的安全距离,但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 3 3 0 m m.3.2.3 在海拔1 0 0 0 m以上的区 段,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应随空气绝缘间隙的修正值增加而相应增加。4 防雷、绝缘、接地4.1防雷4.1.1 重雷区及超重雷区,长度为2 0 0 0 m及以上隧 道或隧道群两端的接触网应设避雷装置。4.1.2 地处中雷区,长度为1 0 0 0 0 m及以上特长隧道两端的 接触网应设置避雷装置。4.2绝缘4.2.14.2.2隧道内接触网绝缘水平应按重污区标准设计。接触网的空气绝缘间隙不应小于表

15、4.2.2 的规定。表4.2.2 空气绝缘间陈值(mm)有 关 情 况 正 常 值 续表4.2.2序号有关情况正常 值困难 值7在对向风吹,风速为1 3 m A时,2 5 k V带电体与保护线的 间隙2 5 08绝绝元件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 间 隙(适 用 于 任 何 高程)瓷及钢化玻确绝缘子1 0 07 5有机复合绝缘元件5 0污 秽地 区的绝 缘泄 偏距 离增 大时,表 4.2.2中所列 的空 气绝缘 间膝 值可 不增大;在高程超过1 0 0 0.的地区,表4.2.2 中所列空气绝缘间原值应进行修正;在已 建成的低净空陇道、跨线桥等建筑物范围内,采用正常间隙确有困难时,方可采用表42.2 中

16、的困难值,并应相应采用防雷措施。但重雷区及海岸线1 0 k m以内的区段的空气间隙,应采用正常值。4.2.3 回流线距受电弓静态间隙不应小于4 5 0 mm.4.2.4 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在最大弛度时距地面不应小于 5 0 0 0 m m,单线隧道内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4 0 0 0 m m.4.3接地4.3.1 隧道内接 触网宜采用集中接地(接地母线)方式,也可利用回流线(直接供电方式)或保护线(A 7,供电方式)作闪络保护地线。接地母线的引下线宜采用嵌人隧道壁内方式设置。4.3.2 接地 母线 应每隔约5 0 0 m接一次钢轨,小于5 0 0 m的隧道宜在中 部有一处接钢轨。在无信号轨

17、道回 路区段可直接接钢轨;在有信号轨道回 路区 段可直接接扼流变压器线圈中 性点或串接火花间隙后接至钢轨。4.3.3 接地 母线引至隧道洞口处,应按本规范第4.3.2 条规定接钢轨,同时在洞口 处打接地极,接地极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 0 n。5 平 面 布 置5.1 锚段5.1.1 对电 气化铁路的新建隧道,在下列地点应按接触网下锚要求在隧道内预留锚段关节断面及下锚洞:1 长度大于2 0 0 0 m的隧道;2 隧道间 无法布置锚段关节的隧道群及桥隧相连地段的隧道;3 邻近车站的 隧道。5.1.2 隧道内 不宜设置绝缘锚段关节,确实需要设置绝缘锚段关节的隧道应预留锚段关节断面、下锚洞及安装隔离开

18、关的空间。5.1.3 长隧道内(包括隧道间无法布置 锚段关节的隧道群及桥隧相连处),对新建隧道,当预留锚段关节断面及下锚洞时,锚段长度不宜大于2 0 0 0 m;对既有线隧道,当未预留锚段关节断面 及下锚洞,宜改 建困 难时,锚段长 度不宜大于3 0 0 0 m.5.1.4 隧道内锚段关节全补偿下锚宜采用坠陀补偿下锚方式,并宜 选用 铁陀。未预留 锚段关节及下 锚洞的隧道可采用坠陀补偿以外的下锚方式。5.2 平面布置及拉出值5.2.1 相 邻两跨距之比,不宜大于1.5:卜 隧道口 地段,当隧道净空低、跨距较小时,隧道外跨距与隧道内 跨距之比 则不宜大于 2.0:1 05.2.2 双线隧道位于隧

19、道断面中部的中间立柱,宜采用上、下行线路各自独立的立柱,并且悬挂下行线路的中间立柱应位于悬 7 挂上行线路中间立柱的前方。5.2.3 在直线区 段,接触线应按之字形布置,定位点处的拉出值宜为士 2(幻t r am.5.2.4 在曲线区 段,应根据曲 线半径、超高值、接触悬挂跨距选取拉出 值,在允许的 行车速度范围内,定位点拉出 值不宜大于4 0 0 rim;电力机车受电弓工作宽度为1 2 5 0 ri m时,跨中 点接触导线距受电弓中心的偏出值不宜大于 4 5 0 m m.5.3 隧道洞门堵下锚5.3.1 接触悬挂及附加导线应避免在隧道洞门墙上下锚。5.3.2 当接触悬挂及附加导 线必须在隧

20、道洞门墙上 下锚时,应按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 B 1 0 0 0 3-9 9)中 第6.0.5 条规定办理。5.3.3 对新建电 气化铁路的隧道,当接触悬挂及附加导线必须在洞门 墙上下锚时,接触网 设计专业应向 隧道设计专业提供接触网下锚位置、预埋件要求及受力荷载资料。6 结 构 计 算6.0.1 隧 道内 接触悬挂及附加导线悬挂的结构 计算应与隧道外标准一致,有条件时应适当加强。6.0.2 双线隧 道悬挂采用的中间立柱,其自由 端最大挠度不得大于立柱长度的1%a6.0.3 锚固 在隧道衬砌和洞门 墙上的带楔块的埋人锚栓,其埋人深度不宜小于1 5 d(d为 锚栓直 径)。6.0.4 隧 道内

21、主 要受 力件的 埋人 锚栓 直径不宜小于1 8 m m o7埋入衬砌及防松、防腐蚀要求7.1 埋 入 衬 砌7.1.1 接触悬挂及附 加导线安装底座需固定于隧道衬砌和洞门墙上,对于新建隧道,底座的埋入件宜采用预埋方式,应在隧道施工时一次完成。7.1.2 需要在隧道衬砌和洞门墙上钻孔埋人锚栓时,可采用下列锚栓和固定方式:1 填注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低于 M2 0,并应回填密实。2 采用化学粘结型锚栓,其技术性能应满足附录A要求。3 采用金属膨胀摩擦型锚栓。7.2 防松、防腐蚀要求7.2.1 隧 道内 承力索、接触线应优先采用铜及铜合金线材。7.2.2 隧 道内 零件应优先采用耐腐蚀性能良 好的

22、 材质制 造。7.2.3 零件采用镀锌防 腐时,应采用热浸镀锌方式,其锌层不得低于5 5 0 g/m z,镀锌紧固 件的 锌层不得低于3 5 0 g/m 2.7.2.4 隧道内 零件埋人混凝土中的 部分应涂专用防 腐漆防腐。7.2.5 隧道内 紧固件宜选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制造,但应注意在含有氯离子的环境中 不宜 使用奥氏 体不锈钢。7.2.6 在采用螺纹、螺母连接紧固件时,应有防松措施。附录 A 化学粘结锚栓设计技术参数A.0.1 设计荷载及安装要求 以 下表中 所给数据适用于 混凝土强度为2 5 N/1 1II 1 1 2,7 0 级不锈钢锚栓固定的设计裴M do(mm)标准 埋深 h-(r

23、t a n)最小间 距 S,(,)最 小边 距 Cm,(Im n)(棍凝 土)抗 拉设计 荷载 吃 (k N)(混凝土)抗剪 设计 荷 载 吃 (k N)(俐材)抗拉设计 荷 载 心.,N N)钠 材)抗剪 设H 荷载 V I.,(k N)M 8t o8 0叨4 01 0.32.21 2.38.8M 1 01 29 04 54 51 3.82.81 9.61 4.1M 1 21 41 1 05 55 51 9.84.22 8.62 0.5M 1 61 81 2 56 56 52 8.95.65 4.03 8.8M 2 02 41 7 08 58 55 2.41 0.38 4.3印6M 2 42

24、 82 1 01 0 51 0 57 5.51 5.41 2 1.08 7.3M 2 73 02 4 01 2 01 2 09 2.41 9.78 9.06 4.1M 3 03 52 7 01 3 51 3 51 2 1.32 5.21 0 8.17 7.9M 3 33 7 以】1 5 01 5 01 4 2.53 0.71 3 4.89 7.1M 3 64 03 3 01 6 51 6 51 6 9.43 6.91 5 8.21 1 3.0M 3 94 23 6 01 8 01 so1 9 4.14 3.41 9 0.21 1 7.0注:1钢 材的 设 计 抗拉 荷 载为N 0rs a,=A

25、,-f /Y-.rv,(A 8锚 栓截 面 积)其中:对于直径M 8-M2 4,Y.n=1.8 7,ft=7 0 0 N/m m ;对于直径M 2 7-M 3 9,Y _=2.4 0,f r=7 0 0 N/m m 一,)0 N/m m 2;2钢 材的 设 计 抗剪 荷 载为:吮,-0.6 A,f,/Y,.v,其中:对于直径M 8-M2 4,Yn v=1.5 6,f r-7 0 0 N/m m 2;对于直径N 12 7-M 3 9,Y.v=2.0 0,几=7 0 0 N/m m 2 一 5 0 0 N/m m 2;3抗 拉 荷载 最 终设 计 值为N.-.,i.1 N.,;N 0.,f,N.下

26、面计算给出;抗 剪 荷载 最 终设 计 值为:玩=.,in l 嗡 c;嗡。,V.,下面计算给出。1 1A.0.2 在一组锚栓中 某一特定锚栓的 抗拉设计荷载 N Rd.。二 N ow.f T-f.f,-f l,1 介:深度 影响系 数介=h.,/h-式中 h o 标准埋深;h.,实际埋深,h 二(h.,镇2.O h 二(最大埋深)。2 f,:混凝土强 度影响系 数混 凝土标 号f.2 0 2 51(2 5 月 01.0 6(芝 旧/3 71.1 3(3 5/4 51.1 9C1 0 乃 01.2 5Gl 5 巧 51.3 1C 0/6 01.3 8 3 f A:锚栓间距对拉力的影响系数 、2

27、 认 n=0.5+S/4 h 二式中 S-锚 栓间 距,S _-S 毛S _o S,;=0.5 h二 S a r l 二 2.0 h-4 f e:锚栓边距对拉力的影响系数 九 R,=0.2 8+0.7 2 C/h _式中 C 一一锚栓边距 C m;C 簇C a C m 二0.5 h-C 二=1.0 h _A.0.3 在一组锚栓中某一特定 锚栓的抗剪设计荷载 V R d.c=V R I.c f l-f-f p v 1 f B,: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1 2 混凝 土标号f.月A 2 51C 2 5/3 1.1 2C 3 0 乃 71.2 2C 3 5/4 51.3 2C 4 0/5 01.4 1

28、又5 巧 51.5 0C 5 0/(刃1.5 82 j 认 a :锚栓边(间)距对剪力的影响系数f n e.=C/C,;丫 C/C 蕊单 一 锚 栓 I C C 一。二*,_、f o p.=(石 六+不等-,C/C m。一组锚栓(S 0J.k 2 C m,6 C-.,网阵、。甘 产 3 f p,:负载 方向的影响系 数 爪=1 0 0 镇召 镇5 5 0 爪=1/(c o s 夕+0.5 s i n 召)5 5 0 毛夕 簇9 0 0 爪=2 9 0 0 镇(3 1 8 0 0 以上计算方法仅作为设计参考,具体参数应以产品给定的数值为准加以 校核。要达到以 上计算剪力,基材厚度(h)不小于边距

29、(C)的1.5 倍。为了增大拉力可增加孔深,但最大不能超过标准埋深的2 倍。考虑到化学粘结锚栓所能承 受的高 负载,设计者应确认混凝土能承受这样的高负载而不被破坏。本规范用词说明 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 表 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这样做的,采用“可”。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 接

30、触网 设计规范 条 文 说 明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 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为了 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1.0.2 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为1 4 3 5 m m国家铁路网的 新线铁路和既有铁路的电力牵引供电工程隧道内接触网设计。对既有电 气化铁道上需 新建的 跨线桥,其净空高度应满足已有的接触网安全高度,如不能达到时,应由 建桥部门和铁路部门 研究解决。地方铁路、工 业企业和城市交通的电气化铁路隧道接触网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本规范适用于速度不大于 1 4 0 k m/h的电力牵引供电工程中隧 道内 接触网设 计,更高速度的电气化铁路可参照本规范另行制定

31、有关的设计标准。铁路水底隧道、地下铁道的架空接触网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1.0.3 工程设计中选用的接触网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1.0.4 隧道内接触网悬挂类型,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与区间取为一致,并按通过 5 3 0 0 r i m的超限货物设计。当隧道净空较低,不允许通过5 3 0 0 m m的超限货物时,可采用安全可 靠、灵活 多样的 悬挂方式,合理利用空间,尽可能提高接触导线高度,提高所通过的货物列车高度。1.0.5本 规范依 据 铁路 电力牵 引供 电设计规 范(T B1 0 0 0 9-9 8)编写。隧道内 接触网设计应遵照 铁路电力牵引供 1 5电设计规范(T B 1 0

32、0 0 9-9 8)执行,对于隧道内特定环境所产生的特殊要求,应遵照本规范执行,并应符合国家其他现行的有关标准。2.1.1 本条文依据我国隧道接触网设 计及运营经验制定。条文中明 确了 隧道接触网设计气温和隧道气温的 关系。遇有单边补偿、单 边硬锚的半个 锚段,也应按本条文的规定采用。对于长度为3 k m以 上的长隧道及特长隧道,接触网 设计气温可依据本条文取值,也可依据具体情况另行取值。2.1.2 本条文依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2.5 条第1 款的 规定制定。2.1.3 本条文依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

33、5.2.5 条第4 款的规定制定。条文中明确了隧道内接触网腕臂、吊 弦、定位器正常位置时的气温。确定腕臂、吊弦、定位器正常位置时的温度,最高气温应采用最高计算温度。遇有单边补偿、单边硬锚的半个锚段,也应按本条文的规定采用。对于长度为 3 k m以上的长隧道及特长隧道,接触网腕臂、吊 弦、定位器正常位置时的气温,可依据本条文取值,也可依据具体情况另行取值。2.1.4 本条 文明 确了隧 道内的 特殊气象条件。2.2.1 本条文适用于满足电气化铁路隧道限界的隧道,即当隧道高度不小于6 5 5 0 m m(曲线另行加高)时,接触网应按通过5 3 0 0 mm 最大级超限货物的建筑限界设计。2.2.2

34、 本条文适用于不满足电 气化铁路隧道限界的隧道,即当隧道高度不小于6 0 0 0 m m(曲线另行加高)时,接触网应按通过5 0 0 0 mm的二级超限货物、困难时通过4 9 5 0 mm的一级超限货物的建筑限界进行设计口2.2.3 本条文适用于不满足电气化铁路隧道限界的特殊低净空隧道 及跨线建筑物,即当隧道或跨线桥高度小于6 0 0 0 m m时,接触网可按不通过超限货物的建筑限界设计。2.3.2 本条文适用于我国铁路电 力机车受电弓,行车速度不超 1 6 过1 4 0 k m/h;当行车速度超过1 4 0 k m/h 时,其标准另 议。本条文中的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横断

35、面轮廓,是因机车车辆及线路原因 造成的 受电弓 偏移最大范围的 轮廓线。2.3.3 本条文 适用于引进的国外电力机车受电弓,引进时应由生产厂家提供受电弓 外形尺寸、动态包络线等有关的技术资料,其中 各项参数不应大于国内的 标准,当 与国 标有出 人时,应按隧道净空及空气绝缘间隙进行校核。3.1.1 隧道内接触悬挂在净空允许时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并尽量与区间悬挂类型相一致。对于低净空隧道可采用弹性吊 索简单悬挂、人字形简单悬挂、弓 形支撑悬挂、刚性悬挂等。3.1.2 本条文 适用于全补偿链形悬挂,因隧道内接触悬挂的结构高度较小,承力索与接触线处于垂直位置时,可避免吊弦在垂直线路方向上的偏角

36、过大。3.2.1-3.2.2 本条文依据 铁路电 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1.4 条第2 款的规定制定。特殊情况下接触线距轨面的最低高度不应小于 5 3 3 0 m m,当困难时接触导线最低高度达不到5 3 3 0 m m,设 计单位可提出可行性方案报部批准。3.2.3 本条文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1.4 条第2 款的规定制定。4.1.1 本条文依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3.1 条第2 款中的 有关规定制定。4.1.2 本条文依据我国铁路电气化设计经验制定。4.

37、2.1 本条 文依据我国电气化铁路实际情况制定。隧道内由于混和牵引和货物列车运愉过程中的 粉尘等因素,加上隧道内阴暗潮湿,使隧道内 环境恶化,因 此绝缘水平应按重污区 标准 设计。4.2.2 本条文依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3.2 条第2 款制定。隧道净空有限,而且环境污秽较严重,所以 应慎重使用空 气绝缘间隙 值的困 难值。在海拔超过 10 0 0 m的地区,表 4.2.2中所列空气绝缘间隙 1 7 应乘以修正系数 K。K值按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 1 0 0 0 9-9 8)第5.3.2 条文说明中的公式计算:K二 一一上一 ,_H

38、 1 0 0 0 0 式中H为安 装地点的 海拔高 度。4.2.3 本条文作为附加导线空气绝缘间隙值适用于隧道内。4.2.4 本条文依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6.3 条中的 有关规定制定。4.3.1 隧道内 宜采用接地母线集中 接地,既便于安装,又安全可 靠。接 地母线的引下线在新建隧道内可采用预埋方式,在既有隧道内可在隧道壁上开槽,将引下线埋人隧道壁内。4.3.2 本条文根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3.3 条第4 款中的 规定制定。4.3.3 本条文中的 接地电阻 根据 铁路电 力牵引 供电 设计规范(

39、T B 1 0 0 0 9-9 8)第5.3.3 条第3 款中的 规定制 定。5.1.1 本条文根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 5.4.7 条第 1 款中的有关规定及电 气化铁路设计经验制定,适用于新建隧道。预留的锚段关节断面、下锚洞应按铁道部有关的 隧道标准图 执行。对于 一些特殊断面的隧 道,如采用掘进机挖掘的圆形隧道,当净空允许时,可以不再另行设置锚段关节断面和下锚洞。5.1.2 隧道内空间狭小,尽量不设置绝缘锚段关节。当必须设置时,预留的 锚段关节断 面、下锚洞、隔离开关洞应按铁道部有关的隧道标准图执行。对于一些特殊断面的隧道,如采用掘进机挖掘的圆

40、 形隧道,当 净空允许时,可以 不再另行设置锚段关节断面、下锚洞、隔离开关洞。5.1.3 本条文根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4.7 条第1 款制定。5.1.4 本条文适用于全补偿链形悬挂。目 前既有线有不少长隧 1 8 道内 未预留 锚段关节及下锚洞。这些隧 道在电 气化工 程中 成为接触网 设计的 难点,现在已采用的非坠陀补偿方式有弹簧补偿装置、液压补偿装置等,新型的下锚装置仍在继续开发和研制。5.2.1 本条文根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4.5 条中的 有关规定制定。5.2.2 本条文根据电气化铁路运营

41、经验制定,上、下行线路各自 独立悬挂,有利于检修和减少两条线路相互间的干扰。附加导线的悬挂在有条件时也应各自 独立悬挂。位于隧道中部的中间立柱,平面布置时要考虑列车前进方向,以减小事故范围。5.2.3 本条文根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4.6 条中的有关规定制定。5.2.4 本条文根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4.5 条和第5.4.6 中的有关规定制定。隧道内由于净空有限,零件安装的调整量较少,曲线区段当拉出值变化时一般不再调整安装尺寸,因此在设计时需校验在允许的列车速度变化范围内,定位点拉出值不大于4 0

42、0 二;当电力机车受电弓工作宽度为1 2 5 0 i n m时,跨中点接触导线距受电弓中心偏出值不大于4 5 0 m m,超过此范围时 需更换零件型号。5.3.1 本条文 适用于单线、双线、既有线、新线等各种形式的隧道洞门墙。5.3.2.5.3.3 当 接触悬挂及附加导线在隧道洞门 墙上下锚不能被避免时,新线隧道接触网设计专业应提前与隧道设计专业配合,进行下锚件预埋;既有线隧道应配合工务部门,对不能承 受下锚荷载的 洞门 墙进行补强。特别应该指出的 是,对于浆砌片石的隧道洞门墙,由于 片石材料匀质性差、强度低,接触网 尤其不宜在其上面下锚。对有接触网下锚的洞门墙补强时,应采用铁道部通用图 电

43、化铁路隧 道门 下锚加强设计(图号:专隧4 0 1 0)。接触网 下锚时亦应采用铁道部通用图 隧道门下锚安装图(图号:电 化1 3 4 1)。6.0.1 隧道内进行零件设计、接触悬挂及附加导线悬挂的结构 1 9 计算时应 充分考虑到隧道为重污区,对零件腐蚀严重,设计时应留有较大裕量。6.0.2 本条文参照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5.5 条中 接触网 支柱挠度的 有关规定制 定。6.0.3 本条文根据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 B1 0 0 0 9-9 8)第5.5.1 0 条中的有关规定制定。6.0.4 本条文主要考虑隧道内对零件的腐蚀较严重,埋

44、人螺栓又不易置换,设计时除根据受力荷载选取螺栓直径外,还应留 出一定的余量,因此本条文规定了主要受力件埋人螺栓的最小直径。7.1.1 本条文 适用于新建的铁路隧道、跨线桥、高架候车室等建筑物。目 前已 有不少电气化线路采用了接触网 预埋,取得了 很好的效果。7.1.2 目 前国内外建筑行业使用和推广种类繁多的固定锚栓,铁路隧道内应大力推广适合接触网安装和下锚的固定锚栓,如:化学粘接式锚栓、胀锚螺栓等,替代传统的普通埋人螺栓。7.2.1.7.2.3 由于隧道内污秽严重、湿度大,承力索和接触线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线。隧道内 零件、紧固 件的防腐蚀应优先从材质人手。采用镀层防腐时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7.2.4 本条文 依据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 B/1 2 0 7 3-1 9 9 8)第5.5.3 条的 规定制定。7.2.5 由于隧 道内 潮湿、污秽严重,紧固件维修时需经常紧固和拆卸,因此宜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但应注意在含有氯离子的环境中不宜使用奥氏体不锈钢。7.2.6 本条文依据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 B/1 2 0 7 3-1 9 9 8)第5.6.5 条的 规定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隧道涵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