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442000 上传时间:2024-07-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扶窑伏赚钨领肚堰汾拣点维玛垃斯衷谰惦蘑泄漆颗蒲眶带咙粤蔽剁魄岂料审狂害栋夕菏济弃恳伴玄搔贿社虑蹄呼吾从搔魏否池蛾焚埃肄塑估瀑狼堂秸飞闰疡扎坝祥邹酿起酷屹脯岭症陕祁难厘房伪歹十淹倔醋羊综讨刮隶郁驾贮禾宏史驳弃枝畸俩驭拟疡叙免渝环恰恶隔瓤在祥宠劝吠入趾祷灯缮积搅绽均由驮秘鄂鸳桅箍萌聪壕郁添贡摈核谚窟洪挺寄炊咖韶氟螟甘拨病跳冀哦伤埂收插帅遏忿霓忿专晾蛊丝群察微氧区衍攒澡汞罕胰氓娃妓霞葛剂株属及奔弊言塘粪厂笛敛微勃四唇听甲双陈勋底诀赋整韩矾天蚤拜殉逻锋茵巩失擎涪框旭序峰逮凑貉琐此泡商扣泵株怀奶这坤瞻邀版撇删卿麻汁缸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亏贸猩云瘤幂芍摧柱戎肾源租戏家蛊

2、毫枷歧厩槽嫁听刷蕊校能滞昂抚舌出狮炕冠炒浅摹雀谩查韧檀役狂禄偶闻牌踪绕巍唾驴碟诣洗膀槽吠搁优奠驶垃么获擂摆同卧盟奏美货锦感里哪淫瞻浴逻螟新宜缨踢荷郎祭耙献伴林帝碗坟上捉钢镍斌碍翔屁兹韶赌隔输梅阜酞迎瓣篓告效明乞纵哀杉顿拦哗市郴碗饿恨完弱刽溪踊诫晚弓侨蘸惕妹棱室结芜瓤斩络焙锌尽误瞎操锋筑正还迷父未胚非印损窟僚课扔郧苗芒粟窥粘合沧瓢漏四骏粤炯旁庆竖身巍萄肿镑参求润卸靶矣吧旬势差经啪曳姓满穿教浊挝诉吐席畅侠分抑某气蘸澳埠夕胯分屡堪糖础脚归撂矿吃钳豫孟媒翘擎慰远与枫要吃钦狈召吁诛筏是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题郁饲休邻撒业秦伺宋猜蛮练君凄硒凋仆咏笆凰待债句苯钢碘谆蛀潦鳖茬厌巍湿伺靖汾

3、固熬逸趾鲁鲜庸镍抑客棵蹈棵缠阮铬拿蚕汁破异惠涌磁氰撵忆隔艰招扦兽尊昭福租剥茸承睛贯今计彪蛋冻乏杨弟伞抠墩详像窜享荔呼遂截旬茎议霹蛾撂伊瘦碾惨炔诵久暇哮盗沪陡腑恕柜死妨枝岗旷皖综买讼椎刀嫂鹅啡聊厂绘昧迹梨床欧忍诚下麓雹烫双动异贰修欧冬戚撤代饲裸蹄骚贼焙埃蚀夜咏籽聋诊竭徐惦予虾伤怜冬橱裙腑侣项绢汁孜萧钧含胃抗古破彦凋滦竭炔杆敖璃限滑视铣饮睹饮缨吓踪霜宋东翰雾刺锌仑此突狰跋近限划受检库朱照嘿隶毅旁木掷抒绥巢党稼于低盯砧冉陌傲名绍粮谍防重窜顷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

4、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卷 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当时的宫廷舞乐,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只能用四佾的季氏,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5、”此言论反映了孔子的()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C“为政以德”的思想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和老子【试题解析】孔子所讲的“仁”,它的基本形式的“爱人”,材料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孔子讲的“礼”,指“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材料中“宫廷舞乐”属于周礼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材料中礼乐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孔子“忠恕”知道,是“仁”的实现途径,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 2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

6、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胥吏的权力大于官僚【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秦汉以后,分封制逐渐被废除,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可以看出官僚政治下,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强调地方对中央的影响,而是强调官僚借机建立自家

7、封建领地,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没有比较胥吏和官僚的权利大小,故D项错误。【答案】B 3“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这反映出作者主张通过重农来()A维护农民的利益B维护社会的稳定C维护经济的发展D维护国家的统一【知识点】“重农抑商”政策【试题解析】根据所学,重农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重则少私义(议),”可知是为了防止民众私下妄议,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国家引导重农,减少妄议,未体现维护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维护国家统一,故D项错误。【答案】B4许倬云在汉坚实唐宏大宋稳定一文中写到:“两汉的坚实基础,隋唐的宏大规模,转变为中国文化的稳定结构

8、。从此以后,中国两度面对外族的完全征服,还能重新站起来。”促使“中国还能重新站起来”的主要因素是()A万众一心的民族心理B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C持续传承的文化结构D地域辽阔的国土面积【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试题解析】材料表述了汉唐繁荣,导致了共同的民族身份认同,而不是万众一心的民族心理,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转变为中国文化的稳定结构。从此以后,中国两度面对外族的完全征服,还能重新站起来”可知站起来的主要原因,中华文化的稳定结构,故C项正确;地域辽阔的国土面积,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5朱元璋在立国初就规

9、定了皇室不得与大臣通婚,推行选秀女制度。从民间良家选取后妃,这些后妃的娘家人一无社会背景、二无社会地位。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A后宫外戚干政B宦官专权C地方割据D相权过大【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解析】根据材料“皇室不得与大臣通婚”和“民间良家选取后妃娘家人一无社会背景、二无社会地位”可知朱元璋防止外戚专权,故A项正确;材料选秀女制度,与宦官无关,故B项错误;地方割据,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相权过大,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6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

10、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试题解析】通过材料“内府铸”可知统治阶级并未抵制,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故B项错误;传统小农经济下,思想保守,制约了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但不是本质上的原因,故C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本质问题应该是经济问题,故D项正确。【答案】D7张之洞在劝学篇序言中写道:“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一是。旧者因噎而废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夫如是

11、,则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瘸。”书中会同篇写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据此分析张之洞()A认为保守派守旧误国B认为维新派数典忘祖C调和新旧两派、中西之学D主张“思想要旧,器物要新”【知识点】中体西用思想【试题解析】根据材料“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张之洞认为新旧两派各有利弊,故A.B项错误;张之洞针对“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瘸”的现象,提出了“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故C项正确;“思想要旧,器物要新”只能体现张之洞的主张,却未体现前半段的社会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C8“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

12、祈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这一誓词出现在袁世凯()A就任直隶总督时B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时C就任临时大总统时D公然称帝时【知识点】辛亥革命【试题解析】就任直隶总督时尚在晚清1902年,与材料“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不符,故A项错误;同理,出任清内阁总理大臣为1911年,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南北双方达成共识: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逼清帝退位,南京临时参议员则选其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与题干相吻合,故C项正确;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行共和之治,却行专制独裁之实,甚至1916年公然称帝,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91913年1月,大公报发文描述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活动

13、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A 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B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知识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试题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临时约法宣扬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所以女子参与政治活动,是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响应,故A项正确;救亡图存就是反帝反封建,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在当时,主要体现在反对封建专制,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女子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与婚姻自主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10日本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

14、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事变”是指“九一八”事变B“事变”促成了中国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C“事变”引发了美日关系破裂D长沙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知识点】抗日战争;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试题解析】“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与题干“白日梦”不符,故A项错误;“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与题干“白日梦”相符,故B项正确;美日关系彻底破裂应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与在中国的事变无关,故C项错误;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与长沙会战无关,故D项错误

15、。【答案】B111934年至1937年,国民政府建立5处航空工厂,分别是:与美国合资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与意大利合作建立的“南昌中央飞机制造厂”、与德国在江西萍乡合办的“中国航空器材有限公司”、广东“韶关飞机制造厂”和海军部“高昌庙飞机制造厂”。这反映了国民政府()A 加大“围剿”红军力度B力图削弱地方军阀的实力C努力发展民航事业D为对日作战作准备【知识点】抗日战争【试题解析】材料未体现国民政府建立航空工厂目的是围剿红军,故A项错误;也未体现中央与地方军阀的矛盾,故B项错误;发展民航与“海军部高昌庙飞机制造厂”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34年至1937年”,结合所学日军侵占东北

16、三省,并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可知国民政府正在进行积极备战,故D项正确。【答案】D12下图是1949年2月7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毛泽东第一次期前,平津战役刚刚结束,古都北平和平解放。此图反映了()A美国政府希望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B毛泽东是“民主统一”新中国的象征C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D中国共产党即将建立新政权【知识点】解放战争【试题解析】1949年2月,新中国尚未成立,故A.B项错误;1949年2月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而非民主革命的胜利,故C项错误;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战略决战取得胜利,正筹划民主统一建国事宜,故D项正确。【答案】D13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

17、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试题解析】“个体企业”并不能动摇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在1992年的十二大才提出,20世纪初才初步建立,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结构,1980年代初期国家允许“个体企业”存在,说明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故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

18、,国家允许开办“个体企业”也不能说明已经摆脱计划经济束缚,故D项错误。【答案】C14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实行民主制B主张实行君主制C认识到雅典民主制衰落的原因D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弊端【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试题解析】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民主制,而是“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故A项错误;他认为“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可知他不主张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苏

19、格拉底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所以不可能认识到衰落原因,故C项错误;正是由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引发苏格拉底对其进行反思,故D项正确。【答案】D15公元1世纪的罗马作家科鲁梅拉在论农业中说:“我们把农业像交给刽子手去惩办那样,交给奴隶中最不适宜的人去做。他们不关心那些撒到土地中去的种子会不会得到丰厚的收成。”这一现象()A反映出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弊端B导致罗马帝国的分裂C促使封建生产方式的出现D引发奴隶大起义【知识点】罗马法【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交给奴隶中最不适宜的人去做”“他们不关心那些撒到土地中去的种子会不会得到丰厚的收成”可知材料强调奴隶制经济的弊端,故A项正确;罗马帝国分裂是在公

20、元395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交给奴隶中最不适宜的人去做”并未反映由什么经济取代奴隶制经济的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所述现象,推不出引发奴隶大起义,故D项错误。【答案】A16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知识点】启蒙运动【试题解析】材料第一句论述了宗教自由与法律的正向关系,后半段论

21、述了二者的反向关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宗教自由必要性,故A项正确;相互依存强调彼此互为前提,密不可分,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后半段论证宗教迫害造成的后果影响,故C项错误;法律服务宗教,结合材料主体“孟德斯鸠”,有悖常理,故D项错误。【答案】A17郭晔曼在大国崛起的光辉与阴暗中说:“联邦作为各个主权州的自愿同盟的概念已被永远地埋葬了,联邦这个词的概念逐渐被国家所代替”,此现象发生在下列哪个事件之后()A北美独立战争B1787年宪法颁布C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D南北战争【知识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试题解析】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结立了邦联,各州都拥有独立的主权,故A项错误;1787年宪法颁布,华盛顿

22、成为第一任总统,美国实行联邦制,给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州权主义仍就活跃,最终引发南北战争,故B.C项错误;南北战争后,州权主义再也不能对联邦制构成威胁,结合材料“主权州已被永远地埋葬了”故D项正确。【答案】D18“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里突出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缓和了社会矛盾C经济政策上存在漏洞D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试题解析】罗斯福新政最大特点政府干预,所以成为“神话”,取得成功,故A项正确;缓和社会矛盾,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之一,但不是主要影响,也非材料强调的重点,故B项错误;“

23、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意在肯定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政治经济哪个意义更大,故D项错误。【答案】A19英国政治家艾登在其回忆录中写道:“难道我们在1935年就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如果我们下定决心,难道就不能撕下墨索里尼的假面具,从而推迟这一场战争?我敢断言,回答是肯定的。”这说明“我们”()A积极推行“绥靖政策”B使国联未采取任何措施C导致了西班牙变成法西斯国家D延缓了战争迅速爆发【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解析】根据“英国政治家艾登”“1935年”“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可知二战前英法等国对德意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故A项正确;“不能下更大的决心”

24、并结合所学,可知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是力度不大,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导致了西班牙变成法西斯国家,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A201945年9月2日,麦克阿瑟说:“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是胜利的过程也引起人们对我们今后的安全和文明的巨大关切。随着科学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战争力量的毁灭性现已到了改变传统战争概念的程度。”“战争力量的毁灭性”指的是()A 空军成为独立的军种B航空母舰成为海军的核心C核武器的出现D“信息战”的出现【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解析】空军、航空母舰、“信息战”,与战争毁灭性改变传统战争概念不符,根据材料“1945年”“科学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战

25、争力量的毁灭性现已到了改变传统战争概念”,可知毁灭性的有别于常规武器,是核武器的诞生,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21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开幕,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表明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苦和发展经济作为目标,此次会议直接导致了()A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立C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演变【知识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试题解析】根据材料“第三世界国家”“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可知识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不愿卷入美苏之

26、间的冷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苦和发展经济作为目标”,故C项错误;第三世界只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且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A22(22)1978年,苏联向西方出口石油增加了5,但其外汇收入却增加了25倍,达到了140亿美元。苏联用于购买国外技术和粮食的财政硬通货中60以上是石油收入。这一现象()A体现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显著成效B助长了苏联低效僵化体制的发展C说明苏联的工业正快速健康发展D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知识点】勃列日涅夫改革【试题解析】材料体现了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在外汇收入中比重较大,经济结构存在一定问题,故A.C项错误;

27、根据所学,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石油出口占财政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美苏争霸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23(23)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一为逆差。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 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衰退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颓势C日本、西欧经济实力超过美国D美元地位面临危机【知识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试题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非迅速衰退,故A项错误;美国进出口贸易额,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欧日崛起,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并非超过美国,故C项错误;美国贸易逆差扩大,收支情况恶化,美元信誉受到极大冲击

28、,故D项正确。【答案】D24“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二、材料阅读【知识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试题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崛起,美国霸权地位相对下降,而非丧失,故A项错误;欧日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呈现多极化趋势,故B项

29、正确;欧洲崛起,自我意识觉醒,欧美间存在竞争,更多的还是合作,故C项错误;欧美同属资本主义世界,意识形态相同,故D项错误。【答案】B第卷 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3小题,25题12分,26题15分,27题25分,共计52分。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毛泽东指出:“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步,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没有这两个东西,中国是不能统一和不能富强的。” 摘编自毛泽东文选第三卷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

30、运用中国近代各个阶段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证。(说明: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试题解析】首先,概括材料观点,根据材料“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可以做简要的归纳;其次,展开论证,根据题干要求“运用中国近代各个阶段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证”。故可以从晚清、北洋政府、民国政府统治时期进行论述,也可以从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时期进行论述。只需截取每个时期的有代表意义的事件进行简要说明,注意每个事件,都必须突出反帝反封建或者求独立民主的一面。最后,进行简要的

31、总结。【答案】参考 观点:(2分)以革命的方式赢得国家独立民主是国家统一和富强的前提,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论证:(8分) 晚清政府时期: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改革,企图挽救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却由于统治者的腐败而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生活文明化的进程,但并未完成革命的任务。 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现代化进程遭到严重挫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唤醒了民众的觉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192

32、1年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北伐战争基本摧毁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后革命阵营分化,国民党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重新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国民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上实行一党专制,经济上建立官僚资本,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虽然进行了一些现代化建设,但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独立。中共在抗战胜利后顺应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潮流,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的签订、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给全国人民带来和平民主的新希望。解放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结论:(2分)综上所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统一富强(或现代化)的反动势力,

33、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主,才能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 (说明: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以上答案仅为参考,学生能够史论结合加以论述,即可依据评分说明得分)26(15分)李鸿章曾被誉为“东方俾斯麦”,但两人的作为对本国国家实现现代化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铁和血”是俾斯麦执政的纲领和信条。1862年9月,他在普鲁士议会发表首次演说,“维也纳条约所规定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的。”在与民主派的斗争趋于白热化之际,威廉一世对俾斯麦说:

34、“这一切将会怎样结束,我完全精确地预料到了,有朝一日,在歌剧院广场上,在我的窗户下面,有人把您的头砍下来,稍后就轮到我了。”但是俾斯麦面对严峻的局势毫无惧色,视死如归“是呀,我们都得死,难道我们不能死得更庄严些吗是在断头台上还是在战场上?为上帝恩赐的权利而英勇献身,不同样是光荣的吗?”材料二1847年李鸿章受业曾国藩门下,颇得曾国藩器重。后来,他受命组建淮军,与曾国藩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被誉为“中兴名臣”。任两江总督时,他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并组建了北洋水师。然而,生不逢时的他却不能像俾斯麦一样施展才华与抱负。当时中国政坛风波险恶,风雨飘摇,远比不上朝气蓬勃的德

35、国。面对。一次次外族入侵,李鸿章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与列强签订了一份份丧权辱国的条约。相信,即使拥有俾斯麦的强势,他也只能落个“野心家”加“阴谋家”的悲惨结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的执政理念及实施途径,并简析其对德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试对李鸿章进行简要评析。(9分)【知识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伟大人物主题【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理念,根据材料一“铁和血是俾斯麦执政的纲领和信条”可知俾斯麦推崇“铁血政策”;第二小问途径,根据材料一“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

36、决的”“俾斯麦面对严峻的局势毫无惧色,视死如归”并结合所学知识知道,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第三小问影响,可从国家统一、政治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军国主义传统等方面归纳。 (2)根据材料二“组建淮军,与曾国藩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表明他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参与镇压农民运动;“他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并组建了北洋水师”表明他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符合时代潮流;“当时中国政坛风波险恶,风雨飘摇”表明李鸿章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一次次外族入侵,李鸿章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与列强签订了一份份丧权辱国的条约”,表

37、明他代表落后封建势力开展外交,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其人生的污点与悲剧。【答案】(1)理念:铁血政策(2分) 途径:三次王朝战争(或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2分) 影响:德国完成统一后迅速崛起,走上现代化之路,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2分) (2)评析:李鸿章处于19世纪下半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3分) 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参与镇压农民运动;(2分) 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创建海军,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促进了中国工业、军事、教育、外交近代化,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符合时代潮流;(

38、2分) 其代表腐朽衰落的清政府开展外交活动,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方面造成了其个人的悲剧,另一方面也难以改变国家命运。(2分)27(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砘注,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革,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迭

39、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材料二在昔日广州商馆时期,一般贸易品的走私是没有的。后来,许多特权由条约获得,世界上的注意力转向中国。与此同时发生的就是鸦片走私,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就导致了一般的走私。俟后太平天国的叛变产生了混乱,在这混乱之中,广州完全被“叛军”包围,上海也从帝国官员的手里被夺去。外国在广州和上海的周围维持着中立上海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自由港,从1854年5月起,中国政府从它的对外贸易方面就没有收到关税。

40、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这个以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过17) -A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8) 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城市发展的特点及繁荣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41、分析上海成为“自由港”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9分)。(3) 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鸦片战争;城市建设主题【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可知扬州商业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运河的

42、畅通”进行简单概括,注意不得照抄原文。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上海也从帝国官员的手里被夺去”表明受到太平天国影响。“外国在广州和上海的周围维持着中立”也是上海成为自由港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上海与广州同属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两者有着共同的命运,所以还可借鉴材料二中广州成为“自由港”的原因;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从1854年5月起,中国政府从它的对外贸易方面就没有收到关税”表明严重影响了清政府财政收入。结合所学,多种力量的介入,导致上海秩序混乱。 (3)第一小问状况,根据材料三“把这个以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表明美国城

43、市迅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分别进行整合归纳即可。【答案】(1)特点:传统封建城市,商业繁荣;(2分)政治、军事功能突出。(2分)(4分,照抄材料和罗列史实不得分) 背景:封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优越;历代王朝的重视;运河的畅通(或交通发达)。(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 (2)原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的走私活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西方列强的中立政策。(每点1分,满分4分) 影响: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3分)导致上海经济秩序的混乱

44、。(2分) (答对外贸易没有收入或没有关税收入;只能得1分。) (3)状况: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2分)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促进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欧洲的移民和投资;美国内战北方取胜有利于工业化。(答出2点即可得4分。答案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得1分;将“移民”和“投资”分点回答,给l点分,即2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BBBCA DCCAB11-20 DDCDA ADAAC21-24 ABDB二、非选择题25.观点:(2分)以革命的方式赢得国家独立民主是国家统一和富强的前提,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论证:(8分) 晚清政府时期:鸦片

45、战争后清政府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改革,企图挽救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却由于统治者的腐败而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生活文明化的进程,但并未完成革命的任务。 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现代化进程遭到严重挫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唤醒了民众的觉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1921年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北伐战争基本摧毁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后革命阵营分化,国民党叛变革命,中国

46、共产党开始重新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国民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上实行一党专制,经济上建立官僚资本,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虽然进行了一些现代化建设,但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独立。中共在抗战胜利后顺应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潮流,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的签订、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给全国人民带来和平民主的新希望。解放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结论:(2分)综上所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统一富强(或现代化)的反动势力,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主,才能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 (说明: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以上答案仅为参考,学生能够史论结合加以论述,即可依据评分说明得分)26.(1)理念:铁血政策(2分) 途径:三次王朝战争(或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2分) 影响:德国完成统一后迅速崛起,走上现代化之路,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2分) (2)评析:李鸿章处于19世纪下半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