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预见性护理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析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择66例患者,分为常规、观察两组(n=33),前者常规护理,后者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相关指标相比,观察组内漏0例、出血1例、截瘫0例、肾功能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率2/33(6.06%),低于常规组内漏3例、出血3例、截瘫1例、肾功能衰竭3例,并发症发生率10/33(30.30%)(P<0.05)。观察组接诊流程评分(26.73±3.72)分、住院环境评分(27.51±4.86)分、服务态度评分(27.84±4.33)分、行为仪表评分(28.96±1.71)分、护理质量评分(27.95±3.67)分高于常规组接诊流程评分(17.15±3.32)分、住院环境评分(19.21±3.12)分、服务态度评分(18.37±4.62)分、行为仪表评分(17.18±2.56)分、护理质量评分(17.61±3.58)分(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预见性护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主动脉夹层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起病时间在2周内为急性主动脉夹层,超过2周为慢性主动脉夹层[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成为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方法之一,因其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便等特点,临床应用广泛[2]。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内漏、出血等情况,对患者生理、心理都造成影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分析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本次取66例患者,进行如下详细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
择66例患者,分为常规、观察两组(n=33),患者资料编录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摸球分组,常规组男性、女性分别19例、14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40岁,平均(52.24±5.16)岁;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20例、13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8岁,平均(52.16±5.37)岁。纳入标准:(1)患者均知晓研究,且自愿加入本研究,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3)伴有认知障碍、精神系统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两组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比较。
1.2干预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常规护理同时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1)成立预见性护理团队:由护士长,带领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组成。护士长任组长,负责预见性护理方案的审核以及方案实施全过程的监督与质量控制。护士任组员,负责预见性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2)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护士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2次头脑风暴。第一次主要探讨预见性护理应从哪几方面展开,第二次初步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将初步制定的方案上交由组长审核完善。(3)预见性护理方案:①检查指导:向患者讲述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与重要性,协助、指导患者配合完成各项检查。监测、记录并比较生命体征数值变化。密切观察相关指标是否正常,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联系主治医生。②病情评估:护理人员主动积极的与患者沟通, 通过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与疾病史, 临床症状。分析患者检查结果,准确评估患者病情。③床单位:护理人员定时清洁,整理病房,定时开窗,使病房内空气流通,改善空气质量,控制室内温度、湿度,保持病房安静,保证患者舒适度。病房定时进行消毒,防止感染。④器械及药物:提前检查准备好治疗需要的器械,并做好消毒处理。准备好治疗需要的药物检查药物是否安全有效,并做好应急准备,应对突发情况。⑤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通过发放手册等方式,向患者讲解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相关的知识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加强患者对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及相关疾病的认知度,引导患者发泄心里不良情绪,主动提出心理存在的问题,医护人员安抚患者情绪,解答患者的疑虑,并且向患者讲述之前治疗的案例,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⑥疼痛护理:为患者播放轻音乐,指导患者节律性深呼吸,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展开瑜伽等活动,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者伤痛。对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选择口服、经皮、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根据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弱阿片类药物或给予强阿片类药物。⑦饮食护理:嘱患者食物以低盐或为主,多食用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丰富 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嘱患者忌辛辣,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营养。⑧并发症预防:术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休息,去枕平卧6h,术侧肢体制动12h,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防止局部出血。监测常规临床指标,告知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要点,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下肢疼痛、胸痛、发热等症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干预。⑨运动指导: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散步、打太极运动,增强患者体质。避免运动过量,导致患者加重病情,影响恢复进度。
1.3观察指标
(1)评估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2)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算数据,年龄、护理满意度等资料行t检验,性别、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行c2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
常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如表1所示。
表1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分组
n
内漏
出血
截瘫
肾功能衰竭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3
0(0.00)
1(3.03)
0(0.00)
1(3.03)
2(6.06)
常规组
33
3(9.09)
3(9.09)
1(3.03)
3(9.09)
10(30.30)
c2
6.519
P
0.011
2.2护理满意度
常规、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P<0.05)。如表2所示。
表2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s)
分组
n
接诊流程
住院环境
服务态度
行为仪表
护理质量
观察组
33
26.73±3.72
27.51±4.86
27.84±4.33
28.96±1.71
27.95±3.67
常规组
33
17.15±3.32
19.21±3.12
18.37±4.62
17.18±2.56
17.61±3.58
t
11.037
8.256
8.592
21.981
11.58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与分析
主动脉夹层病发时,患者会感到剧烈疼痛,并且发病开始时患者就会感到剧烈撕裂、刀割感,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晕厥等症状,对患者身心都造成严重影响。一般通过治疗都可以缓解,但治疗后可能出现出血等并发症。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主要评价了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患者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结果显示,常规组、观察组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
P<0.05)。究其原因。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通过询问患者症状结合价差结果,评估患者病情。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了解主动脉夹层相关知识及生活中注意的事项,引导患者发泄心理不良情绪,并进行疏导,安抚,促进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通过疼痛护理,缓解消除患者病痛[3]。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为患者补充营养,及于运动指导增强患者体质。并且术后指导患者平躺休息,给予低流量仪氧气干预,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降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金娣.预见性护理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6):886-887.
[2]袁翠琴.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的监测及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0):98.
[3]董莹.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常规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216+222.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