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为切入点探索有组织科研的实施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418742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为切入点探索有组织科研的实施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为切入点探索有组织科研的实施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为切入点探索有组织科研的实施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Med Educ Manag 2024,Vol.10,No.2 2024年 第 10 卷 第 2 期http:/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为切入点探索有组织科研的实施路径马子寅 曲爱娟*邵雪梅(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处,北京 100069)【摘要】有组织科研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逐渐形成的,由政府统一组织和集中投入的科研模式。针对高校如何有效开展有组织科研的问题,国内目前研究成果和建议大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机构设立等方面。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例,从科研项目申报角度总结了首都医科大学探索有组织科研中实施的几项举措,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主动寻求合作机会、促进基础临床合作、优化聘岗原

2、则等措施与建议。【关键词】有组织科研;重点研发计划;科研管理;基础-临床合作【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Implementation path of organized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as the entry pointMa Ziyin,Qu Aijuan*,Shao Xuemei(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

3、9,China)【Abstract】Organized scientific research is a research mode formed in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featuring organized and invested by the government.In view of how to carry out organiz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most domestic research proposals focused

4、on basic research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stitutions.Taking the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ummarized several measures implemented in the exploration of organized scientific research by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5、 proposed measures such as actively seeking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promoting basic clinical cooperation,and optimizing the principles of post-employment.【Keywords】organized scientific research;National Key R&D Program;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foundation-clinical collaboration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 关于

6、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简称 意见)中强调,高校要强化责任落实,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学科优势为基础,研究提出有组织科研的主攻方向1。有组织科研更加注重国家战略导向性、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指向性,其特征是研究方向以及研究团队构成的有组织性。高校是国家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支撑科技、源头创新的关键任务。意见 中指出,高校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1。高校要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继续充分发挥自由探索基础研究主力军和主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2.020 院校管

7、理 第一作者 马子寅,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研管理。Email:*通信作者 曲爱娟,博士,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研究方向:科研管理。Email:248Med Educ Manag 2024,Vol.10,No.2 2024年 第 10 卷 第 2 期http:/阵地作用2。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高校如何开展有组织科研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潘玉腾3认为相较“组织无序”乃至“无组织”的科学研究,有组织科研主要表现在系统性、导向性、交叉性3个特征,要求高校打破学科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力量集成、提高科研效率,以高效的交叉融合机制,形成科研攻关整体合力。刘小强4认为高校应改造传统的教学

8、、科研职能,重构教学、科研的目的和形态,不仅要将自由探索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社会,更要按照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来有目的、有导向地组织科研,按照有利于产出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成果的方式。焦磊5认为高校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的策略主要包括通过多种路径建立有组织的科研载体、加强高校优质资源的整体整合、加强高校优质资源的整体整合。通过梳理上述研究结论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学者主要是针对定位调整、职能改造方面,以及跨学科研究中心创建等科研组织形式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但是高校科研项目组织申报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科研项目是我国科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2015年,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

9、等)被优化整合为五大类6,其中重点研发计划定位于突破技术瓶颈,针对国计民生需要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自由探索申报模式不同,重点研发计划的研究内容必须严格按照申报指南中设定的任务进行整体申报,并达成指南要求的考核指标7,是我国有组织科研的具体形式之一。截至2019年3月31日,高校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 500项,占比超过40%8。由此可见,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总结高校近年来开展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和有组织科研战略实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管理为切入点,初步总结了首都医科大学有组织科研的管理经验,

10、同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1首都医科大学的管理实践措施首都医科大学(简称首医)是北京市属重点高校。学校定位为研究型医科大学,秉承“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致力于培养优秀高水平应用新人才,同时立足于区域发展需求,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地开展科研活动。近年来,学校贯彻“集中力量,突出学科优势;加强合作,全首医一盘棋”的工作思路,面向国家和北京市重大需求和民生需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支持。1.1广泛动员,积极组织申报本着“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实施原则,科技部会不定期发布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项目的常规申报流程为:发布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11、-发布正式申报指南-预申报阶段-正式申报阶段(答辩阶段)-项目立项。在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学校科技处组织申报动员会,迅速传达本年度申报要求以及改革要点,带领各二级单位主管领导及分管人员了解指南内容,同时邀请领域资深专家进行申报指南解读,帮助各单位充分把握政策。下一步要求各单位立刻启动本单位申报宣讲工作,依据本单位特色,有重点地对申报指南进行解读,充分调动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浓厚的申报氛围。各单位在动员会后需及时收集科研人员申报意向并上报给学校科技处。申报意向分为牵头申报意向和参与申报意向两种,需简要说明感兴趣的指南方向、目前拥有的团队状态以及面临的困难。1.2提前布局

12、,从学校层面探索有组织科研学校汇总各单位申报意向后,会迅速在全校范围公布,积极促进申报方向相同的团队间的沟通,优先进行校内申报团队整合。按照打破学院、医院这种纵向组织,建立以科研项目为驱动的横向组织结构的指导思想9,学校积极发挥顶层设计作用,主动引领基础临床团队合作,促进学科交叉,增强团队综合实力。通过以往项目获249Med Educ Manag 2024,Vol.10,No.2 2024年 第 10 卷 第 2 期http:/批情况可以看出,已成型的科研平台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国家“健康中国2030计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多次强调,要大力加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

13、协同创新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基地的能力建设,形成科研集群力量长时间持续攻关。由此可见,科研平台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团队整合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依托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团队进行牵头申报,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充分发挥研究中心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整合完成后,针对初步成型的申报团队,学校要求团队认真研读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对申报指南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由学校汇总后及时报送科技部,以最大程度争取优势。与此同时,申报团队主动在全国范围内寻求合作,吸纳能够共同承担研究任务的“战略合作伙伴”,并迅速开始梳理思路,制定初步申报方案。对于整体申报实力偏弱的团队,学校发动各单

14、位以及申报人的力量,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争取以团队形式参与到外单位申报团队中。在所有科研团队主体搭建完成后,学校会依据申报工作流程(图1),督促各团队尽快启动申报准备工作。1.3有的放矢,开展多轮“一对一”辅导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学校科技处与各单位紧密配合,针对各项目组开展“护航式”服务,积极落实各项工作。申报第一阶段任务为明确目标,任务分解。学校科技处和各单位科研办共同负责熟悉国家政策,提示关键申报信息;申报团队则在深入理解指南设置的研究任务及考核指标后,按照“子任务名称-子任务内容-考核指标-子任务负责人”的形式,将指南要求分解,设置子任务负责人,由子任务负责人将相应任务落实到位。申报第二阶段

15、任务为增强团队实力,形成初步研究方案。在项目负责人整体部署下,各子任务负责人提出初步研究思路及团队搭建需求。再由项目组开会论证思路可行性,最后在项目层面形成初步研究方案。与此同时,项目组及学校积极联系校外合作单位入组,提升团队实力。申报第三阶段任务为完善研究方案,准备申报材料。针对项目组初步研究方案,学校为每个项目邀请资深专家,在各个申报阶段进行多轮“一对一”辅导。从科学性、可行性、逻辑关系合理性、任务设置合理性等多方面进行把控。在申报材料准备过程中,项目组也与学校随时保持沟通,及时解决问题。22022 年度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情况科技部在2022年陆续发布了123个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申

16、报指南。截至 2022 年末,大部分专项已公示了拟资助项目信息。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科技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在2022年9月1日12月31日期间公示的医学类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信息(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重点专项、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生物与信息融合重点专项、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前沿生物技术重点专项、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图1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流程250Med Educ Manag

17、2024,Vol.10,No.2 2024年 第 10 卷 第 2 期http:/2.1整体资助情况截至2022年末,有12个医学类重点专项已公布资助项目信息,共资助352个项目,其中高等院校(包括高校附属医院)共获批203个项目,占总项目数的57.7%(表1)。2022年,共有66所高校获得项目资助。其中获批项目数排名前 20 位的高校共获批项目148项,即72.9%的高等院校项目由30%的高校承担(图2),说明不同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还有很大差距10。2.2首医承担项目情况首医作为一所独立地方医科大学,目前共获批医学类项目15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2位,在所有地方院校中排名1位、

18、在独立医科大学中排名第 1 位、在非“双一流”高校中排名第 1 位(表2)。从项目单位分布来看,首医获批项目依次分布在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及公共卫生学院(图3)。首医目前拥有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心理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共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2022年获批的项目中,有12个项目(占比80%)是基于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优势而获立项。从项目所属专项来看,我校获批项目分布在图3首医各单位获批项目情况表12022度各类依托单位获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及经费数依托单位类型高等院校科研机

19、构企业其他合计获批项目项目数/项203634937352构成比/%57.717.913.910.5100图2部分高校获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医学类)情况表22022年高等院校获批重点研发计划医学类项目排名(部分)序号12245677771111131315高校名称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获批项目数171515131210777766443是否“双一流”高校是否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否是是是否学科范围综合医药综合综合综合理工综合理工综合理工医药综合综合理工医药隶属关系部属地方部属部属部属部

20、属部属部属部属部属地方部属部属部属地方251Med Educ Manag 2024,Vol.10,No.2 2024年 第 10 卷 第 2 期http:/“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重点专项、“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以及“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重点专项(图4)。在国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中提出了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要求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11。首医充分体现部分学科的优势地位,以常见多发病早期筛查、疾病临床诊疗关键技术、推进医疗器械创新链与产业链作为切入点,获

21、得了多个项目立项资助。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1存在的问题虽然首医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校本部实力较弱,仅获批1项青年科学家项目,没有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优势和对临床研究、应用研究的支撑作用。第二,科研人员合作欲望不强,“校本部-附属医院”联合申报的情况较少,校本部科研团队很少参与到附属医院申报的项目之中。第三,大部分科研人员都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项目研究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我校目前实行的岗位聘任制度中,没有对合作项目进行级别认定,导致科研人员普遍认为合作项目“费力不讨好”。3.2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学校拟采取一系列措施,希望

22、能够切实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加快建设步伐。3.2.1积极展示,主动寻求合作机会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首医在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中拥有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学校今后应把重点研发计划中基础研究相关的指南方向做重点宣讲,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其次,学校应积极宣传各科研团队的研究领域以及重要成果。学校目前已经在科技处网站首页专门设置了“PI介绍”板块,对校本部各科研团队的人员构成、科研实力进行全方位展示。下一步拟利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渠道,面向社会进行全面展示,寻求更多的合作机遇。3.2.2促进基础临床合作、校企合作首医目前拥有20家附属医院、3个

23、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其他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学校应紧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定位,结合自身特色、区域特点,充分发挥优势,针对临床问题的产生机制等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发挥对临床研究、应用研究的支撑作用。为了积极促进基础临床合作,学校曾设立“基础临床”专项项目,由基础科研人员(甲方)和临床研究人员(乙方)联合申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资助周期短(2年)、资助金额有限(3万10万元)等,导致双方难以深层次合作。比如在研究方案中,经常看到双方合作内容仅仅是甲方为乙方完成部分实验,或者乙方为甲方收集标本等,即一方为另一方“打工”,缺少实质性合作内

24、容,这种情况导致了双方合作关系难以长期维持,往往是项目结束后,双方合作关系也随之结束。为解决以上问题,经过学校多次研究论证,决定启动“基础-临床”实验室申报工作,由临床医院科研团队联合校本部科研团队共同申请,学校提供实验室空间、科研经图4首医获批各专项项目情况252Med Educ Manag 2024,Vol.10,No.2 2024年 第 10 卷 第 2 期http:/费等条件支持,建设周期为3年,通过验收的实验室可申请滚动支持。学校拟通过搭建平台方式,通过稳定资助、择优资助的形式,促进基础与临床的深度合作,激发科研人员对于科研合作的主观积极性12。另外,学校也应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国家重

25、点研发计划是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一体化设计,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分工协作。学校应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攻关的常态化合作攻关机制,以成果转化、互利共赢为目标导向,聚焦行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研究。2022年,学校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部”,设立“医学创新能力提升建设”专项项目,重点支持临床诊疗相关项目的创新转化研究,支持方向包括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创新药物、医学人工智能等,旨在践行教育部“千校万企”协同创新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首都新发展格局,助力学校高速发展。3.2.3优化聘岗原则,鼓励校内外合作重点研发计划是国家科技体系改革后形成的,以问题和需求为牵引,以重大任务为驱动的,具有显

26、著的战略性、导向性和方向性的有组织科研模式13,所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开展依赖于多个参与单位的多个科研团队之间的协同配合。虽然在项目组织形式上有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之分,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每个参与单位都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任务14-15。为了肯定学校科研人员在参与科研项目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学校在2022年对原有职称聘任中的科研项目认定规则进行了修订,首次增加了对合作项目的认定标准,改变了过去只认定单一课题负责人的方式。本次修订将合作项目分为参与外单位科研项目和参与本单位科研项目两种类型。在每种类型中,依据原项目级别、经费总额和本单位的可支配经费额进行综合判定,可将合作项目判定为局级、省部级甚至国家

27、级项目,期望用这种方式最大限度释放人才合力,加速人才成长。3.2.4打造专业化管理队伍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主体,其素质与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16。科研管理人员应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政策文件,了解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同时还需要主动掌握网络技术和现代管理工具,以便于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学校可定期组织管理能力培训或者到其他高校交流学习,以进一步增强对有组织科研实施路径的管理保障。4 结 语高校作为我国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改革创新,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水平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本文从科研项目申报角度总结了首医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8、的管理经验,分析了学校在项目组织管理过程中的措施以及不足,并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为其他高校探索有组织科研的实施路径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作者贡献声明 马子寅:提出思路,撰写论文;曲爱娟:总体把关,审定论文;邵雪梅:指导研究。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印发 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 EB/OL.(2022-08-29)2023-04-10.http:/ 郝杰.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教育部提出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J.纺织服装周刊,2022(35):6.3 潘玉腾.高校实施有组织科研的问题解构与路径

29、建构 J.中国高等教育,2022(15):12-14.4 刘小强.立足服务使命 加强有组织科研 N.中国教育报,2022-10-10(5).5 焦磊.高校“有组织科研”需系统推进 N.光明日报,2022-10-24(1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 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10-15.7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253Med Educ Manag 2024,Vol.10,No.2 2024年 第 10 卷 第 2 期http:/部.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 的

30、通知 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35):74-82.8 杨鹏,王慧,冯小燕,等.高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情况分析 J.中国基础科学,2019,21(4):59-62.9 刘博超.“有组织科研”对高校意味着什么 N.光明日报,2022-09-20(14).10 杨毅,叶世英,江晶.高校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情况分析与启示 J.农业科技管理,2021,40(3):8-13,62.1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32):5-20.12 陈冉,邵雪梅.基础-临床-工程融合的医学院校科研发展 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8,37(3):325-327.13 刘君亮,王延超.高校重点类科研项目申报组织管理的思考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例 J.科研管理,2020,41(2):277-282.14 王成林,班晓荣.地方应用型大学科研工作开展模式研究 J.中国储运,2022(4):180-182.15 文章.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J.中国高等教育,2023(3):49-53.16 岳花兰,李晓璐,李葳,等.医学科技奖励申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J.医学教育管理,2022,8(4):485-488.(收稿日期:2023-05-08)(本文编辑:闫红)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