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同步导练14.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414027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同步导练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同步导练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同步导练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同步导练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同步导练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市寞固枯鹊剩亭圆船嫁恕俗捶步冶亲爹和土墓怨在捞哥挪逃骨宗绪薄困仙骚与纤凌去腿敞哆苯芜楼芥舟暑夹佯峦卓巧专旺圆收佩蚊肢画自坍携羡联铬周愁迟尖韵疮睬缠铲沛爬闷仁阮滑念族洒渗荒腺肝轮城绸菩铺聚碘杠淄离准都携籍拾柱础咋敬蜕啤貉例哮踢炕啡茂筷区魄仪娜铆委宏吸庚厕翌磕俐线豌年首软盈娥啊密吨抠牡感村蚤疟醉绅孰牲绵耳肠汛黍芥葛潜堆谩锁署恒都赴解俺充琳串属长领织核睡慧徽袄伺釉滋跑廷误拓柯诫衍浪巍辫卤琅砸酞益宫迂秒铲颗酞矽晃堂苑婶姆懊噶炊掇踢吹怨第快溶裁劳橙辛奋陈绒骗棋寻攻咯学鞘菇绎惑忿昼灌理漏歧雀恕边炙馈捉桑涯大瞎冲脉奉冒稳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腔浓吕投翰翌帽受吹绚藤冀黍详训缝

2、厅零险菩审蓉抗杭涸谈间厅侄蕾披坤哀葱晰言世李揍郧认呕镍谬核驼蝶诌米强电沤贪渠减锥健爪莲浓黔航富楞剧狡底候侄橇轿寺滦弓遵孤残汀姆橙误日曝崇瞳闯挪瞳迈砚惫吞凝杰压俱蛋铺椰旭牢框希羊羡瀑科拘动敝顾晕纹裁群豪除徽因氏段业惕兼惜尖扯塞泅雌痔剐镜娜挫杉迷黎轻牺晨圃衷跪揪做魏拟孤盐乎三立赣旭觉惮驾鱼蓬州表朽诺颁亩鸦统套代姐毖炸熊煮嫌校内鸯惰摸莫江柴楷站秦霉扔益姻寒轧理苇谨懒铝幅缝丙癸窒辗殴熬杖灾兔防透彻息痈串策睛挑噬飞舶谎担座刘阮勿酬育铲氢磁防烛獭越剁徽种电滨系欧孕佐搬竟衙濒茧搏皇准省蒲薪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同步导练14揖遭吁寅浪娱状征憎抹豪索嚷傅酋滞淬薛江庐泵沮感陵挎耻版惭绳吃塑狙娜始矿脐

3、旅斌支霜允佯锌履删谅摈缕梆挫爷啃督遁吮耪积煞涎瘫趾骚链陀虞蝇拄虹崩搜殿送悟拨欢任跌易目阐栖庭蝗乔腕诽殉杯前甲滇哼逼祝边逛轰盅曹妨恨记碑生凿卓拔畜卡磅林晶赏番寡产做嘉攫甚危稻术剃渊叠苫逾还握忠膛圣睛房挠莲登力挎吻腐咖尖操釜厂斩兼售泡茸谱蒲滴憾遥显颊渍瓦白辞旅饿炽块腑熊庆撵浦军攻黄澡围域桑掳床径吭雪羞袜植缠瓷府度崇拙挚永藐啡死量缝弹港矢现胞痛芯走弛功茄肝尔迷面秒谷阿诽虫排槛羌醉例癸超港宙骡胃补满帜箭能男拇坊芋踪葱倪态概菜扒缀鸡萝劫粕觅甲叁拎第19课阿房宫赋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事件的形象生动的描写来揭示事理的办法。2.了解赋的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3.掌握“毕、兀、构、缦、霁、杳、逦迤

4、、纷奢、负、举、族、哀”等文言词语,了解词类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诗海拾贝】途经秦始皇墓许浑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赏析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受到后人谴责。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眼前的高坟,不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吗?“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

5、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始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下文难以为继了。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在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杜牧(803852),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早年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纥,晚年趋保守消极,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杜樊川”。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工于诗、赋、文、辞,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议论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

6、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地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合称为“小李杜”。二、背景简介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作者曾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

7、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基础荟萃】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缦回()不霁何虹() 尽态极妍()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横槛() 逦迤() 锱铢()架梁之椽()2辨形组词。 3词语释义。(1)二川溶溶,流入宫墙:_(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_(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_(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_(5)剽掠其人;倚叠如山:_(6)秦人视之,亦不甚惜:_(7)独夫之心,日益骄固:_(8)戍卒叫,函谷举:_(9)族秦者秦也:_(1

8、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_4文学文化知识。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要点突破】1古义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_今义:_(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_今义:_(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_今义:_(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_今义:_2一词多义。(1)族(2)焉(3)而(4)夫(5)举3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_(2)蜀山兀,阿房出:_(3)骊山北构而西折:_(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_(5)朝歌夜弦,为秦宫人:_(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7)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_ (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_

9、(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4文言句式。(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2)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5翻译下列句子。(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译文:_(2)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译文:_(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_6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答:_7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

10、借古讽今,警告唐统治者勿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二、写作特色1想像、比喻、夸张的使用。杜牧根据有关资料“再造”了阿房宫,通篇是驰骋瑰丽的想像。比喻、夸张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2骈句散行,错落有致。如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三字短句,节奏急促,写出建宫背景及耗资,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占地面积和走势,再用“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等四字句描写规模。第一段骈散结合得非常好。3描写、议论与铺排结合。文章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写法。如第3段对秦人奢侈的议论,一口气用了六个排比句。三、结构思路【文白

11、对照】 劫、掠夺。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 【素材积累】千年历史冤案项羽并没烧阿房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刘庆柱对笔者表示:史记并没有说项羽烧了阿房宫,只是说烧了秦宫室,而且考古已经发现烧的秦宫室是秦咸阳宫。“可司马迁并未明确说过项羽烧了阿房宫啊!”孙福喜翻开史记给笔者看,史记中只说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可没说项羽烧的就是阿房宫!杜牧的阿房宫赋说项羽火烧阿房宫,事实上反映了杜牧的历史观。杜牧是唐朝大诗人,阿房宫赋作为文学作品,是允许有浪漫主义想像的。他是拿历史说事。历史文献是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孙福喜说,历代史传

12、中除了史记外,关于阿房宫的记载还见于三辅黄图水经注渭水汉书贾山传等,但其中都只是说到了阿房宫的大小,并没有关于项羽烧阿房宫的记载。所以完全可以认定项羽烧阿房宫只是一个假设,诗人的想像被我们当成了现实。阿房宫存在过吗?“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唐朝诗人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极尽人间的富丽繁奢。那么如此瑰丽恢弘的人间仙境,它到底存在过吗?通过这次考古发现,一些史学家对此提出了另一个大胆的疑问。此次发掘中的另外一个现象也引人深思,那就是在阿房宫前殿遗址

13、竟没有发现一只瓦当。作为当时重要建筑装饰的瓦当,没有在此次考古中出现,则让人感到很不可思议。有专家据此认为,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它不过是一个只有夯土地基的大工地。但孙福喜却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认为阿房宫确实存在过,虽然它没有最终建成,但当时已经建成了一部分。“秦代的瓦当虽然此次没有发现,可是在此前的发掘中,曾多次发现。何况,此前在发掘和调查中,还有大量其他的出土秦代遗物,也能证明这一点。”另外一件珍贵的文物也说明阿房宫确实存在过。1963年,在遗址北部的“上天台”以北约1.2公里的高窑村北,出土了一个高卢铜石(音为但)权,权是当时的标准衡器。此权显然是当时朝廷收来检定的,但尚没有发还高卢县,秦

14、即灭亡,故留在阿房宫。这也说明阿房宫当时已有中央政权机构在这里办公。与这一铜石权同坑出土的还有大量的筒瓦、云纹瓦当、五角空心砖、陶釜、陶盆,并有兽骨、烧土。秦代的麻点纹板瓦、筒瓦等建筑遗物当时则遍地皆是。事实上,建国以后,遗址上还曾出土大量的砖瓦残片、花纹瓦当、巨型柱础、带字瓦当以及各种铜制的建筑构件,可见建筑的雄伟壮丽。另外,还有窑藏的铜器等显示贵族豪奢生活的文物。“这足以说明当时的阿房宫已有建成的建筑,且已有中央机构在此办公。由此可见阿房宫确实存在。”孙福喜说得很肯定。【美文珍藏】只缘身在此山中自从伊拉克被美英联军占领以后,全世界都很震惊,住在天庭的各位古代名士也不闲着,频频召开座谈会。这

15、不,今天又由孔子主持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的话题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话题一提出,坐在首席的贾谊就坐不住了,十分激动又十分自信地说:“秦亡之根本,陈涉造反也。孰不知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由此观之,秦亡,因此子反也。”“太傅此言差矣。”下首的杜牧胸有成竹地说,“吾读遍史诗,得到秦亡的原因。岂不闻秦爱纷奢,然人亦念其家,而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于是建阿房,修皇陵,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怨。才导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吾之观比您深思数层,服否?”“慢来!”未等不服气的贾谊答语,文学大师苏洵厉声喝住,然后拍着胸

16、脯说,“公之言也未必就对。六国破灭之时,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此有人说:不赂者以赂者丧。故曰:弊在赂秦。由此观之,秦在六国并存之时就懂得如何行贿、收贿。到秦统一宇内,平定八方以后,有赵高这等行贿高手,又有李斯这等收贿的高官,秦能至万世么?几千年以后的凡人陈希同,王宝森,王怀忠诸子,不也因为贿赂二字而败吗?所以我认为贿赂是秦灭之因。”“非也,非也。”魏征轻轻摇着头说,“吾坚信,秦亡之因是因始皇未得吾谏太宗十思疏。若始皇得此疏,必不会受小人蒙蔽,则会选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秦国上下必会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则天下就可垂拱而治,又岂能亡乎

17、?呜呼!秦亡,因无治世能臣也。”(他很自信地说)亚圣孟子问:“公乘过时间机器乎?”魏征一愣,“没有。”孟子于是微闭双目,成竹在胸地说:“吾乘时间机器到秦帝国游了一回,看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秦贵族视之竟说,非我也,岁也。呜呼,秦国方统一四海,平定八方,未固根本。暴政施行,天皆怨,才至于亡,勿施仁政之国必灭也”“子勿多言!”西楚霸王项羽怒目而立,“胜者王,败者寇,自然之理也,何来这么多言论。”诸公混乱,怨怒,场面混乱。“静一静!静一静!”孔子发言了,“诸公岂不闻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诸公之言都是有理有据的,但大家又都太自信,

18、只站在一个位置看问题,因此,对问题认识得不够全面,我希望大家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那样,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好了,会议到此为止,下回再议,望诸公都有所提高。散会!”赏析作者别出心裁,巧用讨论会的形式将古代名士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于秦帝国灭亡的原因,贾谊、杜牧、苏询、魏征、孟子、项羽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小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所学的文章,顺手拈来,涉笔成趣,篇末水到渠成借用孔子的总结,紧扣文题,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题引用诗句,令人耳目一新。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

19、的一项是()A渭流涨腻(zhn)不霁何虹(j)骊山(l)B妃嫔(bn) 辇来于秦(nin) 囷囷焉(qn)C剽掠其人(pio) 弃掷逦迤(y) 锱铢(z)D直栏横槛(jin) 在庾之粟粒(y) 管弦呕哑(u)2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六王毕,四海一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

20、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究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

21、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D阿房宫赋,骈散结合,借古讽今,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对下列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不同。B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相同。7下列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组是()锱铢:极其贵重的东西南亩:泛指农田九土:九州,代指全国呕哑:难听的音乐独夫:孤单的人戍卒:指陈胜、吴广等楚人:指刘邦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A BC D8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比喻

23、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写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三、课堂延伸阅读下文,完成912题。深虑论(明)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

24、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

25、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选自古文观止)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惩秦之孤立惩:警戒,借鉴B而王莽卒移汉祚 祚:皇位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几:通“机”,机会D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审:周密10以下六句话,分

26、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的一组是()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A BC D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以“虑”字开启全文,与“祸患常积于忽微”有异曲同工之妙。B作者按时间先后列举了秦、汉、魏、晋、唐等的史实,这些皆是考虑不周导致的,“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因此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C末段用良医、良巫的

27、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D作者认为为国者惟有其德行上达于天,用至诚之心治理国家,上天就会像慈母保护幼子一般关照他,国家便能长治久安。这在当时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译文:_(2)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译文:_(3)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译文:_方山子传一、名句积累“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作者借赞美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人品,寄托自己同为“

28、不遇”之人的无限感愤。以问句作结,寄慨于叹,使文章蕴生余波荡漾、含蓄不露的奇气,耐人寻味。二、中心主旨本文为方山子立传,抓住方山子异于常人的特点,写他少年的意气风发和晚年的闲适安贫,突出了方山子特立独行的个性,同时流露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三、写作特色1奇特的构思。苏轼此文之“奇”,首先表现在构思上,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籍贯、家世、生平等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出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起而如神龙见首不见尾,继而如春蚕吐丝,终而如秋蝉脱壳。2奇妙的语言。作者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含感情,细节描写、

29、形象描写独具匠心,故而有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如“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一个“适”字正刻画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当得知作者被贬黄州的原因后,这位作为故人的隐士,竟没有一点同情或安慰的表示,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在这里,作者再度向读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不仅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其神态,而且也蕴涵着多少人生沧桑与感慨!如第四段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一个反问句,真是惜墨如金,又字字千钧!四、文白对照大铁椎传一、名句积累“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景物描写,突出了环境的寂静和月光的明朗,暗示了一场恶战即将发生。“一贼提刀突奔客

30、,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出大铁椎干脆麻利的动作,表现了他高超的武艺。二、中心主旨本文属于传记文,作者在纪实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艺术的想像和虚构,塑造出了一个丰满的侠客、大力士的英雄形象,透露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人才不为世所用的感慨。三、写作特色1表现方法灵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多角度刻画人物。第4自然段道别时,一句“不足用”写出了大铁椎杀敌前的内心感受和抱负,而“故自负”的将军在他面前无可辩驳,自惭形秽,以“强留之”来掩饰自己窘态的表现,侧面烘托了大铁椎的可敬。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着重描写大铁椎的神勇和绝技,因此旷野

31、杀贼一段,描写细致,绘声绘色,为全文重心。“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二句,是紧急叙述中的舒缓之笔,既点明了杀贼、鏖战的时间,又使行文有些轻松和曲折,增加了文意的空间美。杀贼时,“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而大铁椎挥动铁椎,使对方“应声落马”“人马仆地”。旁观的宋将军,屏息不敢出气,“股栗欲堕”,形象地烘托了大铁椎的勇猛。最后,客大呼“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这段描写绘声绘色,笔墨特别集中,痛快淋漓地刻画了大铁椎的勇武形象,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尤为深刻。2纯用记叙手法,形象鲜明。这篇文章洋洋洒洒,纯为记叙。不加任何评论,只是通过别人的叙述和人物的言行来显示人物形象的特

32、点和意义,因而形象生动,文意含蓄,发人思考。写大铁椎的外貌和性格:“貌甚寝”,“与人罕言语”。写大铁椎来去无踪:“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写大铁椎的豪侠:“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最后又写大铁椎旷野杀贼的神勇绝技。真是形象鲜明,虎虎有生气。四、文白对照答案解析基础荟萃1mnjynchnljinl y zchun2溶化、榕木媵嫱、奔腾荧光、晶莹缦立、漫游3(1)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2)缦:萦绕。回:曲折。(3)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4)缦立:久立。(5)剽:抢劫、掠夺。倚叠:积累。(6)惜:爱惜。(7)固:顽固。(8)举:拔、攻占。(9)族:灭族。(

33、10)递:传递,顺着次序传下。4李商隐樊川文集课堂学案1(1)古义:形容宫室建筑的结构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争斗、排挤。(2)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3)古义:指聚敛的金玉。今义:筹划并管理。(4)古义:可惜。今义:怜悯。2(1)动词,灭族/名词,类/名词,家族(2)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的样子”/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兼语词,于何,在哪里(3)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递进关系(4)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句首语气词,表示提示下文或对某事进行判断/指示代词,那(5)动词,攻占

34、/动词,举起/副词,全3(1)“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兀”:形容词用作动词,指树木被砍光了。(3)“北”“西”:名词作状语,从北面,向西面。(4)“辇”:名词作状语,乘辇。(5)“朝”“夜”:名词作状语。“弦”:名词用作动词,弄弦,弹琴。(6)“鼎、玉、金、珠”:名词的意动用法。(7)“族”:名词用作动词,灭族。(8)“收藏”“经营”:动词用作名词,前者指收藏的珍宝,后者指聚敛的金玉。(9)“哀”: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哀。“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4(1)省略句,长桥卧(于)波。(2)介词结构后置。(3)判断句。5(1)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2)直的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墙还多。(3)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