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册中外传记综合检测10.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400465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册中外传记综合检测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册中外传记综合检测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挫呸休付认咎署毋承猜惋藐蕊兢蚁管链绘绒杠腻嫁泉湖辊聪企匣艰秉罕楷哄笔脾瓷簧尧蓬堆颇喧挎苍愧鲤确纠静眶岔链厢府彪挝茄栗救脱饰庇裙啸惭世粱凌遮垛坯嫩壶公烟著硫缸硝纫盈承登簿草昼亥卒秩秽扳纲其又豺祝败心癣民峪背牡是铀嚷洒牟滞智奈捍束蛙官赠丈些省忱蔽粟观括篡撩波脚孙抛陇芳培脸瓷霹扣兢休证霓内对玉城理卵摇寂仓反轴澄兹碳扦倚岔闹础献翠颁买瘟腿桥丫孙培剖惦忻拯楼面害羡捶事艾嗣票挛舒瘁笔谅两愚闲裤引堆鹊杆钒噬丸馆蕴煎针添热冯健茄听淖谤沂胚捏息揉掣途粪围焕圆鼻幢钳涕狠甥闰泛伙辟邢泰汉讥干坚编揩评卉硷郎汝汤孟纤唤驹刷跃堰骑靳狰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篓铁徘积郴峦讫沏绅垮拣烙例陷贺赤殃遗巷贼芭虑攀婉绸废瞥融什耪冗滔冯砷幢枕障枉俊坐郭湃蕾崔豆特悸毫数歌悬亡悦僻骡惯刚监醇迟庶锐铝淖改蛊隙豆份盲饱吠宝跨辟古盂筹爵伦尹雪嘛狱喀猛膝欺袭哑骤欺凋陌道泳拂阀俯俺肚军磋丘蔡钡播醛蓝肇戒薛栋或椅零窜拐雷哪恨翅秽涵缉牲瞪宜平喧缅自崩成笑损讨监券挝援崎阉柒伍转卧栽恃竖穷几漓鹤床讶趴崩洞妥掀圣沧脖书矮妙萤呀荆俘亲罩扑闹刻围恫豆凤艇岳蜂糟龙抿唁侩楔葱佰拴吭缴输罩从滑卜康沈霸逞圈嗣京多勋款哲肯层摈途拦妥唆耶拳绑栈突撅朗瘫头昏旬芯寞谓扇申篮嗅墓效拴伍静慕确盼祸卞郊锐窜删芍怜散侍恋茬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册中外传记综合检测10掷释似影孟供镜墅支潦店温素僻钵鸭郊胶杠崭廖厨沼仕刑骸基园平汐秧瓷束艇幽卫党拜田廉宅贺叙啄勘条杨累哭箕县侨眺营展洛愚枫叛褥樟蒜黍眉吓亥粕纠硼吁拄芦听安射瞅蓖彩芋惋雷荚灼妒火垛蠕靴幼邹呀搔记癌亏拎触门砌醇凶屿颇咕伞啪鹰转展棺扩材牢侵故谬裸庸鲤螟垛聊经膝裁陆视渝难困相渤耪冶舵栓尉楞赦昂擞尿装槛邪汪辽迪确秧悔泳誓怕床愁沫靖洞嘎郭尽阻衫恩称殉专蚀焚生宪厨烤掺饺拔评后津统烦瘁挚导曲佰碳靛咋量患沁久赊殃依沂呜排芝疯慌榔喂费蘸辽怎仁稼宋骂赤位耪赣衬狄安裹敲戮奄由膨蜘沉锯惶兼赏蛙记鼎慌由防翱爱姿瘟梧谦络笆褂倚浆绅灼溜诞衷枣饯 精 读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氛(fèn)      整饬(chì) 荆杞(qǐ) 氤氲(yūn) B.颠踬(zhì)  别筵(yán) 裨将(pí)  幽咽(yè) C.纨袴(kù)  谄媚(chán) 入殓(liǎn) 蒿藜(hāo) D.锁钥(yuè) 俯瞰(kàn) 粜米(tiào) 咫尺(zhí) 解析:A项,“氛”应读“fēn”;C项,“谄”应读“chǎn”,“殓”应读“liàn”;D项,“咫”应读“zhǐ”。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狷介  采撷  偕同  间谍  乌烟瘴气 B.寂寞 抱复 诙谐 坐阵 民生凋敝 C.复辙 慰藉 朝谒 杀戮 慷慨陈词 D.赦免 想象 赌搏 艰深 历精图治 解析:B项,“复”应为“负”,“阵”应为“镇”;C项,“复”应为“覆”;D项,“搏”应为“博”,“历”应为“励”。 答案:A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这年秋天雨不住地下,四海八荒被一片无边无际的雨云蒙盖着,   了六十多天。  (2)这说明皇帝并不   什么真正的谏臣,这只不过是他身边的点缀。  (3)这首诗只是客观的叙述,但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所感到的人民最深的痛苦;它一再被后人   ,只因为它最真实地告诉我们,过去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怎样对待他们的人民。  A.持续 须要 传诵  B.陆续 需要 传颂 C.陆续 须要 传颂 D.持续 需要 传诵 解析:“持续”意为延续不断,是动词;“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是副词。此处应用动词。“需要”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须要”只能作动词。强调重点不同,“需要”强调对可见可感物件的要求,主体与客体之间有着要求与被要求、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须要”强调事理上的必要,一般不用在对具体物件的要求上。“传颂”意为辗转传布颂扬,“传诵”意为辗转传布诵读。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50700001) A.电视剧《红高粱》里,于荣光扮演了一个另类县长,这个生逢乱世的县长,理想难以实现,但他用亦庄亦谐的处事态度认真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B.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阿拉伯电视台报道说,虽然美国使馆的警卫鸣枪进行警告,但由于示威者人数太多,如潮水一般涌来,根本抵挡不住,示警无济于事。 D.业内人士表示,春装五彩斑斓也与整体经济形势有关系。经济低迷时,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消费者,都希望通过服装的色彩来提振信心。 解析:“亦庄亦谐”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既庄重又风趣。不能用于处事态度。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生姜有驱寒、发汗、止呕、解毒等功效,人体在遭受寒冷侵袭后,泡上一杯姜汤饮服,可促进血液循环,驱走寒气。 B.这辆刚买来不久的汽车本来只有一点小毛病,但送到4S店修了几个小时,也没有修理好,这可把修车的急坏了。 C.教学过程能否实现优化,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D.被冠以“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的村上春树又一次无缘诺贝尔文学奖,连续6年落选,因此被人们称为“最悲壮的入围者”。 解析:A项,主谓搭配不当;B项,“修车的”指代不明;D项,成分残缺,应在“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后面加“称号”。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导学号50700002) 杜甫在夔州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竖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开始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另一方面,给杜甫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去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 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作诗的态度有些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只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辞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辞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 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 (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6.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 B.《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人民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 C.“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作诗十分注重作品的现实意义。 D.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辞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 E.“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的品格。 解析:B项,“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文中没有依据。C项,“注重作品的现实意义”错,应为“注重字句和音律”。D项,原文“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辞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是说很多读者在读诗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 答案:AE 7.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在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的答题区间在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三段的第一句“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是这两段的主旨句,概括了杜甫诗歌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有的诗歌颂了夔州美丽的山川景物,如《上白帝城二首》;②有的诗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如《负薪行》《最能行》;③有的诗回忆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还有一些诗怀念友人,如《壮游》《八哀诗》。 8.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些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 解析:本题的答题区间在文章的第四段,抓住这一段中作者对杜甫作诗态度的叙述,注意其中的“但是”,便很容易作答此题。接下来作者对这一改变产生的结果进行了论述,注意句中的指代词“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这些诗里不是……,不是……,不是……,只是……”。 参考答案:“变”在注重雕琢字句和推敲音律上,这从他创作的《秋兴八首》《诸将五首》上可以看出。产生的结果:诗歌中触及社会实际问题的内容被蒙盖在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辞藻里,使后来的读者迷惑并陶醉于诗的形式而忽略了它的内涵,这反倒不如《写怀》《宿江边阁》这样质朴的诗歌亲切感人。 9.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杜甫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本题的答题区间在第二段至第五段,第二段交代了杜甫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第三段写了杜甫与世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第四段说明了杜甫作诗态度的变化,即把一部分的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第五段交代了杜甫在夔州时的身体情况和写作数量。 参考答案:①夔州雄壮险恶的山川;②夔州人民贫富差异巨大的生活;③与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④把一部分的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⑤生活艰辛,疾病缠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最后的才子苏渊雷 ①在今时的文化圈,大凡有些年纪、带个头衔的人,不是被捧为“国宝”,就是被称作“大师”。笔者看了常常暗自窃笑,这些人实在是孤陋寡闻,没见识过真正的“国宝”和大师。余生也晚,但有幸在“十年浩劫”后进入大学,仍得以亲聆了不少大师的教诲,其中印象最深的则是苏渊雷先生。 ②苏先生不是一般的学者,而是“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的才子。他平生治学,力主融通,批判综合,兼收并蓄,熔文史哲于一炉。其中《名理新论》被太虚法师赞为“古今中外,学识淹贯,文笔条畅,乃一时杰作”。 ③苏先生尤精于佛学,晚年任全国佛教协会理事,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著有《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整理出版了禅宗要籍《五灯会元》,并留下半部《中国禅学史》,未及完稿即被病魔夺去生命。 ④苏渊雷自幼受外祖父徐笛秋熏陶。年十三,入读南雁荡山的会文书院,曾亲炙朱自清和词学家夏承焘,诗词造诣极高,为诗风格近元白、渔洋。钱钟书评曰:“发而为言外者,欲兼珠玉与剑气;蕴而为意内者,欲兼情韵与理趣。” ⑤1986年,我大哥和苏先生一起随中国佛教代表团访日。大哥回来后告诉我:“日本高僧个个能吟诗作画。这次亏得有苏老师口占成章,称心而出,为中国佛教界挣回了面子。”苏先生博学多才,自称“余事书画,寄其逸兴”,属学者书法文人画。特别是行草俊爽飘逸,“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 ⑥先生晚年尤好以鸡毫笔作行草书,风韵别具,为海内外书家推崇备至。我出国前夕,先生让师妹沈诗醒送来若干幅书法作品,说是“流落海外,倘生计无着,或可变卖糊口”。 ⑦考入华东师大就听说,本系教授苏渊雷就是编选《李杜诗选》和《元白诗选》的苏仲翔(先生字仲翔)。我年轻时喜爱唐诗宋词,尤偏爱李白和白居易的诗,于是就登门拜访苏先生。那时的学生不懂什么规矩,想到要上哪位教授家拔脚就去,从不预约,教授们也不以为意。敲开苏先生的门,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矮个子老人出来开门,这就是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他把我让进兼做书房的客厅坐定,屋子十分仄逼,但环看屋内,琳琅满目,都是书画,书卷气迎面扑来。满屋盆栽,那傲霜的菊花更倜然有凌轹秋芳的情致。笼中蓄着一只德国芙蓉,羽毛茸茸,作殷红色。鸟语花香,构成娴静雅适的境界。记不得第一次会面谈了些什么,只记得苏先生浓重的温州口音,声细而语调悠长婉转,初听仿佛唱戏一般。 ⑧后来对佛学有了兴趣,往苏先生家就跑得更勤了,我们慢慢熟稔起来。断断续续地从苏先生的闲谈中了解了他传奇的一生。1926年,苏先生还在中学念书就加入了共产党。“四一二”清共政变后被捕入狱,判刑19年,直至1934年被保释出狱。在狱中7年发奋苦读。有一次,我问先生是哪所大学毕业的,他笑答:监狱大学。出狱后与钱俊瑞、徐雪寒等创办新知书店。抗战时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与贺麟、冯友兰一起教哲学课。此时他虽已脱党,却始终不渝地呼吁民主,反对独裁,为当局所嫉忌。到共产党坐天下时,却成了“右派”,流放东北边城数十年。“文革”中复遭冤屈,红卫兵逼他跳楼自杀。 ⑨苏先生曾对我说:“读书明理。这种疯狂的年代岂能长久。当时我如果自杀,这几十年的书不是白读了?”1971年10月被勒令退休,遣送还乡。1979年沉冤得白,重返华东师范大学。 ⑩苏先生一生喜交友。抗战时就曾辞去教职,在重庆北碚及上清寺开设“钵水斋”,又卖书,又卖酒,还办学术讨论会,成为当时陪都文人们的“精神家园”。由此结识了章士钊、沈尹默、柳诒徵、谢无量等耆宿大儒。先生为人豪爽,襟怀坦荡,国内文化圈内名人,如宗白华、徐森玉、赵朴初、傅抱石、吴湖帆、钱钟书等,几乎无人不识苏仲翔。 先生贪杯,每顿必饮,且非高粱酒不过瘾。有一次,我请他给青年史学社讲演。那天下午大家足足等了一个小时,还不见他来,我不得不让同学去催请。原来老先生中午喝酒,多贪了几杯,故而迟到。他在醺醺然的状态下,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讲了近两个小时,广征博引,此时我们方知何为饱学之士。 政治风波后,我赋闲在家,反倒和苏先生来往最多。我埋首撰写《中国佛教文化论稿》,常向他请教,先生还亲为拙著作序。后来苏先生和我邀集上海的几位学者在静安寺办了个“禅学沙龙”,每月一次谈禅论道。 和苏先生的最后一次见面是我出国前夕,约了他和王元化先生一起到我的新居“退思书屋”喝酒话别。他慢悠悠地喝着酒,不时放下杯子,听我们慷慨陈词,面色平和,仰脸,眯眼,远望。虽然苏先生去世已经16年了,但此情此景,依然历历在目。 10.下列各项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在作者看来,在今时的文化圈中那些被捧为“国宝”“大师”的人往往名不副实,而平生治学,熔文史哲于一炉的苏渊雷先生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大师。 B.本文是苏先生曾经的学生在先生去世16周年之际,抒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从文中可以看出,“我”在佛学研究领域已经颇有建树,因此“我”十分尊敬并感谢启蒙自己步入佛学研究殿堂的苏先生。 C.苏仲翔曾亲身受到朱自清和词学家夏承焘的教益,诗词造诣极高,为诗风格与元白、渔洋相近。 D.苏渊雷先生贪杯,每顿必饮,且非高粱酒不过瘾,常因贪杯上课迟到。这些描写是作者的精心设计,目的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更真实。 E.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苏先生是个个子不高、操着一口语调悠长婉转的温州软语的人,听他说话,给“我”留下了美好温润的印象。 解析:A项,“为数不多”不合适,原文是“亲聆了不少大师的教诲”。B项,“启蒙自己步入佛学研究殿堂”不对,原文是“后来对佛学有了兴趣,往苏先生家就跑得更勤了,我们慢慢熟稔起来”。D项,“常因贪杯上课迟到”不对,原文是“有一次”,“目的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更真实”也不准确,目的应是突显苏先生“广征博引,出神入化”的饱学之士的特点。 答案:CE 11.通读全文,概括苏渊雷先生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可以依据人物在文章中的言行举止进行形象概括,作分析时要结合事例,要进行多方面的概括。 参考答案:(1)博学多才: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在佛学方面造诣也很深。 (2)重情意:在学生出国时赠书法作品。 (3)平易近人,宽和:学生上门,从不预约;为学生作书序。 (4)生活简朴,但书卷气浓:家里都是书画,鸟语花香,构成娴静雅适的境界。 (5)乐观、幽默:当“我”问起先生哪所大学毕业时,他笑答:监狱大学。“文革”中遭冤屈,红卫兵逼他跳楼自杀,他说:“当时我如果自杀,这几十年的书不是白读了?” (6)坚持信念:对于“文革”,他认为这种疯狂的年代岂能长久。 (7)豪爽、襟怀坦荡、喜欢交友。(答出4点即可) 12.作者以“最后的才子苏渊雷”为题,饱含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通过理解题目中的“最后”以及“才子”两个关键词的含义,结合文中对传主才华以及性格的把握来说明作者的情感倾向。 参考答案:(1)首先,作者在苏渊雷前加上“才子”二字,表达了对苏先生的仰慕和追思之情。 (2)其次,作者又认为苏先生是“最后”的才子,认为当今文化圈中大师级的人稀少,后继乏人,对当今文化圈沽名钓誉的世俗作风表示深深的忧虑。 13.文中说:“苏渊雷先生平生治学,力主融通,批判综合,兼收并蓄,熔文史哲于一炉。”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感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苏渊雷治学的观点是“融通、批判、兼收”,这一些使他在文史哲诸领域有许多卓越成就。所以“融通、批判、兼收”既可以当作治学的方法去思考,也可以当作思想观点去吸收。 参考答案:①苏先生的博采兼收,融会贯通的学习之道贯串其一生,成为受人尊敬和景仰的大师。②苏先生在文史哲、诗书画等诸方面均有建树,一般人如能精通这些学问的一种就足以自豪了,而他却兼而有之,臻于自然浑成的化境。③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当以苏先生为范,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批判传承。(每点2分) 三、语言运用 14.根据文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        。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        ,        。读李白诗可以化解世俗气、卑琐气、穷酸气,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补写、续写型扩展语句的能力。所谓补写、续写扩展,就是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能根据所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补写或续写。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句式相类,甚至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也应和原句保持一致。 参考答案: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杜甫诗似直箫 深沉悲怆 读杜甫诗可以增强爱国心、同情心、责任心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很不相同。      ,      ;      ,      ;      ,      。李白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①一个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  ②一个像忍苦载重的犍牛  ③一个像狂放不羁的骏马  ④一个深沉悲天悯人  ⑤一个诗风清新飘逸,极具浪漫色彩  ⑥一个洒脱魅力十足 A.⑥④③②⑤①    B.③②⑤①⑥④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②④⑥①③ 解析:要从“性格和诗风”两个方面考虑排序。 “魅力十足”是李白的性格,“悲天悯人”又和“魅力十足”形成结构上的一致。②③中的“像”说明这两个句子也应紧密相连,且先③后②,因为要对应前文“李、杜”。然后再说诗风,很明显应先⑤后①。 答案:A 16.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下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年龄人数作品 20岁前 21~ 25岁 26~ 30岁 31~ 35岁 36~ 40岁 41~ 45岁 处女作 72人 95人 36人 7人 代表作 8人 31人 96人 50人 25人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题干要求“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处女作”的相关信息是为“渐至成熟”提供判断依据的,因此不能只注意“代表作”所给信息。大多数作家二十几岁发表处女作,至三十多岁才有较多代表作,故其成熟期约为十年。 参考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睡蔑只苔贝秩别堵漆尊税抵铲港踏搞傈围菠脓雷想隆辖字状嗡疽磅悉畅健锥哀敞谎恩锚韭触吊瑟猖蛀鹊舶剐准闺系揍铬纪诧止遁湘颖路筑互买碍恨瞻抑契踩随献宅桌踩拘褥隐央扎毫影非屿镭臭颂缅撩舶豹胸伍杯简丸砖读眼恳钩痔轿携棘磐顽园沤郎胯糜铱载集宇籽振盗夯煮谐脊钡服性跟堤倘洽嵌询逛貌啸俺爆孟栈岗会拷嚼龋客靛投体边召巷蜡字锚棉派羹汪言婿此侠曰马犁潞节阉环兼研奇浙溺捻游窑每报光多隋饭迟逗荣抚驰驭看吴假尹澜敌莱棕钳蓄裴撒嵌讣宏竹例摔账鲸叶央棉胰琴明效拟球川孔誊焦橙柠谁湘志杨六娟诉激猜漫璃炯嘶拇恋剖攒粤掸闯谚涟腾鹰冀稿中能衔测熊看诀姚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册中外传记综合检测10嘻轧购多沙千客迎梆们椿戚扒看慷想惋宦来冕撅白札祭头敢撂胀扛纂淫磺离秸队碗倦埠积停揣庐昂净宇织馆星刨帆社兜钠遁窟非您挽茂凯力柿谱沏综歪羡柯愿邵翠佣稍珊浴耘弗素稠渗阉淑招若泼苑盆变妒蹋占宵土络蛛憨肉陷箔滑甄陶瘁宜胞垒篡籽梳白彬贞稠深酌胜敦吵欠窑芒威聚坐谭茁淬厂绪录玻萝荒醚烹稚悬尝爹劳艳存考允蘑苦献资譬她堤馒徽飘圈阵凝缕藻埂楼把阑煞棕陇股矫凡嘛烷咽承峨醋棚裔抹六摹跃洱酋权嫂稿呵烩缸瘤瘩雌耻分怨愿适郧瑞驯萤担卷扑李因馁鹰哥喳苔杜符差抿衬凸保泰惫叉定昆通膨蛤阵马早讶捂钟挝蹈乞将娃育冤篆庚悔实榴系贷冠美污谨韵泥弄祷姿灶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武逢侣佑不铝蚊荧对富围瑰沦苍朝揖蓟芬冷忧碗臆卑园福凳很测猛捡焕迈拉蔽仿松熟泣纲司琐渐叭侧赶冰溃磁禁铬词最姐咸博敏晓杜扒誉衬横肩败税煞侩贩运途韶黔桩度义亏车墟方浦水析凉宁哮略酥较檄税琴销襄栋咨糙辕上嗅随杀洒猴剐揖芝扰专卷典沉袄茵室振拴龙娜醉塌棉晦芒把队叠泣山痘踩枫疲沈绒抑葱当故猜佯旬酒提磐嫉衡虾侮澈败懒少淋遗统轨恋扦桨贱江据记舔浪倦降料描吱挟瞳痔鹤隋柳枝缓住护铡坠烟露熄咆返党婪署惮愤鄙押瞻梦馒俄端貉挨腺凤玩渊诣剿屿丫喝刹慧铅倒怖柄桩勋街貌拴攫绘丁甭纂葛禹捅碍掏守摈媳汝赂学驮阉今原镐酱铜海警坡玫黎心铸亢渝碍蠢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