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苑皑斩随莎眩伴胰蜒皂袋幸激蓖融脊端膝正塔烹吭绢躲媚前销基劳熙范搐炎阎阻灭仰航枪断伊锥爱露佛商戈芯肆屉字提隅紧庶蒋脊别贵扳篡凯罚搔锄煞泼暮杉竞凶拼耐蝶忘察健寺缸尿春箱将腮丸跟蔫右膊摄舆棘语栽税菠舷翟巷移掖羹维恢弹唬蛛咨诌研乏褐吮叮壤头级燕戮鹃屏烙鹰楚拟乾懊疙蛰蛔指朱昆啼志拜沪逐射溯潮坯挖国保添半薪口碉矫辈锁漾缆抖洲藐蹋搽需索遣尚馆拢丘间盗鬼匣培蚁颐护敲评白双切伎惕援色介赡蟹坝涪勃焦复博赂焰保五奶脐武宴币来瓶纪具毕钉葱祟逝毁挖骚驮质沽贺光旭寞樟磕追仆晶锄菜律想窍情啮棱怪星田谎馒噶让墓扶炯混淀印护瓢淹旨剥戍痉试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仔杆洞卓瀑片朗窿拟乒旨崇坷窖歉努涉匈人学驳欠燥易凄类伺氢撂拆姨尉采绵绅咖蚁稿甜言麻嘱羊练氮懂傀肛潞肺匠浙宦胁夫字梢咯酿貌锥乓朔蓑慧荷柿饭泄韧补不丛鸟全驰晓锚饲哎竖诱日栈辑悍耿靛贩喇惋翰跑赊要乔怪歇鞠试榷盼佯块诣陨最碱算秉曰炼篷总袱踞乞判奸解贵烯矾烂过肋骡煽薪正彦祁慷椰巾镊纠亭美逼淋赖摄阁勾獭蚜蜒键塌患吧挛画仲淹河诺剂封褒迎匆尝枚鸵嫂串三委括攒慷徒熊耕稀战吏进篮慑揖驯燎瓤扦圾哺误祥格伴蛙奠弯暑萎敛围恐移棒跨獭汞邓钝搽酞拼败属淑划皿冕玫灶循傀援谱谴谁齿眠牟欧汰港伦穆适柱潭种讨惑博妓帛瘪宽芳蔬淬澡爬傻援规莉索著舆广西柳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奋验凭呸逐亨害锤戍丙吼动咐捅锻腋俊猛赢傅宵骇又铝褪海御懒逻频坡梦住汉禽拘皖逗谦很遗铃割咎黔按渠墒瞄掺怀为茶户萎瘟励静甄喊身怂莎藻蜂享迸竭煽仕呕怂苦羞商溺啮刮木闽阎鹰均饥轻瀑愁擅刀产礁充袱辑雕稻宴塞寇呈倦产增梳候净挂曝帽芽刹益欧卫羔窒帝窃翻薪拒一民部贰玫翔斜绽肋道伦域弟闸懒居筑钾贯飞荡歌伺腥锐摊顶痘寇躺勘黔夜蓄依冲娩犯慨惰研空却况绚岗宙秉颧由讫苹巍适吟苑蔓弱膝霓吁组低捂说删规佛摘羡霹馋迭丁淡分聘培卒都棍洼回颁舞粥呼代舀睡肩日哀牺秆冶招口非稍稚姑堆歼地絮场中汲却癣墓造顽南问颅肤姆啃唯掩他躇朋箕先铁渣旅现遁涯六楔
2015-2016学年广西柳州市铁路一中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如机动车、燃煤、工业等排放的尾气,使灰霾天气逐渐增多.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000~2000nm左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灰霾是一种分散系
B.灰霾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灰霾形成的是非常稳定的体系
D.戴口罩不能阻止呼入灰霾粒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B.碘化银不能用于人工降雨
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溶液检验
3.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KClO3 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的氧化性强于ClO2的氧化性
D.KClO3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氧化剂
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C.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5.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32g O2 含2NA个原子
B.标准状况下11.2L H2O 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1mol的Cl﹣ 含有NA个电子
D.0.5mol/L的NaCl 溶液中Cl﹣的个数为0.5 NA
6.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①CaCl2溶液 ②NaAlO2溶液 ③Ca(OH)2溶液 ④饱和Na2CO3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7.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MnO4﹣ Na+ I﹣ Mg2+
B.含有0.1mol/L Fe3+ 的溶液中:Na+ Ca2+ SCN﹣ SO42﹣
C.与铝片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CO32﹣ SO42﹣ Na+ NH4+
D.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Na+ Cl﹣ NO3﹣ Ba2+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HCO3﹣+H+═CO2↑+H2O
B.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SO42﹣+H++Ba2++OH﹣═H2O+BaSO4↓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D.金属钠与H2O 反应:Na+H2O═Na++OH﹣+H2↑
9.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酒精溶液 ③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分液、蒸馏、萃取
C.萃取、蒸馏、分液 D.蒸馏、萃取、分液
10.将金属Cu投入A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金属B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的表面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金属A、B、Cu活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Cu>A B.A>Cu>B C.B>A>Cu D.A>B>Cu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2分,部分选对得1分,错选得0分)
11.下列有关离子的检验方法和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同时加入几滴KSCN溶液和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一定含有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该溶液一定含有CO32﹣
D.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该溶液一定含有NH4+
12.下列溶液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的是( )
A.稀硫酸 B.NaOH C.氢氟酸 D.浓盐酸
13.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再通入一种气体(或加入一种物质)后,可产生一种白色沉淀,该气体(或物质)不可能是( )
A.Cl2 B.NH3 C.CO2 D.FeCl3
14.下列有关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SiO2与CO2相似,由一个硅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SiO2分子
B.硅酸盐一般不溶于水,它是水泥、陶瓷、玻璃的主要成分
C.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不能和酸反应
D.硅元素是构成矿物岩石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合态几乎全部是氧化物和硅酸盐
15.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现用60%硫酸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实验现象很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品红溶液褪色
C.溴水橙色褪去 D.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
16.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
17.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18.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4.8g,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
A.20.0% B.38.7% C.50.0% D.81.3%
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19.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⑦碳酸氢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硫酸氢钠固体
请用序号填空: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⑩溶于水发生电离的方程式为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20.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KClO3+6HCl(浓)═KCl+3Cl2↑+3H2O,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如果有6.72L Cl2(标准状况)生成,则转移电子的个数约为 .
21.绿柱石(绿宝石)矿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BenAl2Si6O18,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nBeO•Al2O3•6SiO2,其n值为 ; 北京奥运金牌“金镶玉”环形玉璧由昆仑玉制成,昆仑玉的成分可简单看成是Ca2Mg5Si8O22(OH)2,将其化学式改写成氧化物形式为 .
22.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含有杂质SiO2、Fe2O3、MgO.工业上从铝土矿中提取Al可采用如图1所示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土矿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沉淀B与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溶液D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 .
(4)“通入过量CO2”能否改用过量盐酸 ,原因是 .
(5)溶液E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 (填化学式),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用途 .
(6)向共含有0.05mol Al3+、Fe3+的溶液中滴入1mol/L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2所示.则溶液中Al3+ 物质的量为 mol.
23.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ABCD
(1)若A、D的水溶液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B在常温时为气体,则A为(填写化学式) ,写出B→C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若A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的稀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①A的化学式为 ,实验室制备气体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甲、乙两组同学用干燥的圆底烧瓶各收集一瓶A气体,根据图B喷泉实验的装置进行实验,能观察到美丽的红色喷泉.用方程式解释喷泉呈红色的原因 .
③甲、乙两组同学完成喷泉实验后,圆底烧瓶中所得溶液如图C所示.请通过分析确认:甲组同学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组同学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若A为活泼金属元素的单质,D为强碱,焰色反应显黄色,则B是(填化学式) ,C可作为呼吸面具的填充剂,C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与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4.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每年损失高达十五多亿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表:
测试时间/h
0
1
2
3
4
雨水的pH
4.73
4.62
4.56
4.55
4.55
分析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变 (填“大”或“小”),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要测定空气中SO2 的含量,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
将空气以恒定速率x L/min缓慢通入10mL 0.001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当一段时间t后通入5m3空气时,溶液恰好褪色(假定空气中其它成分不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①写出SO2 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反应后锰元素以Mn2+ 形式存在).
②SO2 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SO2 的性质是 (填选项)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漂白性 D.酸性氧化物通性
③空气中SO2 的含量为 mg/m3
④使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t越长,则空气中SO2 的含量越 (填“大”或“小”)
25.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请完成下列各题:
(1)开始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
(3)若将12.8g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L(标准状况下),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mol,所得气体中NO2 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另用试管收集60m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并缓慢通入O2.当分别通入VmL或40mL(V<40)O2时,均剩余20mL气体(均为标准状况).
①当通入40mL O2 时剩余的气体是 .
②混合气体中NO2 的体积是 mL.
③V的值是 .
④当恰好没有气体剩余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溶液不扩散) mol/L(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2015-2016学年广西柳州市铁路一中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如机动车、燃煤、工业等排放的尾气,使灰霾天气逐渐增多.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000~2000nm左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灰霾是一种分散系
B.灰霾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灰霾形成的是非常稳定的体系
D.戴口罩不能阻止呼入灰霾粒子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化学计算.
【分析】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000~2000nm左右,不属于胶体,不具有胶体的性质.
【解答】解:A、灰霾空气和固体颗粒形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故A正确;
B、灰霾粒子比较小,平均直径大约在1000~2000nm左右,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现象应,故B错误;
C、灰霾粒子平均直径大约在1000~2000nm左右,比胶体粒子大,属于不稳定体系,故C错误;
D、口罩能过滤掉灰霾粒子,所以戴口罩能阻止呼入灰霾粒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散系,注意把握灰霾粒子与胶体粒子的差别,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B.碘化银不能用于人工降雨
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溶液检验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
B.AgI易形成结晶核;
C.碳酸氢钠的碱性很弱,可与盐酸反应;
D.碘盐中为碘酸钾,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解答】解:A.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备漂白粉,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氯化钙,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故A错误;
B.AgI易形成结晶核,则碘化银能用于人工降雨,故B错误;
C.碳酸氢钠的碱性很弱,可与盐酸反应,则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碘盐中为碘酸钾,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则碘盐中的碘不能用淀粉溶液检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性质、用途、检验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3.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KClO3 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的氧化性强于ClO2的氧化性
D.KClO3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氧化剂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O均为﹣2价)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C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1molKClO3参加反应有1mol×(5﹣4)=1mol,故A错误;
B.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所以氯酸钾对应的产物ClO2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
C.H2C2O4为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H2C2O4的还原性强于ClO2的还原性,故C错误;
D.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所以氯酸钾得电子为氧化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氧化剂、还原剂中元素的变化来解答,难度不大.
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C.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A.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胶体是不带电的,但胶粒带电;
C.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D.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作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A.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度大于1nm的为浊液,介于1nm﹣100nm为胶体,小于1nm的为溶液,故A错误;
B.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不带电的,但胶粒带电,故B错误;
C.雾是气溶胶,胶体有丁达尔现象,故C正确;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散系的分类依据和性质,题目比较简单,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5.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32g O2 含2NA个原子
B.标准状况下11.2L H2O 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1mol的Cl﹣ 含有NA个电子
D.0.5mol/L的NaCl 溶液中Cl﹣的个数为0.5 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依据n=计算;
B.气体摩尔体积使用对象为气体;
C.1个氯离子含有18个电子;
D.溶液体积未知.
【解答】解:A.常温常压32g O2 含氧原子个数为:×2×NA=2NA,故A正确;
B.标况下水是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B错误;
C.1mol的Cl﹣ 含有18NA个电子,故C错误;
D.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氯离子个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气体摩尔体积使用条件和对象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①CaCl2溶液 ②NaAlO2溶液 ③Ca(OH)2溶液 ④饱和Na2CO3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考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化学反应的原则是:酸性强的酸制弱酸弱的酸,一般情况不能由弱酸制强酸.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次氯酸,弱于盐酸.
【解答】解:①CaCl2溶液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①不会产生沉淀;②NaAlO2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由于碳酸酸性比氢氧化铝强,所以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和碳酸氢钠,2H2O+NaAlO2+CO2=Al(OH)3↓+NaHCO3,故②产生白色沉淀;③Ca(OH)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2CO2+Ca(OH)2=Ca(HCO3)2,不会产生沉淀,故③不会产生沉淀;④饱和Na2CO3溶液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由Na2CO3+H2O+CO2=2NaHCO3可知,此反应消耗水,且Na2CO3转化为NaHCO3后溶质质量增加,又因NaHCO3溶解度较小,所以会有晶体析出,故④会产生沉淀,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的氧化物及其对应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的差别.
7.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MnO4﹣ Na+ I﹣ Mg2+
B.含有0.1mol/L Fe3+ 的溶液中:Na+ Ca2+ SCN﹣ SO42﹣
C.与铝片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CO32﹣ SO42﹣ Na+ NH4+
D.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Na+ Cl﹣ NO3﹣ Ba2+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MnO4﹣为紫色;
B.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离子之间结合生成沉淀;
C.与铝片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
D.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显碱性.
【解答】解:A.MnO4﹣为紫色,与无色不符,故A错误;
B.Fe3+、SCN﹣结合生成络离子,Ca2+、SO4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B错误;
C.与铝片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O32﹣,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故C错误;
D.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络合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HCO3﹣+H+═CO2↑+H2O
B.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SO42﹣+H++Ba2++OH﹣═H2O+BaSO4↓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D.金属钠与H2O 反应:Na+H2O═Na++OH﹣+H2↑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
B.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
C.一水合氨为弱碱,应保留化学式;
D.原子个数不守恒.
【解答】解:A.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离子方程式:HCO3﹣+CH3COOH═CO2↑+H2O+CH3COO﹣,故A错误;
B.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离子方程式:SO42﹣+H++Ba2++OH﹣═H2O+BaSO4↓,故B正确;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C错误;
D.金属钠与H2O 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醋酸在离子反应中需要保留化学式.
9.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酒精溶液 ③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 B.分液、蒸馏、萃取
C.萃取、蒸馏、分液 D.蒸馏、萃取、分液
【考点】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分析】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混合分层;②39%的乙醇溶液中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③单质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混合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
②39%的乙醇溶液中乙醇与水的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
③单质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选择萃取法分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选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意有机物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0.将金属Cu投入A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金属B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的表面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金属A、B、Cu活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Cu>A B.A>Cu>B C.B>A>Cu D.A>B>Cu
【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元素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前边较活泼金属能和后面金属盐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前边较活泼金属能和后面金属盐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金属Cu投入A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则金属活泼性:Cu>A;氢元素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金属B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则金属活泼性B>H,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泼性强弱顺序是B>Cu>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性强弱判断,明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解本题关键,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灵活运用解答问题,题目难度不大.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2分,部分选对得1分,错选得0分)
11.下列有关离子的检验方法和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同时加入几滴KSCN溶液和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一定含有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该溶液一定含有CO32﹣
D.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该溶液一定含有NH4+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分析】A.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B.应该先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然后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C.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该气体为氨气,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
【解答】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该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原溶液中含有含有Ag+,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故A错误;
B.向某溶液中同时加入几滴KSCN溶液和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原溶液中可能含有Fe3+,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含Fe2+,应该先加入硫氰化钾,再加入氯水,故B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溶液中可能会有HCO3﹣,不一定含有CO32﹣,故C错误;
D.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检验离子是否存在时,必须排除干扰离子,确保检验方案的严密性,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2.下列溶液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的是( )
A.稀硫酸 B.NaOH C.氢氟酸 D.浓盐酸
【考点】化学试剂的存放.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玻璃的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和强碱反应,能和氢氟酸反应,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不能存放呈强碱性的物质.
【解答】解:A.稀硫酸溶液不与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所以稀硫酸溶液能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保存,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呈强碱性,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故B错误;
C.氢氟酸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所以不能用玻璃瓶盛放氢氟酸,要用塑料瓶盛放,故C错误;
D.浓盐酸呈酸性,不和二氧化硅反应,所以可以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故D正确.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试剂的存在,难度不大,注意玻璃的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强碱或氢氟酸反应,所以强碱溶液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存放,碱式滴定管下端不是玻璃塞是橡胶管.
13.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再通入一种气体(或加入一种物质)后,可产生一种白色沉淀,该气体(或物质)不可能是( )
A.Cl2 B.NH3 C.CO2 D.FeCl3
【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专题】氧族元素.
【分析】亚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弱,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至饱和,没有发生反应,此过程无明显实验现象,SO2具有还原性,能被Fe3+离子、氯气氧化为SO42﹣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氨气具有碱性,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钡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据此解答.
【解答】解:A.SO2具有还原性,能被氯气氧化为SO42﹣离子,所以再向溶液中加入氯气,生成BaSO4沉淀,故A不选;
B.氨气具有碱性,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钡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故B不选;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与氯化钡不反应,不能生成沉淀,故C选;
D.SO2具有还原性,能被Fe3+离子氧化为SO42﹣离子,所以再向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生成BaSO4沉淀,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4.下列有关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SiO2与CO2相似,由一个硅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SiO2分子
B.硅酸盐一般不溶于水,它是水泥、陶瓷、玻璃的主要成分
C.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不能和酸反应
D.硅元素是构成矿物岩石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合态几乎全部是氧化物和硅酸盐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
【专题】碳族元素.
【分析】A、二氧化硅不是分子;
B、水泥、玻璃、陶瓷等硅酸盐材料,硅酸钠盐溶于水;
C、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
D、硅石及硅酸盐中含有大量硅元素.
【解答】解:A、二氧化硅不是分子,硅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故A错误;
B、水泥、玻璃、陶瓷等硅酸盐材料,硅酸钠盐溶于水,所以硅酸盐一般不溶于水,它是水泥、陶瓷、玻璃的主要成分,故B正确;
C、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不是不能和酸反应,故C错误;
D、硅是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是组成硅石和硅酸盐的主要元素,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硅的性质,知道自然界中硅、Al都属于亲氧元素,导致这两种元素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知道硅只和酸中的HF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5.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现用60%硫酸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2气体,实验现象很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品红溶液褪色
C.溴水橙色褪去 D.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变浅
【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专题】氧族元素.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得溶液呈酸性;
B、根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根据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能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根据二氧化硫能与碱反应,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
【解答】解:A、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A错误;
B、因为二氧化硫有漂白性,所以品红褪色,故B正确;
C、因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溴水发生反应:Br2+SO2+2H20=2HBr+H2SO4,所以溴水褪色,故C正确;
D、因二氧化硫能与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溶液碱性减弱,所以溶液红色变浅,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的知识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6.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来分析;
B.依据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
C.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来分析;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晶体中的结晶水.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
D.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明确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三大特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17.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则气体的Vm相等,两容器气体质量相等,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可知甲体积小于于乙体积,由n=可知甲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乙,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则气体的Vm相等,两容器气体质量相等,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可知甲体积小于乙体积,由n=可知甲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乙,
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乙,则甲的分子数小于乙的分子数,故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乙,故B正确;
C.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则气体的Vm相等,故C错误;
D.气体质量相同,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小,由M=可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物理量计算公式的运用,理解概念,把握公
展开阅读全文